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1:21:37

综改范文篇1

一、全镇基本情况

镇毗邻城区,是一座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全镇现有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64383亩耕地,53934人,其中:农业人口37982人。年,我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41.9%;规模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2.3%,全地域财政收入2990万元,比上年增加437.6万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30元,同比增长9.8%。

一年来,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认真执行省市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全面执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积极推进和谐村镇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工作新机制,推动了我镇农村公益性事业健康发展。

二、农村综合改革政策主要落实情况

(一)关于乡镇机构改革

1、认真落实编制实名制。根据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有关精神,我镇政府机关定编45人,目前实际在编44人,领导职数8人,内设三个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均实行了上网公示,信息更新,不存在编外借、聘用人员。

2、落实事业单位转制人员养老保险政策。我镇共有6个单位撤并转制成农业、水利、文化、畜牧兽医和村镇建设五个服务中心。原97名在编在册人员全部退出了事业编制管理和财政供养系列,其中随单位转换身份91人,主动辞职4人,按政策退休2人,全部按照规定落实了养老保险,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转制人员年底以前养老保险已按政策进行补缴,年各中心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已全部缴清。

3、初步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根据《市镇(街办)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我镇公益性服务实行因地制宜设项目,因事设岗聘人员,财政预算保运行,合同管理明权责,量化考核定奖惩。除兽医中心外,年设立了13个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并将人员情况进行了公示,服务中心与其签订了细化的服务合同,全年预算公益性服务经费117.32万元,全部落实到公益性项目。半年、年底我镇对公益性项目实行了百分制量化考核,按群众签字认可占30%、镇级考核占40%、市直主管部门占30%的权重计算综合评分,五个服务中心得分均在95分以上,按考核办法,镇财政按百分之百的标准兑现合同,拨付资金117.32万元,平时拨付70%,年终考核后,拨付余下30%,比2008年增加41.5万元,各服务中心对本单位公益性服务人员均进行了考核,兑现了服务报酬。其中:兽医服务中心补助资金28.85万元,农业服务中心补助资金27.24万元,水利服务中心补助资金10.51万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补助资金9.19万元,文化服务中心补助资金38.63万元,农村会计服务费2.9万元。

(二)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年,我镇中小学严格申报程序,落实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全年有1358名农村贫困生享受了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总额为48.15万元。

完成了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年化解普九债务150.5万元,其中:化解以村为主体的债务29笔26.4万元;支付下欠教师工资13.84万元;支付下欠建校工程款13笔110.26万元,全部清偿农村“普九”债务。

(三)关于镇级财政体制改革

我镇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为194.8万元,已及时拨付到位,确保了镇村基本运转。按严格政策、规范管理的要求,没有截留、挪用和抵扣转移支付资金。年,共拨付村级办公费12万元,农业税附加74.61万元,村干部工资实行银行,不存在拖欠问题,农村五保户供养按照集中供养1800元/人年、分散供养1300元/人年的标准,五月份发放153950元,十一月发放158200元,全年发放312150元,全部通过银行直达。

(四)关于农村税费改革

年我镇进一步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1、广泛宣传政策。及时把《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全部发放到户,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进一步宣传税改政策。

2、严格涉农收费。部门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并建立了涉农收费监督、整治及反馈制度,一年来,镇多次组织涉农收费检查,未发现违规收费问题。

3、坚持慎重筹资。年全镇24个村均未筹资筹劳

4、落实惠农政策。年,我镇粮食直补、水稻油菜良种补贴、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全部通过农行“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户,发放金额为700.5万元,无截留、挪用、抵扣。

5、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年,我镇共化解村级债务22.83万元,各村没有产生新的债务。

(五)关于便民服务中心工作

镇便民服务中心包括民政、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企管、信息、国土、村镇建设、广电、财政、工商等10个工作窗口,各个办事窗口都把自己的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办事流程挂牌上墙,并放在显著位置。政府还为便民服务中心添置了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从而确保服务中心更好的为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成立后,各窗口工作人员都认真工作,热情为老百姓服务。民政窗口接待群众咨询及开展困难救助160余件;劳动保障窗口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年审182人办理村干部养老保险208人、办理超龄职工养老保险101人、办理占地农民养老保险430人、推荐就业800余人;计划生育窗口对全镇流入流出育龄妇女进行了服务520余人次,发放一孩服务通知单9000多份,免费查病、查环、查孕,对农村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进行了摸底,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100余次;广电安装和维护有线电视200余户。各村也相应成立便民服务室,把与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工作窗口集中,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群众只需到便民服务中心一地,就能办理原来要跑好几个地方的事,老百姓十分满意,反映良好。

