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7:10:47

镇村范文篇1

××镇××村现有264户,931人,党员34人,耕地839亩,现在双委班子共6人。其中党支部3人:支书:××,支部委员:××、××,村委会3人:村主任:××,委员:××、××。该村属经济发展落后型。

××村虽然紧靠石闫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该村两委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群众小农意识浓厚,满足于“不缺吃、不缺喝、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现状。守着几分薄田过日子,加上通村路年久失修,影响交通,致使全村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城区村发展水平。

根据该村实际情况,按照县委部署,××镇把该村列为后进村。由县人大副主任××和县中行有关人员及镇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分包该村。近一年来,该村在县领导、镇党委、镇政府及中行的帮扶下,该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村民自治逐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及时,赢得了群众任信任和支持,他们带领群众跑项目、引资金、搞基建、调整产业结构、硬化通村路,使该村各项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为使该村两委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镇组织××村等几个后进村到××、××××等地参观学习,大家无不为××人漂亮的小别墅富裕的生活所折服;无不为××人战天斗地,克服等、靠、要思想,修通出省路的壮举所震撼;无不为××人艰苦创业的愚公精神所感动。参观学习对后进村两委干部触动很大,极大地唤起他们改变本村落后面貌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实际,借力发展、尽快改变落后状况。

要发展,先修路。××村今年乘“全省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东风,在中行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下,采用上面给一点,对口单位帮一点,群众集一点的方式,投资6万元,硬化360米通村路,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落后路况,为该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针对本村小学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状况,该村引进资金70多万元,建成一所占地13亩,可容纳550名学生的××希望小学。在镇政府和中行帮助下,筹措资金10多万元,完成室内装修,该校即将交付使用。

该村在镇政府和中行的帮扶下,投资3万元打深井3眼,扩浇耕地200亩,年均增收8万元。

2004年7月,经镇党委会研究,同意该村转化。目前,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已基本解决,双委班子正积极谋划大上芦笋和种植新项目,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镇村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方向,距场镇约7公里,东与镇村接壤,南与镇村相邻,西北与镇村相接,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6个农业社,254户1024人,常年在家人口约350人,全村残疾人15人,大龄未婚24人,经2017年8月精准识别回头看后锁定建卡贫困户67户198人(包括2014年脱贫4户18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6年已脱贫1户4人,2017年预脱贫51户142人、2018年脱贫10户2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31户78人(其中2017年实施24户54人、2018年实施7户24人),危旧房改造24户69人,贫困发生率19.3%。

二、指导思想

按照“六个精准”及“双六有”目标要求,以建卡贫困户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根本,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和“四个全覆盖”,立下愚公志,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双六有”,创建“四好”村,村摘帽脱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三、帮扶计划

(一)协助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联系县交通局实施社道路硬化。

2、协助镇政府和村委对1社至6社的入户路实施硬化3800米。

3、联系县水务局对3社饮水塘修建排污水渠1000米、灌溉渠5000米,协助解决五社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二)协助产业发展

1、协助村委2018年在一社、二社、三社柑橘产业园扩面550亩。

2、联系农技员指导并积极协助2社村民利用堰塘养鱼5000尾,3社贫困户李泽良养殖土鸡1500只以上,6社业主利用300亩小河沟养鱼50万尾。

3、协助发展生态养殖黑猪21户,培育发展养鸡39户,培育发展小菜园63户,栽植面积12.6亩。

(三)协助盘活资源,促进收入稳步增长

1、联系县鹏腾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集体撂荒地35亩,预计年流转收入260元/亩,共计9100.00元。

2、联系业主租用发展养殖业,预计收入500元/口,共计2500元。

3、积极探索村内各类资源,择机利用有效资源增加集体收入,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2100元。

四、协助规划贫困户增收措施

1、协助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依托小禽园养殖土鸡50只,预计可实现纯收入1500余元。

