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型模式在旅游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8-28 02:38:03

四轮驱动型模式在旅游教学的应用

一、“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和深入分析我国现行旅游管理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随着旅游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提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1]以动态的实践需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源动力;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提升人才素质的保证力,并以智力资本作为其核心因素;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为人才成长的提升力,侧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全面的质量保证作为人才发展的支撑力;促进教学系统的不断优化。近年来,笔者在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进行应用研究,并已经取得了显著而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建设旅游电子商务课程资源时,笔者力求将文字教材、互联网(音频和视频)教学资源及实战案例相互补充,致力于建立多维化的教学资源系统,以保证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图1所示)。

2.实践需求

实践需求主要包括社会需求、教学实践、实习反馈和就业反馈等环节。在这一子系统中,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实践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养能够很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就目前而言,旅游专业人才市场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意识二能力三语言”方面上。[2]“一意识”指的是应强化和具备适应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意识。“二能力”指的是作为当代的旅游管理者一定要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能力以及全面经营管理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要突出的两个主要目标。“三语言”指的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三种最基本的语言技巧——国际交流语言、计算机网络语言和专业语言。

3.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人才成长的提升力,是将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工具,包括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技术手段。在本科课程设置方面有不同的课程类型,如基础课、专业课,而不同的课程只有适合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知识的传输更高效并更多地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课堂上,笔者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自我培养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相互补充,共同成长。笔者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有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接近于现实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教与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4.质量保证

全面的质量保证是人才发展的支撑力。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来实现,具体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档案、教学评估、实习与就业反馈以及教学过程控制等环节。只有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上述制度才能使旅游教育“产品”——人才的质量有所保障。质量保证是“四轮驱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前三个环节实现的根本保证和归宿。只有在质量得到根本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够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

三、“四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总结出一些在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需要注意和把握的关键性因素和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前提。要想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能力水平强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无疑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旅游人才质量得以提高的有力而直接的保障。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它是一个更注重实践性的产业。所以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就越发突出实践能力的提高。经过调查统计,在我国高校范围内普遍存在着旅游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而且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缺少实践环节的锻炼和培养。所以,要想解决专业人才建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师资建设的问题,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养策略,一方面要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优化现有教学方案,调整理顺教学培养目标

在明确了微观、中观和宏观意义上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处理,树立教学方案的优化体系。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体系,也是对既定目标的进一步落实。[3]侧重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的方向可以分为科研导向和应用导向两大类。其中,科研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基础类学科的学习为主,传授理论知识;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市场所需,培养实用型人才。[4]教学目标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如果高等教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或者是方向定位不准确就会直接导致供需矛盾的产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所处旅游区位、学科背景、师资状况、市场就业状况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来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确定培养目标,并予以实施。[5]

3.推进校内外合作,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力度

从众多国外校企合作的经验上看,校企合作是促进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在国内,教学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教育科研实践的优势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在今后的旅游高等教育中一定要积极实践这种校企合作、共生发展的思路。[6]

本文作者:孙宏斌工作单位:佳木斯大学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