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6:08:21

乌龙茶范文篇1

关键词:乌龙茶;计算机技术;网络营销;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促使人们提高购买力、增强保健意识和改善生活品质,这成为了茶叶发展的一大契机。乌龙茶具有色、味、香、韵的特色,并且独有茶艺魅力和保健性,在新世纪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后发优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如若不能将乌龙茶独特魅力和特色宣传出去,就无法使更多的人领略到其独特魅力,经济效益也无法体现,因此采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乌龙茶营销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1乌龙茶营销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和难度分析

1.1茶叶营销对计算机技术需求分析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茶叶形象包装、销售、宣传价值、客户服务等整个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其在茶叶中的应用是紧跟时展的必然结果。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茶叶营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怎样基于计算机技术创建乌龙茶的网络营销平台,是当前乌龙茶营销的新方向。第二,网络购物已经融合为大部分人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这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乌龙茶与网络相结合,才能保证乌龙茶销售的活动更为有效。假若只依靠传统的销售方法,而不融入到网络中去,就会对乌龙茶的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在现今展开营销活动时,并不是一味地销售,而是在销售的同时伴随着客户服务,两者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所以创新营销方式,就势必要有效地将销售活动和产品功能融合在一起,从之前的前端营销实体、后台客户服务的模式转变成前置客户,营销和客服一同发展的营销模式。这就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多元化功能,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化平台,保证产品营销的顺利进行。随着乌龙茶生产量的迅速增多、进一步精细化乌龙茶的消费市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依赖度将越来越高。

1.2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乌龙茶营销的难度分析

第一,大部分乌龙茶企业营销理念落后,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欠缺。现下,我国大量乌龙茶企业同其他茶叶企业在竞争中大多采用打价格战的方式,仅仅着眼于本地或者周围地区的市场,无法放大到全国乃至全球,大品牌和大市场意识薄弱,依旧依赖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小区域竞争,造成乌龙茶市场狭小。并且大多数乌龙茶企业产品没有突出乌龙茶的特色,在产品同质化的大市场环境下,无法深层次发掘客户需要,量化和细化市场难度较大,乌龙茶市场定位没有明确,品牌意识较弱。第二,与大部分茶叶公司的营销渠道相同,乌龙茶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不健全,营销实力较弱。在市场营销中,即便已经生产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茶叶产品,假若没有合理、科学的营销措施想要打开市场、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有较大难度。当前,大部分乌龙茶茶商没有树立先进的营销观,无法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性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对茶叶的生产和营销来说,大多数企业对茶叶营销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茶叶生产环节,这就导致了企业中积压大量质优的乌龙茶,却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让客户满意,久而久之就陷入了“产品积压→营销失策→生产→再积压”的恶性循环泥潭中;另外大量乌龙茶生产企业中的营销人员极为缺乏,同时营销人员的技术、观念等都有待提高,无法充分运用企业自建网站、电商、自媒体、第三方服务平台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造成企业营销能力薄弱,使所生产的乌龙茶产品得到应有的市场价值,进而降低了乌龙茶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另外小规模运营、个体、分散经营的乌龙茶中小企业,即便拓宽营销渠道也难以形成规模。现在我国有十分巨大的购买市场,但是中小茶叶公司无法与购货商“质”和“量”的需求相吻合,更难把计算机技术纳入到企业营销当中。

2乌龙茶当前的营销状况

2.1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茶饮料的传统指茶叶的品质、工艺、鉴赏、饮用方式以及有关茶文化的传承,一般在意识行为中呈现出认可和追随该种传承。而时尚则表现更多的是创新和改变,比如改变饮用和购买方式、创新质量理念等。至今为止,乌龙茶概念下的时尚饮料依然以传统为依托,这就意味着传统和市场可以互通和并存。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经采用开发乌龙茶水的方式,使本地的饮茶习惯改变,并掀起了“乌龙茶热”的热潮。当前“乌龙茶”热已经向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蔓延。不过最开始掀起这股热潮时,并没有把消费停滞在茶水上,而是用该种热潮,引导人们透过“粗老”的乌龙茶及精美的茶水包装,逐步对乌龙茶传统文化展开了解,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乌龙茶的独特魅力。同时,传统遭受到的更多是时尚带来的压力。首先是引进“即饮”,然后提出了“无公害”、“绿色”等理念,这些理念在舆论、企业推广宣传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上对茶的关注点以及茶内涵。就贸易和市场来说,第一要面对的就是贸易壁垒,并且将来要制定何种标准很难预料;第二就消费需求而言,与“绿色”、“无公害”等时尚概念茶,普通乌龙茶已经并不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也并非是必要选择的茶类之一。然而时尚依然影响着投资、科研、新闻等部门的价值取向,这些机构对于每个地区重视的投资合作、报道、研究等程度及方式直接对乌龙茶的品牌价值有直接关系,从而影响到乌龙茶的销售。

2.2品牌欠缺观念

乌龙茶这个品牌没有明确的被细化。之于福建乌龙茶而言,可以详细的细分为“武夷乌龙茶”、“安溪乌龙茶”等各种花色和种类,这些品种均在品牌范畴之内,支撑并且展现着整个“福建乌龙茶”的价值,然而乌龙茶现在却缺少对“制造”品牌理念的引导、主张和提炼。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消费理念是由观念所决定的,茶叶的营销也是品牌和消费引导这两方面入手,而它们远远超出乌龙茶本身的价值,所以应当立足于打造品牌,用观念树立品牌,使消费者的心灵受到长久而强烈的影响。用观念来突出乌龙茶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够为推广和宣传乌龙茶提供良好条件。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乌龙茶的营销策略

