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3:08:16

智能化设计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1

2014年,我院提出建设城南分院,床位数1000张,日门诊量3000人次,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其中地上11万平米,地下4万平米。主要包含门诊医技综合楼、病房楼、康复楼、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后勤综合楼等7栋楼宇。项目定位为一所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造型醒目、特色鲜明,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园林化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智能化医院建设编制依据

根据我院老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实际使用效果,结合当前医疗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将我院弱电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定位在未来10年不被淘汰,同时引入统一视频服务平台、楼宇自动化集成平台、信息集成平台,3大平台全方位覆盖100余个子系统进行集成管理可控设计。标准设计依据参照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项目初设和资金概算阶段,医院分别成立新院建设指挥部、功能组和领导组,信息科作为功能组成员之一,全权参与弱电项目建设,并将重大设计和要求形成议题材料上报给指挥部和领导组讨论,及时介入项目工期建设,保证项目建设内容按照医院需求实施和实现。

3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医院将来在使用、管理和服务上的特点,并按照医院的要求,使整个医疗业务真正体现出信息化、自动化、人文化,根据这样一个“以人为本”[1]的理念,我们围绕3个要素,即平台、管理、服务,进行了5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见图1。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采用集成平台作为数据交换的核心,各系统围绕集成平台进行整合和协调,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下面就3大平台所承载的功能应用描述如下:

3.1统一视频服务平台

该平台对数字电视、信息、智能化监控、视频会议、手术管理及示教、互动电视、ICU探视等系统进行集成管控,系统具备和传统所有视频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互通互联。该平台以流媒体的实时交换传输技术作为基础,能将视频(远程)会议、监控、信息、互动电视、IP数据传输等数十种视频、音频、通讯、多媒体和IP数据等相关的服务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上,统一智能化管理。部分系统建设功能如下:

3.1.1数字互动

数字互动电视作为统一视频平台下管理的终端,可提供上百路的数字电视、账单查询、病历查询、视频通讯、自办频道、健康知识等,只需将电视频道信号输入平台的媒体中心,就可为所有连接了此平台的终端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服务,并可以提供终端屏幕的智能化播放管理,可以使患者在病房内实现延时电视、VOD点播、预约录制等服务,并可以针对不同科室的病房进行该科室的宣教内容点播,比如术后康复、医疗保健等知识。同时,患者可通过电视网络与医生、护士、服务人员和异地的亲友进行实时的视频通讯、视频会议、互动、订餐、用药提醒、康复期的注意事项等。

3.1.2信息

信息及引导系统可实现多媒体导医、公共信息、自助挂号缴费查询、病区信息等功能。结合建筑功能要求,在各个楼宇大厅设置LED全彩大屏幕用于公共信息的。此外,在等候大厅等公共场所以及学术大厅过道预留数据插座,安装摸屏查询主机、海报屏等,以供实时查询有关政策、住院程序、医疗常识、公共信息和行业动态等最新信息,为患者和医院之间提供更多的联系与沟通途径[3]。

3.1.3安防监控

监控安防系统设置在安防控制室,监控中心内设置管理服务器、解码器、高清晰专业级监视器等。视频监控摄像机采用彩色网络摄像机,设在主要出入口、电梯厅、电梯轿厢内、重要设备机房、重要药房、挂号收费处、地下车库、等候大厅等公共场所,各路信号接入统一视频服务平台,前端摄像机视频数字信号经过网络线缆传至交换机,通过智能化专网至统一视频服务器,通过解码器将其显示在监视器上。

3.1.4远程通讯

视频会议系统在会议室设置视频会议终端,要求配置的数字化平台具备高清视频会议和通讯功能。通过交换式数字电视网络、互联网络、卫星网络等,实现医疗行业、研究所或学校等机构之间实时远程视频会议和通讯功能。学术大厅采用P2.58×3LED全彩屏结合4个55英寸吊装广告机进行设计,至少满足500人的学术会议召开,同时主席台后端墙壁预埋内网、外网、HDMI高清数据线、VGA线、电源线等,便于今后无缝进行手术示教、远程会诊、大型医疗会议的开展和技术支持。ICU探视系统可以让每一个需要探视的亲友,在本地或远程通过护士站转入对应ICU智能终端屏幕,实现面对面的视频沟通。平台的视频探视功能主要用于监护重症患者,它以高清视频通讯的方式实现了患者与探视者不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2医院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

该平台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监管系统、自控设备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广播系统、消防系统、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进行统一集成管理,实时采集楼宇设备运行数据,为医院的安全运行提高保障[4],其系统架构,见图2。

3.2.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它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火、通风、运输等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使建筑物成为安全、可靠、健康、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智能化。

3.2.2能耗监管系统

它对楼宇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数据、用水量、用气量、冷量、热量进行监控,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对实时、动态的能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节能改造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2.3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它是基于现代控制论中分布式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型系统,具有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功能,它以一台微机为中心,由符合工业标准的网络,对分布于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进行连接,通过特定的末端设备,实现对楼宇机电设备集中监控和管理。

3.3信息集成平台

信息集成平台是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平台在异源异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面向服务(SOA)的开放架构和国际标准,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构建以临床数据中心(CDR)为核心的大型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有效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和接口复杂度,并减少重复开发、提高接口利用效率,实现来自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流程协同[5]。其系统架构图,见图3。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医院智能化平台的规划设计,将医院业务软件、建筑群体设备、视频服务通过6类综合布线工程将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到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使用,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流程优化、信息联动,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尤其数字化病房医护呼叫系统以及探视系统的建设,更加体现出医院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特色,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余林松 单位:泸州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中立,季一鑫,刘庆元.智能型医院的建设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293-295.

