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Britain幽默多样性叙事方式

时间:2022-07-14 11:34:00

Little  Britain幽默多样性叙事方式

摘要:LittleBritain是英国的一部幽默连续剧。它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电视剧大不相同,其非线性叙事、非经典叙事、语言叙事等叙述特色使该剧大获成功,让观众在大笑之余思考,回味无穷。

关键词:LittleBritain;叙事方式

LittleBritain(简称LB)是BBC的一部恶搞喜剧。2004年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颁奖仪式上,该剧获得了最佳喜剧表演奖和最佳喜剧连续剧奖2个项目的大奖。

全剧主演只有两位,所有的任务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由两位主演通过更换服装、道具和化妆来完成的。在LB里,两位演员以精湛演技夸张地演绎各种英国人等。首相助理,同性恋者,异装癖,苏格兰人,减肥者,假残疾人,精神病人,极尽搞笑之能事,使该剧大获成功。

一、非线性叙事

LB讲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由一个一个不同的生活片断构成的,同一集中不同的单元之间没有联系,集与集之间相同的单元之间也没有联系。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曾在电影《巴黎我爱你》中曾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打破传统电视剧叙事上的封闭性和大团圆结尾的戏剧性结构,让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发挥作用,LB的意义并不是依存其剧本而存在,而是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产生。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的不是关于电视剧意义的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得到电视每一个镜头和用来在镜头之间进行过度的编辑程序告诉我们的有关某种东西的暗示。

在LB的电视叙事中的非线逻辑无形中成了后现代叙事的有力佐证。“电视对线性叙事的解构通常表现为以多重语境化叙事消解传统纪实的权威,其策略就是将叙事时间分离。”LB中时空与现实的错位,旁白与对话的穿插,共同完成了叙事的合作。

二、非经典叙事

经典叙事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但在LB中,发展和高潮实质上是同一个部分,而且很多时候它的故事发展就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如其中永远两根食指敲键盘,永远说着Computersayno的面瘫女职员。在这个片段中顾客的各种要求与问题从来都不是重点,因为回答一定是Carol拖长了音的说那句口头禅。最终顾客的需要永远都不会得到满足,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永远都是Computersayno。

三、语言叙事

LB的故事不是伴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发展,而是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而发展,相对地,在LB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西摩.查特曼在《故事和话语》一书中指出“故事就是叙事中描述的什么,而话语就是怎样。”但是LB中的话语却并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体现人物特征。实际上,每个单元剧的高潮都是每集中都会重复出现的情境和话语。而观众虽然在看了几集之后就已经完全明白其套路但仍期待剧中人物经典台词的出现。

异装癖Emily每次出境都会拿着法语腔强调的Iamalady.

女流氓Vicky的经典台词Yeah,butno,butyeah,butno,butyeah,butno,butyeah...

面瘫女Carol拖长音的Computersayno.

催眠师Kenny催眠时的Lookintomyeyeslookintomyeyes,myeyesmyeyes...

同性恋Daffyd带有威尔士口音的口头禅Iamtheonlygayinthevillage!

上述的那些语言情境放在其它的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或电影中都十分的平凡无奇,甚至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LB中,因为其反复的出现反复的强调,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看点。在这个的层面上,LB使用的是标准化的情境,不单是指拍摄的场景,亦指故事的套路。其参数易于辨认,在每一集都会出现,具备“循环性”和“仪式化”的特征,一些情境或语句会反复出现,最终成为公众共有的话语典故。如我国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面的人物都有很经典的口头禅,在重复了多次之后这也成为了一个笑点,并且现在被人们广为使用。

四、边缘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电视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形态,它在本质上属于大众文化,但又兼具精英文化、通俗文化、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属性,同时还与当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LB中各个单元的主角很多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群,同性恋者、异装癖、假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等。而且LB中各个单元的英文对白也带有很多地方腔调,法国英语、爱尔兰英语、威尔士英语、印度英语等等。可以说,LB表现的是一种边缘文化,但是它的受众定位却并不是边缘人群。一般来说,观众对故事产生兴趣的本质原因在于故事的内容同观众生活之间的联系。一旦形成某种联系,观众的心理活动就开始了在剧中找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生活与剧中的人物、情节、场景和性格相对应,然后便有了立场,希望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但是这套理论对于LB却行不通。事实上,大部分观看LB的观众,都不会对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言语产生认同感,因为这在传统观念来看是不正常的。

有人认为,“电视文化本身并不是被动地反映现实社会结构,而是积极地开发各种资源,提升栏目品味,以塑造特定的阶层文化。这种文化塑造过程就是一个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种电视文化的目的在于向特定的阶层提供一种文化的标准,有助于形成阶层之间的文化区隔。”LB符合前一句的观点,它夸张地体现了英国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和英国的现实状态,但LB却并未制定一种文化标准,制定一个文化区隔。无论是否处于剧中所体现阶层,观众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最不愿在人前展现的一面。

五、正常与不正常

在传统的电视剧中,好人与坏人泾渭分明,我们可以从他们之间的差异找到剧中的矛盾冲突所在,又以此冲突来引领剧情的发展。而在LB中,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没有大善与大恶的冲突,剧中的矛盾与冲突仅仅是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一群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角色的冲突。实际上,剧中人物行为再出格也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他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就是他们做出的与传统观念不符的行为造成了本片的笑点。

剧中有个片段的主角是一个精神病人。在这个单元中,他大多是以作为医生高谈阔论的背景画面出现,而且一般没有台词只会发出一些单音。但是剧中毫无预兆地出现一幕他接电话并十分正常和自己的女儿对话时。我们无法判断他究竟是一个假扮正常人的精神病人,还是一个假扮精神病人的正常人。在LB中,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并不一定符合传统观念。

有人认为,LB之所以收到某些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窥探特殊人群隐私的需求。埃斯林说过:“电视是所有传媒中最有窥淫癖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它在不断的画面流中以所有人最为普遍接受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而且因为它是戏剧传媒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从LB剧中角色的身上,我们无法看到任何值得我们学习和优点,但观众就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方面觉得他们行为很恶心,而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真实可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和《加菲猫》、《蜡笔小新》做比,Garfield的作者JimDavis曾说,人们喜欢Garfield就是因为它敢说人们心里想却不敢说的话。

LB的恶搞之所以能让观众接受,是因为它已经让我们意识到了这种恶搞是恶搞。但是,谁也不能肯定剧中的夸张人物就一定不存在。LittleBritain表现的实则是一个GreatBritain。多个种族,多种文化,剧中人物真实却不和传统的性格与作风,这都让观众思考,究竟真正的英国是什么样?这也就达到了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骐、全燕,《后现代主义电视文化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