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3:06:09

听觉能力

听觉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钢琴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听觉

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有其决定性的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家要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必须通过自己卓越的音乐听觉来鉴别、控制、协调。对于他们来讲:“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瞬息万变的音色,恰如其分的音量都需要极其灵敏的听觉,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调节大脑对手指发出的指令”。①然而,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何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培养,本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们深知,钢琴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它气势之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既有嘹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从最低到最高的音区囊括了整个交响乐的所有音域;力度变化从PPP到fff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

既然钢琴是一件具有超凡表现力的乐器,那么,演奏者的听觉驾驭能力无疑需具备极高的要求。我以为,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觉驾驭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即在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二在专门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为这是一条不重要的真理,即‘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②钢琴的发音过程很简单,只要琴上的榔头敲击琴弦,立刻就会发出声音,不像其他乐器演奏,还得考虑其音准、运弓、揉弦、气息等等。听的过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动性。不是所有学习钢琴的人,一开始就都具有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必须强调从学琴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而且,从一点一滴地做起,需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这样的训练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觉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演奏者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都要反复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其中包括乐曲中音高和节奏的正确与否;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复调旋律的层次;声音是否透彻,音色是否饱满,手指力度是否均匀;乐句的感觉及踏板的使用等等,都要靠耳朵仔细听辨。并经过初听、复听、多次重复地倾听,要带着思想、有分析地去听。这里所谓的“听”,必须非常细心和耐心,要“听到”“听仔细”“凝神细听”,这种听觉能力,是优秀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音乐听觉能随时纠正演奏中的错误,更能不断地建立完善的声音概念。“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③“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心的耳朵’将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巩固下来,通过表演而付诸实现”。④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对美的音乐的追求,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钢琴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总结他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时指出:“钢琴演奏者倘要将钢琴演奏得很好,就必须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是舞台演奏过程中,使自己既能当表演者,又当听众,即充当表演者和听众之双重角色。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一方面能高度融进、全身投入地去演奏,另一方面又能在自己演奏的同时,很超脱、冷静地来监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这种监听随时随刻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演奏。即要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既能‘进得去’(感性方面全身投入)又能‘出得来’(理性方面冷静监听),边弹边听,边听边弹,听、弹结合,手、耳合一,从而达至完满的演奏效果”。他又指出“要做到在钢琴演奏中能听、弹结合,手、耳合一,特别是高度结合、合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演奏者不经过长期努力磨练,是不可能达到的。”⑤大师一番经验之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听”“弹”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倾听”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甄别、取舍、获取变化无穷的音色和声音,需要培养学生用经过训练的耳朵去鉴别。区别声音的大小较为容易,而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追求优美的音色,需要有一个漫长甚至呈曲折的过程。2003年10月在天津全国第二届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郭嘉特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上大师课时,为了使学生弹奏好一个音,让其边弹边听,足足用了几十遍时间,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弹奏的声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任何一位钢琴大师所表现出的声音,无一不是在借助其灵敏的听觉下精雕细琢出来的。

良好的声音表现来自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努力培养倾听音乐心理功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倘若想要发出乐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首先要靠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内心听觉的敏锐分辨能力。我以为,作曲家的内心听觉能力,表现在在乐谱成型之前,宏大的构思、预想的音响,已经在他们脑海里形成。而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能力则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先在内心有一种声音的预想和想象,精心雕琢发出和将要发出的声音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使其富有感染力、更完美。俗语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诚然,对声音的追求、想象也体现这样一个逻辑。诞生一种美的声音,总是与演奏者孜孜不倦的内心听觉的想象和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谈内心听觉对演奏的作用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于195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台独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呈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⑥二、重视音乐听觉的系统训练

在音乐院校许多必修课中,视唱练耳是系统训练音乐听觉极为重要的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的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际中去”⑦。“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这句俗语借用在需要敏锐听觉的钢琴演奏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音乐听觉是他们的锐利武器,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需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必须郑重指出,在视唱练耳课堂接受系统的听觉训练,就是为培养学生建立敏锐的听觉”武器”,为音乐演奏、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丝毫不能低估。

现在,许多钢琴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一堂宝贵钢琴大师课,有时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为那些听觉素质很差的学生,纠正拍子、节奏等简单而又低级的错误,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只想把琴弹好,其他课学好学坏无所谓。殊不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因音乐听觉能力低下,使其专业学习受到很大限制,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们在这里强调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是因为,这门课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了他们重要的听觉技能。这些技能既包括了一般音乐实践所需的听觉能力,又包括了高级音乐创作、表演所需要的高级音乐听觉技能。其中包括:发展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旋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的能力;训练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主调音乐的各声部关系和复调音乐的织体手法的能力;发展和声听觉能力;发展音乐的记忆力;通过视唱训练理解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训练音乐的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发展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对音乐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视唱练耳授课所有内容,都以训练音乐听觉为中心,为了实现其目标,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地安排如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节拍、节奏、和弦、和弦序列的听辨、听唱、构唱、听写,训练听觉识别各种音高、力度、速度及不同的调式、调性等等,通过对诸多音乐要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认知能力。

在这门课中,视唱训练是一项重要环节,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展音乐听觉的有效渠道。当人的声音再现音乐旋律的时候,其听觉对音准、乐感、音乐表现等有很强的指令性,同时,博大精深的视唱内容又使音乐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因此,视唱训练对于培养音准、乐感、节奏感、音乐表现等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视唱教学具有音乐语言丰富、形式多样,感性知识及音乐典籍充实的特点。其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教学中,并且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夸张地说,视唱浓缩了音乐作品之大成,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必须指出,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最佳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

我们知道,钢琴的所有作品,不管它是主调还是复调音乐,都是二部以上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听觉把握难度极大。而多声部视唱,正是视唱练耳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听觉实践和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对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视唱练耳课最显著的意义在于,经过长时间专门的训练,为钢琴专业学生掌握高级听觉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呈现一种良好的状态,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我要指出的是,这门课不仅呈全面培养听觉技能的必修课程,同时,又使他们听觉心理能够达到日臻完善的境地,而这些东西正是钢琴演奏者非常需要和必须具备的。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的渠道可能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本文所论述的两个方面非常重要。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是学生时期必不可缺少的难得的训练环节,为以后的音乐演奏奠定结实的听觉基础。而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必须通过长期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追求。二者同等重要,没有主次关系,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作为铜琴演奏者,只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把握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从而达到钢琴艺术的顶峰。

注释

①(钢琴演奏之道)OP.35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音乐家心理学》OP.62柏西·布克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OP.158华乐出版社

④《音乐学习与心理》OP.247曹理,何工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⑤《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OP.241鲍蕙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听觉能力范文篇2

关键词:钢琴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听觉

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有其决定性的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家要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必须通过自己卓越的音乐听觉来鉴别、控制、协调。对于他们来讲:“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瞬息万变的音色,恰如其分的音量都需要极其灵敏的听觉,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调节大脑对手指发出的指令”。①然而,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何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培养,本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们深知,钢琴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它气势之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既有嘹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从最低到最高的音区囊括了整个交响乐的所有音域;力度变化从PPP到fff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

