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2:45:57

心绞痛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88岁,平均为(60.8±13.5)岁。其中,男53例,女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1.2研究分组

将84例心绞痛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8.6±11.2)岁,男29例,女1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3.5±14.2)岁,男24例,女18例。两组年龄比较,t=1.756,P=0.083>0.05;两组性别比较,χ2=1.278,P=0.258>0.05。两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

1.3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营养饮食、戒烟酒,严密观察病情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心绞痛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不良情绪能够加重心绞痛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解除其心理压力。同时,做好家属及亲友的思想工作,嘱其鼓励更多亲友来探视和陪护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2)个性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及疾病病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如讲解疾病的特点、危险因素、预防和紧急自救措施等。(3)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指导和护理,指导其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切勿使用过冷过热的食物,饥饱适宜,进食应缓慢;治疗期间切勿饮用浓茶、吸烟和饮酒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放置便秘。

1.4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是否相同。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其中显效: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T波倒置和ST-T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弱,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心电图T波倒置和ST-T改变有明显改善;无效:心绞痛症状没有好转,心电图T波倒置和ST-T改变几乎没有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用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3例(78.6%),有效7例(16.7%),无效2例(4.8%);对照组显效21例(50.0%),有效13例(31.0%),无效8例(19.0%)。两组疗效比较,χ2=8.07,P=0.018<0.05。表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心绞痛范文篇2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2008年我院CCU病房住院患者,剔除心肌病、心肌梗死、劳力型心绞痛、风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型心脏病,选发作时ST段抬高者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37~49岁,平均(43±9.1)岁。所有男性均吸烟,女性2例吸烟。入院后经Holter检查显示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0.15~0.60mV,伴有Ⅰ°AVB者2例;Ⅱ°Ⅰ型AVB者2例;Ⅱ°Ⅱ型AVB者1例;Ⅲ°AVB者1例;短阵室速者3例;频发室早7例;窦性停搏1例;房性早搏1例。

典型病例:

例1,男性,36岁。阵发性胸闷1年,加重半月,多发生在晨起,阵发性胸闷,心前区刺痛,出现面色苍白,曾服用“去痛片”治疗。入院前半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黑朦。经Holter检出,发作时CH2、CH3的ST段抬高并伴有Ⅱ°Ⅱ型AVB,窦性停搏入院。患者吸烟史15年,近10年每月30~40支,入院前2周血压波动在170~140/110~80mmHg,查体血压140/90mmHg,心肺无异常,血脂胆固醇6163mmol/L,无糖尿病史。入院时ECG正常。

例2,男性,48岁。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2d,疼痛呈压榨性,每次发作持续5min左右,近2d发作次数增多,6~7次/d,持续时间延长为15min左右,发作时有濒死感,症状多发生在夜间休息时,用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患者烟龄30年。近5年每日40支,2年前发现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在180~150/100~80mmHg,不规律服用过“心痛定”,血压控制不佳。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心肺无异常,入院时ECG正常,TC5158mmol/L,HDLC3132mmol/L,无糖尿病史,Holter提示胸骨后疼痛发作时CH1、CH2、CH3的ST均弓背向下型抬高,CH3尤为显著,抬高幅度0.15mV,并伴有室性早搏。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Holter检查显示心绞痛发作时,相应导联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ST抬高幅度为0.15~0.60mV,ST段抬高时部分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有窦性停搏、Ⅰ°AVB、Ⅱ°Ⅰ型AVB、Ⅱ°Ⅱ型AVB、Ⅲ°AVB、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房性早搏。

1.3诊断经过

绝大多数患者疼痛时间短,发病时在家里,赶到医院后基本缓解,普通ECG未能记录到发病时ECG改变。而Holter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病人疼痛时记录到不同程度的ST段抬高,给临床解释病人胸部疼痛找到证据。其中1通道12人;2通道10人;3通道7人。

1.4治疗

所有入选者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为主、硝酸脂为辅的治疗措施,同时加抗血小板,降脂药物,纠正心律失常治疗。23例病人均经心痛定10mg/次,3次/d,增加到20mg/次,3次/d,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变短,但不能彻底消除,后改用拜心同60mg,1次/d,症状消失。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Holter未发现有ST段抬高改变。

3讨论

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所见的变异型心绞痛更可能是多种诱发冠脉痉挛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病例中烟龄长,每日吸烟量大的患者,患病机率更高。烟草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加重冠心病的主要成份,它能影响机体血液动力学、血凝机制,使心肌缺氧,诱发冠脉痉挛,尼古丁可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输出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致使有些患者血压一过性升高。近年来对内皮源性松驰因子的研究,认为冠脉痉挛是内皮保护作用丧失的一种病理反应,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其痉挛的始动因素。

