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效应课堂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16 08:32:46

南风效应课堂管理研究

摘要:在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南风效应”,追求一种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温暖”。文章从对“南风效应”的思考入手,对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在课堂管理中合理运用“南风效应”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管理;“南风效应”;温度;“体验式”心理场;教师素养;自我反省;因材施教

课堂管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良好的课堂管理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于以说教为主的传统课堂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对“南风效应”的思考入手,对尝试建立一种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在这种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模式下,师生互尊互爱、平等和谐,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

一、对“南风效应”的思考

“南风效应”又称“温暖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刮,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温暖宜人,行人觉得很暖和,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故事虽短,却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南风不似北风,不从己出发,而是尊重别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成自觉行动。温暖胜于严寒,将这种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具有无限的潜力。使学生的行为变得自觉,是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所追求的目标,可是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向“南风”学习,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求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源头。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课堂管理因此变得简单起来。

二、有“温度”的课堂管理的概念界定

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严厉说教为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言的。近年来,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创新层出不穷,使课堂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课堂不缺乏技巧,不缺乏热闹,也不缺乏学生的欢声笑语,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一位教师说过:“作为听课的老师不在意某位老师公开课上得好不好,更在意的是平时课上得如何。”的确,有些公开课是学生和教师精心配合的成果,看似天衣无缝、完美的一节课,实则缺少了真诚,有真诚才有温度。有“温度”的课堂,不会僵硬,不会作秀,而是最真实、有生命力的课堂。基于此,有“温度”的课堂不是指表面作秀,也不是受“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传统观念所影响的课堂,而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内心关怀学生,学生自愿配合教师、敬爱教师,师生在互尊互助的基础上构建和谐、人性化教学氛围的课堂。教师应争做“南风”,让徐徐南风吹进每位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的温度。

三、在课堂管理中合理运用“南风效应”的策略

1.创设“体验式”心理场。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曾提出“市场模式”,它的基准很简单:教育机构要把付出学费的学生和父母看成是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机会去批评他们所购买的东西。这些批评一定会传给那些产品的制造者,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改革下一代的教育和满足更多消费者。“体验式”心理场与帕尔默提出的“市场模式”的立足点有相似之处,教师应该学会把学生看作“顾客”,而课堂教学就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以“以生为本”的原则构建课堂,并非指教师的地位比学生低,而是教师不要将学生看作无知的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体验式”心理场,就是创设安全的心理场,让课堂教育如南风一样吹暖人心。这个心理场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交流与融合,营造一种和谐、人性化教学的融洽氛围。从人性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有“认同的需求、隶属的动机、被爱的欲望”,这就是社会学家所说的“社会性饥饿”。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认同、信任与爱,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协助学生重新认知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课堂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独奏”,而是要引导学生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在课堂上实现心灵对话。2.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构建有“温度”的课堂管理模式,除了创设安全的心理场外,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有时,教师会听到学生这样抱怨:“我这门课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更不想听他上课。”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1)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对学生说过“你真笨,烂泥扶不上墙,你看人家谁谁谁,没出息”或者类似这种令学生泄气、伤学生自尊的话。这种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话语,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很大伤害。也许从学生表面的反馈看不出什么,但这伤害是潜在的,威力是巨大的。教师主要靠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因此说话时应掌握技巧与方法,应该用技巧性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语言智慧启迪学生。正如古人所云,“启其蒙而引其趣”,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启发诱导,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教师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在课堂管理中,一些教师对调皮的学生喜欢用呵斥、责骂的方式加以管理。可是,在这样的恐吓教育下,学生真的能变乖或从内心信服教师吗?在当前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向“南风”学习,用宽广的胸怀与积极的情感教育去“吹掉”学生身上不良的“大衣”。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故事在教育界广为传颂,他用四块糖让犯错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用“奖励”代替惩罚,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思。陶行知先生的做法既没有伤害学生的正义之心,又让他明白了自己所采取的方式的错误性。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用宽容与引导呵护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3.启发学生自我反省。在“脱不脱大衣”的过程中行人是主体,只有考虑行人的内在需求,这项任务才能完成。课堂管理亦是如此,教师应该通过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他才会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并暗示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错误。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上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看到有人从他的茅草屋出来,他知道自己的茅草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山路不好走,你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我,辛苦你了,这件大衣送你。”看着小偷消失在月夜中的背影,老禅师感慨地说道:“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照亮你在夜晚的前程。”第二天,老禅师一醒来就看到门口放着整整齐齐的衣服,他欣慰地说道:“他终于拥有了一轮明月!”老禅师虽然没有指责小偷,却引发了小偷的自我反省。又如,教师有时会让调皮的学生做纪律委员,让不爱做作业的学生负责收作业,也正是这个道理。教师只有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调整学生的外在行为。4.批评教育呼唤“南风效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教师不能因此而否定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站在学生角度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分析,切不可乱贴“标签”,劈头盖脸地一通乱骂。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普通话不标准、单词发音不准确、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或闹出什么笑话,就进行严肃的批评或嘲笑。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面带微笑地给予指正,营造学生爱提问、敢发言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温暖”。

四、运用“南风效应”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度”,注意时机。运用“南风效应”管理课堂能够提高课堂管理效果,但教师要巧用“南风效应”,不可过度使用。首先,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热情与爱,应慷慨地献出温柔,拿出真心对待学生。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在于教育,应该是理智的爱。其次,教师不能一味毫无原则地给予学生宽容,否则将变成一种溺爱,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会使学生不尊敬教师,不把教师放在眼里,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无从体现。南风微吹,吹暖人心就好,切不可加大力度,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否则会得不偿失。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是好事,但要注意技巧,不可让表扬泛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虚伪,甚至感到是嘲讽。因此,教师运用“南风效应”要张弛有度、严宽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南风轻拂的温暖就可以。2.切勿操之过急,要静待花开。教师运用“南风效应”管理学生时,不能期望一次“南风”似的情感教育就能让学生幡然醒悟。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平常心,因为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南风效应”的效果有充分的估计与认识,否则容易感到泄气,认为自己付出的感情付之东流,进而对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南风”教育其实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南风”教育正是如此,只要“南风”常吹且够量,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改变。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只要抱着这样的态度与信念,就会有吹去后进生身上不良“外衣”的一天。因此,教师要尽力而为,静待花开。3.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所有的孩子都是爱的化身,都是来到人间的天使。但是学校中确实存在个别让教师头疼、屡教不改的学生。其实,对于这种学生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时间问题和教育分寸问题。只要他们还没有改变,就说明教育的时间和火候还没有达到,还没有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教师运用“南风效应”时,要讲究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比较顽劣的学生,教师一味宽容就是对他的放纵,会让他更加肆无忌惮,这时教师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是很必要的。总之,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4.切勿刮“偏风”,要公平公正。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温暖”,所以教师不能吹“偏风”,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不能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差的学生,而且成绩不应该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树立“每个人都是可塑造的人”的观点,让和煦的南风吹到所有人身上。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真心信服教师,才能与教师之间真正搭建起爱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蔡腊梅.营造心理活动课的“南风效应”———浅谈心理活动课中安全心理场的营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03).

[4]齐聪,俞爱宗,于超.超限效应与南风效应在小学“后进生”管理上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

[5]付晓慧.巧用“南风效应”,开启心灵之窗[J].中国教师,2017(13).

[6]李祥东.“南风效应”的教育威力[J].教学与管理,2011(02).

作者:曹金林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