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3:20:29

天花粉范文篇1

关于天花的名称

1.雪的别称:如唐代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代陆游《拟砚山观雪》:“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作态。”金代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无休,寒门疏竹共风流。”闻一多《雪》诗:“夜散下无数绒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2.中医的病名:为痘的别名,清代袁旬撰《天花精言》六卷,前四卷专论痘证。

3.天上落下的各色香花: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时感动天神,诸天神撒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如《心地观经一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偏虚空。”这里的“华”同“花”,“天华”即“天花”。

4.玉米的雄花穗:天的意义之一是指位置在顶部的,如天窗。玉米的雄花穗因为长在顶部,所以称天花。

5.一种真菌类:和蘑菇相似。如《饮膳正要》卷三“菜品”载:“天花,味甘平,有毒,与蘑菇稍相似,未详其性,生五台山。”

关于天花粉的名称

1.栝楼的根制成的粉,颜色洁白,状如白雪。如《本草纲目》载:“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白药,瑞雪,义并近也。”《本草乘雅半偈》载:“根亦取大二三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中文大辞典》:“天花粉,栝楼根所制之粉。”

2.栝楼的根白色,色如白雪,粉性较强,故名天花粉。如《本草蒙筌》载:“天花粉即栝楼根,挖深土者暴干,刮粗皮净咀片。”《本草求真》载:“天花粉即栝楼根也。”《增订伪药条辨》云:“花粉即栝楼根。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日掘者有筋无粉。入土最深,皮黄色白。”

3.栝楼根性寒如雪,功善清热,故有是名。如《本草乘雅半偈》载:“根实功力,稍有异同。实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于容平。糜不以热为因,以燥为证。顾天花、瑞雪之名,则思过半矣。”

4.栝楼根横切面有放射状天然花纹,故称天花粉。如《本草蒙筌》中有天花粉植物图和药材横切面图,图注云:“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

5.栝楼又名“天瓜”,采根可做粉,应为“天瓜粉”,讹为“天花粉”。《中国药学大辞典》载:“天花粉:原名栝楼根。昔谓栝楼形象天瓜。本品系以蒌根捣汁澄粉而成,故名天瓜粉。后称天花粉。”

天花粉应用的历史沿革

《神农本草经》始载栝楼根,列为中品。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栝楼分为“栝楼根”和“栝楼实”用,如栝楼桂枝汤、栝楼牡蛎散、栝楼瞿麦丸等方都是用栝楼根;而治胸痹的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都是用栝楼实一枚。说明汉代之前天花粉之名并未出现,也未用真正的天花粉,所用只是栝楼的根和果实。

两晋南北朝时期所用栝楼根也称栝楼根。如《肘后方》载:“治耳卒得风,觉耳中烧烘,栝楼根削令可入耳。以腊月猪脂煎三沸出,塞耳。每用三七日即愈。”《本草经集注》也称之为栝楼根,并未提及天花粉。

唐代《新修本草》虽云:“今用根做粉,大宜服食,虚热人食之。”《千金要方》也详载栝楼根制粉之法,但其粉不称“天花粉”,而称之为“栝楼粉”,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尿血、水肿”:“栝楼粉和鸡子暴干,更杵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栝楼粉多用于服食。药用时主要都是用根,药材名称也仍然为栝楼根。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尿血、水肿”:“消渴第一”中有23个方中有栝楼根。另如《外台秘要》、《食疗本草》都是用栝楼根,说明到唐代时天花粉之名尚未出现,虽然已经开始用栝楼根制粉,但不称天花粉,而称栝楼粉。临证配方都是用栝楼根。

宋代的《本草图经》开始将栝楼根称天花粉,别名白药。《证类本草》在卷八收录栝楼根之后,在卷三十“经外草类”中载:“明州天花粉,图经曰:天花粉生明州,……十一月十二月采根用。”使“天花粉”之名首次在本草文献中出现。但临床上仍然将栝楼根称为“栝楼根”。

明代李时珍认为《本草图经》所载的天花粉和栝楼根重复,故在《本草纲目》栝楼的“校正”项下载:“并入图经天花粉”,将二者合并。并在“释名”项下曰:“其根做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苏颂图注重出天花粉,谬矣,今削之。”在根的“修治”项下列“天花粉”,并载有周定王用栝楼根制粉的方法。说明李时珍是将栝楼根所制之粉称“天花粉”,以区别于栝楼根。而《本草蒙筌》则因栝楼根断面有天然花纹而称之为天花粉了。

清代陈修园云:“嘉庆丁巳岁(公元1797年)余应兴泉观察阿公、泉州郡伯张公聘,主清源书院讲席。日者用天花粉一味,药铺送白粉一包,其色晶莹洁白,迥出诸药之上。余传问之,答曰:此物最贱,而制造却难。惟冬月叶落,其气尽归于根,掘取,以法取汁,和水淘洗,澄之,晒干收贮,才有此宝色,若无此色,恐伪物弗效,不如止用天花粉片之较妥也。”由此可知清代栝楼根制成之粉称天花粉;而栝楼根也称天花粉,切片称天花粉片。

赵正山先生在1982年校注《十药神书注解》时加注云:“现在处方天花粉,药柜每付给栝楼根片。四十年前曾听老药工介绍:天花粉久已断货,用栝楼根切片是暂时替代的方法。他说的天花粉制法与陈氏所说相同。”说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有天花粉商品销售。栝楼的品种考证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载:“栝楼似瓜,愚者食之。”陶弘景云:“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毛。用根入土六、七尺,二、三围”。《本草图经》载:“栝楼生洪农山谷及山阴地,今所在有之,实名黄瓜。诗所谓果笾实是也,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其根惟岁久入土深者佳”。[11]李时珍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日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伴青气。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雷公曰:“其栝,圆茎皮厚蒂小;楼则形长赤皮蒂粗。阴人服楼,阳人服栝。”《本草蒙筌》和《本草乘雅半偈》也做了内容相似,文字表述稍异的记载。

上述记载栝楼的特征和现代葫芦科栝楼属(TrichosanthesL.)植物是相符的。我国生长栝楼属的植物34种,分为2个亚属,栝楼亚属共有29种植物,其中有2种是一年生须根植物,27种是多年生块根植物,花红色或粉红色4种,23种花白色。[14]其中栝楼(T.kirilowiiMaxim)和双边栝楼(T.rosthorniiHarms)在国内分布广,应该是药用的主要品种。从“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的情况看,古代所用的栝楼应是栝楼属的多种植物,而非一种植物。葫芦科植物花冠和花萼均是5裂,花的颜色是白色或粉红色,《本草图经》等多种本草载“花浅黄色”可能是花开两至三天后变成黄白色了。《本草蒙筌》载:“花六瓣,似葫芦花”可能观察有误。

《本草蒙筌》附植物形态图两幅,药材横切面图一幅,在药材横切面上画有放射状花纹。并有图注:“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这与现代天花粉药材横切面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名医别录》载:“卤地生者有毒”,其毒可能不一定和产地有关,而与品种有关,如现代研究发现湖北栝楼(T.peuhensisC.Y.ChengetC.H.Yuch)的根有毒,因含有毒成分葫芦素B,服后有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

