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0 09:19:00

独家原创: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实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已有很大的改变,但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音乐教学小学课堂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音乐教师更要放开手脚,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探索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一改革学生的演唱方法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个“齐”字。歌声齐、动作齐,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不论练声、视唱、节奏、唱歌都是如此。除个别提问外,一律都要求整齐划一,全班同学全部进行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这样的课型随时可见。值得深思的是:表面的整齐,效果未必好。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各自的理解与体会等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我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提出音乐活动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想象、讨论、判断、创新,课堂气氛便立即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来,虽然场面上有点“乱”,但效果并不差。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整齐型的教师,往往不时地要求学生坐齐不动,对有唱、有奏、有跳、有演各自为政的活动场面,接受不了。但若深入到“乱”中去,就会发现“乱”中有序,“乱”中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不仅能增强差异生之间的个性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表现欲望、求知欲望和创造欲,课堂气氛会异彩纷呈。当然这里不是要废除集体活动形式,而是要形式服务于内容,服务于效果。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为此,教师要从如下方面做起: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

如欣赏《飞来的花瓣》一课,我和学生进行了“角色换位”:首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赏析、讨论,然后请每组同学上讲台当回小老师,引导同学分析、欣赏作品。学生在亲身体验了做教师的苦乐中,也更深刻的理解了作品。这样不仅不落痕迹的进行了尊师教育,而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了合作、创作的乐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这就为创造型思维提供良好前提。为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

例如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进行资料收集、讨论汇总,并在一周后的音乐课上进行汇报交流、析表演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对作品的理解分析给了我许多惊喜。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体参与性。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如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比如欣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欣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把他们对这些音乐的感受用文字或者语言、肢体动作,甚至可以用图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步普及,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活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对事物外部的新奇特征充满兴趣,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而CAI课件的使用则可以帮助教师使音乐立体化、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在《黄河大合唱》赏析一课中,我就利用了现代媒体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性强等特点,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黄河奔流的生动画面,立体强烈的音响效果,清晰直观的赏析流程图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作品震撼人心的特定意境中,在情感的带动下去聆听、分析,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感悟。整堂课不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立体化,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学生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容量地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形象、全面和深刻。因此在音乐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视、广播、Internet等多种媒体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五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

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合理、灵活,适应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耳聪则目明,乐行则伦清。作为“人类第二语言”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对人的素质有着全方位的影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