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时间:2022-03-13 09:53:50

汉中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汉中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约束,提出了新常态下汉中产业结构循环发展与升级优化的相关建议: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突出创新驱动,提升二产核心竞争力;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

【关键词】新常态;低碳经济;产业结构

哥本哈根会议引起了全球对气温升高和环保的关注,中国政府在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十二五”以来,汉中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秉承“生态立市、循环发展”的理念,提出“工业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市建设目标。

一、汉中低碳经济现状分析

1、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总人口384万,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年均降水800-1200ml。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野生动物280多种,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51.2%,植被覆盖率56%,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的90种矿产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元。水能资源丰富,有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水能资源蕴藏量260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产业结构现状

(1)三次产业间的结构分析。2005年—2014年间,汉中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总量看,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91.05亿元,是2005年的4.6倍;从速度看,十年间保持较快发展,年均增速13.4%;从人均看,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28908元,是2005年的4.6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保持较快的增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速、占比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从结构看,受历史政策和国家产业布局的影响,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始终占据突出地位,成为推动汉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汉中市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2013年间,从业人员占比第一产业下降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上升1.6个、8.8个百分点,形成“一三二”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这种劳动力转移形式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随着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移动。(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现状分析。汉中拥有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2005-2014年间,其占第一产业比重始终维持在60%左右;牧业是其另一主导产业,约占四分之一;其他三个行业合计所占比重在10%左右。长远看,这种结构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高产农业不免造成环境污染,制约农业由数量型向质效型转变,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缓慢,碳汇产业—林业所占比例太少,且呈下降趋势。2005-2014年间,第二产业发展中,工业和建筑业占比此消彼长,但工业占有绝对优势,对经济支撑作用强劲。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6%,拉动GDP增长4.71个百分点。重工业结构特征突出,2014年,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726.02亿元,年均增速24.4%,占规上工业的72.3%。其中,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和食品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860.19亿元,增长16.7%,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4.3个百分点。2005-2014年间,第三产业发展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26.7%降到14.2%,下降12.5%,金融业从4.3%上升至7.7%,上升3.4%。第三产业仍然处于交通运输、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金融、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能源消费现状

(1)能源利用效率分析。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2014年间,汉中单位GDP能耗从1.800吨标准煤/万元降至0.946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4.720吨标准煤/万元降至1.468吨标准煤/万元,说明汉中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所改善,正逐步向低碳化、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但以上能耗指标始终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说明汉中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2)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分析。2014年汉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为415.68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左右。其中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为359.66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86.5%。显而易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汉中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势必产生大量污染物,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汉中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

1、经济总量偏小,就业结构失衡

目前,汉中经济总量在陕西仅排第七位,相对偏小,形成“二三一”的三次产业结构以及“一三二”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这种状态说明: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偏高,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偏低,就业人数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

2、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绿色农业占比较低,化肥污染严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滞后。二是工业布局不够合理,占主导地位的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为主的重工业,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能耗大,对能资源环境形成较大压力。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竞争力不足,尤其是低碳排放的现代服务业比例偏低。

3、低碳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一是传统粗放经济模式下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耗能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没有及时被淘汰或替换。三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对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的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资源环境约束度增加

长期以来,汉中煤炭消费占消费总量比重约占70%左右,石油、水电等消费占比偏小,天然气作为新型高效能源在短期难以改变低质型消费结构。此外,汉中作为《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部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受约束增加。

三、新常态下汉中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建议

1、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汉中发展低碳农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把汉中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把农业发展与城市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2、突出创新驱动,提升二产核心竞争力

第二产业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汉中走低碳工业发展道路:要突出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培育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传统工业产业的改造,依法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加快部级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创建低碳发展模式企业;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进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

3、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完善市场发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汉中发展低碳服务业:应依托其两汉三国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推广,构建全面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改造和升级住餐、交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扶持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园区,完善外贸服务体系,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左丹 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