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8:59:24

占道经营

占道经营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占道经营情况

目前城区占道经营分为两类。一是规范经营场所。城管部门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为解决严管街道游动叫卖而指定的经营场所,如凤德路南端,划定红线,设置提示牌;二是占道经营形成的马路市场。商贩平时和城管工作人员打“游击”,或者利用城管工作人员下班后的空档,占道经营,以水果商贩、自产自销菜农和“烧、烤、炸”为主。主要集中在苍园巷、嫘祖路等九个部位,涉及约340户。

(二)市场情况

自2001年市场管办“脱钩”以来,城区农贸市场形成了以买断、租赁为主的经营格局,市场业主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场地、服务设施,后期保障,起到了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目前,城区农贸市场的格局是:以城北、城中、城南的3个钢架大棚结构市场为主,共有经营摊位775个(每个摊位设置大小均为一米左右),现有经营户140人,租用摊位376个,使用率为48.51%,闲置摊位399个,预计可以容纳经营户160-200户。经营范围主要有:熟食、鱼肉、蔬菜、调料等类别。一是中心农贸市场。位于城区中心位置,东门路东端,经营业主为远安县巨盟有限公司,于2001年购买经营权。共设置摊位350个,经营户106人,租用摊位278个,闲置72个,使用率为79.43%。另有市场扩建部分,摊位152个,基本闲置(从11月26日开始,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城管、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对仓园巷进行了联合整治,扩建摊位现已人满为患)。二是西湖农贸市场。位于大道南段,经营业主为彭芝兰,2008年3月承包经营,期限为2年。现有摊位153个,经营户24人,租用摊位58个,空闲95个。使用率62.30%。三是城北菜市场。位于嫘祖路,经营业主为彭芝兰,现有摊位120个,经营户10人,租用摊位40个,空闲80个,使用率为33.33%。其收费情况为:大厅内经营户无论占用摊位多少,每户每天1元。

二、产生占道经营的原因

目前,一方面市场“空巢”,闲置率达到51.49%,而另一方,占道经营情况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传统经营消费习惯的影响。一是市民求方便、求便宜的心态,客观上为马路市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二是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展,导致服务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甜点、糖葫芦、水果商贩、炸烤摊点的游动性经营也随之增加;三是集中到中心市场购物,形成了中心市场有市无场,而城北、西湖市场有场无市的不均衡局面;四是攀比心理,常年占道经营商贩的理由是:别人能在大街上占道经营,我也可以,商贩们的这种攀比心理是导致占道经营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二)劳动就业难的影响。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区转移,“40、50”人员的不断出现,为了能够维持生计,他们选择了简单而风险较低的劳动方式,一辆三轮车,载上居民所需的商品,简单而又有可观收入的经营项目便出现在街头巷尾。二是有一批老年人、下岗职工、无田户、受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疾病、学生上学等问题致贫的贫困户,理直气壮地占道经营,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虽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教育规劝,但效果不佳。

(三)市场管理不规范的影响。一是设施不够齐全、服务管理不够到位。商贩以种种理由抵制进入市场,甚至一部分经营者弃市占街,自发聚集到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最为典型的是三个市场周边,均“衍生”着城区三个规模较大的马路市场。二是中心市场扩建部分没有加墙、加顶,不能挡风、遮风,经营户不愿意进入市场。三是市场周边街巷未纳入清扫保洁范围。市场周边街巷经营的小商小贩,同样要向市场交纳“卫生费”(约一米一元),用以雇请人员对街巷清扫,经营者误认为:我交了钱,经营就是合法的。街巷交纳的“卫生费”比市场摊位费便宜50%以上,使得商贩愿意在街巷内占道经营。三是纯粹的逃费。一部分商贩,为逃避或少交费用,干脆一部板车、一辆三轮车,成天在街道上流动叫卖。

(四)城市管理上的“漏洞”的影响。一是由于占道经营多数是经常移动的,没有固定的地点,作为城市管理部门,主要靠宣传教育来治理,往往是占道经营者采取“游击”战术与管理人员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二是城市管理相关责任单位的责、权、利不够明确,不能有效的整合城市的现有资源,城市管理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有效的整治力度。如:在城区占道经营的面点、烧烤、冷饮等熟食的商贩,没有取得相关证照,如果由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源头管理,效果优于城管部门。

三、建议

占道经营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凡是流动经营场所,塑料袋、瓜果皮沿街丢弃;二是蚕食道路,影响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三是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一部分游动占道经营的小商贩,以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短斤少两等坑害消费为业,损害消费者利益;四是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占道经营使原本宽敞、整洁的街道拥挤、肮脏不堪,使城市魅力大打折扣。

如何有效治理占道经营、游动叫卖,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规范经营氛围。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营造“规范经营行为,爱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使经营者统一认识,服从管理,自觉从思想和行动上不参与“占道经营”。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赋有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城管、工商、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和镇人民政府、社区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严格执法。“门前四包”责任单位要切实按照“门前四包”管理要求,规范单位所属出租门店经营行为、改善周边环境,主动履行参与城市管理的义务。对少数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抵制、阻挠管理执法的违法人员,从严查处,对屡教不改、顶风而上或聚众滋事、暴力抗法的,公安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置。

占道经营范文篇2

研究“占道经营”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占道经营。不难发现,在政府部门的公告,电视、报纸的新闻报导中,“占道经营”一词几乎总是与“集中整治”、“治理”、“取缔”等词语同时出现。城市管理部门清理整治的占道经营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沿街店铺利用门前空地或道路进行店外经营的行为(城管部门通常称之为“伸舌头”);二是街头摊贩利用路边空地或广场等公共空间从事简单的商品交易的行为。本文主要将第二种情况,即小商小贩在城市街头的贩卖活动(即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公共利益辨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发生的占道经营情况中,90%以上为小商小贩的街头贩卖活动;二是占道经营治理中所积累的矛盾和出现的暴力抗法等问题也主要来自于对街头摊贩的取缔行动中;三是街头摊贩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无法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弱势群体构成,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对其所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选择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给出“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定义:城市无稳定职业者为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利用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从事的小规模的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保护的商品经营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业人员:实施占道经营的街头摊贩来自于“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按户籍属性区分,这一群体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以下岗失业职工为主的具有城市户籍的无稳定职业人员,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二)从业动机:街头摊贩限于自身条件,迫于生计而实施占道经营行为,其动机是“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其在主观上并不存在破坏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的故意,其在客观上弥补了城市商业网点覆盖能力的不足,方便了市民生活。