既然钢琴是一件具有超凡表现力的乐器,那么,演奏者的听觉驾驭能力无疑需具备极高的要求。我以为,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觉驾驭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即在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二在专门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为这是一条不重要的真理,即‘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②钢琴的发音过程很简单,只要琴上的榔头敲击琴弦,立刻就会发出声音,不像其他乐器演奏,还得考虑其音准、运弓、揉弦、气息等等。听的过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动性。不是所有学习钢琴的人,一开始就都具有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必须强调从学琴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而且,从一点一滴地做起,需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这样的训练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觉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演奏者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都要反复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其中包括乐曲中音高和节奏的正确与否;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复调旋律的层次;声音是否透彻,音色是否饱满,手指力度是否均匀;乐句的感觉及踏板的使用等等,都要靠耳朵仔细听辨。并经过初听、复听、多次重复地倾听,要带着思想、有分析地去听。这里所谓的“听”,必须非常细心和耐心,要“听到”“听仔细”“凝神细听”,这种听觉能力,是优秀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音乐听觉能随时纠正演奏中的错误,更能不断地建立完善的声音概念。“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③“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心的耳朵’将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巩固下来,通过表演而付诸实现”。④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对美的音乐的追求,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钢琴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总结他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时指出:“钢琴演奏者倘要将钢琴演奏得很好,就必须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是舞台演奏过程中,使自己既能当表演者,又当听众,即充当表演者和听众之双重角色。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一方面能高度融进、全身投入地去演奏,另一方面又能在自己演奏的同时,很超脱、冷静地来监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这种监听随时随刻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演奏。即要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既能‘进得去’(感性方面全身投入)又能‘出得来’(理性方面冷静监听),边弹边听,边听边弹,听、弹结合,手、耳合一,从而达至完满的演奏效果”。他又指出“要做到在钢琴演奏中能听、弹结合,手、耳合一,特别是高度结合、合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演奏者不经过长期努力磨练,是不可能达到的。”⑤大师一番经验之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听”“弹”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倾听”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甄别、取舍、获取变化无穷的音色和声音,需要培养学生用经过训练的耳朵去鉴别。区别声音的大小较为容易,而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追求优美的音色,需要有一个漫长甚至呈曲折的过程。2003年10月在天津全国第二届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郭嘉特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上大师课时,为了使学生弹奏好一个音,让其边弹边听,足足用了几十遍时间,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弹奏的声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任何一位钢琴大师所表现出的声音,无一不是在借助其灵敏的听觉下精雕细琢出来的。

良好的声音表现来自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努力培养倾听音乐心理功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倘若想要发出乐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首先要靠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内心听觉的敏锐分辨能力。我以为,作曲家的内心听觉能力,表现在在乐谱成型之前,宏大的构思、预想的音响,已经在他们脑海里形成。而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能力则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先在内心有一种声音的预想和想象,精心雕琢发出和将要发出的声音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使其富有感染力、更完美。俗语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诚然,对声音的追求、想象也体现这样一个逻辑。诞生一种美的声音,总是与演奏者孜孜不倦的内心听觉的想象和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谈内心听觉对演奏的作用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于195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台独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呈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⑥二、重视音乐听觉的系统训练

在音乐院校许多必修课中,视唱练耳是系统训练音乐听觉极为重要的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的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际中去”⑦。“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这句俗语借用在需要敏锐听觉的钢琴演奏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音乐听觉是他们的锐利武器,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需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必须郑重指出,在视唱练耳课堂接受系统的听觉训练,就是为培养学生建立敏锐的听觉”武器”,为音乐演奏、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丝毫不能低估。

现在,许多钢琴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一堂宝贵钢琴大师课,有时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为那些听觉素质很差的学生,纠正拍子、节奏等简单而又低级的错误,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只想把琴弹好,其他课学好学坏无所谓。殊不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因音乐听觉能力低下,使其专业学习受到很大限制,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们在这里强调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是因为,这门课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了他们重要的听觉技能。这些技能既包括了一般音乐实践所需的听觉能力,又包括了高级音乐创作、表演所需要的高级音乐听觉技能。其中包括:发展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旋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的能力;训练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主调音乐的各声部关系和复调音乐的织体手法的能力;发展和声听觉能力;发展音乐的记忆力;通过视唱训练理解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训练音乐的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发展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对音乐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视唱练耳授课所有内容,都以训练音乐听觉为中心,为了实现其目标,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地安排如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节拍、节奏、和弦、和弦序列的听辨、听唱、构唱、听写,训练听觉识别各种音高、力度、速度及不同的调式、调性等等,通过对诸多音乐要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认知能力。

在这门课中,视唱训练是一项重要环节,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展音乐听觉的有效渠道。当人的声音再现音乐旋律的时候,其听觉对音准、乐感、音乐表现等有很强的指令性,同时,博大精深的视唱内容又使音乐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因此,视唱训练对于培养音准、乐感、节奏感、音乐表现等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视唱教学具有音乐语言丰富、形式多样,感性知识及音乐典籍充实的特点。其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教学中,并且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夸张地说,视唱浓缩了音乐作品之大成,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必须指出,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最佳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

我们知道,钢琴的所有作品,不管它是主调还是复调音乐,都是二部以上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听觉把握难度极大。而多声部视唱,正是视唱练耳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听觉实践和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对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视唱练耳课最显著的意义在于,经过长时间专门的训练,为钢琴专业学生掌握高级听觉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呈现一种良好的状态,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我要指出的是,这门课不仅呈全面培养听觉技能的必修课程,同时,又使他们听觉心理能够达到日臻完善的境地,而这些东西正是钢琴演奏者非常需要和必须具备的。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的渠道可能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本文所论述的两个方面非常重要。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是学生时期必不可缺少的难得的训练环节,为以后的音乐演奏奠定结实的听觉基础。而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必须通过长期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追求。二者同等重要,没有主次关系,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作为铜琴演奏者,只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把握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从而达到钢琴艺术的顶峰。

注释

①(钢琴演奏之道)OP.35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音乐家心理学》OP.62柏西·布克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OP.158华乐出版社

④《音乐学习与心理》OP.247曹理,何工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⑤《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OP.241鲍蕙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听觉能力范文篇3

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为这是一条不重要的真理,即‘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②钢琴的发音过程很简单,只要琴上的榔头敲击琴弦,立刻就会发出声音,不像其他乐器演奏,还得考虑其音准、运弓、揉弦、气息等等。听的过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动性。不是所有学习钢琴的人,一开始就都具有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必须强调从学琴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而且,从一点一滴地做起,需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这样的训练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觉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演奏者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都要反复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其中包括乐曲中音高和节奏的正确与否;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复调旋律的层次;声音是否透彻,音色是否饱满,手指力度是否均匀;乐句的感觉及踏板的使用等等,都要靠耳朵仔细听辨。并经过初听、复听、多次重复地倾听,要带着思想、有分析地去听。这里所谓的“听”,必须非常细心和耐心,要“听到”“听仔细”“凝神细听”,这种听觉能力,是优秀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音乐听觉能随时纠正演奏中的错误,更能不断地建立完善的声音概念。“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③“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心的耳朵’将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巩固下来,通过表演而付诸实现”。④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对美的音乐的追求,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钢琴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总结他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时指出:“钢琴演奏者倘要将钢琴演奏得很好,就必须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是舞台演奏过程中,使自己既能当表演者,又当听众,即充当表演者和听众之双重角色。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一方面能高度融进、全身投入地去演奏,另一方面又能在自己演奏的同时,很超脱、冷静地来监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这种监听随时随刻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演奏。即要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既能‘进得去’(感性方面全身投入)又能‘出得来’(理性方面冷静监听),边弹边听,边听边弹,听、弹结合,手、耳合一,从而达至完满的演奏效果”。他又指出“要做到在钢琴演奏中能听、弹结合,手、耳合一,特别是高度结合、合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演奏者不经过长期努力磨练,是不可能达到的。”⑤大师一番经验之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听”“弹”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倾听”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甄别、取舍、获取变化无穷的音色和声音,需要培养学生用经过训练的耳朵去鉴别。区别声音的大小较为容易,而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追求优美的音色,需要有一个漫长甚至呈曲折的过程。2003年10月在天津全国第二届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郭嘉特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上大师课时,为了使学生弹奏好一个音,让其边弹边听,足足用了几十遍时间,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弹奏的声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任何一位钢琴大师所表现出的声音,无一不是在借助其灵敏的听觉下精雕细琢出来的。

