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12:22

晚秋生产

晚秋生产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植、养殖热情,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各村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做到思想上有目标、工作上有安排、措施上有保障,切实抓好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千方百计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极力提高晚秋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今年晚秋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明确目标,科学布局

(一)目标任务

各村、乡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和农户种、养习惯,搞好晚秋生产规划、布局,全面落实晚秋生产计划。全乡规划种植晚秋作物3300亩,其中晚秋粮食作物3800亩(蓄留再生稻1000亩,栽种秋玉米200亩,秋红红苕300亩,秋洋芋1500亩,秋大豆、秋高粱、秋荞等100亩),力争晚秋粮食总产335200公斤以上;秋菜3000亩。晚秋畜牧生产种植饲料作物及牧草200亩,增养家畜4500头,增养家禽4500只。晚秋蚕桑生产饲养秋蚕18张,产茧453公斤以上,平均单产突破26公斤。实现人平二分粮二分菜,人均增收100元的总体目标。

(二)科学布局

各村、乡级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种植和养殖特点、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地进行合理布局。晚秋作物再生稻重点布局在定龙、茂花、铁锁等光、热资源较好、海拔400米以下的村社;秋洋芋重点布局在石鼓、石峰等地发展稻草覆盖秋洋芋;秋红苕布局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方,以防秋季降温过快薯无发展前途不能膨大,最好在8月底前栽完,最迟不超过9月10日。秋玉米应种在有灌溉条件的稻田,低海拔的平坝、丘陵区旱土种植;秋菜重点布局全乡常年性蔬菜基地,前茬作物收获较旱、土壤肥力较好的平坝及场镇周边地区。晚秋畜牧生产以养殖小区建设和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为主,着力抓好现代农业生猪生产发展项目规划建设。

三、抓点示范、全面推动

(一)抓好示范引导

各村要根据所分配任务抓好晚秋生产示范点。乡农技站要组织好技术骨干,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桥梁石、定龙、碑垭口等村抓好30亩再生稻示范片,在石峰、石鼓等地抓好30亩以上的稻草覆盖秋洋芋示范片,在宝塔、桥梁石、金鼓等地抓好30亩以上的秋菜生产示范片。乡畜牧站要认真抓好优质牧草5亩的试点示范工作,保证深冬早春家畜青饲料的供给;认真抓好小区建设和畜禽规模养殖户的规划建设,并认真组织协调,加大引种力度,全面抓好“五秋”的示范引导工作。

(二)落实各项生产技术

各村、乡级有关部门要狠抓晚秋生产配套技术的落实,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信息网络、电视和传统的媒体宣传方式以及现场展示、科技赶场等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大搞示范样板和开展技术承包,努力提高晚秋生产技术入户率,促进配套技术的全面到位。晚秋作物再生稻要及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搞好蓄水保水,加强病虫防治;秋玉米务必在7月25日前下种,抢时早育苗、早栽,合理密植,重底早追、科学工作者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要根据土壤情况力争抢墒早播早栽秋红苕、秋洋芋、秋荞、秋豆和秋菜,同时合理施肥,确保单产的提高。畜牧生产要认真抓好秋防、秋配、秋贮、秋种、秋副、秋孵,确保全县清洁无疫,畜禽健康发展。加强对兽药、饲料以及鲜肉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确保动物产品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晚秋生产范文篇2

一、抓住时机,搞好“三秋”工作

(一)抓好“秋收”。今年,除*部分地区因旱情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外,全市水稻总体上是一个丰收年。当前正值水稻收获期,截止8月30日,全市已收割水稻127.1万亩,占37%;已收玉米52.3万亩,占79%。各地要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大春作物,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做到颗粒归仓。在抢收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好燃油补贴,组织机手,加大机械收割力度。同时,要抓好秸秆禁烧工作。

(二)抓好“秋种”。据8月30日统计,全市已播栽晚秋作物86.6万亩,占计划的40%。晚秋生产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对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意义重大。要确保完成全市秋种为农民人均增收10元钱的任务。

(三)搞好“秋养”。抓好家禽家畜的秋养和秋防工作,增养小家禽畜,实现多养促增收,力争秋养为农民人均增收15元。

(四)抓市场。全市要顾全大局,给各兄弟市、州让出成都市场、让出口岸、让出利益。千方百计开辟境外市场。各区(市)县政府应组织蔬菜、水果营销大户同境外有关经销商,召开营销会,主动出击占有境外市场。*县、大邑县、彭州市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二、抓住关键,落实具体措施

(一)抓面积落实。今年旱作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水稻收获期提前,对发展晚秋生产有利,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种植计划安排到农户,落实到田块,最大限度增加种植面积,做到多栽、多种、多收。今年全市晚秋种植面积要达到210万亩以上,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秋粮任务90万亩(秋红苕35万亩,秋洋芋45万亩,秋大豆10万亩),总产10万吨,各地要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秋粮任务。秋洋芋是最适合我市晚秋种植,具有投入少、生产期短、见效快、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是晚秋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秋红苕,要千方百计多栽。我市秋菜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的特点,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稳妥发展。浅丘平坝的城郊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丘陵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高山区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要积极推广设施栽培,在秋菜提前或延后上市上做文章,提高种菜效益。

(二)抓种苗落实。要落实种子种苗补贴,今年省上分配我市的晚秋生产专项资金已下达给各区(市)县,各级也要相应加大对晚秋生产的投入,落实扶持晚秋生产的补贴资金,建立好的机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有效使用。要培育、备足晚秋作物种苗,及时调运,保证种苗供应,确保晚秋生产面积。

(三)抓培训落实。我市晚秋作物种类多,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多形式、多层次搞好晚秋作物技术培训,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上狠下功夫。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和农户,搞好指导和服务,要抓住关键时期,采取集中授课、田间示范、技物结合、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抓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种苗、送信息下乡,提高技术的到田率、到户率,真正把高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各区(市)县要集中抓好2?3个1000亩以上的秋洋芋、秋红苕、秋菜的示范片,推动面上晚秋生产技术的落实。

(四)抓技术落实。晚秋作物生育期短,必须切实抓好以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为中心的田间管理。要将“早期攻苗促高产、深沟高厢防湿害”作为高产的关键技术加以落实,多施、重施催苗肥,促早生多发。同时,秋季是病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季节,对晚秋生产威胁很大,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尽量减轻病虫危害。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落实田管措施,夺取晚秋丰收。

(五)抓责任落实。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当前是晚秋生产的关键时节,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晚秋生产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发扬务实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集中精力搞好晚秋生产。主管农业的各级领导、农口各部门和基层干部,要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搞好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晚秋生产,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晚秋作物的生产效益。要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的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农民的权益。各项财政支农抗灾资金要及早下拨,并加强监管,确保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用典型示范推动晚秋生产。

三、广开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各地对农民增收工作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广开增收门路。一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建立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二是发展畜牧业。二、三圈层,尤其是三圈层,要广泛组织动员农户,以生猪、家禽、肉兔为重点,抓紧补栏,增养一批小家禽畜。同时,要强化信息服务,搞好市场营销。三是搞好劳务输出。要切实加强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面向市场,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定向培训力度,认真做好组织、服务和维权工作,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同志,要切实增加劳务输出量。