三、初步成效

(一)通过机构改革,政府机关建立起节约、廉政、高效的运转机制。通过精简机构,核编定岗到人,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和机关经费管理,政府机关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想事干的良好风气和勤俭节约,廉政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通过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政府以合同形式发包公益性项目,量化考核动真格,以绩定酬严奖惩,彻底打破了以前吃大锅饭,搞好搞坏一个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了公益性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通过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民切实得到实惠。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无筹资筹劳的负担,农业科技、水利、畜禽防疫、文化、建设等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改善,有效地缓解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发展环境。

(四)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由于党的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得力,农民种田收益大幅度提高,靠种田致富的人越来越多,更加坚定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综改范文篇2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成效明显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今年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一些当前老百姓生产、生活中迫切要求解决的公益事业建设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一般单个项目以4万元为财政奖补资金标准,增加批准立项项目个数,扩大受益面,尽量以有限资金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今年156个批准实施建设项目中,村内道路方面:修建通组水泥路82条,全长43.6公里;砂石路4条,全长4.5公里;桥梁9座。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池塘、山塘、水堰清淤、护砌项目28个;新建渠道沟渠12条,全长5180米;维修抗旱排涝机站、闸口4座;堤坝、拦水堰、溢洪道等小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项目10个;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个。公共场所建设方面:新建村内文化广场5个。以上项目的建成使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生产、生活用水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财政奖补资金以小资金解决大问题,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农村群众对一事一议项目普遍夸口称赞,反映非常好。

为保证将工作做实做好,今年综改办在总结以往工作不足的基础上,本着规范程序,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主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克服重申请轻议事的思想,规范村民议事程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由老百姓自己议事、自己建设、自己监督的项目,议事是前提。以往一些村、组不重视议事程序,要么不开会,要么事情做好后再开会,群众没有提前参与项目申请和建设,造成了建成的项目不一定是群众最想做的、最迫切需要做的,群众对此不是很满意;或者因为没有提前开会议事,群众自觉筹资、筹劳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的缺口,使村组产生新债务。所以今年,我们要求每个项目提出申请之前,各村组必须按照先由村民代表联名提议,组织村民召开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筹资、筹劳和项目建设方案,推选出项目实施监督理事会成员名单后,再由乡到县逐级上报的程序进行项目申请。

2、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加强项目现场勘查。为了保证批准项目的建设质量,对各乡镇上报的每个申请项目在工程开工前、施工中、完工后三个工作环节中,综改办联同县减负办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至少有两次到达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今年,我们累计下村组达到38个工作日,否决乡镇申报的不合格项目13个,纠正项目工程量不达标问题4个,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项目立项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3、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严格项目资料验收。以往我们对项目工程的建设非常看重,忽视了项目资料申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今年,我们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制定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标准,对每个项目申报资料进行细致的检查验收,杜绝了村民代表签字代签的现象,保证了文本资料中的每张表格上的数据、每张照片上的人物、时间、地点、场景都符合逻辑关系,并额外要求增加了工程决算的公示相片,大大提高了项目资料的申报质量。

4、加强上、下联系沟通,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今年,上级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重新开发了一套新的监督管理系统软件,6月份进行了全省培训,要求每个项目按照建立项目库、项目申请、立项、实施、验收、资金兑付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程序,将各个时间结点的项目数据与资料按时录入系统,由上而下实行监管。为了保证系统数据录入进度,我们经常和项目实施的乡、村领导、乡镇财政所、以及省、市综改办保持工作联系密切沟通,督促工程实施进度,及时解决系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截止11月10日,从系统中反映的已经完成项目验收的项目全省只有485个,我县就占了88个,数据录入工作非常迅速。

二、积极申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动项目升级转型

今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我省进行试点,全省有5个县通过公开评选、竞争立项的方式进行确定,每个试点县的项目资金有1000万元,单个项目点资金达到300万元以上。我县作为市5个基础工作比较好的县,选择上垦殖场分场、镇村核电移民新村、水库移民新村、镇村工业园区移民安置新村四个建设点参加了地区的公开竞选。虽然我们在这次地区竞选中没有最终取得胜出,但体现了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明年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做好迎接省、市的工作检查,取得较好成绩

今年,省、市综改办对我县综改工作进行了两次考核检查。一是6月份省综改办组织专家组要对我县2013年一事一议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考评,由于我县基础工作扎实,工作规范,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得到省厅50万元的资金奖励。二是10月份市综改办对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化解工作进行检查,我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将化债资金发放足额到每个债权人手中,没有截留、挪用一分钱,而且程序手续规范、资料保存齐全,得到了市里高度赞扬。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监督实施。重点是如何完善工作办法,科学建立项目库,遴选批准一些老百姓最急迫解决、投资少、受益快的项目优先实施,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更加满意。