天花粉的制作方法

1.水制法《唐本草》云:“今用根做粉,大宜服食,虚热人食之,作粉如做葛粉法,洁白美好。”《千金要方》载栝楼粉治大渴秘方:“深掘栝楼根,厚削皮至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捣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雷公曰:“用根亦取大二、三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用。”《救荒本草》[16]载:“栝楼根俗名天花粉,采根削皮致白处,寸切之,水浸,一日一次换水,浸经四、五日取出,烂捣研,以绢袋盛之,澄滤令极细如粉。”《本草纲目》在栝楼根“修治”项下天花粉的制作方法引周定王曰:“秋冬采根,去皮寸切,水浸,逐日换水。四、五日取出,捣泥。以绢袋滤汁澄粉,晒干用。”上述记载文字虽有不同,但表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即将栝楼根用水浸漂数日,粉碎后加水,使其淀粉混悬于水中,用绢袋过滤去渣,滤液放置使淀粉沉淀,取出干燥即得。

也可将干栝楼根粉碎后再加水处理制取,如《救荒本草》载:“或将根晒干,捣为面,水浸澄滤二十余遍,使极细腻如粉。”

2.干制法也有是用栝楼根直接粉碎成粉用,如《本草述钩元》[17]称:“根即天花粉”,但在其“修治”项下载:“其根除皮捣细,罗粉用”。这种粉未经水浸漂,味苦,只可药用,不宜食用。

栝楼根除了含大量淀粉成分,尚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皂甙、胆碱、甾醇类等成分,口尝味苦,不像葛根那样味微甘,蒸、煮后即可食。但栝楼根制粉经水反复浸漂后,则不但可作药用,也可食用了。

天花粉的应用

1.治消渴《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治消渴用“栝楼粉和鸡子暴干,更杵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栝楼粉治大渴秘方:“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

2.治肺痨、肺痿元代葛可九《十药神书》载“辛字润肺膏”治久咳、肺燥、肺痿。处方组成为:“羊肺一具,杏仁净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两,白蜜二两。上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清代(公元1687年)周扬俊注云:“真粉之甘寒,不独凉金,且以培土。”清代名医陈修园按:“方中真粉,即《伤寒论》猪肤汤之白粉也。本文未明为何粉,一说即天花粉,主滋润肺金,取金水相生之义;一说即粳米粉,以少阴之水火交会于阳明中土,粳米补阳明中土,交水火而止烦躁,而且藉土气以生金。二说俱有深义,余每用则从后说,今读先生此书,又阅周氏所说,真白粉即天花粉无疑。”《伤寒论》中的白粉是否就是天花粉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陈修园用“辛字润肺膏”治肺痨、肺痿时,方中用天花粉是非常恰当的。

天花粉范文篇2

初期,证侯表现为壮热多汗、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此为暑温初起,暑热之邪侵犯卫气,邪正剧烈交争之候。病机归纳为暑入阳明,热盛烁津。邪热炽盛,气分里热蒸腾于外,则热势壮盛;暑邪内扰于心则心烦;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邪热伤津则口渴苔燥;若汗泄过多,津气耗伤,腠理疏松则背微恶寒。治当清暑泄热,生津止渴,方用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生甘草10g、粳米20g、竹叶10g,暑犯卫气,热盛于内而蒸腾于外,内外俱热,煎烁津夜,速投天花粉清热生津,津液生,则烦渴自止,并配竹叶,取其轻清宣透之功,共散随热之风,透风于热外,热势即衰,则解津液受煎之急,再辅以白虎汤增强泄热之力,共祛卫气之暑。由于暑易伤津,即使无明显津亏表现,天花粉也宜早用、重用,应遵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治未病思想,以防津亏欲脱。曾治李某,男,46岁,2005年7月6日以发热2+天就诊,伴口渴、多汗、头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体温39.5℃,神清,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鸣音。余(-)。诊断为暑温(暑入阳明),西医诊断为流行性感冒,给予头孢塞钠2.00.9%NS100mliv滴注1日2次清开灵40ml5%GNS250mliv滴注1日1次柴胡针4mlim1日1次。7月7日查患者,上述症状未减轻,体温39.3℃,遂改投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粳米20g、生甘草10g、竹叶10g、佩兰15g、菊花15g。7月8日查患者,诸症明显减轻,体温37.3℃,继用天花粉加玉女煎2剂连服2日,病情痊愈。讨论:该患者为暑温初期,热势较盛,虽给予柴胡、清开灵等退热之剂,然热不退,究其原因,清热未生津也,使用天花粉生津退热治疗该患暑温,津液一生,热势自衰,焉有不退烧之理?正如王冰所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中期,证侯表现为身热心烦、咯痰黄稠、谵语神昏、口渴自汗、小便短赤、苔黄干燥、脉无力,此为暑热未去而津气已伤之侯。暑热内蒸,故身热心烦;热炼津为痰,故咯痰黄稠;痰蒙清窍则神昏,热扰心神则谵语;暑热伤津则口渴、小便短赤、苔黄干燥;热盛迫津外泄则自汗;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故脉无力。治当清热涤暑,益气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40g、西洋参5g、麦冬30g、石斛30g、黄连10g、竹叶10g、荷梗20g、生甘草10g、粳米20g。暑入心营,伤津扰神,灼津成痰.运用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可使入营之暑热从气分而解,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使干燥之稠痰润化而出,即有增液行舟之意。同时配伍西洋参、麦冬、甘草、粳米之属,共奏益气生津之效。津气生,则口渴止;并黄连、竹叶、知母、荷梗之列,以增清解暑热之力,自当身热退净;无热灼津,痰源自断;无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等证亦解.即便并见身重、胸闷、苔黄腻等夹湿之证,也可重用天花粉,因本品具有滋阴生津而不碍湿之妙。曾治患儿王某,男,7岁,2004年6月23日以高热1+天就诊,伴口渴、头痛,哭闹,咯痰稠黄,唇燥,舌深红,苔黄干,脉细数。体温39.8℃,两面红赤,扁桃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散在干鸣音。余(一)。诊断为暑温(暑入气营),速投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12、竹叶5g、西洋参5g、麦冬10g、知母10g、荷叶10g、粳米10g、黄连3g、石斛10g、瓜蒌仁10g,1日1剂,6月24日,查见患儿,诸症悉减,体温36.8℃,续服2剂,病情痊愈。讨论:该患儿为暑温中期,暑热炽盛,气营两燔,给其加入天花粉,清泄气营,自当热退病愈。

后期,证候表现为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虚细,此为暑温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余热内扰则心烦胸闷;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乃为阴津不足之兆,治当清泄余热,养阴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暑温此期,暑邪虽退,但阴伤严重,应以养阴为要,叶天士有云“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投天花粉养阴生津,配以白人参、麦冬、粳米益气生津,佐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热退汗止。曾治患者张某,女,39岁,2006年7月3日以反复发热5+天初诊,伴少气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体温37.8℃,余(一)。就诊前曾因高热多汗,在我院以暑温住院治疗4天,目前仍觉不时发热,口渴心烦,诊断为暑温(暑温后期,余热留恋,津气未复)。给予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7月5日,患者复诊,诸症消失,续守上方,7月7日,访视病员,其已痊愈。讨论:该患系暑温恢复期,余热未清,津气未复,加入天花粉清热生津,因是康复。

体会:暑温之病以热盛津亏贯穿全程,不论何阶段均可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只是中期用量略大于早、后期。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水煎液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天花粉蛋白可抑制乙型脑炎、麻疹等多种病毒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对孕妇禁用本品,以防堕胎;对脾胃素虚之人,慎用本品,以防伤中阳,致脾胃更虚。

参考文献

[1]杨进主编,《温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83—198.

[2]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158—159.

