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享受到法律的帮助

时间:2022-01-18 11:57:00

导语:让更多人享受到法律的帮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让更多人享受到法律的帮助

今年是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9月5日,义县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各县区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建立,也标志着我省100个县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建立。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性法律制度。这一制度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对法律援助予以确认。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萌芽,全国第一家法律援助机构1997年在广州成立,至2003年9月我国第一部法律援助法规《法律援助条例》颁布而正式建立。《法律援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制度创立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时期。

“让穷人也打得起官司”,这在发达国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国正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2003年9月,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这时开始,法律援助由政府承担责任的原则得以正式确立,实现了法律援助从社会道义到政府责任的转变。

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正在逐步落实。仅2005年,各地拨付法律援助经费为2亿6千余万元。我国法律援助机构从无到有、从零星试点发展到3000多个;法律援助专职人员从0发展到11万余人;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达到26万件。

我市各级领导对法律援助事业高度重视,政府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财政保障,对促进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6年来,市级财政为法律援助事业拨款近200万元,市人事局、编委下发文件为法律援助事业配备了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市政府历任市长和主管政法的副市长都亲自过问法律援助工作,对法律援助工作寄予殷切希望,切实帮助法律援助中心解决难题,并对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凸显了法律援助这一政府责任。

作为市法律援助中心主管部门的市司法局更是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市司法局局长贾宁超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要求:积极提高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哪怕有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没有获得法律援助,也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失职。

我市法律援助中心自1999年12月成立,几年来,全市法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法援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正在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法援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法援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我市的各县(市)、区都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全市法援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法援范围进一步拓宽,业务量不断上升,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群众都能够在本辖区范围内申请法律援助,得到法援工作人员的服务和帮助。

市法援中心成立7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6000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询2万多人次,办理各类法援案件613件;积极参与了省、市信访值班和市委政法委涉法案件听证等活动,解决了社会贫、弱、残人员不会打官司、无钱委托人的难题,有效地维护了贫、弱、残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对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有了真实、亲切的感受,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一部分权益受损的贫弱残者已经找到了法律援助这把“保护伞”,他们沐浴着法律的阳光,享受着正义的温暖,正在通过法律援助这一服务于民的窗口,感受着政府尽职尽责地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