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模式

时间:2022-04-27 04:53:00

小议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形象管理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交际礼仪等。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和措施:强化养成教育,规范管理,全面开展礼仪教育;重点抓好新生礼仪教育和培养;全校师生齐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以自我教育为主,主动讲礼仪。为了弘扬我国优良传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模式

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中华民族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称誉,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在高职学院有许多学生道德观念淡薄,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对高职学院礼仪教育的模式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包括哪些内容?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呢?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悠久历史文化的良好传承

在我国纷繁绚丽的文化宝库中,传统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方面。我国古代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礼仪论著和论文,这些典籍皆一脉相承,可视为我国最早的礼仪教材。如被称为“三礼”的《周礼》、《仪礼》、《礼记》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其后又有《弟子规》、《颜氏家训》、《小学》、《蒙童须知》、《三字经》等。这些著作几乎涉及了我国古代礼仪的各个方面,从礼俗到礼制,从儿童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完备的礼仪规范体系。孔孟等儒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基础。

(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礼仪建设进入全面复兴阶段,各行各业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教育、训练日趋红火,以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礼仪教育和实施作了大量研究、总结,各种礼仪教材、培训读本不断涌现,礼仪研究也由最初的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向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转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中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20个字的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礼仪职业更是有所促进。《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奥运会开闭幕式引导员选拔评委张晓梅女士曾说:“在奥运会比赛中,对于选手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可以说无处不在,包括微笑、着装和各种手势。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这样的培训班目前还不是热门,这样的课程也不多。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业和市场需求是导向,奥运会是个巨大的市场,它的举办一定会拉动礼仪培训行业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高职学院礼仪教育的模式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片面追求成绩,而相对地轻视德育尤其是忽略个人道德修养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优秀、拔尖,至于做人的基本修养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而造成人才教育上的偏废。虽然小学到大学均设有德育课程,但其内容往往侧重于爱国、政治等宏大议题,又或者沦落于凌空蹈虚的一般说教,而欠缺具体的、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使德育教育尤其礼仪教育难以取得实效。于是,如今的学生益发不拘小节,缺乏基本礼义廉耻,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一些学子知识水平不断上升,但其个人修养却未见同步提升,相反放松了对自身修养和行为的约束。如此,个人修养成了当代学子最大的人生缺陷。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模式,让高职学生意识到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认识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学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认识和提高,将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2、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模式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

职业学院的学生堪称“准社会人”,他们有走向社会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他们担心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进行高职学院礼仪教育的模式探讨,不仅可以满足这些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社会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这样有利于提高高职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让他们终身受益。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良好修养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且是现代社会职场竞争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贯穿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形象礼仪。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礼仪。

2.校园礼仪。包括升国旗、上课、下课、师生交往、集会、宿舍、食堂就餐、同学间交往等礼仪。

3.家庭礼仪。包括孝敬长辈、与兄弟姐妹相处、家庭活动等礼仪。

4.社会交往礼仪。包括乘车、购物、参观游览、待人接客等交往礼仪。

这些内容兼顾了高职学院学生在律己、待人、处世等方面最基本、最常使用、最需要养成的礼仪规范。

三、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养成教育——从最基本的行为入手,规范管理,全面开展礼仪教育。

人的认识是经过了强化、认同、内化的过程。强化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先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就是高的素质。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得以巩固。结合学生特点,在学校全面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安排礼仪老师举办“校园一日文明礼仪”讲座。讲座从每天清晨起床后的宿舍礼仪讲起,依次讲到升旗仪式礼仪,早操、课间操礼仪,文明就餐礼仪,上下课礼仪,课间见面礼仪,进出办公室礼仪,参加会议礼仪,观看文体比赛礼仪,公共场所文明卫生礼仪,日常礼貌用语,接打电话礼仪等。

这样,从最基本的坐、立、行、走抓起,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每日生活规范的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系统地进行礼仪、礼节、礼貌的理论以及思想品德中的规范要求的教育,让礼仪意识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思想和行为齐抓共管。

(二)做文明学生,重点抓好新生的基本礼仪常识教育和培养。

高职的生源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具备了一定的礼仪素质但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训练,并且新生从全国各地来到一所新学校,身上带有各自中学留下的教育痕迹和生活习惯,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使之统一在学校的规范化教育管理中,并将过去留下的某些不文明礼貌习惯迅速予以改正。所以,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中尤其要注重抓好新生的礼貌、礼节培养。在入学之初,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如举办礼仪讲座、新老学生“一带一”“一帮一”辅导、新生礼仪知识竞赛等形式,或者开设交际礼仪课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仪表、形象和行为的审美取向,并让他们懂得大学的校园礼仪,鼓励新生增强自信、大胆交际、合理交际,为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全校师生齐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

1、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监督小组,专门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行为进行批评指正,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但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并经常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活动,学院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大力倡导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时表扬校园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集体。各班级也可开展“文明学生”、“礼仪形象大使”等评选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文明礼貌氛围,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

2、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具有身教和言教的双重德行,所以尤其要强调教师身教重于言教的影响力量。而礼仪特别强调个人形象的塑造,任何一个教师除了不断地加强学习礼仪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训练,注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老师的言行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对形成大学文化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如今有些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身份,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教室里对着学生大声叫骂,服饰打扮怪异花俏、一味追求时尚新潮,这似乎与教师形象形成天壤之别。

(四)以自我教育为主,主动讲礼仪。

礼仪强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礼仪教育必须常抓不懈。而时代的发展需要礼仪教育内容更系统、更完整、更具时代性,把开展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这项工作做深做细,还有待于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努力探索。

学生的礼仪教育应以自我教育为主,这样才能落实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通过自我理解、自我承诺、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六个环节,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学生放在礼仪教育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育,变“要我学礼仪”为“我要讲礼仪”。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礼仪金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2006,(11).

[3]刘平,赵桂毅.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4]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5]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