天花粉范文篇3

【关键词】天花粉暑温病

暑温一病,进展迅猛,初起即可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阳明气分实热证,继则化火、生痰、闭窍、动风之变,最后多见证为津伤气亏之征.故可将本病分为三期论治:初期(多为卫气同病),中期(多为气营两燔,可见邪毒化火入里,出现营血两燔),后期(多为恢复期)[1]。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2],具有清热生津之功,能散卫气之暑邪,可清营血之暑热,亦可养暑伤之阴,在暑温病分期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初期,证侯表现为壮热多汗、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此为暑温初起,暑热之邪侵犯卫气,邪正剧烈交争之候。病机归纳为暑入阳明,热盛烁津。邪热炽盛,气分里热蒸腾于外,则热势壮盛;暑邪内扰于心则心烦;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邪热伤津则口渴苔燥;若汗泄过多,津气耗伤,腠理疏松则背微恶寒。治当清暑泄热,生津止渴,方用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生甘草10g、粳米20g、竹叶10g,暑犯卫气,热盛于内而蒸腾于外,内外俱热,煎烁津夜,速投天花粉清热生津,津液生,则烦渴自止,并配竹叶,取其轻清宣透之功,共散随热之风,透风于热外,热势即衰,则解津液受煎之急,再辅以白虎汤增强泄热之力,共祛卫气之暑。由于暑易伤津,即使无明显津亏表现,天花粉也宜早用、重用,应遵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治未病思想,以防津亏欲脱。曾治李某,男,46岁,2005年7月6日以发热2+天就诊,伴口渴、多汗、头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体温39.5℃,神清,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鸣音。余(-)。诊断为暑温(暑入阳明),西医诊断为流行性感冒,给予头孢塞钠2.00.9%NS100mliv滴注1日2次清开灵40ml5%GNS250mliv滴注1日1次柴胡针4mlim1日1次。7月7日查患者,上述症状未减轻,体温39.3℃,遂改投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粳米20g、生甘草10g、竹叶10g、佩兰15g、菊花15g。7月8日查患者,诸症明显减轻,体温37.3℃,继用天花粉加玉女煎2剂连服2日,病情痊愈。讨论:该患者为暑温初期,热势较盛,虽给予柴胡、清开灵等退热之剂,然热不退,究其原因,清热未生津也,使用天花粉生津退热治疗该患暑温,津液一生,热势自衰,焉有不退烧之理?正如王冰所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中期,证侯表现为身热心烦、咯痰黄稠、谵语神昏、口渴自汗、小便短赤、苔黄干燥、脉无力,此为暑热未去而津气已伤之侯。暑热内蒸,故身热心烦;热炼津为痰,故咯痰黄稠;痰蒙清窍则神昏,热扰心神则谵语;暑热伤津则口渴、小便短赤、苔黄干燥;热盛迫津外泄则自汗;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故脉无力。治当清热涤暑,益气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40g、西洋参5g、麦冬30g、石斛30g、黄连10g、竹叶10g、荷梗20g、生甘草10g、粳米20g。暑入心营,伤津扰神,灼津成痰.运用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可使入营之暑热从气分而解,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使干燥之稠痰润化而出,即有增液行舟之意。同时配伍西洋参、麦冬、甘草、粳米之属,共奏益气生津之效。津气生,则口渴止;并黄连、竹叶、知母、荷梗之列,以增清解暑热之力,自当身热退净;无热灼津,痰源自断;无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等证亦解.即便并见身重、胸闷、苔黄腻等夹湿之证,也可重用天花粉,因本品具有滋阴生津而不碍湿之妙。曾治患儿王某,男,7岁,2004年6月23日以高热1+天就诊,伴口渴、头痛,哭闹,咯痰稠黄,唇燥,舌深红,苔黄干,脉细数。体温39.8℃,两面红赤,扁桃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散在干鸣音。余(一)。诊断为暑温(暑入气营),速投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12、竹叶5g、西洋参5g、麦冬10g、知母10g、荷叶10g、粳米10g、黄连3g、石斛10g、瓜蒌仁10g,1日1剂,6月24日,查见患儿,诸症悉减,体温36.8℃,续服2剂,病情痊愈。讨论:该患儿为暑温中期,暑热炽盛,气营两燔,给其加入天花粉,清泄气营,自当热退病愈。中国论文联盟-后期,证候表现为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虚细,此为暑温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余热内扰则心烦胸闷;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乃为阴津不足之兆,治当清泄余热,养阴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暑温此期,暑邪虽退,但阴伤严重,应以养阴为要,叶天士有云“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投天花粉养阴生津,配以白人参、麦冬、粳米益气生津,佐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热退汗止。曾治患者张某,女,39岁,2006年7月3日以反复发热5+天初诊,伴少气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体温37.8℃,余(一)。就诊前曾因高热多汗,在我院以暑温住院治疗4天,目前仍觉不时发热,口渴心烦,诊断为暑温(暑温后期,余热留恋,津气未复)。给予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7月5日,患者复诊,诸症消失,续守上方,7月7日,访视病员,其已痊愈。讨论:该患系暑温恢复期,余热未清,津气未复,加入天花粉清热生津,因是康复。

体会:暑温之病以热盛津亏贯穿全程,不论何阶段均可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只是中期用量略大于早、后期。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水煎液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天花粉蛋白可抑制乙型脑炎、麻疹等多种病毒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对孕妇禁用本品,以防堕胎;对脾胃素虚之人,慎用本品,以防伤中阳,致脾胃更虚。

参考文献

天花粉范文篇4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大幅攀升,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无论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归根结底是为了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与相关实验已经表明中医药可以降糖,而中医的优势不仅在于直接降低血糖水平,还在于清除血糖升高的原因,即消除血糖难控因素。现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报告分析如下。

1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

1.1糖尿病早期即郁、热阶段的治疗要以开郁、清热为主,同时要兼顾气阴不足的虚证。郁的阶段可以越鞠丸加减治疗;热的阶段可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1.2糖尿病中期糖尿病中期多虚实相兼,寒热并存,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更有痰、浊、痞的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并根据虚实寒热的多少施治。脾虚胃滞或胃热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气阴不足兼内热者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上热下寒者可用乌梅丸。

1.3糖尿病后期诸虚渐重,脉损络瘀益显,治疗在补虚的基础上,必须强调活血化瘀通络。气阴两虚者可用生脉饮加减;肝肾阴虚者可用芪菊地黄丸加减,阴阳两虚者可用地黄饮子加减,脾肾阳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糖尿病的治疗虽然各阶段都有自己的治疗特点,但是络脉的瘀阻却是时刻在发展的,所以要强调全程兼顾活血化瘀通络。

此外,糖尿病虽然气阴两虚之证很常见,但往往单纯益气养阴效果不佳,尤其是血糖较难控制而不稳定者,细察其因,在气阴两伤的背后往往能找到脏热、脏毒。脏热或见肝胃郁热,或见胃肠燥热,或见肺胃燥热,或见肝肾阳虚火旺。治病必求其本。治疗的整体原则是有热必清。玉女煎之石膏、黄连配青黛、连翘清胃热;泻肺散热,清气化痰丸之黄芩配石膏、桑白皮清肺热;当归芦荟丸配夏枯草、黄芩清肝热;增液承气汤清肠热,大柴胡汤清肝、胃、肠热并存,在此基础上配用黄芪、太子参、南沙参、天花粉等益气养阴,配石榴皮、乌梅、白芍以敛气敛阴,往往收效甚捷。虽然糖尿病后期虚损阶段以虚和瘀为主要表现,但后期虚损阶段的治疗也要注意清热。

