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0:58:18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1

1.1研究对象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白带异常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有性生活、自愿进行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查患者4287例,按时间表顺序以1年为限分为A、B、C三组,年龄16~58岁,三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3±3.5)岁、(24.2±5.2)岁、(22.5±4.2)岁。

1.2方法对以上对象在近1周未用抗生素及阴道用药,近24h无性交,非经期情况下,用阴道窥器打开阴道,棉球擦干宫颈外口处分泌物,无菌拭子插入宫颈管内1~2cm,顺时针或逆时针转2~3周并停留10s后取出拭子立即进行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查,药敏试验中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交沙霉素,使用美国其昌达公司培养基实验室操作及结果判断按试剂说明进行。培养出支原体诊断为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比较三组间支原体感染率及对以上6种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妇女的年龄比较三组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2三组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情况共1910例,发病率44.6%,其中A组291例,发病率为15.2%;B组615例,发病率为32.2%;C组1004例,发病率为52.6%。3年间均位于我院女性传播疾病首位,且在有白带异常妇女中发病率3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见表1。

表1三组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情况(略)

注:P<0.005

2.3三组女性生殖器支原体对部分药物敏感性情况三组病例对较常用的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有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5),而对较少用的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1),见表2。

表2三组女性生殖器支原体对部分药物敏感性情况(略)

注:①②③④三组间药物敏感性P<0.005,⑤⑥三组间药物敏感性P>0.1

3讨论

3.1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在白带异常妇女中发病率的变化支原体是一类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它在细胞外寄生,感染宿主后与宿主细胞争夺营养物质,影响蛋白质和DNA合成致病。感染女性生殖器后多见以子宫颈为中心扩散的生殖系炎症[2],白带异常是其常见症状。故我院妇科门诊对白带异常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显示: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在白带异常妇女中有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支原体感染主要方式为性传播,调查表明,性伴数越多,性活跃指数越大,禁欲期越短,感染率越高[2]。刘瑛[3]等报道:支原体年青者感染率较高。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近3年位居我院女性传播疾病首位可能与我院处于开放地区,处于性活跃期人群比例大、多个性伴侣人数比例相应较高有关。

3.2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因素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对干扰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蛋白合成药物敏感,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对其均有效。其中阿奇霉素半衰期可长达68h,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5~7天组织仍维持有效浓度,并且能利用吞噬细胞作为载体被运至炎症部位,有明显的靶细胞效应[2],故临床应用多。红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轻,价格适中受到临床欢迎,而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较少应用。本组资料表明:支原体对较常用的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有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而对较少应用的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1),可能与目前医疗市场较混乱、滥用抗生素及不规范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女性生殖器支原体感染在白带异常妇女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位于女性传播疾病首位,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逐年降低,需引起重视,但本组资料不是随机抽样标本,不能代表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局限。

【参考文献】

1王肖平,朱庆义,康俊平.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与围产儿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7):426.

2张致中.新编性病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3-135.

3刘瑛,张超莉.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124.

【关键词】女性生殖器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2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炎症支原体感染药敏结果

近年来,泌尿生殖道疾患中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日益增多,支原体是引起此类炎症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有Uu和Mh,感染支原体后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支原体的培养检测和药敏试验,对明确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作者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对本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2例患者中男150例,女182例;年龄21~61岁。

1.2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1周内未使用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用男性拭子插入尿道2~4cm、女性拭子插入宫颈管内1~2cm处采集分泌物,取材时旋转拭子并停留>20s,取出拭子置于无菌试管立即送检。

1.3试剂和方法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Mycoplasma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

1.4判定标准培养结果判定: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培养基由橙黄色变为红色且清亮透明为阳性;药敏结果判定:当指示孔变色,两药物孔不变色,表明敏感;两孔均变红,表示耐药;低浓度孔变红,高浓度不变表明中度敏感。

2结果

2.1支原体培养结果见表1表1332例患者Uu、Mh、Uu+Mh感染情况

2.2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表2115例患者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率注:S(高度敏感)I(中度敏感)R(耐药)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能通过滤菌器,且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在形态上可呈多形性。支原体感染与许多疾病有关,特别是泌尿生殖道感染与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和不孕均有关系[1],迄今已发现的支原体有150多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支原体至少有4种,其中常见的支原体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本组33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率为34.6%,与国内其它报道相符[2]。在11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病例中,以单纯Uu感染为主,占86.1%,略高于其它报道[3],单纯Mh感染为4.4%,Uu+Mh混合感染为9.8%,表明Uu是主要病原体,Mh是次要病原体。女性患者的Uu、Mh与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7.4%、1.6%和3.8%,男性分别为20.7%、1.3%和2.7%,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支原体,和相关报道一致[4],这可能与女性泌尿生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关。

支原体无细胞壁,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对支原体无效,如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并能获效的主要是干扰蛋白质或DNA合成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主要是拮抗支原体DNA旋转酶,抑制支原体DNA复制,从而杀灭支原体。本研究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单纯Uu感染的患者中敏感率最低,分别为5.1%、28.3%,此结果与少数相关报道不符[5],可能与该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多、时间较长及治疗不规范有关。在通过干扰病原体蛋白合成而起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偏低,而交沙霉素、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四环素类药强力霉素、四环素敏感率较高,仍可作为抗支原体感染的经验用药,值得一提的是,Uu、Mh、Uu+Mh感染各自具有不同的耐药谱。

近几年来,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同时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支原体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故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尽早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从而对更加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减少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

2余敏君,吴移谋,尹卫国,等.8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活性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3):158.

