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移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55:44

中线移民

中线移民范文篇1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线移民范文篇2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线移民范文篇3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线移民范文篇4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线移民范文篇5

一、学习调研阶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办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健全了组织。10月6日,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办迅速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精心研究部署活动开展方案;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我担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对活动开展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导。并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活动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各处室、各单位一把手对本部门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工作实际,认真制订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细化方案,真正做到规定动作突出严格,自选动作突出特色。

(二)完善了制度。我办始终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37项南水北调工作规章制度,并在招投标、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创新,健全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制度体系,做到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行政效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补课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按照规定内容认真系统地学习,并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当好了表率。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做到“十个带头”:带头学习、带头辅导、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破解难题、带头整改、带头到联系点指导、带头撰写报告、带头落实,从而示范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带头做好表率,时时处处把学习实践活动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每周主任办公例会都听取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下一步活动开展提出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先后召开3次处级干部会和全体党员干部会,深刻分析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10月21日,我带头为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作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在八个方面下好功夫》的专题辅导报告,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振奋精神上下功夫、在倡导正气上下功夫、在维护团结上下功夫、在服从大局上下功夫、在维护纪律上下功夫、在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刻苦学习上下功夫、在廉洁从政上下功夫。几位副主任和各处室、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也先后作了辅导报告,效果很好,反响热烈,统一了思想,端正了态度,凝聚了力量,激昂了斗志。

(四)开展了调研。为认真分析查找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着力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征地拆迁和水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我办始终把调研活动摆上重要位置,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调研。各位主任带领有关处室,分别就如何和谐推进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和谐推进移民征迁和关注民生等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现场查勘等方式到联系点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出了影响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建议和对策,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发动了研讨。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在事关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深入开展讨论,厅级干部深入到分管处室带头参加研讨交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通过研讨交流,全体党员干部提高了心气,增强了斗志,纷纷写下保证书、立下军令状,以创新的精神、临战的姿态积极迎接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展示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六)促进了工作。我办始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建设“五个工程”、实现“三个一流”目标相结合,与确保“四个安全”相结合,与南水北调文明和谐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促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使全办上下出现蓬勃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崭新景象。当前,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态势,工程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黄羑段工程筹备有序,为黄河北渠段工程连线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干线征地拆迁工作和谐推进,为程建设创造了最佳环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顺利启动,拉开了库区15.6万移民安置工作大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有效,已争取国家投资2.49亿元,正在组织争取5.4亿元的《规划》内项目;配套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正在组织开展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和争取国家更多支持等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南阳膨胀土试验段开工仪式、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动员大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等大型会议成功召开,高效有序,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动力。即将于12月26日召开的黄河北连线建设誓师动员大会,标志着今年初省政府确定的黄河北连线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办公室领导班子高度团结,党员干部人人思进、人人思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恪尽职守、高度负责,吃苦耐劳、乐于奉献,风清气正、心齐劲足,信心百倍、目标一致地投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工程建设与征地移民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张基尧主任说,河南的组织协调工作既得力、又扎实,为南水北调中、东线7个省市带了个好头、树立了样板。

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在方法创新、工学矛盾处理、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决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

二、认真落实分析检查阶段各项要求,深刻查摆突出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抓好了,整改落实就有了明确方向和坚实基础。为此,必须严格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我办实际,继续深化学习提高、注重抓好关键环节、坚持突出实践特色,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从今天开始到2009年1月上旬,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主要任务是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民主评议,多方进行科学论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重点是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

(一)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民主生活会要做到“四好”,即:把生活会主题确定好。紧密联系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谐建设等确定民主生活会主题。把问题查找好。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向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反馈。要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对照、查找。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谐建设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工程建设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建设一流工程的新要求,认真查找管理体制机制和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查找为民务实、清正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准备工作做好。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把生活会组织好。要组织党员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以检查分析问题和清理科学发展思路为重点,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等。二要深刻检查分析。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切实做到查摆问题突出客观性、剖析原因突出深刻性、明确方向突出科学性、整改落实措施突出可操作性。三要反复修改完善。初稿形成后,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经主任办公会议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三)组织群众评议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一是确定参评范围。坚持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等原则,合理确定参评人员范围。二是明确评议内容。参加评议人员可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的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三是创新评议形式。要创新党内评议、表决评议、社会公众评议等群众评议形式,保证群众评议的有序开展。评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方式进行。四是重视评议意见。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分析检查顺利进行

一要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分析检查。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开门纳谏,带头起草分析检查报告,带头组织好群众评议,率先垂范,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紧密结合本处室实际,精心组织好每项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员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和氛围,确保分析检查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务求取得实效。

