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探讨

时间:2022-06-08 03:06:14

5+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探讨

摘要:临床医学“5+3”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体系。教育部明确要求“5+3”培养模式中“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该研究建立了导师制,招募大学三年级的“5+3”医学生10名,采用临床实习、文献抄读、统计分析学习、论文撰写结合案例讨论等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学习,最终利用试卷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努力探索“5+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临床“5+3”医学生;临床科研;导师

临床医学“5+3”是5年本科教育加3年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体化培养模式[1],是满足我国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需要而建立的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体系。教育部明确要求“5+3”培养模式中“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3]。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满足医学发展需要,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与临床医学部结对形成课题组,建立导师制,对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临床“5+3”学生开展了早期接触临床科研的探索研究。该研究建立了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从提炼临床问题、检索文献、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四个方面进行学习,最后采用试卷考核独立评分的形式检验最终的学习效果,具体研究步骤如下文。

1导师制的建立

导师制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著名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曾在《英美德大学研究》中写道:导师制的师生关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4]。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与临床医学部联合,抽调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招募大学三年级临床医学“5+3”学生10人。学生均签署了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负责2-3名学生,建立起基于导师制的早期接触临床科研的探索型教学模式。一共安排了26个学时进行学习和考核,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作为研究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从临床问题凝练科研问题

大学三年级的“5+3”医学生还没有临床实习的经验,不能敏感地发现临床问题并凝练成科研问题,这就需要导师的帮助。以神经内科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疾病为研究背景,结合真实病例,导师指导学生进行问诊和查体,启发学生自己讨论疾病的诊疗经过,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护理等[5]。在讨论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并在导师的引导下凝练为科研问题,进一步学习研究。这一阶段采用6学时完成上述内容的训练,使科研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科研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为后续临床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

3文献检索的学习

带着从临床问题凝练出的科研问题,导师帮助学生设计模拟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找。文献检索是临床科研的基石[6]。导师指导学生检索文献,培养学生循证的科研意识[7]。具体步骤如下:①导师介绍文献检索相关术语,如关键词、字段等;②导师和学生一起练习使用中外文献检索工具,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外文数据库如SpringerLink电子期刊、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等;③结合科研课题关键词,进行文献查找和小组讨论,设计出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验方案。我们安排了6学时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和讨论。

4统计分析的实战

有了临床数据,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解释和推断。这一过程离不开统计分析,因此培养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文献中的统计分析,再结合自己模拟课题的研究内容,训练描述入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绘制规范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其次,结合文献和模拟课题的研究目的,培训学生掌握常见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和适用范围。例如,何时使用单因素分析,何时使用比值比(oddsratio,OR),为何要进行分层分析,为何要列出调整前结果和调整后结果等。通过文献的统计分析学习和模拟课题的统计实战,学生高效地掌握了统计分析方法,锻炼了统计分析能力,深刻认识了严谨的统计分析思维对科研的重要性。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的实战利用8课时完成。

5科研论文的撰写

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对临床研究的最终表达。我们以高质量的论文为范例,基于论文撰写须知,与学生逐句逐段讨论,多篇文章论证,分析各自优缺点,提高学生论文撰写的逻辑思维和行文能力。以引言的学习为例,引言的目的是引入研究的疾病或者现象,一般包括该疾病导致了哪些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内容。以上这些问题,并非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高质论文的深入分析,体会好的引言是什么样的,从而掌握论文引言的写作方法。临床科研论文撰写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共计4个学时完成。

6效果考核

经过上述学习和训练,我们最后采用试卷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10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献,每名学生分派一篇,文献中涉及试卷答案的内容提前隐去,就以下问题进行考核:①文章的研究设计属于什么类型;②引言中研究的创新性是什么;③统计分析使用了哪些方法;④结果部分,统计图表应用是否规范正确,能否换成其他形式;⑤讨论部分,如何对该论文研究结果进行推论。每个问题为20分,满分100分,试卷隐去姓名,导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打分,合计每张试卷的总分。结果表明10名学生考核分数均在90分以上,证实导师指导临床“5+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的培训效果是良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达到了预期培训的效果。7研究体会通过此次探索性研究,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①临床科研的参与和实践过程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临床科研,如何进行临床科研,而不再是纸上谈兵;②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基于临床病例发现临床问题并凝练为科研问题,是临床科研起步的关键;③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都是临床科研必备的基本素养,指导学生早期学习并掌握这些基本功为今后临床科研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基于导师制,由临床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以经典文献为样板,以临床实际问题为核心,从临床思维、科研选题、文献检索、统计分析、论文书写技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早期接触临床科研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构建了以医学教育改革为导向,以临床和科研创新为根本,满足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导师制培养体系。通过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为临床“5+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探索。致谢:高扬,朱文迪,冯健媛,唐恩雨,俞婕,张书源,吴杨,宋佼洋,弘毅,杜尔悦10位医学本科生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学虎,成军,赵渝.多种教学法在“5+3”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实施与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56-58.

[2]吴国翠,曹凡,王妍,等.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对科研方法课程的需求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3):197-199.].

[3]张磊,刘昌伟.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制—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医药,2016,20(9):1807-1809.

[4]徐昌水,高云,张大雷,等.基于“三早理念”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71-74.

[5]赵靖,韩书婧,张杰,等.浅谈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92-93.

[6]平卫伟,郑建中,郭崇政,等.基于循证医学课程的医学生证据评价能力的比较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2):150-153.

作者:李芳 汤颖 孙宏巍 刘悦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