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09:39

种草养畜范文篇1

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4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

种植牧草与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数牧草为秋播牧草。播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选好种子并适当处理,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等有芒或颖片及种皮坚硬的要去芒去壳和浸种消毒,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牧草病虫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旱涝和病虫害。根据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适时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应在初穗期收割,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或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若以风干物饲喂,生长猪日粮中黑麦草可达15%~25%;加工草粉饲喂豆科牧草要风干,其他牧草可晒干,粉碎备用在畜禽日粮中,生长猪可添加10%~15%;青贮饲喂按饲料青贮技术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秆混合青贮。

5种养结合,兼顾养殖与生态效益

种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当地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养殖草食性畜禽(特别是牛、羊)提倡圈养,大群放牧的要合理规划,可划区轮牧,设立围栏,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上。种植牧草品种和面积可参考饲养畜禽来定,如种1hm2一年生黑麦草可产鲜草75~105t,可以养羊120~150只,养兔、鹅1200~1500只,养牛15头,养奶牛3头,春季种1hm2籽粒苋可养猪90~120头。种1hm2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禽可获得1.5万元以上的效益。

比较科学的种草养畜的模式,以养牛为例,要做到四季有青饲料供给,可以实行牧草轮作:4月种植墨西哥玉米,其利用期从5月底开始收割,一直到11月。9月底、10月初,可以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套种冬牧-70黑麦,可由9月底一直生长到翌年的5月底、6月初。以养猪为例,可以采用法国苦菜与牛皮菜轮作的方法。法国苦菜每年4月种植,可生长至11月,牛皮菜自每年9~10月种植生长至翌年的5~6月。

论文关键词种草养畜;复种轮作;混播;种养结合

论文摘要种草养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牧草发展草食型畜牧业。总结了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根据畜禽品种选择牧草;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种养结合,兼顾养殖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恒山,黄善斌.农田种草养畜可行性初步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1):108-111.

[2]徐高伦,黄天雄,朱大鹏.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07,32(5):12.

种草养畜范文篇2

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4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

种植牧草与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数牧草为秋播牧草。播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选好种子并适当处理,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等有芒或颖片及种皮坚硬的要去芒去壳和浸种消毒,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牧草病虫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旱涝和病虫害。根据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适时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应在初穗期收割,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或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若以风干物饲喂,生长猪日粮中黑麦草可达15%~25%;加工草粉饲喂豆科牧草要风干,其他牧草可晒干,粉碎备用在畜禽日粮中,生长猪可添加10%~15%;青贮饲喂按饲料青贮技术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秆混合青贮。

5种养结合,兼顾养殖与生态效益

种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当地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养殖草食性畜禽(特别是牛、羊)提倡圈养,大群放牧的要合理规划,可划区轮牧,设立围栏,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上。

种植牧草品种和面积可参考饲养畜禽来定,如种1hm2一年生黑麦草可产鲜草75~105t,可以养羊120~150只,养兔、鹅1200~1500只,养牛15头,养奶牛3头,春季种1hm2籽粒苋可养猪90~120头。种1hm2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禽可获得1.5万元以上的效益。

比较科学的种草养畜的模式,以养牛为例,要做到四季有青饲料供给,可以实行牧草轮作:4月种植墨西哥玉米,其利用期从5月底开始收割,一直到11月。9月底、10月初,可以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套种冬牧-70黑麦,可由9月底一直生长到翌年的5月底、6月初。以养猪为例,可以采用法国苦菜与牛皮菜轮作的方法。法国苦菜每年4月种植,可生长至11月,牛皮菜自每年9~10月种植生长至翌年的5~6月。

参考文献

[1]杨恒山,黄善斌.农田种草养畜可行性初步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1):108-111.

[2]徐高伦,黄天雄,朱大鹏.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07,32(5):12.

[3]邢瑞杰,路振华,王建丽,等.关于农户种草养畜的思考[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7):36-37.

[4]孙永泰.种草养畜把握六个环节[J].四川奶业,2007(1):11-13.