二要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查摆问题时,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服务一线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三要加强对各环节工作的督导。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扎实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各处室分析检查各环节的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好每项活动。要认真审阅各处室报送的分析检查报告,及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评议、走访评议等方式,认真组织群众评议,并认真梳理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确保督促有力、指导有方、检查到位。

四要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各处室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认真做好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等各项工作。要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与实现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谐建设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筹划明年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好又快建设

2009年是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投资大,任务重,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一是切实抓好新开工项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3次会议提出了2009年度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149亿元。河南境内拟开工建设穿漳工程、陶岔渠首工程、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沙河南至黄河南部分工程,加上穿黄、安阳段、新乡和南阳试验段、黄羑段及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等各项在建工程,2009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64.5亿元。我们将积极编制工程建设网络计划和资金流计划,按期完成征地移民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工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切实抓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事关中线工程建设成败,事关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省社会大局的稳定,是工程建设的难点、热点和焦点。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启动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明年9月底前完成移民试点1.06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2013年全部完成15.6万移民,2014年完成验收。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移民与原住民、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等关系,认真开展库区移民安置试点,为全面推开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积累经验,为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切实抓好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检查,严格质量责任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把质量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切实抓紧抓好;把安全生产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确保文明施工、和谐建设,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速推进工程建设。

四是切实抓好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我们将始终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会同省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用好省财政拿出的200万元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前期经费,调动市县申报积极性,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研究项目实施具体措施,促使后续项目早日上马,早日发挥效益。同时,会同省环保、农业等部门加大库区及沿线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督查及执法力度,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

五是切实抓好配套工程建设。配套工程是利民工程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加速推进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力争年底前具备报批条件,并努力争取国家支持,适时开工建设部分配套项目,使配套工程与干线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

中线移民范文篇6

关键词:南水北调;环境保护;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关系

1研究背景

南水北调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是通过检查已经完成的工程以及核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按照有关验收依据,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鉴定并做出是否符合国家批准的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的结论。南水北调设计单元工程先期完成专项验收是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各专项验收或将成为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其中环境保护验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专项验收与主体工程验收工作程序不同,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多,涉及到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工作量大、难度高,受外部制约因素多。因此有必要开始相关研究,深入分析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和完工验收的关系,不仅是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项目法人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很重要的自验工作参考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验收工作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工作、推动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起到引导示范和加强、提高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关注点

2.1中线环境保护工程多为施工期临时设施。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境保护设计有关内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如施工期废水处理设施、空气污染防护措施、施工噪声污染防护措施、固体废弃物防护措施、人群健康保护措施等均为临时设施(或措施),施工结束后已经进行清理和迹地恢复,主要依靠施工期间的资料作为验收的依据,因此,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验收调查及现场验收的重要依据,在自查验收阶段需要做好相关环境保护档案的整理工作,为环境保护验收做好准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久性的环境保护设施较少,这些环境保护设施(如泵站、管理区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难免成为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及现场验收的关注点,因此,这些永久设施是否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行,在自查初验阶段需要重点关注。2.2中线工程是水源工程,水质安全是重中之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水源工程,为工程沿线多个省(市)提供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是重中之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为明渠输水,河渠交叉、渠渠交叉、公路交叉、铁路交叉建筑物众多,水污染风险防范措施是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境保护设计中对交叉建筑物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阐述的不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水污染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的问题,在自查初验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关注,消除存在的水污染隐患。2.3中线工程是线性工程,阻隔影响及缓解措施是关注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线性工程,多采用明渠输水,对干渠两侧的水流等形成了阻隔,表现为“左排”不畅及部分污水排放路线阻断,对工程安全及水质安全有一定威胁,也将是环境保护验收关心的重点问题。由于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阻隔影响缓解措施阐述的不够全面和具体,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可能会成为环境保护验收的遗留问题,因此需要在自查初验阶段将情况了解清楚,分级、分批进行处理。2.4中线工程设置了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清理也是关注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侧设置了水源地保护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区内的污染源需要进行清理,消除水污染隐患点,保证水质安全。因此污染源清理工作也将是环境保护验收关注点之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过多个城市建成区,部分渠段周边居民、企业排污点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点成为影响干渠水质的风险源,需要进行清理,在自查初验阶段需要作为关注点,完善污染源清理工作,以利于顺利通过工程环境保护验收。