综改范文篇3

为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精神,现就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专门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初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体制性因素,从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搞好农村公共服务,健全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二、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总体要求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解决遗留问题,扎实稳步推进;加强调研总结,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实行重点突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并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衔接。

三、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以此带动农村的各项改革。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乡镇机构改革的总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以下职能: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要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区划的合理调整。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不切实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确保乡镇机构和乡村组织正常运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农村公益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四、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执行和落实**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取消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减少的收入给予适当补助,省级财政和有条件的市(地)、县(市)也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是否清收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决定清收的地区,要明确政策界限,严格清收程序,实行张榜公示,确保社会稳定,坚决防止借机侵犯农民利益。各地要切实转变农业税征管机构职能,做好农业税征管体制调整和征收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涉及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意见,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供法律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场农业职工负担。

五、稳妥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各地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健全和落实对县乡领导干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注意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集成现有政策,整合现有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奖励机制,支持基层推进化解债务工作。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及时指导地方工作。要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止新债的“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

六、创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各地要继续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约束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健全法制保障,做到预防与查处相结合。要严格规范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等的管理,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出台、项目公示的审核。深入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建房、殡葬、计划生育等方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农业灌溉水费电费、排涝排渍收费等经营性收费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生产性收费的监管。加强对村级组织收费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开支范围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税费,严禁将部门或单位经费缺口转嫁给村级组织,严禁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或采用押金、违约金、罚款等不合法方式约束村民、管理村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制等管理办法,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防止和纠正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的行为。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费的监管,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做好财政对农民补贴补偿和对村级补助资金的监管。

综改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施行医疗健康工程为统率,依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准则,着力加大乡村医改投入,着力改善乡村医疗卫生前提,着力提高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才能,知足农民群众分歧条理的医疗卫生需求,具体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的

以推进乡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中心工作,坚持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收集,完成“五个打破”,具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程度,在村卫生室到达“三个一”(一个规范化卫生室、一名具有执业资历的大夫、一套基本药物保证准则),乡镇卫生院完成“三个有”(有一个规范化卫生院、有一支顺应乡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病院完成“三个双”(运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钱、医疗队伍双装备),基本药物供给完成“三个零”(配送零裂缝、价钱零差率、运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完成“三个建”(为一切群众坚持一套健康档案、坚持按期检查准则、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详细目的是:

增强村卫生室才能建设。完成全县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装备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为村卫生室装备具有乡村大夫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历从业人员;一切村卫生室悉数装备、运用基本药物。

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才能。完成2所中心卫生院建设革新任务,使一切乡镇卫生院悉数到达规范化要求;为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装备医疗设备;完成以治理体制、人事准则、分派准则、药物准则、保证准则为首要内容的综合改革任务。

探究推进县级病院改革。至少有1所县级医疗机构完成“运营双轨制、服务双价钱、队伍双配套”的目的。

坚持国家基本药物准则。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悉数装备、运用国家基本药物;一切县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和完善掩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活力构的收购、配送准则。

加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落实县级疾病预防节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活力构人员编制,一切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保证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乡村大夫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为每个乡村居民坚持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到达50%以上;坚持健康体检机制,为乡村居民按期进行健康体检。

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保证新农合参合率到达90%以上;新农合最高付出限额到达农大家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在新农合赔偿的基本上,对个人担负的大额医疗费用赐与最高限额达10万元的再赔偿。

三、首要任务

着眼于大家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施行“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开展六项工作,具体推进和深化乡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增强村卫生室才能建设

1.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将村卫生室建设归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依照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建设规范的要求,完成全县行政村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依据全县村卫生室的实践状况,对曾经建好并符合要求的可不再重建,对不达标的进行改、扩建,对没有前提改、扩建或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依托村民服务中心进行建设。村卫生室由村集体举行,用地由村集体无偿供应,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所需资金由各级县政府筹措处理。还,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装备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县卫生局,县财务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2.增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建设。依照服务人口数比例装备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且从业人员须具有乡村大夫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历。现有具有天资的人员经过审核直接录用,审核不及格的培训及格后再录用;不具有天资的人员经过培训获得资历并审核及格后可以录用。从本年起,对新招录的村医,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历,上岗前先安排到县、乡医疗机构进行1个月以上的临床学习学习(中医带徒除外)。(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积极雇用大学生村医,逐渐提高村医专业技能程度。

3.装备运用基本药物。以推进乡村一体化治理为基本,一切行政村卫生室悉数装备、运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的归入基本药物治理的非基本药物,所需药品方案清单按期上报乡镇卫生院,执行统一收购。村卫生室不得擅自收购药品。(县卫生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二)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才能