3何伶俐,何燕青,王静.941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分类及药敏结果分析.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5):444~445.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3

[关键词]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肺炎支原体;风险护理;安全性;临床疗效

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占小儿肺炎发病总数的20%左右,患儿多为学龄前儿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病情严重且反复发作的特征,临床治疗的时间较长[1-2]。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此次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入组患儿均接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比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护理模式下,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用风险管理护理对治疗安全性与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入组患儿均接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5~15岁,平均(9.24±3.71)岁。试验组患儿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5~14岁,平均(9.28±3.56)岁。入组患儿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抗体IgG、IgM阳性,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入组患儿均接受祛痰、降温等的基础对症治疗,随后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开展治疗。首先采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mg/(kg•d),连续用药3d,之后停用4d,再继续使用阿奇霉素颗粒口服,连续用药3d,之后停用4d,口服方案联用3周。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对于患儿的治疗突发事项都应该在充分查阅资料后提前进行预测并给出相关防范措施:①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控制好输液速度,让家属知道输液速度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和家属一起对患儿的安抚措施并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如玩具、音乐盒等,稳定患儿情绪,让其能够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工作。②消化道的风险管理护理:因为阿奇霉素本身会让患儿的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进行静脉滴注或者口服时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腹痛、呕吐,这会让患儿身体难受并且可能产生对治疗的恐惧和抵制,也会让患儿家属增添治疗顾虑,故需对于患儿输液时的药物浓度还有速度都要掌握和控制好,避免患儿的胃肠出现不适。在治疗开展前应该和患儿家属进行治疗方案的讲解和说明,对患儿的胃病史,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都要做到充分掌握。1.3观察指标: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征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判定为治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大部分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记录患儿出现并发症的例数。1.4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统计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治理期间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的症状、体征会出现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征(如刺激性咳嗽、气喘、高热不退等),通过该变化可判断患儿的病情转归。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使用阿奇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良好,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领域应用广泛[3-4]。阿奇霉素长期静脉滴注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临床开始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感染,只是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次研究旨在获得一套完善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的风险管理护理方案来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效果。以往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都是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但是之后的治疗中发现小儿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提出了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新思路,但因患儿年龄过小所以给予患儿的治疗一定要注重相关的风险管理护理,确保给予患儿的治疗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5]。但是目前国内关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时的风险管理护理报道尚不全面,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若能通过本次研究确定该方案的价值和意义,会对之后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理期间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患儿对于病痛的恐惧与害怕感是十分强烈的。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目前多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来开展治疗,但是因为患儿年龄尚小等,所以在实际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用药的危险或者收不到理想的疗效。如果结合风险管理护理的模式为患儿提供治疗,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可以节约更多的医疗社会资源,如果可以得到贯彻施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巨大。风险管理护理实施过程中,首先就患儿、疾病和治疗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管控,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目的。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并节约医疗资源。综上所述,在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时,科学地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方式,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晓珍,陈华,陈海玲.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63-64.

[2]付晓娜,张伟伟.优质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3):212-213.

[3]刘俊芝.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观察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225+227.

[4]肖祥娟,朱玲,徐爱芬.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259+262.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4

关键词:PCR技术感染衣原体

一、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

结核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毒性物质主要为索状因子和硫脂,人类对其有较高的易感性,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肺,内消化道和接处感染者很少,绝大多数是由呼吸道人侵导致感染和发病。结核和其他分支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时间长,且非常复杂。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直接镜检、皮肤实验和抗结核疗效进行初步诊断。涂片镜检虽然简单,经济和应用广泛,但阳性率低,而且只能提示有分支杆菌,无法鉴别是结核分支杆菌还是其他分支杆。因此,确诊病原只能依赖分支杆菌的培养和菌型鉴定分支杆菌的培养,不仅阳性率低,而且花费的时间也长,而且经常会因为被污染而失败。PCR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创了新的前景。微量DNA扩增1护~106倍绩以上,可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菌。标本的留取及送检:痰、肺及气管灌洗液、胸腹水、脑脊液、尿液、血液留取后送检。按试剂盒说明步骤处理标本。PCR扩增和检测。结果判断:痰标本以外的体液标本,若阳性,可作为结核病诊断依据,若痰标本阳性结果还应结合X线检查及临床症状等,作出诊断。

