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22 04:2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论文

1治疗

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来消融血栓。手术疗法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h者,主要采用球囊导管取栓术。

1.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1.1.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4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1.1.2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1.1.3抬高患肢这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应用患肢抬高架,由专业护士指导使用。

1.2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国外应用肝素后改为口服抗凝剂3~6月的抗凝疗法,已被确立为DVT的标准治疗方案,静脉滴注肝素的时间一般为5天,可减少DVT的复发率,注意肝素滴入速度不能过快,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等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薛连等认为,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应维持在正常的3~4倍,超过7倍则有出血的危险,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1.3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齿龈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1~2块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对于其他部位出血,需停止抗凝治疗,给予鱼精蛋白或维生素K1,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浓缩物,待值恢复后再重新抗凝治疗,主要原因可能与抗凝溶栓药物剂量控制欠佳以及机体对药物耐受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1.4病情观察

1.4.1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4.2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列表判断疗效。

1.4.3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是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时,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4~6L/min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1.4.4止痛剂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

2手术疗法的护理

2.1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术前鲁米那肌注2.2术后护理患肢抬高30°,及早活动。

2.3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观察内容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药物治疗观察。

2.4病情观察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病情观察。

2.5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深静脉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

3预防

3.1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体位,1~2h/次,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3.2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3.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3.4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

3.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3.6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7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

3.8高危病人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3.9戒烟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到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要认真细致地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薛连,张培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心肺血管杂志,1997,16(1):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