良好的声音表现来自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努力培养倾听音乐心理功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倘若想要发出乐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首先要靠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内心听觉的敏锐分辨能力。我以为,作曲家的内心听觉能力,表现在在乐谱成型之前,宏大的构思、预想的音响,已经在他们脑海里形成。而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能力则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先在内心有一种声音的预想和想象,精心雕琢发出和将要发出的声音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使其富有感染力、更完美。俗语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诚然,对声音的追求、想象也体现这样一个逻辑。诞生一种美的声音,总是与演奏者孜孜不倦的内心听觉的想象和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谈内心听觉对演奏的作用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于195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台独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呈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⑥

二、重视音乐听觉的系统训练

在音乐院校许多必修课中,视唱练耳是系统训练音乐听觉极为重要的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的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际中去”⑦。“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这句俗语借用在需要敏锐听觉的钢琴演奏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音乐听觉是他们的锐利武器,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需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必须郑重指出,在视唱练耳课堂接受系统的听觉训练,就是为培养学生建立敏锐的听觉”武器”,为音乐演奏、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丝毫不能低估。

现在,许多钢琴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一堂宝贵钢琴大师课,有时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为那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些听觉素质很差的学生,纠正拍子、节奏等简单而又低级的错误,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只想把琴弹好,其他课学好学坏无所谓。殊不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因音乐听觉能力低下,使其专业学习受到很大限制,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们在这里强调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是因为,这门课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了他们重要的听觉技能。这些技能既包括了一般音乐实践所需的听觉能力,又包括了高级音乐创作、表演所需要的高级音乐听觉技能。其中包括:发展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旋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的能力;训练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明辨主调音乐的各声部关系和复调音乐的织体手法的能力;发展和声听觉能力;发展音乐的记忆力;通过视唱训练理解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训练音乐的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发展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对音乐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视唱练耳授课所有内容,都以训练音乐听觉为中心,为了实现其目标,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地安排如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节拍、节奏、和弦、和弦序列的听辨、听唱、构唱、听写,训练听觉识别各种音高、力度、速度及不同的调式、调性等等,通过对诸多音乐要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认知能力。

在这门课中,视唱训练是一项重要环节,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展音乐听觉的有效渠道。当人的声音再现音乐旋律的时候,其听觉对音准、乐感、音乐表现等有很强的指令性,同时,博大精深的视唱内容又使音乐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因此,视唱训练对于培养音准、乐感、节奏感、音乐表现等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视唱教学具有音乐语言丰富、形式多样,感性知识及音乐典籍充实的特点。其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教学中,并且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夸张地说,视唱浓缩了音乐作品之大成,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必须指出,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最佳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

我们知道,钢琴的所有作品,不管它是主调还是复调音乐,都是二部以上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听觉把握难度极大。而多声部视唱,正是视唱练耳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听觉实践和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对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视唱练耳课最显著的意义在于,经过长时间专门的训练,为钢琴专业学生掌握高级听觉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呈现一种良好的状态,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我要指出的是,这门课不仅呈全面培养听觉技能的必修课程,同时,又使他们听觉心理能够达到日臻完善的境地,而这些东西正是钢琴演奏者非常需要和必须具备的。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的渠道可能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本文所论述的两个方面非常重要。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是学生时期必不可缺少的难得的训练环节,为以后的音乐演奏奠定结实的听觉基础。而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必须通过长期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追求。二者同等重要,没有主次关系,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作为铜琴演奏者,只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把握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从而达到钢琴艺术的顶峰。

注释

①(钢琴演奏之道)OP.35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音乐家心理学》OP.62柏西·布克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OP.158华乐出版社

④《音乐学习与心理》OP.247曹理,何工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⑤《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OP.241鲍蕙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⑥《交响》2000.2;OP.6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

听觉能力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听觉能力音响感知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许多人在聆听音乐时,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无比,同时似乎又觉得难以捉摸,这就和音乐听觉能力高低有关。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在听觉中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可见,要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都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根据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认识规律,音乐听觉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的音响感知能力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音乐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系都以音响感知为基本,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欣赏。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工艺品”。具体说来,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二、通过内心听觉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前文说过,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高、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音乐家,现代就有人专门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可见其对音乐理解之深刻。从《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换言之,所有这些体验、感慨无不建立在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觉上。如果白居易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没有清晰的感觉,对音乐的节奏没有准确的判断,对演奏的轻重缓急没有敏锐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与联想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而出现的有关生活形象和意境在内心听觉中的创造性再现。

音乐再现的一种方法是艺术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所引起的联想。如朱践耳的作品《蜜蜂过江》,通过弦乐和木管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翁鸣声,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从这和谐的音响中唤起对大自然、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的音响在耳中可能只是纯粹的、自然的音响模仿,欣赏者不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层次的。音乐再现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听觉与视觉的“联想”关系,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画面: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吃力地拉纤的形象。这两种想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音乐听觉基础之上的。反之,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能够通过内心听觉获得感觉的欣赏者,即使面对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没有任何实际的音响,他也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心听觉,还原良好的音乐,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当然,音乐形象的想象与联想是凭借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展开的,虽然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自由性,但不是任意和无据的进行。欣赏者不能脱离原有的形象和联想与音乐作品本身的形象是相依相伴、不即不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凭空随着自己的内心听觉随意联想。

四、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认识和理性评价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充分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理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这是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上升到最高层,对音乐认识由感性转化为理性满足的表现。耳聋的贝多芬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内心听觉能力完成了代表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正如他的艺术信念:“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这种崇尚的思想意境如没有复杂的理性认识是很难领会的。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充满战斗性和英雄性的音响,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爆发出的强大音流如波涛翻卷、汹涌澎湃、不可遏止的冲击力量,使人认识到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所赋予的。一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音乐人,可以通过乐谱,通过内心听觉还原音响,使自己在没有任何实际音响的情况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作出理性的评价。作为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如此专业的音乐听觉能力,但是,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努力尝试使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无疑也可以从体味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入手,用理性的思维去领略包容于其中的广阔精神文化内涵,即使这种体验会来得迟缓一些。

综上所述,听觉是学习音乐的载体,音乐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任何一种音乐素质都离不开良好的听觉能力。听到音乐不等于理解音乐,我们必须运用成功的学习方法及先进的学习手段把由音乐听觉引起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与理解认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逐步获得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2]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听觉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内心听觉音乐意象聆听记忆想象实践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捕捉音乐信息和获得音乐感觉的基础。根据听觉的形成与作用方式的不同,听觉可分为内心听觉(主动听觉)与外部听觉(被动听觉),其中,内心听觉对器乐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一、内心听觉的含义及其特征