二、PCR检测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的引起人类沙眼、结膜炎和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包括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流产、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直肠炎、肺炎、新生儿结膜炎等。近年来报道,1月一4月婴儿由其引起肺炎的比例较高,患儿主要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同时伴有临床症状。因为衣原体的细胞内寄生性,临床诊断必须通过细胞培养,其方法费时,而且难度也高,如果用免疫法测定,其结果的可靠性又低。这时,PCR的诊断就非常关键,应用PCR体外扩增DNA有效检测特异性序列的方法,适合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其检测出的阳性率比细胞培养及其它方法都高.标本采集:男性取尿道拭子或前列腺液立即送检,女性取阴道拭子送检。标本处理及扩增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三、PCR检测支原体

1、解尿支原体

解脉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中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尿道炎、产褥热、宫颈炎、盆腔炎、不育症、羊膜绒膜炎等。临床诊断使用PCR方法比较方便快捷。标本的采集:支原体实是包内寄生,因此在取材时要注意,对男性患者要求3小时内不排尿用较细的灭菌拭子插人尿道,用力刮尿道壁,尽量取上皮细胞,以免因取材不当造成假阴性。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处理。阳性结果可诊断支原体感染。因大部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解脉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也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如试剂盒只是检测解脉支原体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其它支原体感染。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以青少年发病为多见,临床中约有80%慢性气管炎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以发热、头痛、咽喉痛、肌肉酸痛为主。支原体肺炎占肺炎的20%,在人群密集处可达50%。感染过程中可从胸水、血液、脑脊液等分离到病原菌。如作培养,菌落5天~14天后才出现,也可用血清方法检测,其它方法的敏感性不高,PCR法扩增特异基因序列快捷敏感。标本采集:痰、痰咽拭子、肺及支气管盗洗液等标本送检。标本的处理及扩增按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5

慢性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但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被认为属感染疾病(如支气管炎),而随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现对近2年来本科诊治的56例儿童慢性咳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现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本科门诊及住院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儿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14岁,平均(9±3)岁。所有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检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测定,选择性行副鼻窦X线或CT检查、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过敏原检测、最大呼气流量(PEF)测定,部分病例做24h食管pH测定、胃镜鼻咽镜检查。根据以下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并在特异性治疗有效后作出最后的病因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明显,咽部有异物感(感觉有东西滴入喉咙,经常需要清喉),有鼻塞、流涕和咽痒,鼻窦区有压痛或鼻窦CT提示有鼻窦炎或鼻咽镜提示咽壁淋巴滤泡增生,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史。胃食管反流病(GERD):阵发性咳嗽(多发生于进食后和夜间),反酸、中上腹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24h食管pH测定及胃镜提示有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持续咳嗽4周以上,清晨和(或)夜间发作,运动后咳嗽加重,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有过敏性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感染后咳嗽: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干咳或刺激性咳嗽4周以上,胸片检查无异常,血清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阳性。

1.2治疗方法

采用特异性治疗。PNDS:鼻腔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50μg,2次/d,每次1喷,联合0.2%麻黄碱鼻腔滴入,晚上1次,2滴/次;有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3周以上。GERD:调整生活饮食习惯辅以药物治疗,雷尼替丁3~5mg/(kg·d),2次/d,联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0.3mg/(kg·d),3次/d,用药时间3个月以上。CVA: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并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合并2种以上病因者给予联合治疗。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3~4周。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非特异性镇咳治疗。

2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35.71%),其中1~3岁1例,3~6岁7例,6~14岁12例;8例有夜间干咳加剧的特点,随访8个月后有4例出现喘息症状。鼻后滴漏综合征13例(23.21%),其中3~6岁6例,6~14岁7例。胃食管反流7例(12.50%),其中1~3岁4例,3~6岁2例,6~14岁1例。感染后咳嗽12例(21.43%),其中1~3岁6例,3~6岁4例,6~14岁2例;支原体抗体阳性10例(17.86%),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2例(3.57%)。支气管异物2例(3.57%)。心源性咳嗽1例(1.79%)。5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1例为几种病因引起(占19.64%),其中2种病因同时存在8例,3种或3种以上病因同时存在3例,均为CVA、PNDS和/或GERD合并存在。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89.28%(50例)的患者在1~2周内咳嗽症状消失。1例肺吸虫病明确病因后予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后咳嗽痊愈。仅8.92%(5例)的患者3~6周后咳嗽症状才逐渐控制,主要是PNDS及慢性咽炎等病例。

3讨论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异物,阻止呼吸道感染的扩散,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诉之一。但临床上咳嗽的病因繁多,不同年龄段的病因亦不尽相同,本资料显示1~3岁以感染后咳嗽及GERD为主,3~6岁感染后咳嗽、CVA、PNDS为主,而6~14岁以PNDS和CVA多见。临床上对慢性咳嗽病例在病因未明确前,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使用了大量抗菌药物或为了明确诊断进行了多项检查,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加重了病家的经济负担。应该重视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的慢性咳嗽这一临床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咳嗽类型的病因诊断,辅助检查应结合年龄特点强调由易到难,由常见病到少见病,避免大撒网式检查,以减少病家的医疗支出。提高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水平十分迫切,亦十分必要。