3中线工程环境保护验收与其他专项验收的关系

3.1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与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关系。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与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同步进行,互相不是制约因素。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旧办法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旧办法是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2017年底全部调整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水土保持验收内容主要是水土流失防治相关的拦挡、排水、护坡、土地整治、绿化等措施,需要核实工程是否已按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合同及相关的设计变更中确定的实施任务完成。环境保护主要验收内容是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生态、水、大气、声、土壤、人群健康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二者是相互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但二者又是有联系的,很多水土保持措施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渣场、料场等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恢复情况也是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验收内容上存在交叉,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可以为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提供更好的支撑。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宜先于环境保护专项验收。3.2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与征迁安置专项验收关系。征迁安置专项验收与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主要是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主要验收内容是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生态、水、大气、声、土壤、人群健康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二者在验收程序等方面是相互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但二者又是有联系的,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及设施既是征迁安置专项验收的验收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重要内容,如果征迁安置专项验收后,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设施不符合环境保护专项验收要求,将给建设单位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宜先于征迁安置专项验收,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关于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有关的结论是征迁安置专项验收的重要参考,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验收不合格,征迁安置专项验收将不予受理。3.3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与消防专项验收关系。消防设施专项验收与环境保护验收互相平行进行,一般情况下相互之间不存在制约因素。3.4环境保护专项验收与档案专项验收关系。环境保护专业的相关合同、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资料、监理和监测资料、验收相关技术报告和验收鉴定书等都是档案验收的重要组成内容,一般环境保护专项验收要早于档案专项验收。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制约档案专项验收。

4中线工程环境保护验收与设计单元完工验收

4.1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与设计单元工程的关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与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相一致,一般与南水北调中线单项工程相对应,包含69个设计单元工程,需要组织7个环境保护专项验收。4.2环境保护验收时段与设计单元工程的关系。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内容和结论是设计单元完工验收重要依据,是否有遗留问题以及遗留问题的性质将直接关系到设计单元工程是否具备完工验收的条件和要求,因此,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是设计单元完工验收的前提。4.3环境保护验收关注问题对设计单元完工验收的影响。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批复可能会有一些遗留问题,在进行设计单元完工验收时,建议仔细甄别各个设计单元是否存在相应的环保遗留问题,如果存在,整改完成后方接纳其验收申请;如果不存在环保遗留问题,设计单元完工验收可引用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结论。要稳步推进由于左排问题产生的防洪影响处理工程,高度重视中线两侧水源保护区和排污问题,构建河渠交叉、渠渠交叉、公路交叉、铁路交叉建筑物水污染风险防控综合保障体系。4.4设计单元完工验收采纳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内容。环境保护专项验收通过后,开展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时,一般直接引用环境保护验收结论:××年××月××日至××日,××组织对xx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进行了检查,根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编制的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及现场检查有关情况,xx段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合格。

5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验收、消防设施验收、工程建设档案验收互相不存在严格的制约因素,可以同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应在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前完成,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应及早解决,避免影响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由行业主管部门主持完成改成法人自验后,对环保验收标准和质量要求更高,有利于项目法人发挥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理清环境保护验收的重点和关注内容,理清环境保护验收和其他专项验收及设计单元完工验收的相互关系,重点突出、有计划、有条理的开展相关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中线移民范文篇7

1加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城市供水。河南省位于中线工程的上游,丹江口水库库区新增淹没面积的50%在河南省境内,新增水库移民14.3万人;河南段占渠线总长的58%,分配调水量占全部调水量的40%。因此,河南段的建设管理工作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受水区配套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及总干渠工程以国家为主负责建设,受水区城市供水配套工程由地方负责建设与管理。总干渠与配套工程同时建成才能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的效益。配套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与现有的城市供水系统和水厂相衔接,还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布置,需要水利、建设部门和受水区城市密切配合,合作完成。为用好南水北调水量,北京市和河北省已初步完成了配套工程的规划工作;河南省位于中线工程的上游,通水早、供水城市众多、工作量大、前期工作周期长,如不抓紧开展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将会出现河南省总干渠通水后,由于配套工程建设滞后,有水不能利用的被动局面。河南省的配套工程前期工作由于目前刚刚落实初步经费,工作刚刚起步,加紧此项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在继续争取工作经费的同时,必须争取超常措施开展这项工作,才能实现配套工程与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步进行。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给河南城镇经济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将有效缓解河南省受水区城市缺水状况,为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河南省许多城市由于缺水而限制了工业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去寻找水源。受水区是河南省矿产资源富集地区,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及加工又多是耗水产业,多年以来因水资源的制约影响了这些优势资源的规模开发,使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使用则为该地区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机遇,将有力地促进该地区及全省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供水后,将促进区域城镇体系功能进一步完善。供水可靠性的增加必将加快工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服务职能,沿南水北调受水区将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带,尤其是郑州、新乡、焦作、安阳、南阳等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将促使城市产业向着多元化综合方向发展,其区域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高,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全省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向着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联系便捷、中心突出、功能强大的方向发展,城镇体系结构及功能必将逐步趋于完善。

