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教理念对新时期职教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8:31:00

黄炎培职教理念对新时期职教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教育史上,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倡导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奋斗终生的职业教育活动,为改革脱离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起过重要作用。对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黄炎培认真总结清末以来我国兴办学堂的经验教训,批判地借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有关理论、制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目的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918年6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一周年之际,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预备。20年代后又提出把“某个性之发展”列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并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此后几十年里,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他对职业教育的定义、目的做过许多说明,但总是把概括之话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一概括,集中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社会政治观点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黄炎培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孤生不能,生亦寡趣”。为了求生,就要具备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由此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体现了黄炎培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黄炎培说:“余向论教育之旨,归本人生。其义惟何?一曰治生,二曰乐生。”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前人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人;后人在仿效中获得改进,或进而有所发明的社会活动。

2.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科学化”

黄炎培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他认为这是办理职业教育机构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他看到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与社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更严格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所谓社会化,在他看来就是“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理某种学校”。“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1926年,他曾把这种思想概括为“大职业教育思想”,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系。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运动。”

所谓科学化,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黄炎培试图将职业教育建立在职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指出要“因职业的各种不同,与人的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个不同,替它分别种类,谁则宜某种,谁则不宜某种”。黄炎培力求把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纳入科学化的轨道,注重调查,注重实验,勤于总结,逐步推广,在长期的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而形成一套从职业陶冶、职业训练到职业指导、职业补习系统的理论和灵活多样的职业指导,力争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工作重效能”。以后中华职业教育社专门设立研究科学管理问题的机构组织事务管理委员会。他自己先后写成《机关管理一得》、《民主化的机关管理》两书,“实欲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合一炉而冶之。”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命题和在实践中所做的一些努力,表现出他可贵的探索精神,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黄炎培曾认真总结清末以来开办实业学堂的经验教训。他说:过去的“所谓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也,乃教其读农工商之书耳”。其弊端在于学校功课设置重理论而轻视实习,学生富于欲望而贫于能力。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中境界,须要手脑并用”。反复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飞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在实践中,他力图通过各种制度保证上述原则的贯彻实施。中华职业学校在章程中明确规定:本校特重实习,生徒半日授课,半日工作,务期各种技能达与熟练。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理论和实际的关系这样一些重大的教育原则上,他在当时能达到上述的认识,并身体力行,努力贯彻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作为直接为农工商各界输入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显然比普通教育有更强烈的现实性。黄炎培提出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显然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

4.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是“敬业乐群”

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是黄炎培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职业教育的概念,从内涵上讲,应该包括职业技能的教授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二者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真义。因此,他反复强调:“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个己谋生活,这种误会,不可不注意。职业教育……不仅是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务即“为群服务”。他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精神”。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是与他对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看出,职业教育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而人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热爱和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其事业心、创造力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个人道德情操的健全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一致,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消除人类社会“惨变”的先决条件。总之,黄炎培强调社会服务、提倡敬业乐群的价值观,培养一批又一批有一技之长、有服务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以解决国家社会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

二、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职业教育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在其指导的中华职业学校实施的“普通学科+职业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中,充分体现了他对实践的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样化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是目前提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打破了陈旧的学科授课模式,大多采用分模块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和实践两方面的均衡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要求学生的毕业的质量关,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我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是严进宽出,职业教育也是这种模式。逐步改革传统的大班级授课方式,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块式教学;在制定评价方案时,改变传统的考试为开放式的测评方式,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

2.职业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黄炎培批判“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社会现象,他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其职业教育培养要求等各个方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划一化弊病的根源,批评忽视人的个性差异性、多样性的倾向,强调教育要重视人的个性,为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而努力。目前,职业教育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素质是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集中与表现,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个人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素质与能力,是各项具体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3.职业教育应准确定位,大力改革,特色发展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科学定位。即学校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历史、现有的办学条件、发展的潜能、国家和当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等,准确分析学校所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认清本学校在本系统及同行中所处的位置,确定自身可能得到的资源份额和担负的职能,对学校在以后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以及服务面向等作出战略选择和科学设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学校内部改革主要包括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改革等。那些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不改革,学校办学就缺乏活力,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形成。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对那些市场需求少,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应采取停招、停办、合并等调整措施,并对师资队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培养,形成学科交叉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最大限度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