种草养畜范文篇3

关键词:种草养畜;生态经济意义;关键技术

迎合人均的土地使用量少与草食动物的饲养需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为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需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先进的饲养经验,灵活利用新技术与新理念等,打破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种草养畜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生态平衡与提高动物饲养收益。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充分把握与不断拓展,更利于促进种草养畜的社会与生态及经济等效益作用的发挥。

1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

1.1生态意义

首先从种草养畜技术的涵养水土与防风固沙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原规模化的发展,可通过防止风沙与保护水及土壤等途径,积极起到近似于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种植草地的管理要求低,草地在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方面价值更高。其次从改良土壤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地种植可积极改善土壤肥力与质量,牧草种植后通过发挥自身的固氮能力等作用,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与降低土壤的紧密度及盐碱度等有着积极意义。

1.2经济意义

首先相对于林地种植,草地种植的成本与管理的成本较低。影响林地种植成效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植的品种与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影响,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其次是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人工草种植的比例,通常是自然生长速度的3~4倍,可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支持,从而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与可持续化的发展 [1]。

2种草养畜的关键技术

2.1牧草选择

在进行种草养畜的过程中,春季牧草多数情况下会选择青贮玉米以及皇竹草。皇竹草在生长的过程中抗性好、生长迅速,土质尽可能以抗旱力强、抗涝力弱,耐低温的土壤为最佳。皇竹草其长势较快,也可以多次的收割、原料充沛,可以将皇竹草进行加工成为青贮料。青贮玉米加工而成的青贮料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消化率较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且制作所占空间小,可长期保存,一年四季可均衡供应,是解决牛、羊等所需青粗饲料的最佳选择。与普通籽实玉米的区别在于,青贮玉米的植株更为高大在2.5~3.5m左右,最高则可以达到4m。收获青贮玉米最佳的时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这段时间青贮玉米的产量最高,同时营养价值也最好。在秋季,多数情况下会种植黑麦草以及燕麦。黑麦草的根系发达,一年可收割多次,并且其是一种再生性极好的优良牧草,黑麦草的利用:可以选择鲜喂,对于牛、羊也可以采用放牧利用,既可以减少牧草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也能够提高喂养的整体效果,黑麦草也可以选择制成干草,或者进行青贮。燕麦植株分蘖力强,叶量丰富,产量高,品质好,抗旱能力强,具有出色的抗倒伏性,高抗冠锈病,并且含有很多的可消化纤维,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燕麦种植范围非常广,在我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以高海拔的冷凉地区最为适宜。最佳利用收获期:收获干草最佳刈割期宜在抽穗-开花期进行;也可在蜡熟期刈割用于饲喂育肥肉牛;收获青贮宜在开花期至灌浆期进行。

2.2种草方法

在畜牧业发展的带动下,草业的发展步伐随之加速,得益于种草养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应当加强经验总结,不断掌握科学的种草方法,如根据牧草的生长特性与播种期等情况,合理选择复种或混播等种植方式,更利于牧草种植效率的提升。在种植牧草时,可选择与种植两种播种期接近或生长季节不同的牧草,但在种植中需加强对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或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取间种或套种经济果林与牧草的方式,从而推动农业与畜牧业的协同发展[3]。

2.3种草管理

在种草养畜的发展过程中,牧草种植主要以春季与秋季播种为主,春季播种的占比较大。种植的工作人员需根据饲草的种类,做好播种土地的翻耕施肥与种子处理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如紫花苜蓿的种子清选,需通过风力与浮力及过筛等措施,需在拌种浸泡后种植种子。种植后的草地科学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包括病虫害预防等,确保动物与牧草健康生长,以推动草业与畜牧业的持续化发展。

3总结

种草养畜的生态与经济及社会等方面效益的发挥,得益于对关键技术的把控与灵活利用,从而让牧草种植提速,达到超过数倍的种植效果。但在技术应用中,需加强对草品选择与种草方法及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控制,逐渐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种草养畜业的发展规范,从而对同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与经验参照作用。

参考文献

[1]如学,曾维东,唐祯勇.浅谈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及关键技术[J].新农民,2020(4):84.