(三)经营地点: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是本文所研究的占道经营问题在空间上的规定性:一是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城市;二是占道经营的实施地点为城市中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如何发挥城市公共空间除通行能力之外的多种用途,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增添城市魅力、增加就业机会、恢复城市活力正日益为城市管理研究者所重视。

(四)行业特点:“小规模的”“商品经营”活动。街头摊贩在学历、年龄、劳动技能等方面大多处于劣势,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所以其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具有技术要求低、投入少、规模小、见效快的行业特点,而这一非正规就业形式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政府态度: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活动“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保护”,属于违法行为,因而受到城市管理部门反复的清理取缔。在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占道经营取缔过程中,城市管理者与摊贩之间积累了一定的矛盾。

从“街头摊贩占道经营”定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摊贩实施占道经营是在自身生存能力和就业条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维持生计而进行的一种“自我救济”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违法的行为,但本身并不存在“违法”的故意。而政府部门为了维护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对其反复加以取缔,致使以弱势群体为主的摊贩群体在难以找到其他生活出路的情况下,与政府部门维护市容环境的执法权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发生了一些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从而使占道经营治理问题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社会问题。

二、运用公共管理理念分析街头摊贩占道经营活动

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维护城市的美好环境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公共利益的,而市民却对城管执法人员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执法行为颇多指责,对被查处的街头摊贩则抱有深切的同情。城市管理部门认为,他们代表的是广大市民的利益,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与一个城市中存在的数以万计的街头摊贩来比,自然是大多数。也就是说,城市管理部门的“取缔占道经营”行动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为什么依法行事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执法行为却陷入令“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满意的境地呢?其实,仅仅将占道经营视为一种违法行为还远远不够,该问题的边界已远远超越了违法和执法简单认识,我们还要从这种行为实施者的生存状况,摊贩经济的存在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重新审视占道经营问题。本文将分别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帕累托改进原则”和“外部性分析”来论述:维护公共利益不能成为城市驱逐摊贩的理由。

(一)摊贩从事占道经营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潜藏着从低到高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那么,街头摊贩处于需求层次理论所给出的哪一个需要层次,他们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对占道经营从业者即街头摊贩的在社会生活中所处阶层和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分析,将当前中国社会划分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分别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占道经营从业者群体显然属于十大阶层的最底一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是城市中最贫困的群体。该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四低”: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收入、低社会保障(或者根本不享受任何社会保障)。他们明显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最低层,即生理需要层面,他们成为街头摊贩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就是因为占道经营几乎无进入门槛和技能要求,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要求商贩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尚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容市貌来放弃为自己提供生活来源的“霍布森选择”是并不现实的。

(二)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帕累托改进”原则

城市管理者取缔占道经营并不是为一己之私,他们也是在维护公共利益。那么,我们在这里需要辨析一下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在以保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下变得无足轻重呢?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并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概念。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是被普遍认同的:一是公共利益并非仅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当少数人的利益因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受到损失的时候,需要对受损一方进行必要的补偿,通过这种补偿来实现或者说接近达到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

目前城市中的摊贩群体主要由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力构成,他们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改革是世界和历史潮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只有坚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使国力迅速增强,经济迅猛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得以提升的同时,有些人成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他们并未在改革中获益,而是加入了无稳定职业群体的行列。根据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原则,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正常的生活。但目前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小,覆盖率低,大部分城市非正规就业者还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街头,成为摊贩,以这种“自我救济”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中的一部分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他们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这种补偿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帕累托改进”原则并未得以实现,如果政府和社会对于他们的“自我救济”行为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允许摊贩通过自食其力解决生存危机,我们可以将这种解决办法作为目前无法真正实现利益补偿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趋近于“帕累托改进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占道经营对城市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这一行为的负外部性,消除这一负外部性正是城市管理部门取缔摊贩的理由。多年以来,城市管理部门以运动的方式对占道经营行为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行动,每一轮集中整治,城市管理部门都力图通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消除这一“城市顽症”。但是,城市政府部门忽略了这一“占道经营”本身的正外部性。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困难群体和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城市中无稳定职业的困难群体,而由于我国近年的高经济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增长,这一群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保持一定的规模。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对这一群体的覆盖率非常低,他们在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同时,无法靠社会保障体系中满足其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中就业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者选择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以实现“自营就业”,在非正规就业的方式选择上,成为街头摊贩的进入门限最低,见效最快,几乎是就业能力较低的困难群体的最可能做出的选择。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调查,成为街头摊贩是进行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方式。而这种“自我救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政府负担、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正是占道经营行为所具有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本文认为,这一正外部性远远大于其负外部性,而城市管理部门恰恰是忽略了或者说低估了街头摊贩存在的巨大的正外部性,而试图以行政强制手段彻底铲除占道经营现象的行为以消除其负面影响。但是,强制取缔的措施在使城市市容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却迫使众多以“占道经营”来实现自我救济的摊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摊贩群体在无法实现自我救济又难以得到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本文认为,街头摊贩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其正外部性是明显的,而城市管理部门在退路进厅没有真正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行政强制手段取缔摊贩是在进行一场损失大于收益的“负和博弈”,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占道经营治理政策时,应重新认识街头摊贩的存在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规范、引导摊贩的经营活动,体现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摊贩经济为方便市民生活、保障摊贩的基本生存需要而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府部门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治理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便民而不是治民,这一指导思想在占道经营治理中尤为重要。这里的“民”是包括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这一城市中的街头摊贩。摊贩群体与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也需要生存,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也有孩子需要上学,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但他们又与城市中的很多人不同,他们来自于城市中生活最贫困的群体,他们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从事着这个城市中最辛苦、最没有保障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市民带来了生活的方便,同时获得维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生存需要的微薄收入,他们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来自全社会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关怀和帮助。

城市治理要体现便民原则,城市管理领域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占道经营治理更是如此。在占道经营治理中,要切实以“便民”而不是“治民”为指导思想,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和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对摊贩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而不是以行政强制手段而进行取缔,这样才能在城市管理、占道经营治理当中真正体现“便民”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占道经营范文篇3

一、开展镇区占道经营整治的必要性

镇区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问题是镇区管理中的一个"顽症",虽经开展了多次集中清理整顿,但反弹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治理效果。跨门营业、占道经营是少数人占用城市公共资源谋取个人利益,而且影响市容、污染环境、阻碍交通,大多数市民很有意见。因此,集中整治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镇品位的需要,是改善广大市民人居环境质量的需要,更是创建文明城镇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

