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职院师德机制的完善与运用

时间:2022-11-18 02:24:55

小议职院师德机制的完善与运用

一、师德建设基础培育平台的搭建

(一)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平台

从古至今,教师都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化身,仅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而忽视教师的个人价值与情感需要。然而面对外面经济社会的“精彩”,建立在贫困基础上的师德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因为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不可能总是生活在“望梅止渴”当中。如果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情感需要,就会导致教师对学校缺乏情感归属感,难以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教师的民生问题,是其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师德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关心和尊重教师权益,就要积极开拓渠道、挖掘潜力,切实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而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近年来学校全力解决了教师住房问题,着力加强了教师的身心和谐建设,如家庭工作平衡、亲子关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压力与情绪管理以及教师心理援助计划等;工会建立健全教师生活定期联系制度,全方位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加大对全校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4],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和荣誉感得到增强,构建和形成了教师和谐的工作环境平台。

(二)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职业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源泉与动力,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校采取分类指导,要求从教学系部和专业教研室必须深入研究不同专业教师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求和规律,分教学名师、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四个层次,涵盖部级、省级、校级三个级别,为教师量身定做职业成长规划,制定培养目标和标准。为了确保培养质量,采取教学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围绕专业建设、专业社会服务功能,从教研、科研、实践锻炼等三个层面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二、“六环节”师德建设的实践

(一)抓学习,夯实教师教育信念基础

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育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学习是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教育信念的有效途径。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以学习型校园创建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建立5个学习平台:

(1)政治理论学习平台。学校开辟了在线学习网站,分必修课、选修课,要求教师每学期按规定完成任务,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2)名师师德讲坛。聘请校内外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讲育人心得、先进事迹,每学期10讲,用榜样的力量启迪、引领教师。

(3)职业教育理论研讨平台。自2006年以来,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思想大讨论,这是教师站稳高职讲坛的基础。

(4)牧专文化精神学习平台。郑州牧专拥有57年办学历史的老专科学校,在国内畜牧兽医行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牧专文化精神对师德建设具有独特的、持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牧专教师,必须热爱“三农”、自觉服务“三农”,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和号召学生。

(5)师德学习交流平台。新教师上岗前,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活动;每学期以“忠诚、奉献、师表”为主题,开展演讲、朗诵和知识抢答竞赛等活动。同时,把学校传统的教师技能大赛改为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师说课大赛,要求教师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课程教学为载体,说师德自身建设与践行情况,努力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抓教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部体现,是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教师能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乐学的第一步。教师对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师德自我建设的过程。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由课内走向课外,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教学能力提升,我校借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两个载体,一方面以每学期学校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为契机,制定重点改革内容,从课程内容组织、教学环节实施、课后拓展、师生交流等多个环节逐个突破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示范课”、“互听课”、“参加教学研讨会”、“师生面对面”等活动,查找教学中的不足,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理,在师生感情的交流中,实现师生共成长。

(三)抓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给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和技术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结构单一,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历,缺乏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致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即便是有些教师热情满怀,也常常是力不从心。我校从深化校企合作入手,在原有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牧业高职教育集团,构建了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校企互聘互派、学生稳定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分别与雏鹰集团、后羿制药公司等8家企业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基地”,每年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现场实践、挂职锻炼、技术服务等,让教师在企业的锻炼中,学习先进技术、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职业道德,提升师德修养。

(四)抓专业建设,实现教师师德培养与专业发展同步

专业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和抓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育人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是学校知名度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就业。所以,只有抓好专业建设,学生才可高层次、高水平就业,这是高职教师师德的核心体现。据此,我校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理念,要求教师统一思想,情系学生、情系学生就业、情系学生家庭希望。从专业调研、专业定位、岗位所需技能分析、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过程管理、服务学生学习与就业的专业共享资源建设、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方面,强化专业建设,使教师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感悟责任、收获成功,实现教师师德培养与专业发展同步。

(五)抓评价,规范师德培育过程管理

建立师德量化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教师行为,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行为的认可和激励。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更加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校在师德模式构建上体现三个原则:

(1)把握量化细则的粗细度。对于能界定清楚,更有利于规范教师行为条文可具体化,使其有可操作性;对于相对的模糊可以弱化评价,可引导教师自由发挥,多做一些奉献性的工作,以培育他们的崇高意识和奉献精神。

(2)对评价有关条款的权重比进行科学界定,通过量化的指标既能评价教师遵守规范的情况,又要重视人性化的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3)量化的标准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根据社会的变化、专业建设需求以及高职教育规律,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六)抓激励,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与幸福感

对教师的激励主要依靠营造教师获得相对成功的氛围和环境,提升教师内在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对学生、对职业的深厚感情,从而使教师给予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如何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满足教师的情感需求是核心。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重点加强情感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强调民主管理,一方面学校不断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科研的良好环境,尊重教师特有的专业地位与个性,提升教师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展师德标兵、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优质课程等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典型,发挥榜样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作者:曾照烨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