[2]胡志坚,集成平台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4):59-65.

[3]张志臣,康茂荣.医院智能化建设构成与功能的探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6):64-66.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2

随着电子设备对电源系统要求的日益提高,研究廉价的具有监视、管理供电电源功能的开关电源愈来愈显得必要。本文在综合考虑电源各种技术性能和对自身的安全要求以及开关电源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带有过电压检测和保护装置的智能化电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际了对过电压的检测,并能记录每次过电压的瞬时值和峰值,可启动备用电源供电,实现对电子电路的保护作用。

(2)具有抗冲击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带液晶屏数字监视的特点,同时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管理计算机通讯能实现“透明”电源的工作和保护等功能。

(3)能实时显示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过电压的次数、大小以及必要的参数设置信息。

(4)通过接口与后台或远端PC机实现数据传送。

智能化电源的核心由显示板、CPU板、通信板、备用电源板、过电压检测板、键盘、通信转接板组成。装置的关键是实现电压的峰值检测,尤其是过电压的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过电压检测和峰值电压检测方法,实验证明它满足了对检测的快速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2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框架如图1所示。在正常的情况下,220V的交流输入电压经过整流、滤波、DC/DC变换、稳压电路后可得到一个稳定的输出电压,基本上是一个开关电源;当有过电压时,过电压信号经过过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和峰值电压保持电路保持,控制电源回路,断开正常工作的交流电路,同时通过计算机启动备用电源工作,以及完成对过电压的瞬时值和峰值的测量。

2.1过电压检测电路

过电压对于电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害的信号,雷电等引起的瞬时高电压如果不加遏制,直接由电源引入RTU(远程终端设备)则会影响其电源模块的正常工作,使各功能模块的工作电压升高而工作不正常,严重时会损坏模块,烧坏元器件(IC)。典型过电压形成的冲击电压脉冲如图2所示。

过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在瞬态过程电压发生的时侯(微称或纳秒级),通过过电压检测电路对这个信号进行检测。过电压检测电路中主要的元件是压敏电阻。压敏电阻相当于很多串并联在一起的双向抑制二极管。电压超过箝位电压时,压敏电阻导通;电压低于箝位电压时,压敏电阻截止。这就是压敏电阻的电压箝位作用。压敏电阻工作极为迅速,响应时间在纳秒级。

过电压检测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有过电压信号产生时,压敏电阻被击穿,呈现低阻值甚至接近短路状态,这样在电流互感器的原级产生一个大电流,通过线圈互感作用在副级产生一个小电流,再通过精密电阻把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这个信号输入到电压比较器LM393后,电压比较器LM393输出高电平,经过非门A输出的控制脉冲1控制电源回路,断开开关电源电路,启动备用电源。控制脉冲2送到单片机的中断中,单片机控制回咱启动A/D转换,采样过电压的瞬时值。

2.2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

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如图4所示。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由一片采样保持器芯片LF398和一块电压比较器LM311构成。LF398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通过LM311进行比较,当Vi>V0时,LM311输出高电平,送到LF398的逻辑控制端8脚,使LF398处于采样状态;当Vi达到峰值而下降时,Vi<V0,电压比较器LM311输出低电平,LF398的逻辑控制端置低电平,使LF398处于保持状态。由于LM311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故需接上拉电阻。由过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端送来的脉冲控制电路开关的导通,没有过电时采样电容放电,否则采样电路一直跟踪峰值的变化。

2.3单片机控制回路

单片机控制回路如图5所示。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过电压的瞬时值和峰值的检测、过电压次数的检测、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检测,并通过键盘的操作显示出各个检测值的大小;同时通过485接口和上位机实现通讯,在有过电压的时候通过控制回路启动备用电源,实现对电源本身的保护。

3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显示子程序和通信子程序等组成。图6是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由初始化、看门狗置位、键盘扫描子程序、中断子程序组成。主程序主要进行分配内存单元、设置串行口等器件的工作方式和参数,为系统正常工作创造条件。在主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按键可以显示检测的各个量的值;同时在系统过电压和干扰信号产生时,液晶显示屏会显示提示信息,使电源实现“透明”,便于电源的管理。在本系统中,键盘采用的是由P1口组成的3×3行列矩阵式键盘。由于键盘程序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具体过程不做介绍。

