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制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1 03:22:00

发制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研究论文

1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成因及发展模式分析

1.1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自发产生,属于内生型产业集群

现在的许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假发生产集散地.并引领着世界假发的潮流出口额已经占了世界的70%。然而,许昌发制品业的发端可追溯到明清时候.约在明清时期就有了收人发的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许昌发制品业以灵井乡小官村为圆心逐步向周边辐射,后来发展到禹州市、魏都区、长葛市等数十个村庄。尤其是从小宫村走出来的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带动许昌发制品产业迅速发展.目前许昌地区有发制品生产企业170余家,个体生产专业户近万家,从业人员近25万人。产品覆盖人发和化纤两大系列、六大类、于余品种.产品出口到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是自发产生的,属于内生型产业集群。小宫村的郑有全等人靠收人发、档发赚了钱,临近村落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发制品这个行业中来。逐渐地,大量“小而全”的发制品企业散落在许昌县、禹州、长葛等地。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企业之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很快,这种内生型产业集群的不足便日渐凸显出来.即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上.且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而且产业群主要以生产最终产品为主,产业链较短。

1.2许昌发制品轴轮式集群发展模式存在不足

国际上.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将产业集群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发展模式。许昌的发制品产业属于轴轮式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在一家非盈利性的网站E路企业网上.许昌地区已注册的发制品企业有108家,其中许昌县42家,魏都区29家,禹州市23家,长葛市14家.除瑞贝卡外,都是些中小企业,主要是从事发制品的生产。集群内瑞贝卡企业一家独大,年创汇上亿美元,其他企业都要借助瑞贝卡的国际影响力,寻求企业发展空间。

但是.与国际典型的轴轮式集群不同的是,许昌的发制品集群产业链不完整。集群内企业缺乏交流和配套,众多的巾小企业没有围绕瑞贝卡进行配套生产,相反,经常是小而全,多而不精,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业务重叠,互补性差.生产雷同化,多数产品档次不高,以低质扩量经营为主。集群的创新能力差、品牌运作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发制品企业从事贴牌生产,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且集群缺乏集体行动规则和规范.企业之间合作意识差、存在无序竞争,相互争夺原材料、产品竞相降价,缩小了产品利润空间。

2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

2.1招工困难.集群内外人才竞争压力大

2.1.1分配机制不够科学,加班问题严重.员工流失率较高

集群中的多数发制品企业仍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普遍存在分配机制不够科学、加班问题严重、员工流失率较高、招工困难等问题。很多发制品企业处在产业链最低端,仍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作坊.靠着本地低廉的劳动力支撑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需要招聘大量的员工.且招聘对象大多为年龄在20岁上下的年轻女孩子,以当地本市人居多,还有一些来自周边农村。但很多时候由于劳动力不足.一些企业错过了许多订单。企业普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管理人员也不例外。而且计件工资制催生出不断的加班,加班赶工对员工来说趋于常态,尤其在圣诞节前夕等旺季,通常会工作10小时以上。在发制品企业中.员工工资相对较低,普通员工平的工资八、九百块钱。计件工资制虽然提倡多劳多得.但常年的加班赶工也让年轻工人不堪重负,开始出现脱岗、怠工等现象。对管理人员来说,虽然现在一些企业已开始实行管理人员工资与绩效挂钩,且实行了工龄奖励制度(年终红包),但奖励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1.2工作环境差,集群内外人才竞争日渐激烈.招工困难

工作环境差也导致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和招工困难。在很多发制品企业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数千平方米的厂房里摆放着几百台机器.几千名工人在这些车间里工作。蜂鸣的机器声充斥车间,为了避免噪音污染.工人们都带着耳塞。工厂车间设施简陋,有些车间在夏天温度高达40℃。而且假发厂大多以化纤为原料.在生产车间.化纤和塑料的味道刺鼻。工作环境较差,也直接导致了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和招工困难。此外.全球代工厂巨头富士康在郑州的第一条苹果手机生产线2010年8月初已开工.有官员称郑州富士康仅一期工程建成后.就能吸纳18万人就业。这些新进投资者对许昌发制品业等中小企业造成的多方面的挤出效应.尤其是人才竞争会更加明显.招工压力会增大。

2.2集群内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2.2.1销售收入下降.利润减少

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外向型为主的发制品企业出口量、销售收入的急剧下降。2008年河南瑞贝卡公司销售136704.5万元.同比仅增0.5%.公司利润总额24787万元.同比下降5.9%:2009年瑞贝卡公司销售收入探底回升,但盈利能力下降明显,2009年年报显示实现销售收入16.07亿元,同比上升17.58%.但由于欧美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加上被寄予厚望的非洲市场部分国家汇率大幅贬值.导致公司2009年毛利率较2008年大幅下降5.76个百分点,为23.61%。同样的,许昌森源和禹州市神龙发制品公司销售分别为3157.6万元和17543.5万元.分别下降了10.2%和8.6%:利润总额分别为-56万元和-295.1万元,亏损继续增加。

2.2.2原材料价格攀升、生产成本增加

许昌发制品业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人发和化纤发是发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人发自然生长的特性决定了其作为资源的稀缺性.特别是10寸以上的长发.而且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染发、烫发人群的逐步扩大无形中也加剧了人发原材料的稀缺性.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许昌原有的发制品原材料(人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人发价格不断攀升。化纤发生产的原材料存在对日、韩产品的依赖。金融危机爆发前人发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许昌龙正公司原材料库存成本太高,在目前产品价格下降的形势下,企业难以消化。除此以外,发制品企业也存在着劳动力成本、污染治理成本也不断上升。