“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乌龙茶企业应当消除传统营销理念的束缚,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新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网络消费的新形势相适应,丰富和拓展新的营销渠道,改善营销模式,使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网络营销全流程中,增加效益,降低费用。

3.1健全计算机智能化操作建设,为营销做好准备

烘干和包装环节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计算机智能化平台的创建,监控烘干和包装的整个流程,并且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保证茶叶更加完善、科学地从原材料制作成成品。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产品特色,把包装纳入到产品重要配套成分中来。在包装茶叶时,将计算机技术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科技元素融入到包装中,提高生产流程的整体科技含量,为大批量生产茶叶奠定基础。这时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可以调整茶叶制作流程的结构,同时还可以革新生产流程的技术,更主要的是为营销做好充分的准备。

3.2运用计算机技术打造全新乌龙茶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经济逐渐趋于完善并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人们在挑选生活必需品时,已逐步从实体店向网店转变,在选择茶叶时也是如此。愈来愈多的顾客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来挑选和购买自己喜爱的茶叶,因此网络营销是乌龙茶向外推广和销售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凭借计算机技术进行乌龙茶的营销,不但可以使类型不同、地区不同的客户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这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今在展开乌龙茶营销时,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和联系,并且把产品信息以及客户反映等内容向全部客户呈现,使客户更加了解乌龙茶,能够进一步领略乌龙茶的独特魅力。并且在客户与企业展开双向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是乌龙茶网络营销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3.3改变营销观念,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第一,茶叶企业管理者应当将专业素质高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人才引入进来,专门从事开发和管理企业内部网,打造本企业知名网站,在自建网站上推广和宣传乌龙茶产品等信心、投放网络广告、构建搜索引擎等附加值服务,还能够在线上同顾客展开乌龙茶的交流、反馈、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和客户之间开辟直接交流和接触的渠道,扩大服务区间,使营销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第二,茶企业可以向网络运营服务商外包“网络开放平台”,采取该种方式获得门站网站、供求信息平台等服务,从而凭借这种网络平台的形式,对乌龙茶进行宣传和营销。茶企应当对应用搜索引擎给予充分重视。现下,搜索引擎已经变成大多数企业展开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此外,还能够与博客消息群发、推广新闻广告、微推、陌陌、邮件营销等方式相融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为主的各种社交网络平台、方式、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宣传乌龙茶,拓宽和丰富了网络营销渠道,为乌龙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营销质量和效率提供提供保障。

3.4运用多种计算机技术把多种网络平台与茶叶营销相融合

乌龙茶企业应当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从实体经济适当、逐步地向网店、互联网平台等转移,在与消费者发展变化和需求相适应的同时,拓宽营销市场。并且把微信、邮件、MSN等多种网络媒介同客户展开交流,实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运用网站平台、搜索引擎等方式深层次地挖掘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挖掘准客户,并以客户需求等特征的改变实时变更营销方式,用多种营销方式并进的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加强向消费者宣传乌龙茶的有效度,使营销效果提升,提高乌龙茶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茶企业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大管理企业与客户的营销渠道,推动乌龙茶品牌的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确保企业把乌龙茶产品信息提供给目标客户,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强订货系统、结算系统、物流系统等网络营销通道的管理,并结合传统地区商、层级管理模式,形成互相补充的长效机制,在快速满足各种客户需求的同时,节约成本。另外,应运用网络宣传、新闻广告等方式推广乌龙茶的品牌和茶文化,挖掘和吸引更多的准客户,并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4结语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茶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我国十分深厚的茶文化。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乌龙茶为了能够扩大销路,将茶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凭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网络营销,才能为茶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夯实基础。

作者:杨金会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乾刚,杨江帆,蔡建明.“福建乌龙茶”的品牌问题及营销思路[J].福建茶叶,2004(4):34-35.

[2]管曦.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

乌龙茶范文篇2

关键词: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茶业新区

**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近年来,乌龙茶市场得到了客商的极大关注,各地纷纷投资生产乌龙茶,从而带动了全国乌龙茶消费的热潮。为此,大力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栽培示范,现将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址建园

一是严格选地。按无公害茶叶生产和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红黄壤土地块。生产基地选择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缓坡地带新建茶园。二是统一规划。茶园的开垦按规划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园遮荫树。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机械化耕作为重要目标,严把质量关,进行科学劈山,尽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烧光,造成大片生产基地阳光曝晒和水土易流失。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的病虫害、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给予保留,也可零星间隔栽种一些杨梅等经济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三是表土回沟开垦。先开路后建园开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沟,自下而上开垦。坡度在15~25°的山地,开等高梯层,台面等高,外高内低,外有土埂内有节节沟。台面宽2m以上,定植沟宽深均60cm,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沟与表土回沟同时进行,施足底肥。在水沟边每隔15~20m设1个宽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顺坡种植。然后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10~20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二、茶树定植

一是选用壮苗,严格检疫。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二是适时栽植。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

三、茶园管理

一是茶园消毒与铺草保水保温。用0.5~1.0°Bé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茶园冻害发生。对幼龄茶园进行铺稻草覆盖,以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温,提高抗寒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翌年春后期翻埋入土,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土壤肥力。二是茶园土壤中耕管理。中耕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以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翌年茶树病虫发生等作用。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结合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三是客土培园。无公害茶园在每年茶季结束后将客土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土的土壤。黏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黏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

