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9:41:45

湘潮范文篇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爱好,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作为一种休闲文化活动,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欣赏自然景观,浏览古迹,走进历史,产生思想共鸣。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物资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已经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裕。现代人不论在文化意识还是知识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旧式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旅游参加各种大型活动,观赏大型比赛和节事活动,获得娱乐体验,增加文化交流机会,成为旅游的新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型活动与旅游之间有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湖湘文化的发祥之地——湖南,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各种大型活动蓬勃开展。整合和有效利用大型活动资源,实现活动与旅游的联姻,不仅能推动大型活动的开展,而且能促进区域的特色旅游业,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湖南影响深远。湖湘文化的完整严密和广博精深,旅游资源的丰富与独特,大型活动的恢弘气势和传播影响,都使得湖南大型活动旅游更具有期待性和可鉴赏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大型活动是宣传湖南旅游资源的窗口

一个地区的活动往往能反映某个时期的历史风貌或民族特色,折射出地域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方面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历史特征、文化传承。而大型活动是湖南旅游的特色和突破口,是湖南旅游资源中吸引人的部分。在湖南旅游竞争力方面,除了众多优秀的文化旅游景观,大型活动被近现代湖南一批杰出精英人物演绎得灿烂夺目:一年度的金鹰节系列活动、国际龙舟节、国际烟花节、国际森林节等一批湖南省几个大型的现代旅游节庆活动,还有适时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商品交易会、博览会、体育比赛、明星演出会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的盛会,国际国内都给予了极高评价,而当代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奥运湘军的非凡表现更是让世人关注和思考湖南文化活动现象。

大型活动能比较全面地宣传和反映湖南时代趋向、历史风貌和民族特色,形成旅游资源中的新看点,文化景点丰富,文化价值含量高。长沙有“革命摇篮”之称,近代伟人辈出,成为“弘扬前驭、彪炳后世”的革命圣地。岳麓山巍峨西峙,湘江穿城而过,橘子洲静卧江心,融山水洲城于一体。湖南有宁远的舜帝陇、马王堆西汉古墓、岳麓书院、爱晚亭、岳阳楼、南岳衡山、张谷英村;还有、刘少奇、故居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驰名中外。此外,还有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所以湖南发展文化旅游、活动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让游人通过游览活动,把大型活动艺术渗透在旅游资源中,体味大型活动内涵,感悟传承大型活动精髓,以大型活动产业带动湖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乃是湖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大型活动是传播湖南旅游信息、发展旅游业的载体

大型活动的发展捉进了湖南旅游业的传播。旅游能加深对当地的文化传统、艺术造诣、民族风格的了解,增加了领会景点文化的沟通机会,达到思想感情的融通。湖南有特色,因为它文化底蕴厚重,湘楚文化博大精深,大型活动形式活跃、关注热点多而受到游客的青睐。具有独特活动内涵的大型活动扩大了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交流空间,在大型活动观赏过程中无形传播了的旅游文化内涵,颂扬了湖湘文化精神。

3.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大型活动的发展空间

湖南旅游业是传播大型活动内涵、弘扬活动精神的载体。没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就没有吸引力。要开发有鲜明特色的湖南旅游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和举办不同门类的大型活动,利用湖南独特的文化资源、举办活动的能力,发挥其艺术特点,演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湖湘味又蕴涵现代意识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旅游观光内容。故大型活动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湖南旅游资源的发掘过程。文化内涵的弘扬,使得众多的大型活动得以延续,如电视金鹰节年年办,年年有新意,届届有惊喜,每年举办之际,吸引了大批全国电视界精英和国内外电视活动举办者、爱好者,扩大了影响,增加了游客。

为配合各大型活动的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景点资源宣传,掀起旅游热潮,湖南兴建了一些集中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新景点。贾谊故居作为湖湘文化源头的见证,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活动的中心,曾国藩、左宗棠是湖湘文化活动中兴的代表人物,在长沙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左宗棠的墓园,曾国藩文化园均被列为重点项目。韶山是故居所在地,是旅游活动的另一个圣地,面貌大有改观,变化主要的因素就是各种大型活动影响下的旅游业的发展。总之,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大型活动的影响,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湖南旅游文化活动的现代化进程。

4.湖南旅游业、大型活动业推动了湖南经济的发展

大型活动搭台,旅游经济唱戏。由于许多大型活动举办规模大,档次高,属全国乃至世界性的,辐射范围宽,影响力强,因而宣传和传播力可想而之。许多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大打大型活动之牌,借大型活动舞台,唱旅游经济之戏。

大型节事活动形成的旅游热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湖南旅游业、大型活动业为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5年湖南接待国内游客7000万人,总创收为421亿元;接待境外游客达72万人次,总创收近20亿美元。除了对湖南的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外,湖南大型节事活动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举办国际森林节期间的湘西州来说,湘西州的丰富旅游资源有里耶古城、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镇、德夯的苗族生态文化村、王村土家古镇、永顺老司城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吸引了不少喜欢异质文化的游客,大型节事期间更是人涌如潮。

因此,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和活动业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旅游业是传播大型活动理念的载体,为大型活动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型活动又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机会,增加了旅游企业的收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大型活动导向下的湖南旅游业

1.积极推行“活动兴湘”战略,建立大型活动与旅游的互动机制

就湖南而言,大型活动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大型活动的经济开发价值内涵丰富,如大型展会、博览会、运动会、演艺会、各种节事等大型活动资源;湘茶、湘绣、烟花等物产文化资源;炎帝陵、、刘少奇、故居等人文景观文化资源;南岳衡山、张家界等旅游文化资源等等。用活动旅游产业带动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湖南旅游,像当前所倡导的山水洲城、红色旅游、金鹰节电视周、国际龙舟节岳阳楼游、森林节张家界游等。在众多外地人的心目中,核心文化的载体是楚辞、汉墓、历代文人墨客在湖湘大地的行踪、是三湘四水的风物。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足之所履,目之所接,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小至一道湘菜,大到各种文化遗迹、建筑、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都会视同文化活动内容。在这种旅游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建立活动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机制,使得大型活动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交相辉映。

2.打造大型活动与旅游商品互动平台,加强对活动和旅游的营销宣传

一是出台有关政策与措施,创新大型活动形式,作好传统文物保护,为发展活动旅游提供机会;二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旅游商品和地域文化融合的开发设计,由设计、生产、商业、旅游、文化等企业合股建新的旅游商品综合型企业,鼓励外资进人;三是以湖南省几个大型的现代旅游节庆活动:国际烟花节、国际森林护节、桃花源游园会、南岳庙会、猛洞河国际漂流月、电视金鹰节及其他一些大型的盛会为契机,发展湖南旅游产业,并适时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商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推动湖南旅游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同时加强大型活动和旅游营销宣传,加强旅游部门与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培养旅游商品营销人员对活动旅游的认识,有助于向旅游者阐释其文化内涵,寓科技、教育、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既有观赏性,又有参与性、知识性,提高游人兴趣,保证游览质量。