2、督促帮扶责任人协助贫困户管护好小果园、小禽园。

镇村范文篇3

村地处镇东南方,东面、北面与石镇镇接壤,是进入镇的东大门。全村辖10个村小组,776户,农业人口3489人。实有耕地面积3420亩,山林6000多亩。近年来,该村根据《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政策精神,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率先在全县实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镇村土地流转始于2003年,在全县属于较早实行土地经营权转包的行政村。经过6年来的不断探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在全村土地流转中,以出租形式流转1210亩,占流转面积的46%;以转包形式流转1420亩,占流转面积的54%。

2、土地流转类型多为耕地流转。到目前为止,全村3420亩耕地面积,用于土地流转面积达2630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7%;涉及全村719户农户,占家庭承包户的93%。从土地流转的类型上看,主要是耕地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100%;6000多亩林地和“四荒地”流转较少。

3、土地发包以党员“首议制”制度集中发包。该村在土地经营权转让中按照“党员先酝酿、支委定方向、两委拿意见、群众作决定”的党员“首议制”原则集中发包,增加了土地转包过程中的透明度,土地租金逐年提高。2008年,土地转包租金平均达到300元/亩。

4、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维权意识较强。流转合同都以书面形式签订,据调查统计,全村所有流转耕地均签订了正式的书面合同,占总流转面积的100%。

二、村土地流转产生的成效

1、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民专业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小组,由村小组统一发包给经营大户。土地经营权的转变,既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抛荒的难题,又使土地经营权向大户集聚。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新型的专业农民正在形成。

2、促进了村集体事业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在土地流转中实行土地租金归集体所有,国家对土地的补贴归家庭承包户所有,使村集体建设有了经济来源。全村2630亩土地参与流转,每年给全村带来70多万元的财务总收入,村里把这部分钱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全村10个村小组都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几年时间,使乡村道路变通畅了、环境变得优美了。如:椒上村建起了村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硬化了近10公里的村内道路;毛公山村建起了村小组办公场所。

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村内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就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一是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860多人,每个务工农民一年可增加收入近万元;二是从事养殖业。该村养殖20头母猪以上的家庭有30多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带动了生猪养殖的发展;三是从事废品收购。在村废品收购协会的帮助下,目前从业人员已达600多人,遍布省、内外十多个城市,已成为村民重要的创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700元年增到2009年的43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调查中发现,在所有的承包户中还是依靠较为传统的方式种植,大多没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农民种田、养殖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要建设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2、缺乏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我县目前尚无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信息渠道少而不畅。

3、规模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承包户规模还不大,20多家承包户共承包了2630亩耕地,最多的承包了210亩,最少的只有10多亩。承包户不敢大规模搞农业开发,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高。

4、种植品种较为单一。据调查,全村转包的土地中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是水稻,蔬菜、花卉等其它高产值的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土地收益率不高。

5、租赁期限较短,投资回报率不高,不敢大胆投入。全村所有出租和转包的土地期限都是一年时间,期限短,承包户不敢加大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得不到有效建设,影响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四、对策及建议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当前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规模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解决农民收入不高、增长不快的关键所在。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业生产比较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促进资本进村、科技和信息进村,农村劳动力出村、农产品出村的“双进双出”,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成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依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时提供和更新土地流转、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消息,确保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畅通。

2、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时签订书面协议,制定切合实际的流转合同样本,并加强对签订合同的指导,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因此造成的纠纷隐患。

镇村范文篇4

镇村地处县东南部,幅员面积9.2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分散。辖区共有8个村民小组,625户,2309人,其中党员61人,劳动力1430人,外出务工850人,富余劳动力109人。耕地2740亩(其中水稻1828亩、蔬菜110亩、青见50余亩、油茶树100余亩),人均占有粮食180公斤,养殖业以养猪、养鸽为主,有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户,年出笼1000对以上的养鸽大户3户,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社会治安良好,全年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涉稳遗留问题。2013年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82户253人,贫困发生率11%。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9户42人,目前尚有贫困人口61户211人,贫困发生率9%,2014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548元,比全县人均低3414元。