四、合理施肥

茶园选用的肥料有农家有机肥、化肥、复合肥、叶面肥。其中,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均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均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或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如福隆复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机肥、大统微生物有机肥等;叶面肥,如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一是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施农家肥22.5~30.0t/hm2或施商品有机肥4.5t/hm2,配施磷钾肥各375kg/hm2。二是因地制宜施追肥。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要使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施复合肥、化肥共3t/hm2,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树龄不同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0∶1.5∶1.0;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2∶1,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三是巧施叶面肥。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选用一些既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五、茶树修剪

一是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幼树一般要进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以春茶茶芽未萌发前的早春3月为最好。第1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土时进行,离地15~20cm处水平剪去;第2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即离地30~40cm处剪去;第3次在离地55~60cm左右剪去;第4次在离地60~70cm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第2~4次定剪都是对在上次定剪基础上所萌发的茎粗0.4cm以上、展叶数达7~8片叶以上、已达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的修剪。幼龄期间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进行打顶采,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二是定型后茶树轻修剪。生产性茶园树冠更新秋末茶季结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时进行轻修剪,水平略带弧形地剪去树冠以上3~5cm的茶枝,同时剪去突出枝、病虫枝、衰老枝等枝条;对由于经多次采摘后树冠面参差不齐的,在春茶前、春茶后或茶季结束后进行深修剪,水平略带孤形地剪去树冠面上10~15cm以鸡爪枝为主的茶枝。

六、合理采摘,适时封园

合理采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采养结合;二是量质兼顾;三是因地因树因时制宜。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的采摘,以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行开采;及时分批采摘,采用“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的采摘方法,尤其要注意夏季采净该季极易形成的对夹叶。霜降节气前后,或11月上旬前结束茶季进行封园。

参考文献:

[1]陈勇.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在新茶区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41.

[2]林心炯,郭专,姚信恩,等.优质乌龙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经验小结[J].茶叶科学简报,1988(4):10-13,6.

[3]廖琼满.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的技术特点[J].福建茶叶,2005(4):33-34.

[4]廖琼满.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J].茶业通报,2004(4):165-166.

乌龙茶范文篇3

关键词: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茶业新区

安溪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近年来,乌龙茶市场得到了客商的极大关注,各地纷纷投资生产乌龙茶,从而带动了全国乌龙茶消费的热潮。为此,大力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栽培示范,现将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选址建园

一是严格选地。按无公害茶叶生产和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红黄壤土地块。生产基地选择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缓坡地带新建茶园。二是统一规划。茶园的开垦按规划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园遮荫树。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机械化耕作为重要目标,严把质量关,进行科学劈山,尽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烧光,造成大片生产基地阳光曝晒和水土易流失。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的病虫害、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给予保留,也可零星间隔栽种一些杨梅等经济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1]。三是表土回沟开垦。先开路后建园开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沟,自下而上开垦。坡度在15~25°的山地,开等高梯层,台面等高,外高内低,外有土埂内有节节沟。台面宽2m以上,定植沟宽深均60cm,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沟与表土回沟同时进行,施足底肥。在水沟边每隔15~20m设1个宽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顺坡种植。然后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10~20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2茶树定植

一是选用壮苗,严格检疫。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二是适时栽植。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

3茶园管理

一是茶园消毒与铺草保水保温。用0.5~1.0°Bé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茶园冻害发生。对幼龄茶园进行铺稻草覆盖,以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温,提高抗寒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翌年春后期翻埋入土,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土壤肥力。二是茶园土壤中耕管理。中耕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以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翌年茶树病虫发生等作用。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结合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三是客土培园。无公害茶园在每年茶季结束后将客土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土的土壤。黏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黏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壤心土[2],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

4合理施肥

茶园选用的肥料有农家有机肥、化肥、复合肥、叶面肥。其中,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均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均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或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如福隆复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机肥、大统微生物有机肥等;叶面肥,如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一是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施农家肥22.5~30.0t/hm2或施商品有机肥4.5t/hm2,配施磷钾肥各375kg/hm2。二是因地制宜施追肥。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要使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施复合肥、化肥共3t/hm2,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树龄不同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0∶1.5∶1.0;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2∶1,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三是巧施叶面肥。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选用一些既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5茶树修剪

一是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幼树一般要进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以春茶茶芽未萌发前的早春3月为最好。第1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土时进行,离地15~20cm处水平剪去;第2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即离地30~40cm处剪去;第3次在离地55~60cm左右剪去;第4次在离地60~70cm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第2~4次定剪都是对在上次定剪基础上所萌发的茎粗0.4cm以上、展叶数达7~8片叶以上、已达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的修剪。幼龄期间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进行打顶采,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3,4]。二是定型后茶树轻修剪。生产性茶园树冠更新秋末茶季结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时进行轻修剪,水平略带弧形地剪去树冠以上3~5cm的茶枝,同时剪去突出枝、病虫枝、衰老枝等枝条;对由于经多次采摘后树冠面参差不齐的,在春茶前、春茶后或茶季结束后进行深修剪,水平略带孤形地剪去树冠面上10~15cm以鸡爪枝为主的茶枝。

6合理采摘,适时封园

合理采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采养结合;二是量质兼顾;三是因地因树因时制宜。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的采摘,以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行开采;及时分批采摘[5,6],采用“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的采摘方法,尤其要注意夏季采净该季极易形成的对夹叶。霜降节气前后,或11月上旬前结束茶季进行封园。

7参考文献

[1]陈勇.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在新茶区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41.

[2]林心炯,郭专,姚信恩,等.优质乌龙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经验小结[J].茶叶科学简报,1988(4):10-13,6.

[3]廖琼满.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的技术特点[J].福建茶叶,2005(4):33-34.

[4]廖琼满.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J].茶业通报,2004(4):165-166.