3.挖掘异质文化,突出湖南旅游资源特色

以丰富多彩的异质文化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湘中旅游区要突出历史名城的特点,修复名胜古迹潇湘八景台;湘北旅游区要突出“水”洞庭湖和“古”岳阳楼的特色,开发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湘西地区以武陵源为中心,以大自然的原始风貌为主要特色,并突出少数民族风情与传统文化;湘南旅游区要突出道教名山和山水风光的特色,重点开发道教遗址,奇特地貌,古瓷都等具有吸引力的游览胜地,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

4.通过开展大型活动,积极吸收现代优秀文化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吸收大型活动的特定文化内涵,树立现代意识,呈现时代特色,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旅游商品与大型活动融合新型文化,增加参与和娱乐功能,二者兼容包并、共生共息。只有不断挖掘旅游文化与现代大型活动的结合点,才能吸引旅游者对大型活动的不断关注。

总之,大型活动与湖南旅游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掘、利用大型活动优势,坚持走湖南旅游业与大型活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大型活动掀起湖南旅游热潮,使旅游业发展与活动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带动湖南社会进步,经济繁荣。

湘潮范文篇2

酒店集客房、餐饮、购物、办公和娱乐休闲于一体,兼备商务旅行、休闲度假和大型国际会议接待功能。450间客房(其中包括标准套房、豪华套房、复式套房、大使套房和总统套房86间),设施齐备高档,风格典雅温馨,环境舒适自由,并独有“居高揽胜,心旷神怡”的视觉感觉。

风格各异的餐厅和酒吧,可供客人自由选择:有荟萃南北小食24小时营业的“萃华苑食街”,精制传统潮、粤菜式、生猛海鲜和正宗湘菜的“鹏程食府”,风味独具的“玉堂春淮扬厅”,充满异域风情的“云裳宫”咖啡厅,高雅考究的“天上宫阙西餐厅”,以及蓝天白云间的“阳光酒吧”。24小时送餐服务,可随时为客人提供各种风味的美味佳肴。

国际会议中心配有同声传译系统、自动投影、活动舞台和先进的影音及灯光设备;四个不同面积、不同风格的会议室适合各种规模和规格的会议;富丽堂皇、气派非凡的多功能厅可同时容纳1600人的会议,亦可根据客人的需要,随意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室、展览厅和宴会厅。

保龄中心、台球、乒乓球城、桑拿中心、夜总会、棋艺中心、健身中心、美容美发中心和室内游泳池等康体娱乐项目规模宏大,功能齐备,设备一流,能满足度假和商务客人的不同需求。

“金色家族”世界名品中心,汇聚纯正欧美名牌;“通程国际俱乐部”为商务会晤和高档娱乐提供了一个幽雅而尊贵的场所;13000平方米钻石级全智能化写字楼,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和五星级周到服务;设备先进、效率快捷的商务中心,可为客人提供秘书、翻译、票务、商业资料查询及国际互联网等专业服务。

酒店引进欧美全新管理服务理念,由资深酒店管理专家管理,拥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因而,不仅硬件设施尽善尽美,软件服务亦精益求精。“同业典范,国际一流”,是通程国际大酒店执着的追求,更是通程国际大酒店郑重的承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酒店房间类型/价格客房类型数量说明门市价优惠价

标准套房33含早13800RMB

行政套房20含早26881180RMB

豪华单人间34含早1118660RMB

普通套房17含早1168680RMB

豪华套房22含早1688750RMB

高级单人间8大床间968570RMB

双人标准间240含早918518RMB

网络客房19含早1058630RMB

酒店设施及服务项目

酒店设施/服务外币兑换美容美发商店鲜花店

洗衣房停车场

娱乐/运动设施保龄球台球桑拿浴歌舞厅

乒乓球室室游泳池俱乐部

按摩室洗浴池桑拿按摩健身房

餐饮服务茶室酒吧中餐(淮扬)咖啡厅

中餐西餐中餐(粤)

商务设施/服务展览厅互联网会议室宴会厅

湘君粽:妙品与至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006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通程为广大宾客奉上的湘君粽更新包装,包括妙品湘君粽和至尊湘君粽。

湘潮范文篇3

1.1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也可融入湖湘文化以形成自身特色。湖南省高职院校所构建的文化要能培养学生的“湖湘”特色职业素养,通过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以及课程层的建设将湖湘文化精髓融入其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深挖各院校内涵,要将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训等有机统一起来,以凸显自身文化特色。

1.2主体参与性原则

融湖湘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性。教师与学校行管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学识、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1.3动态性原则

高职校园文化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更新、重构的动态过程。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不断优化其发展战略、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湖湘文化内涵亦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要适时吸收湖湘文化中的新元素,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并为校园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4求同存异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湖湘文化既有一些共性,亦有其自身特性。湖南省高职院校在融入湖湘文化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部分吸收湖湘文化中的元素,不可全盘接收,要在融入湖湘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特性。

1.5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不同层面、不同部门,需要各方面充分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其整体作用。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之间该如何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校园文化与湖湘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点也比较复杂。构建融入湖湘文化的校园文化涉及各层次、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构建。

2融湖湘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机制

2.1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总体战略和阶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其次,要建立后勤保障机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保证各项计划能顺利推进。再次要建立制度保障,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园文化的顺利构建。

2.2宣传机制

融湖湘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建立起宣传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宣传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的顺利实施,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竞赛和媒体播报对校园文化进行报道,加强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其参与性。

2.3激励机制

融湖湘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使用。

2.4考核评价机制

融湖湘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需要一套评价机制。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从多维度选取指标评价者,包括学院教职员工、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并赋予各方一定的权重进行考量。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

3建设策略

3.1物质层建设策略

在物质层面上要突显职业性,对学院办公楼、教学楼、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等建筑物以及道路、路标、宣传栏等的环境设计上与布局上营造出仿真的效果。一些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名人名言、警示性宣传标语、画像、等张贴物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感受湖湘文化,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3.2制度层建设策略

在国家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引下,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部门管理制度。主要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团管理规范、班会管理规范等;教职工岗位管理规定、日常教学管理规定等;学院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实习实训场所管理规范等。各种制度要求健全规范,且尽可能将湖湘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通过制度约束师生员工的行为。在制度层建设上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3.3课程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入湖湘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开展调研,在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全院公选课等课程中融入湖湘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传播湖湘文化精髓。

3.4精神层建设策略

高职校园文化融湖湘文化的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信仰。要通过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等媒体途径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引导和形成蕴含湖湘文化的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注意典型事例的搜集和宣传学习。

3.5行为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在构建融湖湘文化的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和规范教职工的行为规范。学校内部可以开展如演讲赛、辩论赛等形式的竞赛,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竞赛和活动将湖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并让师生员工在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感悟和培养职业素养。

4建设内容

4.1融入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各种课堂内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或在思想政治课等课程中贯穿一些湖湘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经典案例,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这些爱国志士的纪念馆、曾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通过现场让学生受到更深的教育,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使其个人梦想自觉融入中国梦。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内通过张贴一些标语、名言警句或是树立一些名人雕塑,写上其生平介绍等形式来彰显湖湘文化。

