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0:17:58

园林景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1

1《计算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现状

主要教学内容大多数学校选用AutoCAD、3dsmax、Sketchup8.0、PhotoshopCS5(PS)4款软件。从教材上来看,部分学校选用“单行本”,即一款软件一本书;部分学校选用“二合一”、“三合一”、甚至是“四合一”教材,即4款软件安排不同的章节,混合选编。课时安排有的是三学期完成,有的安排两学期甚至一学期完成。学校授课顺序是按园林设计制图工序,即平面设计、三维建模、渲染和后期处理4个模块教学。首先学习AutoCAD,然后学习3dsmaxa或Sketchup8.0,最后讲授PhotoshopCS5(PS)。教学实例多由任课老师随机选定,种类繁多,很不规范,课后练习题不统一,考查考核标准很不完善,这些都需要改进。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现阶段老师都是少讲理论,基础理论实用够用就行了,主要以实战演练、案例教学,如选择校园绿化案例。因此校园数字模型库就不可缺少,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校园数字模型库。而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为此本课题作了这方面的工作。

2《校园数字模型素材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的意义

2.1可以丰富学院教学资库。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提倡“教、学、做”一体化,将教育的核心由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向重视技能教育、职业教育方向转变。用实战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景观数字模型为其提供了一大实践教学平台。2.2加快《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计算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倡导项目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改革设计中,强调设计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既锻炼学生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强集体荣誉感。2.3为学院绿化美化亮化提供理论依据。学校建筑、校园景观都要经常不断更新改造、绿化美化亮化,这就需要以校数字模型为依据,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原理进行设计、观察、修改、完善,最后定稿,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节省投资。2.4为学校对外宣传提供平台学校在招生和对外宣传时,要经常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常用图片、效果图及三维景观动画,这就需要提前建立校园数字模型,在需要时经过再加工就可使用。

3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3.1研究目标。(1)根据《计算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完成“校园景观数字模型”案例教学内容和全过程;(2)编写出“校园景观数字模型”教学教案及课件;(3)制作出校园景观平面图(CAD文件/PS文件)、三维数字模型(3dsmax文件/Sketchup文件);(4)制作出校园平面布局图、鸟瞰图、若干张效果图和3~5分钟校园漫游景观动画。3.2研究思路与方法。课程改革设计中,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模块化教学为思路,用“教、学、做”一体化来实施教学全过程,把每个绘图软件按知识体系划分成多个模块,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工具和命令。实例紧密结合校园景观数字模型和园林景观构件,这样既生动又实用。具体操作上把校园景观模型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分组、分期、分批处理。校园数字模型用到的知识点和教学软件有:Auto-CAD绘制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方案和施工图、3dsmax绘制园林小品和构件、AutoCAD+PS绘制平面效果图、AutoCAD+3dsMax+PS绘制三维立体效果图、Auto-CAD+SketchUp+PS三维效果图绘制、Vray、Lightscape、SpeedTree插件、园林专业软件“佳园”、Luion后期动画软件。

4完成的成果

(1)校园景观数字模型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论文。(2)校园景观数字模型在案例教学模式在学院同类课程的推广。(3)编写出“校园景观数字模型”案例教学的文字教案。(4)制作出“校园景观数字模型”案例教学课件。(5)制作出校园景观:平面图CAD文件(.dwg);平面图PS文件(.psd和.jpg);园林树木素材图片(.jpg和.png);园林景观小品包括石桌石凳、座椅、景墙、景石、凉亭、水榭、栈桥、路灯、路牌、垃圾箱、雕塑等(.max和.skp文件);三维数字模型:学校大门、图书馆、行政楼、教学楼1-7号、实验实训楼1-4号、公寓楼1-7号、后勤楼、餐厅、室内体育馆、体育场(.max和.skp文件);(6)制作出校园平面布局图、鸟瞰图、若干张效果图和3~5分钟校园漫游景观动画。

参考文献:

[1]王晋芳.“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3):61-63.

[2]赵春春,谭文非,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以《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项目法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2):214-215.

[3]蒋小平,张学玲,吴晔,等,《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研究[J].现代园艺(园林版)2013,20(10):220

[4]赵娜,高校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田[J].艺术教育,2009,(4).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2

1、往往作为附属配套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且工程量零星,工作面分散,大多要等待主体工程结束后才可进行施工,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进度控制;

2、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专业相互配合的综合建造技术,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具有园林意境园的绿色空间;

3、园林产品不仅追求功能价值,更讲究艺术性,其施工过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在充分体会设计理念前提下,发挥其创造力,筑造最佳的景观境界,而不能仅仅是按图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二次设计;

4、园林绿化工程特别足绿化种植工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必须遵照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选择最佳的施工时机。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反之完全违背自然规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得不偿失;