1.完成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完成天长镇中心卫生院、威州镇中心卫生院2所中心卫生院建设革新任务,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县政府举行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县发改局,县财务局,县卫生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2.增强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要明确县政府举行的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按规则的时间,在审定编制的限额内,按同意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人员聘用工作,一切乡镇卫生院执行绩效工资;从2012年开端,分期分批雇用具有执业资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市、县两级财务赐与定额工资补助和相关福利待遇。

积极开展全科大夫转岗培训,2012岁尾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医师参与全科医师培训,安排乡镇卫生院技能人员到指定的二级以上病院学习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护理队伍全体本质,组织一切35岁以下护理人员参与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开展高级医学院校乡村订单免费培育,执行定向就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县卫生局负责)

3.提高乡镇卫生院设备程度。辨别为17个乡镇卫生院配齐X光机、心电图机、B超、半主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急救、紧要救护等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急救程度。(县卫生局,县财务局负责)

4.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依照河北省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准则的通知》(冀政办〔2012〕4号)要求,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6月底前,完成治理体制、人事准则、分派准则、药物准则、保证准则等综合改革任务。

(三)探究推进县级病院改革

启动井陉县病院建设工作,并积极推进县级病院完成“三个双”的目的:

1.坚持病院运营双轨制。坚持维护县级病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准则,试点组建县级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坚持基本医疗服务及急危重症病人急救保证机制。在保证供应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本着“自愿选择、按需供应、知情赞同”的准则,适度开展特需门诊、特需病房、产科陪同临产(引产)服务、家庭医护保健、特需护理、特需保健、特需检查、特需会诊、上级病院专家手术等特需医疗服务。供应特需服务的床位数不超越总床位数的10%、(县卫生局,县物价局县政府负责)

2.执行医疗服务双价钱。基本医疗服务执行县政府指导价,由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按比例担负费用。特需医疗服务价钱依照成本加恰当红利、统筹市场供求状况的订价准则,由医疗机构自立确定,并按相关顺序处理。医疗费用由个人直接付费或经过贸易健康保险付出。(县卫生局,县物价局负责)

3.装备医疗服务双队伍。依照定岗不定人的准则,明确基本医疗服务岗位和特需医疗服务岗位。依据岗位需求,健全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两支队伍,病院现有医护人员注重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外聘国家、省、市级专家承当特需医疗服务,病院现有高级专业技能人员在保证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参加特需服务,执行动态治理。进一步规范两支队伍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才能,保证患者享用规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县卫生局负责)

(四)坚持国家基本药物准则

1.规范基本药物收购配送机制。县、乡两级明确专人落实基本药物准则,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实时用上安全、价廉、质优的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执行网上集中投标、统一订价、统一收购、统一配送,执行同剂型同规格单一货源收购。(县卫生局负责)

2.扩展基本药物准则施行范围。在一切县政府举行的乡镇卫生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准则,并执行零差率销售,有前提的乡镇向执行乡村一体化治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探究多渠道赔偿机制,保证乡、村医疗卫活力构的正常运转。(县卫生局,县财务局县政府负责)

3.增强基本药物运用治理。在一切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悉数装备、运用基本药物。县级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供应基本医疗服务的首选药优先运用,并保证用药安全。(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负责)

(五)加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

1.增强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建设。要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则,落实县级疾病预防节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活力构人员编制,坚持录用、审核和退出机制,完善技能配备,增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才能,切实发扬好主阵地的效果。每个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公共卫生科,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专(兼)职人员不低于审定人员编制的30%。每个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人员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县卫生局,县编办,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2.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依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继续抓好国家基本和严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道性和可及性,特别是为每个乡村居民坚持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到达50%以上。(县卫生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3.坚持按期检查准则。要坚持健全健康体检工作机制,为每个乡村居民按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45岁以上居民每年进行一次。(县卫生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六)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1.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准则。进一步完善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准则,做好宣传发起和组织工作,保证参合率不变在90%以上。开展门诊统筹工作,做好付出方法改革试点工作。(县卫生局、县财务局负责)

2.推进大病统筹工作。开展参合农民大病统筹赔偿工作,在新农合赔偿的基本上,对个人担负的大额医疗费用赐与再赔偿,最高付出限额到达10万元。(县卫生局、县财务局负责)

3.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依照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救助程度,拓宽救助渠道和方法,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坚苦群众施行有用救助。(县民政局,各乡镇县政府负责)

四、首要工作进度

我县深化乡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从2012年3月至2012岁尾完毕。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2年3月至4月):制订施行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分化落实责任,召开发动会,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二)组织施行阶段(2012年4月至10月):

