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时间:2022-09-15 04:13:23

分叉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摘要:文章阐述了织女河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暴雨资料进行洪水计算,提出织女河治理具体工程措施,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水保、环保方案,并对河道治理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河道治理;洪水计算;施工组织

一、织女河概况

织女河位于山东半岛,发源于临淄、青州市的山丘地区(青州市称裙带河、广饶县叫泥河子),流经广饶县淄河店西、西水磨村北,于刘家河头村西北入寿光境,向东流经台头镇三楼村、一楼村北,有阳河、乌阳沟河汇入,复向东北经洰淀湖农场南汇入塌河。寿光市境内全长10.64公里,入境流域面积341平方公里,自阳河汇入后,流域面积为757平方公里。益寿新河截取王钦河等58.18平方公里后,织女河现流域面积为692.8平方公里。1975年1月进行改道治理,在三座楼村东分叉,北段为新织女河,南段为老织女河。织女河治理河段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接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耕地141万亩,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常住人口113.94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蔬菜播种面积80万亩,蔬菜年产量40亿公斤,产值40亿元。寿光市也是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首创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全国闻名,其蔬菜种植水平始终居于全国前沿水平,市场营销范围辐射全国。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有机蔬菜65万亩,有322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认证,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

二、织女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织女河河头村至三座楼村堤防不明显,防洪标准低,两岸堤防单薄,不能满足设计行洪要求;三座楼村至郑家埝村堤段,堤防存在,但河槽坡度变化范围较大,堤顶宽度局部2m左右;郑家埝村至治理段末端堤防较完整,但不满足设计行洪要求。新织女河原有堤防未有设计标准,且局部不能满足本次设计行洪要求,断面形状不规则,堤防单薄;河道人为植树,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滩地人为种植作物,产生作物秸秆等堆积河道内。两岸堤防屡遭人为开垦,局部堤段破坏严重。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核算目前河道过水能力。本次糙率系数n值的选取,参照已建工程,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选定主河槽糙率为0.02,滩地糙率为0.03。分析水力计算成果,并考虑波浪爬高、风壅水面高度、安全加高等因素,河道局部堤段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三、织女河洪水计算

织女河流域内有益都、白兔丘、西刘桥、朱良、口埠、丰城,自设雨量站至今有完整的降水量资料系列,为自记雨量计观测记录。第一,计算单元划分。根据织女河干支流及控制断面分布情况,划分为县界、阳河河口、乌阳沟河口、汇合口、洰淀湖入口5个水文计算断面,考虑到各控制段内、下垫面因素一致性,将各控制段又划分为若干个计算单元。第二,设计雨期的选定。根据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及干流河道洪水传播时间、河槽等情况,确定设计雨期为3日,计算时段为24小时、3日。第三,设计面雨量推求。计算单元采用流域内及附近雨量站,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流域平均面暴雨资料系列,采用年最大值法从系列中选取年最大24小时、3日暴雨量,进行频率计算,用矩法公式初估统计参数均值、CV,取CS=3.5CV,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进行适线,得到不同设计标准的设计点暴雨量,进而求得不同设计标准的设计面暴雨量。第四,设计雨型及设计净雨计算。为使设计净雨量更加准确合理,结合本水库流域特性和平原区面积、降雨径流关系,推算设计净雨。第五,设计净雨时程分配。各计算单元设计频率的日净雨量,采用泰沂山北区山丘区和平原区2小时分配比例,进行时程分配,求得设计净雨过程。第六,汇流计算。根据流域情况采用瞬时单位线,求出河道计算单元的设计洪水。第七,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根据计算单元(区间)相同设计频率的设计洪水,对干支流洪水演算至设计断面后与区间洪水错时段迭加,即得到设计断面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分叉河道计算:首先,假定支流流量Q1及Q2,使其和等于干流流量。取下游河道汇合处水位作为两支流起推水位,分别沿两条支流向上游计算水面曲线,一直计算到上游分叉口,如果两支流的分叉口处两个水位恰好相等,所假设水位Q1与Q2即为所取流量。通过上面方法试算,下游汇合处流量(p=10%)为428m3/s,老织女河设计流量226.84m3/s,新织女河设计流量201.16m3/s。第八,计算结果。应用以上方法计算洪水过程,求得各控制断面不同设计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详见表1。