2固定方治疗

临床有明显症状者,一般可参考上述证型予辨证施治治疗。但确有无任何症状的消渴患者,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尿糖阳性,血糖升高而得到确诊,对此通常可结合检测结果,予以生津降糖治疗,可用下方:桑白皮20g,川牛膝15g,枸杞子15g,蚕砂15g,黄连6g,天花粉20g,芦根30g,萹蓄20g,黄精20g,玉米须20g,黄芪15g,麦冬10g。

本方可作煎剂服用,也可以散剂或胶囊类等服用,临床观察有降血糖、降尿糖作用。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枣皮10g、山药20g、何首乌15g,以增加补肾之效。少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胰岛素治疗时,其血糖反而随胰岛素用量的增加而增高,此往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治疗的要点是加强补肾,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牛膝、丹参等。可参考上方化裁。

3验方单方

天花粉范文篇5

【关键词】骨炎宁颗粒绿原酸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StudyontheQualityStandardforGuyanningGranules

LYi,CHENHuating,LUJinqing

1.DepartmentofPharmacy,UnionHospitalAffiliatedwith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22China;

2.Hubei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uhan43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standardforthequalitycontrolofGuyanningGranules.MethodsCaulissargentodoxae,Radixtrichosanthis,spinagleditsiaeandRadixsanguisorbaewereidentifiedbyTLC.WhileHPLCwasappliedforthedeterminationofchlorogenicacidinflosloniceraeinGuyanningGranules.ResultsThechromatogramsofcaulissargentodoxae,Radixtrichosanthis,spinagleditsiaeandRadixsanguisorbaewereobtainedthroughTLCpresentedthespotsofthesamecolorswiththoseinthecorrespondingplacesinthechromatogramsofthecontrolarticles.Therewasagoodlinearrelationshipwithinarangeof0.0025~0.04μgofPaeoniflorin,correlationcoefficientr=0.9999,theaveragerecoverywas99.60%(n=6),RSD=1.07%,(n=6).ConclusionThismethodissimple,feasibleandreproducibleandprovidesamethodforqualitycontrolofGuyanningGranules.

Keywords:GuyanningGranules;Chlorogenicacid;TLC;HPLC

骨炎宁颗粒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经多年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由金银花、赤芍、天花粉、大血藤等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具有解热止痛、活血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脓肿疔痛,疗效显著。本研究建立了TLC对制剂中的大血藤、天花粉、皂角刺、地榆等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金银花的活性成分绿原酸含量的方法,对控制骨炎宁颗粒质量有重要意义。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DIONEX-P680高效液相色谱仪,AT-201电子分析天平(d=0.01mg,瑞士),UP5200H超声波清洗机(熊猫集团南京电子计量有限公司)。

1.2试药骨炎宁颗粒(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制剂室提供);薄层层析硅胶板G型(青岛海洋化工厂);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0413)、大血藤对照药材(批号121353-200401)、瓜氨酸对照品(批号0875-9802)、皂角刺对照药材(批号121210-200501)、没食子酸对照品(批号11083-200302)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腈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所用中药饮片均购自武汉国药集团中药饮片厂。

2方法与结果

2.1薄层色谱鉴别[1]

2.1.1大血藤取本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10ml/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阴性样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10ml/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阴性样品溶液。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10ml/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实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样品则无此斑点。见图1。

2.1.2天花粉

取本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阴性样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作为阴性样品溶液。取本品粉末1g,精密称定,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瓜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使溶解,制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实验,吸取前3种溶液各2μl及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无水乙醇冰醋酸水(7∶2∶2∶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样品则无此斑点。见图2。

2.1.3皂角刺取本品研细,取粉末1.2g,精密称定,加正丁醇15ml,水浴加热回流2h,滤过,滤液于水浴上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阴性样品研细,取粉末1.2g,精密称定,加正丁醇15ml,水浴加热回流2h,滤过,滤液于水浴上浓缩至5ml,作为阴性样品溶液。取皂角刺对照药材2.5g,加入正丁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h,滤过,滤液于水浴上浓缩至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实验,分别吸取3种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10∶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硫酸乙醇溶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样品则无此斑点。见图3。

2.1.4地榆取本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水20ml,超声处理20min,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盐酸饱和的乙醚振摇提取2次,20ml/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阴性样品研细,取粉末1g,精密称定,加水20ml,超声处理20min,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盐酸饱和的乙醚振摇提取2次,20ml/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阴性样品溶液。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煮沸30min,放冷,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盐酸饱和的乙醚振摇提取2次,15ml/次,合并乙醚溶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实验,吸取前3种溶液各3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用水饱和)醋酸乙酯甲酸(6∶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则无此斑点。见图4。

2.2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2.2.1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进样量10μl。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计算应不低于5000。

2.2.2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60℃减压干燥至恒重)适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2.5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样品的制备:取本品研细,取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放置15min,摇匀,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样品溶液制备:按处方比例和工艺,制成不含绿原酸药材的阴性样品,按以上“供试样品的制备”项下同样的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2.3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经6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绿原酸对照品12.5mg,置50ml量瓶中,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2,4,8和16ml,分别置5个10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相当于2.5,5,10,20,40μg/ml)。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以进样的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5386.1377x+3.2912,r=0.9999。结果表明绿原酸进样量在0.0025~0.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5~7。

2.2.4干扰实验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样品溶液各10μl测定。在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色谱峰相应的位置上有一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而阴性样品溶液在此保留时间无干扰。

2.2.5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对照品溶液峰面积,计算RSD=0.51%(n=5),提示精密度良好。

2.2.6稳定性实验取同一批样品,按上述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3,9,12,24h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其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RSD=2.30%,稳定性良好。

2.2.7重现性实验取同一样品5份,每份1.5g,精密称定,照文前“供试样品的制备”项下的方法制备,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峰面积值并计算含量,RSD=1.29%(n=5)。表明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2.8加样回收率实验取已知含量的本品粉末6份,每份0.75g,精密称定,加入一定量的绿原酸对照品,按文前“供试样品的制备”项下的方法制备,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为99.60%,RSD=1.07%。结果见表1。表1绿原酸加样回收率计算结果(略)

2.2.9含量测定

取5个批号的样品,称取约1.5g,每个批次取两份,按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制备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2。表2样品测定结果(略)

3讨论

曾经试用过文献[3]报道的甲醇-0.4%磷酸溶液(20∶80),甲醇11%冰醋酸溶液(10∶90),乙腈-0.4%磷酸溶液(13∶87)等流动相,均不能使样品中绿原酸和其他干扰组分峰完全分离。经多次实验,以乙腈、水组合成流动相,水中含0.4%的冰醋酸对样品的分离较好。当两者比例为9∶91时样品中绿原酸不仅与其他干扰峰完全分离,而且保留时间适中(tR=11.40),峰形对称且尖锐,故选择为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血藤、天花粉、皂角刺、地榆等4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金银花的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能够有效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廉延国.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1.