长期以来,凡是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习惯地认为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其实咳嗽的病因十分复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各种肺部基础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如支原体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另一类为未见明显肺部基础病变的慢性咳嗽,如PNDS、CVA、GERD等。因为咳嗽感受器不仅存在于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部位,食管、副鼻窦、咽喉、外耳道、胸膜、心包等部位亦有咳嗽感受器的分布,上述系统或部位的病变均可能产生咳嗽症状。因此,在寻找慢性咳嗽的病因时,不仅仅局限于在呼吸系统部位,还要注意鼻咽和消化道部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窦炎引起的慢性咳嗽。本资料显示慢性咳嗽的病因中CVA最多(占35.71%),其次PNDs(23.21%)。CVA、PNDS、GERD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且三者之间相互合并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由于其免疫功能不成熟,机体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造成长期携带状态。本资料显示感染后咳嗽中支原体抗体阳性10例,可能未予支原体抗体检测及治疗不彻底有关,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是感染后咳嗽的常见原因[3]。临床上反复咳嗽,喘息发作,胸片又无明显改变,应常规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

总之,咳嗽是患儿常见的主诉,但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病因,同时慢性咳嗽除与呼吸系统有关,还与鼻咽喉、消化系统有关。

【参考文献】

1MoriceAH,FontanaGA,SovijarviAR,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hroniccough.EurRespirJ,2004,24(3):481~492.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6

[关键词]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现状相关因素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RTI)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方面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生殖道感染是由于受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霉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侵袭,主要引起育龄夫妇生殖道感染的一大类传染病的总称⑴。生殖道感染除生殖道感染疾病外,还包括一些通过生殖道部位感染,但病灶不在生殖道的疾病⑴。妇女是生殖道感染的弱势人群,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的伤害,对育龄妇女而言,这种危害不仅限于妇女本身,其下一代的健康也受到威胁,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为了解我市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8569名女职工进行了全面查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女职工8569名为研究对象

1.1.2调查内容

1.2.1使用统一的自填式问卷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职业、生殖道感染病史、自觉阴道分泌物变化等。

1.2.2检查方法

1.对每一个妇女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2.取阴道分泌物用悬滴法检查滴虫;3.用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霉菌;4.用刮板自阴道口内4CM处采取分泌物,并用PH试纸直接侵入分泌物0.5S,读PH值;5.取分泌物作0.1%美兰湿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阴道清洁度和线索细胞;6.在分泌物上加2滴10%KOH,检查有无胺味;7.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查细菌形态及数量。8.宫颈刮片巴氏分级。9.支原体分离培养方法(1,2)。

1.2.3质量控制

选择有经验的妇保大夫进行检查,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临床检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由专人录入。

1.2.4资料处理

全部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结果

表18569例女工查体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共检查女职工8569例,其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7.45岁,均为已婚者。

2.2生殖道感染的检出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37.97%,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1.90%,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3.12%,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为10.48%,淋病的检出率为0.18%,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0.33%,宫颈炎的检出率为20.20%,盆腔炎的检出率为0.76%,外阴炎检出率为1.02%。

2.3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在生殖道感染的妇女中,白带增多者1068例,占38.14%,白带有异味者196例,占7%,外阴瘙痒者250例,占8.92%,经常下腹部疼痛或腰痛的165例占5.89%,阴道异常出血者29例,占1.04%。性交时疼痛5例,占0.18%,小便有烧灼感者2例,占0.07%。

2.4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2.4.1年龄不同年龄组妇女的检出率有所不同,以30岁组和40岁组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6.14%和38.67%,50岁以上组检出率最低为25.19%,30岁以下组为28.31%,经检验30、40年龄组分别与20、50岁年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

2.4.2工作环境在查体总数中,工人有6683人,其中患病人数为2681例,占40.12%,干部有1886人,患病人数为573例,占30.38%,二者差异显著(u=8.72,u>2.58,p<0.01)。

2.4.3人工流产史在8569例查体对象中,其中有5236人自称有人工流产史,有3333例自称无人工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45.17%,无人工流产史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26.94%。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u=21.68,u>2.58,p<0.01)即有人工流产史的感染率高于无人工流产的感染率。

2.4.4既往治疗史经询问,既往下身不适者共有4253例,其中有2365人及时就医,他们中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22.62%,而未就医的1888例中检出率为51.1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u=25.90,u>2.58,p<0.01)。

