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60周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7:27:52

祖国60周年范文篇1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伟大领袖在天安门城楼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打开了崭新的一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声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高平的农村家庭,亲身感受到了我的“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将我的亲身经历叙述一下,来共同见证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以此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状况。

“衣”,穿的‘时尚’起来了。我家五口人,有父、母、哥、姐和我,我最小排老三,从我记事那天起,“轮穿”衣服是当时农村最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因家庭经济困难,衣服先从我哥穿起,姐姐接着穿,等到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再补好后,那才轮到我“享用”了。冬天上小学时,我穿的布鞋子几乎都是靠哥哥,姐姐穿完后“光荣退役”,再加层新面料的千层底黑粗老布鞋,据大人讲,这种面料在当时很“流行”,“服役时间长”是它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其次是既结实,又耐用,防冻脚,还“时尚”。要想穿上真正的新布鞋,那只能在过年时才能够真正地享受一下妈妈拉的千层底黑粗布棉鞋,因此很多农村家庭都纷纷效仿,成为当时农村孩子过年“炫耀”的“最佳资本”!记得在初中上学时,我有一裤子已缝补了好多次,比较容易磨损的肘关节,膝盖节,大屁股等地方已补妈妈用缝纫机严严实实“画”了无数次圈了,同学们都戏称为“靶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如今的衣着打扮已不是什么奢望之事,现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服饰都已非常充裕。因此,我的“轮穿”经历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儿时的一个美好记忆。

“食”,吃的‘丰盛’起来了。听大人讲,我们那个年代哺养除了奶水充足的孩子能享受妈妈“纯奶”的哺育待遇外,其余的孩子只能依靠“玉茭面糊糊”维持小生命,富裕点的家庭有时会给孩子贴补一下伙食,增添点“白面糊糊”。从我记事后,小米稀饭是每家早晚必“享”之餐,外加“水煮菜”少许沾点油,是每个农村家庭必备“大餐”,白面每天最多只能“享用”一次,还是“汤面”,为了节约白面,每家还要把玉米磨成粉末状参和汤里,外加点大白萝卜片和土豆块,一道丰盛的晚餐大功告成,俗称“菜饭”。据大人讲,这样既能保持不饿,俗称“尖饥”,还能美容养颜。大米、肉食、饺子在当时也能在过节过年时才能解一下馋。进入90年中期,白面已渐渐代替了小米稀饭,成为每个家庭的主要食物,大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餐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超市万村千乡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普通老百姓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不受季节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进入超市随心所欲地购买新鲜蔬菜,享用丰盛大餐。我村本家年过古稀之年的李合旦老人时常感慨在嘴念叨着:“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党的富民政策好,让我能够安享晚年”。

“住”,住的‘宽敞’起来了。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在农村来说相比衣食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并不太重,绝大数农村家庭还是依靠长辈传留下的祖房居住为主,我家五口人,五个挤大炕足矣,冬天煤火取暖和做饭,两不误,一举两得。当时也只有“万元户”才有能力和资格享受到修建新房的待遇,随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开放思想的不断深入,农村不少有识之士的年轻人摒弃陋习,离家出门打工渐成时尚,使的一部分人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修房盖屋也渐渐成为了农村儿女婚嫁大事。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有许多先富裕起来的家庭也纷纷跳出“龙门”到城里安置新家,享受宽敞明亮的幢式单元楼新居。现在,我家也同许多老百姓一样,住上了水电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住房。

“行”,行的‘方便’起来了。带步工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农村常用的马车,也是农村家庭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必备工具,每年过年串亲戚访好友时,一家人乘座一辆马车,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记得进入90年初期,自行车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它不仅是许多农村结婚男女必备的“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之一,同时也反应出当时农村的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记得我上初中时,家里省吃俭用用节约的几十元为我为配备了一辆二手红旗牌轻便小自行车,当时我高兴的彻夜难眠,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坐驱”。90年代中期,摩托车又席卷农村大地,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最佳标志,同时,也是未婚男女结婚的必需品。近几年,取而代之的家庭小汽车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小汽车的入户不仅大大改善了乘座环境,起到挡风遮雨,追求时尚的效果,同时,还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以此折射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地城乡经济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好见证和缩影。

祖国60周年范文篇2

两会报告重民生,总理话语信心增,金融危机不可怕,振兴!

国富民安人欢乐,发展经济运筹握,科技经济大发展,收获!

经济危机老美急,雷斯银行已倒闭,内外交困难支撑,告急!

农业发展普新篇,稻谷花香天更蓝,科学种田国仓满,国安!

教育先行国发展,培育人才是关键,全面育人是正道,国策!

航天科技世一流,神七飞天探奥密,五星红旗飘宇宙,自豪!