种草养畜范文篇4

1、做好草料科技推广配套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畜牧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全县畜牧业生产计划,为基层做好青贮、氨化、生猪熟改生喂、农田种草养畜、工业饲料推广等工作的技术服务指导;指导基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饲草饲料资源。对全县草料科技推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根据工作实际,积极引进草地建设管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科技,提出全县草地建设、饲料开发利用的计划、规划,多方争取相关的发展项目、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和科学试验研究课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好本年度的技术培训,加强与本科院校的联系,不断提高草料科技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2、认真搞好青贮氨化开发利用

青贮氨化是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我们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继续搞好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群众发展草食家畜养殖、秸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印发相关技术资料5.2万份,加大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做深做细督促检查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种草养畜范文篇5

大悟县地处鄂东北边陲,是大别山区的一个贫困山区县。55万人口,19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八山半水分半田。,农村人平纯收入1601元。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大悟县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仍未摆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大悟县历来对猪禽的生产较为重视,可从两个方面数字说明这一点。一是把猪牛羊禽的饲养量按牛单位折算,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二是在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猪禽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种植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少。四九年,粮食生产水平低,年产4.4万吨,牲猪年末存栏只有2.5万头。五七年,粮食产量达到五十年代最高水平,产量11.22万吨,牲猪年末存栏达到该年代最高水平,为9.6万头。五八年至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使粮食由10.33万吨下降到七万吨,牲猪年末存栏也从7.8万头降到2.6万头。七o年至七二年,粮食产量过15万吨大关,牲猪年末存栏也过10万头大关。八o年至二00一年,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由14.9万吨上升到20.4万吨,牲猪存栏也由13.2万头上升到24.8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植业的制约。

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偏小,宏观控制难以实现。大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人平只有七分耕地,单纯靠粮食就是绣出一朵花来,也只能解决温饱,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却很大。一是草山草坡面积大,有天然草场124万亩,据测算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只利用了60%。二是饲料来源广,大悟县是全省三大花生生产县之一,年产农副产品等饲料5亿公斤,但实际用于养畜的只占47%,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通常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畜牧产值只占30%左右,所占比重太小。而在畜牧业内部,只重视粮食畜禽的发展,忽视食草畜禽的发展。按牛单位计算四九年食粮畜禽与食草畜禽之比0.44:1,八五年为2.57:1,九0年为1.26:1,与当前耕地面积与草场可利用面积之比0.51:1不相称。

对于农业结构,大悟县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调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综合素质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目的。

三、千家万户饲养、小群分散经营、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出栏率、商品率低。大悟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千家万户饲养,能利用各自的有利环境、剩余劳力、农副产品、残剩食物、简便畜舍等生产出小量的畜禽产品。但是,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大多数农民还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点油盐钱”的生产观念。饲养方式多采用,喂猪“一瓢水,一把糠,一篮菜”,耕牛全靠稻草养命,养鸡“白天自找食,进笼一把谷”。因而,长期以来,牲猪出栏率未超过75%,商品率未超过80%,耕牛出栏率、商品率均未超过10%,山羊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50%,家禽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20%。

四、畜禽品种杂乱差。大悟县畜禽品种主要来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由于农民的科学养畜水平低,畜禽乱交乱配、近亲繁殖,使畜禽品种普遍存在“杂、乱、差”的现象。品种低劣,导致饲养时间长,生产性能低。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肥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饲养,耕牛个体象驴子,山羊长得象狗子,鸡蛋象麻雀蛋。

五、草山草坡面积大,自然牧草丰富,但利用少,浪费大。大悟县山场宽阔,各类草场毛面积124万亩,可利用面积109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连片草场有37处。草场年亩产鲜草695公斤,平均14亩载一个黄牛单位,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实际只利用了60%。其原因主要是成片草场多分布在高山、远山区,而牲畜又多集中在村庄周围放牧,放牧半径小,群众又不懂制作青干草喂畜的技术,而在十月份后,牧草已老化,被砍回家当柴火烧掉了。

六、畜牧产品销售半径小,流通渠道狭窄。大悟县畜禽产品主要是内销,外销很少,而且是个体商贩占了大头,商业、外贸部门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以外销量最大的牲猪为例,八三年外调量为32897头,八五年下降到9693头,九二年后一直徘徊在2万头左右,只占牲猪出栏数的10%左右。从牲猪内销看,个体屠夫垄断了牲猪收购市场,压价压秤赚黑钱,农民养猪一年,不如屠夫杀猪一天。