干部驻村帮扶情况:村第一书记为镇党委副书记,扶贫攻坚工作组成员有镇劳保所所长、农经员、党政办工作员。

村干部有: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文书、妇女主任。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文化素质低致贫。从村里211民贫困群众的文化结构来看,文盲和半文盲约占35%,小学文化约占6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2%。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群众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一些贫困户生活困难,消极悲观,听天由命思想严重,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两手朝上,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在个别人身上依然存在;有的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自然条件差致贫。由于村地处丘陵山区,辖区范围大,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一是严重缺水,因村不受黑龙滩水,主要靠水库蓄水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若遇上干旱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都很困难,靠天吃饭的日子让群众不能有更好的发展。二是居住条件差,全村土墙房屋数20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3%,危房户38户。三是通讯质量差,村7、8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无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接收新知识的速度。

(三)年老多病致贫。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丧失劳动力,而亲戚、儿女无能力资助和赡养导致贫困。虽然现在可以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沉重的负担。

(四)劳动力缺乏致贫。部分家庭主要劳动力有重大疾病,严重缺乏劳动力,只能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又外销困难,导致家庭困难。

(五)因学致贫。有的家庭因同时有两个子女读书,高额的学费导致家庭贫困。

(六)其他原因致贫。有的由于自身能力素质较低,致富本领不强,只能靠种几亩田土、打小工养家糊口;有的因天灾人祸使本来富裕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等。

三、发展目标

按照市委对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出的“三年基本完成,一年巩固提高”的目标,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等举措,确保村2017年底之前61户211人贫困人口得以全面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按期摘掉贫困村帽子,使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增强。

四、2015-2017年规划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规划

1、种植业

引进业主,采用土地双挂钩政策,把村里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发展规模产业,减少村民单一种植无销路的风险。

2、养殖业

通过现有的养殖大户,带动有意愿的群众大力发展养殖,力争发展5-7户养殖大户,引进新品种,尝试养殖经济效益高的黑猪品种,并力争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3000头以上。采用地理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出栏跑山鸡6000只以上.

3、劳务产业

以有组织输转为主要方式,集中组织技能培训,每年输转短、长期劳动力400人次,帮助农民增收。

(二)基础设施规划

1、水利建设

维修村75kw提灌站2座,整治沟渠5公里(其中溢洪道500米)。整治山坪塘15口(1组3口,2组2口,3组2口,4组1口,5组2口,6组3口,7组2口,8组2口),新修山坪塘6口(2组1口,3组1口,7组2口,8组2口),蓄水池防渗3口(3组1口,5组1口,8组1口)

2、全域安全饮水工程

依托县委、县政府打造的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全村400户1500余人的饮水问题。

(三)贫困户脱贫

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按照“一户一策”、“五个一批”要求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实际,对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实现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51户,移民搬迁安置40户,医疗救助帮扶40户,低保政策兜底7户。

五、2015年工作打算

1、维修村75kw提灌站1座,整治沟渠3公里(其中溢洪道500米)。

镇村范文篇5

第一章宅基地的审批管理

(一)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第一条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一处宅基地。

1、凡年满20周岁、属本村农业户口的居民;

2、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

3、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拆迁的;

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条所申请建房的村庄,必须有经市政府批准的村庄规划,且所申请的建房必须符合村庄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建房条件,无纠纷,否则镇政府不予受理。

第三条凡符合条件的建房户必须提前三个月向本村村两委提出书面申请;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张榜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建房户报镇政府预审。

第四条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和镇国土资源所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到村审核、查验现场后,出具书面预审报告或证明,经管区总支书记、分管领导、镇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天为镇主管部门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日,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再受理。

(二)建设宅基地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符合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镇驻地村建设宅基地必须符合镇驻地规划。

