宁南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21 10:31:58

宁南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农业总体状况及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评价

2010年宁南山区八县地区生产总值共计181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3%,26.7%,45.9%。农业在宁南山区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农业总产值6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2.3%,但农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8hm2,且川地和梯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7%。尽管近几年来决策部门一直在强调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但从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看,宁南山区的农业格局并未发生很大改变,粮食作物在农业中仍占据主要地位,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大,但优质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低。如2009年稻谷与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产量为330260t,仅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2.6%(表1)。此外,粮食作物的产出水平也较低。宁南山区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621kg,其中人均小麦和稻谷产量仅为113kg,远低于宁夏全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作物经营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未来宁南山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提出新思路和突破点。与传统农业相比,特色农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特色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还比较低,2010年仅约为37%,且经营规模的增长还存在波动(图1)。特色农业在宁南山区的发展同样受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土地人口压力的制约,且由于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足够的经验,使得特色农业经营门槛高、风险大,导致当前特色农业发展缓慢,迫切需要综合稳定的发展模式的指导。未来宁南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依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很强的紧迫性。

1.2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条件分析

宁南山区生态脆弱,但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作物资源,同宁夏其他地区相比,宁南山区发展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玉米(Zeamays)等特色粮食作物,以大棚蔬菜为特色的设施农业作物,间作经营特色苗木、花卉、药材等特色作物以及以滩羊、肉牛为特色的畜牧业优势显著。目前已经形成了“原州马铃薯”、“西吉西芹”、“彭阳辣椒”、“六盘山珍”、“盐池滩羊”等一批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宁南山区内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理环境拥有的农业资源也各具特色[7]。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非常适宜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六盘山土石山区降雨相对较多,优质苗木、花卉及黄芪(Leguminosae)、党参(RootofPiloseAsiabell)、甘草(Glycyrrhizae)等药物资源丰富;河谷川道生态经济区拥有良好的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条件;北部干旱区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宜枸杞(Lyciumchinense)、硒砂瓜、红枣(Ziziphuszizy-phus)等特色经济作物以及甘草等中草药的种植。

1.3特色农业的空间布局

当前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呈现出作物种类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趋势,特色农业在不同的县区各具特点。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可以粗略归纳为以下5种类型(附图18):一是特色粮食作物种植业,主要有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其中玉米、马铃薯在原州区中部和北部地区及西吉县东北部多采用农业示范基地的经营模式,种植面积大,易于发展规模经营;小杂粮主要分布于盐池县南部地区及彭阳县部分地区。二是特色设施农业,以西芹,西红柿,圆葱等蔬菜作物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同心县西部、海原县东部和原州区中部地区的清水河川道区,西吉县中部的葫芦河川道区以及盐池县西部等地;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要求高,因而多由大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三是特色兼作经济作物种植业,包括苗木、花卉、药材等,主要分布于隆德县和泾源县等降水相对较多的山区,这些作物的经营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但容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四是其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业,包括枸杞、硒砂瓜、圆枣、小茴香,苹果等区域特色经济作物,这类特色作物经营相对分散,如枸杞、硒砂瓜和圆枣主要分布在宁南山区北部的同心县和海原县,小茴香主要分布在海原县西安镇等地,苹果等果木林主要分布在彭阳县等地。这类作物的经营大多相对分散,但较低的劳动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得个体经营的区位优势明显。五是特色畜牧业,包括北部盐池、同心等县的滩羊养殖和南部原州、泾源等区(县)的肉牛养殖。宁南山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品种优势,近年来更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2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2.1发展特色农业的三个基本目标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与发展地区的资源禀赋与自身特色相适应[8]。由于宁南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发展特色农业需要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探讨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应当以实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为前提:一是农民增收目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目标,也是提高农民参与特色农业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才能加快农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进。二是生态恢复目标,宁南山区生态脆弱,对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必须放在发展宁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以获得必要的生态效益,才能够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农村生活改善目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发展农业的最终目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应当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特色农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进而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不同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实现的主要效益目标也不同。在对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中,需要在综合三个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最优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9]。