七、畜牧部门基础差,服务功能低。八0年以后,大悟县畜牧业防、繁、管、治机构相继建立起来了,基层技术人员为千家万户服务,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县财政投入低,政策性收费又难以收起,导致正常工作难以运转,技术人员外流严重,诊疗设备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服务功能较低。

二、大悟县畜牧业的现状,是贫困山区畜牧业的缩影。因此,在发展山区畜牧业上要针对山区的现状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和方针。在制定措施上,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发展要求上,必须逐步实行四个转变。一是农民的养畜观念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意识转变到现代商品生产的意识中来。二是从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生产方式转移到科学性、商品性生产方式上来。三是从一家一户的个体效益转变到千家万户的规模效益上来,并逐渐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四是从当前的生产初级畜产品转变到深度加工上来。

〈一〉根据资源特点合理区划、布局,重点放在潜在优势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划分若干自然经济小区,发展不同项目和品种。

1、城镇郊区:交通、能源、信息等都比较发达,人才、技术、资金条件都较好,市场对肉蛋奶需求量大,应重点发展生猪、奶牛、禽的饲养及畜禽产品加工业等。

2、低山丘陵区:农业较发达,人平耕地面积较大,农副产品多,应重点发展猪、水牛、禽等畜牧业。

3、中山、高山区:山高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但草山草坡面积大,牧草丰富。重点发展牛、羊、兔、鹅食草动物,可建立肉牛、奶牛、肉羊、草禽等基地。

〈二〉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点放在发展草食动物,走种草养畜的道路上。过去,一讲到发展种植业就单一抓粮,发展畜牧业就单一抓猪。而牲猪发展的好坏与粮食的丰欠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因此,要保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重点放在发展食草动物上。这是因为,一方面食草动物对粗饲料的转化率是食粮动物的五倍以上,成本低、饲料报酬高。另一方面,山区有广阔的山场,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发展食草动物的数量多少,要以草场载畜量的多少来定。在荒山荒坡水源好,土层厚的地方可人工种植品种优质,产量高的豆科牧草,种草养畜既可提高养畜饲养水平,又可提高载畜量。

〈三〉在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的同时,重点放在建设资源相对集中的规模畜牧业上。畜牧业具有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农民目前的生产要求。如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发展较快的养畜专业户和专业村典型引路,一定能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发展规模畜牧业。如在连片草场的地方建立食草畜禽场,在城郊区和低山丘陵区建立食粮畜禽场。适度规模地集约式经营有利于提高科学化和商品化生产程度。

〈四〉改良畜禽品种,重点放在提高畜禽产品率上。畜牧业与种植业一样,品种问题至关重要。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畜禽品种“杂、乱、差”现象,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繁殖率、出栏率、产肉率、产蛋率。就必须引进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经济杂交。

〈五〉处理好畜牧业与它业的关系,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在山区,发展畜牧业往往与种植业发生矛盾,如与种植业争夺面积,人畜争粮的矛盾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在合理区划,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增值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是处理好牧林关系。在山区,往往会出现放牧与兴林,种草与栽树之间的矛盾。可在树间种草,分区轮牧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既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以短养长”,还可以用畜粪肥林,以牧养林。

其次是处理好牧粮关系。主要是表现在种草与种粮、人畜争粮的矛盾上。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在满足人们食粮的基础上采用种草养畜和种粮养畜。种草养畜可以超出种粮两倍以上的效益;种粮养畜,如种玉米作鸡饲料、种大麦作猪饲料等等。在紧张的地方可套种间作。

种草养畜范文篇6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帮村工作和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三保三实”活动,切实为帮扶村、帮扶户谋路子、想办法,把工作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与新场村村、支两委研究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具体措施。发展助农增收的养殖项目,举办培训班,提高帮扶村的群众思想素质,逐步使其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帮村的同时做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对主要帮扶户进行以奖代补项目帮助,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他们发展种草养畜。

二、工作计划

1、指导帮扶村发展种草养畜,举办牧草种植、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

2、指导帮扶户修建鸡圈,联系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大兴公司与农户签订牧草收购合同,发放牧草种子,指导其规范种植,助其增加收入。