第八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经镇主管部门审核,按照村庄统一规划的长、宽、高等规定建设。

第九条申请建房户拆旧建新的,旧房必须提前拆清;如有乱搭乱建现象的,在拆清前不予办理建房手续。

第十条村两委在提交建房申请时,需同时提报对申请建房户的会议记录及张榜公布情况材料。

第十一条对批准的宅基地必须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进行定点放线,基础完工后进行验线,核实面积。

第十二条未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审批程序建设的宅基地,一律视为违法建筑,镇政府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章非居民住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

第十三条非居民住宅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在镇辖区内,从事除宅基地建设以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厂房、房地产开发、沿街新建、扩建、改建的商住楼及临时建筑物等建设项目。

(一)项目的选址定点

新引进的项目,在项目人初选用地的基础上,由投资服务中心、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确定项目用地位置后,由分管领导审查,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到上级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项目的规划设计

建设项目委托设计前,项目单位必须到镇村建设服务中心领取“规划条件说明”,以便指导设计单位做好规划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由项目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费用由项目单位承担。

(三)项目的审批

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向镇村建设服务中心报送如下资料:

1、规划方案(包括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建筑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总体效果图等);

3、施工图纸、施工合同、建筑公司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技术员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地质勘察合同及勘察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5、设计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6、监理合同及监理人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审查通过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

(四)项目定点放线

所有建设项目审批通过后,必须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进行放线、验线,方可开工建设,否则视为违法建筑,按违法建筑严肃处理。对确实需建设的临时建筑,必须经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

(五)项目建设管理

1、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并办理安检、质监等相关建设手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施工,建设单位必须提供有资质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等材料,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若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按规划及施工图纸施工,则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将按有关规定给予停工、罚款等处罚,并责令建设单位返工,所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自负。

3、建设项目竣工后,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参与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返还施工保证金,否则按施工合同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建筑工匠的管理

第十四条凡在我镇承接建筑工程的建筑工匠,必须向镇村建设服务中心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技术人员证件、施工合同等有效证件。

第十五条对于无资质证书、无技术人员的施工单位不得承接任何建筑工程。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每接到建筑工程必须到镇村建设中心备案,预防施工单位承接违法建筑工程。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需交纳一定的施工质量安全保证金。如施工单位在本年度内不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服从统一管理,年底将保证金返还。否则,除没收保证金外,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四章村庄自治管理

第十八条村委成立建房领导小组,负责本村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初审、违法建设制止及拆除,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村委根据本规定将所有建设管理纳入本村村规民约;

镇村范文篇6

一、强化领导,主抓“第一要务”

我镇镇村工业只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关键是全镇各级领导对于区委、区政府“实施工业突破是第一要务”的要求认识到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党委书记丁必煜同志自到大兴工作以来,一心扑在招商引资上,平时会议再急、事务再忙,只要听到是有关招商引资的信息,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前往洽谈,全力争取。最近,我镇引进的芦笋和节能灯两个大项目基本上都是他的功劳。同时,我们一班人,人人头上有指标,订任务,既住厂,又服务,并经常和单位干部一起外出找项目、引资金。人人想招商、个个为招商,营造出全镇大招商的浓烈氛围。

二、强化落实,主攻“第一要务”