天花粉范文篇6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汤加减治疗他证,疗效观察满意。现附例以说明之,供临床参考。

1临床应用

1.1燥症患者,女,50岁,医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辨证:阴亏血虚。处方:生黄芪45g,生地15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天花粉15g,白芍15g,天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2剂后症状减轻,继服3剂痊愈。

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量少,行经3天左右提示血虚,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正是肝胆血虚干燥之征,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提示津液不足,现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进一步提示阴亏血虚,故以滋阴养血润燥。然午后乃“阳中之阴”,阳气开始下降之时,口唇干燥以此时明显有气虚津液不能上乘之象,故于滋阴之中予以补气,此乃“阳中求阴”之意,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兰室秘藏》中有“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之语,故方选升陷汤加减,重用生黄芪,佐以升麻、柴胡升补脾胃之气;予生地、山药、知母、玄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燥;予阿胶、白芍养血,加鸡内金少许以助运化。

1.2郁证患者,女,60岁,退休。2007年12月10日就诊。10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切除术,3年前因车祸丧子。近日儿媳再婚,得知此事后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检测血糖结果正常,舌质红,左脉弦细欠有力,右脉沉迟而弱。平素腰部酸痛。辨证:宗气下陷,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0g,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白芍15g,山萸肉30g,枸杞15g,天门冬15g,代赭石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远志6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睡眠转佳,胸脘痞闷、饥饿感、口干渴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自停服一切西药。继服5剂,嘱2日1剂,嘱移情易性情绪开朗,后回访症愈。

按:悲则气消,内伤元气,宗气不足下陷,出现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之征,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情致所伤,肝失条达,故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劳心思虑,心脾两虚,故见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患者年已60岁,平素腰部酸痛,已脏阴不足,忧郁不解,营血暗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见心烦易怒。治疗上选升陷汤升补宗气,予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健脾养胃、助后天生化之源;予玄参、萸肉、枸杞、白芍、天冬、山药滋阴养肝;予枣仁、柏子仁、远志补心益脾、安神定志,赭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1.3眩晕患者,女,58岁,务农。2006年12月18日就诊。形瘦,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头晕时觉憋气,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偶咳,无痰,饮入、睡眠、小便可,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左脉弦硬而长,右脉寸关沉取无力。既往平素血压150/90mmHg,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未服用降压药物,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47岁绝经,月经量较多,6~7天。辨证:肝风内动兼宗气下陷。处方:生黄芪45g,知母15g,玄参15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山芋肉30g,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30g,天花粉15g,天门冬30g,柏子仁15g,牛蒡子6g,枸杞15g,远志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诉日排稀便1次,余症减轻,继服10剂症愈。

按:患者形瘦为阴虚体质,年58岁,肝肾之阴已亏,不能潜藏肝阳,而肝阳日亢、中风危机早已潜伏。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患者平素血压150/90mmHg,现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左脉弦硬而长正是此明征。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提示阴亏之甚。然该患者既往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可见有宗气下陷之疑,右脉寸关沉取无力可证之。而头晕时觉憋气,偶咳,无痰正乃肺气不利之象。故治疗上予升陷汤升补宗气,予萸肉、白芍、天冬、柏仁、枸杞、玄参滋养阴液,以制阳亢;予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予花粉、牛蒡子、远志宁肺止咳。其中,黄芪、赭石配伍既防升举太过不利潜阳,又防降逆太甚而致宗气更陷。

1.4崩漏患者,女,34岁,职员。2006年4月16日初诊: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K、安洛血、头孢氨苄片1周后阴道出血似有似无,遂停药。此次发病前3天因工作原因着急加以过度劳累,觉下腹空坠痛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色鲜红质粘稠,头晕视力下降,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心烦潮热盗汗,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虚细而数。辨证: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急予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生地30g,熟地30g,白芍15g,枸杞15g,山芋肉15g,山药15g,川断15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海螵蛸15g,茜草12g,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后血减,余症亦减,但食欲欠佳,能食而不欲食,遂去生地寒凉碍胃,继服5剂,诸症愈,嘱注意休息,调饮食,畅情志。

按:该患者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血液骤亏,同时气无所附,随之外脱,造成气血两亏之势,又劳则气耗,最终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导致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气虚则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则头晕视力下降;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色鲜红质粘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可见心烦潮热盗汗;损及肾脏,肾阴亏损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脉虚细而数乃阴虚之征,舌边有齿痕提示素体脾胃虚弱。吴鹤皋《名医方论》中说:“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故治疗上用升陷汤升补元气,更加党参、白术、山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予熟地、阿胶、白芍、枸杞、萸肉补血滋阴;予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益肾止崩;予生地生用凉血退热;予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助黄芪以固元气;予当归既益血和营又和血防止血留淤。

天花粉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教学;处方分析;用药教育

1创造情境

提供病例及治疗过程摘要。患者,女性,73岁,西医诊断为左面神经炎、带状疱疹、结膜炎,中医诊断为蜗痹-风热袭络证(风邪外袭筋络阻痹症)。初始治疗:泼尼松片抗炎,阿昔洛韦粉针剂抗病毒,维B1营养神经,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护胃。入院第2天:氯化钾缓释片补钾,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内服大秦艽汤加减方:秦艽1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5g,甘草6g,羌活10g,防风10g,黄芩10g,白芷10g,白术10g,生地黄15g,茯苓15g,醋延胡索10g,僵蚕10g,全蝎6g,制白附子6g,佛手10g,络石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入院第3天:依降钙素注射液补钙,维D2注射液促钙吸收,外用喷昔洛韦乳膏缓解疱疹症状。入院第5天:停用泼尼松片。入院第7天:左耳内疼痛,左眼干涩,左侧眼睑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左侧面部兜饭感均较入院时改善。停用阿昔洛韦。内服药方调整,在初期治疗方基础上去制白附子6g,改天花粉15g,用法保持不变。入院第13天:左眼可闭合,口角稍歪斜,左侧面部轻度兜饭感。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喷昔洛韦乳膏。内服药方沿用二次调整方,用法保持不变。入院第19天,出院:口角稍右偏。腺苷钴胺片营养神经,内服药方调整,在二次调整方基础上加干石斛15g、南沙参15g,用法保持不变,3日为一疗程。

2处方分析

提供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中医医案等书面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用药治疗分析。以下为学生分析实例。

2.1抗炎

泼尼松片:诊治指南[1]85中指出面神经炎急性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神经损伤尽快恢复,改善预后。使用同时注意补钙(依降钙素注射液、维D2注射液)、补钾(氯化钾缓释片)及保护胃粘膜(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2.2抗病毒

阿昔洛韦粉针剂:诊治指南[1]85指出对于急性期患者,联合使用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可能有获益。

2.3营养神经

维B1、腺苷钴胺片:临床常给予B族维生素。

2.4中药辨证治疗

大秦艽汤加减方:诊疗方案[2]中指出面神经炎内服中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对于风热袭络证,治疗以疏风清热,活血通络为主,方药可选用大秦艽汤加减。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功效以祛风散邪为主,以养血、活血、通络为辅,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症:口眼歪斜,舌强难言,手足顽痹者可用。方中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为君药。原方以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五味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加减方去细辛、独活二味而添僵蚕、全蝎、络石藤、白附子,略收发散之功而更进活络之效。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亦与血虚不能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原方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养血柔筋,活血通络,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加减方以赤芍换白芍,更益凉血止痛之功;去熟地,以免滋腻滞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原方中白术、茯苓、甘草配伍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加减方加佛手入肝、脾、胃三经理气和中,玄胡活血行气。原方以黄芩、石膏、生地配伍凉血清热,加减方去石膏以免寒凉。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加减方比之原方,以通经活络为主,辅以祛风散邪,配伍兼顾补血、活血、益气、行气、清血虚内热之药,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理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入院第7天,加减方去制白附子改天花粉:天花粉用于清热泻火解毒。入院第19天,出院,二次调整方加干石斛、南沙参:石斛配沙参,可增强益胃生津的作用。

