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CT扫描对易误漏诊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4-05 10:19:00

小议CT扫描对易误漏诊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CT平扫是颅脑病变的首选方法,肿瘤的检出率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部分脑肿瘤由于不能清晰显示瘤体形态而易误诊或漏诊。因此,熟练掌握此类脑肿瘤CT平扫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此类脑肿瘤的认识,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易误诊脑肿瘤的CT表现,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CT扫描易误漏诊脑肿瘤诊断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CT平扫易误漏诊的脑肿瘤。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9~78岁,平均47岁。患者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数天,最长达10年。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下降等,部分症状进行性加重。

2、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16排螺旋CT,18例中脑膜瘤10例,胶质瘤5例,听神经瘤、垂体瘤、转移瘤各1例。常规行横断面CT平扫,颅底四个层面层厚及层距均为5mm扫描,以上至颅顶层面层厚及层距为7.5mm;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40kV,150ms和120kV,185ms。

3、图像评估

所有18例CT平扫由两位以上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评估,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特点、生长方式、占位征象及瘤周水肿等情况,决定下一步检查方法。7例平扫完毕后行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14例行磁共振检查;其中3例加做胸部X线照片检查,2例加做胸部CT检查。

二、结果

1、18例易误漏诊脑肿瘤表现,肿瘤密度特点等密度10例,(图1~3);低或稍低密度6例(图4);混杂密度2例(图5、图6)。图1男31岁,左侧桥小左侧脑角听神经瘤图2男9岁,左侧颞叶星型细胞瘤图3男52岁,额区镰旁脑膜瘤肿瘤位置大脑镰旁8例;小脑幕缘及颞极各2例;大脑皮层下区3例;鞍区、桥小脑角(CPA)区、丘脑各1例。

肿瘤占位征象有占位征象者14例(图2、4、5、6)表现局部脑组织结构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占位征象不明显者4例(图1)。

瘤周围水肿15例可见瘤周水肿,(图3~6),多呈指压痕样或棕榈叶状,也可为不规则形。3例无明显水肿。

2、18例经CT增强扫描及或MRI检查均证实肿瘤的存在,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部位,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7例,不规则形者1例。大小在1.3cm×1.2cm×1.1cm~3.6cm×3.9cm×4.5cm之间。

三、讨论

1、易误漏诊脑肿瘤CT平扫表现特征

此类脑肿瘤CT平扫尽管部分瘤体可以表现为低或混杂密度病灶,但常常不能清晰显示瘤体的形态及大小,而表现为等密度的肿瘤也并不少见。因此肿瘤的间质征象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为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1]。肿瘤周围水肿一般发生在髓质,在髓质内扩展,多呈指压痕样或棕榈叶状[2],中线结构的移位。发生在桥小脑角区较小的垂体瘤常无间接征象[3,4],此区域需重点观察。

2、鉴别诊断

等密度肿瘤周围水肿及低密度肿瘤需与缺血性脑梗塞鉴别。缺血性脑梗塞部位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皮质及髓质,多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扇形。低密度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周围有水肿时,可呈不规则形,常见为多角形。小脑低密度肿瘤常需与小脑梗塞鉴别。观察分析病变时需密切结合临床,当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符时或CT平扫表现可疑时,应作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检查。

部分脑肿瘤的CT平扫表现虽无特异性,以间接征象为主,但可为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对决定是否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检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江明.脑膜瘤的CT诊断[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45.

[2]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2-103.

[3]LizakPF,WoodruffWW.Posteriorfossaneoplasms:multiplanarimaging[J].SemUSCTMR,1992,13:182-206.

[4]金延方,马林.实用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