3.讨论

3.1由于调查生殖道感染资料和方法不同,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变化很大。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⑵。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一年中至少有3.3亿人患生殖道感染,并且这些病例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⑶。在印度、埃及进行的妇女调查中发现,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在52%~92%之间⑷。在中国,最近的数据显示,临床诊断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很高,有些地方达到了69%⑸。本次调查的是所在辖区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37.97%,其中宫颈炎发病率最高为20.20%,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炎、盆腔炎、支原体感染;其临床表现多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腰酸、下腹部疼痛、性交痛,而一部分人无任何不适。

3.2从查体结果可以看出:首先,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以30岁至5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病率较低。30~50岁患病率之所以最高,原因为此年龄段妇女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较大,不但要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而且要承受竞争压力,忽视自身健康。20岁年龄组生殖道感染率较低,但支原体和淋球菌检出率高,与年轻性活跃、性伴侣多、思想开放、性交不用避孕套有关。其次,生殖道感染与工作环境有关,工人绝大多数在车间上班,环境中尘埃弥漫,洗浴条件差,尤其是几个人公用一个浴盆甚至毛巾,内衣裤阴干,均可导致交叉感染,细菌滋生,增加了感染的流行,在工人中间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开展普查普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生殖道感染率有希望明显下降。第三,生殖道感染在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中发病较高,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人工流产系宫腔操作,宫腔操作增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逆行感染机会增多,是引起生殖道炎症的主要原因。第四,生殖道感染与就医行为相关联,及时治疗的妇女再次患病率明显下降。此外,在问卷中还了解到生殖道感染与不洁的性生活有关,因不洁性生活将各种病原微生物带入阴道内,影响阴道微生物的组成,引起感染;还有滥用抗生素,使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感染发生。

3.3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可造成不孕、流产、盆腔炎症、宫颈癌、死胎、婴儿失明、新生儿肺炎以及智力低下等。而这些生殖道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另外,可以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担心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症状,并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如使妇女在单位和家庭里的生产力下降,并且要花钱去治疗。生殖道感染还可造成家庭破裂、被遗弃、离婚以及由于小儿先天性疾病而致残疾的长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很多情况下,生殖道感染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盆腔炎等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研究表明,阴道滴虫的感染是不孕的因素之一⑹,念珠菌感染是导致宫内节育器致突发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⑺。

3.4妇女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RTI的发生和流行,减少RTI的损失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制定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除了需要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妇女地位、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经济负担、取得家庭、单位、社会的支持外,更需要我们妇幼保健人员走到他们的中间去,倾听她们的心声,定期进行普查普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进生殖健康。

3.5我所辖区内女工生殖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国内水平,这与我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息息相关。首先,建立女工健康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每年系统查体一次,有异常者详细记录并及时治疗,跟踪随访。其次,走入工厂,深入车间,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各种妇女保健咨询。第三,建立监督员制度,每月召开会议,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便于我们更完善地为女工服务。第四,积极与各单位领导密切联系,改善女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工健康水平。第五,与我市各层次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方便患病女工的及时治疗。建议在我国推广女工生殖健康社区服务模式,让健康走入社区,走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张洪杰妇女生殖道感染极其危害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1,9(6):372~374.

2BrunhamRCandJEEmbree.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s;GlobalImpactandPrioritiesforWoman''''sPeproductiveHealth.NewYork:PleumPress1992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WHOEstimateofHIVInfectionTops19Million.PressReleaseWHO/30.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Geneva,Switzerland,1995b

4SinghV,GupaMM,SatyanarayanaL.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1995,22:25~30

5郭素芳,张文坤等。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控制。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2(1):3~5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7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环内酯类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以往倾向于用红霉素来治疗,近年来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相继问世,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能明显缩短疗程,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自1996年2月~2006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支原体肺炎10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50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1999年2月~2006年6月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按《实用儿科学》\〖1\〗〖KG*2〗诊断标准参考,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37例,女13例,<1岁5例,1~3岁7例,3~7岁27例,>7岁11例。对照组50例,性别、年龄、平均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均不列为观察对象。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按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停4天再连用3天为第2个疗程,若无效,再停4天再开始第3个疗程,对照组按红霉素20~30mg/(kg·d)分2次静脉滴入,疗程2~4周,其余按肺炎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生素。

1.3观察指标(1)将治疗结果分为临床痊愈、临床显效、无效、复发四种情况,其中临床痊愈是指1周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临床显效是指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水泡音减少需时超过1周;无效是指临床症状、体征持续达2周以上不见缓解者;复发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开始改善或消失,停药超过4周再次出现或加重而再次治疗。(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记录平均喘鸣消失时间、平均咳嗽消失时间、平均啰音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和8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8.2,P<0.05)。

表1阿奇霉素组与红霉素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平均喘鸣消失时间、平均咳嗽消失时间、平均啰音消失时间见表2。观察组平均喘鸣消失时间为2天,平均咳嗽消失时间为5天,平均啰音消失时间为5天;对照组平均喘鸣消失时间为6天,平均咳嗽消失时间为10天,平均啰音消失时间为11天。统计学处理χ2=6.769,P<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略)