3、对计生“三结合”困难户和部分特困群众,支助部分资金,解决其生产所需种子、肥料的困难。

4、加大与养殖龙头企业的协调力度,完善牧草种植收购合同,让农户和企业双赢。

5、继续做好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指导。

6、以“三个建设年”为契机,加大帮扶力度,对帮扶户发放鸡苗并指导其养殖,助其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对接,加强与村支两委的对接,了解该村的生产情况;

种草养畜范文篇7

关键词:扎囊县;苜蓿草;种植;生产;发展

可饲用苜蓿草是家畜最主要的饲料来源,是扎囊县广大饲养户深受喜爱的饲草料之一,也是草食家畜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有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天然草场等作用[1]。扎囊县从2009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紫花苜蓿”为品种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工程人工种草建设项目,累计完成种植苜蓿草40.4km2,经过近几年努力实施种植苜蓿草,当地畜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扎囊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浅谈扎囊县种植苜蓿草现状与发展生产措施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自然资源现状

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脉南侧、位于东经90°03'~90°38'、北纬28°27'~29°34'之间,平均海拔3620m,东于乃东县毗邻,西于贡嘎县接壤,南有浪卡子、措美、琼结环绕,北有达孜、墨竹贡嘎县和拉萨市城关区相连,南北长75km、东西宽43km,总面积2173km2。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业并举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县总面积2173km2,耕地面积62.8km2,森林面积918.27km2,森林覆盖率38.28%。扎囊县属高原温凉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气温回升慢,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8.25℃,最热月(六月)平均气温15.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5℃。全年≥0℃、积温为3098℃,≥10℃、积温2287.9℃,无霜期138d左右,日照充足,幅射强,年日照时数为3092.3h,年降水量419.7mm,多集中在7月~8月;蒸发量为2599.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7倍,全年风向频率以西北风为主,其次为北风,年均风速2.9m/s,大风主要集中在2月~4月,最大风速3.45m/s~4.15m/s,全年大风日数46d~73d,多者高达110d。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潮土、新积土、风砂土、石质土和粗骨土。一般土质较质地较适中,耕性和适种性较好,腐殖质含量高,但由于气温低,冻土期较长,土壤有机质难于分解,故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较低[2]。植被按中国植被区划属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草原和草甸。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马铃薯等。据上述综合分析,充足的水、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具备了苜蓿草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部分土地机质含量较低,属重沙土,常有洪涝灾害发生,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逐年增多,需要采取部分区域中低产田改造等多种综合措施[3]。

2苜蓿草种植情况

扎囊县自2009年以来累计实施苜蓿草种植40.4km2,累计投资4967.9万元,均为国家扶持投资。其中:“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间累计种植苜蓿草20km2,累计投资1667.9万元;“十三五”期间实施苜蓿草种植面积达20.4km2,累计投资3300万元。2009年至今累计种植40.4km2苜蓿草中主要包括集中连片苜蓿草基地和农户房前屋后种植苜蓿草地,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20.13km2、农户房前屋后种植面积达20.27km2。

3苜蓿草种植意义

3.1提供丰富的优质苜蓿草

据十多年调查结果表明,扎囊县种植苜蓿草平均鲜草产量900kg/667m2,管理较好的产量可达1500kg/667m2,与天然草地产草量相比,大大的提高了牧草产量,为畜牧业提供丰富优质的饲草饲料,有效的解决了养殖饲草供给不足及短缺问题,既缓解了天然草原的压力,又提高饲养牲畜质量和抗灾能力。见表1。

3.2防风固沙,增强土壤肥力

大面积的实施苜蓿草种植,可以有效降低风对土壤的侵蚀,其原理是苜蓿草的茎叶可以增加阻力和摩擦力,分散风的方向,降低风力,减少沙尘的形成,从而固定了土壤[4]。苜蓿草枝叶的掉落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而这些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之后,能够与土壤结合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空气含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据多年种植苜蓿草的实践证明,一块土地连续种植3年苜蓿,含氮量增加,土地蓄水量也能够大幅度提升,而草灌结合更能够发挥出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果的效果。