5、园林工程所用的材料,除了须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外,还要满足美观要求,如植物材料不仅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冠形、姿态还需具有观赏价值,才可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各种铺面材料除强度、规格符合规范要求外,色泽、纹理还应具有装饰、美观效果;

6、同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室外工程,环境条件对其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连续阴雨、高温酷暑、严冬寒流等不利气候条件都会对其进度、质量、费用产生影响,具不可控性;

7、一般综合性的园林工程施工程序是,先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后绿化种植,养护管理。

二、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在园林景观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推行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它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提高监理质量,要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殊性,在其质量控制上有其侧重点:

1、控制要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园林工程质量监控要着重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人的因素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园林工程的实施,往往不能按图纸生搬硬套,而需要通过管理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专业工种的资格审查工作:其次,材料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而园林工程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新材料层出不穷,更拥有植物这种活体材料,对材料的质量控制除遵循一般建设项目控制原则、方法外,还要注重材料具有艺术价值,如对苗木质量的控制,工程所用植物,除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孤植树尤应注意树型、姿态观赏性要强,列植树要高度、姿态较为均匀,监理工程师须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植物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影响工程质量的“方法”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监理工程师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开始进行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以下条件:针对工程实际。从不同专业出发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尤其要注意其中是否报包含反季节栽植措施、苗木养护计划措施等的审核;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如假山、喷泉、园林建筑、广场铺装等还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后才可付诸实施:经在实施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审批过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再次,园林工程机械、机具是影响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主要分为:园林土方工程机械、种植养护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几大类,作为监理工程师,应以园林施工机具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使用方法、操作技术作为控制要点;最后,环境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园林工程的建设发生在室外露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夏季高温暑热、冬季寒流、干旱、反季节施工等将对绿化种植工程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气象条件,预见不利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施工方案中就制定有效对策,避免不利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影响工程质量:又如不同的植物品种所适应的土壤ph值相差很大,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检测报告,要求施工单位针对性地换土或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的生态特性统一起来,植株才能长势良好,提高绿化工程质量。2、园林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是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工程讲究艺术性,而某些方面施工图纸不能完全表达,设计者可能只提供其设计意图,要达到的景观效果的文字表述,具体实施时,还需要通过施工技术人员在完全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深入下去,跟随设计思路,深刻领会设计精髓。同时帮助施工方制订施工预案,并取得业主、设计单位的认可,最终实现设计的理念与境界。如中国园林中广泛应用的假山、置石,体现了“体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一般设计图纸中只提供假山定位、大概体量、石材质地等信息,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指导施工,施工中把好艺术观,使其施工始终应贯彻设计意图,又要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照搬图纸,以取得最佳的环境艺术效果;类似工作在不规则自然种植、自然式水景、园路工程、雕塑装饰等施工中大量存在,均应列入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管内尚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独立完整的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1999年建设部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各地区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园林工程质量标准,但其主要是绿化工程。少量涉及园林古建、假山叠石、园林养护工程,园林土建内容很少。在监理实践中通常参考执行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但参考执行到什么程度,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没有统一的规定,没有法规依据,不具权威性,不便于质量标准的贯彻落实,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改变,尽快制定出够反映园林建设分散性、综合性、艺术性强等特点的工程质量标准,以提高园林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园林行业发展。

3、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应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原则,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结合监理规划的要求,制定质量控制的实施细则,以预控为重点,对施工阶段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巡视、平行检验、旁站等控制手段及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三、结束语

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要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要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在园林景观建设初具成效后还应加强园林景观的管理与维护。管理是个重要环节,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出现前功尽弃、劳民伤财的后果。必须要设专人常年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园林景观得到专业的维护和保养。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性交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性交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园林景观工程追求的是一种隽永含蓄、深逼空远的意境。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以因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布局,有屡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本文针对我国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特点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人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一、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一般建设工程的特点

1、往往作为附属配套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且工程量零星,工作面分散,大多要等待主体工程结束后才可进行施工,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进度控制;

2、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专业相互配合的综合建造技术,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具有园林意境园的绿色空间;

3、园林产品不仅追求功能价值,更讲究艺术性,其施工过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在充分体会设计理念前提下,发挥其创造力,筑造最佳的景观境界,而不能仅仅是按图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二次设计;

4、园林绿化工程特别足绿化种植工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必须遵照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选择最佳的施工时机。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反之完全违背自然规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得不偿失;

5、园林工程所用的材料,除了须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外,还要满足美观要求,如植物材料不仅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冠形、姿态还需具有观赏价值,才可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各种铺面材料除强度、规格符合规范要求外,色泽、纹理还应具有装饰、美观效果;

6、同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室外工程,环境条件对其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连续阴雨、高温酷暑、严冬寒流等不利气候条件都会对其进度、质量、费用产生影响,具不可控性;

7、一般综合性的园林工程施工程序是,先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后绿化种植,养护管理。

二、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在园林景观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推行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它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提高监理质量,要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殊性,在其质量控制上有其侧重点:

1、控制要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园林工程质量监控要着重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人的因素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园林工程的实施,往往不能按图纸生搬硬套,而需要通过管理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专业工种的资格审查工作:其次,材料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而园林工程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新材料层出不穷,更拥有植物这种活体材料,对材料的质量控制除遵循一般建设项目控制原则、方法外,还要注重材料具有艺术价值,如对苗木质量的控制,工程所用植物,除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孤植树尤应注意树型、姿态观赏性要强,列植树要高度、姿态较为均匀,监理工程师须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植物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影响工程质量的“方法”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监理工程师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开始进行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以下条件:针对工程实际。从不同专业出发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尤其要注意其中是否报包含反季节栽植措施、苗木养护计划措施等的审核;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如假山、喷泉、园林建筑、广场铺装等还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后才可付诸实施:经在实施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审批过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再次,园林工程机械、机具是影响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主要分为:园林土方工程机械、种植养护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几大类,作为监理工程师,应以园林施工机具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使用方法、操作技术作为控制要点;最后,环境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园林工程的建设发生在室外露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

环境因素对其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夏季高温暑热、冬季寒流、干旱、反季节施工等将对绿化种植工程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气象条件,预见不利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施工方案中就制定有效对策,避免不利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影响工程质量:又如不同的植物品种所适应的土壤ph值相差很大,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检测报告,要求施工单位针对性地换土或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的生态特性统一起来,植株才能长势良好,提高绿化工程质量。

2、园林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是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工程讲究艺术性,而某些方面施工图纸不能完全表达,设计者可能只提供其设计意图,要达到的景观效果的文字表述,具体实施时,还需要通过施工技术人员在完全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深入下去,跟随设计思路,深刻领会设计精髓。同时帮助施工方制订施工预案,并取得业主、设计单位的认可,最终实现设计的理念与境界。如中国园林中广泛应用的假山、置石,体现了“体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一般设计图纸中只提供假山定位、大概体量、石材质地等信息,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指导施工,施工中把好艺术观,使其施工始终应贯彻设计意图,又要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照搬图纸,以取得最佳的环境艺术效果;类似工作在不规则自然种植、自然式水景、园路工程、雕塑装饰等施工中大量存在,均应列入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管内尚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独立完整的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1999年建设部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各地区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园林工程质量标准,但其主要是绿化工程。少量涉及园林古建、假山叠石、园林养护工程,园林土建内容很少。在监理实践中通常参考执行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但参考执行到什么程度,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没有统一的规定,没有法规依据,不具权威性,不便于质量标准的贯彻落实,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改变,尽快制定出够反映园林建设分散性、综合性、艺术性强等特点的工程质量标准,以提高园林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园林行业发展。

3、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应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原则,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结合监理规划的要求,制定质量控制的实施细则,以预控为重点,对施工阶段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巡视、平行检验、旁站等控制手段及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6

匾额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苏东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7

匾额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苏东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8

对于园林及生态环境意义下的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事实上,近20年来虽是中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但也确有一系列造成破坏的事实,以人造景观为例,人造景观公园的开发在很大程度是起到了旅游资源的补充作用。如杭州,在“宋城”出现后,作为旅游杭州的补充内容,仅第一年就接待了近300万游客,正是由于这些人造景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便纷纷仿效,在缺少客观周密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一轰而上,以致于投资者苦苦经营,难以为继,到如今已几乎泛滥成灾;总览全国各地开发的人造景观公园,成功率约在20%,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的宏观失控。当前,人造景观的“泛滥”已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据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宫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无锡、武汉、河北、成都、山东等地投资开发了“水泊梁山”;继深圳之后,广州、杭州、长沙、上海等地也投资建设“世界之窗”。而这类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批量生产”的人造景点往往支撑不了多久,便门可罗雀、几乎“全军覆没”;如成都的“水泊梁山艺术宫”开张不到半年便转手开夜总会;北京动物园“西游记宫”早已被爆破拆除;福州市拆除''''西游记宫”改还绿地;开业仅8个月的海南省最大的民族人文景观——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因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不足工作人员的1/5,1998年初便申请停业等等;此类人造景观在这过程中造成惊人的浪费。更有甚者,有些城市还兴建了好几家相类似的主题公园。前一时期,北京的八达岭游览区及附近近10年“造宫运动”中建成的四大帝王宫一一秦始皇艺术宫、华夏帝王宫、成吉思汗行宫、萧太后宫全部改行下马。此外,部分地区高密度的人造景观是宏观失控的又一方面,如上海几乎每个郊县都有3~5家,在上海至无锡不过150千米长的沪宁线两侧,就有20家左右的这类主题公园,这么多的人造景观与所服务的客源相比,显然“供大于求”。