我镇上半年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绩,还得益于思路清晰、工作环环扣紧,循序渐进。为唱响主旋律,强力推进工业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分阶段地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在一、二月份利用春节之际,开展了鼓励回乡人员回乡创业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和团拜会等形式,聘请在外打工或在外地从事实业的总经理、老板谈创业体会,宣传地方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组织观光,使他们把项目立在大兴、资金放在大兴、事业干在大兴。二是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利用农闲季节,组织2个招商团到外地攀亲结友,洽淡项目。原创:在这项活动中,镇里除留正常的值班人员外,镇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全部走出去抓招商。三是全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利用我镇的蚕桑大镇、商贸重镇、养殖大镇等优势产业,组织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粮食加工贸易、畜禽生产、杨树加工等项目,做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户户有钱花,把家庭的作坊式生产变成集约型规模化生产。通过上述三项活动,使我镇的工业生产这块“大蛋糕”越做越大。实现创成集东、大兴、高圩、逸奇、新新5个工业专业村,消灭工业空白村3个,新增个私企业14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13个。振兴东路以北,东方大道两侧450余亩区域被规划为民营经济小区,已有宏升电子元件厂、天顺丝织厂两个企业入驻。占地100亩的绿源电器有限公司在建。

三、强化考核,推进“第一要务”

镇村范文篇7

一、时间安排

5月25日-6月17日。

二、步骤方法

认真做好以村级为重点的协会换届工作,并抓好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5月25日-5月31日)。

各村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村协会换届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制定议程,等额推荐会长、秘书长、理事候选人,筹备会议。采取召开会员大会、骨干培训、开课活动、广播喇叭、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会员群众踊跃参与,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2、换届选举阶段(6月7日-6月10日)。

镇协会设会长、常务副会长(也可设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各1人,理事若干人。按照上级要求,会长一般由镇领导担任,常务副会长或专职副会长一般由分管领导或计生办主任担任,秘书长从计生办人员中产生,设协会办公室,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协会工作人员。理事会成员主要由齐抓共管单位和计生办工作人员组成,可吸收社区、责任区、村、企业协会的骨干任理事。村协会设会长、秘书长、理事、小组长。按照精干、务实、高效的原则,选好配强协会领导班子和工作网络,一般600人以下的村,理事会为3人;600人以上的村为5人。可推选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会长,也可推选“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及有威信、有能力、热心协会工作的计生骨干和优秀人才任会长,要切实解决只挂名不起作用的问题。秘书长一般由村计生主任担任,小组长一般由会长提名,理事会任命。按照居住相近,便于活动的原则划分会员小组,每小组一般人数在15人为宜。调整强化“四个服务小组”,整顿优化会员队伍,发展新会员,确定联系户,会员人数达到村总人口的10%以上。

3、职责落实阶段(6月11日-6月17日)。

新一届理事会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协会工作制度,开展协会知识培训,按照上级协会部署,研究制定下一步协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服务活动。

三、协会换届选举的基本程序

(一)成立村协会换届工作领导小组(5月25—5月31日)

1、按村人口的10%确定本村会员人数,按每组15人划分会员小组,将名单张榜公布。

2、等额推荐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人选。会长一般由书记、主任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般由村计生主任担任;理事会职数一般600人以下的村3人,600人以上村5人组成。

3、制定议程,筹备选举会议。

4、张贴标语,利用各种形势广泛宣传发动。

(二)正式选举(6月7日—6月10日)

1、领导小组主持选举大会。

2、召开会员大会选举的村,参会人数应达到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采取投票选举的方法,得票过半数始得当选。

3、采取流动票箱选举的村,投票人数须达到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得票过半数始得当选。

(三)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6月11日—6月17日)

1、由会长提名、理事会任命各协会小组组长。

2、确定会员联系户名单,指定由小组长负责分别通知会员及其联系户。(会员与联系户相互知晓)

3、由专干负责,将选举所有资料(包括会议记录、选票、理事人员名单、会员及联系户名单等),全部存档并妥善保管,以备检查。(四)上报资料(6月24日)

1、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成员名单;

2、会员及联系户名单;

3、会员及联系户总数。镇协会换届选举时间另行安排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协会换届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

2、严格选举程序。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村两委换届完成情况,全面安排部署协会换届工作;要严格程序,加强督导检查,扎扎实实,严防走过场,确保计划生育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镇村范文篇8

xxx市xx镇埝水村位于贾家镇城区以东1公里处,新建的“石人”路旅游干线横跨该村1、7、8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党小组,有党员51名。总户数559户,总人口1648人,总耕地面积1812亩。2002年,全村总收入807万元,农民人均实得2757元。村民有种植蔬菜、水果的传统和优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初具规模。