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①同时,内心听觉又是一种音乐能力,是一种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它对音乐活动具有先导性与创造性。内心听觉与外部听觉的区别关键在于内心听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心音乐活动,是人们在内心对某种听过或未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预测,而外部听觉则是指一种普通意义上的音乐听觉,是一种被动接受音响信息的过程,它多强调听觉器官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而且只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内心听觉以外部听觉为基础更加强调声音在心理上的自如运用,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甚至还要超出这个范围,“它不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纯粹复制,在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的同时,音乐内心听觉具备了先导与创造的能力。”②如作曲家总是通过某种内心听觉进行创作,由内心听觉去选择符合于作曲家内心表现需要的各种音响手段,因而作曲家只有当他在心中听到某些所需要的音时才能把它写下来,这种内心听觉可以说贯穿于作曲家作曲的全过程中;演奏家也是如此,他在演奏时也总是在内心提前听到那些将要奏出的音响,提前对于将要出现的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做出判断,以便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求得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音乐欣赏也并不单纯是听觉器官的活动,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听觉活动,当欣赏主体用耳朵听音乐的时候,内心的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帮助他对感官听觉做出判断。正是由于内心听觉具有先导与创造能力,因而,器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心理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培养器乐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一)学会聆听

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③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地倾听音乐,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感知的参与,主体所进行的不是孤立的音高听辨,音乐知觉强调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能力。器乐演奏者,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把握首先依赖听觉,多听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聆听,是培养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作曲家的各类音乐作品,甚至能够鉴别不同版本、不同乐队、不同指挥家和演奏(演唱)家对音乐作品的诠释水平,才能甄别其音乐表现的优劣、体会到音乐作品以音响刺激所带给我们的内心听觉感受,从而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的共鸣。

(二)学会记忆

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中的音乐听觉意象,记忆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音乐记忆也是内心听觉得以充分发挥的手段之一,那些具有良好内心听觉能力的音乐家往往都有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而背谱演奏又是增强音乐记忆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背谱演奏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背谱演奏的过程是音乐表现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当演奏者在背谱演奏时,只有运用内心听觉回忆旋律、音色、音质,才能唤起听觉表象,引导和控制自身的演奏,使脑、心、耳、眼、手这些器官完美地配合,最后使思维、情感、听觉、视觉、肌肉、神经达到最理想的协调。背谱演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正确的背谱演奏应该是注意发挥大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对音乐作品重要的部分要能够详细地背诵乐谱,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我们具有的最好的记忆是对有意义的信息的记忆。”④另外,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奏的方法,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只是稍有变化的乐段更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一个演奏家或指挥家要想真正在内心深处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要将音乐作品牢牢记在内心深处。通过背谱,演奏者会对乐曲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和深一步的理解,这样不仅会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的音乐性,也会提高他们对音乐整体性的把握。

(三)学会想象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完善器乐学生的内心听觉。德国诗人海涅说过:“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我说它是个奇迹,因为它处在思维和现象之间,精神和物质之间,是一种朦胧的介质,既像又不像它所传递的东西——需要时间表现的精神和无需空间表现的物质……我们不知道音乐是什么。”⑤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个好的器乐演奏者应该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善于体察周围世界的人。因此,器乐教学要不断扩大和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心听觉,从特定的音乐音响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音响之中,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总之,想象是器乐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器乐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奏之中,这是器乐的演奏创造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也是加强器乐学生内心听觉感受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会实践

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聆听又需要记忆和想象,同时又需要器乐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演奏(演唱)音乐、感受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音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且感性化的艺术,要想真正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光靠聆听、记忆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器乐演奏者需要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种,同时参加一些器乐合奏、合唱训练,在演奏(演唱)艺术精细微妙的艺术体验中去感受不同乐器(人声)的音色特征、演奏(演唱)技巧、乐队(合唱队)的和声效果以及不同乐种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器乐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创作一些简单的器乐(声乐)作品,并亲自演奏(演唱)、聆听其音响效果。如果能像表演艺术大师那样“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甚至是从创作到演奏(演唱),再到欣赏全程参与,那么,器乐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内心听觉能力就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另外,视唱练耳也是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方法之一,可以从多个角度、以各种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强内心听觉能力训练。包括内心默唱、视唱、背唱、音程构唱、填空改错、曲调、节奏听写、和弦听辨等,使内心听觉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培养和发展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全面提高器乐演奏者的音乐才能和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特点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当始终把它作为器乐演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觉概念上努力培养器乐学生对优质音响的听觉能力。

注释:

①《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J].普凯元交响2000(6)

②《音乐内心听觉原理初论》[J].普凯元宋超交响2002(1)

③《怎样欣赏音乐》[M].(美)科普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

④《认知心理学》[M].(美)J.R.安德森杨清张述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57

⑤《音乐心理学基础》[M].普凯元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107

参考文献:

听觉能力范文篇6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听觉能力音响感知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许多人在聆听音乐时,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无比,同时似乎又觉得难以捉摸,这就和音乐听觉能力高低有关。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在听觉中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可见,要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都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根据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认识规律,音乐听觉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的音响感知能力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音乐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系都以音响感知为基本,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欣赏。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工艺品”。具体说来,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二、通过内心听觉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前文说过,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高、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音乐家,现代就有人专门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可见其对音乐理解之深刻。从《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换言之,所有这些体验、感慨无不建立在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觉上。如果白居易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没有清晰的感觉,对音乐的节奏没有准确的判断,对演奏的轻重缓急没有敏锐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与联想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而出现的有关生活形象和意境在内心听觉中的创造性再现。

音乐再现的一种方法是艺术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所引起的联想。如朱践耳的作品《蜜蜂过江》,通过弦乐和木管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翁鸣声,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从这和谐的音响中唤起对大自然、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的音响在耳中可能只是纯粹的、自然的音响模仿,欣赏者不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层次的。音乐再现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听觉与视觉的“联想”关系,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画面: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吃力地拉纤的形象。这两种想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音乐听觉基础之上的。反之,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能够通过内心听觉获得感觉的欣赏者,即使面对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没有任何实际的音响,他也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心听觉,还原良好的音乐,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当然,音乐形象的想象与联想是凭借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展开的,虽然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自由性,但不是任意和无据的进行。欣赏者不能脱离原有的形象和联想与音乐作品本身的形象是相依相伴、不即不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凭空随着自己的内心听觉随意联想。

四、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认识和理性评价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充分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理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这是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上升到最高层,对音乐认识由感性转化为理性满足的表现。耳聋的贝多芬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内心听觉能力完成了代表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正如他的艺术信念:“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这种崇尚的思想意境如没有复杂的理性认识是很难领会的。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充满战斗性和英雄性的音响,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爆发出的强大音流如波涛翻卷、汹涌澎湃、不可遏止的冲击力量,使人认识到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所赋予的。一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音乐人,可以通过乐谱,通过内心听觉还原音响,使自己在没有任何实际音响的情况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作出理性的评价。作为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如此专业的音乐听觉能力,但是,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努力尝试使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无疑也可以从体味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入手,用理性的思维去领略包容于其中的广阔精神文化内涵,即使这种体验会来得迟缓一些。

综上所述,听觉是学习音乐的载体,音乐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任何一种音乐素质都离不开良好的听觉能力。听到音乐不等于理解音乐,我们必须运用成功的学习方法及先进的学习手段把由音乐听觉引起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与理解认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逐步获得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2]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听觉能力范文篇7