乌龙茶范文篇4

1.产品标准化问题和诚信问题。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制约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1]。由于茶叶是农产品,受到天气种植环节加工环节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茶叶的口感和韵味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茶叶的定价与茶叶本身的品质息息相关,在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茶叶的价格显得混乱,消费者无法判断茶叶自身的品质与其价格是否相符。此外如果企业把一些低价的茶叶用高档的礼盒进行包装后销售,消费者也不得而知,茶叶行业销售诚信问题凸显。乌龙茶生产企业网络营销在缺乏产品标准化和消费者信任的情况下,想要快速发展是难上加难。因此如何保证茶叶质量的稳定性,不夸大宣传,文字描述与产品特征相吻合,体现产品的特点来确保企业诚信经营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难点。2.品牌与价格体系问题。乌龙茶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发挥品牌优势是十分必要的。品牌一方面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在企业品牌下研发的产品更能体现生产企业的实力产品特点也较为容易凸显,消费者也容易进行识别。目前,大部分的乌龙茶生产企业开设的淘宝店商城都是以某某茶叶或者某某茶行来命名的,没有将茶叶与品牌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品牌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千篇一律。在制定产品价格体系方面,众多乌龙茶生产企业没有根据网络消费者自身因素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产品定价时,互相参考,相互比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对乌龙茶生产企业的网络销售以及整个茶叶的网络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3.营销手段不集中,缺乏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众多乌龙茶生产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资金大小主销渠道等因素的制约,迟迟没有向网络渠道进行拓展。有部分企业即使进行了网络营销,由于营销手段不集中,使得企业在网络营销上的投入多,见效慢。此外,网络营销的手段单一,大部分企业只会在百度上进行企业简介的推广,缺乏对产品信息的推广关键字的定位,潜在客户没办法有效被搜索到,进而失去了和客户对接的机会。

针对乌龙茶生产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

1.建立诚信体系实现产品可溯源。对于乌龙茶生产企业,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诚信体系。不管是实体经营还是网络销售,都要通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配合实体门店加以宣传,以过硬的品质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为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产品上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来打造产品的标准化,使得消费者购买到的产品可以第一时间查询到产品从种植加工环节再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一方面让市场监管得以有效维护,另一方面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2.产品策略。在产品定位上,首先要对网络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网络消费者在购买乌龙茶时的消费习惯偏好,寻找消费者购买时的普遍规律。其次,产品种类要多样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的产品,深化优化产品组合,严把质量关,以不同包装来进行不同消费人群的定位。网络消费五花八门,作为乌龙茶生产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研发的产品一定要与时俱进,与市场主流接轨,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除此之外,个性化定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大主流,目前9000后成为未来茶叶消费的潜力部队,因此推出个性化产品定制,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各种节假日不同场合),为消费者打造各种合适的套装,更能把产品推广出去。3.价格策略。网络上存在各种消费群体,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

乌龙茶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

实行产品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院1、拼多多。针对某个产品可以设定达到一定购买人数的价格梯度,比如达到50人购买可以打9折,达到100人购买可以打8.5折等。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里迅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留住消费者。2、会员制度。对于一次性消费满一定金额的客户,将他们发展为公司的VIP会员,针对不同级别的会员设置价格梯度,实实在在地享受成为企业VIP会员带来的好处。另外不定期地推送促销信息或者是在会员生日时享受折扣优惠等,提升VIP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3、灵活定价策略。目前全网活动十分丰富,例如6.18双11黑色星期五之类的活动层次不穷。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竞争力,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活动,对特定产品灵活的定价就十分重要。4.网络营销推广策略。1、搜索引擎优化SEO。搜索引擎优惠是企业最常用的推广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搜索引擎的排名来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2、搭建B2B平台。主流的平台有天猫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移动终端等。这些平台能够直接的对企业产品实现信息的传递和销售。3、社交网络营销。主要在微信QQ其他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基于特点的产品运用软文营销,把软文到各类网站上微信朋友圈等。目的是借助文字表达和舆论传播使消费者快速了解企业产品等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选购。

乌龙茶范文篇5

春节前期,茶叶价格逐步滑落,大多数茶企主动放弃了春节市场的利润,将目光瞄向了更为丰厚的春茶市场。每年春茶的开市价格直接影响着整年的茶叶价格,茶农翘首以待,消费者持币观望,经销商忐忑不安,丰厚的春茶市场是每个与茶有关的人最期待和最迷茫的。

编辑计划

新闻篇

《05茶叶市场要闻点析》

又是一年春来到,回顾05年的茶叶市场,值得关注的热点很多,而且绝大数都发生在春茶时节。05年的倒春寒让江南地区的茶农很是郁闷了一阵;春茶还没开始采摘,市场上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名茶已经上市;茶叶挂在枝头等着采摘,劳动市场却出现了“民工荒”.........一起来回味分析市场所发生过的十件值得记住的大事,你一定能够深切体会到中国茶叶市场的喜怒哀乐、沉载起伏和勃勃生机。暮然回首,到底什么使茶业精彩?