2.3副作用观察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对照组有8例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肝功能损害,停药后消失。

3讨论

目前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肺炎,患病率是小儿肺炎的20%左右,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也不少,感染后咳喘明显,且易并发消化道、血液系统、心脏、肝脏、脑等肺外损害,以往用红霉素治疗,疗程长,胃肠道反应重,耐受性差,有时易引起肝损害,并有耐药菌产生,且不能消除肺炎支原体的寄居\〖2\〗视惺币追锤捶⒆鳎俅仓瘟拼唇洗罄眩乱淮蠡纺邗ダ嗫股匕⑵婷顾仄浣峁故墙烀顾?4环第九部位的羟基由一个甲基化的氮原子取代,还包括另一个碳原子,使其成为15元的糖苷配基,此结构改变使阿奇霉素对酸的稳定性增强,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消化肠道不良反应\〖3\〗野⑵婷顾氐拇徊恍鑀450酶的参与,因此不会引起肝损害。阿奇霉素能快速吸收进入血液,组织分布迅速,并可被吞噬细胞摄取释放到感染部位,在细胞和组织内的浓度高,且消除半衰期长达68h,因而可以每天1次用药,故而有其较独特的治疗效果,本文观察组用阿奇霉素治疗较对照组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显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另外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扎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故对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也具有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1173.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8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简易;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MP)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脏器损害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早期快速简易的诊断有利于缩短患儿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的51例患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的血常规、CRP、X线胸片的分析,探讨简易、快速对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科经冷凝集试验(阳性>1∶32,最高达1∶1056)证实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51例,男30例(58.8%),女21例(41.2%),年龄3个月~14岁,≥3个月而<3岁7例(13.7%),≥3岁而<7岁23例(45.1%),≥7岁而<14岁21例(41.2%)。

1.2临床表现高热咳嗽32例(62.7%),只有咳嗽14例(27.5%),咳嗽气喘5例(9.8%),其中发热咳嗽伴神经系统症状4例(7.8%),肺部听诊闻及少许干湿啰音12例(23.5%),哮鸣音5例(9.8%)。

1.3方法所有患者都进行血常规、CRP、X线胸片、冷凝集试验的检查。

2结果

X线胸片表现为斑点、斑片状影,其内或周围见网状条索影,呈病灶密度不均的支气管肺炎的表现12例。白细胞数均正常,CRP增高8例(66.7%),正常3例;X线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伴两肺中内带或肺门旁的网状模糊影28例(54.9%),其中白细胞正常23例,CRP增高15例(65.2%),CRP正常8例,白细胞增高5例,CRP增高4例;X线胸片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毛玻璃样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1例,CRP增高7例(63.6%),左肺5例,CRP增高3例;右肺6例,CRP增高4例;因而在白细胞正常的46例患儿中,CRP增高30例(65.2%)。均于阿齐霉素静滴2个疗程和口服2~3个疗程后好转,复查CRP恢复正常,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未有复发。

3讨论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感染[2],好发于幼儿或学龄前期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影响纤毛运动,损坏上皮细胞,导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同时引起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的间质浸润,其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脱屑等。支原体肺炎的X线征象通常以间质改变为主,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扫帚样的改变的增粗、僵直的肺纹理,随着炎症发展,出现小斑絮状影、网状或结节影等小叶性实质浸润性病变;晚期炎症继续发展累及肺段时,则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磨砂玻璃样大片状密度增高影,X线表现较体征显著。有学者认为间质改变和肺野实变是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3]。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是机体对炎性刺激或组织损伤发生的急性时相反应时的一种急性相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形成,CRP在感染后6~8h开始增高,24~48h达高峰。一般认为细菌感染性疾病肺炎的CRP增高,病毒性肺炎时CRP无明显增高。

由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对于支原体肺炎的CRP变化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RP变化的观察,CRP与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的关系以及与白细胞数的联系,发现白细胞正常患儿的CRP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降低,提示CRP可作为支原体肺炎病情变化和观察的指标。

支原体肺炎起病既可急性,也可隐匿,病程可长可短,本文中病程有1天也有1个月,但其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肺部表现不一致是其特点。支原体肺炎的确诊要靠抗体检测和补体结合试验,但是在感染的早期抗体滴度很少阳性,因而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它的升高比抗体出现早。而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没有明确的特征性,仅凭X线胸片的表现也难以确诊。但X线表现为以下情况:肺纹理增浓呈羽毛状改变或扫帚样改变;斑点、斑片状影,其内或周围见网织条索影;大片实变影,少见支气管充血征,病变周围可见间质改变;且白细胞数正常,同时CRP增高,需高度怀疑支原体肺炎可能。如果冷凝集试验阳性或MP-IgM阳性则可确诊。

[参考文献]

1HemmerschlagMR.Mycoplasmalpneumoniaeinfections.CurrOpinInfectDis,2001,14:181-192.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9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肺炎