一、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概念

1.音乐听觉的内涵。目前,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传授知识的教师关注的都是技巧的使用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于技巧的重视,也突出了教师对于听觉和感知能力培养的忽视。而在这其中,音乐听觉主要指的就是,感知内容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到钢琴音乐在演奏过程中所传递出的综合情感内涵。在音乐听觉感知中,主要分为:内部的听觉和外部的听觉感知,其中内部的主要指的就是,通过钢琴所表达出的音乐旋律,进而让广大的观众在其内心会形成独特的感受。在这里,特指内心所存在的感觉状态,这些和我们大脑的各种活动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这种音乐的特有的旋律,最终在外部器官上逐渐的影响到人的大脑,最后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就是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用内部的感知能力的演奏人员,可以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从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利用优美的旋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音乐诉说自己的心声。而针对音乐的外部听觉,实际上所指的就是,在演奏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肢体的反应,在外部的感知过程中,音乐演奏者和听众,经过自己脑部神经,对于所接收到信息的加工,最终能保障广大的听众,其内心产生的不一样的感受,然后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因而,听觉感知在培养的整个过程,其外部及其内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外部的一些感知,针对音乐的音符、音调,还有相关的歌词进行演奏,加上内部的感知给与加工,就能够实现演奏者完美控制音乐的效果,演奏出最佳的音乐传递给观众,进而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2.音乐听觉感知的内容。音乐听觉感知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类在进行音乐活动过程中,通过音符和声调的传递,在大脑皮层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上的音乐内涵。因为人类的大脑受到外界各种声音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听觉的意向,这也是大脑内部针对音乐所记忆和积累的一个过程,其能够逐渐地作用于整个音乐实践工作之中。同时,人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演奏和呈现,能够充分地对音符内部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保证音乐和音乐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增加人们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力,也能够让人们的大脑在音乐方面有着一定的记忆和模仿的能力。音乐听觉在以上内容中已经进行分析,其主要分外部和内部两种,这两种听觉的感知在整个钢琴演奏中,需要贯穿于始终,这样才能够保证钢琴演奏者顺利地对音乐内容进行演奏,提高演奏的效果。音乐的感知指的就是,在学习者进行音乐演奏方法和技巧学习之初,就应该培养的一种感知能力,其能够通过这样的能力,有效地对音乐艺术内容进行认识,并且发现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够对音乐和音响有着明显的区分。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够伴随着学习者心里所出现的现象,而产生不同的特点,所以,音乐学习过程中,听觉感知是无处不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决定学习者学习质量的好坏。3.音乐听觉感知的特点。对于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这一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为演奏者在针对音乐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外部的听觉,对声音的情况和质量好坏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分辨出在自己演奏过程中所演奏旋律的对错,进而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保证自己的演奏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进行。而通过内在的听觉,能够更加提早的让演奏者听到自己即将演奏出的音符和旋律,进而更好地控制整首乐曲所弹奏过程中,具体的速度音色和演奏的力度,以及演奏的方法。内在的听觉感知能够让演奏者提前对演奏工作做好准备,有利于其在接触键盘的过程中正确地对演奏技巧进行把握,采用最合理的技巧掌握整个乐曲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使自己演奏出能够让自己和观众满意的声音效果,提高演奏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通过自己节奏的掌握和技巧的表达,能够突出演奏者不同的情感,这也需要其使用的听觉感知,对自己演奏的音乐进行指导,进而实现情感的表达。所以听觉感知能力对于演奏者来说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记忆性的特点,因为人类在学习一首乐曲的过程中,想要快速掌握乐曲的演唱旋律和其中的歌词内容,还是需要不断地对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和欣赏,对于演奏的世界也是同样的。演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旋律和节奏想要顺利地对其进行表达,就需要演奏者加深自己的记忆,进而能够激发起内心对于乐曲旋律的记忆,提高演奏的效果。所以这也需要演奏人员能够通过音乐听觉感知,最终实现演奏的效果。音乐听觉和听觉的感知,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逐渐开始受到众多艺术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复杂的音乐心理现象的形成,为演奏者带来了良好的演奏效果,也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

二、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听觉感知是钢琴演奏的向导。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想要知道一个演奏人员是否有着超高的演奏水平,就需要相关人员利用自己的耳朵,辨别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所传递出的节奏和声音旋律,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倾听,才能够掌握这些节奏的正确与否,同时判断演奏者演奏的这种水平。所以在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教师把更好地钢琴演奏技巧传递给学生,就要求教师能够学会利用自己的耳朵,对学生演奏出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辨别。因为演奏的旋律和节奏,直接关系到整个乐曲是否达到超高的质量,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聆听,感受的到钢琴学习者在演奏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进而及时地加以解决和改正,才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基本能力,也能够保证演奏曲目的效果。在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仅是通过自己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技巧,更需要在技巧提高的同时,要求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听觉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演奏的过程中,利用内在的感知能力和外在感知能力的结合效果,保证自己所弹奏旋律的质量,并且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得到提升。在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良好地对这一能力进行把握,就能够保证自己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内部,进而通过自己的演奏所表达出来。同时,在钢琴教学工作开展的阶段,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即学会使用肢体来演奏出优雅美妙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整个学生的教学和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也逐渐的融入。因此,教师应该这种听觉感知的能力及其理念告诉和影响到学生,通过音乐中所涵盖的听觉感知能力训练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音乐在自己的身边,加深学生对这一能力理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一能力,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处理,提高自己的演奏效果。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钢琴演奏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个人所弹奏出的音乐都是不同的效果,而不同效果的音乐传递到每一个听众的耳朵中,所体会到的音乐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也代表每一个人在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在倾听钢琴演奏的时候,有些人内心和外在表情都是非常平淡的,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情倾听完整首乐曲;而有的人则会随着演奏者弹奏钢琴乐曲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心情和情绪,甚至在感人的部分还会潸然泪下。这样能够表示出,听觉的感知能力能够直接对人们的心态和整体的心情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音乐这门美妙的艺术中,钢琴演奏所表达的远不止是各个时代所涵盖的一些文化内容。里面还涵盖了音乐创作人员,他自身独具的素养和经历,而往往这些要靠演奏人员利用不同的音乐演奏形式传递给听众,进而把这一文化得以传承。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行深入地学习,通过自己的体会,认真剖析每一首乐曲所具有的特点,深入掌握不同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故事和修养,让学生能够对作品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

三、钢琴教学中痛觉感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学生天赋与本能的音乐直觉。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天赋,因为这一天赋直接决定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所以,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本能,对音乐进行感知和了解。其中音乐直觉是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中最基础的源泉,同时,学生的本能和直觉是由父母遗传的基因所决定的,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很多音乐家一样,对于音乐和钢琴曲的感知能力是天赋。但是,这样的天赋依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音乐的感知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培养以直觉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天赋的基础上,更好的感受音乐利用内在和外在的能力,分析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在情绪,进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钢琴演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弹奏钢琴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更要求学生针对所演奏的优秀作品中,作曲家和创作背景,以及这部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演奏音乐的具体内涵,使其真正的形成听觉感知能力。2.加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演奏乐曲的想象力,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上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想象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这个目标。可以在钢琴的键盘上进行无声的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让钢琴键盘发出响声,是通过动作来演奏乐曲,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自己所演奏乐曲的特点和相关的内容,进而提高演奏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对优秀作品进行理解和创作,把感知能力有效地融入到演奏工作之中,这也是对其音乐感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通过无声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听觉和记忆上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内心对于音乐感知能力和乐曲的情感,在创作上也有所改善。在同样的乐曲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演奏情绪,学生能够想象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也能够与这部乐曲所具有的背景和创作者的思想内涵有所联系。久而久之,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具体意境,用心想象再现优美钢琴作品,培养学生听觉感知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3.引导学生弹琴听音。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听觉感知,有着不通的视角和观点。在享受演奏会美妙音乐时,有的人只是淡淡地去享受倾听,有的人就被音乐的情绪所带动,进行潸然泪下。这些都证明感知对不同的人的心态及其心情都会产生不同差异的影响。音钢琴演奏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弹,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听自己所演奏的乐曲,把自己钢琴演奏的曲目进行录制,在演奏结束之后,反复的对这段曲目进行聆听,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录制的作品内容,与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听到的乐曲是不同的,经过反复聆听,学生很容易发现演奏中自己出现的错误之处,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觉能力,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行为习惯下,就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听觉感知。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聆听他人的音乐作品,并且在所聆听到的作品内容中,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音乐旋律,这样学生能够很快了解钢琴演奏中的技巧和特点,对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聆听不断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而对自己的演奏能力加以完善,培养自己在聆听中形成的音乐感知能力,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在听中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不难看出,人民的生活各个都有了飞跃,而不只是简单的提高,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消除人的压力和焦躁,被人们所逐渐关注,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钢琴演奏在艺术门类具有独特的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和欢迎,因此会有很多爱好者去学习高雅的钢琴音乐。在钢琴学习中,听觉感知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出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不仅仅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的曲目之中,更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的阶段,对自己的曲目提前进行预置和感受,有效避免错误的出现,更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互融合,进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提高演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丽娟.探讨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2):222-223.