《盘点2005,展望2006》

回顾2005年这一年,茶业有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厂商、专家眼里,2005年的中国茶叶市场是什么样的状况?2006年的市场有将会是怎样?在这里,厂商、经销商、业内人士都有话要说。

产品篇

《又是一年春好处——绿茶市场》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在国际市场上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随着绿茶的大量出口,各茶区的茶园也在不断扩大,又一个春茶市场大战开始了,厂商们的制胜法宝是什么?06年绿茶市场的前景如何?……

《拨云见日显明珠——乌龙市场》

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有茶中“明珠”之称。目前国内消费最多的是乌龙茶,它之所以流行,很大原因是它具有溶解脂肪的作用,许多女性消费者把它当做了减肥茶来饮用。目前,乌龙茶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势头日益强劲,罐装乌龙茶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可乐,但台湾茶占绝大部分,乌龙茶除了在国内向北方市场发展以外,如何提高出口量呢?据市场出口数字显示,乌龙茶近几年来的出口量是呈下滑的,难道提高品质后的乌龙茶想要淡出国际市场?……

《小荷才露尖尖角——红茶市场》

中国的红茶名品近几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联合利华签约合肥正式将国际红茶巨头立顿牌茶叶生产项目引进中国市场。据分析,国际茶业市场主打的是红茶,约占茶叶贸易量的75%以上,我国的滇红、祁红、川红……耳熟能详的名字往昔的光辉不再。在经历了一段市场的萎靡阶段之后,祁门红茶和台湾统一企业的成功合作,重新活跃了红茶市场。作为历史品牌的祁门红茶是否还能在现代市场上光彩依旧?红茶市场的现状是爆发还是沉默?……

《山间铃响马帮来——普洱市场》

应该说目前是普洱茶市场有史以来势头最好的时期。普洱茶因其独特的收藏价值、文化内涵、保健功效及醇滑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普洱茶市场上,人为炒做的痕迹是很明显的,一场豆萁相煎的内战在云南拉开帷幕,争品牌、争市场、假冒伪劣等使普洱茶产业偏离市场发展的正常轨迹。这样的泡沫经济还能风光多久?离轨的市场如何发展?......

广告篇

名优茶介绍推荐。版面格局依照茶区划分编序。详细介绍名茶产地、特征、工艺、识别方法等。一种名茶介绍占半个版面到一个版面(加图)。

茶品厂商经销商推荐。(A)一个版面。图片两到三张(可自选内容、大小)。介绍文字800字(含公司介绍,地址,联系电话,网址。)产品系列推荐(,所经营产品报价。可单列图文或增加到文字内容中)套餐总费用2000元人民币。

(B)半个版面。图片一到两张(可自选内容、大小,总面积不超过60CM2)。介绍文字400字(含公司介绍,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经营产品系列)套餐总费用1200元人民币。

(C)1/4版面。公司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经营产品系列,网址。套餐总费用700元人民币。

凡参加此次专刊的厂商均可获赠本期主刊两本,专刊10本。本刊将与参与活动的厂商结为合作伙伴,在杂志今后稿件倾向方面,将合作厂商列为首要关注对象。

另:合作厂商可升级为本刊会员单位,长期赠阅刊物(至少一年,用于公共阅读)。

发行篇

发行方向:

立足主刊的发行基础......

加强重要对象的针对性投放.....

全面覆盖陕西省各行业高端用户.....

强大数据库的数据支持及增值服务.....

三醉斋、茶博网、淘茶网、武夷岩茶网、川茶网终端消费者数据支持......

主要发行对象:

浙江、福建、成都、陕西、广东各茶叶批发市场,三星级以上酒店、各茶楼;中高端个人用户

发行比例:

乌龙茶范文篇6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我很喜欢陆游的这首《初入武夷》,它生抒发了一个武夷初游者的心情。然而对我,走进武夷山,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每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因此每次归来,总着下一次什么时候能够成行?

这次去武夷山,是在2008年的初春时节,刚过,笔者与我省文学界、新闻界的一些人士结伴同行,这些朋友熟悉并热爱武夷个个都是名山的钟情者和鼓吹者,有着说的话题。然而我们此行并非泛泛的旅游,应武夷山市《大红袍天下》创作组的邀请采风,因此“议题”惊人的一致——看的都离不开武夷茶。

武夷茶,闻名遐迩,香飘万里,中国古诗常有歌咏或论述武夷茶的名篇,如唐代徐《谢尚书惠腊面茶》,宋代范仲淹的《和从事斗茶歌》,苏轼的《咏茶》、《叶嘉,陆游的《建安雪》,清代蒋衡的《晚甘》,袁枚的《武夷赏茶》,等等。近代著家郁达夫在他的文章中指出,“闽茶半出”,武夷茶“为茶中柳下惠”(相传柳下惠“坐怀不乱”,此处比喻君子)。英国十九世纪的大诗人拜伦在他的巨著《唐璜》中甚至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一种饮料能够长时间地受到中外文学界如此青睐,除了武夷茶,孤陋寡闻的我还没有找到别的,可见它的魅力之大。但是,在赞美武夷茶的时候,人们不能不说到武夷的山水与文化。我以为,武夷山水是大自然的造化,武夷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武夷茶则是二者——武夷山水与文化的结晶。

写到这里,我忽然萌生一种假设,如果武夷山不产茶将会怎样?