3.3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一般由于苜蓿草植物叶面积大,达到了净化空气的能力,具有吸收和滞留空气中污染物质和尘埃的作用。而植物在生长时,能截取太阳能,通过叶绿素,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氧气[5]。多年生苜蓿草具有抗二氧化硫污染的能力,草地还可以降低风速、增加湿润空气停留时间、吸附尘埃、分解有毒气体、减缓噪音污染等作用。

3.4推动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据近几年的趋势表明实施苜蓿草种植建设作为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粮、经、饲比例合理化,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可以有效调节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均衡现象,将有效推动扎囊县畜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扎囊县畜牧业经济更好发展,使广大农牧民畜牧业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4苜蓿草种植的实效

4.1实施紫花苜蓿种植项目

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对改善环境有利,通过种植大面积紫花苜蓿,有助于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有效控制了辖区内水土流失、涵养水资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功能[6]。同时通过种草养畜相结合,大力开展牲畜改良以及短期育肥技术,对控制牲畜总量,不断提高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品质,缓解草畜矛盾,实现维持高产、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和生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4.2种植紫花苜蓿后可生产的饲草料

有效缓解全县天然草地的载畜压力。种植苜蓿草后可增加饲鲜草产量,平均产1000kg/667m2,总产量达到6060万kg,直接产出效益达到4848余万元(2009年以来累计),同时提高了当地牲畜冬季抗灾能力,消减了因饲草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种植苜蓿草后实现了草地可持续利用,可有效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3通过种植苜蓿草已进一步转变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

对广泛存在靠天养畜、只索取不投入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极大改观,从而有利于广大农民摆脱贫困,可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还从环境、就业、经济等各方面营造区域发展有利条件,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生存环境恶化问题得到逐年改善,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局势的稳定。

5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

5.1种植意义认识不足,有待加强管理措施

虽然我县大部门农牧民群众对苜蓿草种植养畜有了一定认识并深受喜爱,但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影响,仍然缺乏种草养畜意识,苜蓿草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有些农户认为苜蓿草种植以后中期只管灌溉一次、最后能收成高产草的想法,由于群众的苜蓿草种植技术及文化水平程度不同等原因,对苜蓿草地块选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不同,直接影响苜蓿产草量和草质[7]。因此,农业主管部门应采取专技人员下村入田技术指导方式,提高群众对苜蓿草种植田间管理的水平。

5.2加强广泛宣传力度,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通过采取种草理论知识宣传和实践取得效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周边饲草基地种草成功案例宣传和邀请专技人员在现场指导讲解的有效途径,广泛宣传苜蓿草在我县推广发展、养畜增收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让广大农民逐渐提高种植苜蓿草养畜增收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让群众彻底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让群众种草养畜生产模式稳步推向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模式。

5.3增加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推广服务体系

苜蓿草种植推广技术具备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大力实施苜蓿草为主的人工种草项目,所需经费应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配套资金为辅,争取多方资金筹措,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派基层专项科研人才,壮大科研队伍,改善科研条件,完善苜蓿草为主人工种草类科研推广体系。

5.4不断探索创新思路,不断推广种植面积

一是选派部分带头人赴区内外参观学习苜蓿草种植产业技术;二是积极申报苜蓿草为主的人工种草项目,采取集中连片为主、房前屋后为辅建设,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三是加大政府对苜蓿草种植技术培训扶持力度;四是加强指引各村居及广大农牧民种植苜蓿草的积极性,不断加大苜蓿草推广种植面积。

6结束语

种草养畜范文篇8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在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我区及时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主的发展农业经济格局,调整为“立草为业、草畜并举”。决定走“封沙(山)绿化一舍饲养畜一退耕还草一发展畜牧业一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线。提出了“抓草业、增牛羊、稳猪鸡”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大力发展种草养羊的决定》、《榆阳区关于在全区实行借籽还籽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实施意见》、《榆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通知》。决定到2015年,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l5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其中水地种草30万亩,改良草地80万亩。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种草养畜目标任务书,每年拿出5万元进行考核奖励。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扶2个种草养羊示范户。区政府每年筹措100万元无偿资金和500万元低息借款作为发展种草养畜专项资金,由种草养畜产业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使用。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畜牧、财政、计划、水利、林业、农业、农发等l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力量,具体协调、指导产业化开发工作,形成了倾全区之力,聚各方之财,努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工作格局。