这次对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的总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规范经营、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改变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出重拳,下猛药,坚决取缔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陋习,还路于民,掀起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高潮。

三、整治内容

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清理和规范镇区内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商贩、摊位,禁止店外经营、作业、加工等行为,清除公共场所堆放物,拆除商亭、商棚等违章占道设施。集中整治结束后,镇区道路实行分类管理:一类道路为示范街(勤政路);二类道路为严管街(清泉街);三类道路为控制街(永武一线)。

具体内容:

1、取缔店外占道、马路市场经营。

2、取缔店外加工、制作。

3、消除店外及公共场地堆放的物品。

4、拆除店外及在公共场地的乱搭建、乱拉挂。

5、规范摊点群。禁止随意流动占道经营。

6、规范五小行业(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小菜场、小美容美发店)。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上旬)

在专项整治之前,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印发通告、以及广播、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各种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的危害和专项整治的意义,为整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向社会公示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发挥城管执法电话(*)的作用,倾听社会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的支持,使广大群众对管理要求和标准心知肚明,以免造成工作被动。

(二)突击整治阶段(7月中、下旬)

该阶段将抽调镇政府工作人员、镇城建监察中队、镇巡逻消防队20余人,县工商局、桐琴工商所、桐琴派出所等组成精干执法队伍,开展二次较大规模的整治活动。

具体工作措施是:对沿街经营业户逐门挨户下发《关于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整治》的通告;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修理业、制造业、小商贩的数量;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项部署;发放停止违章占道通知书;同时建立专门档案。通告后仍然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的,依法给予警告处罚,同时下达责令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通知书;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拒不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巩固成果阶段(8月)

为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突击整治结束后,对辖区中队实行管理责任制、错时工作制,做到"高峰固点、低峰巡线",即在每日下班时间和流动摊点出现的高峰期间,在重点部位定人员进行巡查管理;"高峰期"以外其他时间,则安排人员对所辖路段进行巡查,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真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实现专、群结合,使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镇政府与县工商局、县运管所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徐恺;付组长:陈秋华;成员:朱根跃,蓝献华,朱凤鸣,徐建平,施天冬,朱振甫。工作小组组长:蓝献华,付组长:朱凤鸣,左皓天,邹东泉,洪连法;组员:孙寅、徐广华、徐连文、徐雄、王建胜、项晓强,泉二、泉三市场管理员,同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整治中遇到的问题。

占道经营范文篇4

一、整治内容

1、主要干道、小区出入口、敏感区域的各类占道经营水果摊点;

2、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

3、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占道经营;

4、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薄弱区域。

二、整治目标

从2015年5月22日至7月1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类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出店经营、流动经营等问题,达到市容市貌规范标准,环境卫生干净有序,为夏季城市管理常态化夯实基础。

三、成立组织

成立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5月25日前):摸清情况,制定方案。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区各相关部门依照整治任务,开展摸底排查,明确整治内容,研究制定整治任务计划,并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区城管局搜集占道经营等夏季市容重难点问题,下达到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各相关部门,完善各责任单位的整治内容。

第二阶段(5月25日至6月30日):全面发动,实施整治。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区各相关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整治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全面启动夏季市容环境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7月10日前):考核验收。区城管办对照整治任务和标准,对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部门整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第四阶段(7月10日以后):整改巩固。区城管办对考核验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找出不足,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各责任单位在补缺补差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并制定长效管理措施。

五、整治任务和方法

(一)水果摊点占道经营

1、主要任务:对辖区各主(次)干道,集贸市场、住宅小区周边,以及城郊结合部等处的水果摊点,采取疏堵结合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2、责任分工:由区城管局负责,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配合。按照“主干道严控,次干道规范,背街小巷自治”的原则,加强对水果摊点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加大路段责任管理和执法力度,定期开展“短、平、快”集中整治,确保辖区主干道无水果摊点占道经营现象。

按照布局合理、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原则,选择部分次干道和空地,设立夏季西瓜摊点临时疏导点,对西瓜摊点进行有效疏导,以满足社会需求,缓解管理压力和社会矛盾。同时,加强对临时疏导点规范管理,现场设置醒目标志,明确管理人员,配备垃圾容器,及时清运垃圾,确保临时疏导点的整洁、卫生、有序。

由街道(社区)组织人员对住宅小区周边和城郊结合部西瓜摊点进行疏导、引导和管理工作,确保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

(二)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

1、主要任务:加大对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商家出店经营的整治力度。

2、责任分工:严格对照《国家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要点,街道、社区和沿街单位建立“三位一体”联动制度,以落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为抓手,深化“门前三保”责任制,做到责任全覆盖,各责任单位要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针对《测评体系》中明确的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乱披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各类现象进行劝阻、制止和管理。按照“保重点”的要求,突出利民西路、利民中路、九华南路、新时代商业街等路段管理。此外,要加强对主(次)干道的巡查,对出店经营现象加大整治力度,做到有违必纠。对多次教育处罚仍不纠正的沿街单位,街道要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联合整治。

(三)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占道经营

1、主要任务:明确整治重点、整治标准、责任区域,定期组织联合集中整治行动。

2、责任分工:针对夏季市容管理特点,各街道办事处合理整合和安排力量,联合城管、环保、交警、公安等部门,采取错时执法、延时执法等联合集中整治方式,强化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的整治力度。每周联合集中整治不少于2次,严格执行两薄时段集中整治领导带班制和查岗制,街道分管领导、社居委主任带班制要落实到人。区城管局督促街道城管中队落实重点地段明确职责,定人定岗。

(1)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固定门店应在室内进行烧烤,禁止一切室外露天烧烤经营。要结合日常执法巡查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对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行为发生时间、地点、店名等信息进行取证,下发书面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严重扰民且拒不配合执法的,要公开曝光,坚决予以取缔。

(2)流动烧烤摊点。要掌握辖区流动烧烤摊点的分布情况、经营时间、摊点规模等,通过采取错时执法、集中检查、定岗固守等方式逐步予以取缔。对流动烧烤摊点多发、易反复的重点、难点区域,要协同公安、工商、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经常开展联合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遏制流动烧烤摊点蔓延趋势。