四、织女河工程设计

织女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为广饶县与寿光市县界(桩号0+000)~洰淀湖入口(桩号10+546)老织女河段10.6km堤段及新织女河7.3km堤段,治理长度共计17.9km。主要治理内容为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及跨(沿)河建筑物设计3个部分。对本次治理的老织女河桩号0+000~桩号10+546段及新织女河桩号0+000~桩号7+324段,共计17.9km河段河槽进行清淤疏浚。本次治理的老织女河桩号0+000~桩号10+546段及新织女河桩号0+000~桩号7+324段,共计对17.9km河段进行堤防加固,满足1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根据织女河流域防洪工程措施的情况,结合本次河道治理的规划目的,按设计要求布置跨(沿)河建筑物等,具体分为:(一)老织女河左岸。新建生产桥1座,改建生产桥2座新建2+576生产桥1座,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简支板桥,下部结构为桩柱结构,摩擦灌注桩基础;桥面宽为净5-2×0.5m,跨径为10.0m,共6跨,桥长60.0m。改建1+630生产桥桥面宽为净7.5-2×0.5m,跨径为10.0m,共7跨,桥长70.0m;改建2+020生产桥桥面宽均净5-2×0.5m,跨径为10.0m,共7跨,桥长70.0m。(二)老织女河。三楼村东桥处建涵闸3座老织女河拆除重建单孔涵闸2座,桩号分别为1+991(右岸)、2+005(右岸);新建单孔涵闸1座,桩号分别为2+024(左岸)。涵洞孔口尺寸均为2.0m×1.5m,闸门尺寸均为2.0m×2.0m。(三)老织女河桩号7+200处改建闸附桥1座郑家埝村后(桩号7+200处)改建闸附桥1座。闸7孔,长27.4m,设3.0m×2.5m双向止水铸铁闸门。桥长57.8m,宽5m。(四)堤顶防汛道路为便于防汛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路面硬化长度为7.14km。路面硬化段为老织女河桩号0+000至桩号7+200。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净宽5.0m,路面两侧设路缘石,两侧预留0.5m的土路肩;为便于堤顶排水,由堤中心向两侧设2%的横坡。

五、织女河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条件。织女河综合治理工程非汛期流量较小,施工用水、用电条件良好,道路交通方便,建筑材料购置方便,施工条件良好。(二)施工导流。本河道计划在冬春季施工,此时雨水较少,便于展开作业,可减轻施工成本。如需汛期施工,导流建筑物防洪级别为5年一遇。施工导流采用围堰挡水结合抽排的导流方式。(三)主体工程施工。本次织女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是土方工程。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按设计断面进行挖填作业,挖出的土用来培高两侧堤防,多余的土按业主要求集中堆放,防止施工污染。堆渣地点由业主确定,渣土可由河道两侧的临时施工道路运送。砌石工程为人工作业,应严格按施工程序操作。水泥砂浆采用机械拌和,各种建筑材料均应达到设计要求。砌体应做到砂浆饱满,避免出现垂直通缝,且要砌体稳定牢固。混凝土拌和采用搅拌机搅拌,搅拌机的进料及出料均采用手推胶轮车运输,混凝土采用砼摊铺机平仓振捣,磨光机磨光,人工洒水养护。(四)施工进度。根据主体工程的施工特点,并考虑合理的施工强度,以及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物资供应的可能性,计划于2013年12月初开始进入准备期,2014年2月初开始施工,2014年5月底结束,初步确定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六、总结河道治理增量效益是指该河道经综合治理后增加的经济效益,包括防洪效益、灌溉效益、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等。本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沿河两岸受灾面积,防洪效益显著。项目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由治理前后减少的洪水灾害损失之差确定。多年以来,河道一直没有进行清理整治,淤塞河段较多,水质较差,影响到两岸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存环境。项目实施后,地面土壤侵蚀量和产沙量将减少,环境质量等得到改善。

作者:袁宝安 单位: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