患者休息时发生心绞痛者,并不意味着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一定比劳力性心绞痛者严重。冠脉痉挛也可发生于造影完全正常的冠脉,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基础。冠脉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对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过度敏感有关,前列腺素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也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临床上我们常碰到经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的20%~30%轻度狭窄者,从理论上讲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心绞痛,但他们常于休息时,心肌需氧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心绞痛,在劳动时反而很少发生或不发生。

这是因为此类心绞痛的病人于休息时,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常有自发的或诱发的痉挛。在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经钙离子拮抗剂拜新同,治疗再辅以硝酸脂药物,症状缓解。Holter复查,未再出现缺血性ST段抬高。目前推荐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药物以心痛定最佳,但是心痛定吸收快,药效持续时间短,血药浓度波动大,且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故疗效欠理想。拜新同是新型心痛定制剂,它可按程序定时、定量崩解释放,使血药浓度达到理想治疗水平,保持稳定和持久。研究表明拜新同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收缩物质释放。有些患者初始使用心痛定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改用拜新同后完全无疼痛症状,说明变异型心绞痛在渡过初发不稳定期后,在恰当的内科治疗下,可防止反复发作,进而进入较长时期的缓解期。总之,变异型心绞痛可根据发作时ST段抬高而诊断,而ST段抬高的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成平行关系。因而识别变异型心绞痛是重要的,可通过ECG、Holter等手段,一但确诊,钙离子拮抗剂疗效肯定,拜新同是首选。

论文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钙离子拮抗剂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变异型心绞痛患者23例,年龄37~49岁;其中男18例,女5例,均经Holter检查发现,发作性ST段抬高,部分伴严重心律失常,采用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辅以单硝基硝酸脂治疗。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Holter无ST段抬高的缺血表现。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好发于年龄较轻的男性,发作时ST段抬高,可伴严重心律失常;钙离子拮抗剂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心绞痛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6例患者中,共52例、1127次一过性心肌缺血,56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41例,心率变异>100ms18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51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29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本文旨在研究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了心电图、血液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根据美国Braunwald主编的《心脏病学》定义[1],即除了没有诊断心肌梗死的明确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外,符合以下3个病史特征之一:①在相对稳定的劳累相关性心绞痛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心绞痛(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更频繁);②新出现的心绞痛(通常在1个月内),由很轻度的劳力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③在静息和很轻度劳累时出现的心绞痛。

1.2方法

心电图使用中国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公司生产的6511型心电图机,采样率1000/s,分辨率为5μV,走纸速度25mm/s,定标电压10mm/mV,ST段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为TP段,测量点选在QRS综合波J点后60ms,连续测量5个波形,取其平均值作为ST段的改变值。12导联中任一导联的ST段压低≥0.5mV认为有意义。

2结果

2.1一过性心肌缺血

发生率:56例患者中,共52例、1127次一过性心肌缺血,其中1048次无明显症状。持续时间:持续<30min/d32例,其中2例发生心脏病事件,包括严重心律失常1例,短暂阿斯综合征1例。其中34例发生心脏病事件,包括严重心律失常25例、急性左心衰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原性猝死2例、短暂阿斯综合征1例。

2.2HRV结果

56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41例,心率变异>100ms15例,所有发生心脏病事件的心率变异均<50ms。

2.3S-T改变结果

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者51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29例;出现ST段压低者20例,20例中显著压低者14例,轻度压低者6例;单纯ST段压低者3例,ST段压低同时伴T波异常者24例。

3讨论

心绞痛发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然而,不同患者之间的疼痛阈值相差甚远,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往往不典型,单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是相当困难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不仅能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而且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协助判断患者的预后[2]。

心电图表现:心绞痛发作时,除极少数患者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Q波、一过性心律失常外,多表现ST改变及T波改变。ST段改变:常见而重要,表现抬高或压低。其形态多样,动态变化大,高度提示急性心肌缺血。一过性ST段抬高,多见冠状动脉痉挛;一过性ST段压低,多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新近出现、显著、持续ST段抬高,多提示急性心肌梗死。T波改变:UAP发作时T波可出现倒置T波≥2.0mm,形态可呈对称性,通常在2个导联以上,提示左前降支近端局限或多发性病变。少数患者症状发作时,多导联T波对称性直立、振幅增高或动态性改变,属左前降支、左主干远端病变。病理性Q波:冠心病病史,多伴ST段和(或)T波改变。一过性U波倒置以前降支病变多见,少数呈现正常心电图或非特异性改变,可能为:①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较轻,心肌缺血部位局限,心电图不易表现缺血改变;②病变部位相互对应,产生的缺血型ST-T向量相互抵消;③血管狭窄进展缓慢或有良好侧支循环,可代偿血管狭窄支区域的血供;④记录时间不适当或记录的导联数目太少;⑤ST-T伪性改善。胸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和高耸直立的T波中和了原有的异常ST-T[3];是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的表现,预后较差,多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因此,应提高对UAP发作时异常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的认识,以免误诊、误治。临床上应视为严重心绞痛发作,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4]。