(3)设置临时规范烧烤区。各街道办事处要协调相关部门在充分吸收市民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设置临时规范规范烧烤区,有序疏导流动烧烤摊点,有条件的可规划打造特色烧烤街,对已有烧烤区要加强规范管理,做到既满足市民需求又实现规范管理。

六、应急处置机制

1、为确保集中整治安全有序,每次联合整治前预先排定整治路线图,并下设警戒组、宣传劝导组、暂扣物品组、现场摄像组,明确工作职责。

2、整治过程中,若发生阻碍执法或突发性事件,由属地派出所民警及时予以处置。

七、部门职责

1、区委宣传部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电视、报刊设置专栏,对夏季市容乱象进行曝光,对专项整治跟踪报道。

2、区文明办督促学校、企事业等文明单位做好本单位“门前三保”工作。

3、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4、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环保法》要求,加大对露天烧烤油烟污染的整治查处力度。

5、交警大队队负责对占道经营机动车辆加强管理,杜绝占用主次干道机动车道经营瓜果等现象。

6、各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为我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的主体,负责做好整治活动过程中辖区内村(居)民动态掌握、信访维稳及相关善后处置工作。

7、区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

八、工作要求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责任单位利用发放一封信、出动宣传车、设置宣传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引导公众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通过整治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占道经营范文篇5

研究“占道经营”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占道经营。不难发现,在政府部门的公告,电视、报纸的新闻报导中,“占道经营”一词几乎总是与“集中整治”、“治理”、“取缔”等词语同时出现。城市管理部门清理整治的占道经营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沿街店铺利用门前空地或道路进行店外经营的行为(城管部门通常称之为“伸舌头”);二是街头摊贩利用路边空地或广场等公共空间从事简单的商品交易的行为。本文主要将第二种情况,即小商小贩在城市街头的贩卖活动(即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公共利益辨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发生的占道经营情况中,90%以上为小商小贩的街头贩卖活动;二是占道经营治理中所积累的矛盾和出现的暴力抗法等问题也主要来自于对街头摊贩的取缔行动中;三是街头摊贩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无法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弱势群体构成,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对其所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选择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给出“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定义:城市无稳定职业者为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利用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从事的小规模的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保护的商品经营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业人员:实施占道经营的街头摊贩来自于“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按户籍属性区分,这一群体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以下岗失业职工为主的具有城市户籍的无稳定职业人员,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二)从业动机:街头摊贩限于自身条件,迫于生计而实施占道经营行为,其动机是“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其在主观上并不存在破坏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的故意,其在客观上弥补了城市商业网点覆盖能力的不足,方便了市民生活。

(三)经营地点: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是本文所研究的占道经营问题在空间上的规定性:一是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城市;二是占道经营的实施地点为城市中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如何发挥城市公共空间除通行能力之外的多种用途,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增添城市魅力、增加就业机会、恢复城市活力正日益为城市管理研究者所重视。

(四)行业特点:“小规模的”“商品经营”活动。街头摊贩在学历、年龄、劳动技能等方面大多处于劣势,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所以其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具有技术要求低、投入少、规模小、见效快的行业特点,而这一非正规就业形式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政府态度: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活动“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保护”,属于违法行为,因而受到城市管理部门反复的清理取缔。在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占道经营取缔过程中,城市管理者与摊贩之间积累了一定的矛盾。

从“街头摊贩占道经营”定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摊贩实施占道经营是在自身生存能力和就业条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维持生计而进行的一种“自我救济”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违法的行为,但本身并不存在“违法”的故意。而政府部门为了维护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对其反复加以取缔,致使以弱势群体为主的摊贩群体在难以找到其他生活出路的情况下,与政府部门维护市容环境的执法权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发生了一些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从而使占道经营治理问题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社会问题。

二、运用公共管理理念分析街头摊贩占道经营活动

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维护城市的美好环境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公共利益的,而市民却对城管执法人员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执法行为颇多指责,对被查处的街头摊贩则抱有深切的同情。城市管理部门认为,他们代表的是广大市民的利益,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与一个城市中存在的数以万计的街头摊贩来比,自然是大多数。也就是说,城市管理部门的“取缔占道经营”行动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为什么依法行事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执法行为却陷入令“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满意的境地呢?其实,仅仅将占道经营视为一种违法行为还远远不够,该问题的边界已远远超越了违法和执法简单认识,我们还要从这种行为实施者的生存状况,摊贩经济的存在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重新审视占道经营问题。本文将分别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帕累托改进原则”和“外部性分析”来论述:维护公共利益不能成为城市驱逐摊贩的理由。

(一)摊贩从事占道经营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潜藏着从低到高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那么,街头摊贩处于需求层次理论所给出的哪一个需要层次,他们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对占道经营从业者即街头摊贩的在社会生活中所处阶层和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分析,将当前中国社会划分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分别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占道经营从业者群体显然属于十大阶层的最底一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是城市中最贫困的群体。该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四低”: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收入、低社会保障(或者根本不享受任何社会保障)。他们明显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最低层,即生理需要层面,他们成为街头摊贩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就是因为占道经营几乎无进入门槛和技能要求,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要求商贩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尚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容市貌来放弃为自己提供生活来源的“霍布森选择”是并不现实的。

(二)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帕累托改进”原则

城市管理者取缔占道经营并不是为一己之私,他们也是在维护公共利益。那么,我们在这里需要辨析一下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在以保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下变得无足轻重呢?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并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概念。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是被普遍认同的:一是公共利益并非仅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当少数人的利益因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受到损失的时候,需要对受损一方进行必要的补偿,通过这种补偿来实现或者说接近达到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

目前城市中的摊贩群体主要由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力构成,他们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改革是世界和历史潮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只有坚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使国力迅速增强,经济迅猛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得以提升的同时,有些人成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他们并未在改革中获益,而是加入了无稳定职业群体的行列。根据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原则,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正常的生活。但目前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小,覆盖率低,大部分城市非正规就业者还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街头,成为摊贩,以这种“自我救济”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维护城市的美好环境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公共利益的,而市民却对城管执法人员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执法行为颇多指责,对被查处的街头摊贩则抱有深切的同情。城市管理部门认为,他们代表的是广大市民的利益,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与一个城市中存在的数以万计的街头摊贩来比,自然是大多数。也就是说,城市管理部门的“取缔占道经营”行动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为什么依法行事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执法行为却陷入令“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满意的境地呢?其实,仅仅将占道经营视为一种违法行为还远远不够,该问题的边界已远远超越了违法和执法简单认识,我们还要从这种行为实施者的生存状况,摊贩经济的存在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重新审视占道经营问题。本文将分别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帕累托改进原则”和“外部性分析”来论述:维护公共利益不能成为城市驱逐摊贩的理由。

