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代文学课程的整合及优化

时间:2022-01-22 03:27:18

略谈古代文学课程的整合及优化

从研究层面看,舜文化研究、柳宗元研究、周敦颐研究、潇湘文学研究在省内乃至国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课程的设置却处于滞后状态。除开设了《柳宗元研究》外,其他与地方文化结合紧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能与《中国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却没有开设,古代文学的地域特征得不到彰显。其次,课程重复开设现象严重。《中国古代文学》在本校开设了五个学期,每个学期48学时,合计240学时。这一学时量,是复旦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2倍多、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1.7倍,《中国古代诗词专题》《<诗经>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课程虽在这些学校有所开设,但由于他们基础课学时较少,开设这些,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我校基础课学时充足,所授内容与选修课程重复严重,如《诗经》《红楼梦》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都作了重点讲授,再开选修课程,学生受益不大,故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开设的课程学生选课率不高。再次,应开设的一些课程没有开设。由于师资的缺乏或其他原因,一些基础课程讲授较少,而目前国内研究已经成熟的一些课程得不到开设。如文献学在许多重点本科院校中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有专门的教师队伍,但在本校,文献学不仅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甚至连课程也没开设,结果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写作论文时所引文献错误百出,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思维条理是否缜密也有重大影响。针对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与本土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建设,对于已具备开设条件而未开设的的课程,应及早开设。

就本校中文专业而言,《舜文化研究》《周敦颐研究》都已具备了开设的条件。《潇湘文学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稍显薄弱,但也可以以教促研,只要有老师愿意开设,就应及早开设。这些课程的内容,基础课程涉及较少,又与永州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把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培养学生较好适应永州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

二、调整已有课程机构,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选修是零星的花。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荷塘四周,杨柳的风姿,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树缝里漏着的一两点灯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每一景一物,都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组织得井然有序,缜密严谨。七是以时间为线索,有些事物,从时间进程的角度去表现,更容易表现出它的严重性,内涵的深刻性,美的丰富性,这类事物的散文构思,更适宜以时间为线索。如许广平散文《最后的一天》,这篇文章的构思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散文从1936年10月17日上午鲁迅续写《因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记起,直到十月十九日黎明前鲁迅逝世止,按照时间的进程,记叙了鲁迅生命的最后片段,是一个清楚、紧张、严峻的时间表。很课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现象,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进行调整。或者缩减基础课学时或学年,或者减去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必修课。这样,既能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以选修其他课程,又能有效避免因授课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选课率不高的现象,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师范方向和文秘方向的差别,这不仅要体现在专业限选课上,同时也要体现在基础课的授课上,要适当把握好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史集作品的讲授上时间分配的不同,从而有效培养出具有不同技能的不同方向的学生。

三、增开专业选修或必修的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些与古代文学学科关系紧密,与《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如果在师资力量具备或可以具备的条件下应及早开设。如《文献学》《校雠学》等在条件成熟时应及早增设。另外,基础课程较少涉及,但在国内已经成熟的课程可以增设。如《老庄哲学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敦煌文献研究》《历记小说研究》《禁毁小说研究》《域外汉文学研究》等都是可以增设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将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语:总的看来,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需的任务。改革过程中,也许会触动少数人暂得的利益,但从长远的目光看,改革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益处,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教师科研的转向和重新定位也具重大意义。

作者:肖献军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