[参考文献]

[1]GorgelsAP,EngelenDJ,WellensHJJ.LeadaVR,amostlyignoredbutveryvaluableleadinclinicalelectrocardiography[J].JAmCollCardiol,2001,38(5):1355-1356

[2]HaaseJ,EscanedJ,VanSwijndregtEM,etal.ExperimentalvalidationofgeometricanddensitometriccoronarymeasurementsonthenewgenerationCardiovascularAngiographyAnalysisSystem(CAASII)[J].CatheterCardiovascDiagn,1993,30:104-114.

心绞痛范文篇4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辨证论治;中医药;文献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出现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心血管病,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40%以上,其中CHD者1100万,自2012年以来患病率不断增长[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CHD发病率显著升高,且趋于年轻化[3-4]。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CHD已成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降低了CHD的死亡率,但其医疗费用显著增加。中医药在改善CHD心绞痛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延缓冠脉再狭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丰富的经验。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HD心绞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首先提出“胸痹”的病名。《太平圣惠方》言:“邪毒之气,入于脏腑,攻击于心络,故令心腹刺痛也。”《素问·刺热篇》记载“心热病者……热争则卒心痛”,概括本病与寒凝、气滞、血瘀、热邪有关。《玉机微义·心痛》言:“然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作劳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中无气,必停留而瘀……血盈则畅,血亏则迟……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陈可冀等[5]提出CHD属血瘀证范畴,气滞、寒凝、痰阻、阳虚等都可致心血瘀阻。陈一清等[6]认为CHD之本为虚,心气、心阳虚,推动无力,血脉瘀阻;心阴、心血虚,心失所养,不荣则痛;心肝血虚,肝失疏泄,心脉阻滞,故为胸痹;心肾阳虚,阴寒内生,凝滞心脉,故为胸痹。焦树德等[7]提出CHD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寒热伤心,脉络瘀阻。施今墨认为心虚邪干而痛,阳气郁伏而痛,血瘀在络不行而痛,血虚不荣而痛,痰湿阻抑而痛,血行不畅,不通则痛[8]。CHD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邪恋。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瘀毒阻滞。CHD病因病机包括血瘀、痰浊、痰瘀、热蕴、络风、气虚、气滞、寒凝、阳虚和阴虚[9]。唐蜀华提出CHD病因为虚、瘀、热,其病机为阴虚瘀热[10]。

2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和处理方法。1990年《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11]分为本虚(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和标实(气滞、寒凝、血瘀、痰浊)两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分为气滞血瘀、阴寒凝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虚血瘀、阳气虚衰、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型。《中医内科学》[13]分为气滞心胸、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型。《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4]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胸、心气亏虚、心肾阳虚和心阴不足型。

3治疗方法

现代医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为虚实证,不通为实,不通则痛;不荣为虚,不荣则痛。虚证多采用益气养阴法、益气活血通络法、温阳通络法等;实证多采用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化瘀法、祛痰化瘀法等。

3.1从虚证论治

3.1.1益气养阴法刘随林[15]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挟瘀型CHD患者,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7.12±1.56)分,对照组(11.28±4.84)分(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2.9%,对照组为51.3%(P<0.05)。黄志辉[16]运用养心通脉方(人参10g,五味子10g,木香6g,炙甘草6g,陈皮6g,丹参15g,茯苓15g,当归15g,郁金15g,川芎15g,炒白术15g,麦冬20g,黄芪30g)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CHD。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5.0%(P<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P<0.05)。3.1.2益气活血法张松峰等[17]应用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73.33%;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77.19%,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骆光燃[18]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CHD,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党参10g,黄芪30g,丹参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半夏10g,瓜蒌30g,薤白10g,麦冬20g,生地黄10g),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愈率8%;观察组总有效率90%、治愈率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温阳通络法孙彦琴[19]采用体外反搏和温阳益气活血方(黄芪30g,茯苓12g,白术10g,白芍15g,桂枝10g,丹参20g,川芎15g,延胡索15g,桃仁10g,红花10g)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经治后治疗组心绞痛分级、6min步行距离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次三方面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从实证论治

3.2.1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减少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流动性等作用[20]。研究发现,丹参素通过抑制FoxO1转录活性、减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ROS含量、升高膜电位,起到抗氧化、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保护心肌等作用[21]。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减轻缺血、降脂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22]。3.2.2疏肝理气化瘀法疏肝理气活血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23]。孙景豹[24]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CHD心绞痛,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的68.57%;观察组患者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HDL-C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爱华运用疏肝化瘀疏肝化瘀法治疗CHD心绞痛,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8.33%,对照组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2.3祛痰化瘀法刘东敏等[26]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32例CHD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68.75%(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同治方具有抑制粥样斑块发展、减轻斑块负荷和管腔狭窄等作用,具有多靶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27]。