2)规模上的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有的超过1000公顷。已建成的这类主题公园投资亿元、占地100公顷以上的超级项目全国有20多处;投资在亿元以下、千万元以上,占地可观的大项目更是星罗棋布。如成都世界乐园投资2.3亿元、占地33.3公顷;长沙世界之窗投资3亿元、占地40公顷;山东莱阳华夏酒都投资3亿元、占地80公顷。人造景观从其功能上,只能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补充;像现在这样欲反客为主的投资势头,在当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在几年后留下很大的遗憾。目前仅上海的人造景观建设工作已超过200亿元,而我国近年来每年用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总额不到2亿元,还不及一处人造景观的投资多。因此,一方面许多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旅游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开发又花巨资乱上项目,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匾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许多是在深圳“锦锈中华”等人造景观生意红火异常、投资回报率高的引诱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实事求是的论证;规划中更是照抄照搬。造成了“宫”、“村”、“园”到处都有,而其艺术水平尽属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以偏盖全、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如上海的“民俗文化村”与“中华民族大观园”,内容风格相仿,构思太简单,前者借演出支撑了2个月就再也不行了,后者则无法正常开业。还有一些人造景观格调低下,如各地有不少的“妖怪宫”、“十八层地狱”等。这些粗制滥造,期望“立竿见效”的人造景观,因宣传迷信及伪科学,因而常常“短命”。

(1)从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到中国世博园

8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的改建,巴黎兴起了一股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从这些通过方案竞赛产生的作品中,反映出法国在积极探索与20世纪的城市相适应的园林形式。其中拉·维莱特公园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奥的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在国际上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方案竞赛组织者所希望的初衷。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并促使建筑界对中国的现代城市园林进行反思。

城市公园出现于19世纪中叶。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人们提出了将自然引人城市、以园林弥补城市之不足的观点。因此,19世纪的城市公园受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给人以建筑环境所包围的乡村局部的印象,也是市民们所喜爱的游乐消遣场所。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极端的“绿地”理论学说,它片面地强调了城市园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园林的形式,实际上是抹杀了园林艺术。人们已习惯于那些形式雷同。手法单调、布置着游乐及文体设施的休闲公园。更多的“绿地”退缩于建筑环境之中,成为拾遗补缺的空地或儿童游戏场。20世纪的城市园林已不再像19世纪的城市公园那样是市民喜爱的社交场所,也失去了过去那种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更缺乏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为了适应城市改建新时代的需要,革新传统的城市园林或“绿地”的观念并创建符合现代城市特征的园林,便成为巴黎新型公园建设运动的主导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它位于巴黎东北角,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867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1973年10月屠宰场关闭之后,德斯坦总统提议兴建一座大型的科技、文化设施,包括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及南面的音乐城和公园。密特朗总统执政时期,拉·维莱特公园才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在总统的要求下,1982年4月8日开始了拉·维莱特公园国际性方案招标,这也是法国第一个为选择城市公园的设计师而组织的国际性方案竞赛。设计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广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它将是一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并由杰出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方案竞赛的评审会主席由世界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克斯(robertoburlemarx)担任,评委也大多数是国外著名的设计师,以确保优胜方案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在来自37个国家的471件作品中,初选出9个最佳方案经过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最终成为公园的总体设计师。当时只有40岁的屈米曾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教授建筑学,后来在纽约开业。他对现代城市和建筑研究颇深,或许是所有参赛者当中最有理论水平的,但是缺乏园林艺术方面的经验,这也使他得以摆脱传统园林的束缚而另辟蹊径。屈米提出了一个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素为辅助,园林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完全建筑式公园设计,在构图上十分严谨和紧凑。

拉·维莱特公园本身面积33公顷,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南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城,总占地面积达到55公顷。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园址上有两条开挖于19世纪初期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主要为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修建的,它将全园一分为二;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是出于水上运输之需,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近乎直交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而且运河本身就是人、自然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公园的主题十分贴切,所以参赛的许多方案都是由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却完全统一在建筑式的处理手法和红色的“游乐亭”的控制之下。而对于10个主题花园的设计却风格各异,各自独立,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因此,拉·维莱特公园的多样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各个主题花园的处理上,而不是公园的整体框架上。与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主题花园也是拉·维莱特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它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块整体石碑,一侧贴有镜面,镜子内外景色相映或趣,使人难辩真假;“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同样富有观赏性,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游池;“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而下沉式的“竹园”为的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由30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处于竹园尽端的“音响圆厅”与意大利庄园中的水剧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怖童话园”是以音乐来唤起人们从童话中获得的人生第一次“恐怖”经历;“少年园”以一系列非常雕塑化和形象化的游戏设施来吸引少年们,架设在运河上的“独木桥”让少年们体会走钢丝的感觉;最后,“龙园”中是以一条巨龙为造型的滑梯,吸引着儿童及成年人跃跃欲试。“镜园”、“恐怖童话园”、“少年园”和“龙园”是由屈米设计的。