我想,那将令名山失去一些魅力,游客减少几多雅兴。

当然,假设毕竟不是真的,人们无需忧虑,更何况武夷山的茶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

山水的孕育

虽然我们多次来过武夷,但这里的奇山秀水依旧让大家流连忘返。游览中,无论走到哪里,随处都可见到一丛丛生机勃勃的茶树,绿满山间与水边,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走进九龙窠,绵延的山涧里,武夷茶不同“衍派”的茶苗,生意盎然,犹如春天的使者。山坳里,悬崖峭壁上那六株已有几百年高龄的大红袍母树,老干新支,正在颐养天年,有关她们的许多动人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让不少慕名者纷至沓来。

我们走过云窝,漫步在九曲溪畔,大王峰的伟岸,神女峰的妩媚,尽在眼前。许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坐在敞开的茶室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香茗,或水仙,或肉桂,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觉得,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不妨改一个字,即“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茶也”

茶,是武夷山的特产。在国内外,像武夷山这样的风景名胜,既能提供超一流的山水,又能献出超一流的名茶,并不多见。这是武夷山的骄傲,也是福建的骄傲。

武夷茶,有红茶、绿茶和岩茶之分,但主要是岩茶(即乌龙茶)。

武夷茶的历史悠久,范仲淹诗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认为,两汉时武夷山就有了茶。当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陈椽经过论证后指出,“武夷茶约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朝就已初具名度”

武夷茶的诞生离不开独特的武夷山水。

相传三千多年前,彭祖因吃了武夷山的灵芝喝了武夷山的水而长生不老。所谓长生不老自然不足为信,但不同凡响的武夷山水却乃千真万确。晋代,那位曾经拥有五色笔写得一手好诗文的才子江淹对此有了发现,他第一个给武夷山独特的大自然作了概括——“碧水丹山,珍木灵草”。朝学者顾野王更是赞叹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美哉山河,真人世之希觏也”。

武夷山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武夷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陆羽《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下者生

黄土”。考察武夷山的茶园,多数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有山峦作屏障,土质大部分为烂石或砾,非常适合种茶,加之雨量充沛,高山幽泉,云遮雾罩,山阳多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左右,从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优良品质。明代徐勃《茶考》指出,“武夷山中土气宜茶”。晚清的一位博物学家在其《闽产异》一书中也说,武夷山“岩皆挺拔,凡风、日、雨、露,无一息之背;水泉之甘又胜他山,草且芳烈,何况名柯。”意思是,生长在这样的山水自然中,连低贱的草都特别芬芳,何况灵气十足的茶。这个见解十分到位,武夷茶因此有“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说法。还有一位诗人,形容武夷茶是:“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大自然确实为武夷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茶人的不懈努力又进一步提升了武夷茶的品质。几百年来,他们从“菜茶”原始品种出发,经过一代又一代地不断选育,至今已培植出繁多的优秀品种。其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历史上曾有“四大名丛”之称。

文化的融入

中国有许多名山,武夷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碧水丹山”,更在于悠久文化,这是它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根本原因。千百年来,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和以佛、道为主的宗教,对武夷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不乏有僧人道士种茶爱茶,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读书人喜欢武夷茶鼓吹武夷茶。朱熹的好朋友陆游,曾先后3年提举福建和江西西路茶盐公事常平,他赞美“建溪官茶天下绝”,还另有诗写道:“一见溪山病眼开,青鞋处处踏苍苔,平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可见诗人是多么喜欢喝茶,而他喝的茶也必定是武夷产的(即建溪官茶)。

“竟尚武夷茶”的清代长乐人梁章钜(官至两江总督)对茶颇有研究,将茶品分为四等,即“香,清,甘,活”。现代作家贾平凹在《大红袍茶树记》一文中,承袭了这一说法,认为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茶。他称大红袍是武夷茶的象征,更是武夷茶人的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武夷茶从制茶到品茶,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唐宋时期,武夷茶制作工艺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采取的是蒸青紧压法,外形如同一块圆饼,然后用薄纸包裹,纸上印有龙凤图案,因此又称“龙凤团茶”。这种制作工艺到了明代,改为流行至今的炒青散茶制法。

武夷茶(这里指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既不像红茶那样全发酵,又非绿茶那样不发酵,而是半发酵,因而茶的外观呈绿叶红镶边,其制作工艺从采青、晒青、做青、炒青、揉青、焙火到拣剔,环环相扣,特别复杂。对于它的形成,民间流传着种种说法,但不管是因官兵睡在茶青上致使茶青变软,还是别的原因导致茶青边缘发红,都不是人为的事先设计,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行”。传说是一种文化,它给武夷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披上一件浪漫主义的衣,让人有了遐想的空间。实际上,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是武夷茶人(其中也有闽南人,主要是僧人与茶商)长期钻研摸索而成的,它充满智慧。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续茶经》所引述的王草堂《茶说》,就有了这方面的初步总结:“茶后,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此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更加成熟了,据武夷山的同志介绍,这种制茶工艺获得了“国家唯一的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好茶,还得善于品尝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历史上,武夷山一带斗茶之风盛行,范仲淹的《斗茶歌》写得非常生动:“……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他还极力鼓吹饮茶胜于喝酒与服药。他说,“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如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如今,品茶在茶文化中依然占有相当的位置,尤其是乌龙茶,对环境、心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和品尝艺术都非常讲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程序。例如,“焚香静气”,造就幽静平和的环境;“乌龙入宫”,把上乘的茶叶放进紫砂壶里;“悬壶高冲”,让茶叶松动出味;“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的白色泡沫,使之洁净;“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使茶水浓淡均匀;“鉴赏三色”,观看杯中茶水颜色;“喜闻幽香”,捧起杯嗅闻茶的香味;“尽杯谢茶”,品尝后主客双方互相致意。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高雅的文化。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甚至写道,“品过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

笔者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嗜好,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唯独喜欢饮茶。虽然多半是一人独饮,但与朋友一起畅谈时,也少不了共饮,进行茶艺切磋而乐在其中。这次我们到武夷山采风,第二天晚上,热情周到的主人就安排了一场茶艺表演,有歌有舞,其中“禅茶”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纷繁复杂的程序,出神入化的动作,比起一般朋友之间的沏茶,要精彩得多,雅致得多,欣赏时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莺飞草长,转眼到了暮春时节,离开武夷山已经有些日子了,虽然杂务缠身,忙于应付,仍忘不了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