3.3中成药治疗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D,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异常心电图及降低血脂[28]。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氧化、抗炎、抑制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血管内皮损伤,降低斑块破裂,促进冠状动脉血流[29]。任胜洪等[30]用西药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CHD,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Fib、血黏度水平降低,LVEF升高,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67.5%(P<0.05)。

3.4中医外治疗法

3.4.1针灸疗法陈洪利等[31]运用针刺内关穴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CHD。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3.4.2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研末,调成糊状,敷于穴位,通过肌表、孔窍、穴位作用于经络、气血、脏腑而达到祛除机体疾患、调整和提高机能的方法。王贺等[32]运用穴位敷贴(心俞、膻中、足三里、内关穴)治疗CHD,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胸痛、乏力、气短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邓美春[33]运用中药穴位贴敷(内关穴、间使穴、足三里)治疗CHD,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5.46±4.50)分,对照组(25.14±1.6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心绞痛范文篇5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延伸护理服务;家庭成员支持策略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血供减少而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的心肌损伤综合征,患者群体以老年人居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控制病情后即可出院,但并不代表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后仍需进行护理干预预防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延伸护理服务是院外护理常用模式,对改善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延伸护理服务基础上结合家庭成员支持策略,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延伸护理服务中的作用,以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入院的44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6±5.97)岁,平均病程(20.92±6.08)月。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21±6.13)岁,平均病程(21.46±6.26)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血流分级3级;出院后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肺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精神病史或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酗酒史。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1次/月),常规指导用药、健康宣教,明确注意事项,解决患者出现的其他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①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为5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成员进行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知识、随访技巧、沟通技巧等。②评估患者家庭。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个人喜好、工作及生活状态,评估患者日常需求;了解主要照护者文化水平、个性特征、年龄、职业、家庭成员组成等,分析主要照护者心理特征。③心理护理。主要照护者与其他家庭成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安慰、鼓励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若效果不明显可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入户随访,合理分析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心理层面的支持。④健康宣教。积极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及用药相关知识,在照护者陪伴下进行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⑤生活指导。与患者及照护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调整良好作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了解患者与照护者关系及相处情况,改善家庭关系。⑥监督指导。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按时用药情况,若出现停药、漏服、误服情况则及时调整;充分发挥照护者对患者的监督作用,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⑦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首先与照护者沟通20min,了解患者客观情况,根据照护者反馈的问题与患者针对性访谈,30min/次,首月随访1次/周,次月开始随访1次/月。两组均干预6个月。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焦虑、抑郁自测表(SAS、SDS)进行评估,均为20项,每项1~4分,分值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②比较两组遵医行为。以本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健康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共100分,分为完全遵从(>85分)、部分遵从(60~85分)、不遵从(<60分),完全遵从、部分遵从计入总遵从率。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生理4个方面,每项4~2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2.2两组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总遵从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显著(P<0.05),见表2。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诱发因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常规治疗控制病情之后,还应重视日常生活对疾病的影响,以促进康复、预防病情恶化[2]。临床对慢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正逐渐由院内护理过渡至社区家庭管理,其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恢复有积极作用,延伸护理服务是其主要表现形式[3]。延伸护理服务可使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专业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健康生活等方面,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危险因素,有助于病情恢复。但常规延伸护理服务主要是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患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护理人员对患者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总体效果有限。因此,提高延伸护理服务干预效果对改善慢性疾病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将患者家庭纳入延伸护理服务,在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干预时,照护者与患者一同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内容,可使照护者了解延伸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且可增强照护者的护理干预能力;在护理人员干预之外,照护者作为护理者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从而提高护理干预效果[4-6]。照护者作为患者家庭成员与患者较为熟悉,对患者实际情况了解更多,与护理人员相比,对患者实施监督指导更具优势。相关研究指出,在延伸护理中家庭与患者预后恢复关系密切[7]。同时本研究实施在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调节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证实家庭成员支持策略在患者心理干预中效果明显。照护者作为监督人员可实时了解患者按时用药、健康生活、运动等相关情况,作为家庭成员其监督作用远比护理人员更有效,有助于增强患者遵医行为[8],本研究中,观察组总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通过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指导及自我监督,可在家庭成员协助下进行全方面干预,充分发挥照护者在延伸护理中的作用,以达到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证实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珊珊.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5):161-162.

[2]赵孟利,黄惠桥,陶品月,等.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9,30(1):95-98.

[3]万宝珍,徐雪梅,汤惠霞,等.延伸护理在内科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155-156.

[4]陈红敏,高超,李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4520-4523.

