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碱法蒸氨系统节能降耗分析

时间:2022-02-07 12:26:28

氨碱法蒸氨系统节能降耗分析

摘要:在化工生产中节能降耗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问题,其不仅可以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还会对生产的环境进行保证。而在采用氨碱法进行氨气生产的时候,其作为中间物质,在生产工艺中会不断循环出现,而这一环节主要是借助蒸馏而完成的。但是在进行氨气的生产过程中,在生产工艺和节能控制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利用氨碱法蒸氨的时候如何能做到节能降耗,从而使化工生产更加安全与经济。

关键词:氨碱法;节能降耗;改造

在化工企业进行氨气生产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氨碱法并通过蒸馏而实现的。而在进行蒸氨操作的时候,其生产效果的好坏与系统的良性循环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化工厂降低能源消耗以及节约能源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使用氨碱法蒸氨的时候,应该将节能降耗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本文将对氨碱法蒸氨操作进行研究,并对生产管理进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1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在化工的生产中,节能降耗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问题。而在纯碱工业的生产中,由于其属于重工业,所以在生产上较为复杂,并且化工单元较多,而其也是化学工业中耗能较多的工业生产。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只有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废物进行多方面的利用,才能使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各企业对氨碱法蒸氨系统的节能降耗改造已经越来越重视,其不仅可以使企业内部的节能减排提升,还对国家的清洁生产起到支持的作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将具有区域性的带动作用以及重要的示范作用。

2技术改造

2.1回收氨盐泥中的氨。当利用氨碱法进行氨气生产的时候,存在将氨盐泥送至预灰桶中,使其通过在一起与氨结合并蒸馏,将回收到的氨气送到蒸氨塔中进行加热分解。而在生产过程中,原氨盐泥的管线与灰乳管线进入到预灰桶中的高度是相同的,而这样就会使得氨盐泥的管线经常发生堵塞的现象,而为了使生产工艺能够正常进行几乎都是在工艺完成之后停下来对其进行维修,若是生产时间过长则极有可能出现氨盐水较为澄清并桶底部作死的情况,而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极有可能会出现地基下沉的事故。所以工厂采用氨碱法的时候应将工艺改变,应将氨盐泥管线引导灰桶的顶端,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述的情况,从而使得检修的周期延长而劳动的强度也减轻[1]。2.2回收蒸馏废液中的蒸汽。在共产进行蒸馏的时候,其所需要的能耗较大,可占整个制碱过程中消耗能耗量的三分之一。而在进行蒸馏的时候其蒸馏残液带出来的热量也占70%,所以这就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热耗,而对于这中大量热耗现象的出现,应对其进行回收。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工厂对蒸馏废液进行二级回收,即为回收蒸汽。其主要流程为当废液进入到一级闪发器中,而闪发出来的蒸汽可直接进入到二级闪发器中,而蒸汽在流通到蒸馏塔中,其可以作为热源在此被利用。这样在生产中就能达到节省热能的效果。2.3将废液管线取样口改变。在传统的设计中,废液管线的取样口位于蒸氨塔底部出液管线进入到一级闪发器管线的正下方,而经过对废液取样口多次取样进行分析,其取样杯中多数为废沙,样品较少,这就导致相关人员应每天对废沙进行处理,并且需要安排人员定期进行清查清除一级车辆对其运输,这样不仅会使员工的工作强度增加,运行成本也会明显增加。所以在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应将废液取样口改为侧取样,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取样中含沙量过多的问题,而人们的劳动强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成本也将减少,同时也会降低工作人员因为取样而出现氨气中毒的事故。2.4浊水循环利用。在纯碱厂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原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使得废水无法回收利用,这样不仅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原水消耗的成本。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①在洗涤塔附近建一座浊循环水,使其能够冷却沉淀池。②安装PO耐磨管道。③增加集尘箱。④增加木格洗涤塔[2]。

3成效

将废液口进行改进,使得生产中蒸吸工艺中的人员劳务费用明显减少,同时之前生产中出现的地面卫生以及地面腐蚀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使得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提升安全系数。将氨盐泥管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以往堵塞的问题,在对其进行改造之后,很少有工长发生氨盐泥管堵塞或者是氨盐水澄清桶底部出现坐死的事故。4总结在工厂采用氨碱法进行氨气生产的时候,传统的工艺上存在一些的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没有办法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应对其进行改造,使得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保障的同时也做到节能降耗,以此来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技术的不断改进下,希望我国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够更加安全与环保。

参考文献:

[1]马玉清.氨碱法蒸氨系统节能降耗的改造[J].盐科学与化工,2018,47(02):42-44.

[2]严秀英.氨碱法纯碱生产的几项节能降耗措施[J].盐业与化工,2012,41(04):32-36.

作者:朱金山 单位:先尼科化工(泰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