四、重视防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末,我市发生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山地灾害易发区,更要打起精神,加强测报。要始终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时刻作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充分准备。一要杜绝松劲情绪,切实落实防汛责任。一旦发生灾情,各级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好抢险救灾工作。二要加强预警预测,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切实抓好灾害天气和重大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细化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提高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三要加强重点地段监控,努力排除各种隐患。由于长时间干旱,部分水库出现裂坝现象,各地要抓紧排查,组织抢修,确保防汛安全和明年春灌蓄水、用水安全。大的渠系和堤坝也要纳入排点。同时,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晚秋生产范文篇3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夺取晚秋丰收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地震灾区损失,促进全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且可以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为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晚秋生产,早在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省夏季农业工作座谈会上就对晚秋生产作了安排部署,7月下旬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晚秋生产的意见》。当前,正处于再生稻蓄留的关键时段,也是其他晚秋作物生产准备的重要时期。我厅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晚秋生产的各项措施,并研究谋划明年小春生产。

刚才,泸州、自贡、宜宾、眉山和南充5个市,分别就晚秋生产、粮油高产创建等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厅粮油处、经作处、植保站分别就相关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着重讲四个问题。

一、关于晚秋生产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克服了去年秋播的湿害、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大春病虫为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小春已丰收到手。据统计,全省小春粮食总产达到761.7万吨,比上年增产6万吨,连续五年增产。油菜籽总产达到189.5万吨,比上年增产17.4万吨,增10.1%,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从各地调查的情况看,全省1400万亩春玉米已基本收获,预计总产增加2亿斤以上,是上世纪末大抓“玉米工程”以来,生产水平最高的一年。不少地方也反映,水稻生产是近七、八年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如后期不遇大的自然灾害,有望获得丰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当前生产上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受7月下旬以来雨日明显增多的影响,川东南再生稻区稻纵卷叶螟,川西北穗颈瘟、稻曲病和近期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对水稻后期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二是农资货紧价高。目前全省尿素平均市场零售价每吨2300元左右,部分地方化肥价格突破最高零售限价。农药价格总体上也比去年涨10%~20%,直接影响农民晚秋生产投入积极性。三是秋马铃薯种薯供应问题多。受“5.12”地震灾害影响,部分马铃薯良繁基地遭到破坏,产量损失较大,据测算,全省秋马铃薯种薯缺口在30万吨左右,约占种薯需求量的一半。而且种薯价格高,部分地方每公斤达到2元左右,比去年高40%左右。此外,地震灾区农民财产损失大,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极为有限,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以上因素都将直接影响今年的晚秋生产。

省政府今年下达的晚秋生产目标任务是:晚秋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600万亩,种植秋菜500万亩;力争晚秋粮食总产量达到190万吨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元。各地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今年晚秋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主作,开发特色,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思路,坚持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突出抓好面积、技术、资金、物资“四落实”。

(一)抓好面积落实。没有面积,就没有产量和效益。要通过考核面积任务、组织种子(种苗)、供应农用物资、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确保晚秋面积任务落实到田。再生稻历来是我省晚秋粮食生产的重点,务必保证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到425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各再生稻主产区和适宜区要确保蓄留技术落实到位,实现蓄留一片、成功一片;次适宜区要落实好留桩、施肥、化控等关键技术,尽力提高蓄留成功率。秋马铃薯以其发展迅速、效益较高,已成为我省晚秋生产的又一亮点。各地要及时落实种源,搞好组织供应,通过增种、套种,确保全省面积达到480万亩以上,总产原粮46万吨以上。秋菜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稳妥发展秋菜。浅丘平坝的城郊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深丘、低山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高山区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同时,秋红苕、秋玉米和二季玉米、秋大豆等,也要保证落实计划种植面积。

(二)抓好技术落实。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晚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到田率。要层层建立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技术推广。同时,要及早研究制定晚秋作物防灾减灾技术预案,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再生稻重点抓好健身栽培、早施重施促芽肥、完熟收割、高留稻桩、“九二〇”化控及病虫防治等技术。秋马铃薯重点抓好催芽播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套作栽培等技术;秋菜重点抓好培育壮苗、设施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

(三)抓好资金落实。今年,省财政已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川南再生稻高产示范片促芽肥补助;已安排117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6个地震极重灾市(州)秋马铃薯、秋淡蔬菜和病虫防控补助。农业部近期安排我省1500万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水稻螟虫、农区蝗虫等病虫防治补助。各市(州)也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争取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晚秋生产和关键技术推广。

(四)抓好物资落实。各地特别是秋马铃薯主产市,要根据种植计划和市场需求状况,积极主动与省内种薯繁育基地和相关科研单位衔接,及时调剂调运适合当地种植的种薯,保证生产需要。秋菜、秋红苕、秋玉米和二季玉米、秋杂粮等,也要根据实际,组织供应相应的种子(种苗),满足生产所需。同时,各地要积极组织农资供应,加强市场监管,满足晚秋生产所需。

关于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我要特别强调四点:一要加强监测。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加大病虫监测力度,及时防治警报。二要明确职责。要根据病虫防治预案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大病虫防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要加强宣传。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小、立足于好,防患于未然,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病虫防治的宣传。四要及时防治。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使用对路农药,抢晴施药,确保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

二、关于粮食高产创建

今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五大特点:一是重视程度高。各地按照“七个一”的要求,积极争取了领导批示,出台了相关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套了项目经费。在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项目县整合“三百”工程、马铃薯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为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如:巴中市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玉米高产创建;郫县政府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高产创建;资阳市政府明确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10%,用于高产创建。二是示范规模大。全省部级高产创建示范区,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示范面积分别达到10.3万亩、3.2万亩、11.8万亩、8.2万亩和4.5万亩。三是平均单产高。9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达386.2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85.5公斤、增28.4%;3个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87.3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30.3公斤、增20.7%。四是高产典型多。广汉市小麦测产最高亩产达5*.6公斤;东坡区油菜高产攻关田3.2亩,验收亩产达238.6公斤;泸县水稻最高产田块2亩,测产亩产达781.6公斤;合江县水稻最高产田块1.8亩,测产亩产达777.9公斤;简阳市玉米最高产田块2.4亩,测产亩产达772.8公斤;万源市马铃薯最高产田块1.3亩,测产鲜薯亩产达4857公斤。五是示范带动强。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促进了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提升了粮油作物生产的整体水平,带动全省小春粮食平均亩产增加4公斤,小麦平均亩产增加3.5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增加1.5公斤(原粮),为全省小春粮油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下旬,农业部在湖北召开了南方秋粮生产暨高产创建工作会,对粮食高产创建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总理7月18日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作了如下批示: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提高单产是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

粮油高产创建是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强化技术指导。要继续整合技术力量,深入晚秋高产创建第一线,指导和落实技术措施,搞好技术服务。二要搞好测产验收。目前还没有进行测产验收的县,要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测产和现场验收。三要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标语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声势。特别要及时宣传领导,争取重视和支持。四要搞好经验总结。各高产创建县要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逐年加大了投入,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16.8万亩,总产鲜薯1066.5万吨,面积和总产分别比2003年翻了一番,均位居全国前列。厅里反复研究,认为马铃薯是我省最具增产增收潜力、最具加工增值潜力、最具市场开发潜力的作物,决定把马铃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强省,力争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加工前列。