[2]王亮.探析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黄河之声,2016(23):65.

[3]史瑞.探析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时空,2014(21):72-73.

听觉能力范文篇8

钢琴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复杂的活动,在视觉的感知下,将音乐进入大脑,通过双手和脚的协调,形成一种特殊的声音。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地完成这些动作组合是非常艰巨的挑战,所以这也是许多钢琴练习者的最终目标。但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他们忽略了,那就是对于内心听觉的加强训练。所以,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调整内心听觉,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

2内心听觉的主要内涵

内心听觉是和外部听觉有着很大差异的具备独特特征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是通过长期的音乐训练所得到的一种具有较高鉴赏力的音乐素养。外耳或正常的外部听觉系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感知和记忆的所有物理噪声信号,内耳听觉是建立在内部或外部的听觉系统的基础上,对意识活动感知的心理技能。内耳听觉不是一种存在于表面,而是不依附于其他形式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独特的音乐鉴别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训练或者音乐活动,比如说唱歌,在练习场上,对于音色、速度、力度进行感知,在演奏者的听觉经验逐步积累的基础上,对沉默的想象、音乐特征形式的直觉,然后用音乐思维、音乐创作与表演表现出来。

3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的联系

3.1内心听觉可以提高钢琴教学效果。钢琴音乐对于人们来说是一场气势恢弘的听觉盛宴,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充分的听觉能力来鉴赏。客观听觉在主观心理感受过程中有着客观的评价。接受外界的声音不仅仅是通过听觉能力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等过程来实现的。内心听觉是一种非常细腻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人们欣赏音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3.2钢琴教学可以促进内心听觉。阅读音乐是钢琴教学中进行的一项基本的技能训练,通过这项训练可以训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内心听觉的能力。通过对内心听觉的培养,引导学生阅读音乐。阅读音乐常常因为很无聊,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太认真,或者是过于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于歌曲本身的研究。使得很多学生在弹钢琴前,不懂音乐在创作时要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的主观体验的基础上发挥,以背道而驰的感知来表达作品的情感。所以,音乐不单单是一个个具体而简单的作品,它更是作者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每一位钢琴演奏者在演奏钢琴曲目时一定要仔细品味音乐的声音,真正做到把握音乐内在的情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内心听觉鉴赏能力。从研究结果来看,钢琴演奏者通过不断地录音练习的方式,可以解决演奏过程中节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演奏者普遍感觉,在自己的演奏录音中可以听到节奏是否是稳定的,运用这种方式练习音乐演奏不仅提高了音乐节奏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演奏的整体的逻辑结构。这种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的关注更有焦点,有更清晰的感觉和持续的节奏控制能力,尽可能减少因为情绪太高的原因而对音乐本身失去有效的把握,使得在演奏中对于整体演奏的处理不合乎应有的逻辑的要求。黑暗练习可以挡住视觉对于音乐演奏的干扰,使演奏者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更加的具体有效,更容易使得演奏者快速深入地进入音乐场景,感受音乐内在的无穷的魅力,帮助开发音乐情感和控制音乐的能力。

4培养内心听觉的方法

4.1加强学生的倾听练习。倾听是加强内心听觉训练的最为重要的前提以及基础,这里所说的倾听并不是仅仅单纯的听取外部的声音,而是从一个有着内在意识和审美感受的音乐评价。养成听的习惯,对于提高钢琴的音准是非常重要的。钢琴音乐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旋律变化也通常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的,只有在认真的内心倾听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准确把握音乐所带的情感并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可以了解到作者在音乐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的特征。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如大型演唱会和音乐剧,使得学生享受激情的钢琴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和国家的钢琴大师的高超演奏技巧。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为以后可以做到独立演奏各种钢琴曲目奠定坚实的基础。4.2提高学生的专业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加强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音乐素养是牢固的根基。所以,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加强内心听觉的基础上一定要使得演奏者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音乐素养,这样才会使得钢琴教学训练的效果更加的突出,更加的切实有效。4.3教师加强钢琴视谱演奏指导。正确有效的视觉视谱用来帮助在钢琴学习中快速入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靠视谱想象有助于提升学生内在的听力水平。在面对声音的情况下,学生在获得音乐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音乐和旋律的视觉观察结构认知与训练,用低沉的声音唱,让学生可以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自己所演奏的音乐,然后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音乐记忆的基础之上在脑中产生声与情的新思维,强化学生对演奏乐曲的理解,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独特训练的方式使得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以及音乐演奏的内心听觉能力在逐渐的渗透作用中得到了提高。

5结语

本文主要是基于演奏者的自我反思,依据听觉训练方法强化自我监督,训练学生的心理能力,激发内心听觉的能力,使得表演者的情绪与作品之间的情绪,保持在适当的距离,真正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作者:史小曼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媛媛.论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D].天津音乐学院,2014.

听觉能力范文篇9

关键词:钢琴教学;内心听觉;关系;方法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也推动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很多家庭非常重视子女接受艺术教育,钢琴成为了热门音乐乐器,并逐渐普及开来。但是无论是业余学员,还是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弹奏钢琴过程中偏重背谱与弹奏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内心听觉的培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弹奏技巧上已经驾轻就熟,但是在音乐效果上火候不够,弹奏给人以机械与可以模仿的感觉,缺乏演奏的灵魂应有的感召力,没有演奏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内心听觉贯穿钢琴演奏的始终,可以说是钢琴演奏的灵魂,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一、内心听觉的内涵

内心听觉的产生与人的大脑是密切相关的,当音乐进入大脑后,人通过外界的声音产生了某种声音的感性认识和记忆,并逐渐影响到自己的心理活动,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首先人通过听觉接收到来自外界的音乐,对这些声音产生听觉意向,以不同的生活阅历通过人脑产生不同的形象,再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对声音进行评价,最后把这种评价和感受储存在大脑中。而声音意象不是简单地通过人的听觉来接受和评价外界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情感来体会,是感性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的关系