2.5伴发病处理

结膜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带状疱疹:喷昔洛韦乳膏外用。

3用药教育

引导学生追踪毒性药物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用药建议。以下为学生分析实例。

3.1抗炎

泼尼松片:服用期间,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同时可能会引起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水痘、麻疹、发热感染。若出现抑郁、情绪起伏很大、睡眠障碍、性格改变等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需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3.2抗病毒

阿昔洛韦粉针剂:静脉滴注速度宜缓慢,以免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淀,引起肾功能损害,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滴注后2小时,应给予充足水分,防止药物沉积于肾小管内。老年人用药应选择低剂量的有效服药范围,尽量降低因增加用药次数而造成的肾功能减退或其他副反应的发生。

3.3中药辨证治疗

制白附子:用量过大,可致口唇、面部、肢体麻木,颤抖、视物模糊、大汗、恶心呕吐、频发室早等症状。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晕、血压升高、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紫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过敏者可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和风团,伴有发热;尚可出现蛋白尿,神经中毒。两味毒性中药均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且制白附子煎煮时先煎,全蝎服用时忌蜗牛。

4小结

处方分析作为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一种教学手段,既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特点,又与执业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职责相匹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而且提升了学生运用药学、中药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若作为学生实习的岗前培训内容之一,能够建立学生为医生、患者提供药学和中药学服务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2):84-86.

天花粉范文篇8

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损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损伤和最早受累的部位为唾液腺、泪腺,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我国SS的患病率为0.33%~0.77%。近年来,经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确诊的风湿病患者中,SS患者人数仅次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位居第三。但由于许多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再加上该病早期口眼干症状易被忽视,因而常被漏诊、误诊。陶筱娟主任临床观察到,有相当一部分SS患者表现肝气郁结和瘀血征象,以疏肝解郁和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机探讨

1.1以肝肾阴虚为本本病发病以中年以上女性居多。女子六七肾气当衰,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肝肾阴虚,加之后天经孕产乳之苦,可致津亏血耗而成阴虚血弱之体。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肾主水生精,肾阴亏损则津不上承,口干咽燥。肝肾同源,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肝失濡养,目失濡润则双目干涩,视物模糊,月经亏少或闭经。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之阴不足,筋骨失于荣养则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类证治裁》云:“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提示肝肾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1]。干燥综合征患者舌苔、脉象多表现为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舌干燥有裂纹、脉细数,这些均为阴虚之表现。

1.2因郁致瘀,因瘀致燥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藏血之脏。如血虚阴亏之体,复加情志郁结,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或气郁肝火,灼伤津液,形成津亏郁热血瘀。瘀血形成之后,可阻碍气机升降,使津液敷布失常。津液在人体属阴,起滋润濡养作用,其散布于体表能润泽皮肤毛发,其流注于体内能滋灌五脏六腑,其注入孔窍能濡养眼耳口鼻诸窍,其流注于筋骨关节能使之柔润滑利。瘀血内停,津液敷布失常,脏腑不荣,机体失润,则燥病乃成。正如《血证论》曰:“瘀血在里则口渴……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另一方面,瘀血化热,可进一步耗伤津液,加重口眼干燥症状。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斑或紫癜样皮疹、雷诺氏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女子经血瘀滞、关节肿痛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此皆为瘀血阻络的表现[2]。

2治疗大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丹溪心法》亦云:“燥结血少,不能濡泽,理宜养阴。”所以本病治疗上以滋阴救液为大法,再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施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阴阳双补等治法。

3辨证论治

3.1阴液亏虚型症见口干唇燥,饮水不解,咽干,鼻腔干燥,吞咽干性食物需水送服,唾液量少,眼干涩少泪,视物模糊,大便秘结,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救液以治其本。偏于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偏于脾胃阴虚者,用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偏于肺胃阴虚者,用百合固金汤合益胃汤、玉女煎加减[3]。肝阴不足,阳亢火盛,选加当归、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炒枣仁、石决明、白蒺藜、青葙子、枸杞子、谷精草、龙胆草等药物,以峻补肝阴,泻火潜阳。脾阴不足,胃火炽盛,可选加山药、白扁豆、黄精、天花粉、石斛、麦芽、淡竹叶等药物,以养阴健脾,清泻胃火。肺阴不足,虚火旺盛,可选加天冬、百合、生地黄、天花粉、阿胶、黄芩、知母、桑白皮、射干等药物,以清热润肺,利咽止咳。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可选加熟地黄、山药、何首乌、女贞子、知母、黄柏等药物,以填精补肾、滋阴降火[4]。

3.2气郁瘀血阻滞型症见忧思郁怒、肝郁不舒,口眼干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肉关节疼痛,肌肤甲错,皮肤结节红斑,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方选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及血府逐瘀汤加减。四逆散具有疏肝理气,透达郁阳之功,在此用以疏肝养肝。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的功用。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血证论》曰:“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说明血瘀内停、气机受阻、水津不布是瘀血致燥的病机所在。活血化瘀可使瘀去血活,气机调畅,津液畅达,“瘀去则不渴”(《血证论》)。肝郁明显者,可加用青皮破气行气。瘀滞丛生可加用一些虫类药,如水蛭、地龙、地鳖虫等,以期瘀去络畅,津液流通,燥亦荡然无存[5]。但因虫类药大多有毒,且有耗气伤阴之弊,临床用量宜轻,不宜久服。

3.3气阴两虚型症见口、眼干燥,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而干,少苔,脉沉弱无力。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方选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6]。《类证治裁》云:“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提示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认为内燥之质以阴虚津亏为本,阴虚津亏之源则在于之精血不足。“精血同源”,失血亦失津,又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治当益气生津,补阴养血。常用药物为黄芪、炒白术、党参、炒当归、白芍、冬虫夏草、山药、西洋参、甘草。

3.4阴阳两虚型症见口、眼干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气急胸闷,面色萎黄,舌红或淡少津,脉沉细。治宜滋阴补阳,益肾固摄。方选桂枝汤或小建中汤。部分干燥综合征病人因素体阴阳俱亏,或病延日久,阴损及阳,或年老体虚,而呈现阴阳两虚的表现[7]。治疗应在滋阴补液的同时温补肾阳,阴阳双补,阳气充沛方可推动血液循行、津液输布,同时也可以起到反佐的作用。然选药须防温燥伤阴,宜选用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鹿角胶等温润之品。

4病案举例

女性,48岁,10年前出现眼睛发痒,伴眼干,外院诊为“结膜炎”,予对症处理,效不佳。当时伴口干,查RF阳性,ANA(+),抗SSA抗体(+),诊为“干燥综合征”,予中药治疗,仍有口干、眼干;6年前开始服用“雷公藤多苷片”10mg1天3次,治疗半年,症状无明显改善,因停月经而自行停服雷公藤多苷片;4年前出现牙齿逐渐脱落,未予特殊治疗。2007年5月来本院查血ANA(+)滴度为1:3200,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行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2007年6月行唇腺活检示间质内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予帕夫林治疗,为进一步治疗于2007年6月18日来本科住院。入院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予强的松片20mg,1天1次,帕夫林0.6g,1天2次。