4.2融入经世致用文化

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关注现实,要关注国计民生问题。经世致用文化在宋明理学中得以集中体现。从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人在洋务运动中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以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无不彰显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高职院校定位为培养实用应用型人才,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实质就是一种经世致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引导学生认真学牢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同时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关注民生,将自己所学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统一,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4.3融入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敢为人先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勇于创新、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的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融入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当今世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如果所培养的学生不能不断吸收新知识必然被社会所淘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个人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源泉。当前国家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高职院校也掀起创新创业活动的高潮,这就更需要在校园文化中倡导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教学方面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也要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开展各项改革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竞争力。

4.4融入“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精神

湘潮范文篇4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文化发展和实现人民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三峡库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首先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来体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向高潮,为实现库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按照这一根本要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县,将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分三步走,把奉节建成湘鄂渝陕边区经济中心。第一步,到2007年,建成全国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大县、文化名县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区。第二步,到2014年,建成中等港口旅游城市、湘鄂渝陕边区物资集散地、商贸流通中心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第三步,到2020年,建成湘鄂渝陕边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按照“立足于水,着手于陆,放眼于空,提高等级,打通出口,畅通区县”的指导思想,建设长江大桥、万宜高速公路、奉节机场、陕西安康经奉节至湖南吉首的南北铁路、万州经奉节到宜昌的东西铁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抢抓国际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机遇,结合奉节的资源优势,用资源换资金,用资源换技术,用资源引人才,盘活资源、经营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果品、畜牧和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到2020年,脐橙达到50万亩、100万吨,生猪100万头,山羊100万只,兔100万只,大牲畜20万头。建成以脐橙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以2×60万千瓦火电站为主的能源工业园区。建成部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旅游胜地,国际休闲娱乐中心,国际水上运动中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在三峡库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先进文化必须得到大力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推动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在三峡库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推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封闭保守的小生产观念、计划经济观念以及“左”的思想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改革开放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仍然淡薄。要通过思想大解放,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通过思想大解放,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要通过思想大解放,来实现思想的大统一,来实现广大人民的大凝聚,把库区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要通过思想大解放,树立危机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双赢”意识,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从而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向高潮,为实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同志曾经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中国人的精神纽带”。这一精神纽带就是先进文化。三峡地区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沉积,从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老关庙文化”,及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巴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军事文化、诗文化、景观文化、移民文化等,构成了诱人的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成为三峡库区一笔十分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适应未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继承和发扬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文明成果,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相融合,创造性地发展三峡文化,繁荣三峡文化,使三峡文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成为实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湘潮范文篇5

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的开辟是其形成的国际条件

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俄国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新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以及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首先,它鼓舞了中国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曙光。俄国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了《和平法令》,宣布废除沙皇政府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后,又两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放弃沙皇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非法特权,并援助中华民族的独立运动。这一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全国各界舆论的欢呼,正如所说:“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斗争,自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不再感觉孤立了。”[2]蔡和森甚至预言,中国三五年必定有个俄国的二月革命出现,并提醒要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3]。其次,它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机遇。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1918~1923年的革命高潮。世界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为中国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十月革命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航向,此后,中国革命就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正如后来所指出的:“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4]再次,它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苏俄(后来是苏联)和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譬如,帮助中国建党,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步伐;帮助培养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干部,仅中山大学就为中国培养了上千名留学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中的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许光达等都曾在那里学习过。此外,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经费支持。

二、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便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都没有得到解决。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将中华民族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拯救民族危亡,一直是时代的主要潮流。湖南虽地处内陆,但物产丰富,因而也是帝国主义重点侵略的省份之一。帝国主义对湖南的侵略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主要是经济侵略。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清政府分别于1899年和1904年先后将岳阳、长沙开为商埠,接着,又将常德、湘潭辟为“寄港地”。随后,帝国主义便组成了以长沙为据点,岳阳、常德、湘潭为支点的经济侵略网,进一步加深了对湖南的经济掠夺。一是倾销商品,霸占市场。自长沙、岳阳开埠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湖南。连湖南最具优势的稻谷、水产都受到外国剩余农产品的严重威胁。二是操纵湖南的财政金融。他们在湖南开设银行、掌管湖南海关、控制借贷,进一步控制了湖南的经济命脉。三是掠夺湖南的资源。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其品种多样,含藏丰富,是帝国主义重点掠夺的对象。四是控制湖南的工业和交通。帝国主义从资金、技术、市场几个方面控制了湖南的工业。同时,操纵着湖南的交通运输业。1919年长沙、岳阳两关进出的帝国主义船只共4000余艘37•3万吨,而湘省轮船吨数仅为外商的十分之一。[5]五是直接掠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湖南沦陷区的经济侵略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直接掠夺。此外,还有政治侵略、文化侵略和军事侵略。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干预和控制湖南行政和司法。在文化上,帝国主义通过传教等活动奴役湖南人民。在军事上,1938年11月,日军侵入湖南,随后全省有56%的县市沦陷,另有十多个县部分沦陷。这种亡国灭种的危险深深地刺激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湖南人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便成为了救亡的先锋。

三、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是其形成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适宜的气候环境。湖南当时处在两种文化的交汇和冲突点上。19世纪的中国广东,曾是西方思想与中华古老文明激烈碰撞之地。进入20世纪之后,广东、上海等处的殖民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日占优势,地处广州、武汉之间的湖南则在新旧文化、东西思想的冲突中成为主要交汇点。这一地理环境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译介到向往、研究、传播,由先进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真正传播开来,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这时,载有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晨报》等陆续输入湖南。同时,湖南的《大公报》等报刊也登载过介绍共产主义运动领袖人物及其观点的文章。1920年8月,俄罗斯研究会和文化书社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迅速扩大。俄罗斯研究会为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提供了咨询和指导。文化书社则为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提供了基本读物。书社通过长沙本部及在平江、浏阳、宝庆、衡阳、宁乡、武冈、溆浦等地设立的分社,将《马格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俄国之研究》、《劳动界》、《新青年》和《晨报》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发行全省各地。除了从本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外,湖南人还到外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北京、上海是湖南革命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所。在国外,湖南青年主要通过赴法勤工俭学和到俄罗斯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思想理论基础。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6]