中线工程将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国家确定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导方针,在加强城市节水、治污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各城市需调水量。这就促使各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前后,下大力气解决本地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河南省初步规划到2030年受水区要建成二级以上污水处理厂80座,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830万t/d。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地下水补采平衡,供水后,将停止开采城区中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不超采,有利于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城市用水矛盾缓解,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城市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有了保证,亦会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使全省大部分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城市把挤占的农业用水返还给农业,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将得到缓解,沿线灌区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缓解灌区供水保证率较低的问题。

1.3水资源配置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南省11个省辖市、30座县级市和县城供水;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南水北调水和其它水源,供水类别可分为城市生活、工业、环境及其它用水等。所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用好南水北调水,必须处理好丹江口水库供水、沿线调蓄工程调度和城市用水的关系。工程实施前进行水资源配置规划,分析丹江口水库与受水区城市用水的丰枯遭遇,提出不同水平年丹江口水库的供水过程和调蓄工程调度原则,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措施;工程建设期应建设相应的量水、分水设施和监测调度系统,以保证工程运用时实现适时调度。

1.4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管理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水库移民、水源区保护、总干渠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等,工程建设涉及计划、财政、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税务等多个部门。中线主体工程在河南省境内投资460多亿元,配套工程河南省投资约170亿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对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在使用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的同时,要通过提高现行城市水价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据此,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建设中河南省按照分配水量应分摊的建设资金不需要河南省财政资金的投入,而是需要在中央的基金政策出台后,建立河南省的基金制度。配套工程总干渠分水口门到水厂的输水工程投资初步匡算为6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和受水城市输水工程投资约98亿元,为地方资本金;需要河南省出台筹资方案解决出资问题,并组建项目法人,代表出资方参与总干渠的建设管理和河南省配套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调工程施工中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各种关系。水厂和城市管网建设投资通常可以视为企业行为,建议采用金融市场运作的方式或BOT方式进行建设。

2河南省工程前期工作管理现状及建议

2.1河南省工程前期工作管理现状

为做好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工作,省政府2000年11月13日成立了由王明义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厅局负责人和沿线主管副市长参加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由韩天经厅长任主任。机构成立之后,王明义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各市成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协调指导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安排部署沿线11座城市在充分调查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尽快开展水资源规划工作。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中线办”本着对党的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沿线各市开展城市水资源规划工作,虽然该项工作按照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水利部的要求,按时提交规划成果,但是承诺各市的工作经费至今没有落实。由于“中线办”是临时机构,人员是从水利厅直有关单位抽调来的,这些人在原单位是表现优秀的技术骨干,到“中线办”以后与原单位是一种松散的联系,又不能纳入水利厅正常的干部管理,实际上成为了编外人员,即无福利待遇也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由于没有工作经费,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安排工作和河南省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旦中线工程开工建设,河南省的工作将非常被动。“中线办”被上级调水部门称为“有实事无实岗,有实责无实权,有干部管理责任,无干部管理职能”。目前“中线办”的状况急需改善。

2.2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工作的建议

(1)明确职能。南水北调工程是调整我国水资源布局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巨大效益,国家将按照准市场的原则建设和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应由前期工作管理过渡到工程建设的管理直至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其职能应为代表省政府管理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作为河南省的资本金出资人代表参与总干渠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对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设立正式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对中央机构做出了明确的批复“同意成立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依托水利部,编制、经费单列,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河南省处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最上游,境内涉及水源区、水库移民、总干渠等多类工程,涉及供水省辖市多、供水渠线长、投资大、通水早、协调任务重;应尽快设立正式机构研究和解决河南省的南水北调有关问题。

(3)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目前河南省配套工程的前期工作刚刚起步,对于这一巨大投资的系统工程,急需投入专项资金安排勘探测量、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前期工作,以保证河南省能及时用好南水北调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4)加强南水北调工程与河南省城镇发展对策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缓解了城镇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结合工程建设,把沿线城镇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城市群。

(5)抓住机遇,搞好经济拉动。中线主体工程建设在河南省投资巨大,将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河南省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经济的拉动作用。

Discussionofthemid-route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blemsinHenan

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

WANGChao-yu

(Henan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Office,HenanHydraulicBureau,Zhengzhou,450003,China)