ObservationofclinicalcureeffectaboutazithromycintreatingMycoplasmapneumoni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ationofthecureeffectaboutazithromycintreatingmycoplasmapneumonia.MethodsOnthebasisof138patients,whohadbeentroubledbymycoplasmapneumonia,weretreatedwithprescriptionofdrugsinroutine.Treatmentgroup(n=78)wasgivenazithromycin10mg/(kg·d),ivgtt,qd,contrastgroup(n=60)adoptedkitasamycin20mg/(kg·d),ivgtt,Qd,5~7d.ResultsInconsequenceofobservingthecureeffectoftwogroups,curativerateoftreatinggroupwasto80.8%thatwasmorethancontrastgroup55.0%notably,andtwogroupshavenotseentheseriousadversedrugreactions.ConclusionThecureeffectaboutazithromycintreatingmycoplasmapneumoniaisnotable.

【Keywords】azithromycin;myccplasmapneumonia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MP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本病不仅多见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率也高达25%~69%。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急,诊治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有多个系统病变表现[1]。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78例,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3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平均年龄10个月;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11个月。两组患儿在治疗前24h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也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未奏效,两组病例均排除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查显示凝集试验阳性及支原体抗体阳性。X线胸片显示,多种形态的肺部浸润影,按临床表现(乏力,咽痛,咳嗽,持2~3周发热,食欲不振,肌痛,胸骨下疼痛,肺部的浸润影)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轻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刺激性咳嗽为突出症状,伴或不伴有发热、无痰或仅有少许粘痰。(2)胸片检查有点、片状或云絮状模糊阴影等炎症表现。(3)MP-Ab≥1:80(排除以往MP感染)。

1.3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规对症治疗(退热、止咳、平喘、雾化)。治疗组阿奇霉素,10mg/(kg·d)ivgtt,Qd,对照组给予白霉素20mg/(kg·d)ivgtt,Qd。

1.4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好转:热退,咳嗽减轻,肺部啰音减少,胸部X线示病变明显吸收;无效:用所选定的药物治疗观察5~7天,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临床疗效(略)

2.2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引起。治疗支原体肺炎,最有效的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组织渗透性好,组织内浓度高,尤其在肺组织中的浓度高,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炎症部位的浓度较非炎症的浓度高6倍[3]。阿奇霉素代谢缓慢,其血浆半衰期长达70h,并且有明显的抗生素的后效应[4]。阿奇霉素对血管刺激小,消化道反应好,腹泻,腹痛,稀便,恶心,呕吐少。白霉素是由链霉菌所产生的一种多组份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静脉注射本品,药物在体内分布良好。动物实验证实,药物在肺、肌肉,肾等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但在使用白霉素制剂中应注意其有毒副作用。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偶有过敏性休克[5~10]血压一过性增高[11],肝损害[12],斑型药疹继发坏死[13]。另外,大剂量白霉素的应用偶可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一般发生于静脉给药或有肾功能减退或肝脏损害者,与治疗组相比,其过敏性大,不良反应高,从表1中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表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显效明显,高于白霉素组,表明阿奇霉素具有起效快,作用更强,同时不良反应轻,程度低,用药时间短,患儿依从性好等特点,因此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

2雷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40.

3盛锦云.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50.

4宋菲,何绥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分析及趋势探讨.中国药房,1998,9(3):117-118.

5朱雷珍.柱晶白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3例.临床药学,1995,4(1):18.

6刘引娣.白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护理学杂志,1995,4(1):18.

7郭英梅.白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人民军医,1995,12:64.

8张喜旺.白霉素静脉滴注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7):331-332.

9邱丽.白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致脑梗塞1例.陕西医学杂志,1996,25(8):512.

10周以美.白霉素致过敏性休克2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1):60.

11李怀杰.白霉素致血压一过性增高1例.辽宁医学杂志,1995,9(1):55.

支原体感染范文篇10

一、保证种鸡质量

种鸡的质量保障是蛋鸡无抗养殖的源头,无抗养殖必须从源头抓起。

(一)种鸡沙门氏菌净化率

种蛋感染沙门氏菌可致商品蛋鸡终生带菌,鸡蛋也易被污染。种鸡沙门氏菌净化检测率要达到100%,阳性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这是实现减抗、无抗养殖的基础。

(二)种鸡支原体免疫覆盖率

父母代种鸡必须接种免疫滑液囊支原体和鸡毒支原体疫苗。种鸡感染支原体会导致垂直感染,雏鸡早期感染支原体危害极大。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呈暴发状态。

二、选择优质鸡苗

目前,山东省内的蛋鸡品种以海兰褐为主,其优势是蛋破损率低、抗应激、适应能力强。挑选鸡苗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查重点查看种鸡场的鸡群免疫接种程序和饲养管理水平,了解场内疫病发生情况。(二)看观察雏鸡健康状况,鸡群均匀性、精神状态、采食状况、粪便是否有异常等。(三)听声音清晰洪亮的是健康雏鸡,声音嘶哑或尖叫的属于弱雏。(四)触手摸雏鸡腹部,观察卵黄吸收情况;手握感受雏鸡挣扎力度。

