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2-07-08 09:07:00

小议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增强,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这说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口作为重要的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高显著。出口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产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国外贸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产品,从而决定了其出口商品的结构。理论上而言,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可以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方向,从而最终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国内外学者关于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多集中在出口总量影响产业结构变化上。在关于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中,其研究方法上较多地使用回归分析,而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的较少。鉴于此,本文将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理论检验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于在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是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然后研究这两类产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采用联合国的国际标准贸易分类方法对中国出口产品归纳为三类: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且分别将这三类产品出口额与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进行回归分析。这对于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总额中占据过半比重的轻纺产品及其制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这说明在我国即使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大多数也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其依靠的都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缺乏国际竞争力,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国际贸易持续收缩的影响下,为了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关键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二、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由于从1992年开始,中国海关统计改用新的对外贸易商品目录,为了使所选数据的统计口径一直,故本文的研究时间是从1992年到2008年,基础数据是中国的总出口额、分类商品出口额和三次产业产值。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中心。用EX表示出口额,用Gi(i=1,2,3)表示各产业的产值,用Ii(i=1,2,3)表示各产业占GDP的比重,用RES、LAB、CAP分别表示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另外,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且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因此,本文用第三产业的比重(13)来代表产业结构这一变量。

为了消除异方差和数据剧烈波动的影响,本文对选用的基础变量进行了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EX、LnGi、Lnli、LnRES、LnLAB、LnCAP取对数后将更容易得到平稳数据,且不会改变原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ADF检验

C.J.Granger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经常发生协回归现象而造成所得结论失效的不良结果,因此,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进行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若时间序列数据非平稳且同阶单整,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性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运用eviews5.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1)表明:出口额、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原序列均是平稳的;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而第三产业产值的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可见,出口额和第三产业比重是同阶平稳序列,且所有选取变量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符合回归分析的要求。出口额和第三产业比重符合因果关系检验的条件,因此,为了考察出口和产业结构的关系,本文将对二者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C.W.J.Granger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性提出了检验方法,即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了明确同阶平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出口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由于Granger因果性检验式是VAR模型中的一个方程。因此Granger检验式的滞后长度也可由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长度确定之(张晓峒,2007)。根据AIC和SC准则,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水平下,出口和产业结构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即出口的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出口发生变化。但本文主要研究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下面将运用协整技术,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四)协整性检验

协整分析的经济意义在于揭示时间序列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目前采用最多的协整检验方法是Johansen检验法。由于出口额与产业结构是同阶平稳的时间序列,符合协整的前提条件,它们之间有可能具有协整关系。并且在因果关系检验中也已证实出口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将测算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大小,结果如表3所示。

从得出的协整方程可知: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具有带动作用。可见,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产值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出口贸易对各产业影响程度的定量测算

通过ADF检验得知本文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均满足回归分析的要求,不会出现协回归,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出口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出口的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协整检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产值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出口对各产业的影响程度分别有多大、对哪一个产业的贡献最大,这些还不明确。因此本文下面将分别对出口额与三次产业产值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出口贸易对各产业影响程度的大小。

从回归结果来看,系数和回归方程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出口和三次产业之间都是正相关的关系,拟和程度都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规模扩大。而从对三次产业的系数比较来看,出口对三次产业增长的贡献度是不同的。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增加0.379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增加0.7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增加0.782个百分点。说明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大于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又大于第一产业,因此出口的发展会使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而使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时,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来讲,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又快于第二产业。可见,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四、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中将出口的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总共包括九个小类。采用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中国产品进行分类。通常将0~4类初级产品定义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第6、8类制成品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第5、7类制成品定义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第9类为未分类的其他产品。在分析了出口总量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之后,本文将从出口的产品结构人手分别分析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对各产业的影响。为此,本文分别将这三类产品的出口额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由回归结果可知:

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第一产业比重进行回归的系数均为负数,且系数和回归方程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方程的拟合程度都达到了80%以上。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系数为负,说明属于初级产品的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的增长,没有对第一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系数为负,即随着这类产品出口的增长,引起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说明属于工业制成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会吸引劳动力和资金等向该部门转移。总之,随着出口的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3期型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第二产业比重进行回归的系数均为正数,但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与第二产业比重的方程拟合程度较低,且F值较小,方程整体不显著。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系数和回归方程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且这两个方程的拟合程度都在80%左右。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与第二产业比重的回归方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此类产品出口与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没有明显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说明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不深;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系数为正,说明这两类产品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即这两类产品的出口通过吸收劳动力、吸引资本和技术等途径,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从对第二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来看,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对第二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是不同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说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较大的贡献。

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第三产业比重的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差,方程整体显著性较低。表明这两类产品出口与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系数和回归方程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且对出口的影响系数为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对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其出口能够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通过产业关联等途径对相关配套的服务业产生强劲的带动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五、结论与建议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证明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从出口额与三次产业产值的回归分析来看: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大于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又大于第一产业,因此出口的发展会使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而使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时,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来讲,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又快于第二产业。可见,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即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对产值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从出口产品结构和各产业的比重来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与第二、三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一产业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与第一产业比重呈负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没有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小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系数;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与第一产业比重负相关,与二、三产业比重无相关关系。这进一步说明了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是正向的长期稳定关系。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国现阶段的出口结构仍是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而很少来自资本和技术要素。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难以创造稳定的出口发展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应尽快实现出口结构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由于轻纺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而我国轻纺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落后,并且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或与国外大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提高轻纺产业的技术水平。因此,轻纺类产品企业应该引进高效和智能化的技术装备来改造和取代传统的轻纺设备,在产品出口方面应树立和强化自主品牌,建立和规划好国际销售渠道,以提高出口效益;在经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出口产品的企业应进行战略性调整,即要在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选择、开发和定位。因此,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出口企业在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并提高自主研发体系在某些研究领域的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出口方面应向深加工产品出口和成套设备出口方面转变。

总之,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要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