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商业贿赂的经济理论策略

时间:2022-04-10 12:01:00

小议商业贿赂的经济理论策略

摘要:商业贿赂现象目前在我国较为严重,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商业贿赂,商业贿赂在我国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法律论文商业贿赂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有效地反商业贿赂,本文对这些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贿赂现状反商业贿赂经济学分析

国家已经把反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中央政府何以如此重视由来已久的商业贿赂问题?据国际机构(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商业贿赂情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商业贿赂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中央决定在2006年联合18个部委对商业贿赂进行专项整治,那么什么是商业贿赂,它在我国如此盛行的原因,存在的主要危害,如何才能有效地反商业贿赂,笔者从经济学角度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商业贿赂的内涵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有三:

(1)主体是经营者,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商业贿赂主体的经营者不限于法人,除法人外,还包括其他组织和个人。法人也不限于企业法人,还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2)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即为达到商业目的,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

(3)手段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财务手段和非财务手段。

二、商业贿赂盛行的原因

1.内部因素

(1)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买方可能行贿。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卖者拥有的产品不愁卖不出去,比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这种情况下,众多买者竞相求购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产品,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价格不管是否存在管制,买者都有为了自身利润最大化而使用一切可能手段的动力得到某产品,一切可能的手段当然也包括商业贿赂。

(2)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可能行贿。因为产品供大于求,卖者拥有的产品价值的实现经常会遇到困难。众多的卖者竞争数量相对较少的买者,卖者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然有了使用一切可能手段达到此目的的动力。一切可能的手段当然也包括卖方行贿。由此可见,无论是买方行贿还是卖方行贿,行为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商业贿赂行贿者之所以存在的内部因素。至于受贿者,在不考虑被查处的情况下接受他人贿赂的过程本身就是自身利益增加的过程。

2.外部因素

(1)法律规定的处罚不够严厉。与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相比,我国有关法律对行贿受贿者的惩罚轻得多。比如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对行贿者惩罚极为严厉,公司一旦卷入贿赂丑闻,面临的不仅是法律上的责任、公司商誉的损害以及巨额罚款,还有大大提高的运营成本。

(2)执法过于宽松。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中,受贿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其实,在公有制占优势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各事业单位中的广大工作人员都有可能成为受贿主体。

(3)行贿受贿取证较难。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会计体系不够完善,商业贿赂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手段越来越隐蔽,所以我们对于贿赂罪的调查力度明显偏弱。因此,就会出现子公司在中国行贿逍遥法外,母公司在美国接受惩罚的尴尬局面。

(4)整个社会对商业贿赂的认识不到位。虽然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早在1993年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但是整个社会对商业贿赂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不少企业把法律明令禁止的回扣行为与正常折扣混为一谈。在工商部门查处时,拒不承认自己的回扣事实,对回扣造成的社会危害更是不以为然。有的企业甚至把工商部门的正常执法行为告上法庭。总之,商业贿赂行为主体,内部有动力,外部环境也造成事实上的许可,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目前的中国为什么商业贿赂已成为某些行业的“潜规则”。

三、商业贿赂存在的危

害商业贿赂存在多方面的危害,在笔者看来最主要的危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了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制,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外实践上的证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依靠具体的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改革开放至今这个目标基本得到实现,之所以说是基本实现,主要原因在于本应由市场进行配置的资源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由于商业贿赂的盛行而变成了由关系网来配置资源的困境。

2.异化了市场主体行为在商业贿赂存在的商业环境中,市场主体的行为出现了异化。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获取交易条件或者交易机会他们往往采取贿赂相关当事人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诚信的企业在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现实中,面对这样的“潜在规则”,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只能屈从“潜在规则”以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

3.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无论是财务手段还是非财务手段进行的商业贿赂通常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商业贿赂被某些学者标榜为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而这个润滑剂构成了产品或服务交易成本的一部分,这部分交易成本最终要得到价值上的补偿,往往构成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一部分,这就必然增加消费者负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4.国家的税收受到影响商业贿赂的存在使国家和集体蒙受巨大的损失,形成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后果。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仅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5.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许多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现有的商务环境:不行贿很有可能失去市场;另一方面又要受到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等法规的制约。两难之下,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严重的商业贿赂问题必将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瓶颈。

四、有效反商业贿赂的对策建议

从经济理论上说,反商业贿赂行为,对于商业贿赂主体,无论是行贿者还是受贿者,其所得的净收益(贿赂所得减去贿赂的成本)小于零还不一定是有效地标志。另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整个社会反商业贿赂的收益要大于其支出的成本。虽然,无论对于整个社会还是对于个别行贿主体,收益与成本的计量都比较困难,但这两个不等式可以作为我们打击商业贿赂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上,有效地治理我国目前严重的商业贿赂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多种手段齐抓共管:

1.制造舆论,倡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因此有效地反商业贿赂现象,我们决不可以打击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但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和政府的力量制造舆论,倡导诚信经营、遵纪守法。

2.加强立法,加大法律对商业贿赂的处罚程度。我国与商业贿赂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与不合理,势必使大量商业贿赂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曝光、立案和处罚,同时也意味着商业腐败被发现的几率很低。目前正在进行商讨的《〈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3.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除了依靠法律明确商业贿赂的范围和制裁措施之外,法律执行力度决定着反对商业贿赂的成败。我们现在的各种法规并不少,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根源就在于法规在实际执行中大打折扣。当商业贿赂实际上成为某些行业的潜规则时,如果相关法规执行不力,那么不依照潜规则行贿受贿的企业和个人反而会蒙受损失,如此一来商业环境根本无法清净。

4.对存在商业贿赂现象的机构加强制约。法律的监督成本相当高,有时候甚至高到难以执行的程度。例如让法律来监督每一个医生是否收受了回扣,实际上是不太可行的。而让各大医院来监督医生则容易得多,如果医院对于接受贿赂的医生严厉制裁,对于行贿厂家的药品拒之门外,那么医生和经销商自然不敢造次。所以我们可以在医疗、电信、金融、建筑等商业贿赂重灾区采取这样的手段来减少商业贿赂现象。

5.让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部分国有企业成为商业贿赂的温床,主要是这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足,对于成本的变化不敏感。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商业贿赂的存在对于采购方来说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成本的提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就会千方百计防范自身的采购漏洞,将工作人员收受商业贿赂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受贿的可能性降低了,行贿的自然就少了。

总之,严重的商业贿赂现象扭曲了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异化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税收入,同时还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只有根本消除商业贿赂存在的土壤,加大打击力度,我们才能够摆脱商业贿赂的困扰,还中国企业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梁东黎刘东著:微观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杨曼:把脉商业贿赂[N].市场报,2005年12月14日。

[3]余丰慧:釜底抽薪惩处商业贿赂[N].证券时报,2006年1月4日。

[4]王靖:对商业贿赂及不正当回扣行为的法律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