7月31日到8月2日,我厅专门组织考察组到“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省定西市,考察学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深受启发。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20*年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总产鲜薯达到502万吨,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该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健全的良繁体系。20*年全市生产脱毒苗2700万株,原原种3600万粒,原种扩繁基地4700亩,一级种薯基地5.23万亩,二级种薯基地50万亩。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健全的生产服务体系。定西市把培育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全市发展马铃薯专合组织180多个,订单面积218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9%。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三是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已建成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其中3个为全国重点马铃薯批发市场;配套建成了32个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2000多个马铃薯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125个。形成了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农贸市场为补充、贩运大户为依托、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市场服务体系。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1*万吨。四是健全的加工体系。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加工能力的企业33家,万吨以上的20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已达到35万吨,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注册马铃薯商标10个,有3个马铃薯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记注册。五是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定西市政府成立了支柱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马铃薯销售协调领导机构;制定了《马铃薯优势产业链建设规划》和《马铃薯产业发展财政支持项目实施方案》;年安排马铃薯财政专项资金1065万元,农发行贷款1.19亿元,集中使用,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繁体系、加工体系、贮藏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四大环节。

虽然我省马铃薯产业,生产规模上去了,良种繁育和加工也起步了,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党政主干线还没完全打通。除凉山州以外,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省上抓马铃薯产业的力度大、热情高,市、县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认识不到位。二是良繁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繁育脱节,种薯生产和营销机制不新,生产能力低。我省原原种的生产量仅相当于定西市的1/4、甘肃省的1/10。三是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目前我省还没有全国性的马铃薯批发市场,更没有专业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只有零星收购的小商小贩。四是资金投入分散。项目布点太多,重点不突出,投入虽多但比集中,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发展、产量有所提高,但未能形成优势产业带,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要解决上述问题,做大做强我省的马铃薯产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创新”上狠下功夫。一是创新发展思路。要切实改变重产前、轻产后,重生产、轻加工,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坚持“面向市场建企业,依托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建良繁”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二是创新投入方式。要彻底改变过去项目资金分散安排的做法,集中资金,重点支持3-4个种薯繁育科研单位,扶持几个大的订单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创新良繁机制。学习借鉴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良繁经验,大力引导扶持种薯生产企业(协会),要把种薯生产逐步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企业化运作为主,推进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的公司化运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种薯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协助企业建设种薯繁育基地,提高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四是创新经营模式。省上准备安排一定资金,扶持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营销协会,探索“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马铃薯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培育马铃薯营销市场,建立马铃薯产销信息网,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多渠道组织马铃薯鲜薯的销售,实现产销衔接。同时,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马铃薯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马铃薯贮藏设施,实行分散贮藏和集中贮藏相结合,建立旺贮淡供机制,确保商品薯均衡上市,保障农民利益。

四、关于明年小春生产

晚秋生产范文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年晚秋生产任务下达给你们,请各地认真研究狠抓落实。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点。特别是再生稻、再生高粱、稻草覆盖秋洋芋等商品率高,效益十分可观,被誉为农业的“新三绝”。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加强晚秋生产的领导,把发展晚秋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广典型增收经验和技术,引导群众多种和种好晚秋作物,做到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合理规划,狠抓关键

再生稻是晚秋生产的重点,其次是秋洋芋、再生高粱、秋红苕、秋大豆、秋花生。各街镇乡和农业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讲求条件,科学规划,注重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以街镇乡为单位,实行整村、整社集中规划,成片种植,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一是要适时施足促芽肥,以社为单位,以“四统一”(统一收款、统一购肥、统一施肥时间和用量、统一组织专业队施肥)为手段,确保大面积施足尿素15公斤/亩,高产示范片施足尿素20公斤/亩。石马、万古片区务必在7月30日前完成施肥,其余片区(龙岗、三驱、龙水、邮亭等)在8月2日前施完。二是大春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以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三是坚持看芽收割头季,高留稻桩,保留到二芽,在稻桩行间采取稻草覆盖,实行保护性耕作。同时抓好蓄水防旱工作,力争夺取大春和再生稻丰收。

晚秋生产范文篇5

一定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于这场特大旱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区是山区,原本能排能灌的耕地就不多,人均占有量就不大,近年来乡村、公路、铁路等建设用地却在大幅度增加,耕地在逐年减少,全区生产出的粮食也就只能大体坚持供求基本平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天气总体比较风调雨顺,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农民群众贮藏粮食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多数农民采取留足基本口粮后,就将多余的粮食卖了或加工成饲料发展养殖业了多数家庭余粮不多。而这场灾害使大面积的农民减产减收,特别是水稻、玉米等大春粮食作物减产严重。可以推断:第一,因为这场干旱,有少数农户由于大春收不上、家里没有余粮,马上就可能要闹秋荒了第二,今年农村的冬饿水平将远远高于往年,量大而面广,完全靠政府的惯例救济肯定是不行的第三,明年的春荒将会加重,对2007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第四,今年的减产减收会造成局部越温人口返贫,将会加大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难度;第五,从长远看,还将影响我区“十一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五”规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贫困群众、局部灾民的吃饭问题,也就是一个粮食问题,总理曾经指出: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陈光国副市长在全市农业工作会上指出:今年的晚秋生产一仗是非打不可,而且是非打好不可,必需守住晚秋生产这一道防线。学普书记在抗旱救灾紧急工作会上月日区委常委会上多次指出,要抓好晚秋粮食和小春粮食生产,并要求迅速召开会议,集中安排安排,旱灾损失晚秋、小春补。因此,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按8月10日全区抗旱救灾工作紧急会上提出的三保三防”要求,抓好保人畜饮水和防森林火灾工作的同时,紧急动员起来,把抗旱救灾的重点转向生产自救,把大种晚秋、大种小春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以达到大种晚秋缓解冬饿救济压力和早抓小春减轻春荒救济压力”目的从根本上保证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荒,促进农村人心安宁,社会稳定。

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夏旱连伏旱,入春以来。继续干旱高温超越100天,全市10个遭受50年一遇特大干旱的重灾区之一。日以来,全区总降水量仅为173.8mm而蒸发量却高达573.6mm极端高温大于35℃的天数达到19天,大于37℃以上的天数达到4天,最高温度更是高达39.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温度最高、干旱继续时间最长的年份。全区的旱情特别严重,旱灾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全区30个街道镇乡222个村(居委)不同水平受灾,截止月日,全区农经作物受旱面积达44.88万亩,绝收面积高达8.21万亩。更为严重的特大旱灾造成全区19.6万人、19.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有64个村(居委)6.7万人严重缺水,其中7个镇乡20个村(居委)1.25万人有一个多月时间完全靠车辆送水吃。初步估计,旱灾造成粮经作物的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全区农民人均损失达350元以上。如新华从月日开始,仅下过一场雨,粮经作物大面积绝收,烤烟严重缺水假熟,烟叶质量下降,可以说是局部地方的农民群众受到伤元气”性的损失。

二、紧急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发动,科学合理规划,切实抓好晚秋和明年小春生产,努力搞好生产自救