(一)摊贩从事占道经营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潜藏着从低到高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那么,街头摊贩处于需求层次理论所给出的哪一个需要层次,他们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对占道经营从业者即街头摊贩的在社会生活中所处阶层和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分析,将当前中国社会划分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分别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占道经营从业者群体显然属于十大阶层的最底一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是城市中最贫困的群体。该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四低”: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收入、低社会保障(或者根本不享受任何社会保障)。他们明显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最低层,即生理需要层面,他们成为街头摊贩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就是因为占道经营几乎无进入门槛和技能要求,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要求商贩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尚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容市貌来放弃为自己提供生活来源的“霍布森选择”是并不现实的。

(二)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帕累托改进”原则

城市管理者取缔占道经营并不是为一己之私,他们也是在维护公共利益。那么,我们在这里需要辨析一下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在以保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下变得无足轻重呢?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并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概念。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是被普遍认同的:一是公共利益并非仅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当少数人的利益因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受到损失的时候,需要对受损一方进行必要的补偿,通过这种补偿来实现或者说接近达到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

目前城市中的摊贩群体主要由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力构成,他们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改革是世界和历史潮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只有坚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使国力迅速增强,经济迅猛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得以提升的同时,有些人成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他们并未在改革中获益,而是加入了无稳定职业群体的行列。根据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原则,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正常的生活。但目前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小,覆盖率低,大部分城市非正规就业者还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街头,成为摊贩,以这种“自我救济”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中的一部分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他们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这种补偿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帕累托改进”原则并未得以实现,如果政府和社会对于他们的“自我救济”行为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允许摊贩通过自食其力解决生存危机,我们可以将这种解决办法作为目前无法真正实现利益补偿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趋近于“帕累托改进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占道经营对城市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这一行为的负外部性,消除这一负外部性正是城市管理部门取缔摊贩的理由。多年以来,城市管理部门以运动的方式对占道经营行为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行动,每一轮集中整治,城市管理部门都力图通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消除这一“城市顽症”。但是,城市政府部门忽略了这一“占道经营”本身的正外部性。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困难群体和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城市中无稳定职业的困难群体,而由于我国近年的高经济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增长,这一群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保持一定的规模。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对这一群体的覆盖率非常低,他们在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同时,无法靠社会保障体系中满足其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中就业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者选择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以实现“自营就业”,在非正规就业的方式选择上,成为街头摊贩的进入门限最低,见效最快,几乎是就业能力较低的困难群体的最可能做出的选择。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调查,成为街头摊贩是进行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方式。而这种“自我救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政府负担、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正是占道经营行为所具有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本文认为,这一正外部性远远大于其负外部性,而城市管理部门恰恰是忽略了或者说低估了街头摊贩存在的巨大的正外部性,而试图以行政强制手段彻底铲除占道经营现象的行为以消除其负面影响。但是,强制取缔的措施在使城市市容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却迫使众多以“占道经营”来实现自我救济的摊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摊贩群体在无法实现自我救济又难以得到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本文认为,街头摊贩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其正外部性是明显的,而城市管理部门在退路进厅没有真正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行政强制手段取缔摊贩是在进行一场损失大于收益的“负和博弈”,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占道经营治理政策时,应重新认识街头摊贩的存在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规范、引导摊贩的经营活动,体现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摊贩经济为方便市民生活、保障摊贩的基本生存需要而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府部门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治理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便民而不是治民,这一指导思想在占道经营治理中尤为重要。这里的“民”是包括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这一城市中的街头摊贩。摊贩群体与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也需要生存,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也有孩子需要上学,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但他们又与城市中的很多人不同,他们来自于城市中生活最贫困的群体,他们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从事着这个城市中最辛苦、最没有保障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市民带来了生活的方便,同时获得维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生存需要的微薄收入,他们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来自全社会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关怀和帮助。

城市治理要体现便民原则,城市管理领域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占道经营治理更是如此。在占道经营治理中,要切实以“便民”而不是“治民”为指导思想,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和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对摊贩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而不是以行政强制手段而进行取缔,这样才能在城市管理、占道经营治理当中真正体现“便民”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占道经营范文篇6

联合整治使情况有所好转。支队白天安排一大队部分力量,主要在上下班时间段,对中南路进行巡查,对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劝阻,保障公交车正常通行;夜间,支队安排三大队全体执法人员保障中南路的市容市貌。目前,中南路占道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门面出店占道经营;占用人行道、机动车道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机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贩卖水果(比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门口)。据调查,占道经营主要以经营水果、服装、小商品、烧烤、冷饮等为主。其中,主要是疏导点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尤为突出。晚上10点之后,中南路包括中南路延伸段夜间经营夜排挡的占道经营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以上特点,三大队每晚确保全体人员巡查中南路2次,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劝阻,并做好每日巡查上报登记工作。10月31日,三大队与南长夜间执法中队对中南路等路段进行了联合执法,出动人员24人次、执法车辆3辆,取缔夜排挡6只、水果车7辆、无证烧烤摊2只,有效地遏制了占道经营户的气焰,并及时落实跟踪管理措施。从整治后的情况看,中南路占道经营行为明显减少,道路基本通畅,市容、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中南路占道经营者特殊性使问题难以根本解决。一是由于中南路基础建设不完善,道路本身就不宽,周围是老居民区,其中中老年人群比较多,加之多数外来人员租、居住附近,当中打工类型的较多,收入偏低,中南路又恰逢中桥菜场,致使马路市场有了固定的购买人群,同时部分市民也乐得他们摆在马路上,以方便自己的需求。每当执法人员进行正常执法时,部分群众为了自身的方便,大多愿意充当违章户的说客,加大了执法的难度。二是疏导点的设置不合理。疏导点设置在马路边,不仅增加了道路、交通秩序的压力,而且给路边的行人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伴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因为基础配套实施不完备的缘故,疏导点没有合理的场所进行进场管理,经营的商品又是服装、水果、小百货等市民所需的,加之经营户的攀比心态,“你占10公分,我要占20公分”不良心态,使得执法队伍疲于奔命,使整治后效果并不能维持多久又恢复原状。三是执法环境差,暴力抗法时常发生。中南路周边居住的外地人较多,生活习惯较差,加之黑恶势力隐与其中,使的执法环境比较艰难。从以往的整治经历来看,有很多队员在执法过程中,被违章经营户打伤、烫伤,黑恶势力在其背后煽风点火,充当保护伞或者直接参与对抗执法活动,队员受伤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结果等因素,直接伤害了部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长效执法队伍未落实使该地区随时可能出现大面积回潮。支队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巡查观察,中南路夜间的确没有南长城管执法大队的队员。从南长城管执法大队上报的执法名单来看,仅仅只是一份机动中队的名单,而无具体的长效管理措施和整治方案。从人员的组成来看,夜间分队队员都是从白天上班的队员中抽出,无论是人力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可能完全落实,从上班时间看,早上照常上班,晚上7点至11点上班,周六、周日分队人员轮流休息一天,从生理极限和长效管理上都很难长时间落实。通过和南长夜间执法中队沟通,他们表示夜间不仅要管理中南路,还要对南长的几条主要道路进行巡查执法管理,而不是专门管理中南路的,逢到没有什么突发和重大事件,为了照顾队员们的身体,晚上8、9点左右也回家了。以上可以看出,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中南路执法工作可能又会陷入执法—回潮—执法—再回潮的怪圈中去。