跨海大桥奏新章,南来北往物流忙,碧波荡漾嵌纽带,美景!

三峡大坝运洪浪,综合国力震四方,世界瞩目美名扬,国强!

抗震救灾凝魂魄,众志成城凯歌响,中华豪气挡灾祸,雄壮!

青藏高原筑铁路,穿越历史之通途,华夏儿女齐努力,奔小康!

祖国60周年范文篇3

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

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

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

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

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

祖国60周年范文篇4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东方巨龙的美誉。这条巨龙在古老的东方盘踞了五千多年。它绵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见证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无不是它留下的足迹。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豪情万丈;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描绘了华夏儿女的意气风发!

六十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东方巨龙经过千年的洗礼,再次焕发青春,意气昂扬地向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迈进!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中国这条巨龙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它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蓦然回首间,东方巨龙已腾飞了千年,新中国已走过了六十载。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东方巨龙,雄起东方!

别样历史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时候,过去的那些峥嵘岁月对我们这一辈来说就是书上的黑白记忆。一幅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视频,烽火里的一切缱绻在影像中,定格一瞬间。我在潜意识里一直拒绝着从清末到民初抗日时期的小说、电影,总觉得在那些屈辱的岁月,沉睡的华夏民族里任何个人都幻成了渺小无力的存在,所以以那些时代为背景的故事难免笼罩这一层国仇家恨的阴影。相比较之下,新中国诞生以后的岁月,没有内外交困,没有四分五裂,没有动荡不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国家,即使弱小,也隐隐透着足以依赖安全感。

我的老家在南京边上,外公小的时候南京城门还有日本兵的把守。每次回老家探亲,年迈的外公就会一遍一遍的说起当年的故事,从幼年讲到后来参加的抗美援朝。人老了就会回忆过去的事情,于是这些历史在老人的心里鲜活起来,在遍遍讲述中被演绎。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不为别的,只是想起在那样一片残垣断壁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的南京,是一座漂亮的省城,江苏经济文化的中心,散发着六朝古都特有的风韵。外公总说今天的南京城和记忆里不一样,很多东西找不到了,但是眉眼里是藏不住的欣慰和高兴。

他说,小时候的路很泥泞,下了雨得提着鞋走,有的时候干脆不穿鞋,但是现在路都平整了,以前想都没想这么多车跑在路上;

他说,自己很小的的时候就出来讨生活了,跟着一个点心师傅做早饭卖,家里姊妹七个供养不起,上完小学就没能再上了,而这个学历已经是他周围人家里算不错的,更多的人,特别是女子,和我外婆一样,这辈子都无法体会文字的乐趣。现在的孩子苦,但是上学条件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他说,刚建国那会儿,买什么东西都有指标,得计划着。比别人家多几张米票布票都能高兴好久。以前的人吃粗粮是没办法,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吃粗粮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养生之道了。

原来,看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成长,也是一种幸福。

回望六十年的岁月,六十年的风雨征程。曾经,摇摇欲坠的华夏民族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中被迫抬眼看世界,然后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做着同一个强国富民的梦。六十年前的十月,残破的中国大地,五亿四千万中国人,一句天安门下微弱但让世界听的真切的诺言,叩开历史的新一段征程。那时的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太阳升”,高唱着,想必是发自肺腑的狂欢呐喊。无论新中国走过多少弯曲的路,只能说,她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能探索,从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

对于这六十年,我心存感激,心存敬佩,心存感动。

我在课堂上看到书上记载着的变迁,从黑白渐渐变成彩色,从模糊的轮廓一点点清晰起来。

我在老人呢喃的历史里重温中华大地的浴血而生和蹒跚成长。

我在国际赛场上飘扬起五星红旗时感受到沸腾的热血。

祖国60周年范文篇5

上午九点多钟,我正在生产队的一块坑田里莳早稻,十一岁的儿子突然跑到我面前。这里离家将近两公里,沿着山脚崎岖的小路,还要翻过一个小山坡。儿子的到来,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里不由得一沉,正要问他时,儿子却涨红着脸,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急促地对我说:“爸,快、快去看,摘帽了。”

儿子的话让我一头雾水,我怔怔地望着他,忙问道:“你说什么,摘什么帽?”

儿子平静了一些,但说的话仍然是语无伦次:“摘帽了,在大队,大红纸写着,爷爷、奶奶、妈妈都去了,摘帽了。”

我还是不明白,心里有点急,问的声音也大了些:“你说清楚点,摘什么帽?”