[5]李水兰,张遂辉,廖院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方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4):23-25.

[6]陈丁玲,陈妙扬,陈志明,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开展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2):118-121.

[7]蒋静华,文伟,马秀琴,等.家庭延伸性护理对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3):169-170,198.

心绞痛范文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心绞痛

Clinicalanalysisof180caseswithpostinfarctionalangina

YuQiu-Ying.DunhuaCityHospitalofJilinProvince,Jilin133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softhrombolytictherapyforpostinfarctionalangina.MethodsTheoccurrencestatusofanginapectorisof54case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reatedwithearlythrombolytictherapywascomparedwiththatof54caseswithoutthrombolytictherapy.ResultsTheoccurrencerateofanginapectoriswas35.2%inthrombolysisgroupand40.7%innon-thrombolysisgrouprespectively,and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earlythrombolytictherap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annotpreventtheoccurrenceofpostinfarctionalanginapectoris.

【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ction;thrombolysis;anginapectoris.

溶栓治疗是近20多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90%的AMI患者都是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所致[1],故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早期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并保持通畅;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心肌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研究溶栓疗法对AMI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因AMI住院的溶栓和部分非溶栓患者试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溶栓组:2006年7月-2008年7月因AMI经早期溶栓治疗而资料完整者54例,胸痛及心电图(ECG)改变符合溶栓条件[2];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AMI患者54例,除未溶栓外其余治疗均相同。两组共108例,男74例,女34例;年龄36~86岁。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ECG、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确诊,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梗死部位分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1.2.1溶栓方法溶栓治疗开始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即抗血小板,使用尿激酶静脉用量以2.2万u/kg体重为宜,70kg体重者约150万u,15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或生理盐水100ml糖尿病患者)稀释后30min内滴入或静注50万u尿激酶+25%葡萄糖液20ml,静滴10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之后辅以抗凝血酶治疗(多用低分子肝素钠)。

1.2.2观察指标溶栓前均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2h内每30min内记录1次,后每2h记录1次直至溶栓后24h,以后每天复查;非溶栓者入院每6h1次,后每天复查,胸痛发作时随时复查。

1.2.3梗死后心绞痛判断标准胸痛一度缓解,ST-T段稳定或在恢复中,梗死后48h~1个月内又发生心绞痛伴ST-T呈进一步缺血改变,CK-MB、CK酶水平没有再次升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2结果

溶栓效果:溶栓组54例中有36例再通,18例未通,再通率66.7%,两组发生AMI后心绞痛比较:溶栓组发生AMI后心绞痛19例(35.2%),无心绞痛25例(64.8%);非溶栓组分别为22例(40.7%)和32例(5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3,4],AMI早期静脉溶栓虽挽救了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减少了泵衰竭、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但溶栓后仍潜在再缺血、再闭塞的危险。分析原因如下:(1)AMI时血浆栓素A2(TXA2M)明显升高,前列腺素(PGI2)降低,TXA2/PGA2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血管再通时进一步激活栓塞血管区的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启动和扩大梗塞区血栓的再形成。许多研究证明,溶栓期间凝血几乎与纤溶过程并存,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增强动态平衡,因而直接影响了溶栓的效果,也是溶栓后再堵的原因[5]。(2)心肌缺血溶栓后,冠脉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减少,松弛血小板聚集的内皮依赖因子明显受损,从而易于形成新的血栓,导致溶栓后再缺血、再梗死。(3)管腔尚存在狭窄病变,Davide等[6]观察到链激酶溶栓成功后,54%发生再梗死,再梗死和病变管腔的大小有关。(4)溶栓治疗后作为心肌梗死的病原学基础-粥样斑块破裂持续存在。胶原纤维暴露,加之偏心性粥样斑块局部剪切的理化作用,均为血块再凝固的高危因素。(5)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仅使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逆转为缺血损伤心肌,以致缺血心肌数较非溶栓者更多,在氧供和氧耗上平衡稍一失调即可导致梗死后心绞痛。

Kickard等[7]发现,溶栓治疗可能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无论采用何种药物溶栓,无论是否加用抗凝剂或血小板抑制性药物,仍有再缺血的危险。本文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为了长期保存溶栓后存活心肌,预防心肌梗死后再缺血,必须根据冠脉造影血管病变的情况,必要时进一步选择血运重建(PCI或CABG)策略。

【参考文献】

1邵耕.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开通的诊断问题.中国循环杂志,1997,12:1.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328.

3RewkovaOA.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n,1998,99(4):15.

4HoffwasterHM,Sizabats,RastnerC,etal.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1998,98(23):23-27.

5RopiodHJ.Promotiomofthrombinactivitybysimultaneousthrombolytictherapywithoutsimultaneousanticoagulation.Lancet,1990,335:481.