2003年,该村被资阳、简阳确定为两市共建的五个示范村之一,同时也是资阳市重点联系指导的文明新村。根据中共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埝水村实际,制定如下规划:

一、规划实施单位和指导单位

实施单位:xx镇埝水村党支部

xx镇埝水村村民委员会

指导单位: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二、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2005年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典型的总体目标,以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到2005年,努力把埝水村建设成为“石三”路上党支部战斗力最强,生态环境最美,农民群众最富,乡村风情最浓的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把埝水村打造成石三公路沿线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个窗口、一个亮点、一道风景。

四、主要目标

——物质文明方面。争取成为“石三”路上的“首富”。全村总收入2003年达1000万元,2004年达到1270万元,2005年达到1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2952元,2004年达到2967万元,2005年达到3190元;2005年农房建设符合“八个一”标准的500户左右,达91%。全村实现碎石路面6.5公里,硬化路1.5公里。摩托车、家用电器拥有率每年递增5%以上。

——政治文明方面。党支部2003年达到资阳市“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村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每年确保将3名党员培养成种养业或其他方面的致富能手,每年新发展1—2名思想素质好,年龄在40岁左右,高中(中专)文化的致富能手为党员。注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常年保持后备干部2—3名,并对其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尽快成长和成熟。

——精神文明方面。2003年争创资阳市级“文明村”。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力争不发生刑事案件;认真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不断深化“三户一村”的评选和创建工作,遵纪守法户达98%以上,五好家庭户达70%,双文明户达65%。

——生态环境方面。打造农民新居与休闲山庄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示范典型。认真抓好以优质水果为支撑的绿色产业的同时,对中心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造型,分年实施,分户实施”。达到远看是林园,近看是花园,细看是文明户的效果。突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以“柳苑”为中心,千方百计再造1—2个高档次的休闲山庄。

五、工作措施

——发展名优水果。三年内将水果发展到1260亩。其中优质桔类500亩,美国金太阳杏子300亩,桃子300亩,梨子100亩,枇杷60亩。各类水果产量达1840吨,产值230万元。采用高桩嫁接的方式改造已老化的柑桔500亩,其中2004年启动200亩。改造资金约15万元,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农民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

——发展农家特色乡村旅游。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力争每年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新办1—2家农家乐园。到2005年,农家休闲旅游收入实现12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村级道路碎石化工程,2003年、2004年每年新增村级碎石公路1公里,2005年新增碎石公路1.5公里,全村碎石路达6.5公里;结合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沼气,筹集资金25万元,年新建沼气220口;筹集资金15万元,年新建山腰蓄水池50口;大力实施有线电话(电视)村通工程,2004年安装100门,2005年180门,总户数达380户,电话入户达60%左右。

——发展个私经济。抓住贾家镇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核心区位居埝水的机遇,放手、放胆、放心地发展个私经济,特别要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加强协调和服务。2003年,要确保若男食品公司、嘉信电器公司的投产,今年的产值在200万元左右。2004年、2005年每年争取引进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1—2户,到2005年,全村个私经济产值580万元左右。

——强力推进农房建设。2003年,完成村两委阵地建设(2004年初完善室内装饰、室外绿化、场地平整等配套工程),完成中心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农房建设要落实优惠政策,以七、八社为重中之重,每年完成30户的农房改、扩、新建。2004年,有47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2005年,有50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对暂时改造有困难的农民住房,通过争取帮扶,采取适当点缀、适当包装的方式增加其美感,达到与新建民居协调统一的目的。

——建立专业协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2003年底,建立水果协会,完善协会章程,对水果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增产增收。与此同时,积极与两市林业部门和农科院校联姻,经常性的储备2—3个具有前卫水平的品种,保持水果的先发优势和品种、品质优势。