2.2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特色农业与基础农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宁南山区农业经营依然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证,越是贫困的地区,对基本粮食作物经营的依赖性就越强,而特色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出路,基础农业与特色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使农民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束缚,同时要保证基本的粮食经营补贴,稳步推进商品粮建设,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特色农业的大跨越、大发展。其次,要与其他生态农业模式协同发展。由于宁南山区特殊的脆弱生态背景,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放在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特色农业模式应当与休闲农业、景观农业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相结合,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利用六盘山品牌资源,将花卉精品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打造黄土丘陵人造梯田等大景观,将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与景观农业相结合;规模化的特色牧草种植业与草畜业协同发展,以实现产业一体化。最后,要以县域特色农业经济为基础。宁南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县之间特色农业资源差异很大。特色农业资源在区域内部既存在趋同性,又存在竞争性。发展县域经济最容易发挥特色农业的区位优势[10-11]。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确立,需要以县域经济为立足点,同时还要考虑各区县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实现区域优势最大化。

2.3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根据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现状及目标,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可按照生产要素和产业化进行分类。按生产要素分类的模式包括区位农业模式、示范农业模式和工程农业模式,产业化分类包括创新组织结构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企业带动模式,将两者相结合进而提出3种特色农业发展模式。2.3.1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区位农业模式就是按照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区位条件,进行科学的生产分工和区域布局,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区域生产专业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带[12]。发展区位特色农业,需要打破传统的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因而要与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实践也证明,特色农业产业化成功与否,不在技术和价格方面,关键在于组织模式的选择[13]。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式一方面是要结合区域特色逐步引导产生,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发掘农民自发的创新实践经验。同时,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而是要紧密地依托区域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绝不照搬其他地区即使成功的经验模式,这就需要与区位农业模式相结合。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种农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而自主创造的典型经验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农民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实行统一经营,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基本模式,在宁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中也初具规模,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将在宁南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特色农业的创新组织结构模式中,政府还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和组织推动实现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发展。2.3.2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是以实践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为主要目标,引进优质品种和高新农业技术,集中开发和推广示范而形成的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基地、种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发展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特色农业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要通过特色农业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大力发展高水平的示范农业,通过示范基地的成功实践,引导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大面积推广。但示范农业成本高,效益慢,要实现特色示范农业的可持续,就需要将示范农业同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不同的示范农业推广政策。市场主导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和依托,通过市场辐射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特色农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主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市场主导模式要求在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的时候,改变传统农业思维,从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出发,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宁南山区已经建设了原州区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彭阳县长城塬食用菌基地、西吉县吉强西芹标准化生产基地、聂家沟生态小流域示范基地、海原县西安镇标准化生产基地、隆德县观庄乡姚套村百合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盐池县甘草种植示范基地等多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在市场方面,通过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举办“六盘山冷凉蔬菜节”等品牌宣传及招商引资等手段,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已经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并扩大到了港、澳、台地区及马来西亚、韩国、沙特等国家。未来的特色农业发展,应当继续将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以保证产品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特色农业的市场化发展。2.3.3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是指以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支撑,利用独特的生产设施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业形式,如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精准农业等。企业带动模式是指具有一定资本的企业通过内联农户,外拓市场,同时参与技术研发和农业管理而形成的农业一体化发展形式。工程农业是现代规模化集约农业的重要表现,水资源缺乏是限制宁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工程农业模式可有效弥补宁南山区资源性缺水的不足,并且拥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工程农业模式成本很高,必然要求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因而需要同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保证资本投入,能够确保工程农业模式的实行。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必须依赖良好的农业设施基础,工程农业可以带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工程农业与企业带动相结合,才可以取得企业、农户、农村的多方共赢以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实现。目前,宁南山区在河谷川道区发展设施农业,沿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水土流失区发展旱作集水农业,在六盘山土石山区发展以林木花卉药材为代表的精准农业,取得了初步的综合效益。同时,这些地区广泛采取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组织发展模式,龙头企业是这种模式的关键。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基地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农户通过农地流转可以提供土地与劳动力,三者的结合实现了经济要素向特色农业的强力集聚。未来,这种模式还将在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建设中发挥巨大潜力。

3结论

宁南山区作为我国传统贫困区,农业发展长期受到脆弱的生态背景和巨大的土地人口压力限制,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必由之路。特色农业在宁南山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且不够稳定。未来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模式指导,以发挥在生态农业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根据宁南山区的资源条件特点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学者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结论认为生产要素和产业化是特色农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因而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三种发展模式,并认为只有采用生产要素与产业化两方面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宁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晓一1,2汤青1徐勇1党丽娟1,2工作单位:1.中国科学院2.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