中线移民范文篇8

南水北调干线征迁安顿任务,是在我市南水北调第一批大规划移民迁安任务行将进入尾声的时分,国调办,省委、省当局布置压茬启动的一项主要义务。前一段移民任务做得比拟美丽,6万多移民完成了调和搬家,这么严重的前史性事情将载入史册,也积聚了珍贵的精力财富,这种移民精力,集中表现在保全大局、无私贡献;严厉政策、科学组织;不畏坚苦、勇于喫苦;连合一致、协同作战;一切为了移民,一切依托移民等五个方面。这种精力是一种力气,是一种法宝,在往后的任务中必然要发扬光大。

我们此次会议规划比拟大,沿线村支书也都来了,人人决心实足,这让我感应很振奋。下面我强调四点:

一、一致思维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度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渠首地点地和中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的首要吞没区和移民搬家安顿区,南水北调任务搞得黑白,社会各界极为存眷。为了这项工程,我们试点移民搬了11000人,第一批移民搬了55300人,还有10万移民正在或行将搬出。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坚苦和问题,但从久远看,这项工程也将为我们带来宏大效益。前段期间,我们约请国度相关部分指导和专家,环绕南水北调工程建立与经济开展,讨论了若何抓住工程建立时机,推进工程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开展,若何强大生态财产,把我市旅行、文明等资本优势发扬出来,若何存留和展示丰厚的文明底蕴,使中线工程总干渠成为一条则化大渠、精力大渠、经济大渠和生态大渠。

国度确定了中线一期主体工程2013年建成,2014年汛后通水,2010年要具体加速工程建立进度,未开工主体工程悉数开工建立。2010年是我省南水北调任务的攻坚年、决战年,省委、省当局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本年的“头号工程”,要完成干线工程连线建立。我市南水北调干线长185.5公里,需永世征地4万多亩,暂时征地7万多亩,还要完成沿线很多居民迁安和电力、通讯光缆、企事业单元迁建任务。征迁义务重,工夫紧,协调难度也很大,然则,这是党中心国务院交给当地当局的一项政治义务,无论坚苦有多大,我们都必需把思维一致到党中心、国务院决议计划摆设和省委、省当局的要求上来。国调办的同志们一直强调一句话,就是成则河南成,河南成则全线成。完成南水北调按时通水目的,要害在河南,决战在。同志们,我们没有任何来由、任何托言、任何退路不把这件事办妥。全市上下要一致思维,坚决决心,发扬移民精力,确保完成征迁安顿义务。

二、掌握要害

一要严厉依照工夫节点要求完成义务。依照省委、省当局的要求,首要的是进度问题,总干渠一切未开工渠段要在9月底前,悉数完成什物目标复核、公示、兑付任务。10月底前,要移交悉数永世用地和局部暂时用地,完成永世用地局限内一切专项设备迁建,完成一切企事业单元拆迁,完成集中居民点房子主体工程建立,具有入住前提,涣散居民安顿任务也要同步施行。这是根本要求,务必加强工夫观念,明白工夫节点,确保按时完成。

二是要仔细抓好信访不变任务。各级各部分要高度注重信访不变任务,做到征迁安顿和社会不变任务还到位,对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毫不能呈现用地移交了,群众信访不变乱起来了。我们要对峙鼎力宣传征迁政策,严厉根据政策征迁,增强群众任务,包管群众好处,把群众任务做细做实。要树立健全信访不变应急机制,完美、落实以县为主体的维稳任务责任制。

三是要起劲发明一流施工情况。段185.5公里渠线建立将还睁开,这是一个重大的工程,我们必然要营建一流的情况,效劳好工程建立,促进开展。连系我市“四个带动”的要求,把优越的情况作为一个品牌展示出来。维护好优质的施工情况,一要宣布道育群众,使群众盲目投入到我们工程建立的大局中来。二要果断落实政策,该落实的必需落实,一切为了国度好处,一切为了群众好处,这两个好处都要维护好。三要文明施工,沿线施工单元要防止占用更多的路途和地盘资本,对施工带来的噪音、粉尘污染、超载车辆随意经过村庄等问题要严厉节制,尽量削减对群众出产生涯带来的影响。市环保、交通、建委等部分对此要提出明白的标准。

三、落实责任

今日我们九个县市区长递交了目的责任书,会后各县市区也要层层签署目的责任书,落实责任。责任明白后,要增强督查,加速进度,增强治理,确保“三个平安”,即工程平安、资金平安、干军队伍平安。这些都是一种责任,不克不及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让形象遭到损坏。方才崔军同志讲话中明白了责任要求,这决不是骇人听闻,像如许主要的国度项目,国度审计署、高检、监察部,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治理部分都邑实时跟踪反省,并承受群众告发。但愿人人要强化责恣意识,真正把我市南水北调工程打形成廉政工程、高效工程。