2抓退耕(水地)种草,促进草业大发展

从2000年以来,每年以完成人工种草25万亩(水地种草lO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抓长城沿线以沙打旺牧草为主的规模种草,已建成千亩以上的大块牧草基地32块,万亩以上的l0块,使南部山区形成总长度为82公里的6条万亩紫花苜蓿种草带,区域内人均退耕种草达7亩以上。抓以高产优质牧草为主的水地种草,引进示范推广种植WL323苜蓿、金皇后苜蓿、阿尔冈金苜蓿等新品种牧草5万多亩,户均达1.5亩,形成35块千亩以上大块水地种草。牧草引种示范园建设,已建成示范园300亩,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52种。草业龙头服务实体建设,成立了榆阳区草业服务有限公司,配备了种子筛选机、分级机、种子化验室、牧草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等机器设备3O多件,开展种子的精选、加工牧草的收割,多年来为我区人工种草提供优良草种1000多吨。

3加强草原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

我区羊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在困境中摸索和变革中崛起阶段。多年来,我区羊生产一直沿袭以传统的放牧为主。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羊的放牧条件也逐步受到限制,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草场质量严重退化,传统养羊由于饲草不足,捎牧、寄牧现象大范围出现,导致养羊出现效益低下和数量急剧下降的现象。19851990年,羊的存栏由28万只下降到l5.3万只,传统养羊业陷入严重困境。为此,通过“以畜定草,以草定畜,以草促畜,草畜同步”等一系列办法来解决养羊业的出路。虽然一些增加,但大部分养羊现状,处于有发展、步伐慢£些办法使羊只数量有了仍然未摆脱效益低下的有数量、质量差,有基础、效益低的低水平状态。面对困境,经过反复调研、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了“封沙(山)禁牧、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畜”和“棚(棚舍)、场(活动场)、窖(青贮、氨池窖)、槽(饲槽、饮水槽)、机(铡草机)”配套的舍饲养羊模式。并按照“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投入各类资金1800万元,发放铡草机、粉碎机2500台,建砖混青贮窖15000个,每年青贮玉米等秸秆20万吨。有力的促进了舍饲养羊业,以每年5一l0万只的速度快速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已由1998年的42%提高到目前的52.4%。实行全面封山(沙)禁牧后,及时采取了荒漠化草场改良措施。通过对牧草区合理更新改良、流动沙丘搭设障蔽种草、退化严重的草场进行浅翻与补播,使封禁天然草场平均亩产鲜草提高了200千克,草群覆盖度提高了近15%。同时牧草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禾本科牧草由原来21%上升到45%,豆科牧草由原来的1l%上升到58%,杂类草由原来的75.2%下降到27%。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原则,对全区草地鼠虫病害种类进行了普查。在摸清其分布、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定点观察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鼠虫病害、监测工作。及时对有关乡镇信息,进行相应防治。由于措施到位,多年来从未发生大面积草原鼠虫病害。

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草原监督管理

2001年我区组建了草原监理执法队伍,全面加强了草原监督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记笔记、写体会、搞竞赛、抓考核等途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制定了行政执法公示制、执法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借鉴公安部门等其他行业行政执法禁令,加强“令行禁止”管理,塑造了良好的草原执法队伍形象。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每星期定期组织执法人员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以下简称《草原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案例不定期举行有关法律法规运用研讨会,以案件促学习,以学习促工作。依据《草原法》和《陕西省实法规,规范了草原行政{岗、依法行政,秉公办案。坚持做到持证上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是抓好草原保护工作的关键。我们编印了《草原法》宣传资料1O万多份和《草原法》系列宣传教育展板8块,出动宣传车5O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到市区、乡、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区散发资料进行宣传。订购《草原法》单行本5000本,开展送《草原法》到机关、农村、农民手中活动,并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每星期1条,每天1次滚动播出以《草原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草原法》深入到千家万户。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根据《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关于严禁开垦和非法占用草原的紧急通知》精神,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通知》。并对林业与草原执法权属进行了多次协调,对全区未经批准,随意征占用、开垦、破坏草原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勘察,掌握事实证据,并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进行了查处。对有些大型企业搞开发建设,未经草原主管部门批准,拒不办理手续的,依法交由人民法院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捍卫了《草原法》尊严。认真贯彻《草原防火条例》,制定草原火灾预警机制和草原防火责任制度,组建草原防火队伍。在草原重点乡镇设立了防火监测点,定期检查,消除草原火灾隐患0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防范措施得力,几年来从未发生重大草原火灾。