1.村卫生室建设

(1)4月至5月:成立专门机构,做好摸底查询;统一建设规范,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项目选址,确定建设施行方案。

(2)5月至10月:5月底前悉数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9月底前项目完工,10月底前装备医疗设备。

2.乡镇卫生院建设

(1)6月底前,完成治理体制、人事准则、分派准则、药物准则、保证准则等综合改革任务。

(2)7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

(3)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天长镇、威州镇2所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要在6月底前完工,7月底前投入运用。

(4)9月中旬前,完成35岁以下护理人员悉数参与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报名工作。

(5)10月份完成高级医学院校乡村订单免费培育和谈签署工作,并到高级医学院校参与学习。

(6)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参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依照省卫生厅统一安排日程执行。

3.县级病院改革

6月份,具体推开县级病院改革工作。

4.坚持国家基本药物准则

(1)依照《河北省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准则的通知》(冀政办〔2012〕4号)时间要求,一切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悉数装备运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的归入基本药物治理的非基本药物,一切乡镇卫生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前提的当地可向施行乡村一体化治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

(2)6月1日起,一切村卫生室均不得再运用非基本药物。

5.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

(1)6月份,一切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确定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专(兼)职人员。9月份落实县级疾病预防节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活力构人员编制。

(2)10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电子治理系统装置,为45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检,为乡村居民坚持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

6.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5月份,制订详细施行方案并施行。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2年11月底前):各乡镇先行对综合改革完成状况进行自查,写出总结申报报县医改办;县医改指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各乡镇完成状况进行对口验收,并写出验收申报报县医改办;县医改办、县卫生局结合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医改工作任务完成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写出综合申报报县医改指导小组。

(四)迎接省、市审核坪估阶段(2012年11-12月):具体做好迎接省、市审核评价工作。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指导,明确责任。县医改指导小组统一指导、组织协调乡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各乡镇县政府是推进乡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主体,首要指导要亲身抓、负总责,分担指导详细抓。发展改革、编制、财务、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教育、物价、食物药品监管等部分要各负其责,落实任务,构成合力。

(二)加大投入,增强治理。新建(含改扩建)村卫生室基本设备建设先行试点,并向面上扩展,所需资金县级承当主体责任,省、市赐与津贴,其他建设资金除省级津贴外,由县、乡、村多渠道筹措处理。

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装备医疗设备、雇用“大学生村医”等所需资金,依照省、市、县各1/3的比例担负。医疗设备置办执行县政府统一投标收购。

综改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定》精神,按照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的要求,探索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我市人口问题的实现途径和模式,促进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计生家庭;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综合评估。

二、创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统筹协调,推进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

1、坚持党政主导。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党委和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研究和布置计生综合改革工作,解决人口计生重点和难点工作。

2、推进综合治理。健全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联席办公、联动管理、联合执法、联袂宣传、联手服务的“五联”工作机制,完善成员单位年度责任分解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与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

3、加强宣传倡导。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文化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思想共识。把人口理论教育纳入党校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有效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传播等手段,与相关部门开展的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关注度。

(二)科学管理,全面规范和提升执行力

1、全面规范依法管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全面开展违法生育的清理整顿和“两非”案件查处活动。全面推进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实行新生儿实名预防接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完善、落实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继续完善和实行“二线考核、同步进行、分别计分、综合表彰”考核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改进考核办法,加大平时督办检查的比重。在指标设置、考核定位和结果运用上,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取得实效的予以肯定或表彰,对弄虚作假、工作失控的予以查处或否决。

(三)优质服务,推进公共服务提质提速

1、全面落实“安康计划”,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重点抓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促进和服务能力提升四个项目,确保育龄群众安全、健康地度过育龄期。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2、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断提高统筹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

(四)利益导向,完善奖励优惠政策体系

1、严格落实各项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严格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全面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和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2、积极推动有关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公共政策的衔接。协调相关部门在出台公共政策和推进各项改革时,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惠民补贴、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逐步建立计生家庭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各部门出台的有利于计生家庭的优惠政策,丰富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体系建设内容。

(五)群众自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全面规范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建立“两委负总责,专干抓落实,协会做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当主人”的基层群众自治模式。以“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基层基础建设成果,突出抓好基础阵地建设、计生业务流程、管理服务体系、工作运行机制、基础信息资料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全面夯实村级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

2、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三项公开”,深入推进便民维权活动。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行动,畅通“”阳光计生服务热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深化人口计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有奖举报制度。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六)人财保障,稳定队伍