特大旱灾已给我区农村和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只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也可能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一次机遇,通过大种晚秋和大抓小春生产,有可能给我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晚秋、小春种植习惯带来一次变革,使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要把今年晚秋和明年小春生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第一,扎实抓好以秋洋芋和秋菜为重点的晚秋生产,努力弥补灾害损失。要及时广泛动员群众,充分利用青蒿、烤烟采收后的空地和绝收后的水稻、玉米地等,特别是新华、水田、两河、濯水、邻鄂等重灾区,要把晚秋当成一季大春来办,大种以秋菜、秋洋芋为主的晚秋作物。全区规划种植晚秋作物8万亩,其中秋红苕0.5万亩,秋洋芋3.5万亩(稻草覆盖秋洋芋1.5万亩),秋荞1万亩,秋菜种植3万亩。要扎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促进晚秋生产,今春我区繁殖了近500万公斤脱毒马铃薯鄂薯3号,可满足种植需要,区政府将下决心推广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抓好1.5万亩脱毒马铃薯和高山萝卜、蔬菜基地建设。

第二,立足于早,着眼于实,科学规划,努力搞好明年小春粮油生产,争取明年粮油生产的主动权。一是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夯实明年小春粮油的面积基础。要将明年小春生产与今年晚秋生产进行统筹安排,大力开发“两冬”,努力扩大小春种植面积。全区明年规划种植小春粮油43万亩,实现小春粮油产量7万吨以上,其中种植油菜8万亩(推广黄籽油菜2万亩);种植春洋芋20万亩;种植小麦12万亩,由农业局负责抓好1万亩新优质良种小麦的种植;种植豌豆、胡豆等杂粮3万亩。二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耕制改革,夯实明年小春粮油的技术基础。小麦主推渝麦9号、渝麦10号、川育14号三个品种,同时引进一个优良品种进行集中繁育。要大力实施耕制改革,做到无土不小春,无小春不带状。鼓励和提倡麦—烟套作,芋—玉套作。区农业局、区烟办要尽快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特性提出总体间套轮作的技术要点,印成册子,广泛宣传,形成大旱之后耕作制度大改革的声势。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今年晚秋生产和明年小春生产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今年的晚秋生产和明年的小春生产与往年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要立足于增产增收,又要立足于生产自救;既要立足于夯实粮食面积和产量基础,争取全年粮食生产的主动,又要立足于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习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品质结构。所以,抓好今年晚秋生产和明年小春生产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取得新效果。

第一,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就是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技术。总体上讲,晚秋生产的布局,要重点放在旱情重灾区,其中秋洋芋的布局上,要根据各个街道镇乡灾情严重程度大小来指导,灾情越重,越要多种,不搞平均分配。各个街道镇乡也要根据每个村的灾情的大小来分配计划。秋菜布局上,重点要在邻鄂、桐木、水市、三塘等高山地区种植萝卜,在城周及中塘、舟白、正阳、冯家、水田、沙坝、石会等街道镇乡种植以白菜为主的叶菜,以解决城镇蔬菜供应和农民增收。小春粮油生产布局上,油菜重点布局在小南海及黄溪片区和金洞片区,引进小麦新品种重点布局在冯家、濯水、两河等适宜地带。在重点品种上,晚秋突出脱毒马铃薯、高山萝卜、白菜等品种,油菜突出黄籽油菜、油研7号、油研10号、绵油11号等优质油菜品种,小麦突出渝麦9号、渝麦10号、川育14号等高产抗病品种。在重点技术上突出洋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麦—烟套作、芋—玉套作等耕种技术。

第二,坚持农民自救为主的原则。主要是充分动员和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地、自主地抓好晚秋和明年的小春生产,坚决克服“农民种田、政府拿钱”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第三,坚持政府扶优扶重的原则。为了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政府对今年晚秋生产和明年小春生产给予三条扶持补助政策。一是对1.5万亩脱毒马铃薯种子给予补助。由区农业局负责组织种子,按每亩供种120斤,每斤种子0.5元的价格,由市区财政每亩补助30元,农民自筹30元。由街道镇乡负责与农业局衔接种子调运,运输费用由街道镇乡负责,所需经费可以在区上已经下拔的救灾种子补助经费中列支。二是由财政补助晚秋萝卜、白菜种子经费10万元给区农业局,由区农业局无偿提供给有种植任务的街道镇乡,各街道镇乡农业服务中心要把工作做细、把好关,确保不浪费种子。三是由财政补助区农业局20万元小麦良种引进繁育推广经费,由区农业局负责购进10万斤适宜我区种植的新的一级小麦良种,在冯家、濯水、两河、水田一线集中繁育种植1万亩,并作为区农业局直接抓的1万亩小麦丰产示范片。对种植的农户实行无偿供种,待小麦收获后,由区农业局从种植农户中按照供一斤种子回收一斤种子的办法收回10万斤小麦良种,供下年在石会、黄溪一线推广。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心协力打好今年晚秋和明年小春粮油生产攻坚战

打好今年晚秋和明年小春粮油生产攻坚战,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强力实施。

第一,各街道镇乡要切实加强对晚秋生产和明年小春生产的组织领导。当前,换届选举即将进行,各街道镇乡负责人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排除干扰,沉心静气,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做到换届选举工作与晚秋和小春生产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要把大种晚秋、大办小春作为当前抗旱救灾、生产自救的硬措施,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能当作常规生产,一般号召自由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明确一人重点抓,分管领导要自亲抓,农业服务中心要全力抓,要实行工作组、党政领导班子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和干部职工包组包户,签订阶段性目标责任书,确保晚秋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各街道镇乡要搞好调查摸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安排好重灾区、重灾农户的晚秋生产。三是要抓好种子的协调调剂,满足广大农户晚秋生产需要,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晚秋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会后,区农业局要认召开现场会,对好的要肯定,差的要通报批评。

第二,区级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是区农业局要对晚秋和明年小春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下达晚秋作物种植指导计划;负责晚秋和明年小春优良种子的组织供应;负责抓好农民种植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和耕制改革指导等。二是区农机局要抓好适用农耕机具的推广和使用技术的指导,促进农耕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三是区财政局要负责抓好补助资金的筹集、调度并检查督促落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四是区农办要负责抓好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确保今年晚秋生产和明年小春生产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抓好以生猪饲养为重点的畜牧工作。今年全区畜牧生产遭遇了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从今年初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生猪出栏量、圈存量、母猪饲养量都比去年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农民养殖业直接减收近3200万元。二是今年全区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粮食生产尤其是玉米、红苕减收,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大灾之后易发生大疫,给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当前,要立足于今年农民增收目标,抓住生猪价格回升的机遇,一手抓补栏,一手抓防疫,认真抓好秋季畜牧生产工作。

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回升至7—8元/公斤左右,各街道镇乡要抓住生猪价格回升的机遇,切实抓好补栏工作,争取下半年出栏生猪35万头,全年出栏5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产值3.2亿元以上,达到与去年基本持平的目标。与此同时,山羊价格由去年的每公斤7元涨至每公斤9元,牛肉价较去年也略有增长,达到每公斤18.42元。因此,在抓好生猪发展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切实加强牛羊等草食牲畜以及小家禽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畜牧收入。各街道镇乡重点要抓好生猪补栏的宣传发动,传递畜牧价格回升的市场信息;要抓好科技进场入户工作,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关键技术直接到人;要抓好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提高生猪品质,养殖小区农户和其它面上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农户,凡一次性在指定的良种猪繁殖场购买良种二杂母猪3头以上,区畜牧局每头补助300元。