患者于2007年7月13日来陶主任专家门诊首诊,测血压为120/84mmHg。诉出院后感手足心热,寐劣,眼干,无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组方:白芍15g,南沙参15g,桔梗12g,天花粉15g,柴胡6g,北沙参15g,石菖蒲15g,淮山药30g,百合30g,淡竹叶10g,枳壳6g,枸杞子15g,女贞子30g,白蒺藜15g,甘草3g。14剂,水煎服。次诊患者诉寐已佳,口干不甚,无眼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再予上方14剂,水煎服。此后,患者按时门诊复诊,中药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2个月后患者口眼干燥症状明显改善,一般症状消失,查血ANA(+),颗粒型+纺锤体抗体型,滴度1:3200,抗SSA(RO)抗体(+),血常规(),血沉正常,血免疫球蛋白(),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RF(),血抗“O”(),血清蛋白电泳()。患者一直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马武开.从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辨析.中医药学刊,2004,22(2):261

2董振华.活血化瘀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北京中医,2001,(3):10

3姜迎萍,李靖.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四川中医,2003,21(5):1415

4袁智宇.袁海波教授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中医研究,2005,8(18):8

5陆瑾.陆安康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精粹.中医药学刊,2003,12(21):12

天花粉范文篇9

【关键词】中药生殖系统毒性

前言

由于中药作用相对温和,以复方为主治疗疾病,中药的不良反应较少。但随着国际上天然药物中毒事件的不断出现,对中药毒性重新认识的呼声逐渐增高。本文就中药的生殖毒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中药对生殖系统毒性的古代记载

古代医药家很早就对妊娠禁忌药有所认识,东汉《神农本草经》即有堕胎药的记载。历代本草均把部分虫类中药列为妊娠禁忌的范畴,并列入许多妊娠禁忌药歌诀中。虫类妊娠禁忌药主要包括水蛭、虫、虻虫、全蝎、蜈蚣、地龙、斑蝥、白僵蚕、蝉蜕等9味。如水蛭,《本经》载:“破血瘕,积聚,无子”;《别录》载:“堕胎”;《本草经疏》亦言:“堕胎者,以其有毒善破血也”;近代记载:“妊娠不可服”。蜈蚣,《别录》载:“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孕妇应用仍应持小心态度”。地龙,《中华本草》(精选本)载:“脾胃虚寒证不宜服,孕妇禁服”;“地龙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引起痉挛性收缩,孕妇慎用”。明代李时珍总结为四十余种有代表性的禁忌药物,阐明了孕妇禁用的观点,并著有流传至今的“妊娠禁忌歌。”“虫元斑水蛭及蝱虫,附子乌头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米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硵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清代王孟英在李时珍禁忌用药的基础上增加至一百余种,现分类中主要是“妊娠禁忌歌”中的药物。将其分为禁用(剧毒)类,慎用(有毒)类,能用(无毒)类。禁用类:巴豆、螈青、牵牛子、斑蟊、天雄、野葛、水银、芫花、大戟、硵砂、地胆、雌黄、雄黄、水蛭、蝱虫、蜈蚣、蟹爪甲、干漆、商陆、麝香……;慎用类:附子、乌头、桃仁、红花、干姜、肉桂、三棱、牙硝、芒硝、牛膝、皂角、赭石……;能用类:茅根、通草、木通、瞿麦、薏仁、槐花、蝉蜕、丹皮、大黄、枳实、当归、川芎、冬葵子、益母草、半夏、南星、车前子、元胡、伏龙肝、神曲、麦芽等。

二、中药对生殖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

长春花所含长春碱可产生精子形成障碍。洋地黄中的洋地黄毒苷长期应用可产生雌激素样作用,如男性乳房发育。孕妇(多)服商陆(商陆毒素)或芦荟(芦荟苷)或川乌可引起流产。孕妇误服白牡丹能引起流产。艾叶可致孕妇发生子宫出血及流产。棉花酚可致孕产期及哺乳期妇女肢体严重麻木,并伴有多饮多尿软瘫等症状。斑蝥(斑蝥素)可使性器官兴奋现象如阴茎勃起,子宫收缩或出血,孕妇流产。朱砂可致妇女月经障碍。升麻可致阴茎异常勃起。大黄可致雌性大鼠成熟期明显减缓,子宫卵巢重量减轻;小鼠及金黄地鼠睾丸曲细精子发生层有断脱,金黄地鼠和大鼠的性器官皆有萎缩;未成年大鼠卵巢萎缩,阴户延期甚至长期不能洞开。雷公藤(二萜类生物碱、三萜苷类)对男性常表现为精子数量显著减少,活动力下降,畸形率增加;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或闭经。滑石在阴道可引起肉芽肿。三七可引起女性月经增多,个别病例阴茎水肿红痛,龟头部分红斑、表面擦破糜烂。艾叶可致非经期阴道少量出血,子宫充血、出血,并引起子宫收缩、痉挛。决明子可引起大鼠睾丸中精子减少。黄芪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胎盘迟剥等。罂粟壳对生殖器功能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吗啡时,男性的睾丸酮分泌减少,第二性征退化,妇女则排卵受影响,并可能出现闭经。甘草可引起阳痿,睾丸、阴茎萎缩以及乳腺异常发育,非哺乳期妇女异常泌乳。西洋参可致月经失调,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半夏妊娠期服用可使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大剂量使用还可影响胚胎发育,产生毒性反应而导致胎儿畸形。丹参可致阴道不规则出血。雄黄可引起流产和死胎。寻骨风可导致死胎流产或畸胎等。红花对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小剂量可使之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使自动收缩增强,甚至痉挛。水蛭过量可使子宫出血,妊娠期可引起堕胎;红花油口服可引起死胎、流产。巴豆、芦荟、番泻叶、芒硝、生大黄、牵牛子、商陆、斑蝥等因峻下逐水及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盆腔充血及子宫收缩等。

三、中药对生殖系统毒性的实验研究

莪术的萜类和倍半萜类、牡丹的丹皮酚有抗早孕作用。川牛膝有抗早、晚期妊娠作用。蒲黄、冰片、麝香酮等亦有终止妊娠的作用。阿魏的两种脂溶性成分对小鼠有中止妊娠作用。合欢皮(合欢总苷)的抗早孕作用在于杀伤胚胎滋养层细胞。土荆皮(土荆皮乙酸)使早孕鼠子宫血流量减少是造成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芫花、甘遂可增加子宫收缩使胎盘剥脱而终止妊娠。苦参中苦参碱使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85~3.15g/L,形态学观察发现苦参碱对精子有致死作用。怀牛膝皂苷(ABS)对离体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和抗生育作用;川牛膝水煎液有抗早、晚期妊娠作用,可使早期妊娠小鼠流产率增加;川牛膝及怀牛膝的苯提取物对小鼠均为有抗生育、抗早孕和抗着床作用。地龙及五倍子均为具杀精、抗生育作用的药物,且地龙有较强杀精作用。雷公藤对雌雄二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生育作用。半夏所含的半夏蛋白能终止妊娠,抗受精卵着床作用。麝香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更敏感,故在古代,孕妇禁止佩带麝香。

