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起因

时间:2022-07-25 05:51:00

【内容摘要】:隋文帝杨坚实现了南北统一,这与他积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经济实行一系列改革分不开的,同时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愿望.隋朝的统一是历史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杨坚实现了南北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统一改革隋文帝

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他一生的最大的作为,就是结束了几百年的南北分裂,从而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那么他是如何实现南北统一的。

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人,出身关陇士族。其父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袭爵随国公。其妻是大将军孤独信的女儿。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周宣帝的皇后,杨坚为大前疑,是北朝的核心人物之一。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王朝虽为累世显贵及帝室姻亲,但他的政治地位一直不牢,常受到当权者的嫉恨,几次遇到丧失性命和全家遭祸的危险。周武帝时,宇文护当权,就曾屡次准备加害。齐王宇文宪执政期间,又曾建议把他除掉。宣帝即位,特别讨厌杨坚,常常对杨后说:“必族灭尔家”。这些都因杨坚从容应付而安然度过险境。

后来杨坚为什么在北周终于成为举足轻重,众望所归的人物呢?主要就是他在政治风云中,独能顺从民情,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对人民施行缓和政策,因而使各个阶层从对比中,深感到他可以信赖,从而获得民心。“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至是,高祖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①因而他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北周的帝位,短期内击败了北周残余武装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的反抗。从581年代周到589年灭陈,隋文帝更加致力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到灭陈前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史称平陈时,隋王朝的经济情况为:“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灾,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社会秩序的状况良好。

隋文帝怎么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呢?首先他注意发展生产。即位之初,隋文帝就接受长孙平“以劝农积谷为务”的建议,大力兴修水利。开皇二年开渠引杜阳水灌原,开皇四年,又引渭水达潼关,漕运四百里,民间名曰“富民渠”。此外,还有各州郡官兴修的水利,如赵轨在寿州修复五门堰等等。这些措施,既给人民以实利,又大大增加了国家收入。其次,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隋文帝说:“薄赋轻徭,务农重谷,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饥之苦。”有许多史实,证明隋文帝时的租赋徭役的确低于以往列朝。就徭役来说,开皇三年文帝下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岁为二十日役”。隋时一丁一生服役为780天,而西晋时却为1590天,隋比西晋减少一半。调的负担,隋初亦低于以前各代。北魏为三匹半,北齐为一匹,而隋开皇三年规定:减调绢一匹为二丈.这样,隋调的负担,实为北魏的七分之一,北齐之半。与此同时,隋文帝在其他方面,也相应作出一些有利生产的规定,上述政策,无疑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杜佑说:“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此”。②隋文帝还十分重视吏治.《隋书》说:“高祖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牧宰。”③他把素有清名的公孙景茂请到京师,访以政术,拜为汝南太守,又转息州刺史,又用薪俸买牛犊鸡猪,散发给孤弱平民。他经常微行到老百姓家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结果该州社会秩序大大安定,生产蒸蒸日上,隋文帝将公孙景茂的事迹颁告天下,以资鼓励。象这样的良史,在文帝一朝尚有很多。大批循吏的出现,无疑表明隋文帝重视吏治政策的成功,而他们的善政,也大大有助于社会秩序安定,有利于人民安心生产,发展经济,从而给隋文帝统一南北的事业,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基础。

隋文帝平陈战争,从公元588年10月开始,只经过了四个月,到589年正月就胜利结束了。这里一方面固然是隋文帝在北方改革的成功和战前作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与陈朝的极度腐朽有关。史称陈后主的统治,“宝衣玉食,穷奢极侈,淫声乐饮,俾昼作夜,”君臣上下混混恶恶,因而引起人民强烈反抗,以至于主昏于上,而民反于下。这和隋文帝在北方的励精图治,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内竟是谁家之天下,历史早就做好了结论。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功业,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589年隋朝实现统一,这对我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唐朝的繁荣昌盛,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统一天下所带来的余惠。唐朝有许多制度渊于隋,尤其使唐朝赖以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和巩固中央的统一,以及官吏成分的更新的均田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等,几乎无一不从隋朝继承而来.而这些制度,对我国整个历史,都给以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