中线移民范文篇9

全县辖17个乡镇(办事处),500个行政村(社区),68万人。国土面积2820km2,其中山地丘陵19.33万hm2,耕地4.67万hm2,水面4万hm2。全县林业用地15.33万hm2,其中有林地12.8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98.2万m3,宜林荒山荒地和坡耕地2.53万hm2,森林覆盖率45.3%。已初步形成了以花椒、柑桔、湖桑、核桃、杨树为主的林业产业带,其中,花椒1.67万hm2,柑桔0.47万hm2,湖桑0.67万hm2,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类经济林1万hm2,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1.33万hm2,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13家。每年林业育苗面积稳定达133.3hm2,建成了丹江、渠首生态园、香严寺、坐禅谷等景区景点,2010年实现门票收入800万元,林业年产值7.3亿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淅川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省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县、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先进县、河南省项目实施先进县、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

2存在问题

2.1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淅川县为部级贫困县,财政困难,上级每年下达淅川营造林任务在2万hm2以上,预算投资需要3800多万元,而由于县乡财政困难,除水利、移民和群众自筹投资1500万元以外,其余全靠林业部门贷款投资。由于现有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对社会造林大户吸引力不大,难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投入造林。省级造林投资方式变为先造林后补助,不合格不补助,每亩合格造林面积补助最高只有180多元,而石质山地高质量造林每亩造林费用最低需要1500元以上,造林资金缺口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和灭荒速度。

2.2造林绿化任务艰巨

淅川县多为石灰岩山地,土层簿,肥力差,年均降水量虽有804.3mm,但分布不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全县还有2万多hm2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硬骨头”,造林绿化任务十分艰巨。

2.3林分质量差

部分乡镇林业缺乏整体规划,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品种过于单一,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的问题仍很普遍,综合效益不高;林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地占有林地95%,急待抚育,有3.33万hm2低产林需改造。

2.4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少数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占用林地建房、建山庄。

2.5林业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现有的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大部分都是原产品销售,产品附加值低。

2.6南水北调实施对淅川林业影响极大

2.6.1影响林农的经济效益

由于淅川县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控制区,要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营造生态林,控制经济林发展面积,而且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这势必影响经济林的发展,影响经济林的正常管理和产量,进而直接影响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2.6.2影响林业系统的稳定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淹没淅川林地800hm2,其中有林地486hm2,灌木林地250.7hm2,苗圃地64hm2,导致局属2个二级单位淅川国营苗圃、淅川县林木种苗繁育中心大部分林地被淹(其中,国营苗圃经营面积20hm2全部被淹,林木种苗繁育中心80%经营面积被淹),干部职工失去经济来源,势必影响大局稳定。

2.6.3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

因淅川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实行天然林限伐,年采伐量大幅度减少(“九五”期间2.6万m3/a,现在仅0.2万m3/a),严重影响林农发展香菇产业,导致林业部门育林基金、林产品加工企业和林农收入大幅减少。

3淅川林业面临发展机遇

3.1区位优势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水源头的水质,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持一库清水永续北流,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3.2社会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赋予林业“四个地位”,即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同时还赋予林业“四大使命”,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3.3政策支持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提出构建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丹江口库区、淮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强调要对丹江口库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对策与建议

4.1高标准规划

4.1.1生态基础修复工程

主要建设“两圈两带”,“两圈”就是环库生态圈、城区生态圈。“两带”就是沿河防护林带、主干道绿化带。

4.1.2环库生态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后,形成了2.33万hm2的库区消落地,移民搬迁遭受破坏的0.67万余hm2生态林带亟待修复。对此,165~168m之间规划栽植耐水的垂柳、枫杨,面积0.36hm2,168~171m之间,规划栽植杨树,面积2413hm2,形成集生态治理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库生态长廊。

4.1.3城区生态圈

对城区周边第1山脊线以内的0.37万hm2未绿化面积,建设以荒山绿化、廊道绿化、城中绿化、环城林带、城郊园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在城区结合部的相关乡镇,发展以柑桔、桃、杏为主的鲜果,在县城郊区发展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在渠首、香严寺等景区,发展以柑桔、桃、杏为主的经济林。

4.1.4沿河防护林带

在南水北调干渠以及丹江河、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条河流两岸进行造林,规划新造林面积0.67万hm2。4.1.5主干道绿化带对公路(高速公路、209国道、S332线、S335线、景区道路、县乡道、村村通、村道)、河渠两侧共计570.1km2进行绿化,规划造林0.14万hm2。

4.2建立淅川高效林业示范区

4.2.1对淅川现有经济效益差的2.8万hm2经济林要通过嫁接新品种、改良土壤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4.2.2对淅川0.67万hm2宜发展经济林的荒山,科学规划,高标准栽植优质核桃、板栗、仁用杏等经济林。