正如前面说过,每一次走进武夷山,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这次也不例外,通过走访名胜,聆听介绍,拜读专著,笔者对武夷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发现这一名茶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大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正如当地人所说,武夷茶是武夷山水的骄子,是武夷文化的重要特征。

乌龙茶范文篇7

安溪县地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结合部,是泉州市辖下的一个山区县。安溪以铁观音乌龙茶闻名全球,其历史已经有200多年,被誉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铁观音对水、产地、空气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安溪具有铁观音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只有在安溪本地生产的铁观音才算得上上乘,这一品种如果在安溪之外生长就难以保证其品质。

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至2009年底,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达60万亩,茶叶年产量6万吨。安溪现有茶树品种64个,有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大叶乌龙和梅占等六个部级茶树良种,其中,铁观音是最主要的种植品种。在安溪112万总人口中,有80多万人口得益于茶产业,有30多万劳动力从事与茶相关行业。2009年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4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茶产业与藤铁工艺产业、建材冶炼产业并称为安溪三大特色产业,其中2009年涉茶产值就达73亿元,是安溪经济的最主要支撑。

安溪乌龙茶目前在县内申请茶叶经销店有1200多家。2000年投资1亿多元在县城建成的“中国茶都”,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集茶叶贸易、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的茶叶市场,2009年该市场交易额高达17亿元。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经营安溪铁观音茶店超过2万家,主要有闽南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销售市场,年销量约18000吨。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辐射,并不断开拓欧美市场,年销量约17000吨,每年为国家创汇近4000万美元。

2安溪茶业发展的瓶颈

安溪从一个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其中,茶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但是安溪茶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2.1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茶叶生产由原来的集体经营变为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这样有利有弊。安溪茶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各自为政的小企业,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态中。规模普遍比较小,实力小,这样也使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机械化水平低,多数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低。

2.2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小

品牌是企业强大的武器。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这些品牌大部分缺乏知名度,而有些品牌在省内小有名气,却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推广力度方面明显不足。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或零售方式,认为培育品牌得投入很多成本,因此对打造成知名品牌兴趣不大,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2.3“绿色壁垒”大大遏制茶叶出口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也在慢慢的接受了中国的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农产品一样,安溪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面对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面对发达国家市场还是缺乏冲击力。

3安溪茶业的发展战略浅析

3.1茶业产业化战略

茶业产业化指的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茶叶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产业体系。茶业的产业化战略主要有产前一体化、产后一体化、集团化经营等。

产前一体化经营,是将与茶叶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统一筹划、经营。其一是做好肥料行业的配套发展。使茶农能用到理想的肥料、农药。其二是发展配套的茶业机械生产企业、经销商,鼓励企业和个人多发明新型的现代化的茶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卫生水平。

产后一体化经营,是指茶叶的销售和深加工。茶农往往擅长于生产,而不善于营销,经销商往往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但是难以在质量、卫生等方面影响到生产,因此理想的做法是与经销商组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产销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茶叶生产者获得茶业经销商的所有权或部分控制权。后向一体化就是茶叶经销商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茶叶生产供应商,实行供产一体化。在现实中,由于茶业经销商较之茶农更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开拓的视野,先进的品牌观念,因此在安溪,应该更多的采取后向一体化。

集团化经营。安溪茶业企业众多,但是分散而实力强的很少,中国加入WTO,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企业集团化。茶业的企业集团化是指以产权为纽带,优势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将产品关联度强的众多茶业企业,通过资产的合并、兼并、划转等途径,组成新的更大的茶企业群体。对此,天福集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福集团是由台商李瑞河先生在大陆创办的茶专业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848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因此,安溪茶业企业应该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资源重组,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若干茶业集团。由国营福建省安溪茶厂改制而成的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是一个好的先例,该集团以“凤山”为注册商标,拥有上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年生产加工乌龙茶5000-8000吨。

3.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09安溪涉茶产值73亿,但英国仅仅立顿红茶一家茶企的产值就为230亿,因此安溪需要打造航母式的巨型茶企业。巨型企业的打造离不开品牌战略。品牌能够树立企业形象、使产品增殖、能够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安溪目前只有“安溪铁观音”、“八马铁观音”、“凤山铁观音”等几枚中国驰名商标,一个号称中国茶都的茶业大县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显然是不足的。安溪不仅仅要培育国内名牌茶企,还要打造国际名牌茶企。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则是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安溪茶企眼光应该放远点,应该明确安溪茶要做的是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因此任何一个安溪茶企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本县的其它茶企,而是非安溪的茶品牌。因此,安溪应致力于提高安溪茶的整体形象。应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打造安溪茶的整体品牌。比如,以安溪茶叶协会的名义,在央视投放“打造中国茶都——安溪优秀茶企业巡礼”的宣传广告;大力打造安溪茶网、茶论坛等网络宣传平台;在国内外举办相关茶文化活动等等。

乌龙茶范文篇8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长沙的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西湖龙井茶叶,产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龙井泉和龙井寺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冲泡时极为讲究,应高冲,用水流冲击茶叶,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三次,这一动作称为“凤凰三点头”。其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击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的有效成分迅速渗出;二十也是对客人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就像行鞠躬礼。投茶的方式有:上投,下投,中投。古有言投茶应有序,即: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分茶汤时有两个成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是指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了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另外冲泡时还有刮沫一个环节,即茶道中的春面扶风:用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以冲淋壶盖和壶身,但是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洗,二是为了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众多天下第一泉林立无不源于茶而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将水分为不同等级,古虽有蓄水方法种种,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终归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则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况且水之好坏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轻、甘、冽,唯有五味皆齐,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馏水虽有其清轻,却终因少甘冽而不为所用。