1、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在2012年镇、村换届选举的过程中,科学选拨村一极的计生工作人员,配齐配强镇、村、组计生工作人员,并落实报酬。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稳定和发展。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加强队伍培训,提升计生干部素质。

2、保证投入,科学利用好转移支付计划生育事业费。

三、活动安排

(一)制定方案。镇人口计划生育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二)严格考核。年底对全镇创建工作进行自查,对村一级应完成的工作任务纳入年度考核。

(三)文本示范。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本镇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活动事关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要充分运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领导,精心指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把创建活动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李辉(镇党委副书记)副组长:万善春(镇党委正科级干事)成员:蒋忠诚、刘乾安、周红、邹祖圣。工作专班:王武君陈乾凤郑兵陈贻琼郑治菊李华涌刘厚艳何书月。

综改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部署,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持续运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原则。各地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各地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统筹工作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的依据。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以所在地农业户籍人口数量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以所在社区每月户籍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之和的全年平均数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核定。市对各地区核定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在编制总额内决定编制使用数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剂安排。

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区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选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根据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各地区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地区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四)推进政府补偿机制改革。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行。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各地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对核定的收支差额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地区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经费的主要责任。

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如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政府对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公务员之家

四、实施步骤

(一)2010年4月下旬,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市编办完成对各地区的编制核定工作。

(二)2010年4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

(三)2010年6月15日前,各地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

(四)2010年6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

(五)2010年12月底前,各地区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市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地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发展和改革、卫生、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区域卫生布局,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区要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行为。

综改范文篇7

一、已有试点经验,务必增强全面推进医改的信心

去年11月,全省3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区、县的33个乡镇卫生院、59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医改试点工作。8个多月来,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积累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稳步确定。试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人员编制1082个,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从改革后的情况看,总体运转良好,公益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源头上遏制了超范围执业、超服务能力接诊和大处方、乱检查等现象。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因事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公开选拔、择优聘用,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改革后,专业技术岗位上岗人数提高12.2个百分点,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提高近11个百分点;403名有资质、有专长的编外人员和公开招募的医科类大学生通过竞争上岗进入编制管理,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

三是新型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制定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细则,建立了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的两级考核制度。区在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两个试点县区的绩效工资正陆续兑现。

四是药品价格大步下降。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从今年月日起,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药品供应基本得到保证。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月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问题。试点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和门诊药品费分别下降22.3%、47.95%;次均住院费和住院药品费分别下降11.2%、28.5%。

五是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月份,共计拨付财政补助资金2086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591万元。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核定工作,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银行账户,收支全部纳入国库支付中心集中管理。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试点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医务骨干人员积极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任务核定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增强,药品配送的及时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随着改革的全面推开,很可能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所以,一定要把省政府66号文件精神领会好,把试点单位经验借鉴好,把本地难点问题把握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以扎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全力推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已有明确目标,务必下定全面推进医改的决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一方面要对两个试点区县医改工作进行补缺补差、巩固提高;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医改工作在其他5个县市全面推开。目前,5个非试点县市改革前的编制核定、人员基本情况摸底、资产债务、库存药物清理登记、药物配送企业招标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医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为目标,使群众对医改的成果摸得着、看得见。

一是完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以保证公益性。公益性是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市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不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严格界定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任务、人员编制以及收支范围和标准,建立符合公益性方向的高效运转机制。要在省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统筹核定使用。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确保其正常运转。

二是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强化灵活性。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医改顺利推进,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稳妥。要坚持“定编定岗不定人”这一核心,采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和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等措施,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定岗要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在核定编制内,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低于85%。要坚决打破身份界限,凡是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不分编内编外,实行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真正做到上岗者大家拥护、下岗者心服口服。所有上岗人员,都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强化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既严格执行政策、严禁乱开口子,又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保障其基本生活,确保医改顺利推进,确保群众就医环境正常有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以调动积极性。重点要突出“两个考核、两个挂钩”,即: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同时,要加快实施并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保持大体平衡的前提下,鼓励探索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体现惠民性。这是医改的核心。9月1日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坚决执行《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使用与采购配送试行办法》,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增加的要在省补充药品范围内选用,取消药品加成,确保药品及时足额保质供应和价格合理下降,逐步改变以药补医、药价虚高、滥用药物等现象。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以增强保障性。医改的关键是财政补偿到位。要按照“县级保障、省级统筹、统一支付、集中管理”的要求,将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要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与“花钱买机制、花钱建机制”的思路有机结合起来,把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合理高效的服务获得补偿。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工资与本地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合理衔接,切实保证其收入水平不低于改革前。