种草养畜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

按照建设生产基地、培育中介组织、扶持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上栏补栏、种草养畜、特种养殖为重点,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广大养殖户恢复生产,加强经营管理,扩大畜牧业总量,力争获得最大效益。

二、目标任务

(一)年末出栏生猪30万头、牛1.89万头、山羊9.45万只、家禽500万只。完成肉类总产量5.5万吨、禽蛋产量0.258万吨、水产品产量0.3万吨,实现牧渔业总产值14.74亿元,增长104%。

(二)招商引资建设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养殖场4个,种鸡场1个。

(三)高标准建设太阳牛业二期存栏1000头能繁母牛种牛场。

(四)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种草2万亩,养羊2万只。

(五)规划建设4个鸡育雏场。

(六)确保鑫隆肉联厂年屠宰销售生猪20万头以上,用于生产加工分割肉。

(七)建成城区畜禽交易市场。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优质肉猪和良种仔猪发展。在巩固壮大云发、勇创、财源3个生猪科技示范园区,加快现有种猪场、优质仔猪扩繁场和燎原产业带上栏补栏的同时,招商引资建设4个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养殖场,迅速扩张生猪生产总量。

(二)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切实加强太阳牛业燕子岩核心养牛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探索“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把断奶牛犊投放给农户饲养,回收销售商品肉牛。加快太阳牛业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太阳牛业二期存栏1000头能繁母牛的种牛场尽快建成投产,并利用太阳牛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平台,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三)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新突破。全力保障鑫隆肉联厂生产运营,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引导企业与养殖户签订生猪产销合同,实行订单养殖,确保肉联厂建成后有稳定、充足、质量上乘的加工货源。抓住“圣墩”牌生猪在国内和香港成功注册的机遇,切实做好我县无公害生猪及畜禽产品营销,加强畜禽产品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加快建成城区标准化牲畜交易市场,建立规章制度,规范交易秩序。

(四)大力发展养鸡业。充分利用梵净山特殊地理条件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土鸡、乌骨鸡、山鸡等,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个种鸡场,在、4个乡镇各建设一个育雏场,向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鸡苗和配套服务,实现增收致富。

(五)实施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按照群众投入、项目配套的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补助标准,继续实行核心场带中心场,中心场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发展模式,立足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发展肉羊,在沙子坡镇、天堂镇、刀坝乡、镇、缠溪镇、罗场乡及乡完成人工种草2万亩,养羊2万只。

(六)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把2012年作为动物防疫示范年,通过开展“动物防疫示范年”活动,进一步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检疫体系,提高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计划免疫,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实施程序防疫检疫,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种草养畜范文篇10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0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三、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在畜牧业发展上,**县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县气候及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花生、油菜等作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3万吨,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养资源充足,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很多畜种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县有以鞋城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制品加工业,以四通食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张店刷料公司为龙头的尾毛加工业,以及试量狗肉、孔集卤鸡、中原牛肉等畜产品加工特色项目,都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县的四通食业、粮食局万头猪场两家企业已初步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体系认证。另外,**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多,又实施过世界银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省生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发展养殖有成功的经验。三是人力资源充足。21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站,从业人员380名,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名,有中级职称者40名,涉及畜牧、兽医、饲料、卫检、养殖、加工、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的人员,可为发展畜牧业从规划、选种、生产、品种改良、疫病监测防治、饲料搭配、产品加工、质量鉴定、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络服务。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市畜牧局畜牧服务网为依托,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县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鞋城皮革、四通食业、尾毛加工等加工型和流通型企业上来,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孔集烧鸡、试量狗肉、中原牛肉等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唐河、新野两县种草养畜的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售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组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