茶叶得包装也是极有潜力的,有着精美包装的茶叶更适合于作为礼品,因此有了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应委托制作或自制包装盒,由于小包装茶是直接供消费者使用的,固在包装上要多加讲究。在设计中,应力求使广告宣传、艺术欣赏、礼品器具融于一体,集多功能于一体,使包装既具有良好的保质作用,又能宣传茶叶,传递商业信息。品牌和标签文字优美,商标突出,字形、符号、图案得体,使消费者一看就能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内容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标明品名。质量等级,净重,单价,出厂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饮方法等。如果是外销的,其外包装的文字,图案要充分考虑销售对象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民族习惯而定。

科学地储藏茶叶是开茶店,茶馆所必须的,特别是精制茶,应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储藏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茶叶品质损失。常见的储藏方法有常温储藏法,低温储存法,充氮储存法,除氧储存法,真空储存法。单就绿茶而言,因绿茶易于变性,固宜低温储藏,高档绿茶在冷藏时,还必须同时采用抽气充氮法收藏,外销绿茶,由于运输周期长,加上运销地区温度普遍较高,茶叶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免受高温影响,使绿茶品质降低。红茶、乌龙茶与绿茶稍有不同,它经一定时间后熟,品质反而会有所提高,故一般适宜常温下储藏。但在高温高湿季节,茶叶易于吸潮,并伴有高湿气味和酸味,有的还会有酶陈味,所以也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此外,经过较长时间高温储藏的红茶,乌龙茶业已后熟,如需继续收藏,则以冷藏为好。对于一些较大宗的名茶,价值较高,在储藏上必须十分讲究,凡有条件的以抽气充氮法兼冷藏为佳,如果批量较大,又缺少现代储藏条件,则可采用传统的灰储藏法或炭储藏法。为保持龙井、旗枪、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极品名茶固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可采用石灰块储茶法。它是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以延缓变质。木炭储茶法适用于各种名贵绿茶、乌龙茶和花茶的收藏。

总结:茶叶是比较有潜力的行业,一是市场需求稳定且较大,二是作为农业的延伸,政府有扶持之意。另外,喝茶,特别是在环境幽雅的茶馆并不亚于在咖啡厅。该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对茶道的领悟、茶品的准确把握。

消费人群分析:社会人员,主要是休闲,谈生意,朋友聊天;再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更注重于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调。

乌龙茶范文篇9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龙井茶叶,产于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龙井泉和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冲泡时极为讲究,应高冲,用水流冲击茶叶,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三次,这一动作称为“凤凰三点头”。其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击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的有效成分迅速渗出;二十也是对客人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就像行鞠躬礼。投茶的方式有:上投,下投,中投。古有言投茶应有序,即: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分茶汤时有两个成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是指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了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另外冲泡时还有刮沫一个环节,即茶道中的春面扶风:用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以冲淋壶盖和壶身,但是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洗,二是为了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众多天下第一泉林立无不源于茶而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将水分为不同等级,古虽有蓄水方法种种,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终归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则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况且水之好坏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轻、甘、冽,唯有五味皆齐,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馏水虽有其清轻,却终因少甘冽而不为所用。

茶叶得包装也是极有潜力的,有着精美包装的茶叶更适合于作为礼品,因此有了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应委托制作或自制包装盒,由于小包装茶是直接供消费者使用的,固在包装上要多加讲究。在设计中,应力求使广告宣传、艺术欣赏、礼品器具融于一体,集多功能于一体,使包装既具有良好的保质作用,又能宣传茶叶,传递商业信息。品牌和标签文字优美,商标突出,字形、符号、图案得体,使消费者一看就能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内容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标明品名。质量等级,净重,单价,出厂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饮方法等。如果是外销的,其外包装的文字,图案要充分考虑销售对象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民族习惯而定。

科学地储藏茶叶是开茶店,茶馆所必须的,特别是精制茶,应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储藏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茶叶品质损失。常见的储藏方法有常温储藏法,低温储存法,充氮储存法,除氧储存法,真空储存法。单就绿茶而言,因绿茶易于变性,固宜低温储藏,高档绿茶在冷藏时,还必须同时采用抽气充氮法收藏,外销绿茶,由于运输周期长,加上运销地区温度普遍较高,茶叶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免受高温影响,使绿茶品质降低。红茶、乌龙茶与绿茶稍有不同,它经一定时间后熟,品质反而会有所提高,故一般适宜常温下储藏。但在高温高湿季节,茶叶易于吸潮,并伴有高湿气味和酸味,有的还会有酶陈味,所以也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此外,经过较长时间高温储藏的红茶,乌龙茶业已后熟,如需继续收藏,则以冷藏为好。对于一些较大宗的名茶,价值较高,在储藏上必须十分讲究,凡有条件的以抽气充氮法兼冷藏为佳,如果批量较大,又缺少现代储藏条件,则可采用传统的灰储藏法或炭储藏法。为保持龙井、旗枪、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极品名茶固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可采用石灰块储茶法。它是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以延缓变质。木炭储茶法适用于各种名贵绿茶、乌龙茶和花茶的收藏。

总结:茶叶是比较有潜力的行业,一是市场需求稳定且较大,二是作为农业的延伸,政府有扶持之意。另外,喝茶,特别是在环境幽雅的茶馆并不亚于在咖啡厅。该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对茶道的领悟、茶品的准确把握。

消费人群分析:社会人员,主要是休闲,谈生意,朋友聊天;再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更注重于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调。

乌龙茶范文篇10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