4.3大力发展林业后续产业

4.3.1加大经济林产业建设

根据“山外抓市场,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第2、第3产业,建立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品加工基地,推行林果业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沿伸经济林产业发展链条。

4.3.2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淅川楚文化的历史底蕴,对香严寺、丹江大观苑、大寺、渠首和龙山等景区进行科学规划,栽植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实现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等特色,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推动全县第2、3产业发展。

4.3.3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转变林产品加工业经营机制,变粗放性向集约型,由初级产品向高精产品转化,由产品单一向多样性转变,由资源密集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实行产、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路子,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提高经济效益。

4.4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淅川县长年居住深山区农户不少于2万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以陡坡种地为生。建议把生态移民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的总体规划,对居住在丹江口库区交通不便、耕地少的深山区农民实施生态移民,以减少人为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4.5增加国家公益林补助标准

现有公益林每亩仅补助10元钱,补助标准过低,不利于国家公益林的管护。建议将淅川县公益林项目单列,每亩年补助不少于30元,以提高对林农的经济补偿,落实限伐措施,保护森林资源。

中线移民范文篇10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目前,生态旅游正以全球最快的旅游发展方式迅速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旅游”热潮。国外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并广泛受到学术界所关注。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被正式确认并受到各国学术界的关注;1996年世界旅游组织制订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国内生态旅游发展起步晚发展快。1993年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94年中国成立了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书;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此后,生态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中国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方式。近些年,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重研究轻实践、重宣传轻开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的泛化问题等。依据生态旅游的内涵可以总结出生态旅游至少具有下列几方面特性[2]:首先是自然性,即旅游活动的原始自然性,旅游活动的动机是满足“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其次是参与性,指旅游者、旅游管理人员与旅游地居民共同参与到旅游业活动中。第三是保护性,即旅游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景观保护第一,注重环境容量,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第四是普及性,即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在旅游活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扩大,并得到普及。第五是专业性,即涉及生态旅游的旅游者、管理者与当地居民都要具备专业的生态旅游知识,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回归大自然怀抱的结果。生态旅游作为当代旅游业的转折点,代表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支生力军,其发展每年以10%~30%的速度进行(整个世界旅游业发展速度每年为4%)[3]。综上所述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旅游者旅游动机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接受教育,去学习、体验自然,以获得某种特别感受。因此,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具有本质区别,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如表1。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生态旅游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200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在四川联合召开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围绕“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有近3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4];在撰文研究方面,王尔康、郑本法研究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5~6],庞少静、李玉文等研究了生态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7~8],明庆忠等总结了生态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保护教育的对策[9],宋珂、杨春宇等不少学者近年来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判断依据[10~11]。这些研究都为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但从资料检索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将生态旅游理论应用到水源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还未曾出现。积极发展水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自然环境或是文化背景都适合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应该成为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选择产业。因此,积极开展本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是促进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选择产业

当今世界,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随着全球及我国旅游的不断升温,旺盛的旅游需求及其产业拉动会大大促进水源区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见,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将成为未来水源区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已不再满足于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的旅游项目,而需要新型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旅游方式,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旅游者旅游动机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接受教育,去学习、体验自然,以获得某种特别感受。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兴旅游方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系统、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输水区域数十座大中型城市的饮水质量问题。因此,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期调水的关键所在。要想做好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并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大力调整水源区的生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水源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来看,生态旅游是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产业选择形式。首先,生态旅游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者旅游的出发点是到旅游目的地体验自然、保护自然并接受教育与学习,生态旅游活动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杜绝短期旅游经济行为。因此,生态旅游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二,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政府与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大量的资金收入。第三,生态旅游有利于教育当地居民,提高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过程会使旅游者、管理者与当地居民受到很大的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发展生态旅游是加强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源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选择产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积极调整水源区的产业结构是开展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要结合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产业结构特征,重新规划与布局水源区的产业发展结构与发展方向,减少排污企业的数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从宏观发展上,要限制第一产业的发展,合理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积极促进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的旅游资源大国,到2020年其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要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8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800万人次;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生态旅游是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实现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不再认为自然是被征服利用的对象,而是走进自然,尊重自然,学习自然的厚重,与自然和睦相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无上微妙境界,是传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旅游的创新和升华[12]。可见,旅游产业尤其是生态旅游是符合水源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水源区相关部门要抓着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