图5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智能化理念;住宅;室内设计;应用研究

智能概念的产生到智能化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智能化住宅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住宅仅用于居住的单一功能性的认识,而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开始意识到住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推进人们积极工作,快乐生活,高效创作,以及激发人们灵感的一个场所,故,智能化住宅在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其结构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家庭自动化、家庭网络化、以及网络家电,居家住宅的智能化技术的建立,通过在住宅室内环境中的设计下人们对于光环境、热环境、空气环境、以及色彩环境的不同的反应以及不同的心理需求性,设计更符合人们个性化的智能住宅环境为人们住宅的舒适度提供保障。并且,由于住宅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们居家的活动范围,智能化住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也要兼顾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在智能化设计下扩容的可能性,为用户居住提供更好的体验。

1智能化住宅的概述

1.1智能化住宅的含义。智能化住宅的定义具体是指一种具有预测性,以及适用性的智能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将家庭中一切信息设备包括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设备、以及家庭保安装置等设备,通过一条共同的路径家庭总线技术的使用将其聚集到一个统一的家庭智能化系统上,从而通过该家庭智能化总监控系统平台,对连接到总系统上的各个设备起到集中监督、远程监控、以及一些家庭事务的处理作用,并且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家庭相关设施,比如温度控制器、湿度监控器等的控制作用,根据室内温度或者湿度的变化,及时通过数字化反映给主人的同时,也更加智能化得进行自我调节处理,保证居家环境始终保持在最适宜人体居住的一个温度和湿度。智能型住宅结合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最新的(ICT)信息及通讯技术来辅助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为其提供技术性支持,将住宅中的机械系统和数字化信息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真正具有交互性的智能住宅。1.2智能化住宅主要构成内容。“智能”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代名词,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下科技进步发展的产物。智能化住宅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居住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便捷以及充满科技新鲜感的环境,使得住宅的存在不仅仅只是基于人们日常对于居住的物质上的基础性需求,也开始更加重视住宅科技现代化给人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因此,在了解智能化住宅的时候,需要明确其主要组成内容,具体包括智能住宅下的家庭自动化,强调通过使用微电子技术的整体操控,来实现对家中各个电器设备或者是总的系统的控制,以及构成家庭信息流动基础的家庭网络,家庭网络技术具体是指在家庭范围内把家器家电、安防控制系统、照明安全系统,以及背景音响系统同区域内的广域网或者局域网相连接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此为,网络家电在智能化住宅中的运用,强调的是一种嵌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数据通讯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家具家电的日常工作中去,丰富其工作内容,让家电具备一定的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加强家用电器之间的协作关系。比如在线健康检查功能的运用,首先需要传感器设备对于人体的温度、体温、血压等数据进行一个测量,获取的过程,然后将数据存储于计算机内,每天按时自动录入数据库做好更新并且传递给医院进行检查的过程,这样一来通过智能化住宅下网络家电的强大功能的运用可以在家就能快速掌握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有效的医疗在线健康检查咨询等服务,为人们的健康性问题的提前预防发现提供技术性支撑。信息家电在智能化住宅的构成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或者是通信网络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家用电器的智能化,从而满足家用电器同信息社会中通信网络的实时交流性,确保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从而改变传统住宅家庭中网络信息落后、闭塞的现象。信息家电在产品中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可以在原有家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家电同网络连接起来保证信息的互通性,例如电冰箱、微波炉,或者是洗衣机之类不具有信息技术功能的家电,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原有的家用电器之外应用信息开发技术,鼓励相关科技人员不断研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的产品,比如平板电脑的应用,或者是机顶盒的普及。

2智能化住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2.1光环境的设计。光环境的强弱影响着人们的心情是积极或是消极的走向,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适度的光线可以给人以温暖、安全的感觉,而过明亮或者过昏暗的光环境,不仅仅从视觉上来说对于人们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从心理上来说更是对人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加强了人们情绪的波动性变化,因此合适的光环境的设计是保证智能化住宅室内环境设计有效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光环境的设计主要通过对于自然光环境的智能性控制,和人工照明的智能化控制来实现。在对自然光环境的控制中,通过智能住宅主控制中心获得有关太阳对照度或者是太阳高度角的确切数值,再通过一些控制自然光环境的设备调节自然光进入室内的数量,达到人体感光最适宜的一个定量,具体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的百叶窗或者电动窗帘来实现对于自然光进入多少的调节。在对于人工照明的智能控制中,针对智能化住宅下的应用,做出的改变主要与传统意义上的照明不同的是,更加强调人工照明的个性化以及场景化和可调节性,根据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或者空间下对于光线强度的不同的需求,或者光线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对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下的灯光进行发光时间、亮度、或者是不同场景模式的选择来进行智能化的设计。2.2热环境的设计。智能住宅在实现热环境设计时,可以通过自动系统对于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监控,设定一个人体最适宜居住的温度湿度标准,一旦室内温度或者湿度低于或者超于标准,自动控制系统将会自动开始调节,弥补了人体感知能力不准的缺陷,并且一旦室内温度或者湿度值远远低于或者高于标准值,将引起警报联合网络家电智能化的应用,将该信息快速反馈给主人,引起重视,避免严重性事情的发生。同时,在对于热环境智能化的调节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特殊材质的材料,包括具有低辐射抗紫外线的玻璃材质的应用,或者是智能性可调节材料在窗户玻璃中的应用。2.3空气环境的设计。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本元素,因此,对于空气环境的设计在整个智能住宅的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优质的空气环境是确保人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要保证住宅内的空气安全性首先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其次没有过多的灰尘、没有奇怪的异味,氧气含量要符合人们正常生活需要的基本标准。因此,在智能住宅中关于空间环境方面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打造一个自动通风设备,根据相关空气质量仪器对于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决定是否进行自然通风,同时在天气寒冷不方便进行自然通风的冬天来说,可以在住宅内安装一个流量较为平缓的通风设备,来进行换气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家环境。2.4色彩环境的设计。色彩对于人们的影响直接从心情变化进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态度情绪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的颜色给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好的色彩搭配可以为整体室内设计加分,提高智能化住宅的整体设计水平,创造一个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色彩环境。因此,在对色彩环境的设计中,结合的自动化的设备的应用是通过调整光线进而调整色彩视觉柔和感,运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让设计出来的光线配合色彩,实现更加优质柔和的室内空间色彩感觉,并且在对色彩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还要重视住宅内色彩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注意色彩搭配,让整个住宅整体设计基调统一,显得更加沉稳,大气。