长期实践证明,抓好动物秋防是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防疫就是增效,少死就是增收”的思想,重点抓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五大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我区清净无疫。要主要采取三条措施确保秋防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不懈地推行仔猪30日龄首免、市场强制免疫、春秋两季突击防疫的防疫技术路线。区畜牧部门和各街道镇乡务必要抓好牲畜强制免疫工作,凡是没有经过免疫的牲畜,一律不得进行交易和流通。二是切实抓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防疫意识,同时,要根据辖区畜禽饲养量,认真测算所需疫苗等防疫物资的数量,于前报区畜牧局。三是务必要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五不漏”原则,在月份开展一次集中秋防行动,全面完成防疫注射任务。

晚秋生产范文篇6

一、目标任务

全镇计划种植晚秋作物4400亩,其中晚秋粮食作物播面达3900亩。粮食作物中秋洋芋3000亩,(稻草履盖栽培300亩),秋玉米600亩,其他杂粮(秋大豆、秋高粮)300亩;秋菜1500亩。

二、工作重点

各村、社区要按照“主攻秋洋芋,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多种秋季菜”的思路,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

(一)主攻秋洋芋。秋洋芋种植技术成熟,经济价值高,是我镇晚秋生产的重点。一是主推技术。继续推广稻草履盖免耕栽培技术和秋洋芋油菜套种技术。二是选用良种。选用脱毒高产良种作为秋洋芋主推品种。三是实行小整薯催芽播种,增放有机肥,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效益。

(二)扩大秋玉米。各村、社区要针对本地实际,选用抗病、适口性较好的早中熟品种,重点发展鲜食糯玉米、甜玉米等特种玉米。秋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是适时育苗早栽,加强肥水及病虫害管理,特别是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三)开发秋杂粮。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晚秋温光和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生育期短,价格高,效益好的秋大豆、秋豌豆等秋季杂粮,多方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四)多种秋季菜。各村、社区要把秋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如遮阳网栽培),抓好在田蔬菜管理和秋季育苗工作,努力扩大秋菜种植面积,有效增加市场供应。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反季蔬菜、高档菜、特色菜,丰富市民的菜蓝子,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晚秋生产工作,要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晚秋生产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拟定晚秋生产技术要求,派出技术人员到各社区、村蹲点示范、指导现场生产。

(二)重视规划落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各村、社区应对晚秋生产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发挥优势,提高秋季作物单产和总产水平。缺水田块应及早收割,播种免耕秋洋芋。旱地玉米收获后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秋季温光资源,及早播种秋玉米、秋大豆和秋菜,实现早上市,增加农民收益。特别是镇周边的村、社区应大力发展秋菜种植,保障市场供应。

(三)抓好示范带动。要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晚秋生产现场示范工作,推动关键生产技术的落实。各村、社区要抓好50亩的晚秋生产示范片。

晚秋生产范文篇7

一、关于晚秋出产

本年以来,全省农业部分在各级党委、当局的刚强指导下,先后克制了上一年秋播的湿害、年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祸、“5.12”特大地动灾祸以及大春病虫为害等带来的晦气影响,小春已丰盈到手。据计算,全省小春粮食总产到达761.7万吨,比上年增产6万吨,延续五年增产。油菜籽总产到达189.5万吨,比上年增产17.4万吨,增10.1%,再创前史最好程度。从各地查询的状况看,全省1400万亩春玉米已根本收成,估计总产添加2亿斤以上,是上世纪末大抓“玉米工程”以来,出产程度最高的一年。不少当地也反映,水稻出产是近七、八年以来情势最好的一年,如后期不遇大的天然灾祸,有望取得丰盈。然则,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要攫取全年粮食丰盈,当时出产上还面对一些不容无视的坚苦和问题:一是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情势仍然严肃。受7月下旬以来雨日分明增多的影响,川东南再生稻区稻纵卷叶螟,川西北穗颈瘟、稻曲病和近期很多迁入的稻飞虱,对水稻后期出产组成较大要挟。二是农资货紧价高。当前全省尿素均匀市场零售价每吨2300元左右,局部当地化肥价钱打破最高零售限价。农药价钱总体上也比上一年涨10%~20%,直接影响农人晚秋出产投入积极性。三是秋马铃薯种薯供给问题多。受“5.12”地动灾祸影响,局部马铃薯良繁基地遭到毁坏,产量损掉较大,据测算,全省秋马铃薯种薯缺口在30万吨左右,约占种薯需求量的一半。并且种薯价钱高,局部当地每公斤到达2元左右,比上一年高40%左右。此外,地动灾区农人财富损掉大,灾后恢复重建义务重,直接投入农业出产的资金极为有限,劳动力缺乏的矛盾将愈加凸起。以上要素都将直接影响本年的晚秋出产。

省当局本年下达的晚秋出产目的义务是:晚秋粮食作物面积到达1600万亩,栽种秋菜500万亩;力争晚秋粮食总产量到达190万吨以上;完成农人人均增收5元。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抓好本年晚秋出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依照“量体裁衣,发扬优势,凸起主作,开拓特征,添加产量,进步效益”的思绪,抗灾夺丰盈的思维,增强指导、明白责任,凸起抓好面积、技能、资金、物资“四落实”。

(一)抓好面积落实。没有面积,就没有产量和效益。要经过审核面积义务、组织种子(种苗)、供给农用物资、展开技能培训等办法,确保晚秋面积义务落实到田。再生稻历来是我省晚秋粮食出产的重点,务必包管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到达425万亩以上,总产到达40万吨以上。各再生稻主产区和适合区要确保蓄留技能落实到位,完成蓄留一片、成功一片;次适合区要落实好留桩、施肥、化控等要害技能,全力进步蓄留成功率。秋马铃薯以其开展敏捷、效益较高,已成为我省晚秋出产的又一亮点。各地要实时落实种源,搞好组织供给,经过增种、套种,确保全省面积到达480万亩以上,总产原粮46万吨以上。秋菜是农人增收的主要起原。要依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指导农人稳妥开展秋菜。浅丘平坝的城郊重点开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深丘、低山区重点开展储运便利的根茎菜类,高山区要充沛应用反时节优势,出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还,秋红苕、秋玉米和二季玉米、秋大豆等,也要包管落实方案栽种面积。

(二)抓好技能落实。各地要经过多种方法,培训晚秋作物高产栽培技能,进步技能到位率和到田率。要层层树立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大面积出产技能推行。还,要及早研讨制订晚秋作物防灾减灾技能预案,防止和削减灾祸损掉。再生稻重点抓好健身栽培、早施重施促芽肥、完熟收割、高留稻桩、“九二〇”化控及病虫防治等技能。秋马铃薯重点抓好催芽播种、稻草掩盖免耕栽培、套作栽培等技能;秋菜重点抓好培养壮苗、设备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技能。

(三)抓好资金落实。本年,省财务已布置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川南再生稻高产示范片促芽肥津贴;已布置117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6个地动极重灾市(州)秋马铃薯、秋淡蔬菜和病虫防控津贴。农业部近期布置我省1500万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水稻螟虫、农区蝗虫等病虫防治津贴。各市(州)也要积极争夺本地财务支撑,争夺布置响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晚秋出产和要害技能推行。

