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究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

时间:2022-12-27 09:04:35

考究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

一、非专业型就业力

高职学生的非专业型就业力主要指以所学专业为基础,在校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职业道德、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它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也被形象地称为“可携带的能力”。

1.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者是在职业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个人的择业标准和对具体职业的评价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选择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以后的工作态度。高职大学生作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生产第一线“干得下去”,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职业选择上更好的处理好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要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已经工作中挫折时,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接受住考验,未来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当今社会,不仅对劳动者的技术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所需相对应,其职业指向明确,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用人单位和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也总是将人品、奉献、敬业和责任感作为录用员工的先决条件。由此看出,职业道德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也成为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3.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不仅决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否成功,也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大学生要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要想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并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取得发展,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1)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单位中新人,凡事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工作多向领导和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切忌以“才子”自居;业余时间,也要谨言慎行,不打听或议论他人隐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到同事中,换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2)自我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已经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是社会角色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高职毕业生在高学历层次中属于较低层次,面对工作的实际问题还不能从容应对,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高职毕业生必须坚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从书本上学,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竞争力,提高学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学会执行的能力。对企业来说,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就是一种工作态度。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了解与配合单位的发展目标,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学会和提高执行能力并使之成为自身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4)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人们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知识,通过各种智力因素进行探索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还是从企业的发展来看,都是必需的,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高职大学生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那么当他在工作中面对一些棘手的新课题时,就能进行科学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方案。

二、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

高职生的就业力是高职学院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开发和实践的锻炼等而获得的。高职学院承担了重要的培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使毕业生能够胜任一线工作的需要。

(一)建设品牌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品牌代表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能够很好地带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品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高校获取核心竞争力的直接途径。要利用所在地区的产业优势,依托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自身的优势专业。在某些产业程度高的地区,相关的人力及技术资源就会比较密集,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优势专业,这往往是地方高职院校获得竞争优势的一条捷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紧扣所属行业的发展需要,在课程设置、培养过程、教研教改和实习实训环节加以调整和优化,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从而增强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竞争力培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价值的应然表现。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和模式。做到德育不讲空话,把培养品德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蕴藏诸多就业力教育契机,其可以将责任感、再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创新意识、积极适应等就业力要素的培养,渗透到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意识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还要尤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端正学生择业心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2.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搭建高质量、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首先是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也就是兼顾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根据人才培养各阶段主要任务,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各年级中,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确认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优势等,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规划,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目标。二年级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外,更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择业意识。三年级则要重视他们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开展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主动地增强自身就业力,并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成功地找好第一份工作,还可以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激励他们自主创业。

3.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拓宽就业渠道高职学院要广泛利用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络与沟通,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毕业生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资料库,让毕业生通过网络,便利地查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与流通的速度,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高度透明地交流。

(三)拓展课外教育空间,提升就业竞争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特长、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拓展课外的教育空间,充分挖掘“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等,使教育空间、教育效能最大化并进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才艺展示、体育竞技等传统项目,而应该更加紧扣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设计与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的开展,内化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

作者:冷冰冰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