心绞痛范文篇7

摘要:为了了解心前区疼痛程度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选择48例因心前区疼痛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将疼痛的程度分为4级,分析其冠脉供血情况,观察疼痛与冠脉供血的关系。结果:1级疼痛有冠脉狭窄≤60%,4级疼痛有冠脉狭窄≥90%。结论:心前区疼痛是不可忽略的临床症状,对于病程长者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防止心绞痛再次发作。

关键词:心前区疼痛冠脉造影冠脉供血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能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病人的心前区疼痛情况,而冠脉造影可直接提供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分布;是一支、还是多支;是单处、还是多处;是近端,还是末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危险性作出评价。故此,本研究通过冠脉造影结果分析,观察心前区疼痛程度与冠脉血管供血的关系,找出护理观察的要点,以指导临床的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选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1月

因心前区疼痛入我院治疗,并在入院后10天内进行冠脉造影的病人共48例,其中男44例,女4例,平均年龄47.10±10.80岁,在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功能分类[1]基础上,将48例患者心前区疼痛严重程度分为4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绞痛临床分型[2]研究它们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1级:工作或娱乐活动紧张,迅速或长时间劳动产生的疼痛,休息可缓解,无伴随症状。

2级:迅速行走或登楼,上坡行走;餐后、寒冷、情绪紧张出现的疼痛,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3级:正常步伐走几级楼梯产生的疼痛,持续时间长或发作次数增多,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伴大汗、脸色苍白。4级:不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出现疼痛,伴有心律、心率、血压改变。冠状动脉狭窄≥70%以上者为有意义病变,[3]统计学处理采取计量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心前区疼痛程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表1)48例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14例,三支8例,有3例仅有冠脉斑块(直径<70%)。但临床上1例为陈旧性下壁心肌埂塞后心绞痛,另2例为自发性心绞痛,有典型心电图缺血改变,有1例只有1级疼痛,冠脉造影有三支病变。

由表1可见,心前区疼痛绝大多数(93.7%)有明显冠脉病变,极少数冠脉病变较轻,它与冠脉痉挛因素有关,此与文献报道类似。

2.2冠脉病变支数与心绞痛临床分型的关系(表2)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多数为单支病变,自发型心绞痛中有2例无明显冠脉病变,它与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相似,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混合型心绞痛冠脉病变一般较严重,以双支或三支病变为多。临床表现较重,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2.3冠脉病变支数与病程关系(表3)

冠脉病变支数随冠心病病程增加而逐渐增多,其中三支病变的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的病程(P<0.05),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逐渐发展的,但少数患者发生心绞痛即为多支病变。

3讨论

心前区疼痛与冠脉供血有密切关系,病程长的患者,尽管心前区疼痛不明显,但也会出现冠脉闭塞。病程不长者,突发心绞痛,也有三支病变的可能。因此,不论疼痛程度是几级,哪类型的心绞痛,只要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都应进行严密观察,准确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才能有效防止心绞痛向心肌梗塞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对有心绞痛病史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如重体力活动、寒冷、饱餐、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刺激,更好地预防心绞痛再次发作。

参考文献

1董慰慈主编.内科护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79.

心绞痛范文篇8

关键词

TheClinicalStudyof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

YuanYiqiang,LiuHuailin,MaYexin,etal.DepartmentofCardiology,ZhengzhouSeventhPeople抯Hospital,Zhengzhou,450006,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icacyandsafetyof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Methods71patientswithhighriskUAPwererandomizeddividedintotwogroups: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43patients;non-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28patients;Allthepatientswereperformedcoronaryangiographyandintervention.Thecardiacevents(including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einterventionandcoronaryarterybridgegraft)in30days,symptomreliefrate,symptomrelieftime,durationofhospitalizationan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wererecorded.ResultsEmergentinterventiondecreasedcardiacevent(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atesin30days,p<0.05,shortenedsymptomreliefandhospitalizationtime,p<0.05,decrease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p<0.05,.Buttheproceduralsuccessratesandtheefficacywereidenticalwithnon-emergentinterventiongroup,p>0.05.Conclusion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iseffective,safe,andalsocan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decreaseexpenditure.