六是推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革,坚持可持续性。村卫生室是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首选就诊机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网底”作用。必须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改革范围,实行“乡村联动”,使“网底”更加牢固。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将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即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统一安排到县,再由县落实到村卫生室,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适当安排补助资金,促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更好发展。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根据省里安排,这次医改工作从今年8月起,到明年1月底结束。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5个节点:一是今年9月1日零时起,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律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二是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今年10月底前结束。三是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必须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四是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绩效工资。五是医改总结工作必须在明年1月份完成。各地要按照这个时间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确保稳步推进。区、县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并对照皖政〔2009〕122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回头看”,尤其要解决好财政资金及时足额保障和考核机制等问题,巩固医改成果。

三、确有实际困难,务必做到全面推进医改更加精心

综改范文篇8

总结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市职业教育工作暨教育综合改革会议精神。表彰奖励在上述两项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面分析和把握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继续稳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刚才,王军同志传达了市职业教育工作暨教育综合改革会议精神,稍后,县委郭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听取、领会会议精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成效较好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1、理顺了管理体制。撤消了各乡镇的学区中心学校,设立18个片区中心学校,6所县直学校,增设乡镇教育督学15名,全县学校数量由原来的377所减少到现在的366所,减少11所。“中心学校+村完小+校点”的农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整个教育管理运行体制更加顺畅、科学、高效。

2、激活了用人机制。全县所有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职工实现公开竞聘,24所学校的校长实现公开选聘。其中:县外前来我县竞聘上岗5名,县内到外县竞聘上岗4名,县内校区间流动1168名,教师流动率达46.5%。初步形成了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体制和“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3、改变了分配方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全面推开。教师档案工资足额发放,津贴及各种补贴采取百分比形式搞活,通过实绩考核最终按比例发放。同时,根据贫困山区和“一师一校”教学工作环境艰苦的现状,积极采取“岗变薪变”的有效方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4、改善了学校后勤服务。积极引导条件具备的中小学校将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制发《关于将高中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机遇,通过项目招商、经营权承包等方式,实现了初级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目标,为下一步改善和规范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5、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飞跃。2006年,全县高考、中考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其中:高考本(专)科上线289人(含三校生75人),比上年增加139人,上线率达75%;中考600分以上人数高达10人。

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理顺体制、激活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今后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两基”攻坚成效明显

1、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形成。一是建立起了“三交(交毕业生档案、交毕业生、交毕业生情况)、二送(发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义务教育宣传资料)、一签(签订新生入学保证书)”的入学和流失学生月报制度;二是切实兑现和落实了“两免一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政策。全县共有2.3万名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科书政策,其中:初中6000名,小学1.7万名。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受益人数高达4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全部免除杂费;三是加大了贫困学生救助力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1+1”(一个职工帮扶一个学生)帮扶救助活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2、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建筑中的土木结构比例降至3.34%。亮点学校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广大农村中最美的环境是学校,最好的房子在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共引进“特岗教师”77名,招用本县生源本科毕业生5名,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42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对初中和小学起始年级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依托“贫义工程”、中英合作云南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和“西发”项目加大了对中小学专任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函授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03%和97.25%。

4、普及程度有了提升。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2%,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74%,比200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普及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并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承认,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把握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我要认清形势。继续稳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所以,抓好“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深入推进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人心所向,发展的需要。尽管我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必须清醒的看到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只走出了第一步,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炫耀的资本,需要继续深入稳步推进。两基”验收时的各项指标十分脆弱,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确保“两基”成果不反弹,能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难题,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气魄,深入推进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方面,刚才王军同志已经做了具体的传达和要求,这也是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请大家会后认真遵照执行。

省委、省政府指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志们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人才的素质、层次、类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县在历史条件下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转变,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就教育内部而言,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教育交流越来越多,知识来源越来越广,学生学习的方式、途径、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设备却得不到及时更新,学校管理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就教育外部来看,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教育的需求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否读书,还要看能否读好书,学到真本事。

三、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

针对目前教育面临的形势,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两基”成果巩固提高,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搞活用人及分配投入机制,突破高中办学瓶颈难题,农村初中实行农科教结合,办好职业教育,发展好学前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到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32%以上;小学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9%以上,辍学率要控制在1%以下;初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6%以上,辍学率要控制在3%以下;高中毛入学率要达到35%左右;青壮年文盲率要控制在5%以下;职教中心在校生要达到1400人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6.8年以上。全县40%以上的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40%以上的初中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基本形成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山坝教育差距、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以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做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师生比例均衡化,优质教育群众化。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制度,明确和落实县、乡、村在实施义务教育和改造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加大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

3、落实校长公选、教师聘任制度。在教师聘任和校长公开选拔方面,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分配制度上,坚持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根据教学质量高低,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建立自我调节配置的工资运行机制。

