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运用

时间:2022-12-13 03:43:24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BIM技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即以建筑工程项目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制作三维建筑模型,通过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有信息的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南京青奥会议中心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末,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虹桥机场公司作为运营单位,应用BIM技术也最符合BIM全生命周期理念。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可以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使BIM发挥最大效能。

关键词:BIM技术;运用与实践

一、运用背景

2016年1月20日,虹桥公务机基地二期项目通过机场集团董事会专题审议,项目正式立项,总投资确定为6899.26万元,项目东至虹桥机场礼堂,西至虹桥东侧机坪,南至迎宾三路,北至公务机一期机库,总建筑面积约6020㎡,其中,机库大厅建筑面积4520㎡,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网架结构,附楼建筑面积1500㎡,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极少数,由虹桥公司作为建设单位承建的新建工程项目,本项目从前期设计方案研究,直至施工组织管理,我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一员,自承接本项目建设任务以来,也一直憋着一股劲,期许通过自身的努力、创新,来打造一项现代数字管理理念的精品工程,于是BIM技术的运用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二、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虹桥公务机基地二期项目,具有专业多、工艺复杂的特点,项目土建施工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与钢网架结构施工两类结构施工。而机电安装工程,除民用建筑常见的强电、弱电、暖通、给排水、消防施工外,还涉及专业的航空器冲洗、顶升设备,以及机库大门(净高13.5m)吊装施工。因此,在本项目组成立之初,我便着想在本项目试点运用BIM技术,来优化、辅助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进而为项目后续的运维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我通过了两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来实现我这一目标:(1)组织架构准备:在组织架构方面,首先,我在场区管理部内部抽调人员,组织成立场区管理部的BIM工作团队,由我部副总经理沈炜平牵头,挑选了场区内部3名具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青年骨干组建团队。2016年底,场区BIM团队通过申报公司人力资源条线的年度培训计划,参加了2017年度BIM专项培训,并在今年4月份完成了本项培训,具备了引领、推动BIM技术运用的能力。再者,我在BIM技术的运用上,也同时寻求专业单位的支持,在今年5月份完成的公务基地二期项目机库工程施工单位委托招标工作中,我将BIM技术的运用实践,编入了本次施工标,要求中标单位上海建工第七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项团队,协助我方管理人员推进BIM技术运用。(2)工作推进准备:在工作推进准备方面,我主要是要根据公务机基地二期工程项目特点,拟定项目的“BIM技术运用点”,寻求技术运用的突破口,做到切合项目实际,可真实运用。我在此原则下,研究设定了适合本项目的5项主要运用点与2项次要运用点,以此来实现BIM技术的运用。同时。针对这些运用点落实推进,我也在前期规划了项目的软件使用方案,我选用了9套软件来支撑、实现这些运用点。其中,Revit建模与Navisworks数据整合是本项目BIM技术运用的核心软件,我在后续的成果中,会体现该软件的使用。(二)实施推进。在BIM技术运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主要是依据场区BIM工作团队培训教材《BIM的深度应用与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中关于BIM建模的管理流程来落实相关工作。

三、运用与实践成果

截至2017年10月底,虹桥公务机基地二期工程项目已正式开工97天。我先期规划的5个BIM技术主要运用点与2个次要技术运用点,在实践运用过程中,项目前期的2个主要运用点,“整体建模(3D可视)”与“碰撞检测”,以及项目全过程的1个主要运用点“网架吊装方案”对于实际建设管理工作的助力,最为显著!(一)整体建模(3D)可视。我在今年6月25日,已依据建筑、结构、网架、MEP(机电安装)等不同专业,完成本项目3D建模工作。通过BIM技术整体建模,在3D可视化的基础上(依据设计施工图),结合时间维度(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我模拟了公务机二期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形象地将施工进度予以了展现,使得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这一过程不仅可暴露不同工种交错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项目无),也为后续的项目碰撞检测,提供了基础。(二)碰撞检测。施工管线的碰撞,因涉及到多工种协调,在任何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问题。然而,BIM技术最直观的特点就在于3D可视化模拟,利用BIM的三维模拟技术,可在项目前期进行碰撞检测,进而优化项目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错误损失与返工时耗,同时也可进一步实现项目优化管线排布,改善未来运维空间的目标。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在运用碰撞检测后的管线方案,进行施工调整、施工交底的时候,同样也会提升了相互之间沟通认可的效能。针对本项目的碰撞检测,我在先期依据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绘制项目MEP模型时,已开始逐步采集数据,并在随后由场区BIM团队MEP负责人员牵头,会同七建集团公司2名BIM安全专业工程师,共同优化了项目管线排布。此处我举例2处比较具有典型性的管线碰撞:一处是项目机库大厅走廊,暖通送风管道与强电电缆槽盒、弱电线缆槽盒的碰撞,我在MEP模型碰撞检测时发现该处暖通、强电、弱电管线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位于同一标高,我对之进行了管线排布优化。另一处是位于机库附楼2楼,暖通送风管与消防水喷淋管的碰撞。同样的,我在MEP模型碰撞检测时发现该处消防管线的标高位置位于暖通送风管之间,我也对此处管线进行了优化调整。除上述2处较为典型的不同专业管线碰撞外,我在整个虹桥公务机基地二期工程项目管线“碰撞检测”过程中,共梳理发现了碰撞问题64项,优化管线排布64项,大大节省了项目现场协调、预制件返工等耗时,让项目施工单位更从容地开展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同时,也使得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推进地更为顺畅。后续,我也将这64项问题梳理形成了《碰撞检查报告》。经报告统计,因前期碰撞检测而减免的不必要返工费用约为18万元。(三)网架吊装方案。网架吊装,作为具有较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充分借鉴BIM技术对网架吊装的仿真三维模拟,如在每个单元网架吊装过程中所需要的附加弯矩、各类吊装设备的统筹协调等难点,都更为直观、更为明晰地予以了展现,使得我们的专项施工方案,在此助力下,一次通过了质监站专家的外部评审,大大缩短的准备工作时间,也确确实实地有效提升了现场网架吊装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运用,特别是在项目前期“整体建模(3D可视)”与“碰撞检测”方面的运用,对于更为直观的控制项目整体进度,节省项目现场协调、预制件返工等耗时,具有很强的推动效力,在未来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引入BIM专业技术团队,以更好地助力项目科学化化、精准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冯超.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1)45-46.

[2]郑全强.浅析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26-127.

作者:徐晋 单位: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虹桥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