KeywordsUnstable,anginapectoris;Intervention;Coronaryangiography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入稳定性心绞痛(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包括多种亚型,其中高危组UAP危害最大,如何处理该类患者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观察了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结果,并与药物强化治疗后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为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1例高危UAP患者。男47例,1.2女24例,1.3年龄67.12±12.34(45~77岁),1.4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5视为高危UAP患者[1]:48小时内反复1.6发作静息心绞痛;发作时ST下降幅度>1mm,1.7持续时间>20min,1.8肌钙蛋白T或I升高。排除AMI患者。

1.2实验分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24小时内行冠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行介入治疗,为43例患者;非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后强化的药物治疗一周后行冠脉造影,根据血管情况行介入治疗,为28例患者。如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发生AMI,立即行冠脉造影并行急诊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一日一次,噻氯匹定250mg一日二次,依诺肝素60mg一日二次,根据病情给予不同剂量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降脂药物等。介入治疗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降脂药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降脂药物等。两组入院时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本相同。

1.3冠心病介入治疗及观察指标:以常规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由三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医生对冠状动脉病变判断,以血管狭窄≥50%为病变血管,病变狭窄≥70%则行介入治疗;病变狭窄≥50%且<70%,若有症状相关的对应体表心电图动态缺血证据,亦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记录30天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AMI、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2结果

2.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相似,参见下表,急诊介入治疗组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

2.2急诊介入治疗组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能降低30天内心绞痛、AMI、猝死的发生,p<0.05;能够缩短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p<0.05;降低住院费用,p<0.05;再次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介入成功率及症状缓解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详细资料见表2。

3讨论

现已达成共识,UAP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征为:薄的偏心性纤维帽,大的脂质坏死中心(占斑块的40%以上),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及肥大细胞等),细胞外的基质及平滑肌细胞很少[2,3]。这种斑块容易破裂,暴露胶原并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导致血小板

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冠心病事件(AMI或UAP)。关于UAP是否应在急性期内行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目前尚有争议[4,5]。但对于高危UAP,由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症状,而近期可能恶化为AMI、猝死的危险性高,尽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稳定性心绞痛较高,但及早行介入治疗仍可使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下降[1]。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关于UAP治疗指南建议,UAP经积极内科强化治疗后,如症状不缓解,应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6]。本研究发现,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相比,高危UAP的急诊介入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AMI的发生,在急诊介入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了AMI,均发生在术后一个月内,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有6例患者发生了AMI,其中5例患者发生在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在术后一个月,所以急诊介入治疗高危UAP可以降低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AMI的发生。急诊介入治疗组无猝死发生,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猝死,均发生在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急诊介入治疗迅速开通了靶血管,缓解心肌缺血,所以缩短了住院时间,亦减少了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所需的住院费用。在手术的成功率方面,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相似,急诊组2支血管和非急诊组的1支血管手术失败均为完全闭塞病变,导丝不能通过病变。所以,对于高危的UAP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袁义强(1971-),男(汉族),河南光山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1ShahPK,MorenoP,FalkE.Pathophysiologyofplaquerupture,JVascMedBiol,1995,5:244-258.

2RossR.CellBiologyandatherosclerosis.AnnRevPhysiol,1995,57:791-804

3TheCAPTUREinvestigators.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abciximabbeforeandduringcoronaryinterventioninrefractoryunstableangina:theCAPTUREstudy.Lancet,1997,349:1429-1435.

4AntoniucciP,SantoroGM,BolognoseL,etal.EearlycoronaryangioplastyasComparedwithdelayedcoronaryangioplastyinpatientswith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CoronArteryDis,1996,7:75-80

心绞痛范文篇9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还应积极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活心丹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血管保护特有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活心丹在冠心病治疗中,一方面通过快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迅速改善心绞痛症状;另一方面通过保护血管和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而发挥改善心肌缺血的中长期作用,同时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减少远期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1耗氧量增加时的预防

对于已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活心丹可有效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运动试验发现活心丹能提高运动耐量[1]。活心丹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显示运动至ST段压低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总运动时间明显延长,而运动终点至ST段回复时间缩短。

活心丹预防性使用与其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有关,活心丹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壁炎症起到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动物试验发现:预先服用活心丹一段时间,结扎猪冠状动脉形成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比未服药的对照组小。因此,预防性使用活心丹能够提高心肌耐氧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事件发生。

2心肌缺血无症状的治疗

检查技术发现,某些冠心病虽有心肌缺血,但无临床症状或有心绞痛症状,每日又有多次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称为隐性冠心病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约有1/4生前无任何冠心病症状,钙离子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缺血减少,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2]。

活心丹能降低心率和收缩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可使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总时间均减少>50%,并对各种早搏亦有较好疗效。

3对各种类型的心绞痛能起到缓解作用

活心丹是独有运动平板试验依据的中成药物,能快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其起效时间与硝酸酯类药物接近,缓解临床症状能在短时间内起效,有88.3%的患者5min内缓解。并且,无硝酸酯类常见的头痛、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在很多硝酸酯类药物禁忌的情况下仍可使用。临床可见,活心丹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活心丹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被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影像学的评价证实。

4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存在易损斑块,其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平滑肌细胞少见而多炎性细胞浸润,因而易于破裂,继而发生痉挛、出血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冠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3]。活心丹能抑制炎症介质、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