建议市局领导继续责成南长城管行政执法局有关领导必须对中南路建立起长效管理措施,落实长效管理队伍,保障中南路交通通畅。支队将继续配合跟踪执法和检查。

占道经营范文篇7

一、进一步强化占道经营整治力度

一是加强对高速出口—死海景区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安排人员定点值守高速出口、景区门口,及时对流动叫卖、沿街揽客、拦车兜售、乱悬挂等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制止拦车吃饭、流动叫卖310次,暂扣泳衣泳圈16件。二是集中整治交通街占道经营。对交通街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劝导占道经营400余次,暂扣占道物品22件。

三是加大对街、进出口、占道经营的管理力度。采取错时延时、定点值守车巡相结合的方式治理街、进出口、占道经营,劝导出店、跨门店经营130起,劝离流动摊贩230人次,暂扣流动摊车4辆。

二、进一步强化夜市秩序规范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县夜市摊点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大对夜市的管理力度,逐街逐巷的清理整治违规夜市摊点,劝导违章占道经营者16人次,制止噪音扰民、油烟扰民45次。

三、进一步强化防护栏治理工作力度

按照《县防护栏地方标准》的规定,加大对防护栏安装的备案和运输途中的监管力度,共备案40余户,暂扣违规防护栏1副。

占道经营范文篇8

关键词: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对策研究

作为郴州核心城区的北湖区,占据了市城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北湖区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郴州市的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北湖城区城市管理存在的短板依然存在,比如市容管理方面的市场外溢现象、学校周边小食品等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比较突出,与当前郴州市城市创建发展水平有较大出入。本文立足北湖城区流动摊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探讨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更加切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使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共享城市的发展成果。

1北湖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情况

1.1占道经营行为的危害主要表现

(1)影响市容秩序。流动摊贩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占道经营行为随意性大,对城市市容秩序影响大。(2)影响市民出行。流动摊贩往往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摆摊设点,侵占道路,极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妨碍行人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3)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由于流动摊贩经营的产品无质量保证,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假冒伪劣产品或短斤少两等不良行为,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造成社会治安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4)存在安全隐患。流动摊贩经营产品多为“三无”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人们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有可能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1.2北湖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特点

(1)流动摊贩经营项目较多、活动范围大。流动摊贩经营的种类非常“丰富”,大的有如东风路的夜市一条街、市九完小的早餐摊点群、国庆路天桥的地摊跳蚤市场等,小到街边擦皮鞋、各个农贸市场周边卖蔬菜、兴旺步行街的特色小吃以及道路旁占道经营的生活用品等。(2)流动性较大、有时段性。流动摊贩出行方便,往往一人可以操作。其经营照样遵循市场规则,即寻找有市场的地方,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流动摊贩经营行为有时段性,表现在例如农贸市场买菜多集中在上午市民买菜的高峰期,到中午开始缓解,学校周边的小吃摊位则在学校放学的时间段集中出现,上课期间则整体消退等等。(3)经营活动反复。流动摊贩普遍掌握了城管执法巡查规律,分散的流动摊贩在经营地点上不但选择隐蔽的地方经营,并且经常性变化经营场所,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战。

2占道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执法管理难度大

主要体现在流动摊贩人员分布十分广泛,难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执法活动。在年龄上,有在校大学生体验生活摆地摊的,有待业人员未找到工作临时做流动摊贩的,有城市下岗职工解决工作补贴家用的,有自产自销农民进城贩卖蔬果的,有弱势群体解决生计问题的等等。在地域分布上,有城市居民、周边县市区农民,还有外地来郴经营人员。

2.2过于强调从严管理

纵使城市执法部门多次开展综合整治,长期值守,但仍存在“整治期良好,整治后依旧”现象和“整治—反弹—再整治—反弹”的怪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也极大浪费了行政成本。

2.3疏导区(点)管理不规范

设置疏导区(点)是转变城管执法理念的一大举措,但是郴州市设置的临时疏导区(点)却未真正立足服务,而只是为了疏导而疏导。例如下湄桥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区十方冷清,菜农普遍反映自产自销区位置比较偏避、菜不好卖,所以不愿意到疏导区摆摊,哪怕是下雨的天气也宁可在路旁占道买菜。

3占道经营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3.1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占道经营管理难度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周边乡镇融城步伐明显加快,“村民”变“市民”,城区人口增长过快,市民意识却未增强,亟待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日益增加。作为地级市,郴州的“中心市”的作用日益显现,伴随着交通日益发达,所辖区域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农民进城卖菜、经营已成为常态,如宜章县个体菜农利用拖煤专列火车将农产品直接带入市场区,在农贸市场周边、城区道路人行道随意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市容秩序。

3.2城市功能区布局规划不合理

就郴州市而言,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型商品市场过于集中,且均位居城中心,例如五岭水果市场、北湖便民市场群(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次)、罗家井农贸市场等,这些市场人流量大,规划不合理,市场周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难以管理。

3.3城管执法体制不顺

具体情况是,各项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工作,强调的是区政府负责的属地管理工作机制,考核的是区政府,即人、财(罚没收入等)、物、权均在市级部门,而事权和管理权却在区级政府,人员交流不畅,导致执法队伍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上不来,工作难调度。