(四)抓好物资落实。各地特殊是秋马铃薯主产市,要依据栽种方案和市场需求情况,积极自动与省内种薯繁育基地和相关科研单元联接,实时调剂调运合适本地栽种的种薯,包管出产需求。秋菜、秋红苕、秋玉米和二季玉米、秋杂粮等,也要依据实践,组织供给响应的种子(种苗),知足出产所需。还,各地要积极组织农资供给,增强市场监管,知足晚秋出产所需。

关于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我要特殊强调四点:一要增强监测。要实时组织技能人员深化田间,加大病虫监测力度,实时发设防治警报。二要明白职责。要依据病虫防治预案的要求,明白相关部分职责,加大病虫防控行政推进力度,确保防治办法落实到位。三要增强宣传。要容身于早、容身于小、容身于好,防患于未然,并接纳多种方法,增强病虫防治的宣传。四要实时防治。要抓住防治要害期间,运用对路农药,抢晴施药,确保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

二、关于粮食高产创立

本年因为指导注重、办法落实,全省粮油高产创立获得了分明成效,出现五大特点:一是注重水平高。各地依照“七个一”的要求,积极争夺了指导指示,出台了相关文件,成立了指导小组,配套了项目经费。在党政指导和财务部分的支撑下,项目县整合“三百”工程、马铃薯科技推行等项目资金,为高产创立供应了有力的资金保证。如:巴中市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绝大局部,用于玉米高产创立;郫县当局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高产创立;资阳市当局明白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10%,用于高产创立。二是示范规划大。全省部级高产创立示范区,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示范面积辨别到达10.3万亩、3.2万亩、11.8万亩、8.2万亩和4.5万亩。三是均匀单产高。9个部级小麦高产创立示范区均匀亩产达386.2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85.5公斤、增28.4%;3个油菜高产创立示范区均匀亩产达187.3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30.3公斤、增20.7%。四是高产典型多。广汉市小麦测产最高亩产达507.6公斤;东坡区油菜高产攻关田3.2亩,验收亩产达238.6公斤;泸县水稻最高产田块2亩,测产亩产达781.6公斤;合江县水稻最高产田块1.8亩,测产亩产达777.9公斤;简阳市玉米最高产田块2.4亩,测产亩产达772.8公斤;万源市马铃薯最高产田块1.3亩,测产鲜薯亩产达4857公斤。五是示范带动强。展开粮油高产创立运动,促进了优秀种类和适用技能的推行,提拔了粮油作物出产的全体程度,带动全省小春粮食均匀亩产添加4公斤,小麦均匀亩产添加3.5公斤,马铃薯均匀亩产添加1.5公斤(原粮),为全省小春粮油丰盈发扬了主要效果。

7月下旬,农业部在湖北召开了南边秋粮出产暨高产创立任务会,对粮食高产创立的有关任务进行了深化摆设。总理7月18日对粮食高产创立任务,作了如下指示:坚持粮食不变增产,进步单产是主要路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展开粮食高产创立运动具有要害性效果。

粮油高产创立是往后一段期间农业任务的主要抓手,各地要把这项任务摆在愈加主要的地位,作为一项常常性、准则性、惯例性的任务来抓。当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任务:一要强化技能指点。要持续整合技能力气,深化晚秋高产创立第一线,指点和落实技能办法,搞好技能效劳。二要搞好测产验收。当前还没有进行测产验收的县,要实时组织专家和技能人员进行田间测产和现场验收。三要增强宣传指导。要经过播送、电视、收集、报纸、口号等,增强宣传,扩展影响,营建气势。特殊要实时宣传指导,争夺注重和支撑。四要搞好经历总结。各高产创立县要仔细总结获得的成效和经历,客观剖析存在的问题和缺乏,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关于马铃薯财产开展

近年来,省委、省当局高度注重马铃薯财产开展,逐年加大了投入,马铃薯财产开展获得了分明成效。2010年,全省马铃薯栽种面积达916.8万亩,总产鲜薯1066.5万吨,面积和总产辨别比2003年翻了一番,均位居全国前列。厅里重复研讨,以为马铃薯是我省最具增产增收潜力、最具加工增值潜力、最具市场开拓潜力的作物,决议把马铃薯作为粮食增产、农人增收的主导财产来抓,经过3~5年的起劲,把我省建成全国的马铃薯出产、加工强省,力争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加工前列。

7月31日到8月2日,我厅专门组织调查组到“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省定西市,调查进修马铃薯财产开展的经历和做法,深受启示。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财产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财产来培养,马铃薯财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分明加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2010年该市马铃薯栽种面积到达366万亩,总产鲜薯到达502万吨,总产值到达16.8亿元,农人人均从马铃薯财产中获益521元,占农人人均纯收入的28%。该市马铃薯财产开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健全的良繁系统。2010年全市出产脱毒苗2700万株,原原种3600万粒,原种扩繁基地4700亩,一级种薯基地5.23万亩,二级种薯基地50万亩。种薯出产已由当局推进为主向公司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偏向开展。二是健全的出产效劳系统。定西市把培养马铃薯专业协作组织,作为推进马铃薯财产化的主要办法,全市开展马铃薯专合组织180多个,订单面积218万亩,占马铃薯栽种面积的59%。构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运作形式。三是健全的市场效劳系统。已建成6个较大规划的马铃薯批发市场,个中3个为全国重点马铃薯批发市场;配套建成了32个中小型马铃薯买卖市场,2000多个马铃薯收买网点遍及全市村庄,马铃薯贩运大户到达3125个。构成了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农贸市场为增补、贩运大户为依托、收买网点为根底的马铃薯市场效劳系统。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107万吨。四是健全的加工系统。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到达443家,个中,千吨以上加工才能的企业33家,万吨以上的20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成品出产才能已到达35万吨,产物已开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物等10多个种类。注册马铃薯商标10个,有3个马铃薯产物已取得国度地舆标志注册。五是健全的组织保证系统。定西市当局成立了支柱财产开拓指导小组和马铃薯发卖协调指导机构;制订了《马铃薯优势财产链建立规划》和《马铃薯财产开展财务支撑项目施行方案》;年布置马铃薯财务专项资金1065万元,农刊行借款1.19亿元,集中运用,重点支撑马铃薯良繁系统、加工系统、贮藏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四大环节。

固然我省马铃薯财产,出产规划上去了,良种繁育和加工也起步了,然则区域开展不服衡,财产化水平低,财产优势没有获得充沛发扬。与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财产比拟,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党政骨干线还没完全打通。除凉山州以外,遍及存在“上热下冷”的景象,省上抓马铃薯财产的力度大、热情高,市、县注重不敷,办法不力,看法不到位。二是良繁问题凸起。首要显示在原原种、原种、出产种繁育脱节,种薯出产和营销机制不新,出产才能低。我省原原种的出产量仅相当于定西市的1/4、甘肃省的1/10。三是专业化市场建立滞后。当前我省还没有全国性的马铃薯批发市场,更没有专业的马铃薯买卖市场,只要零散收买的小商小贩。四是资金投入涣散。项目布点太多,重点不凸起,投入虽多但比集中,固然栽种面积有所开展、产量有所进步,但未能构成优势财产带,没有发生规划效应。