智能化住宅在现代化下的应用,随着时展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重视度的提高以及科技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对于智能化住宅中设计理念的强调在智能化住宅的整体设计中也变得不可忽视,尤其是需要加强对于智能化住宅的构成内容的认识性,以及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关于光环境、热环境、以及空气环境和色彩环境中设计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劳卓健.论智能化家居对于室内设计的适应性发展[J].居舍,2018(17):87.

[2]梁小悦,徐钊,郭晶.探析智能化住宅的室内物理环境营造要素及其方法策略[J].艺术科技,2018,31(04):46+106.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4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智能化;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的智能化发展,通常是基于对生命系统的模拟与感知,来构建基于服装传感技术的双重反馈机制。智能服装设计能够从感知、反馈与反应中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其前沿技术是建立在服装材料的智能化,特别是记忆材料、变色材料、相变材料等;另一方面依托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来实现通信。智能服装作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当前可穿戴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针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着重探讨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以及设计模式,并就未来趋势展开探析。

1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

智能服装设计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并从可穿戴性上来说科技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是基于用户为中心,来将服装设计与智能化技术进行平衡。如J.Rantanen等人设计的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从满足极地严寒条件下,实现电子组件与服装美学的融合,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健康状况监测等;J.McCann等人利用决策树法来探讨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满足用户自身可穿戴需求,从服装的合体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方面来调节服装的舒适性;二是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如具备与某行业相关的服装整体和细节设计,便于适当场合、主要活动的作业规律等;三是满足用户文化需求,即能够从穿戴中遵守相关着装规定,并不影响用户对其他服装的穿着需求;四是满足美学需求,能够从服装的颜色、款型、样式等方面体现潮流等美学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智能化服装。

2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手段及表现

智能服装的服装与科技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从智能服装开发来看,其关键在于新技术的运用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

2.1柔性设计技术

所谓柔性设计技术是基于生物医学实现智能服装设计的一种应用,通过在面料中嵌入电子系统线路,并与腰带、衬衫等其他服装共同构成微电子接受、通信系统。如利用传感外套来改变服装的情境感知能力,实现对不同运动需求下的具体操作。在科技运用中,这些传感器与面料的结合,还可以与电脑相连,满足信息存储与交互。如雪地救援智能服装,内置GPS定位系统及电子指南系统,便于穿着者根据自身需求来定位,并获取极地气象信息。在传感器技术中,一方面从内置的光线、声音脉冲装置来获取异常信息,并触发相应报警信息;如果用户在1min中取消报警,则消息被取消;否则则通过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向外发送警报信息。

2.2智能服装面料设计

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智能面料设计对于提升智能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为例,内衣、背心、裤子等,其材料多采用针织技术,并通过相变材料来调节体温,提升舒适度;在外套材料上,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来制作锦纶布,不仅具有抗破坏性,还具有耐磨性,吸湿性等。当然,智能服装设计在功能上可以利用面料设计来保障合体性,改善智能服装的美学效果。如军用服装中采用面料分层技术,内层材料具有吸湿透气、快干、导汗等功能,外层面料具有隔热、保温,且能够与周围空气形成平衡。可见,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在于从科技运用上、面料设计上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增强服装的舒适性。

2.3智能服装造型设计

从造型设计来看,智能服装的研究较少。如L.Li等人通过研究医疗智能服装,利用针织技术来设计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服装,能够满足医疗智能服装的治疗效果。在选型上比正常服装小,并通过肩线前移、缩小领围等方式,便于衬衫上的电极能够刺激人体穴位;在缝制上采用手工方式,以保障服装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另外,S.F.Rogale等人通过研究自动热防护功能的智能服装,从夹克造型应用中来制板,制作出满足特定活动需求的舒适性夹克。在智能服装设计上,多依赖于市场需求来融入智能化技术,在造型设计上,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来导入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法,使其更具综合功能性要求。如草地消防服装,首先要考虑其生产条件、安全性及穿着舒适度,并保障各运动关节点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协同。如在服装细节设计上,要注重裆部的弹性,能够满足活动需求;在拉链设计上采用魔术贴;在腰带设计上增加可调节设计,如松紧带等。