5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治疗

动物实验已证明,活心丹能增加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升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还可增加血浆前列环素浓度,从而减少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面积,并能够抑制心室重构及改善梗死后的左室重构,降低心衰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延缓心力衰竭的表现,另外,活心丹还能减少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再发生,及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使得缺血心肌得到重新建立的侧支循环血供,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6介入治疗后,预防再狭窄

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及球囊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会造成血管胶原、平滑肌等的增生,损伤部位微小血栓形成,进而可能引起治疗部位的血管再狭窄。

作者研究发现,活心丹对损伤血管的胶原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在建立了猪髂动脉硬化模型后,使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事先服用活心丹试验组的血清Ⅰ型胶原浓度降低,Ⅰ型胶原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动脉管腔狭窄和管壁增厚程度较未服用活心丹组轻(P<0.01),活心丹配合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使用,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发生,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支架部位内皮化,减少胶原和平滑肌增生有关。

介入治疗后使用活心丹的意义还在于有效保护其他节段血管抑制动脉硬化斑块的进展,减少再次需要介入治疗的比例。

作者对857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显示活心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及安全性高,在目前西药和介入及外科治疗的效果均不太令人满意的情况下,活心丹单独应用或与西药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选择。因此建议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服用活心丹2粒/次,3次/d,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同时配合抗血小板凝集的西药联合使用,以期改善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及症状,延缓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和减少远期危险事件的发生。作者对活心丹长期用药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化治疗组连续服用活心丹6个月至1年以上,2粒/次,3次/d,胸痛时舌下含服1~2粒,单日允许最大剂量10粒。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可良好耐受,胸痛发作时舌下含服活心丹后症状均能得到缓解。

活心丹通过扩张冠脉,保护内皮稳定脂质斑块和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从造成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多种途径发挥作用,遏止和延缓了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随着活心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将拓展出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PrabhuSD,chandrasekarB,murrayDR,etal.Beta-adrenergicblockadeindevelopingheartfailure:effectsonmyocardialinflammatorycytokines,nitricoxideandvemodeling.circulation,2000,101:2103~2109.

心绞痛范文篇10

【关键词】缺血性疾病硝酸盐类

硝酸盐类作为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用于治疗心绞痛已有125年的历史。其体内迅速转化成一氧化氮,激活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的鸟苷酸环化酶,生成环磷酸鸟苷(cGMP),进而扩张血管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正常生理情况下受到一些刺激(特别是剪应力)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源性舒张血管的一氧化氮。人们推测,即使在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时,一氧化氮供体(如硝酸盐类)也能促进血管舒张(硝酸盐类代表外源性一氧化氮),但这一假说尚未得到证实。没有临床资料支持硝酸盐可以有效代替内源性一氧化氮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而且众多的资料表明,硝酸盐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一、硝酸盐的适应证

硝酸盐用于治疗各种心绞痛,包括急性劳力性心绞痛(舌下或口腔喷雾NTG),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性治疗(口服、局部或口腔喷雾),不稳定型心绞痛(静脉注射、局部或口腔喷雾),急性心肌梗死(静脉);也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局部或口腔喷雾)。

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联合应用长效硝酸酯类和肼屈嗪是最早选用的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药物。多项研究表明使用硝酸盐类可短期获得血流动力学益处,包括降低左室充盈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的肺毛细血管楔压)并降低肺动脉压,仅伴轻微血压改变。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需应用比治疗心绞痛更高的剂量,比如口服60~90mgISDN。静脉应用NTG或ISDN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尤为有效。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证明,在严重肺水肿病人中,与大剂量呋塞米联合小剂量ISDN相比,大剂量静脉ISDN具有更好的疗效。

可能许多内科医生并未充分利用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一份超过300位心力衰竭专家的调查证实多达80%~90%的此类病人使用硝酸盐类药物,病情较重的患者使用得更多。

三、硝酸盐耐受

硝酸盐耐受问题一度存在争议而且是容易被许多临床医生所忽视的现象,现已经得到公认,但其确切的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只要硝酸盐血浆水平在数小时内持续恒定不变而无硝酸盐释放间隔或硝酸盐水平出现大幅波动时,硝酸盐耐受就会发生。有趣的是,硝酸盐血浆水平在耐受存在时升高。已证明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稳定型心绞痛的硝酸盐治疗时存在耐受。虽然仅有相当少的证据显示在静脉应用硝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存在耐受,但为了控制胸痛常需要逐渐增加剂量,很可能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持续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或ISDN会导致硝酸盐作用减弱。

在体外,伴随硝酸盐药理活性产物NO的代谢转化减少而出现耐受。一些在体研究的数据支持该理论,硝酸酯类耐药发生时,呼出的NO总量减少。当给予直接NO供体硝普钠时,既不会发生耐药,也不会发生任何呼出NO减少。目前,存在有多种关于耐受机制的假说。公务员之家

四、硝酸酯类药物和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