四、湖南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

任何一个政治群体的出现都有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湖南由于地处内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缓慢。直到辛亥革命时期,湖南近代产业工人还不足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湖南具有特有的、可充作军火原料的锑、铅、锌等矿,战争使得这些矿砂价格猛涨,从而刺激了这些矿业的迅速发展。如当时新化锡矿山一带采矿公司林立,工厂人骤增至10万人。全省采矿的厂家,截至1916年已高达8000家以上。伴随着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湖南工阶级的队伍迅速成长。至时期,湖南产业工人已接近22万人。湖南工阶级除具有无产阶级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四个特点:第一,工资低,受剥削深重。以矿工为例,20世纪初,湖南著名的铅锌、锑矿,采炼成本之低为世界之冠。据水口山的调查,矿工工资仅占每吨矿砂价值的0•75%,洋行所得是矿工劳动所得的82倍,矿局对工人的剥削率达119•64%。因此,工人们渴望翻身解放,渴望革命斗争。第二,队伍不稳定,失业人数多。湖南工业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巨大,因而工人时聚时散,工作毫无保障。以新化锡矿山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人曾多达10万之众,可是,战争一结束,急剧下降至2万人。第三,工人人数虽少,但非常集中。从行业来看,湖南产业工人集中于矿业,占了全省产业工人的九成;而在矿山工人中,锡矿山工人又占了一半左右。第四,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由于湖南近代产业工人处于近代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比其他民众有更深的感受,从而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上述特点表明,湖南工人阶级一旦觉悟起来,并得到有效的组织,就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这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阶级基础。

五、湖南经济社会的深刻危机是其形成的现实

根据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进入最黑暗也最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同时,各地军阀蜂起,双方长期进行争夺和混战。湖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湖南成了南北军阀长期拉锯的战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湖南政权,依然是一种反革命军阀统治。新旧军阀对湖南的反动统治,造成湖南的全面危机。

首先是经济危机。湖南军阀推行的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譬如,张敬尧统治时期,滥发纸币,盗卖公产,滥征厘金,制约了湖南工业的发展。何键统治时期,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剿匪”,工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1932年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仅占全年财政总支山的1•3%。同时造成湖南农村经济的倒退。所有统治湖南的军阀都不关心农业,而且不断地搜刮农民,从而造成农村经济败坏。譬如,赵恒惕统治时期,军阀、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湖南农村75%的耕地掌握在地主手中。

其次是政治黑暗。军阀对湖南的统治,导致湖南的政治黑暗和社会腐败。张敬尧对湖南实行极为暴虐的统治,湖南人民称之为“张毒”。赵恒惕上台不久,就丢弃“省宪法”的外衣,在湖南实行白色恐怖,通缉爱国人士,镇压工农运动,杀害工人领袖,逮捕学生代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为了围剿工农红军和镇压革命群众,在全省各地组织清乡队,举办团防,实行“清乡铲共”。同时推行保甲制度,强化反动统治。人民连生命财产的起码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

再次是文化倒退。汤芗铭一到湖南,就把学校视为“乱党策源之地”,对各地学校滥行封闭搜查,省城长沙被封闭或搜查的中小学就不下百所。张敬尧进入长沙,即强占学校作兵营,将教育经费提作军费。赵恒惕以“所倡学说不止”罗织罪名,查封湖南自修大学。何键一上台,就提倡尊孔读经,大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实行愚民政策。并设立新闻检查所,压制社会舆论,取缔进步报刊。正是这种难以生存的环境,为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机遇。

六、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是其形成的历史基础

大凡个人也好,群体也好,其世界观的形成,总离不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其生长的根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与湖湘文化的熏陶关系密切。湖湘文化的要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经世致用,不尚空谈。重笃实践履,不尚性理空谈;提倡通经致用,以其所学服务于社会。二是忧国忧民,自强不息。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使得一大批湖南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并铸就了湖湘人士卓厉敢死、英勇无畏的品格。三是批判继承,兼容并包。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源的、包容的,它不偏一说,合众家之长,博采群秀,扬长避短,具有时代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冶之”。[7]四是关注政治,勇承使命。湖湘人士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关心政治与改造社会的责任感。近代以来,特别是从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始,湖南人就认定“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更自豪地宣称:“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五是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历史上,湖南的经济虽不甚出色,但教育却丝毫不比经济发达的省份逊色。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社会造就了一种重教精神。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也与湖南教育的兴盛不无关系。湘乡东山小学堂就走出了、萧子升、陈赓、谭政、毛泽覃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湖湘文化的这些特性,使得湖湘子弟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每个历史关头都能挺身而出,成为各个时期的革命中坚。等组织革命团体时,就充分利用了湖南的这一优势,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湖南的地理民性,均极有为”。[8]七、蓬勃发展的革命事业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一个群体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活动作支撑,没有活动就没有吸引力,因而也难以持久。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蓬勃发展的革命事业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首先,工人运动培养了一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工人阶级由于所受压迫特别深重,因此,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特别坚决和彻底。湖南工人运动的开展及其胜利,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李立三、郭亮、蒋先云、任树德、夏曦、陈子博、李六如、罗学瓒、谢怀德、毛泽民、谭震林、王震等就是突出代表。除湖南本土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工运舞台上,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湘籍革命者。李启汉、邓中夏、罗亦农就是代表。李立三、刘少奇则是从湖南走向全国的工运领袖。

湘潮范文篇6

湖湘传统饮食起居包含的自然养生观

湖湘传统的养生文化不同我国北方民族那样豪放粗犷,也有别于江南水乡的雅致文秀,而具有自然、朴实、保健的色彩。在饮食起居上讲究顺应时令节气调养身心,这与湖南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湖南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湖湘人民祖祖辈辈感受到了气候的恶劣,在生活方式上,形成了一种顺乎自然法则,讲求天人合一,追求健康长寿的传统文化心态。春季,万物生长茂盛,野菜、野草凝聚着大地精华。湖湘人民在春天喜欢采摘香椿、鱼腥草、泥蒿、地菜子等食用。有民谣:“三月三,地菜子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脚板踩得卵石烂”。据说这些山野之物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的功能。湖南盛产茶叶,谷雨时节采的茶最为新香养身,所以在谷雨时节品尝新茶已相沿成习,这一天也是民间的茶节了。湖南各地品茶的习惯不尽相同。长沙一带,讲究用蟹眼沸的开水冲沏清茶,品尝其纯正香味,有的人喜欢喝在茶叶中放了珠兰、茉莉、白菊等香料的花菜。湘东一带,喜欢吃“芝麻豆子菜”。高寒山区,喜欢喝“姜盐茶”。湘西,湘南等地区,喜欢喝“油菜”。传统观点认为,饮茶能消食化滞,提神醒脑,养颜健康,延年益寿。端午时节,湖南各地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悬挂艾叶、菖蒲等避瘟去邪的香草,饮雄黄酒,吃蒜子煮苋菜,身上佩带香囊,用苍术、白术,芸香等烧烟熏屋。有的地方则喜欢在五月初五以金银花、土茯苓、甘草等药物煮蚕豆或鸡蛋吃,据说可以清热解毒,去风湿骨痛。农家习惯扯车前草,夏枯草等洗净后洒干,等夏日泡凉茶喝可以解暑。湖南气候以三伏天为最热,在起伏时,湖南人讲究吃老姜焖子鸡,人说“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老姜羊肉汤、老姜肉片汤、白胡椒蒸水鱼、糯米红枣猪板油拌冰糖等也是起伏的保健食品。据说可以生津开胃,去湿强身。湖南各地普遍把农历六月六这一天当作新节,有吃新米的和红苋菜的习俗。长沙谚语说:“六月六苋菜当阉鸡”,据说吃了可解毒消积,增进食欲,使身体健康少病。湖南秋季气候渐凉,空气干燥,在中秋时节湖南各地都有中秋赏月的风俗。在月光下摆放着时新瓜果,桂花、莲蓉、芝麻、生油、金钩月饼,都是滋润脏肺的风味食品。在九月九重阳节又有饮重阳美酒,佩戴茱萸,登高避疫的风俗,现在演变为秋游和爬山运动,各地公园则在这段时间举办菊花展览。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湖南人有在腊月除尘之俗,家家户户择吉日打扫扬尘,消除污秽,防病保健康。腊月里寒风刺骨,湖湘人民还讲究食物进补,以此增加身体的热量,提高御寒的能力。鸡、鸭、鱼、肉、米酒、糯米糍粑等都是保健佳品。在日常起居生活方面,湖南人讲究顺应季节变化和谐养生与健身。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中记载,古代医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著作《抱扑子》中说“养生以不伤为本,治身养性,务慎其微,爱之于微,成之于著,则几乎知道也”。养生以不伤为本的道理深深影响了湖南人的日常生活。。湖湘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认为,合理的饮食起居为养命之源,亦为健康之方,一年四季如调理得当,便可胜吃神丹妙药。