拉·维莱特公园对外开放之后,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达到了要将成年人,尤其是工作人口吸引到公园中来的目的。其中当然也有科技馆、电影城、音乐城所起到的作用。虽然从城市公园的角度看,拉·维莱特公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实例,未必就是未来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也很难据此就给现代城市公园下定义。而且,它无疑是一个法国式的作品,综合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状况、科技文化、哲学思潮以及公园的周围环境。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排除了以已有的公园作为样板的想法,它本身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公园的样板。但是它对我们今天仍然不无启示。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世纪之交全世界共同对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问题的关注。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现实,人们更加自然而然地向往自然,从而预测下个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建设秀美山川和美好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环境正是我们园林、园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下介绍四川《蜀风园》及上海《明珠苑》设计。

四川古称蜀,乃天府之国。其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实,文化悠久,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沟和黄龙寺可谓天下神奇……蜀中园林幽秀清旷,朴实自然的风格盖源于此。蜀中自古多名人,有生于斯、长于斯者,有流寓过蜀者,也有在此建功立业者。秦时蜀郡守李冰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地区水渠纵横,沃野千里,人民富足。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为酬蜀汉昭烈帝刘备三顾之情而相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出于对他们的怀念,分别为其修建了二王庙和武侯祠,庄严的庙祠佐以茂林修竹、森森古柏,存传至今。类似祠园共融、文联同韵的名园还有杜甫草堂、望江楼。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杜甫晚唐时流寓成都营建的茅屋,后经历代修缮,使工部凤诗史堂相山水林木融为一园,古朴典雅,确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望江楼系清代人为怀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楼建锦江边,既丽且崇,植竹万竿,漫步修篁中,境画意诗情。该园园门楹联曰: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是说杜甫草堂、武侯祠和望江楼是成都齐名的三大名园。名人留名园,在蜀中尚有多处。新繁东湖系唐代名相李德裕任县令时所凿,至今依然保留初建格局,玲珑别致,飘逸自然,是中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园林之一。崇州城内有座初建于宋代的画池,其名既有文彩内涵,又描绘了其遮掩覆蔽风光如画的园池景色。位于新都县城的桂湖,乃明代状元杨升庵年青时读书之处,湖中种荷,堤岸植桂。古人云:君子爱莲,才人摘桂。升庵留桂湖,遗爱在人间。类似的名人留名园,还有三苏凤文君井、古瓮园等。

四川园林文风浓郁又均以崇尚自然为本,在四川园林中以杜甫草堂最为著名。《蜀风园》的设计立意,围绕“人与自然——自迈向21世纪”的主题,突出表现四川自然风景和园林的特色。其设计构思,借鉴四川优秀传统园林特点,兼采杜甫草堂园林的经典园景,浓缩重组再创作,力求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意境,再现四川园林幽秀清旷,朴实自然,文风浓郁,融史、诗、书、画、景于一园的特色。《蜀风园》以石书、楹联、字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这一特色。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有“诗圣”之誉,由于“诗圣”的崇高地位,杜诗深受后人的高度重视,杜诗书法、诗意画亦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的题材,可谓名作荟萃。《蜀风园》是借鉴杜甫草堂的经典园景而设计,园内的碑刻、楹联、书画自然是以杜诗为题材而制作,诗史堂陈列的板刻和字画是选用杜诗“堂成”等杰作,选宋、明、清及近现代大家苏东坡、祝允明、郑板桥、章炳麟、于右任、李济深、郭沫若等人的佳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的墨宝,杜甫诗意画则选张大千“杜陵烷溪行吟图”。置于烷花溪畔以假山叠石为基座的石书景壁,内容是杜甫诗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是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的,刻于四川特有的大型黑色页岩上,形如石书,别有一番意蕴和独具的景观。杜甫的诗赋、古今名人的书法、绘画和与园林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谓是《蜀风园》中文化设计的三绝。从而使整个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中国园林深厚的文化意蕴。

上海园则是另一风格,如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内涵,赋以设计创意,使绿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上海屹立东海之滨,被喻为“东方明珠”,而光彩夺目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上海的象征。上海园设计方案经过一再竞标,最后以明珠为主题的《明珠苑》脱颖而出。《明珠苑》设计布局以圆形《圆珠形》为设计母题,平面构图以大圆(d=25米)为中心,大小圆相切,大圆中部契合弧形轩廊,小园区设明珠岛和主景大花球。大圆的上部为水池,下部为具强烈现代气息的流线形草花花坛构成下沉式花园。花园周边均为绿化带,北西两边为高密度树林,东南为疏林和低矮灌木,构成由绿化围护、中心下沉的花园,形成构图简洁、紧凑、外高内低、别有洞天式的半封闭空间。