2.2.3同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下滑

许昌有发制品生产企业170余家.个体生产专业户近万家.且大多数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这种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企业、行业利润不断下滑。以某假发企业为例,这家企业刚开始做假发时也是利润的最高时期.一个发圈的利润高达300%。但看到某些企业赚到了钱后.大批的追随者开始纷纷进入这个行业,1999-2001年.当地一下子冒出来五六十个假发工厂,最小的家庭式作坊也就十来个工人。2003-2004年,市场萧条时期,假发业的竞争和压价都进入了白热化时期.一个发圈从1.5元.一路下滑至1元、0.8元,甚至卖到了0.4元。

2.3产业链条短.集群并未实现从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产品销售延伸

在全球发制品生产中,韩国、日本是化纤发原料生产基地,并垄断着有关生产技术,韩国在高档女装假发、化纤发等产品技术上领先,日本在教习头、男装头套等产品技术上领先。我国的青岛、深圳、天津多是韩资、日资企业,产品依托韩、日技术,中高档产品居多,化纤发也占有相当比重,只有许昌地区长期仍以低利润的工艺发条和档发等以人发为原料进行粗加工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产业集群。许昌发制品尽管在1990年代初完成了从档发到工艺发的升级.迄今为止,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偏重于制造环节.而且在大量的发制品企业基本上都有着一条价值链:10%~30%为生产企业利润,10%—15%贸易中介佣金,50%~60%零售商利润。亦即在发制品产业链上,利润最丰厚的是原材料生产(化纤丝生产)、研发和销售,并不是假发的生产。而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多数企业主要是进行假发的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不大。

2.4集群内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有待巩固提高,附加价值有待开发

许昌发制品生产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较知名的发制品企业如瑞贝卡、优发、龙正等,但品牌的层次除瑞贝卡外多数仅处于中低档,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加工.而不是品牌。因此,着力培育品牌,是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瑞贝卡为例,旗下虽然拥有SLEEK、NOBLE、SINA.MODEL等高端假发品牌,但被消费者所熟知的却几乎没有,品牌美誉度更无从谈起。而且,在假发品牌市场上,品牌与杂牌并存.现在的消费者几乎没有判别假发质量优劣的能力,所以,如何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品牌上下功夫.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假发制品从外观比较难判定产品质量差别,且品牌标识在产品本身又较难凸显.导致假发制品的附加实用价值不易开发.

2.5集群内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集群内除了瑞贝卡公司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资金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外,其他中小发制品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是微乎其微,且鲜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产品设计及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均由相关的车间主任或外聘人员解决。此外,研发上仍处于劣势。即使如瑞贝卡这样的企业,其化纤发原料也要依赖日本进口。瑞贝卡目前使用的原料化纤丝都是从日本进口.而供应商的高价少量政策,阻碍了公司在赢利能力高的化纤发领域的发展。另一个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一些大企业通过大力研发的投入,刚开发出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很快被其他企业模仿.品牌被冒用,不但损害了知名品牌的声誉,而且也挫伤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品牌投入的积极性.

2.6产业集群内很少进行合作创新.集中办产业意识不够

哈耶克认为,企业网络(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种自发秩序的扩展.而此中的关键是现实利益的驱动。当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收益大于合作的成本时,企业就会进行有效地分工。许昌发制品产业的特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决定了集群内企业在价值链上的联结较少,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仅是地理上的邻近。从长远看,这种松散的联结不能充分享受分工带来的好处,集群企业产业配套不够紧密,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内部存在无序竞争,由于只有集聚而没有协同.难以形成集群应有的竞争优势,集群的发展动力不足。比如,发制品企业都意识到发制品生产流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集群内企业面对这一共同的技术改造问题时并没有进行联合攻关。所以,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需要进行由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办产业的跃升。

2.7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短缺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时尚消费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假发类产品的需求也逐步提升,随着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也日渐突出.以许昌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为例.该公司自成立以来98%的市场在国外.生产的假发专门出口欧美亚非等国外市场,所以对掌握几门外语、懂营销会管理的人才需求巨大,当下这种状况依然突出。2010年世界杯选择在南非举办,举世瞩目,无疑将给瑞贝卡带来一次绝佳的品牌营销机遇,本可以借机展现企业全球第一的世界级品牌实力.由此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阵营,其隐形价值不可估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南非世界杯组委会主动找到瑞贝卡公司一次性定制2万余套公司产品时.公司才有与世界杯合作的想法.但招商时机已错过,南非世界杯赛场广告牌以及相关赞助品牌的名单中并没有瑞贝卡的影子。

3结语

2006年瑞贝卡公司已着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2008年开始销售网点全面铺开,短短1年时间开店近20家。与瑞贝卡类似的原来专做出口的发制品企业也纷纷开始关注国内市场.但是.由传统的外销转变为国内市场的开发在国内同行尚无前车之鉴,懂产品、令销售的市场开发人才尚属凤毛麟角,亟需大量人才以应对国内市场大繁荣的到来。

参考文献

杨永忠.张望.产业集群过程中的制度演变——以长汀纺织业集群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7(8)

刘珂.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