湖湘民俗风情融入的体育健身内容

舞龙最初是为祭龙求雨,是一种宗教活动,那时人们抱着一种追求吉祥的心理参加舞龙活动,目的是讨好龙,祈求上天降春雨,来年五谷丰登。舞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可以数十上百人参加、众人默契配合,使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即使走街串巷也丝毫不乱。舞龙民俗文化具有娱乐、健身和营造和谐欢快社会氛围的作用。舞狮也是湖南人民喜爱的年节健身娱乐活动,相传,狮王喜四方云游,为百姓收麻瘟痘毒,保六畜平安。舞狮活动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健康、平安的意愿。宋代文天祥在《衡州上元记》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湖南衡阳舞龙舞狮的盛况,在春节期间全城大张灯火,州民击鼓吹笛,身穿五彩衣,搭台唱戏,舞龙舞狮,观者如潮,可谓极一时之盛。现在舞龙舞狮活动已发展成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并已走向世界。清明扫墓也是湖南自古有的风俗。清明时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人们都纷纷走出家门,向祖先、家属坟地祭祀,欣赏自然美景。人们在春天芬芳温馨的气息中,远足春游,看杨柳吐出鹅黄色的新芽,这对人的身心都是一种陶冶。端午节赛赛龙舟是湖南的一大亮点,是一千多年来盛行不衰的传统风俗。赛龙舟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南朝梁吴均《续齐凯记》载:“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竟渡,乃遗俗也。”今天,赛龙舟不仅作为节日的一项体育活动,遍及中国的江滨湖畔,而且传往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龙舟竞渡现在已经走向了世界,有了世界性的龙舟竞赛。湖南还有九九重阳登山望远的习俗,重阳之际湖南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枫叶如火,山色似黛,人们登高望远,祈盼长寿平安。现在爬岳麓山已经成为了长沙市民一个重要的群众健身项目。

湘潮范文篇7

每年10月10日关于辛亥革命纪念节日的由来历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1894年11月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书刊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革命党人积极联络海外爱国华侨,运动国内会党和新军,在中国西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湘潮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增加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布局,提高冬种覆盖率,提高秋播质量和科技含量,实现单产、产品质量、综合效益三大突破,促进我县农业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落实油菜生产面积70万亩以上,单产突破150公斤;小麦生产面积6万亩;绿肥生产面积8万亩;蔬菜生产面积10万亩;其它作物生产面积3万亩,冬种覆盖面积达97万亩,真正做到冬种覆盖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依靠科技,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1、明确秋冬播主推品种。油菜主推新品种华油杂9号、湘杂油763、湘杂油753、华油杂12号、湘杂油6号、湘杂油188、湘杂油7号、中油杂11号、油研10号、丰油730。扩大生产生产示范华油杂14号,油12号,小麦主推

2、全面推广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今年是我县绿色食品油菜基地县创建年,要按照绿色食品创建的要求,实行绿色食品规范化栽培,通过一乡一品,集中连片种植,全面提升我县油菜产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3、重点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该技术重点推广双低油菜稻板田免耕直播技术,油菜棉田免耕套播技术,同时突破性推广油菜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小麦实行起拢分厢直播,绿肥推广条点播技术。

4、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测试,掌握土壤肥力状况,按照双低油菜的需肥要求,进行配方,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等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5、深化硼肥施用技术。我县土壤缺硼严重,秋冬播作物中双低油菜对硼相当敏感,栽培中必需施用硼肥才能确保高产。尽管油菜施用硼肥技术推广了多年,但还有很多农民对油菜施用认识不够,硼肥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区域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深化硼肥施用技术,在施用底肥时混入硼肥或在油菜的抽苔期和花期及时喷施硼肥,提高油菜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抓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格局

我县以油菜生产为主的各季农业生产对次年的早稻生产存在一定影响,在既重视油菜生产又重视水稻生产,特别是要求压单扩大,大中亩度提高双季稻生产面积的形式下,我们要搞好结构调整,协调解决好季节矛盾。一是组装配套,油-稻-稻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推广早熟高产品种,进行出苗移栽,确保在次年5月10日前收获,抢播早稻。二是开展地力提升活动,有计划地种植绿肥,实行肥-稻-稻种植模式。三是推广油菜脱水催熟技术,机械收割技术,力争早收。各乡镇要根据本乡镇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今年秋的油菜生产,又要考虑明春的早稻生产,特别是新老207国道曾大公路,张公公路两旁要安排好油菜高产示范片和明年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带,确保油菜生产全省的领先地位和水稻生产大县位置,同时确保农民增收增效。

(三)抓备耕备种,抢占生产时机

各乡镇要抢占生产时机,做好“三备”。一是备好种子。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优质的种子,实行一乡一地一品,规范化栽培。二是备足秋冬播作物的底肥。油菜田每亩备火土肥3-4方,小麦田5-6方,绿肥自备草木灰肥100担。三是备好油菜移栽田苗床。油菜移栽田苗床按比例为1:6留足。四是适时播种,出苗移栽的油菜应在9月5日-20日播种,直播油菜应在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彻底改变近年我县油菜播种偏迟的问题。

(四)抓样板示范,开展高产创建

县委、县政府在**澹乡大坪乡办立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县农业局在垱市水泗建立100亩稻田机械免耕直播点;在涔南新堰村、车溪乡的车溪村各建200亩的杂1613早熟品种的示范。各乡(镇)要分别办立两个千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办1个)。各村(居)委会要分别办立百亩油菜高产示范片。通过样板示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民看得见,学得快,整体提高秋冬播栽培水平。同时,通过示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进行高产竞赛,掀起科学种田创高产的高潮。