《明珠苑》以明珠为创意主题,园内高处的明珠岛上设立花园主景——大花球,盆栽花卉栽植在花球的不锈钢球架中,并通过滴灌输送水分和养分。球直径为3米,球高5.4米,栽植数百株盆花。在花园环路周边设一座座汉白玉立柱的球灯,大花坛周边设雪白的石球。另有滚动的“幸运球”,植物配置中配上10多株龙柏球、瓜子黄杨球等,园内诸多的石球、灯球、花球、幸运球……形如各类“珍珠”百余颗,玲珑可爱,饶有趣味,藉以创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每当华灯初上,园中的石杆灯、地下灯、水下灯灯火璀璨,珠光闪烁。大花球、大花坛色彩缤纷,鲜艳夺目。具有独特风格的上海派园林《明珠苑》力图让游人感受到清新、活泼、酣畅的现代都市情调。《明珠苑》内建筑设计力求创建生态建筑,建筑仅是为园林绿化的展示提供一个骨架。建筑内侧立面则采用现代材料的境面玻璃幕墙,既能产生强烈的现代气息,又取得极佳的境面效果,使借景这一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得到新生。大花球、大花坛、瀑布、跳泉、花流、水流、人流等映人镜面,虚实相映,产生流动的空间效果,颇有情趣。建筑外侧复土约3米,形成半地下建筑,土坡上满植“绿浪”地被月季、黄馨等灌木和棕榈树丛。建筑内侧各立面设置悬挂花钵、墙面花格,种植绿萝、常春藤和油麻藤,屋面设花槽、花钵、屋檐草坪构成屋顶花园,形成上爬下悬的垂直绿化。整座建筑完全沉浸在绿色中,仅在中间留有一排高窗,寓意人在自然中,同自然和谐共存。

用现代科技武装园林,设计者竭尽所能提高《明珠苑》的科技含量,引用或开发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武装《明珠苑》。因为现代的都市花园为游客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观景的功能,而应该运用新技术创造让游人能参与活动的新内容。《明珠苑》的入口拱形花架下设置红外线探测问候仪,每当游人进出便会听到“欢迎光临,谢谢光临”的问候语。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这是为《明珠苑》特别研制的产品,游客脚踏即会喷水,饶有情趣。而跳泉设在小园水池的周围,一段段水柱有节奏的从一个花钵跳人另一个花钵。在水池一侧的“幸运球”是一滚动石珠,游客可以随意改变滚动方向。与其对称的另一侧是一个陶制花钵,由名人运用高技术制作,壁薄声脆。花钵倾覆在绿地高处,五彩的花带从花钵中“流溢”而出,曲折地流满整个花坛。而建筑内的电子魔灯会因游客的手在魔灯上移动而产生奇幻的效果。《明珠苑》的路灯采用了节能、抗老化、防爆的聚碳酸酯球形灯,光线柔和,造型别致。屋顶花钵中的水晶花泥和园路表面采用的强化水泥仿真地坪路面均为造园的新兴材料。《明珠苑》力图运用新建材、新科技来证明:园林不仅可以采用粉墙黛瓦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表现。

(2)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中国园林工作者创建的跨世纪城市园林理论,是制订城市绿化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运用生态园林观点,重新认识园林绿化的三个效益,是一门园林经济学,是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园林模式。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园林基本上属于保护、整修和维持原状;60年代是我国经受三年自然灾害后,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城市园林工作者不失时机以“见缝插绿”精神,挤人社会主义建设行列;70年代末,城市园林工作者总结教训,意识到要保护城市绿色生命,必须连片成团,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针;80年代,我国老一代园林工作者,系统地总结建国30多年来,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北方以天津为代表提出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提出生态园林。1991年历史跨入第八个五年计划,上海市人民政府便决定将“生态园林规划与实施”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已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研究城市园林诸因素及其关系的生态园林,其以生态学为原理的园林学说,研究的对象是按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自然环境或游憩境域。城市园林不能墨守传统管理方式,被动地进行养护管理,应以生态学重新认识组成园林诸因素的作用,认识园林植物的作用,特别是处理好人与园林植物的主体——树木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园林绿化三效益的认识。以人与树木共荣为原则。

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迪人们与树木共存。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让人们认识大自然的另一个大家庭;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景观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爱护自然、爱美的自然本性。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工厂绿化;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景观美的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厂正努力向生态化、景观化、园林化发展,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已成为了厂区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