“地主、地主,我们不是地主了。”儿子说到这里,好像千年的苦水从心中倾泄而出,禁不住呜咽、抽泣了起来,泪水汩汩地往下流。

我终于明白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并着两步爬上田塍,把儿子抱起,紧紧地揽在怀里。往事历历在目,更是不堪回首啊。顿时,酸楚、委曲、激动的老泪像泉水一样涌来。我默默无语,脸贴着儿子的脸,俩人的泪水交汇在一起,无声地流淌着、冲刷着、浸泡着。

几分钟后,队长也来了。他一改往日冷若冰霜的脸,冲我尴尬地笑了笑,然后说:“老邱,今天上午放你半天假,去大队看一下吧。”

我站在队长面前,习惯性地低着头,唯唯喏喏,不敢多看他一眼。

“快去啊!”队长走开三十多米,发现我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大声提醒我。

大队办公的房屋破破烂烂,在一面风吹雨打写满沧桑的泥墙上,贴着七张红纸,上面写着全大队“四类份子”的名单,共有二百一十七人。

我到来的时候,那块七八十平方米的沙石坪上,已有一百多个“四类份子”。在这些人中,有白发苍苍的,有呀呀学语的,有疾病缠身的……然而我发现,每一位“四类份子”看了自己的名字后,不论是拖儿带女,还是扶老携幼,会情不自禁地向红榜跪下,虔诚地嗑头,拜上几拜,久久才起身,此情此景真是感天动地。随后,便同先来的一一打着招呼。他们眼噙泪水,无拘无束,旁若无人,有说有笑或相拥而泣,这情形像庆祝什么节日、像久别的亲朋好友团聚一样,个个昂首挺胸,精神焕发,喜气洋洋,与过去判若两人。

祖国60周年范文篇6

1991年夏天,一场无情的车祸,让本是十分健壮的我,成为高位截瘫……

妻子没有失去信心,努力为我做各种理疗。一年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像婴儿学步那样,迈出第二次生命给我带来的第一步。随着身体的恢复,我几番欣喜几番忧愁。喜的是终于站起来了,忧的是负债累累的家,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要我怎么去面对?是的,出去打工!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念头。

几经奔波,终于等来了一家台商的招聘信息。我是最后一个进入办公室面试的。总经理是一位40多岁的台湾人,一双镜片后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看看了我说:“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说什么我也不会选中你的,因为,你少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说真的我不是歧视残疾人,况且,你的文凭也不尽人意。”总经理再三强调说。

老总又沉思了一会儿,最后站起来对说:“但是,目前国家各种照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如果有优秀的残疾人士,是会得到重用的。我们先试用你一个阶段,如果你能胜任,我们是会重用你的。”

就这样,我在即将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以绝对优势顺利进了这间台资厂,任人事主管。

开始接任后,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觉得不要给祖国母亲丢脸。我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虽然我是个残疾人。所以,我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从制定厂规和工厂其他行政管理,和生产有机地配合起来。经试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令以经理们刮目相看。连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也改变了对我的看法。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的竟争能力,我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练笔投稿,提高写作能力,并在工厂里办起了文化专栏,自己组稿、自己编辑、自己出版。不久之后,我不仅成了工厂里少有的小文人,也是整个工业区少有的小文人。工人的业余生活充实了,我自己也从投稿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祖国60周年范文篇7

下午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难忘历史再创辉煌》

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我身边的人和事。我的父亲是1955年生人,他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人啊,什么都赶上了。”我想,在在座的领导老师们当中就应该有跟我父亲同龄的人,或许只有他们,才能更真切、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他们50多年的人生历程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们也亲眼目睹了中国将近60年的发展和变迁。

我想,父亲所说的赶上了,应该首先是说是赶上了那些苦难的岁月,艰难的日子,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饿得饥肠辘辘,甚至草根、树皮都要拿来填饱肚子;长达十年的,整个中国似乎都处于癫狂、错乱的状态中,甚至连读书成了无稽之谈。父亲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孩子多,身上只穿着一条单裤子的他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瑟瑟发抖,过年的时候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成了一种梦想。

苦难的岁月里似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而终于到了1978年才赢来了一个崭新而明媚的春天。1978年之后,党中央作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而这一决策带给中国的却是波澜壮阔、倒海翻江的巨变,在中国,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我们的东方神州,迈开了气壮山河的全新步伐,我们的华夏故园,展开了一幅百年不曾具有的崭新画卷。

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有数字为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中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百姓安居乐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2005年10“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凯旋而归。2008年中国的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我们的中国军团赢得奖牌数目达到100枚。凡此之类的数字,不胜枚举。

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建设者,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虽然我们从事的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我们相信,在自己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有限的力量汇聚起来,必定能够倒海翻江卷巨澜。