要处理上述问题,做大做强我省的马铃薯财产,必需进一步解放思维、改变观念,在“立异”上狠下功夫。一是立异开展思绪。要实在改动重产前、轻产后,更生产、轻加工,重数目、轻质量的传统观念,“面向市场建企业,依托企业建基地,环绕基地建良繁”的开展思绪,经过当局推进、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时扩展马铃薯栽种面积,构成区域化结构、规划化栽种、订单化出产的格式。二是立异投入方法。要彻底改动曩昔项目资金涣散布置的做法,集中资金,重点支撑3-4个种薯繁育科研单元,搀扶几个大的订单出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立异良繁机制。进修借鉴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良繁经历,鼎力指导搀扶种薯出产企业(协会),要把种薯出产逐渐由当局推进为主转向企业化运作为主,推进原原种、原种和出产种的公司化运作,农业部分首要担任种薯的质量监管和技能效劳,协助企业建立种薯繁育基地,进步良种繁育系统的建立效率和质量。四是立异运营形式。省上预备布置必然资金,搀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协作组织和营销协会,探究“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财产化运营形式;进一步增强马铃薯市场系统和信息收集建立,积极培养马铃薯营销市场,树立马铃薯产销信息网,应用现代化的信息伎俩,多渠道组织马铃薯鲜薯的发卖,完成产销联接。还,依托现代农业出产开展资金马铃薯项目和农业综合开拓项目,建立马铃薯贮藏设备,执行涣散贮藏和集中贮藏相连系,树立旺贮淡供机制,确保商品薯平衡上市,保证农人好处。

四、关于下一年小春出产

晚秋生产范文篇8

一、制定了县晚秋生产实施意见

按照县政府大春损失晚秋补的要求,县农业局代县政府拟定下发了《县2014年晚秋生产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我县2014年晚秋生产总面积18万亩,其中秋洋芋6万亩,秋荞3万亩、秋红苕3万亩、秋菜6万亩。力争全县晚秋粮食总产达到1万吨,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元。

二、积极搞好晚秋生产技术培训

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晚秋生产第一线,抓晚秋生产技术培训。共计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设立培训现场15个。

三、抓好晚秋生产示范现场

为带动全县面上种好晚秋,我局在二郎、桂花、东新、、护家、双沙等乡镇建设晚秋示范现场7个,面积1000余亩,主要示范晚秋洋芋、晚秋蔬菜、晚秋红苕等项目,目前秋洋芋示范片已全面种植结束,晚秋蔬菜示范片已育苗、直播结束。

四、积极组织资金或依托农业项目搞好晚秋种子、肥料、农药的供应

依托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高产创建、科技扶贫等项目,投入抗灾资金100余万元购买洋芋种80吨、蔬菜种800包(筒)、肥料200余吨,购入20余万元农药等农用物资用于晚秋示范片建设和全县面上晚秋生产的需要。

晚秋生产范文篇9

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给我县小春、大春农作物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全县农作物损失严重。为促使大灾之年粮食总产稳定和农民增产增收,抓好今年的晚秋生产极为重要。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原则,把晚秋生产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作为促农增收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筑牢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就做好年晚秋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理清思路,明确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夺取抗旱救灾攻坚战的胜利,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努力增扩面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品种(质)结构,狠抓科技兴粮,加强技术集成,着力提高单产,确保增产增收。

(二)总体思路。主攻秋荞,狠抓秋洋芋,突出秋红苕,开发秋大豆,大种秋季菜。

(三)目标任务。全县晚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秋荞9万亩,秋洋芋8万亩,秋苕4万亩,秋大豆2万亩;实现晚秋粮食总产4.1万吨以上;秋菜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18万吨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好规划

(一)主攻秋荞。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提高单产。力争全县秋荞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1.37万吨。

(二)狠抓秋洋芋。要因势利导,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洋芋适应性广、抗旱性强的优势,把抓好秋洋芋生产作为晚秋生产的主攻目标。确保全县秋洋芋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鲜薯总产1.68万吨。

(三)突出秋红苕。秋红苕生产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效果好,因地制宜发展秋红苕是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抗旱夺丰收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全县秋苕种植面积4万亩,总产0.87万吨以上。

(四)开发秋大豆。秋大豆具有生产周期短、投入少、种植方法和管理简便等优点,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粮蔬作物,既可作粮食,又可作鲜食蔬菜上市,市场看好,收益可观。生产区域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因旱灾已造成绝收的田块,可以利用早熟品种,及时增种一季秋大豆。确保全县秋大豆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0.21万吨以上。

(五)大种秋季菜。各乡镇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品质好、适销对路、经济效益高的秋菜,帮助农户做好产销衔接。城郊和浅丘平坝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如瓢儿白、白菜、莴笋、菠菜等),离城区较远的低山、平坝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如白萝卜、胡萝卜、青菜头等);中高山区要充分利用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充分发挥设施栽培的作用,在秋菜延后上市上做文章。同时,要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发展加工蔬菜,搞好订单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全县秋菜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总产18.1万吨。

三、落实技术,提高单产

(一)秋荞生产在品种选择上要大力推广苦荞,积极引进示范推广西荞1号、西荞2号、川荞1号等优良品种,在技术上要重点抓好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等技术,要积极示范推广点播、人工条播或犁沟条播等精细播种。

(二)秋洋芋生产要选好丰产性、抗病性好的脱毒早熟良种,适时催芽播种;要落实深沟高埂、催芽下种、增施磷钾肥等技术,大力推广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洋芋技术;要利用大春农作物收割后的空闲地增种秋洋芋,从而实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

(三)秋红苕生产要重点抓好深沟高厢和早栽密植等实用技术的落实,确保一次全苗。

(四)秋大豆要注意选用早熟良种,合理密植,早治豆杆蝇。

(五)秋季菜生产要重点落实培育壮苗、深沟高厢适时定植、重施底肥、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等综合配套技术。

四、狠抓示范,以点带面

(一)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晚秋作生产的科技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县、乡镇两级均要狠抓示范片建设,及早落实示范片建设任务,高规格、高质量办好晚秋丰产示范片,全县各级各类示范片建成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二)县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区域优势,切实抓好各级示范片建设的技术指导工作,重点抓好后坪乡部级万亩荞麦高产示范创建。

(三)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上下达的晚秋生产任务要求,迅速落实核心示范片建设任务。示范片建设列为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晚秋生产任务考核的主要内容,示范区域必须相对集中成片,做到“面积、良种、农资、技术、责任”五落实,示范作物类型和品种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技术上要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充分体现科技水平,使之建成辖区内发展晚秋生产的科技示范走廊。

五、狠抓落实,确保丰收

(一)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晚秋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晚秋生产作为当前农民增粮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做到关键时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三集中”,广泛宣传、大造声势,积极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地多种、种好晚秋作物,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县人民政府将对各乡镇进行检查考核,对信息报送不及时、示范片不落实、质量差的乡镇将予以通报批评。

(二)种植面积落实。各乡镇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色、种植制度、市场需求,突出自身优势,及时将晚秋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户、到田块,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分片把关,充分利用各种茬口和有利条件,选择好作物品种,进行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确保晚秋生产任务的完成。

