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家庭教育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07-26 08:24:00

独家原创:家庭教育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必具备德才兼备的品格,在这一完善品格养成的过程中,在家庭教育中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起着极大的作用。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在家庭教育,社会变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区给孩子带来的教育因素,希望能给父母们起到借鉴的作用,为让孩子正确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社会变迁;社区文化

1家庭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1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等性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因素。

一般地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希望得到尊重要求平等交流的愿望会愈加强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在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过程中,能够平等地商量、引导,以理服人。因此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相对宽松、平等交流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零距离交流、做到实时沟通。

1.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并自觉执行,怎样处理学习活动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指导孩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文明礼貌,合群协作,帮助弱者,富于同情心等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形成,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守信、宽容、创新的现代意识,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都将是一个沉重而又必修的课题。

1.3以激励、赏识的口吻评价孩子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情和真诚。

面对孩子许多正常的要求,面对努力的来得些许进步,家长评价方法、方式应符合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要注意去主动观察和适应孩子的缺点和优点,一方面要用心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适应又不是一味的接受,对于发现的不足,尽量不要直接批评,而是以提醒、暗示等方式尽量引导孩子去自行反思、自我醒悟、主动纠正。从无到有、由引导兴趣广泛到培养特长,从表扬保持优点到改正不足、追求完美,个人认为激励、赏识为主的评价口吻都应是贯彻始终的,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1.4精心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环境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外在因素。

1.4.1创设以适应性为前提的家庭教育环境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

作为家长在实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言行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的家庭气氛中。另外还正确处理好严格要求与亲情施爱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问题。

1.4.2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学校是孩子的发展沃土。为了共同的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孩子成才的最终目的。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以中、美国幼儿家庭教育为例)

2.1在生活习惯方面

西方幼儿有内化标准,东方幼儿受外部趋力。(1)西方人突出每个人的独立性,因此西方的父母双方都更需要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亲力亲为,而父母给予孩子的往往是一些基本的不变的要求,比如:轻声说话、认真倾听、不说谎等,是非常明确、始终需要遵守的。相对简单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因此西方孩子更容易将这些要求内化到自身的行为规则中去。(2)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许多家庭都是四位老人+父亲母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模式,而正当壮年的父亲母亲因为忙于工作,带孩子的任务往往落在老人甚至保姆身上,老人会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得相当妥贴,孩子语言表述清晰,认知发展也很迅速,但恰恰使孩子失去了一些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而祖父母与父母两代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态度有时候很不一致,父母又碍于辈分的原因无法统一家庭内部的教养态度,使得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因人而异。即使同样在父母身上,在不同情况下也很可能对孩子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时必须要遵守,有时又可以不遵守,孩子大多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这种家长间行为要求的不一致和常常变更使得中国孩子往往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内心的信念来判断应该选择怎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受到外部趋使的影响更大。

2.2在社会交往方面

(1)东方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中国孩子从小接受教育要积极和人相处,有人到访,他们大多会主动上前热情招呼:“客人老师你好!我是……你是谁呀?我在做……游戏,我讲故事给你听”。西方幼儿碰到这种情况很多都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2)东方国家向来重视“规矩”的重要性,每个人生活在集体中要尊重他人,尊重集体,为了别人考虑有时候愿意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因此大家要共同遵守一些规则,这样才能使班级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有序进行。西方一些在文艺复兴个性解放的浪潮中萌发的教育理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无暇顾及他人的;这时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健全的自我,不必要去与集体进行协调。

2.3在规则意识方面比较

突出在于规则在前与在后。总的来说,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东西方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相对固定的生活、礼仪和学习习惯。(1)相比之下,基于西方人性观对每个人的充分尊重,西方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在礼仪、日常生活等优良习惯的内化程度上比东方幼儿更深。西方孩子在执行他认为正确的行动时一丝不苟,若不能完成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但这些规则一旦为他们所接受就不需要再提醒。(2)中国孩子则更愿意遵守规则,迁就他人,能够灵活地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这种习惯的持之以恒需要成人不断敦促,所拥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时缺乏一贯性和内在性。

3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有机体及其各系统的重大变化。狭义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心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局部性变化。社会变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是现代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社会变迁下家庭人员人际关系的转变

从过去尊卑有序的权威式人际关系,已转变为社会平等的民主式人际关系;以往卑幼的人应顺从尊长的人,父母对孩子所使用的奖赏、惩罚、训斥、威胁等方法,在讲求平等关系的今天已渐渐失效。许多父母虽仍企图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但周遭环境和气氛,不再允许这种忽视他人的价值和自尊的情况存在。也许有些父母赞同民主式的家庭教育,却不知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而,我们可以看一些父母的心态:冲突、焦虑、困惑、害怕、不知所措等等

社会变迁下家庭父母职责转变

在过去的社会,孩子生长在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彼此照顾,自然地对团体生活已经有良好的适应;父母亦很少精力于每一个孩子,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欢父母对他特别注意,因此父母虽没受特别训练,但影响不大。而今日小家庭的制度中,孩子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父母也更能掌握孩子的动向,因而一点不适当的管教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豪无疑问地,这一代的父母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援和帮助,因为父母的职责愈来愈不简单,教育孩子似乎成为一门困难的艺术。再加上父母未察觉到自己管教方法的不当,已经造成了些问题和伤害。

3.3如何改变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影响

1)从倾听开始:如果孩子心中有一些困扰或问题能把它说出来,通常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净化作用”。

2)时常鼓励孩子:由于在经过社会变迁,各地孩子会聚一堂,在文化上难免参差不齐,时常鼓励孩子可以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如父母说:“我很欣赏你的毛笔字!”“我很喜欢你看书专心的样子。”父母不要吝于说一些欣赏和感激的话,即使孩子表现不好,也要用接纳的态度:“我知道你为考不好而难过,但是我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你是很想有表现,让我们想想有什么法子没有?”

4社区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在少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社区教育是发挥个人潜能,充分利用社会条件促进人的社会化的手段,在家庭对儿童的社会教化中,有特殊的功能:

4.1统筹社会化诸因素的功能

在少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而社区则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作为不同的实施社会教化的载体,家庭、学校、社会具有教化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交叉性、形式的互补性,共同承担着对个体实施教化的使命。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庭的教育功能扩大、学校教育多元化、社会教育提前的趋越来越明显,使不同的教育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发挥的作用相互交错、相互制约。

4.2优化社区环境的功能

家庭作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第一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所在的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十分重要。比如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人的社会化最的具体环境设置是社区,社区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具体化。家庭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与社区文化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文化建设既包括文化场所和设施,也包括文化活动的消费者。广义的文化建设,是一种大众的教育过程,是把社会所公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生观等逐渐地从生活中表现出来,并通过文化活动渗透到文化活动的消费者身上,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教育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注重文化活动消费者的培养、塑造,帮助社区成员提高道德水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创造人际交往的和谐空间,并有目的地抵制低级趣味的文化因素渗入社区,使人少年儿童的社会化环境得以净化、优化。

4.3强化个体社会角色的功能

社区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培养社会角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社区教育在教育施化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功能。个体社会化始自家庭,父母是人最初的施化者。但父母作为开发者、施化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角色行为与社会角色期待的差距。许多问题的出现与父母角色认知偏差、角色训练不足密切相关。但靠其自身难以解决,其所在的职业群体也由于单位性质和职工的异质性,无力承担起教育父母的责任。于是帮助、训练父母正确履行施化者角色职能,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席新浅论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2]王金秀试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11期

[3]李伟梁流动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雷翔虎基于家庭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5期;173

[5]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李锦英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