4、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好机遇,围绕国家、省和市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力度的有关精神,加快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度,做到远程教育收视点覆盖所有中学和完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加快发展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我县各族人民群众素质的基础工程。今后一段时期,“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仍然是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将全县中小学危房降至5%以下。用好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

2、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龄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门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和《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有关处罚条款,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对其监护人进行正面教育和必要的行政处罚或依法起诉,确保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三)统筹发展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确保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努力把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重点放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到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35%以上,一中的办学水平要达到一级三等,县民族中学的办学水平要达到二级二等。

(四)稳步发展幼儿教育

围绕每一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搞好幼儿教育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创办和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途径、新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个人兴办幼儿园、托儿所。因势利导,推动各类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扩大办园规模。所有公办幼儿园在“十一五”期间都要达到市二级幼儿园以上标准,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70%以上要达到市三级幼儿园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由幼儿园兴办者负责教师的聘任、待遇落实和奖惩,教育部门负责审查资格、职称评定、培养、培训和考核的管理体制。严格实行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省、市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必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幼师或相当于幼师毕业中专以上学历。

(五)加快发展职成教育

积极发展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相互衔接,结构合理,门类齐全,从而形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1、积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通过办农村综合初中、职业初中和中小学渗透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初等职业教育,大力推动和普及适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县情的农村综合初中办学路子,为初中阶段在校生都能真正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创造条件,力争每所

您正在浏览的思想宣传是县长在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暨“两基”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初中都设有综合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

2、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多渠道融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试行定单办学,减轻办学资金不足的压力,拓宽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县职教中心要调整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效益,办好融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发挥好示范作用。

3、全力办好成人教育。鼓励参加函授、自学、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到年,全县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要达到98%。

(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我们要站在“人才强县”的高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1、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把好教师的入口关,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按学科配齐配足中小学教师。到年,全县高级职称教师力争达到教师总数的15%,中级职称教师力争达到教师总数的50%。

2、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开展以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教师以多种形式获取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3、全面实施教师业务培训。抓好全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培训,力争教师培训率达到80%以上。启动“西发项目”中“参与式”教师培训和“学校发展计划”。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儿童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到年,中考平均分要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高考综合上线率力争达到80%以上。

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和重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全面落实“减负”工作,优化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效益,保证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改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部署,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持续运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原则。各地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各地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统筹工作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的依据。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以所在地农业户籍人口数量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以所在社区每月户籍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之和的全年平均数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核定。市对各地区核定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在编制总额内决定编制使用数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剂安排。

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区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选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根据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各地区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地区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四)推进政府补偿机制改革。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行。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各地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对核定的收支差额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地区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经费的主要责任。公务员之家

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如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政府对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

四、实施步骤

(一)2010年4月下旬,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市编办完成对各地区的编制核定工作。

(二)2010年4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

(三)2010年6月15日前,各地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

(四)2010年6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

(五)2010年12月底前,各地区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市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地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发展和改革、卫生、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区域卫生布局,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区要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行为。

综改范文篇10

为全面落实县委**年工作要点,适时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顺利完成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现就今年督查工作安排如下:

1、贯彻落实银川市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动员会精神情况(2月下旬至3月初);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机关效能办公室

2、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情况(2月下旬至3月初);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林业局

3、全县春耕生产、农资市场供应情况(2月下旬至3月初);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工商局、供销社

4、高速公路两侧综合整治及农村庄点卫生整治情况(3月份);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城建局、农综办、卫生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

5、春季动物防疫工作(3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卫生局

6、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编制情况(3-4月上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城建局

7、春季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情况(4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水务局、农综办

8、工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情况(4月下旬);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

9、春季植树造林情况(4月下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林业局、农综办

10、“阳光工程培训”及劳务产业发展情况(5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劳动就业局、扶贫办

1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情况(6月上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林业局、农经站、供销社

12、新农村建设情况(6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城建局、农综办、卫生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

13、设施果蔬生产情况(6月下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林业局

14、城市建设情况(7月上旬);县委办、政府办、城建局、发改局

15、**年上半年各乡镇、部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7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

16、“平安永宁”创建工作(7月下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政法委、司法局

17、道路交通建设情况(8月上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交通局、城建局

18、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落实情况(8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科技局、农牧局、林业局

19、工业重点项目落实情况(8月下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

20、新农村建设整体情况(9月上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城建局、农综办、卫生局、农牧局、林业局

21、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情况(9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教体局、政法委、安监局、工商局

22、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大会战进展情况(10月初至11月中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水务局、农综办、农牧局、林业局

23、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11月上旬);参加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卫生局

24、全县各项工作检查考核验收(12月中旬);参加单位:县目标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