1研究区概况

1.1基本概况。研究区现有面积约为2.3hm2的厂区(包括厂房和其他建筑)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厂区地块形状近似矩形,长约194m,宽120m。工厂内用地的地形平整,与外界有围墙相隔,现有工业车间2座。用地西侧和南侧临近城市主干道路,可达性高,东侧和北侧为其他工业用地和少量农业用地。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化工产业区,周围建设有许多化工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植物景观较均质化。1.2自然条件。研究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藁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属太行山洪冲积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平原,地势、地貌对气候影响不大,气候因素分布比较均匀,表现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凉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1.3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1.3.1存在问题。用地内的土壤质量较差,土壤含沙土量较高,自然地表土壤保水性较低,对绿化种植树种综合要求较高。由于场地内管网复杂,管道较多,给景观设计的合理布置带来了许多困难。厂内频繁的交通运输和生产废料的排放造成了污染较严重的生态环境,空气中含有有毒气体和大量尘埃,绿化用的植物材料种类受到限制。企业内绿地的使用对象单一,以厂内的职工为主,其使用绿地的时间较短,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和短暂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1.3.2解决方案。1.3.2.1增加绿视率,改善植物景观的养护模式。一方面,为了保证厂区的空间通透性和提高绿视率,应着重考量植物种植层次的合理性,厂前区域应多种植常绿灌木、彩叶花灌木和宿根花卉为主,做到不裸露自然地表的同时用草坪或地被类植物代替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另一方面,注重增强养护管理力度,良好的植物景观不仅要求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后期的养护保持[1]。1.3.2.2选择抗性高的植物树种。现场地内由于没有针对性地种植抗性高的植物,导致厂区植物生长情况较差,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不佳。因此,选用“广玉兰—大叶黄杨—女贞—草坪”等抗性强的植物组合体现植物生态功能。1.3.2.3丰富植物种类,协调季相颜色变化。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注重利用常绿、落叶树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应用,乔木可选用银杏、香樟、玉兰、金叶国槐、鹅掌楸、红枫等[2];灌木可选用鸡爪槭、连翘、迎春、紫叶小檗、红花檵木等。根据四时之景的变化,早春可选用适应性强的紫花地丁、福禄考,春季可选用丛植郁金香,夏季注重矮牵牛、月季种植,秋季可选用万寿菊等植物,同时可适当种植萱草等常年观叶植物。1.3.2.4体现植物景观保护性功能。为了防止各类粉尘、气体对周围环境及使用者造成的影响,应在污染环境较严重的区域种植具有抗菌杀菌、净化空气的植物[1],如木棉、悬铃木、泡桐、圆柏、垂柳、女贞等功能性植物,甚至在噪声污染严重的地区设置植物隔声带,用阔叶植物阻隔噪声的传播。

2方案设计

2.1总体布局。根据用地功能布局和景观需求,将园区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入口景观区、物流通道区、核心景观区、厂前景观区和休闲区。入口景观区不仅承载了交通集散功能,更是彰显企业文化的重要区域。厂前景观区和休闲区运用丰富的植物配置创造了富有层次的景观,并设置了休息坐凳,供工厂职工观景、休息。并在各建筑出入口设有供职工使用的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物流通道区承载了厂内交通运输的功能,道路设计较开阔。核心景观区则是设计了丰富的景观空间,并通过景观彰显公司的精神文化。同时,采用简洁畅通的交通路线设计,尽量缩减交通运输成本和生产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生态性原则在园区中的体现,运用植物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景观空间,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根据工厂的建筑布局情况,采用“以点带面,以线串点”作为基本的设计思路,进而提出“一核、两轴、多点的有机衍生网状结构”的景观结构(图1)。具体如下:一核:2条主干道路的交汇处,既是园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全园景观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两轴:基地主干道,重点打造道路绿化景观。多点:根据景观视线及功能的需要,在轴线和环线上设置多个景观节点,通过放置景观雕塑、景观墙等形式展现企业积淀的历史文化。2.2道路布局。由主入口进入的干道为双向车流通道,各宽8m;由次入口进入的车道宽6m;全园环路设计宽度为6m,保证工厂车流人流进出和货物运输功能。工厂内部的道路交通不仅是联系各个功能建筑的通道,也是景观构成的一大要素。在考虑到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基础上,道路及其两侧构建成1条景观带,将沿路的景观铺陈开来。人们可以沿道路了解企业内部环境,展示企业的活力,丰富视觉享受,彰显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2.3详细设计。2.3.1入口区。入口广场通过设立极具企业元素的大门以及文化展墙,突出企业形象,并提供1个开阔的入口空间,以满足空间的集聚性和使用者休闲游憩的需求。通过采用企业logo变形图案作为铺装样式,运用宣传景墙的形式,更深入的展示厂区的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第一时间让使用者感受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此区域绿化以简洁、大方和不影响交通为主,利用修剪整齐的黄杨、圆柏球等常绿绿篱装饰大门两侧,并加以点缀月季、大本绣球等宿根花卉,同时广场的两侧适当配植速生楸树等遮阴的乔木,入口内广场周围多种植广玉兰、银杏、鹅掌楸、紫叶李、碧桃等彩叶及观花树种(见图2)。2.3.2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各个区域紧密联系起来[3]。由于工厂环境的特殊性,行道树的选择树冠大、枝干粗、耐修剪、抗污染和易成活的乔木类为主,如油松、悬铃木、速生楸树、国槐、栾树等,其次考虑树形优美、花色艳丽的花灌木,如碧桃、紫叶李、榆叶梅等树种作为点缀。绿篱选用大叶黄杨和圆柏球组合为主,能丰富植物景观的立面效果。最后,适当在拐角处以及空地面积较大的区域种植易养护管理露地花卉,如菊花等(见图3)。2.3.3厂间休息区。休息区位于2栋厂房之间,总体宽度为6m,长40m,两侧设立了8m双向通行的道路。其中的景观带由花镜、廊架、树阵广场、景观石、景墙等小品组合而成,各种元素交替出现,构成效果不一的小空间。此区域绿化设计以精致、实用为主,布置成规则式绿地空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足职工休息和娱乐。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选用银杏作为树阵广场的主要树种,并用绿篱合围起来,整齐又美观,防止太阳直射。廊架上依附紫藤等植物作为装饰,并用碧桃、紫叶李等花灌木与其他小空间分隔开来。步行道的两侧种植种植耐阴性强的常绿树木,可起到冬季挡风,夏季遮雨的作用(见图4)。2.3.4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属于整个厂区的核心部分,厂旗和植物组团形成的景观突出了企业形象,同时这部分绿地相对远离重污染区域,可采用丰富的植物配置形式进一步美化厂区形象。广场上可布置花坛及突出企业形象的雕塑,花坛的种类选择多样,可采用花柱等立体花坛以及模纹花坛。广场周围多种植观花观叶等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如广玉兰、紫叶李、碧桃、榆叶梅等花灌木,为了保证冬季绿化景观效果,常绿植物一般占比50%以上,可选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圆柏、油松等(见图5)。2.3.5停车场。此区域分别设置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工人上下班出行,提高工作生产效率[4]。非机动车停车场采用不同形式铺装,用以跟周围环境区别,并设计现代、简洁的遮光棚提供遮阴。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小车车位和运输车专用车位,满足工厂内货物运输等交通需要。为了丰富景观效果和避免阳光直射,连接区域设置银杏树阵广场以及高大的阔叶行道树。同时,此区域周围用黄杨、圆柏等绿篱与外界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见图6)。