4对占道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4.1着力推进郴州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

市级应将区级管理的例如占道经营查处的相关事权、人事编制、工作经费等一并下放区级政府统筹,强化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区级政府对城管执法的主要话语权。

4.2提高城管执法的服务能

以往,由于一味强调行政处罚,重处罚轻管理,导致“以罚代管”情况突出,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管理方面衍生出暴力执法以及暴力抗法等社会问题。时隔37年召开的2015年中央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将提高执法水平和提高服务水平并列起来,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这就是表明城市管理执法不仅仅是政府行使权力,更多的是要为市民群众服务,通过服务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

4.3加快出台城管执法地方法规

解决城市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首要是完善城管执法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城管执法的法律授权。虽然郴州市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整合了城市规划、工商、环保等11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所涉及到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可参考依据包括《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但在具体城管执法依据上只有《行政处罚法》,需要多角度地对目前的立法进行完善。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湖南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作者:彭利凯 单位:郴州市北湖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刘志仁,徐炯.城管执法难的法律根源及其路径创新[J].理论导刊,2009,

占道经营范文篇9

研究“占道经营”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占道经营。不难发现,在政府部门的公告,电视、报纸的新闻报导中,“占道经营”一词几乎总是与“集中整治”、“治理”、“取缔”等词语同时出现。城市管理部门清理整治的占道经营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沿街店铺利用门前空地或道路进行店外经营的行为(城管部门通常称之为“伸舌头”);二是街头摊贩利用路边空地或广场等公共空间从事简单的商品交易的行为。本文主要将第二种情况,即小商小贩在城市街头的贩卖活动(即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公共利益辨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发生的占道经营情况中,90%以上为小商小贩的街头贩卖活动;二是占道经营治理中所积累的矛盾和出现的暴力抗法等问题也主要来自于对街头摊贩的取缔行动中;三是街头摊贩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无法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弱势群体构成,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对其所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选择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给出“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定义:城市无稳定职业者为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利用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从事的小规模的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保护的商品经营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业人员:实施占道经营的街头摊贩来自于“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按户籍属性区分,这一群体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以下岗失业职工为主的具有城市户籍的无稳定职业人员,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二)从业动机:街头摊贩限于自身条件,迫于生计而实施占道经营行为,其动机是“获得经济收入以满足自身或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其在主观上并不存在破坏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的故意,其在客观上弥补了城市商业网点覆盖能力的不足,方便了市民生活。

(三)经营地点:城市路边空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是本文所研究的占道经营问题在空间上的规定性:一是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城市;二是占道经营的实施地点为城市中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如何发挥城市公共空间除通行能力之外的多种用途,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增添城市魅力、增加就业机会、恢复城市活力正日益为城市管理研究者所重视。

(四)行业特点:“小规模的”“商品经营”活动。街头摊贩在学历、年龄、劳动技能等方面大多处于劣势,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所以其从事的占道经营活动具有技术要求低、投入少、规模小、见效快的行业特点,而这一非正规就业形式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政府态度:街头摊贩的占道经营活动“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保护”,属于违法行为,因而受到城市管理部门反复的清理取缔。在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占道经营取缔过程中,城市管理者与摊贩之间积累了一定的矛盾。

从“街头摊贩占道经营”定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摊贩实施占道经营是在自身生存能力和就业条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维持生计而进行的一种“自我救济”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违法的行为,但本身并不存在“违法”的故意。而政府部门为了维护市容环境等公共利益,对其反复加以取缔,致使以弱势群体为主的摊贩群体在难以找到其他生活出路的情况下,与政府部门维护市容环境的执法权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发生了一些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从而使占道经营治理问题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社会问题。

二、运用公共管理理念分析街头摊贩占道经营活动

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维护城市的美好环境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公共利益的,而市民却对城管执法人员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执法行为颇多指责,对被查处的街头摊贩则抱有深切的同情。城市管理部门认为,他们代表的是广大市民的利益,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与一个城市中存在的数以万计的街头摊贩来比,自然是大多数。也就是说,城市管理部门的“取缔占道经营”行动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为什么依法行事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执法行为却陷入令“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满意的境地呢?其实,仅仅将占道经营视为一种违法行为还远远不够,该问题的边界已远远超越了违法和执法简单认识,我们还要从这种行为实施者的生存状况,摊贩经济的存在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重新审视占道经营问题。本文将分别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帕累托改进原则”和“外部性分析”来论述:维护公共利益不能成为城市驱逐摊贩的理由。

(一)摊贩从事占道经营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潜藏着从低到高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那么,街头摊贩处于需求层次理论所给出的哪一个需要层次,他们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对占道经营从业者即街头摊贩的在社会生活中所处阶层和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分析,将当前中国社会划分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分别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占道经营从业者群体显然属于十大阶层的最底一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是城市中最贫困的群体。该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四低”: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收入、低社会保障(或者根本不享受任何社会保障)。他们明显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最低层,即生理需要层面,他们成为街头摊贩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就是因为占道经营几乎无进入门槛和技能要求,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要求商贩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尚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容市貌来放弃为自己提供生活来源的“霍布森选择”是并不现实的。

(二)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帕累托改进”原则

城市管理者取缔占道经营并不是为一己之私,他们也是在维护公共利益。那么,我们在这里需要辨析一下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代表哪些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在以保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下变得无足轻重呢?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并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概念。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是被普遍认同的:一是公共利益并非仅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当少数人的利益因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受到损失的时候,需要对受损一方进行必要的补偿,通过这种补偿来实现或者说接近达到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