3智能服装设计的效果评价

智能服装在设计上不仅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从智能服装的电子模块、整体效果上具备舒适性、可用性。由于电子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智能服装设计还需要通过检测,确保各项模块达到相应要求。如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不仅要进行洗涤测试,电子模块测试,还要通过真实的使用环境,来测试其整体性能。在单一电子技术测试中,通过配置相应的测试模块,将至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来获得智能服装的电子技术稳定性。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模拟各类真实使用环境,如滑雪环境、机动雪橇作业方式等,对可能触发的报警系统进行综合测评;另外,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的电池能耗进行测试,对其用户界面及导线稳定性进行优化。在老年智能服装测试环节,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得使用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智能服装用户需求分析中,特别是穿着后评价,其喜好程度、使用建议进行分析,来获得相应的改进思路。由于智能服装在使用领域、功能设计上存在差异性,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智能服装的测试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智能服装的测试与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式体系,从基础物理分析、电子测试、气候适应性、服装舒适度及服装现场试验等方面来获取全面评价信息,为优化智能服装设计模式提供参考。

4智能服装设计的趋势

通过对智能服装设计的分析,在未来发展趋势上,智能服装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的发展,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智能服装设计模式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智能服装的开发与评价,特别是从人的需求、行业发展上,通过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智能服装设计商业化、大众化发展。国外在智能服装设计领域,一方面从智能服装的功能上满足专业性要求,另一方面从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等方面来推进智能服装的市场化发展。另外在特殊领域,如军队、救援、防护等行业,智能服装设计将在智能技术提升是行满足特殊性要求。我国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着重从提升智能服装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服装的交互性上,围绕用户需求,加强学科交叉与重叠,突出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性,来提升我国智能服装的自主研发水平。

作者:诸燕亚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

[2]王军,陈晓玫,穆芸,李晓久,潘力.智能纺织品的内涵、设计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01).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对讲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对讲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的核心之一,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由住户通过分机按动开门键让来访者进入。

(2)通过对讲联网系统,使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管理部门建立一条内部通讯的通道。

(3)考虑到在整个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是整体设计、分期开发建设,小区的安防系统相应的也是总体设计,各系统独立分段施工,整体建成后联网运行。

(4)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系统可维护性是本系统能否真正实用的关键所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抗人为故障的能力。系统可扩充性包括系统能否逐步扩充用户数量,系统主机容量,传输距离,系统编码能力,内部通信的通话通道数量。系统可维护性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部位,并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换设备,尽可能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并确保在发生设备故障、线路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5)合理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系统网络能与小区综合布线融为一体从而减少重复布线和施工成本。

2系统设计

对讲系统在国内比较著名的有视得安、慧锐通、安居宝等,本系统采用的国内最著名的视得安SD-980对讲系统来进行说明(慧锐通则采用H1系统,其功能与视得安相似,在此不再详述),是一种采用单片微电脑控制技术,数位式总线传输技术而设计的小区安防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由安防管理中心、单元门门禁主机、出入口门禁主机、住户室内分机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系统以SD-980M2管理中心和中心电脑为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通过信号转换器将各单元系统连接起来。

系统中的器材款式繁多,功能全面,适合各种不同的楼宇结构和用户的不同要求。整个系统中同类器材可以直接互换,为用户不同时段的要求打下基础。

总线制全数字双向对讲报警系统是采用数字编码技术和双向通讯传输技术,整个系统能双向通讯,即室内分机能向管理中心报警,并与管理中心、楼栋主机实现双向呼叫。

其系统网络是单元内垂直部分四芯总线连接。这种系统适合小区内部对讲系统,同时可扩充实现家庭防盗报警联网系统,因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系统配置

3.1建筑结构及保安系统设计要求

采用可视对讲访客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

以下通过系统配置、功能介绍及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指标来更进一步的说明此系统的优势。各部分需要配置的设备数量可根据小区住户数以及别墅、高层的具体分布和数量来酌情决定。

3.2系统配置说明

别墅区:

(1)彩色别墅主机。小区内低层别墅户型各配置一台。

(2)彩色免提报警分机。小区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保护器。因每个保护器最多可带4台分机,故可根据别墅数量,每4个别墅配置1台保护器。

(4)不间断电源。别墅每4个配置一台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子系统分片讯号转换。

小高层、高层区:

(1)可视数码门禁主机。小区内每个单元各配置一台可视数码门禁主机。

(2)分机。高层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解码器。因每个解码器最多可带16台分机,故可根据楼型结构,每个单元配置不同数量解码器。

(4)不间断电源。因每台电源可带6-8台解码器,故小区可每个单元配置一台电源,主机单独一个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单元系统讯号转换。每个单元配置一台。

联网部分:

(1)集线器。集线器用于大型小区联网时布线方便。

(2)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用于小区联网时综合管理。4系统功能

4.1别墅区

(1)住户监视功能。住户通过室内对讲话机的“监视”键可主动监视门口机,并实现双向通话,开锁。

(2)报警功能。当住户家里发生燃气泄露警情和烟雾火灾警情时,住户分机可自动向管理中心报警,另外,住户在遇到警急情况时,可通过分机外接紧急按钮直接向管理中心报。

(3)故障隔离功能。别墅区里的每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保护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各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6)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4.2高层区