开展水土保持、绿化江山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实现水源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水源区首先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要大力植树种草、绿化江山。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要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面积,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实施“以经济林保防护林、生态林”的发展战略。在不影响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努力营造经济林、薪炭林;要改善水源区农村生活的能源结构,广泛开发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薪柴林的消耗量;要结合生态旅游的特征,积极发展生态观赏林、生态观赏草地的数量;要在水源区内大力发展以猕猴桃、山茱萸、辛荑等为主的名特优特色经济观赏林基地。同时,还要在广大农村大力种植苹果、核桃、板栗、大枣、桃树、梨树、葡萄等常规的温带水果观赏树种,积极开展乡村采摘游、观果游、农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使水源区林业发展在植树造林、绿化江山的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水源区生态林建设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机制,使其建设由“单纯输血型”转变为“输造血结合型”。同时,也为水源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进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世界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政府宏观管理、科学依法管理是开展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政府管理主要包括出台水源区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采取相应的机制、措施与手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规划、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土地整治、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与审批、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监测体系的构建与监管、公民环保宣传教育等工作。首先,水源区各地政府部门要制定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宏观发展政策,在财政支持、政府补贴、税收减免方面要加大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产业项目审批方面,要支持那些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无污染或者污染小的项目,要加快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其次,政府部门要强化机制管理。要营造良好的评价、监督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诚信指标体系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调控、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环保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第三,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走依法保护、依法管理生态环境的道路。

加强水源区公民生态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意识决定人的行动,要想开展好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下工夫,要大力宣传贯彻生态环保的生存发展理念,增强水源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水源区生公民尤其是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水源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还要改变相关管理部门的环保意识,尤其是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及生产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水源区各部门在产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强化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使每一位生产者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管理企业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不仅可以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污,也可通过培训企业员工来加强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产业链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因此,政府强化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与监管,是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的关键。在水源区公民生态环保教育方面,首先,要明确政府在环保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政府要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到水源区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把当地的环保教育变成政府行为,并使其成为常态化工作。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环保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各类环保教育材体系,加强环保教育的师资培训。其次,在教育、宣传渠道上也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出版单位的作用,大力出版或刊登关于环保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对广大公民大力开展环保发展的普及性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13]。

结合新农村建设,重新布局有利于环保的居民生活新区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要与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要抓住全国新农村改造建设发展的政策机遇。在水源区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新区的建设、土地的利用、经济的发展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对于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借新农村居民住宅地重新规划的机会,迁出常住居民,实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对于新规划的居民住宅区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好居民生活、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于水源区的移民建设要走生态移民的道路。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生态移民是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措施。移民安置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发展目标,使移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为使调水工程能够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利用,要坚持走生态移民之路,把移民安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衔接好。建议将这一区域的生态移民作为扶贫工作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同时将开发生态建设、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

重视环境保护的督查工作,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测体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广泛而长期的艰巨工作。政府不仅需要出台水源区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机制与措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立法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常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各地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台生态环保方面的督查与监管政策与措施,在人力、财政上给以足够的支持,要建立和完善长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督查体制和机制;对企业环保要营造良好的评价、监督机制,要充分调动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环保监督管理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努力提升环保管理的科技含量;要注重3S技术,尤其是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分析、制图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等方面的应用。GIS在生态环保方面具有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数据查询、检索、统计、量算、基本空间分析、显示表达以及空间分析、模型分析等众多功能。利用GIS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文档信息管理模式,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手段与效率。因此,对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要结合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与3S技术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水源区整体联动管理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监督平台,实现对水源区环境状况随时观测与记录,对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持源头细水长流、清水常驻。同时,也要强化预防监督执法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进推广遥感普查等先进技术,建立健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促进水源区生态环保发展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质就是生态资源、水权的合理转让与补偿措施。建立生态资源、水资源补偿机制是实现水源区生态资源、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有利于水源区生态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利用,有利于筹集大量的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为水源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环保居民新区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长期的资金投入,而水源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经济实力与财政投入水平很难保证水源区大量的生态环境改善资金,而主要受益地区是中线工程的受水区,尤其是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财政实力强,因此,本着“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受水区有义务、有责任承担水源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付出的资金成本。因此,建立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有利于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源区生态与水资源的补偿机制要因地制宜,实行科学化、合理化、法制化、透明化,通过明确的补偿形式、范围和方式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国家制定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生态与水资源保护补偿条例,明确合理的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采取科学的补偿方法与手段,加强资金管理,建立科学而合理得监管机制,使补偿资金真正应用到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生态补偿与水资源费补偿基金应由国家统一收取,而后再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反哺给供水的上游地区。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途径可以通过国家税收对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转移支付;京、津地区可以根据各自用水量,按比例分摊环境成本;另外,受水区可通过到输水区投资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间接补偿,或利用都市优势帮助输水区向国家争取建设项目和投资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水源库区政府也可以积极争取世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援。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