——切切实实加强对村社干部的管理。一是要更新选人标准,把“思想素质+市场经济头脑+工作能力+群众基础”作为选拔村社干部的基本标准。新当选的村社干部,年龄原则上在40岁以下,文化原则上在高中以上。二要拓宽选人视野。要把有志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来源。稳妥探索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打破村社干部由清一色的“庄稼人”组成的旧格局。三要提高干部待遇。对村社干部实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的结构报酬制,稳妥推行兼职兼薪,条件成熟时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兼社长,社长跨社兼职。对村社干部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镇上给予适当救济和扶持。与此同时主动关心村社干部的子女升学、参军、就业等问题。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着力创建“五好”村班子,建立并完善滑坡预警机制和黄牌警示机制。二是群众监督。严格规范村务、财务两公开,扩大民主,增大透明度。三是目标监管。坚持每年一次的村干部述职评议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优秀胜任者继续留用,对基本胜任或不胜任票占30%以上者,出示黄牌,对不胜任票占40%以上者,坚决免职或依法罢免。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和“四五”普法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率确保93%,力争95%,结合构建农副产品外销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果霸、肉霸、市霸、菜霸,坚决查处各种干扰农民合法经营的行为,狠抓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为农村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六、保障机制

——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构建生态民居示范典型的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闭路电视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反映文明新村建设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人人关心文明新村建设,个个为文明新村建设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

——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在落实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村建、国土部门要根据农房建设需求量,做好土地预留安排,保证农房建设用地。要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做到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建设用地及时报批,对在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宅基地一律按人均30平方米执行(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对建沼气池的农户,实行多批15平方米宅基地的优惠政策。新村建设规划和户型设计按市建设部门免费提供的15套方案,交村民选择通过后实施。农房建成后,免费办理房屋产权证。积极协调和引导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房建房给予信贷支持,解决部分农户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行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制度。镇党委书记李强普同志亲自联系埝水村,吴远明、李振华同志协助李强普同志。镇党委主要领导定期向联系该村的市委主要领导专题汇报。镇文明新村领导小组每月向市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一次,并每月考评一次村上的工作。

——实行项目资金倾斜,确保文明新村建设顺利实施。在不改变农村道路、退耕还林、千万工程、扶贫开发、水利设施、改水改厕、信息网络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对文明新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布局和资金使用优先安排在文明新村规划区域内。

——开展校村、企村共建活动。贾家中学与埝水村结成对子,贾家中学帮助埝水村培训村社干部,充实图书资料,建设现代办公体系,构建电子村务;若男食品公司与埝水村结成对子,若男食品公司帮助埝水村寻找企业发展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埝水村的村民进厂务工。

附表

中共xx镇委员会

镇村范文篇9

一、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开拓进取,稳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

村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完成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认真落实镇委的部署,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党支部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纪律教育为内容的党性党纪为学习,以“学习贯彻党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内容;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为目的,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干净办事的作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示人;真正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干部的榜样。

二、因地制宜,采取可行措施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是龙歧村党支部历届的共识,也是增加村收入的头等大事,也是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的有力保证。以前龙歧村土地利用率较低,厂房残旧,村资金缺少,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筹集可支配的资金,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的同时以出租厂房、商铺为主,每年村工业总产值6亿元左右,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800-1000万元左右,人平均收入7000多元。

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村民安居乐业

因*村由五个自然片组成,龙歧村党支部结合当前实际,以双百共建文明村为契机,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结合各自然片的实际情况,村及政府共同出资90多万元,分别完成各片新区道路硬低化工程,完善洋五洲文化室、岐山文化室、沙园文化室的建设及绿化,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岗心路两旁白绿化建设及路基的平整,投入80多万元完成,沙园南盛路建设段工程,投入122万元兴建*综合楼。