(1)具有密码开锁及访客呼叫功能。住户回家时,可通过单元门口主机刷卡或输入密码开启单元电控锁,进入单元门;访客来到相应的单元时,通过该门口机与住户呼叫通话,由住户确认后,开启单元电控门。

(2)报警功能。有人非法开门进入时,住户可通过分机可向管理中心报警。

(3)故障隔离功能。一个单元里的某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解码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某个单元联网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转换器与网络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6)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大厦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上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5工程施工布线

(1)分户线:别墅区从保护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5mm2);高层区从解码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7*0.3mm2)。

(2)单元主干线:别墅区从门口机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3*0.5mm2),视频线(SYV75-3);高层区从主机到单元顶层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75mm2)。

(3)系统联网线:单元转换器到管理中心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4*1.0mm2)。

(4)视频线和信号线严禁与强电线包括AC220V在同一个线槽内或线管内,平行布线时,应间隔30cm以上。

(5)视频线和信号线应与有线电视、电梯线缆等分管布线。

(6)视频线应用视频专用(BNC头)接线,可压线也可焊线。

(7)信号线应用螺丝压线或焊接,或手工接线,但接线头不得用电工胶布缠绕,推荐使用热缩套管加热封装。布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应将接头尽量设在器材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附近。

(8)系统所有接线线头上应有线号标识。

参考文献

[1]唐艳.周界防范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3).

[2]高素萍.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2006(25).

[3]唐艳.可视对讲智能化系统在国华经典小区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智能化;节能环保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属于系统性工作,包含了诸多设计内容。例如,景观绿化、道路桥梁和建筑楼宇亮化照明等,设计区域不同,使用载体不同,具体的照明设计理念、要求和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受我国节能降耗政策的影响,当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正在向环保型、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提高照明设施的节能效果,诸多城市在亮化照明设计方面选择使用智能技术和控制系统等,不仅可以点亮城市黑夜,还可以避免部分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

1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内容

1.1照明方式信息化时代,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当中。当前,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亮化照明方式多采用智慧系统,与此同时,城市景观园林的亮化照明采用多功能合一型智慧型灯杆,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智能化水平较高,属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表现。新型智慧灯杆属于智慧城市新型基础建设设施,主要是在传统照明功能基础上将多种先进功能融为一体。例如,紧急呼叫、LED信息、公共广播、环境监测、新能源充电桩、视频监控和交通信号灯等,其综合性较强,且功能较为丰富。在城市亮化照明中的应用时,需要市政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做好沟通,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智能路灯,在确保照明亮度的同时注意灯杆形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1.2照明光源我国提倡节能、降耗和减排,为响应国家政策,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向绿色环保和节能化方向转变。如今,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紧张,为减少能源资源消耗,节能照明灯具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为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的应用主流,诸多照明灯具的设计和生产兼具节能、环保和高效等特点。在照明光源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节能降耗。例如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设计,因其对于光源的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人员可以设计高光效、长寿命和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常用的照明光源有高压钠灯、大功率LED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如若有位置需要进行特殊光源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使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其具有还原建筑本色的特点。此外,大功率LED灯设计样式较为丰富,且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1.3灯具布设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照明灯具的选择和布设位置十分重要,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发展号召,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在灯具布设和选择方面应该注重绿色环保。为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光污染的防治,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进行有效规避。例如在对建筑体立面亮化照明进行设计时,应设计隐藏式灯具,利用泛光实现亮化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强光,还可以减少光污染。另外,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方面,需要采取防眩光措施,灯具布设位置不宜在强眩光角度范围内,且优选截光型灯具,在降低光源亮度的同时,增大发光面积,增加背景亮肤冲度等,同时还需要防作者简介:张旭,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设计。止反光产生的眩光,以此强化灯具布设选择的科学性。

2城市亮化照明智能化控制技术

2.1时控时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方便、价格低廉和直观,具体可以分为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自动模式下,每日的开关时间段可以进行细化,具体可以细化至分钟。另外,其可控制阻性负载能够负载的最大电流为25A,且部分型号的控制需要同时使用两路或三路进行负载,例如家用液晶电视,其时钟控制模块的耗电小于5W[1]。另外,控制开关一般都会自带充电电池,电压为1.5V,此种电压即便是在断电的情况下,计时也不容易受影响,且原有的控制程序设定也不会出现丢失问题。此种控制方式如若应用于城市街道亮化照明设计当中,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例如雷雨天气,控制开关容易损坏。

2.2三遥控三遥控的实现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对照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故障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城市亮化照明系统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节约各类资源的优势。首先,在遥测方面,可以实时或定时对各回路灯具电压、电流和亮灯率等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终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与反馈,具体的监控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开关灯时间和功率等;其次,在遥控方面,针对于各回路灯的开关,监控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遥控,同时还可以依据季节变化调整路灯开关时间[2];最后,在遥信方面,主要是指对故障信息、回路开关状态信息和监控终端设备传出的报警信息等进行处理与分类。