四、保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当前,要把秋冬播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精心组织,科学决策,靠前指挥。为此,第一,县乡各级要成立专门的秋冬播领导小组、农业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各级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力以赴。各小组必需要立足于办实事,抓细事,明确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四个制度。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把秋冬播生产的实施列为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调度制。在秋冬播生产的各个季节,由县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现场调度会,各乡镇要召开育苗现场,移栽现场会,要开展各种生产比比看,促进生产。三是建立督查制。由县委县政府二办牵头,抽调专门力量,成立督查组,检查督促各级各地政策落实、宣传发动、播种育苗、田间培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查整改。四是建立考核制。将每次秋冬播生产检查评比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全县秋冬生产评先评奖和各级干部考核依据。

(二)抓宣传发动,营造生产氛围

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秋冬播生产,及早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是加大会议宣传力度。各乡镇要召开乡镇干部会、党员骨干会、村组干部会、户主会,层层宣传发动,从国家油料安全角度,从防止土地资源浪费的角度,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大力宣传以油菜生产为主的秋冬播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全民自觉的、积极的投入到秋冬播的生产中去。

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利用“农村风景线”栏目和新闻节目,搜集有关秋冬播生产的素材,加大宣传密度,传播生产技术,推介先进典型。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也要利用光碟、广播等传媒工具,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反复宣传。从而增大宣传的密度,营造出浓厚的生产氛围。

(三)抓部门协作,搞好配套服务

为保证秋冬播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相关部门要以秋冬播生产为己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改进服务,密切配合,加大投入。一是农业部门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组织好种子的供应;各乡镇农科站要做好秋播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农业执法、物价、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大对假种子、假肥料、假农药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金融部门要组织好支农资金的发放;农机部门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气象水利部门要随时做好抗灾服务;宣传部门要严审农业生产资料的广告,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搜集并抓好典型报道,引导秋冬播健康发展。

(四)抓“两个”落

实,争取面积突破

各乡镇要及早抓好两个方面的落实,保证任务的完成。一是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各乡镇要按照上级要求,及早落实油菜、小麦补贴面积和补贴农户,确保良种补贴项目公开、公正、公平开展。二是按照面积分配表层层分解任务,下达到乡,到村、到组,保证面积落实到位,确保全县油菜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

湘潮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增加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布局,提高冬种覆盖率,提高秋播质量和科技含量,实现单产、产品质量、综合效益三大突破,促进我县农业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落实油菜生产面积70万亩以上,单产突破150公斤;小麦生产面积6万亩;绿肥生产面积8万亩;蔬菜生产面积10万亩;其它作物生产面积3万亩,冬种覆盖面积达97万亩,真正做到冬种覆盖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依靠科技,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1、明确秋冬播主推品种。油菜主推新品种华油杂9号、湘杂油763、湘杂油753、华油杂12号、湘杂油6号、湘杂油188、湘杂油7号、中油杂11号、油研10号、丰油730。扩大生产生产示范华油杂14号,油12号,小麦主推

2、全面推广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今年是我县绿色食品油菜基地县创建年,要按照绿色食品创建的要求,实行绿色食品规范化栽培,通过一乡一品,集中连片种植,全面提升我县油菜产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3、重点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该技术重点推广双低油菜稻板田免耕直播技术,油菜棉田免耕套播技术,同时突破性推广油菜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小麦实行起拢分厢直播,绿肥推广条点播技术。

4、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测试,掌握土壤肥力状况,按照双低油菜的需肥要求,进行配方,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等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5、深化硼肥施用技术。我县土壤缺硼严重,秋冬播作物中双低油菜对硼相当敏感,栽培中必需施用硼肥才能确保高产。尽管油菜施用硼肥技术推广了多年,但还有很多农民对油菜施用认识不够,硼肥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区域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深化硼肥施用技术,在施用底肥时混入硼肥或在油菜的抽苔期和花期及时喷施硼肥,提高油菜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抓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格局

我县以油菜生产为主的各季农业生产对次年的早稻生产存在一定影响,在既重视油菜生产又重视水稻生产,特别是要求压单扩大,大中亩度提高双季稻生产面积的形式下,我们要搞好结构调整,协调解决好季节矛盾。一是组装配套,油-稻-稻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推广早熟高产品种,进行出苗移栽,确保在次年5月10日前收获,抢播早稻。二是开展地力提升活动,有计划地种植绿肥,实行肥-稻-稻种植模式。三是推广油菜脱水催熟技术,机械收割技术,力争早收。各乡镇要根据本乡镇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今年秋的油菜生产,又要考虑明春的早稻生产,特别是新老207国道曾大公路,张公公路两旁要安排好油菜高产示范片和明年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带,确保油菜生产全省的领先地位和水稻生产大县位置,同时确保农民增收增效。

(三)抓备耕备种,抢占生产时机

各乡镇要抢占生产时机,做好“三备”。一是备好种子。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优质的种子,实行一乡一地一品,规范化栽培。二是备足秋冬播作物的底肥。油菜田每亩备火土肥3-4方,小麦田5-6方,绿肥自备草木灰肥100担。三是备好油菜移栽田苗床。油菜移栽田苗床按比例为1:6留足。四是适时播种,出苗移栽的油菜应在9月5日-20日播种,直播油菜应在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彻底改变近年我县油菜播种偏迟的问题。

(四)抓样板示范,开展高产创建

县委、县政府在××澹乡大坪乡办立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县农业局在垱市水泗建立100亩稻田机械免耕直播点;在涔南新堰村、车溪乡的车溪村各建200亩的杂1613早熟品种的示范。各乡(镇)要分别办立两个千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办1个)。各村(居)委会要分别办立百亩油菜高产示范片。通过样板示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民看得见,学得快,整体提高秋冬播栽培水平。同时,通过示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进行高产竞赛,掀起科学种田创高产的高潮。

四、保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当前,要把秋冬播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精心组织,科学决策,靠前指挥。为此,第一,县乡各级要成立专门的秋冬播领导小组、农业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各级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力以赴。各小组必需要立足于办实事,抓细事,明确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四个制度。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把秋冬播生产的实施列为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调度制。在秋冬播生产的各个季节,由县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现场调度会,各乡镇要召开育苗现场,移栽现场会,要开展各种生产比比看,促进生产。三是建立督查制。由县委县政府二办牵头,抽调专门力量,成立督查组,检查督促各级各地政策落实、宣传发动、播种育苗、田间培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查整改。四是建立考核制。将每次秋冬播生产检查评比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全县秋冬生产评先评奖和各级干部考核依据。

(二)抓宣传发动,营造生产氛围

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秋冬播生产,及早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是加大会议宣传力度。各乡镇要召开乡镇干部会、党员骨干会、村组干部会、户主会,层层宣传发动,从国家油料安全角度,从防止土地资源浪费的角度,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大力宣传以油菜生产为主的秋冬播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全民自觉的、积极的投入到秋冬播的生产中去。

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利用“农村风景线”栏目和新闻节目,搜集有关秋冬播生产的素材,加大宣传密度,传播生产技术,推介先进典型。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也要利用光碟、广播等传媒工具,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反复宣传。从而增大宣传的密度,营造出浓厚的生产氛围。