(一)内心听觉培养提高钢琴教学效果

钢琴演奏的音乐是人们的听觉盛宴,需要人的完整的听觉功能来鉴别和审美。内心听觉是把客观的声音评价转变为主观的心理感受的过程。内心听觉不是简单地通过听觉能力来接收外界的声音,而是对音乐产生的审美认知以及情感体会。内心听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把听觉意象变为心理意象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起到了微妙的作用,是音乐作品创造力产生的源泉。举个例子,优秀电影大片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宏大壮观的场面会搭配背景音乐,如果这时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与情节所表现的气场相符合,就会让听众记忆犹新,内心产生与影片场景同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心听觉在起作用。内心听觉的作用体现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弹奏和体会的全过程,所以作为钢琴演奏的学员,要加强对内心听觉能力的训练。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曾经这样评价内心听觉的作用,内心听觉就是在内心中提前默唱,在弹奏钢琴曲之前,在心中产生声音意象,并把这种完整的声音储存在大脑里,在弹奏过程中把心理意象与弹奏技巧结合起来,或者说是用心来弹奏钢琴的过程。

(二)钢琴教学促进内心听觉

1.钢琴读谱与内心听觉的关系

读谱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技能,在读谱的过程中就能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通过内心听觉的培养又反过来指导读谱的过程。读谱往往因为比较枯燥而让学生不太重视,或者说学生侧重于钢琴弹奏技艺的训练,忽视了对曲谱的研究。有些学生在弹奏钢琴之前,没有领会乐谱在创作之时所要表达的情感,以自己的主观体会为基础进行演奏,导致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背道而驰。假如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品在创作之初的情感表达背道而驰,就造成了原本有着较为明显的社会背景的音乐作品,变得没有时代感了。所以乐谱不仅仅是简单的五线谱,而是表达作品情感的诗歌,这需要每个钢琴演奏爱好者去详细品味,把握乐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内心听觉能力。

2.钢琴背谱与内心听觉的关系

背谱和读谱相比,在心理活动方面基本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背谱是读谱基础上的加强记忆过程。而记忆过程分为外显的记忆和内隐的记忆,这两种记忆都是内心听觉训练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方法。领悟性和音乐素养比较出众的学生,对作品曲谱的记忆大多是长时记忆的,包括听觉和视觉的记忆,所谓的“背”,指的是以抽象为特点的逻辑记忆。不论音乐素养的高低,听觉记忆应该主导钢琴背谱的过程,因此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心听觉。

三、钢琴教学培养内心听觉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倾听训练

学会倾听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前提和基础,倾听不是简单地通过人的听觉来接收来自外界的声音过程,而是通过内心的感知和审美观来感受和评价音乐。养成倾听的习惯能提高钢琴弹奏的音准,在音调弹奏失准的瞬间能够及时发现。钢琴曲的风格是多样的,旋律变化很快,只有在不断倾听的过程中,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诞生时的情感流露,对作品产生共鸣,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同时倾听应该配有相应的画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观看大型音乐会和音乐剧等,欣赏钢琴演奏名家的激情表演,洞察钢琴艺术名家在弹奏时的表情和状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学生的倾听训练更能完整地感受曲目所表达的情感,为今后独立演奏各种钢琴曲目打下基础。学生以自己倾听钢琴音乐为主,教师要通过不同演奏风格之间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比如说,教师可以作出示范性弹奏,或者是多媒体中播放的钢琴资料,然后让每个学生弹奏一遍相同的曲目,通过录音播放给大家倾听,学生在听到自己弹奏的音乐时,与教师的示范或音频资料作对比,找出自己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作进一步的点拨和引导,并总结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让学生再次演奏一遍,反复作对比直至基本相同为止。这种反复对比的方式虽然比较耗时间,但效果是很明显的。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准有误的钢琴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和辨别,丰富学生的听觉阅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鉴别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提高音乐专业素养是关键。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当弹奏某音乐作品时,并不是马上教授弹奏的技巧,而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真实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演奏技巧,弹奏出符合作品风格的音乐来,也能让听众感受到作品创作的真实意图和目的。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者的精神食粮,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会受到国度风俗、民俗特色以及流派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最终有助于内心听觉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加强正确的钢琴视谱演奏指导

视谱是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训练的基础,正确的有效视谱习惯有助于钢琴学习快速入门。在教学过程中,视谱想象有助于内心听觉水平的提升。在没有外界音效的情况下,学生拿到乐谱后,应指导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乐谱和旋律结构的视觉观察并通过低声哼唱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全面分析和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视觉记忆的基础上在脑中对乐谱音响和情感进行新的思考,加强学生对乐谱以及对所要表演的音乐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一个内心思考和歌唱的过程,学生读谱和内心听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心听觉应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把作品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变成弹奏者自身内心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弹奏钢琴作品之前,应先学会怎样去倾听音乐,并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侧重于钢琴技巧而忽视内心体验的教学模式,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创作出带有自身情感烙印的钢琴音乐作品。

作者:解彤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媛媛.论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4.

听觉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音乐内心听觉声乐表演音乐意象

一、音乐内心听觉

“音乐内心听觉”一词已为音乐界所熟知。“作为音乐听觉特有的表现形式,音乐内心听觉是一种不依赖音响,仅凭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①它是人在音乐活动中音乐音响刺激积淀在内心之后所进行的声音造型能力。音乐内心听觉使音乐意象从记忆或想象中迸发出来,供内心听赏。

如同画家作画前先在头脑中形成作品的构思和布局、戏剧表演者表演角色前在头脑中形成角色形象一样,音乐家们在创作和表演前都要通过音乐内心听觉进行充分的准备。指挥家面对总谱用内心听觉去听和理解音乐,在头脑中再现出完整的音乐音响,不用乐器演奏似乎也“听”到了完整音乐,从而充分地掌握音乐作品,乐队在这样的指挥家的指挥下常常生气勃勃;歌唱家在演唱出台前常静坐,作内心歌唱,在内心听觉的提示下引发声音的想象,以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演唱乐曲的规定情景中;弦乐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会通过内心音准衡量演奏乐器发出的音响高低,听到某音略有不准就通过迅速微调手指位置来调节音高;作曲家能够将头脑中的音乐以乐谱的形式记载下来,贝多芬在耳聋之后尽管无法聆听音乐音响,仍创作出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他就是凭借音乐内心听觉,以他耳聋前在头脑中储存的鲜明稳定的音乐听觉表象为基础,在内心中听到自己谱写作品的丰富音响,以完成音乐创作。要正确地领会理解音乐、从事音乐艺术实践,就必须具有敏锐、精确而系统的音乐内心听觉。

对声音造型的感受和记忆能力是一般音乐专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而对于从事作曲、演唱等声乐活动的人,还必须注意音乐内心听觉的运用。

二、声乐表演是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进行有意识创作的过程

“一切声乐技能与技巧都是靠自己的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按照意识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②人的意识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征,它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现实。意识用于声乐表演,能够控制人的呼吸、发声器官,改进发声方法,令人唱出优美的旋律。“一个正确的意识和一个坚定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歌唱与发声的发展变化规律,能够指导和帮助歌者达到预期的目的。”③“当歌唱者心里想到一个要唱的母音时,他的发声器官就会下意识地进行自动调节。在形成那个母音时,包括唇、舌也随着变化。”④音乐内心听觉是声乐表演中形成正确意识的必要条件,对于演唱者可以起到提高音准能力、加强抗干扰能力、调整发声方法、保护发生器官等作用。声乐表演就是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进行有意识创作的过程。

1.音乐内心听觉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音乐意象

在声乐教学中最常用的一句话是“在你歌唱以前先想到那个要发出的声音”。为了歌唱时能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演唱前演唱者首先要建立起歌曲的声音概念,在内心准确地树立歌曲的音响形象。也就是在头脑中有意识地通过音乐内心听觉建立一个正确的音乐意象,从而按照音乐意象有意识地指挥控制呼吸、发声器官协调动作,即音乐内心听觉通过音乐意象对身体各器官发出指令,指导歌唱。