2.3终端智能控终端智能控制装置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提高了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发展。此外,还有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减少照明运营及维修成本。该控制装置应用特点如下:(1)网络化。该装置控制系统的范围较大,且日常运行需要在联网和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控制信息交换和通信功能。(2)集成性。该装置可集成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3)便捷化。该装置能够将信息转变为图形,不仅信息查看更加直观,且相关系统操作简便。(4)智能化。该装置可以自动收集、分析、整理和反馈相关信息等。

3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策略

3.1降低能耗,美化城市当前,国内部分省市亮化照明设计较为先进,不仅设计效果良好,且智能化水平较高,同时还节能环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省市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太阳能技术,白天吸收太阳能量并进行储存,晚上路灯亮起的电力主要来自于白天储存的太阳能,此种方式不仅绿色环保,还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路灯使用率的同时延长了路灯的使用寿命。此外,部分省市在景观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智能化系统,例如西安市,构建了GPRS无线景观灯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中的GPRS无线通信属于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仅具有照明、防盗等作用,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的效用,有助于城市景观照明集成化控制目标的实现[3]。

3.2优化设计,照亮道路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点亮夜空,并为夜间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针对设计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设计人员可以使用Vxworks嵌入式操作,其具有实时监控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功能,有助于城市照明设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该操作具有分析与处理信息、提高照明系统设计效率,以及避免资源浪费等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照明设计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Multisim10.0软件在城市路灯照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智能化水平、科学调整原有路灯构造,加之其操作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有助于照明设计的优化,改善城市道路原有照明条件,增加道路照明亮度。

3.3合理布设,满足需求在特殊的设计环境下,灯具的选择和位置布设比照明光源的设计更加重要。首先,灯具的选择需要与设计环境相协调,且灯具的布设位置需要具有规范性,且布设现场所有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具有统一性,既要凸显局部景观特色,又不能破坏城市环境整体照明设计的氛围感;其次,具体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设计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现场环境条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灯具光度和光源效果等,尽可能在保证布设位置不具有阻碍性,同时照明效果能够充分发挥;最后,设计人员需要在注重整体规划的情况下,科学完成分区设计,布设环境不同,灯具布设位置和排列形式等也要有所不同[4]。

4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要点

4.1优化设计理念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包含诸多内容,优秀的照明设计在照亮城市的同时还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为此,在智能化时代,设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智能化应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总结设计经验,不断对自身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进行优化与改进[5]。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因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特点较为明显,不仅是当地城市观光特色,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代表。例如,兰州黄河楼,如今已是甘肃省的标志性建筑,其亮化照明设计不仅产生了品牌效应,还提高了甘肃省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另外,该建筑在亮化照明方面的设计独具特色,利用灯光设计向世人展示了“兰州蓝”,寓意着全市上下守护碧水蓝天的信心,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夜间观楼创造良好条件,还能重点体现出全市党员干部坚定垂范清廉兰州,共建政治生态“兰州蓝”的决心。

4.2明确以人为本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便利。为此,实际的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为满足人们夜生活对照明的需求,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保障照明用电安全的情况下,注重照明灯光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化等,利用科学的灯光设计调节人们心情,适当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例如暗光设计可以安稳人心,使人逐渐放松;而强光设计具有一定振奋人心的作用,可以刺激神经使人亢奋。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发展,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有些照明设计可以依据人的心情变换灯光颜色[6]。

4.3强化设计细节强化照明设计细节,可以减少实际与设计之间的偏差。为提高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质量,设计细节的强化需要设计人员优先对设计现场环境进行勘察,且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知识,了解光源灯具照明系统应用原理,并在充分了解业主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前期,设计人员需要全方面的收集各类资料,随后依据业主设计要求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现场环境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设计图纸内容了如指掌,合理利用现场文化元素,逐步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亮化照明设计的精准定位。在实操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把控。例如,照明灯具形状的选择,如若设计现场环境氛围较为庄重与严肃,则照明灯具不适合选择可爱型或异型灯具;如若某位置不适合布设常规灯具,则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定制特殊的灯具。

5结束语

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且具体设计包含众多内容,设计人员既需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保证设计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等,具体设计需要以人为本,重在提升城市亮化照明服务质量。在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中,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照明灯具,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照明光源和布设位置等。在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情况下,逐步优化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化照明设计细节。

参考文献

[1]王业篷.浅谈智能照明技术在地铁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6):121-122.

[2]刘小红,童琳,刘玉军,等.基于城市视角的夜景照明建设光文化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4):33-37.

[3]王正建,朱海军,刘辉.智能化库区远程控制照明系统设计应用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2,38(3):67-68.

[4]薛凯文.智能照明系统在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169-171.