(三)生产技术落实。各乡镇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和培训指导力度,将晚秋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尤其要全力组织搞好晚秋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大力推广良种、农田保护性耕作、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技术,千方百计提高晚秋作物的单产水平,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益。

晚秋生产范文篇10

为切实抓好晚秋和年小春生产,确保全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现就年晚秋生产和年小春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晚秋生产

(一)发展思路。根据我区生态特点,本着“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中、高山区域以种秋洋芋为主;在低海拔区域大力发展秋红苕和稻草洋芋,适度发展再生高粱、秋玉米和早秋蔬菜;在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有水源保证且头季病虫较轻的稻田蓄留再生稻。

(二)晚秋生产计划。晚秋粮食生产计划面积25万亩,其中秋洋芋15.5万亩(稻草洋芋5万亩);秋红苕4.5万亩;再生稻2.5万亩;再生高粱、秋大豆等其它作物2.5万亩。晚秋蔬菜计划面积20万亩。

(三)晚秋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1.抓好当前工作,精心谋划晚秋。

一是继续做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备好再生稻预留面积的发苗肥和以稻飞虱、穗颈瘟和螟虫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三是秋洋芋种薯调运;四是尽早规划落实晚秋面积,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要扩大推广面积;基础条件差的地方要增加技术含量,以提高晚秋产量。

2.推广优良品种,适时早播早栽。

推广使用高产优质良种,是提高晚秋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和保证,秋洋芋宜选用米拉、川芋4号、鄂马铃薯3号等脱毒良种。再生稻宜选用生育期较短、水源有保障且头季病虫较轻的品种和田块蓄留再生稻。秋大豆宜选用浙春三号、一号或西豆三号。适时早播早栽是夺取晚秋生产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秋红苕栽插最适期在8月底9月初,秋洋芋在9月上旬前播完,再生稻8月15日前蓄留最佳。秋黄瓜、秋番茄、秋辣椒、秋豇豆、秋莴笋、白玉春萝卜、大白菜、早熟甘蓝等晚秋蔬菜。

3.推广集成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一是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充分利用遮阳网、作物篙秆或树枝,搭棚防暴雨或强光照,降低土壤湿度或光照强度,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保证晚秋作物正常播种、发芽、出苗,正常生长。二是推广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三是推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量,确保质量安全。四是因地制宜将免耕栽培、精量药剂播种、测土施肥等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和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

4.组织示范带动,开展技术培训。

继续推进粮油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在、、等地建立稻草覆盖秋洋芋高产示范片1500亩;在、等地建立区级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在建立再生高粱高产示范片500亩;在高梁等地建立秋大豆示范片2000亩。各地在晚秋生产的关键环节,要结合农时,不失时机,充分利用科技赶场,现场展示、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示范样板和开展技术承包,努力提高晚秋生产技术入户率,促进配套技术的全面到位。通过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晚秋生产的科学实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

二、及早谋划,做好年小春生产备耕工作

(一)年小春生产的指导思想。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扩大经作种植面积;强化科技推广,以年高产创建成果为基础,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小春种植结构,提高我区小春生产水平。

(二)年小春生产的任务。全区小春粮食计划播种面积50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洋芋24万亩,豆类10万亩。油菜12万亩。

提高“冬闲田”利用水平,尽力扩大小春作物种植面积。中低山区域特别是万忠公路沿线、万云公路沿线要依托部级龙头企业“市鱼泉榨菜有限公司”规模种植榨菜;中高山区域扩大小春蔬菜、豆类、绿肥、饲料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确保小春面积稳定。

(三)年小春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1.改革耕作制度,优化区域布局。稻田耕制改革的重点,是对冬闲田集中并有一定水源保证的地区,要努力扩大开发利用,增种一季优质油菜、豆类与饲料绿肥等作物,普遍推行油稻、豆稻、饲稻、菜稻等一年二熟种植方式,温光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大力推广油菜(胡豌豆、小麦或饲料绿肥)中稻再生稻等一年三熟种植方式;旱地耕制改革的重点是狠抓规范化中厢带状种植,实行麦玉苕、薯玉苕、麦豆苕、麦玉豆苕、麦花苕、豆玉苕、麦玉薯等种植方式,各乡镇要积极示范推广稻草覆盖春洋芋技术和全程地膜覆盖春洋芋技术。口粮田建设的重点地区要扩大小麦、洋芋等作物面积,大力增加一年三熟的种植面积。

2.优化种植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在品种上小麦要重点推广优质中筋小麦和面包麦等,要增加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要努力推广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胡豌豆和蔬菜型、加工型洋芋,增种饲料饲草绿肥以及其它短经作物,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3.推广免耕栽培,提升种植效益。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技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重要技术内涵是开发秋冬农业资源,核心技术是免(少)耕。目前技术是成熟的,在核心片上是完全成功的。但由于示范规模小,集成的技术还不够简化,特别是没与规模种植配套,农户的增产增收效益没有发挥出来。今年各乡镇要结合高产示范片建设,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以培植规模种植大户为基础,主推免耕小麦、免耕油菜、免耕蔬菜和全年免耕技术模式,通过集约节本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规模种植户的小春生产效益有明显提高,并形成经营方式+简化技术相结合的小春免耕种植新模式。各乡镇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大力推进”的原则,找准主推模式,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并积极探索其它高效模式和技术。

4.使用对路良种,提高作物产量。良种是增产增效的基础。小麦要重点推广川育16、渝麦10号、内麦9号、川麦39、川麦107、西南335、西南128等优质、专用、多抗小麦品种;油菜要重点推广渝黄2号,油研7、10号,中双7号,万油杂1号,涪优3号等品种。洋芋主产区要大力推广淀粉含量较高的鄂马铃薯3号、鄂马铃薯5号、脱毒米拉等脱毒良种。沿江河谷地区和近郊菜用洋芋主推渝马铃薯1号,搭配川薯4号、川薯56等早熟脱种;豌豆选择秦选一号、中豌6号、食荚大菜豌等,葫豆选用成葫14、15号等。

5.狠抓病虫防治,推广集成技术。各乡镇在因地制宜将免耕栽培、精量药剂播种、测土施肥等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和推广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小春作物重大病虫的监控,及早制定应急预案,搞好病虫可视化预报,预警信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新型药械,分区域抓好油菜蚜虫、菌核病、霜霉病,小麦蚜虫、条锈病、赤霉病,洋芋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控减轻危害。要继续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集成推广“抗病品种、粉锈宁药剂拌种、生物多样性控制和统防统治”配套防控技术,把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加强对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质量监控,推广高效、安全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三、年晚秋生产和年小春生产的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考核。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落实晚秋及年小春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是助推“500亿”的重要措施;落实专人指导生产,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宣传发动、技术指导、农资监管等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把发展晚秋和小春生产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主要领导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阶段明确任务,强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

(二)支农政策,大力宣传。近几年来,中央财政逐年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无论是对农民补贴、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都在逐年增加。为了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年晚秋生产和年小春生产种植面积落实,调动农民和科技人员恢复发展晚秋和小春生产的积极性,希望各乡镇领导要重视直补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潜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三)合理规划,科技助耕。各地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晚秋和小春粮油生产结构和品种。抓住各个关键季节,充分利用科技赶场、农网广播、板报、明白纸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和技术培训,广大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搞好科技进村入户,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展示高产潜力,并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