四、提高村民的福利事业

近几年来,龙歧村坚持为近4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50元每月的生活补贴金,解决16户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因病致贪家庭人员的生活发放补助金,使他们解决了目前困难,渡过难关,党支部还时常对患病党员发放慰问金及制定住院二次报销方案,减少村民的经济负担。党支部还特别关心残疾人子女就业问题积极与企业联系,介绍安排13名残疾人到企业就业,使他们生活有所保障。

镇村范文篇10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全村共167户,755人,4个联牧小组,低保户70户144人,单亲家庭18户,残疾人8名,五保户8人,党员10名,草场面积12.12万亩,2015年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3085混合头,其中牛17320头、羊5162只、马603匹。2009年实施的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参加牧民定居行动计划104户,因该村毗邻黄河九曲第一湾4a及旅游景区,2010年被定为州首批“旅游精品村”。

(二)贫困现状:该村现有绝对贫困户27户,占总户数的16.1%,绝对贫困人口112人,占总人数的14.8%。在镇“六村一社”中,村人均草场面积最小、人均牲口拥有数量最少、人均收入最低,身背债务无偿还能力人员较多、无房户数较多、无从业技能闲散青年较多、“等、靠、要”思想严重得过且过户主较多,且是镇辖区唯一一个无集体经济村。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生产资料严重匮乏。村人均草场拥有量为90亩左右,为藏哇、汾甲等草场较小村人均草场拥有量的一半,较嘎尔玛、索格藏等畜牧大村更是相差甚远,这对以养殖业为支柱产业的村是致命的,属典型的先天性营养不良。

(二)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牧道需求量依然巨大,很多地方、很多时候牧场搬迁、产品输出依然是人背马驮,生产效益大打折扣;二是仅有16.3%的家庭拥有暖棚,三类畜越冬问题依然棘手;三是定居点基础设施陈旧,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障碍。因缺乏有效管理和后续维护资金缺乏,村安全饮水、电力保障、村内道路、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亟待改善,“精品旅游村”并没有能够成为村增收致富的法宝。

(三)历史渊源造成观念守旧落后。一是长期区域性落后,使村习惯于当“老幺”,对脱贫摘帽动力不足、信心不足;二是习惯于对省级贫困村长期的扶持,“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家庭寥寥无几,扣紧贫困帽,不愿脱帽大有人在;三是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长远发展计划、无专业就业技能,对外出务工挑三拣四,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四)因灾因病致贫返贫。一是部分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若遇雪、疫情等自然灾害,抵御和承受风险能力偏弱;造成贫困或是返贫可能性极大;二是突遇重病,致使劳动力减少,高昂的医疗费用使牧民债台高筑。

三、贫困户意愿诉求

在走访中,贫困户提出了较多愿望,其中最主要、最恳切、最具代表性的愿望有3个。按照期望值高低进行排序,如下:

1.首要愿望是解决住房问题。贫困户中无定居房家庭较多,即使是冬房也往往破败不堪,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就是解决住房问题。

2.次要愿望是得到医疗救助。贫困户中病重或因病举债家庭较多,最希望在医疗方面得到关怀和帮助。

3.然后是生产就业方面的帮助。所有贫困户家庭都存在生产就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帮助。特别是无牲畜、缺少生产资料的家庭希望在就业方面给予支持,希望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针对贫困情况、致贫原因、贫困户愿望,结合实际,作如下打算:

(一)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村紧邻黄河九曲第一湾4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又紧挨景区公路,是观“晨光幻影九曲夕照”、体验藏家风情体验的理想之地,区域优势明显。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兴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愿望强烈。现规划建设民俗风情体验寨,预计投资300万元,其中,县民宗局乡村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资金30万元,村集体预投资20万元,村民预筹资60万元,资金缺口90万元。

(二)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根据民情意愿收集情况,实施牧道、暖棚、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工程,大力提高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充分发挥牧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