3结语

本设计以“绿色、生态、人文”作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从实际考虑,从有利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不强求平面构图的美观性,而更多的是考虑其功能的完整性。厂区绿地设计是厂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综合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改善小气候条件、环境卫生、防护、保障生产、创造舒适优美的休息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规划合理、生态高效的景观设计,能解决厂区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利于良性的生态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辉.机械制造类工厂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周君.基于重金属污染的冷水江市园林植物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3]汪朝森.城市厂区水土保持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探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篇10

从空间方面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之后将具有独立特性,但是城市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随着这些需求的提升以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价值则体现在对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体现为对现代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优化作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环境所具有的关联决定着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空间中的整体环境做出判断与考虑,从而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完美融入。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协调关系也影响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对景观功能性的判定,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也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强调。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实现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现代城市环境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审美需求是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提出的重要需求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对景观构成要素做出组织与利用来体现出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视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做具有的观赏性,并利用艺术思维来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艺术性。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创造的范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则通过“景象”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做出感性的认知,能够让社会大众产生一些相对固定的审美思维,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需要对这些固定的审美思维做出调研与总结,并在综合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形式与功能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一个艺术性、科学性和生活型的综合体,二者决定着无论是艺术性还是观赏性,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应当做出重点考虑,并认识到二者所具有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强调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其中环境问题就是这些压力中的重要表现,并且环境问题已经真实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人们在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方面的日益旺盛,城市发展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本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成为了行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要实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景观设计元素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出认知,并在遵循生态型原则的基础上来合理把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选材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一是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方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不仅要重视雨水等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同时可以使用中水来进行景观植物的浇灌。另外,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因此乡土植物以及耐旱植物应当作为主要的选取目标。同时节水灌溉方式的推行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进行水泥铺装,从而为绿色的蔓延提供更多空间。初次之外园林景观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等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当做出重点考虑。

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重视突出人文性特征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人文性特征的关注能够让社会大众从生理、心理等不同层次体会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对受众的关爱。为了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受众需求做出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不仅需要对受众生理需求做出考虑,同时有必要对受众的精神需求做出考虑。在此方面,设计者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居民向往自然质朴的精神追求;二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必要引导群众参与。设计者对受众需求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受众需求,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必要引导社会大众进行参与。在此方面,可以邀请社会大众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可以在设计完成后通过公示来获取社会大众意见,从而强化社会大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并强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亲和力;三是要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安全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问题,这也导致建筑物密度的加大以及人口的过度集中,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所具有的灾害防御能力不断下降。而包括广场、道路等在内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则可以在城市中发挥出救援、避乱、疏散、隔离等作用。然而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许多设计者对景观所具有的防灾功能欠缺考虑,这导致了城市园林景观作用的确实,因此安全性也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五、重视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