2.音乐内心听觉可以提高听辨、唱准乐曲的能力

演唱者如果有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可以构建起正确的内心乐音音高和完善的调式音高体系,为准确地听辨、唱准乐曲提供前提条件。反之,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欠缺的演唱者常常会很难听辨乐音,无法借助内心的音乐意象记忆来区分乐音音高关系,最终导致歌唱的调高偏离,音程混乱。“在唱歌的时候,你不能毫无准备地就把字念出来。在发出声音之前,必须对母音和子音的音质和音量,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⑤这种“充分的思想准备”,就是演唱者利用音乐内心听觉,选择、判断发出声音的音高、音质的正确性。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能提高演唱者听辨乐音、唱准乐曲的能力。

3.音乐内心听觉可以增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歌唱环境中外界的乐音声响的听觉刺激和噪音声响的听觉刺激都会对演唱者的生理、心理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有经验的歌唱家在庞大的管弦乐队、合唱队的强烈音响覆盖下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时,仍然能靠内心听觉指导自己的歌唱。相反,没经验的演唱者常常会被音响的压力所干扰,使听觉、感觉和发声状态失调,感到眩晕、怯场或拼命叫喊。内心听觉把演唱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音乐意象上,不因外界的干扰打乱正常的演唱,使演唱者能够发挥出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从而避免了演唱者因失去信心而造成失败。

4.音乐内心听觉可以帮助调整和改进发声方法

塑造优美、动听的歌声是声乐表演的基础。演唱者发声的声音概念是否正确,发声时的生理活动与内心听觉是否统一,是塑造优美、动听歌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声音概念即声音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发声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立的一种关于具有观念性音响特征的内心听觉。“通过想象所形成的内在听觉,总是不自觉地预先支配着声音的吐法。”⑥凭借正确的声音概念的帮助,调整和改进发声生理状态和发声技能,是声乐表演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5.音乐内心听觉可以提高练习效率、保养发声器官

与所有的乐器相比较,人的声带是最娇嫩和最脆弱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时曾说,“我们应该经常力求像一位器乐演奏家那样去演唱,但声带不是一种乐器,它会疲劳。因此,为了节省使用声带,我们常常不得不在内心去练习。例如,你可以安静地坐在你的房间里练习三连音。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过去,想这些音,但不要多哼它们,最后,你会在你的头脑中得到它们,没有过分运用你的嗓音就会知道这些音将在哪儿。”⑦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也认为:“在练习一首新曲目时,首先要仔细看谱子,在心里唱,哪儿该怎么用嗓儿,哪儿该怎么处理,都要在这时基本解决掉。最后,哪儿心里不托底,放开声试几下也就完了。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从头到尾拿‘嗓儿’陪着练。”⑧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练习可以保养发声器官,节约用嗓,使嗓音保持新鲜,避免声带过度疲劳,提高声乐训练的练习效率。“花在设计得很聪明的练习上的每一分钟都会使嗓音更好,任务也更容易完成。”⑨

三、音乐内心听觉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方法

音乐内心听觉在声乐表演中指导着演唱者的练习和演唱。演唱者在练习和演唱时精神高度集中,有意识地、带思考地倾听音乐,用耳朵去辨别歌声的色彩和质量,感受所唱的每一个音、每一乐句和乐段与整首乐曲音响效果的联系和统一,并且把头脑中想象的音乐音响效果通过练习和演唱再传达给听众。下面介绍音乐内心听觉在声乐表演中指导歌唱的一些具体方式。

1.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进行歌唱前的准备

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仔细读谱。通过读谱从声乐作品的整体上去感知谱面上的音乐信息——音符符号形式、表情记号、演唱方法等一切标记。对于谱面记录的音符的音高、音色、力度、时值等要素精确地辨认,在头脑中转化为音乐意象。演唱者要对声乐作品的整体音响运动有预期的音响效果,在头脑中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形成对这一声乐作品的系统的、固化的音乐内心听觉。这是一个反复构思琢磨的过程。只有对作品的音响效果胸有成竹,并在技术上充分准备后,演唱者才能很好地把这首作品的音乐音响通过歌唱付诸实现,外化出来。

另外,在歌唱前的准备过程中,用钢琴弹奏伴奏部分时,用内心听觉想象出旋律;反之,在弹奏旋律部分时,用内心听觉想象伴奏部分。如不用钢琴弹奏,看谱分析研究作品,就应该头脑中运用内心听觉默默进行歌唱。

2.运用音乐内心听觉在歌唱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节

歌唱活动对发声技巧、技能的要求与人的一般发声生理习惯不完全一样,需要人的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呼吸、发声器官进行有意识的调控,它受各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和影响,尤其会受到音乐内心听觉的控制和调节。

为了准确地把握、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情绪和风格,演唱者要体会歌唱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音乐意象,预先在头脑中设计好歌唱的声音色彩、力度和响度。歌唱时依据这些构思好的音乐意象诠释歌曲。如演唱愤怒,用明亮、激动的嗓音;演唱痛苦,用悲戚、黯淡的嗓音。

音乐是在一定的时间中进行的声响活动,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应最大限度地追求歌声的连贯,在演唱时不能停下来想一个音或一段乐句的唱法然后再唱,必须提前一定的时间在头脑中塑造歌唱的音乐意象。在演唱过程中头脑永远不是静止的,思想总是走在前面,在还没换气时思想上已经换了;唱出某一字、某一音前思想上已做好了唱的准备;在歌唱前一乐句的同时,心里已经为后一乐句做好了音乐意象准备。

人们听自动节奏乐器的演奏往往觉得呆板。同样,在声乐表演中,仅仅把旋律按拍子准确地唱出来是不充分的,必须唱得有激情,有活力,能打动人心。为了使歌唱达到一定的活力效果,演唱者在歌唱实践中要恰当地掌握声乐作品的正确节奏和速度。内心节奏直接反映在外在的演唱节奏上,这就需要演唱者首先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就是说演唱者要在心里能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否则就很难掌握到音乐作品的节奏和速度活力。

3.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解决声乐表演中的难点

声乐表演中的某些难点也可以依靠音乐内心听觉的指导来解决。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半音阶式的经过乐句是最难唱的。正如《歌唱艺术》中所介绍的,要把半音音阶唱得非常准确且有把握,要先在脑子里确定某一音阶的第一个音和末一个音,然后把音阶分成两个、三个或四个音符一组的许多组,在头脑中数拍子,使每组的第一个音和小节的重拍吻合。唱半音音阶时,把音阶在乐器上弹出声响,在演唱者的头脑中留下音响印象,形成所要唱的音乐意象,然后再开口练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总之,“用心去歌唱”。歌唱前演唱者应充分调动音乐内心听觉,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在头脑中构思出要歌唱的声音形象。在发出音响之前,在头脑中必须对音质有清晰的音乐意象。开始歌唱时要将全部精力、意识、心态、形体贯注到声乐作品中,融合到音乐表现里,要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预先构思的歌唱音乐内心听觉相符。如果预先构思出的歌唱音乐内心听觉的声音形象是正确、完美的,歌唱的声音又能与之相符,那么演唱者就真正获得了正确、完美的歌声。这样才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拨动听众的心弦。

注释:

①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240页.

②③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④⑤⑥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⑦程淑安译编.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