目前城市中的摊贩群体主要由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力构成,他们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改革是世界和历史潮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只有坚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使国力迅速增强,经济迅猛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得以提升的同时,有些人成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他们并未在改革中获益,而是加入了无稳定职业群体的行列。根据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原则,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正常的生活。但目前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小,覆盖率低,大部分城市非正规就业者还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街头,成为摊贩,以这种“自我救济”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中的一部分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他们理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这种补偿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帕累托改进”原则并未得以实现,如果政府和社会对于他们的“自我救济”行为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允许摊贩通过自食其力解决生存危机,我们可以将这种解决办法作为目前无法真正实现利益补偿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趋近于“帕累托改进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占道经营对城市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这一行为的负外部性,消除这一负外部性正是城市管理部门取缔摊贩的理由。多年以来,城市管理部门以运动的方式对占道经营行为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行动,每一轮集中整治,城市管理部门都力图通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消除这一“城市顽症”。但是,城市政府部门忽略了这一“占道经营”本身的正外部性。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困难群体和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城市中无稳定职业的困难群体,而由于我国近年的高经济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增长,这一群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保持一定的规模。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对这一群体的覆盖率非常低,他们在难以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同时,无法靠社会保障体系中满足其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无稳定职业群体中就业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者选择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以实现“自营就业”,在非正规就业的方式选择上,成为街头摊贩的进入门限最低,见效最快,几乎是就业能力较低的困难群体的最可能做出的选择。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调查,成为街头摊贩是进行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方式。而这种“自我救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政府负担、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正是占道经营行为所具有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本文认为,这一正外部性远远大于其负外部性,而城市管理部门恰恰是忽略了或者说低估了街头摊贩存在的巨大的正外部性,而试图以行政强制手段彻底铲除占道经营现象的行为以消除其负面影响。但是,强制取缔的措施在使城市市容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却迫使众多以“占道经营”来实现自我救济的摊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摊贩群体在无法实现自我救济又难以得到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本文认为,街头摊贩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其正外部性是明显的,而城市管理部门在退路进厅没有真正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行政强制手段取缔摊贩是在进行一场损失大于收益的“负和博弈”,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占道经营治理政策时,应重新认识街头摊贩的存在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规范、引导摊贩的经营活动,体现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摊贩经济为方便市民生活、保障摊贩的基本生存需要而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府部门在占道经营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治理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便民而不是治民,这一指导思想在占道经营治理中尤为重要。这里的“民”是包括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这一城市中的街头摊贩。摊贩群体与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也需要生存,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也有孩子需要上学,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但他们又与城市中的很多人不同,他们来自于城市中生活最贫困的群体,他们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从事着这个城市中最辛苦、最没有保障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市民带来了生活的方便,同时获得维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生存需要的微薄收入,他们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来自全社会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关怀和帮助。

城市治理要体现便民原则,城市管理领域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占道经营治理更是如此。在占道经营治理中,要切实以“便民”而不是“治民”为指导思想,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和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对摊贩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而不是以行政强制手段而进行取缔,这样才能在城市管理、占道经营治理当中真正体现“便民”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务员之家

占道经营范文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广、人口多,近年来占道经营现象愈加严重,所辖2个镇17个街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造成垃圾遍地,烧烤浓烟和怪味使周围居民楼不敢开窗,楼下楼道成了小商贩“方便”场所,尿迹斑斑。他们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堵塞交通,并使得周围正规市场业户经营惨淡,正常市场秩序被打乱,国家税费流失,举报热线忙不胜忙。据统计,仅山东路一个地区高峰时间无证占道商贩就多达2000余人,我区有大大小小160多个小商贩聚集点,加上走街窜巷和被逼走出市场在市场外面与小商贩竞争生意的正规业户,经测算占道经营者在5万人以上。

二、原因

这支庞大的占道经营队伍所以常驻我区,屡禁不止,经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外来人口剧增。我区较市内三区消费水平低,房租便宜,自从年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政策放开以后,5元钱办一个暂住证可在住一年,于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以靠近山东路的华中街道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外来人口登记2800人,而年仅上半年登记人数就高达4000余人,我区有2个镇17个街道,经统计,年寄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多达30余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以占道经营为生,于是出现了无证占道商贩数量多,范围广,对城区市容环境影响大和严重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等一系列问题。

2、下岗职工多,贫困户多。我区大量居住着大钢、大化等国有大企业职工,在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其中有不少下岗职工以占道经营为生;另外,城市改建,大量人口从市内三区动迁到区居住,其中也有一批下岗职工和贫困户出于生存需要以占道经营为生。

3、人口密集,消费水平低,占道经营有利可图。由于我区是城乡结合部,地域广,居住人口多,农村和外来人口比例大,相当一部分人口的素质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明知无证占道商贩销售物品没有任何质量和卫生保证,但商贩不交税费价格便宜,很多居民还是争相购买。由于有利可图,无证占道商贩长期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你来我走,你走我返,“前清后来”现象非常严重。

4、社会舆论将占道商贩定格在“弱势群体”范畴,给执法人员的清理整治工作带来障碍。对无证占道商贩区综合执法队有两种有效管理办法,一种是强制没收违法占道物品,一种是站岗。在许多群众眼里无证占道商贩是弱势群体,区执法队在履行执法职责,没收违法占道物品时常引起一些群众的“同情”心,小商贩就趁机滋事,哄抢罚没物品,围攻执法人员,甚至四处上访。这不但影响到区执法队的执法形象,而且执法人员的人身也常受到攻击、伤害。同时执法队还要答复有关部门为这种事情的核查,执法队应对上述问题经常力不从心。而实际上区综合执法队清理占道商贩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无证商贩的占道经营是违法行为,部分群众同情这小部分“弱者”的结果是使绝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市容环境卫生遭到恣意破坏。这种“违法”上告“合法”的现象,区执法队认为不应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存在,有关部门也不应接受这种“违法”上访。在实践过程中,区执法队采取了避免“违法上访”一套可行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就是“没收”、“站岗”相结合,采取以“站岗”为主以“没收”为辅的手段。与没收相比站岗无以上的负面效应,只是牵扯人力大。

三、整治意见

作为“大”建设的主战场,区正向城市化大踏步迈进,特别是区有进出机场的迎客路、旅游旺季中外来宾都将目睹的轻轨沿线、沈大高速公路出入口、华北路(门),华联和沃尔玛超市、理工大学和海事大学等地区,维护城市建设成果,优化投资软环境,取缔占道商贩,保护优美环境等工作刻不容缓。亚欧部长会议召开在即,防“非典”又值关键时期,占道经营使卫生隐患随处可见,而遏制的唯一办法就是站岗,我局执法队已经在百货广场、华北路(门)、华东路(华联超市门前)、松江路、西南路、香周路、山东路、千山路、迎客路、金家街等重点地区和路段分设岗点,实行全天监控。但执法队仅有38人,用于站岗人员就占三分之二,除了清理占道商贩工作外执法队还有查处非法排渣车辆、运输撒漏,查处占道修车、涮车,禁止固定经营场所设置店外店、乱设广告牌匾、非法装修门头,查处野广告及清理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其它工作要做,现在为了制止占道经营,这些工作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兼顾。为了全面维护我区市容市貌,我局制定出通过站岗有效治理占道经营的方案,方案内容简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