三、环境全面消毒

(一)消毒药种类

选择3种以上不同成分(戊二醛类、癸甲溴铵类、碘制剂类等)的消毒药每周交替使用。

(二)消毒要彻底

对房顶、侧墙、地面、鸡笼等处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人与风的出入口、侧窗内外、湿帘等处。车辆进入养殖场要通过1%的火碱水消毒池进行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前应进行更衣、紫外线消毒处理,避免携菌入舍,造成鸡群感染。尽量减少生产与行政区间人员流动。

(三)空舍期消毒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全进全出”制度,空舍后要对舍内进行彻底的清洁。用高压水枪冲洗墙壁、地面、鸡笼及顶棚等区域,水干后使用火焰消毒器进行灼烧。最后喷洒消毒、熏蒸处理。

四、采用智能化环控技术

温差大是影响鸡群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夏季,舍内温度过高会导致鸡群饮水量过大,导致拉稀,肠道易发病;冬季舍内温度过低,通风少,舍内有害气体增加,鸡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

(一)信息化智能环控

采用全封闭立体笼养鸡舍和智能化环控手段,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除尘清噪等养殖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开启舍内小窗、湿帘、风机等,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光照度。密闭式鸡舍采用电脑控制的机械通风,24小时监控环境温差变化,合理调整通风量,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杜绝温度大起大落。智能环控到位,鸡群可降低3%~5%的疾病损失率。

(二)养殖设备改造升级

采用层层输送带直接输送鸡粪到储粪场或直接输送装车,可使鸡舍内少存粪,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鸡场不存鸡粪能防止蚊蝇滋生,减少疾病传播。采用机械化捡蛋方式直接将鸡蛋输送到鸡舍外,装蛋容器禁止进入鸡舍,尽可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五、加强饲料质量控制

(一)防霉菌

霉菌毒素直接损坏鸡的肠道黏膜。在饲料中加入酸制剂、脱霉剂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可改善鸡群胃肠黏膜以及肠道菌群的功能。储存玉米时可采用网状玉米仓,保证通风换气,降低水分含量。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都通过管道输送,可减少场内饲料输送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二)均衡营养

蛋鸡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必须保证蛋鸡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为蛋鸡的生长、产蛋、免疫打下基础。从营养摄入的角度应对无抗养殖,应保证能量和蛋白、各种氨基酸、钙磷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搭配。

六、免疫程序科学减负

坚持遵守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蛋鸡的品种、饲养条件和季节等,对疫病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尽量优化疫苗接种次数,防止鸡群过于依赖疫苗免疫来预防疾病。建立消毒、隔离、免疫三位一体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在鸡开产前,基本全部免疫完毕,减少应激,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七、科学使用中草药及微生态制剂

(一)中草药添加剂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可确保蛋品质量安全,无药残,提高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提升蛋品的营养价值。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抑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等作用,可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死淘率。常用的中草药添加剂一般有大蒜素、青蒿、花椒籽、山楂、生姜粉、白头翁、黄芪、党参、双黄连等。在蛋鸡饲料中分别添加1%的黄芪、苦参、艾叶和神曲,产蛋率可提高10%左右,死淘率可降低6%左右。在饲料中添加5%的松针粉末,也可提高产蛋率,同时可改善蛋黄颜色。在饲料中添加青蒿粉,可提高蛋鸡的采食量、产蛋量,增加蛋重,加深蛋黄颜色,且具有明显的抗球虫效果。在蛋雏鸡饲料中添加0.2%的大蒜素粉,可使雏鸡成活率提高3%以上。在130天的海兰褐蛋鸡日粮中按100mg/kg添加大蒜素,结果表明,试验组蛋鸡产蛋率提高了3.6%,蛋重提高了3.15%,料蛋比降低了8.15%,破损蛋数降低了20.8%。添加大蒜素后的蛋鸡肉及鸡蛋的胆固醇都降低了,蛋黄、血清中胆固醇含量降低18%左右。黄芪多糖一般在疫苗免疫时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氧化、促抗等作用。党参与黄芪等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等功效;穿心莲、甘草等有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的作用;柴胡可改善蛋鸡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显著提高产蛋量。

(二)微生态制剂

一般微生态制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可促进蛋鸡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能产生多种酶类,有利于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同时,产生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料蛋比例,提高蛋壳厚度,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蛋鸡养殖过程中,采用中药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组合,制定预防保健治疗组方,用中草药添加剂一个疗程(7天)后,可用微生态制剂饮水一个疗程(7天),循环使用。

八、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粪便直接出场后可委托第三方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废水、粪污进入发酵池有氧发酵,用于本场绿化苗木及周边农田使用,可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病死鸡可委托第三方直接运输至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九、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