[5]曾远帆,邹媛,覃金海.智能化陶瓷灯具的研究与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62-63.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8

一、高校音乐教育琴房传统管理系统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音乐教育琴房传统管理系统中,部分高校出现了琴房分配的难度大、管理的整合性较差、效能低下等问题。具体而言,在分配问题上,许多学校的琴房资源比较有限,许多学生过分强调琴房的重要性,使得不少学校的同学关系相处比较紧张,因琴房问题导致的争执和分歧不断;在管理问题上,许多高校采用委托管理模式,接受委托的学生自身没有决策权,在执行琴房制度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困难,在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推诿、不负责等现象,严重影响钢琴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在效能问题上,部分高校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在一些细微的软件配套设施建设中出现了问题,使音乐教学的组织有效性和学习的氛围打造上大大折扣,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效率。

二、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是集硬件管理与软件配套相结合的琴房管理工具,有效融合了当前的门禁门卡、IC技术、LED技术和触屏语音等技术。在协助管理方面,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琴房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上琴记录,实现琴房的分配处理工作,提升音乐教师授课管理水平。在实现技术方面,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IC卡技术实现信息的管理和处理,动态记录管理人员的用琴情况,使持卡人的身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如果不是本人持卡,是无法通过琴房门禁的。IC卡一旦丢失,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学校的管理中心申请挂失补办。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提高了琴房管理的水平,更好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形象。在基本功能设置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凸显了五大功能:第一,管理操作简单易懂。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设计非常简单,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即时没有计算机操作经验的人员也能有效操作管理。第二,自动识别身份,智能上下琴。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智能识别功能,在教师或学生出示卡片时,能够有效识别个人身份,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显示和安排空置的琴房。第三,在数据统计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上下课的出勤情况,实现到课率的有效统计。第四,通过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琴房做出有效的划分。第五,在权限设置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依据音乐的专业设置和实际管理需要设置多名管理员,只有超级管理人员才能有权操作充值、初始化等操作,使管理层面的层次和权责更加明确,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育对琴房的管理水平。

三、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提升学校形象,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学校形象提升方面,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科学有效的实现琴房的高效率使用,保证每位同学上琴的公平性,有效减少了学生间的摩擦和冲突,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系统监控管理能够全程监控到教师和学生在上琴下琴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当前教育的先进化管理理念,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形象。在管理效率方面,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琴房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设施,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琴房的教学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管理人员依托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管理设施,以及完备的通讯设备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有效减轻管理负担,节约各种管理成本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有效实现琴房的合理使用,使学生的琴房学习安排得到极大的优化和提升,学生不必需要担心自己因没有琴房练习而发生冲突,方便学校的管理。同时,琴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有效管理数据,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减少之前因逐级上报导致的数据误差,极大的提高了琴房管理的办事效率。在成本管理控制上,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减少数据管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减少维修人员数量,有效的缩减学校的资金投入,极大的节约各种管理成本。

(三)利于家校及时沟通,保证学校奖惩的公正性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所配备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有效记录学生的进出、离校情况,及时公布学生在琴房的学习成绩以及上琴表现,并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给每一位学生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随时随地为上课教师进行留言和回复,有效实现家校间的双向沟通,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也能有效实现学校奖惩机制的落实。通过对上琴的考勤量化以及上课的动态表现,使考核的标准更有依据,实现奖惩的公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效节约琴房管理的成本,为学校打造了更加科学系统的琴房管理方案,为部分学校琴房的管理问题提供帮助。通过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体验,使更多的学校享受到智能管理的优质服务,提升学生的钢琴专业技能,提高琴房的管理水平。

作者:偶潇潇 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弘阳,李佩芸.艺术院校琴房智能化管理的探究与实现[J].文教资料,2016(06).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9

通过对智能楼宇企业、行业的调研,将本课程定位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课,课程突出技术实用性,着重培养应用技能、专业素养;对智能楼宇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总结以实训设备为基础,设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2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2.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楼宇智能化行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楼宇智能化行业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机构、事、仪器、设备也很多,它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还有灵活性都很强,概括起来,一个合格的楼宇智能化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它要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高。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全国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2.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智能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知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范围:一是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主要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后期检测、维护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二是各类设计、施工单位的制图、读图和设计研发的辅助工作。三是从事微电子、电工及自动化等专业相关产品研发和辅助设计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助理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ASEA)、电气工长、技术员、概预算员、售后服务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助理物业管理师等。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大部分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公司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弱电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等技术或管理岗位责任。

2.3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概括为:具有楼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适应相关智能楼宇技术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课程设计

3.1课程设计———整体设计

楼宇智能化技术着重讲解构建智能楼宇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内在关系和设计原理,了解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七个项目:智能建筑概论、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来实现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3.2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其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过程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如“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由参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及配置到视频监控系统检查和评价共7个工作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7个工作任务,即经历了一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

3.3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

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具体实施以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

①资讯:教师介绍系统组成、功能原理、设备分类与选型依据,各种传输方式,系统类型。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教师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和途径信息。

②决策: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质疑,帮助纠正不可行的决策结论。指导学生根据选型依据进行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控制显示设备选型。

③计划:听取学生的计划报告,审定实施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及重要节点,制定重要节点的进度检查计划。

④实施:组织学生领取视频设备、线材,指导学生在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台上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操作。对学生联合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⑤检查:对学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检查与规范验收。考查学生安装调试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做好相应记录。

⑥评价:学生写出安装调试报告;教师按项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对施工记录表与安装调试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进行评价。

智能化设计范文篇10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