(三)抓部门协作,搞好配套服务

为保证秋冬播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相关部门要以秋冬播生产为己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改进服务,密切配合,加大投入。一是农业部门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组织好种子的供应;各乡镇农科站要做好秋播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农业执法、物价、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大对假种子、假肥料、假农药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金融部门要组织好支农资金的发放;农机部门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气象水利部门要随时做好抗灾服务;宣传部门要严审农业生产资料的广告,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搜集并抓好典型报道,引导秋冬播健康发展。

(四)抓“两个”落实,争取面积突破

各乡镇要及早抓好两个方面的落实,保证任务的完成。一是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各乡镇要按照上级要求,及早落实油菜、小麦补贴面积和补贴农户,确保良种补贴项目公开、公正、公平开展。二是按照面积分配表层层分解任务,下达到乡,到村、到组,保证面积落实到位,确保全县油菜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

湘潮范文篇10

关键词:龚自珍;魏源;山水诗语言;瑰丽;质朴

龚自珍、魏源都向往自然,喜爱山水,均创作山水诗以寄托情志。他们的山水诗各具特点和价值。大体可分为两类:审美型山水诗和“准山水诗”。所谓审美型山水诗是指“比较单纯地以审美的眼光表现自己热爱、欣赏自然山水情怀的作品”1,而“准山水诗”则指“诗旨不在于描摹山水,而是以山水为表现感情服务”2、“山水大多与不同的情怀相融相通,或者说山水是作为抒情的背景、媒介而存在的”3诗作。龚自珍现存的山水诗中大多是“准山水诗”,于近代山水诗具有开创之功。魏源则居多是审美型山水诗,于近代山水诗则具有开拓之功。本文拟从龚自珍、魏源山水诗的语言入手,重点分析二者山水诗语言的主要特点亦即差异:瑰丽与质朴。以期以此为切入点,为进一步全面观照龚魏的山水诗及其异同做铺垫。龚自珍和魏源山水诗语言的特点多样,既有瑰丽华美的一面,又有质朴自然的一面。但龚自珍山水诗的创作深受庄子、屈原、李白的影响,颇具浪漫色彩,满怀奇特的想象力和奔放的激情,其山水诗景象绮丽,色彩绚丽,辞藻富丽,诗歌语言以瑰丽华美为主。而魏源崇尚以真为美的审美原则和貌真写实的创作主张,他的山水诗长于白描写实,不堆砌华丽辞藻,避免造作,往往能描摹出景物的真切形象和独特神韵,不以雕琢取胜,诗歌语言以自然质朴为多。下面将分别探析之。

一、龚自珍山水诗语言的瑰丽华美

“天下震矜定庵之诗,徒以其行间璀璨,吐属瑰丽。”4这是新安女士程金凤题于《己亥杂诗》末的著名评论。纵观龚自珍山水诗的语言,大体若程金凤所述。语言瑰丽,是龚自珍山水诗的突出特征。“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5(《能令公少年行》),比喻拟人绚丽多姿,画面情思柔媚华艳;“重重燕支蕾,几朵挂钗及。花外一池冰,曾照低鬟立,仿佛衣裳香,犹自林端出”(《后游》),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意境绮丽绰约,情思哀婉缠绵;“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西郊落花歌》),想象浪漫奇丽,夸张比喻壮丽丰艳,用词构思不同凡俗;“黑云雁背如磐堕,蟋蟀酸吟蟪蛄和。欲开不开兰蕊稀,似泪非泪海棠卧”(《哭洞庭叶青原昶》),渲染烘托感情哀恸,比喻拟人意境哀艳;“湖西一曲坠明珰,猎猎纱裙荷叶香”(《梦中述愿作》),视听触嗅觉四感官俱全,意象柔媚,辞藻富丽,语言瑰丽。魏源虽亦能将比喻、拟人、夸张、想象等表现技巧运用自如,但其语言自然质朴,意遒笔劲,往往雄浑豪迈而无绚烂瑰丽之感。如“不风不波千万里,以天为岸山为鲇”(《黄山云海诗》)、“更加夏汛蛟水至,万马孰御风涛雷”(《洞庭吟》)等。色彩绚丽,是龚自珍山水诗语言瑰丽的一大特色和表现。“龚诗充盈的思想张力也体现在语言的色泽变幻上,在思想色彩的不同侧面折射为语言色彩的着意点染。”6龚自珍擅长并大胆着意地在其山水诗中运用表颜色的词语,透过这些瑰丽的色彩语言,我们能更好地洞见诗人的内心,更清晰地理解其思想情感。“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梦中作四截句》其二),此诗构思奇特,语言瑰丽,鲜艳的“金黄色”是诗人花白的发色,一个“红”字,不仅极其形象地勾勒出了大海的怒吼澎湃,而且也暗示刻画了诗人炽热的“童心”,表达了其壮心不已的满腔豪情。又如《己亥杂诗》第三一四首“丹实琼花海岸旁,羽琌山似峚之阳”,火红的果实,玉色的花朵,绚烂地开放在海岸边。诗人极力地赞赏其隐居地的美丽,艳丽的色彩既是景物的颜色,亦是诗人内心惬意喜悦的色彩。此外还有,“忽闻海水茫茫绿”(《梦中作四截句》其一),表达了思归之情;“万重金碧影如潮”(《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其十),暗含了壮志难酬的感伤;“梦断查湾一角青”(《己亥杂诗》一三八),流露了对好友的思念等。龚自珍山水诗中这些色彩词的插入,为画面着上了一层鲜艳华美的色调,语言富于瑰丽,内涵更为深远。当然,魏源的山水诗中也有色彩的描写:“遥山白于晓,林樾失翠黛”(《重游百泉四首》其三)、“至奇万骨峰,至清百折水”(《武夷九曲诗五首》其一)等。但其色彩的运用主要是为客观描摹景物的需要,并不似龚更为主观和着意。且魏源也更偏好清淡之色,语言质朴婉丽,画面自然真切亦不失奇峭生动,大多流露出游山览水的喜悦之情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龚自珍山水诗的辞藻色彩鲜艳,富于瑰丽,但很多时候其极力渲染的浓艳背后却渗透着凄恻和哀伤。“红”,是龚自珍常用的颜色。上文列举的诗句中也多有含“红”。“红”作为一种炽烈张扬的色彩,适应了龚自珍表达赤诚童心和真烈性情的需要,是其屡遭困顿窘迫的愤懑怒吼,是其恃才傲物、表情达意追求不同凡俗的个性表现。“春山不妒春裙红”、“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归来料理书灯红”,在这首龚自珍表隐逸思想的力作《能令公少年行》中,他就一口气用了三个“红”,足见“红”的深意和其对“红”的偏爱。然而,艳丽的“红”中亦隐含着哀情。“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春晚退直诗六首》其二),落花如红潮,场面雄奇壮烈,颜色瑰丽,心事哀艳;“樽前荇叶白,舵尾茶华红”(《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一白一红,红得耀眼,痛得彻心扉,以乐景衬托出了离别的哀情;“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湿青山”(《补题李秀才增厚梦游天姥图卷尾》),血红的眼泪湿透了青山,鲜艳的红青对照,哀艳的画面感很强,瑰丽的语言下藏着一颗泪水浸透的心。龚自珍的山水诗“语言瑰丽是其鲜明的特征,是在新的时代感召下,将思想的深沉交由语言亮色去渲染的创举,也是对李贺语言风格的继承和发扬。”7其诗歌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艳色,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引发读者与诗人的共鸣。然而其语言的瑰丽并不意味着华丽辞藻的刻意堆砌,而是明畅自然,洗练流利的,并瑰丽与质朴的对吟无繁复雕琢造作之痕。上述所举即可证明。除了瑰丽的语言以外,龚自珍山水诗中也有少量质朴的语言。如“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此游》其二)、“六月十五别甘泉,是夕丹徒风打船”(《己亥杂诗》一〇八)、“惠山秀气迎客舟,七十里外心先投”(《己亥杂诗》三一三)等,均是自然质朴之句。