祖国60周年范文篇8

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年4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虽走马观花,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东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临冈头,面积183平方公里,四个乡镇15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上游来水凶猛,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1958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14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第二次来郜台是在2003年8月,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台乡,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头天通车剪彩,第二天就来了大水,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1700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红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动作,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红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过瘾的冲浪,如若是在平时,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

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的三层楼房,天热得出奇,四人挤在一楼北端的一间房内,电扇煽着热风,蚊虫盯得难以入睡。不待天亮起来,看见淮河坝堤上扎满了一顶顶政府提供的蓝色帐篷,里面住满了从下面搬上来的群众。群众有吃有住都有活干,家家户户仍然搞柳编。堤上的群众生活如此,仍在水中“孤岛”上的百姓生活怎样?四人乘座一条小船,从一座平房的顶上划过,来到一个叫做汪燕台的庄台。庄台上,一个老教师在教七八名孩子,他说孩子没办法上学,就在庄台上教。正想着庄台上的人吃水怎么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拉丝井。一根斜着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约茶杯口粗,里面探出一根铁丝,一端可作拉手,只要拉风箱般用力地拉,随着拉丝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

在“孤岛”上,干部都佩带着红色“共产党员”胸牌。红色,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县乡村干部与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庄台上的主心骨,顶梁柱。汪燕台生活安定,次序井然,村民心态平静,我感概良多,蒙洼人为顾大局,一次次忍疼割爱舍家弃园,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壮举,其行,可歌可泣,其为,当载史册!

大雨下得正欢,话题从蒙洼谈到郜台。此次任务是寻找蒙洼亮点,向外界宣传展示郜台的风采,心情自然与前迥然不同。中午时分到了郜台,在乡政府,李书记充满自信的说,是水把郜台人逼上了堤顶,且历经苦难;又是水为郜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延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郜台人利用勤劳和智慧,形成了柳编、板鸭、水产养殖三大特色经济,且受益匪浅。

走进刘店庄台,看见沿堤而建的村落中仅有十几平米小院内,摆满了柳编半成品,房檐下或堂屋内,人们正在忙碌着编织。村干部说,全村家家是工厂,人人会编织,去年人均纯收入仅柳编一项就超过4000元,十几家村民用上了电脑。大多的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年的拉丝井在淮堤上正逐渐淡出。

李书记继续介绍说,刘店村只是郜台乡的缩影,目前全乡发展上规模柳编厂20多家,柳编专业村8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元。他自然不会忘记推介郜台板鸭。全乡境内河流密布,水草资源丰富,有万亩可养水面,蒙堤外有2万亩天然牧场,为养鸭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祖国60周年范文篇9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祖国60周年范文篇10

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为了让全县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客观的了解祖国发展历史,以比较直观的形式体会到六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广大青少年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体会,见证祖国发展变化的人与物,感受祖国强盛的每一步成果,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特制定庆祝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全县“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主题宣教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09年2月——2009年10月

三、活动内容

1.考察寻访找变化

以党、团和少先队为主题活动载体,通过采访、交流、参观等活动深入社会各层面,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发现自己家庭、社区、家乡在建国六十年中的变化和发展。

(1)学校以政治课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系统形势教育,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

(2)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团员和少先队员以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各种主题宣教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3)开展全县庆祝建国60周年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和爸爸妈妈比童年,帮助学生用心发现身边的变化,感受身边的幸福,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快乐;或通过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感触,畅谈自己是如何把个人的成长融入时展之中的;还可规划一下,如何以参加这次读书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创造美好未来。

2.多种形式抒情感

在进行深入寻访、了解的基础上,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交流考察成果,抒发内心情感。号召广大学生通过忆过去、比今朝,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和赞美祖国的秀美山川、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先进人物的风采,记录和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真挚情感,进一步激发全县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具体活动包括:

(1)全县庆祝建国60周年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爱国主义读书征文与演讲比赛活动(2-5月份-教育股);

(2)全县教职工和学生迎国庆“感受巨变”教育摄影评比与展示活动(3-8月份-电教馆);

(3)庆祝建国60周年全县“六一”小学生乒乓球比赛(5月份-教研室);

(4)“我爱党的教育事业”师德演讲比赛和教师基本功大赛(6-8月份-工会、人监股、教研室);

(5)迎国庆教师现场美文诵读比赛活动(7月份-教研室);

(6)庆国庆教育叙事评比与展示活动(6-10月份-电教馆);

(7)“我与祖国心连心”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展评活动(8月份-教研室、教育股);

(8)庆祝建国60周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赛(9月份-教研室);

(9)庆祝建国60周年暨全县中小学生歌咏比赛(10月份-教研室);

(10)制作迎国庆教育宣传专题片和宣传画册(10月份-电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