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拨款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探讨

时间:2022-04-26 10:22:43

差额拨款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对差额拨款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剖析差额拨款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疏于沟通、科研项目经费“放管服”的程度难以掌握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作为活期存款使用效益低等。在此基础上,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或主管部门提出有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一、科研项目经费的分类及定义

差额拨款科研机构一般根据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将科研项目经费划分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两类。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一般是指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直接下达或通过同级财政部门转拨的财政资金。科研机构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联合申请的国家或地方政府项目的经费也属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一般是指受境内外企业、社会团体等委托开展的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获得的非财政资金。科研机构主办或者承办大型会议而收取的会议注册费,在弥补会议成本后还有剩余的,可参照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予以管理。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经费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资金,是为实现国家重大科技布局、解决国家关键科学难题,或满足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升级而使用,对其进行合理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首先要满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根据国家、地方财政法规或专项项目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规定,据此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加以审核把关,同时借助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审计监督力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二)可以有效监督科研项目的科研进度。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可以反映其科研进度。在科研项目执行期内,若每季度或每年度对该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决算,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根据需要实时自动提取数据生成决算表,与科研项目预算信息加以对比分析,则可以直观的向科研人员呈现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有利于科研人员掌握科研项目的整体科研进度。

三、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项目经费由科研人员根据科研项目需求予以使用,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一般在财务部门,其使用权和管理权的不同,一方面有效规避了经费使用随意而导致潜在违法行为出现的风险,另一方面带来了如何平衡经费使用权和管理权的问题。(一)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有效沟通。根据国家2016年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很多科研机构都为科研人员配备了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科研人员在申请到科研项目后,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如何完成科研项目上,将购买设备或实验材料等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工作交给科研财务助理办理。一般一位科研人员会同时从事若干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若在科研人员向财务助理提出资金支付需求时,不告知经费支出的科研项目,财务助理仅从财务专业角度对该笔资金支付进行处理的话,则必将导致科研项目在结题时出现调账的现象,为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埋下巨大隐患。对于一笔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科研人员一般只考虑有没有资金予以支持,而财务人员考虑更多的则是该笔支出应计入的会计科目,与之对应的预算科目余额是否充足。当某个科目预算额度使用完毕,科研人员继续从此预算科目支出时,财务人员会提出不能予以支付或让科研人员修改预算的要求。此时,科研人员会认为财务人员做事死板、不善变通,财务人员也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久而久之,便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产生懈怠和不满的情绪。(二)“放管服”的程度不易掌握。以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权进行了合理调整,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自主权,规定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与此同时,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角度平衡“放”与“管”,成为差额拨款科研机构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如果放的多了,管的少了,任由科研人员支出科研项目经费或者随意调整科研项目预算,那么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将难以通过。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随心所欲,可能伴随产生违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的风险;而频繁调整科研项目预算,会计中国乡镇企业降低财务预算在科研项目申请、批复、执行中的严肃性。如果管的多了,放的少了,则会引起科研人员的不满,激发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甚至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矛盾,进而导致科研人才的流失,严重的还可能影响科研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三)未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作为活期存款使用效益低。差额拨款科研机构存在大量合同制员工,这些合同制员工的工资和绩效需要科研机构自行负担。虽然不同科研项目规定了不同比例的间接经费和绩效可以用于支付项目聘用人员的工资和绩效,但对于科研机构的负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有些科研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并且资助经费非常可观,但受专款专用要求的限制,科研机构经常出现银行账户有余额,却发不出工资和绩效的情况。这种情况,科研人员很难理解,财务人员又有心无力。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的规定,初衷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差额拨款科研机构工资负担重、货币资金存在时间价值等现实问题。

四、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建议

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广东省先行先试,2017年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大幅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中绩效、劳务费、间接经费等“活钱”的比例,甚至大胆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属事业单位的,可从直接费用中开支在编人员的人员费,用于补足本单位参与本科研项目在编人员工资性支出”的举措。深圳市走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的号召,2018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承担广东省或深圳市项目较多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工资和绩效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承担国家项目较多的科研机构可能还存在这方面的困扰。(一)适度培训,科学管理。1.对科研人员进行适度财务培训,让财务人员深入科研一线调研。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全部放在科学研究上的提法是正确的,但科研人员完全不懂财务知识是不合理的。科研机构的财务部门应主动向科研人员普及财务基本知识,在财务制度发生变动时,积极向科研人员宣讲。对科研人员的财务培训应抓住重点,突出与科研人员最相关的财务知识点和变动点,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培训时应注意使用科研人员听得懂的词汇。财务人员固守制度,对科研人员的财务需求不管不问也是不合理的。财务单据最终反映的是科研经济业务,科研人员毕竟不是财务专家,不懂得如何用财务语言表达无可厚非。若要科研经济业务能用更准确的财务语言表达出来,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了解一些基本财务知识,更需要财务人员主动深入科研一线,去了解发生在科研人员工作中的经济业务实质和存在的客观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帮助科研人员加以分析,提出更符合现实情况的财务表达方案。2.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道德培训。新闻有时会报出科学家挪用、侵吞科研项目经费的丑闻,这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不当造成的,一方面是科研人员不理解科研项目管理规定造成的,还有一方面是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底线失守造成的。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道德培训,明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红线,时刻在科研人员身边敲响警钟,是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避免科研人员走上违规违法道路的有效方式。(二)申请项目时认真编制财务预算。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财务预算相当于科研项目的蓝图,从一份靠谱的财务预算基本可以预测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制财务预算的认真程度,反映了科研人员对即将申请的科研项目的思考和准备程度。在申请科研项目时,科研人员应基于目前的科研环境和宏观经济水平,认真编制财务预算。(三)允许合理盘活项目资金。纵向科研项目一般是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或研究,需要历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试错过程,有的项目经费很可观,科研项目主管部门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提出专款专用的要求,导致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有大笔资金存在科研机构的银行活期账户。同时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结余资金的规定也比较严格。这都反映出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把财政资金看得过紧,放大了负面风险在经费管理中的影响,对财政资金的损失担心过度。

在我国科研大环境不断发展的今天,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应适当放宽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权。首先,在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应充分信任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允许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采取合理的理财措施,让银行账户上近期没有使用需求的科研项目经费达到适度保值增值的目的。如果还有增值效应,则应作为奖励,用于弥补差额拨款科研机构自身经费的不足。另外,在认真做好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如果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仍有少量结余资金,应不再对资金用途加以限制,建议留给科研团队作为奖励,以激励科研人员形成节约使用科研经费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侯文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8):30-31.

[2]王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风险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8,(181):98-100.

作者:周颖慧 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