二、魏源山水诗语言的质朴自然

与龚自珍相比,魏源山水诗的语言则是质朴自然的。他善于运用白描的写实之笔,自然而真切地描摹出山水的独特状貌,使之呈现“放倒峰峦纸上铺”8的立体式画面。请看《湘江舟行六首》其二:“乱山吞行舟,前樯忽然没。谁知曲折处,万竹锁屋闼。全身浸绿云,清峰慰吾渴。人咳鸥鹭起,净碧上眉发。近水山例青,湘山青独活。无云翠濛濛,烟林尽如泼。遥青一峰显,近青一峰灭。眼底青甫过,意中青郁勃。汇作无底潭,遥空蔚蓝阔。十载画潇湘,不称潇湘月。今朝船窗底,饱阅千崷萃。他年载画船,鸥鹭无如缺。”9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舟移境换,细细描绘湘江两岸重峦叠嶂、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色。奇特的想象和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得景物生动活泼,意境超迈绝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明朗轻快,于质实中透出一股力度,画面清奇幽深,婉丽峭刻。与之相类的诗作还有很多,如《粤江舟行七首》、《嵩麓诸谷诗五首》、《盘山纪游四首》等,貌真写实,不假雕饰,既有全景,也有特写镜头,描绘出山水的独特神韵,意境奇特超迈,风格奇峭婉丽,予人完整、充实之感。魏源善于将工笔描写和大笔淋漓相结合,既有真切细腻的描摹,又有对气势氛围的尽情渲染。如《永嘉山水诗补谢六首》其四写石门洞瀑布,既有工笔描绘:“满壁蛟螭痕”,又有大笔点染:“谷中鸣百雷,谷外钻苍玉”,于质朴真切、形神兼备、绘声绘色的描写中喷薄而出一股雄奇超迈的气势:“大声劈天来,千丈壁如覆”、“雄豪化清泚,苍翠围寒肃”。想象大胆奇特,比喻形象自然,夸张纵横开阖,形成了奇特超迈、奇峭婉丽的意境风格。《黄山诗六首》其三、《登太行绝顶五首》其一、《岱麓诸谷诗六首》等,亦是如此。与魏源相比,龚自珍的山水诗对自然山水的刻画多为大笔点染,他似乎并不追求形似,而是神到为止。如“九重阿阁外,一脉太行飞”(《春晚退直诗六首》其一)、“灵鹫高华夜吐云”(《己亥杂诗》一五八)、“剩水残山意度深”(《己亥杂诗》二二七)等,虽时有特写镜头,但少有浓墨工笔细细描摹。同时,魏源强调“造物随意逞山川,岂必尺寸寻规矩。”10他摹写山水往往能抓住其特点,从宏观角度进行大范围的比较,传达出不同山川的独特神韵。如他对粤山的描写,就犀利精准地抓住了它“砢”、“尖”、“凑”、“怒”、“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脱脱的粤山形象。又如其写水,“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大范围概括,各瀑布对比,使得天台瀑布的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并以此特点为主干展开描写。有时还在同一组诗中进行对比,特点分明,如临其境。如组诗《三湘棹歌》中的《资湘》、《蒸湘》与《沅湘》,就分别抓住了资江的竹,湘江的水和沅江的桃花各自不同的特色来写,好似画龙点睛,顿使各景观的绝妙处栩栩如生,跃然而现。龚自珍描写山水虽也能抓住特点,传得风神,但少有大范围的对比,故其山川的特点不似魏源那般突出。魏源的山水诗近于写实的路数,虽然语言质朴,但无浅易之感。他时而营造超迈淳深的意境:“峰耶曰是云,云耶曰是山,山为湖云混,雨后无真峦”(《武林纪游十首呈钱伊庵居士》其一);时而用字新颖,峭拔婉丽:“雨过水声粗,水涤山容醒”(《武林纪游十首》其四);时而意趣盎然,引人入胜:“溪山喜游人,先遣流泉导。流泉畏出山,十里声先噪”(《黄山诸谷二首》其一)等。此外,魏源的许多山水诗融入重言叠唱的民歌语言或方言俗语,语言质朴、平民化的同时,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如“船船灯火船船笛,步步楼台步步花”(《扬州画舫曲十三首》其五)、“崖高高,水深深,天苍苍,地阴阴,万松万石风泉吟”(《游山后吟六首》其三)、“荡荡平平地,青青白白天”(《西行杂诗二首》其一)等。总之,魏源山水诗的语言自然质朴,发扬了写实路数的长处,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其易流于平直浅露的短处,使得其诗呈现奇特超迈、奇峭婉丽的意境风格。虽然也存在有些诗的语言过于质朴传真、率露平直、缺乏诗情画意的缺陷,但于其山水诗整体而言,无伤大雅。偶尔也有龚自珍诗歌语言瑰丽的影子。通过上述的品析与比较,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龚自珍、魏源山水诗的语言大体倾向于瑰丽抑或质朴,而且在各自特点的分析中,通过与对方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二人山水诗的差异。尽管龚魏山水诗的语言特点不同,但二者在自然畅达方面是相通的,且无论是龚的瑰丽还是魏的质朴,从实质上都无长短优劣之分,虽有时着墨过浓些而不免有些缺陷,但总体来说是各具特点和价值的。龚自珍和魏源的山水诗既有相似相通,更有差异不同。龚的瑰丽与魏的质朴是二人山水诗语言的主要差异。龚自珍、魏源充满时代精神的山水诗,冲破了当时山水诗坛诗意诗风日下的格局,成为近代进步诗歌的主流,对清代乃至近代山水诗史有开创或开拓之功。研究他们的山水诗,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人以龚魏山水诗语言的主要差异为切入点,发书鄙见,望于读者了解龚自珍、魏源及其山水诗之异有所裨益。

作者:陈涵薇 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254-576.

[2]刘逸生,周锡韦复.龚自珍诗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4-969.

[3]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