紫草有抗垂体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可用于避孕;中药紫草对FSH和LH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草水提取物能终止小鼠和家兔的早期妊娠,还能使胎盘的绒毛细胞大量坏死。印楝素可显著抑制家蝇产卵,可能是药物影响到与产卵有关的一些激素合成和/或这些激素的分泌受阻。穿心莲能中断大鼠精子的生成,使输精管退化,间质细胞、附睾、精囊、前列腺及凝固腺退化;穿心莲具有抗精子生成及雄性特征的作用。石榴果皮的水提液具有体外抑制人精子活性、增加家兔阴道压力和强烈的抗家兔生育作用。鹿含草也有抗早孕作用,可引起子宫、卵巢萎缩。金银花经乙醇提取后煎液注射给药有明显抗生育作用。金银花抗生育作用的机制既与前列腺素有关,又与其对性激素的影响密切相关。槟榔的生殖毒性成分是所含鞣质。乌梅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乌梅枸橼酸,其杀精子机理为破坏精子的顶体、线粒体及膜结构。天花粉中天花粉蛋白对胎鼠早期器官形成有致畸作用。芦荟对雄性鼠性腺、精液有一定的影响,使雌性小鼠的妊娠率降低,畸胎率升高。大剂量生大黄对孕大鼠的毒性显著,使孕鼠有突出虚证表现,怀孕率显著降低,死胎率升高。土槿乙酸对大鼠和家兔,以皮下、肌肉、腹腔内和静脉给药均能产生明显的抗早孕作用。甘遂引产的机理可能是造成子宫内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增加,刺激子宫肌收缩而致等。

斑蝥能显著降低怀孕率,提高畸胎率。白僵蚕能显著降低雌鼠的卵巢、子宫重量及妊娠率;增加雄性小鼠睾丸、贮精囊的重量。全蝎可使怀孕率降低、致畸率升高。蜈蚣可使小白鼠怀孕率降低、致畸率升高。小白鼠口服地龙煎剂,可显著降低雄鼠睾丸及贮精囊指数,降低雌鼠怀孕率、升高畸胎率。蝉蜕其煎剂能升高卵巢指数,降低怀孕率、升高畸胎率;还可使雄性小鼠睾丸及贮精囊指数显著降低。

四、中药化学成分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二氢青蒿素与青蒿琥酯对小鼠、金黄地鼠、豚鼠及家兔均有抗孕作用;在金黄地鼠和豚鼠表现为致流产,在小鼠和家兔表现为促胚胎吸收;二氢青蒿素对胚胎有较高的选择性,引起胚胎坏死的剂量对于母体子宫、卵巢和一般健康状况无明显损害。

生物碱类成分能在体内产生很强的雌激素活性,干扰同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平衡,影响宫内膜发育,抑制蜕膜形成,从而导致妊娠终止;如从鸭嘴花中分离得到的鸭嘴花碱,从九里香中分离得到的月橘烯碱等。雷公藤总生物碱可引起不同程度睾丸生精细胞的损伤,其靶细胞主要为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精原细胞未见明显损害,睾丸间质细胞、附睾未见形态学改变,生精细胞受损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与剂量有关。此外,苦豆子生物碱、苦参碱等中药成分均具有杀精子或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酚酸类的杀精作用主要反映在对精母细胞的毒性上。我国首先研制成功的男性抗生育药——棉酚就是一种多酚性化合物,主要抑制精子和产生精子细胞的乳酸脱氢酶X(LDH-X)。这种酶仅存在于精子和睾丸细胞内,棉酚是这种酶所必需辅酶的竞争抑制剂,因此抑制精子的生成。此外棉酚可直接抑制类固醇的形成,阻断LH对睾丸形成的兴奋作用,并可影响睾酮生物合成的某些阶段。此外,从大麻中分离得到的△s-四氢大麻酚通过影响精子膜活性和干扰细胞代谢的作用来抑制精子的能动性。

皂苷类的杀精子机理是通过干扰精子细胞生物代谢酶系的释放,抑制各级生精细胞的活性达到杀精子的目的。从爵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果篱樵皂苷具有稳定精子顶体膜的作用,妨碍精子中的酸性水解酶和蛋白酶的释放,顶体酶释放提前、失败和受阻均能妨碍卵细胞受精,起到抗生育作用。从满天星、肥皂草、象耳草、草木犀、商陆、七叶一枝花等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皂苷,均具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等。

萜类化合物也具有杀精作用,其机理主要是抑制精子活性。金属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起抗生育效应,即破坏二硫键改变子宫粘膜基层的理化特性,以及抑制某些含-SH基团的酶系;现已发现铜、银、锡、镍、钴、锂、镉和铅都具有抗生育作用,不仅能杀死精子,而且对睾丸也有毒性作用,体外试验表明铁离子可使精子制动;牛在缺碘时,性欲低下,精液质量降低,补充碘可提高精液质量和精子数;但金属及其离子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公务员之家:

五、中药生殖毒性的应用——研究开发抗生育中药的展望

天然生殖药物的研究思路,一是对中草药进行广泛的筛选,寻找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中药,并从中分离活性单体和先导化合物;二是依据传统中医用药理论,加强催经、止孕和提高性功能复方的研究,从复方中开发新药。

如在围产体内主要由黄体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分泌孕激素,维持胚胎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过抑制孕酮分泌和阻断其作用,可致子宫出血而造成流产,这一作用仍是目前节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许多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如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天花粉制剂、芫花制剂,在引产、药物流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孕产妇,由于妊娠合并症死于分娩、难产和不安全人工流产的妇女人数高达50万,故开发出高效安全的优生节育新药将是中药妊娠毒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超,陈光亮,王钦茂.中药妊娠毒理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6):37.

[2]毛小平,毛晓健,萧庆慈,等.虫类妊娠禁忌药的部分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4):25.

[3]毛晓健,毛小平,肖庆慈,等.僵蚕抗生育的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26.

[4]伍义行,黄利权.中药生殖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28.

[5]赵兴梅,徐光忠,李建利,等.川牛膝和怀牛膝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3):205.

[6]张宏利,张跃进,韩崇选,等.苦参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31.

[7]王玉东,李大金.半夏蛋白抗早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6):475.

[8]罗学娅,李明辉,吕莉,等.紫草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2):80.

[9]何显忠,兰荣德.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

[10]毛小平,张洁,毛晓健,等.芦荟抗生育的部分药理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5):958.

[11]左风.蓖麻籽抗生育作用的毒理及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5):286.

天花粉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医外科;临床护理;循证护理

如今医学事业的发展迅速,相应地要求我们对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模式做出改革。循证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结合科学理论,并且根据患者的主观意愿而进行规划护理流程的一种护理模式。与常规的护理手段相比,它改变了仅仅以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为指标的护理方式,更倾向于科学化的理论依据,对患者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患者对护理方式更具有认同性,为后续配合护理奠定理念基础。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采用循证护理对于完善护理标准的意义重大。循证护理不仅在西医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也在普及扩大[1]。为验证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随机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396例普通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中医外科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396例中医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2)认知功能正常;(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4)病程较短;(5)均已经接受按摩、艾灸等中医治疗。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严重的大脑功能失调患者;(3)无认知能力患者;(4)不配合治疗的患者。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一个比较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根据患者病情以及需要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确保每天对患者的体征做好测量与记录工作,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有伤口的患者选择湿度、硬度适宜的敷料,确保患者的舒适度与恢复情况。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提出循证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以所有的临床经验为依据,提出循证问题。主要包括护理的具体操作、对患者的心理慰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减压。在患者手术前为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进行及时疏解,避免患者的过度畏惧,使患者相信手术,为患者增强信心;(2)寻找循证依据。根据提出的循证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以及处理对策,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更多护理案例,从中总结经验,以及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储备得到正确的护理方案;(3)护理流程。首先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亲密感,让患者与护理人员能够正常沟通并且愿意信任护理人员,建立认同感,以便配合护理。并且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护理者的护理操作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对专业储备不够的护理人员进行警告,并且要求其进行改进,增强整个护理团队的护理水准。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规划护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食物的摄入也要非常注意,提醒患者不能食用的食物。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消极情绪,及时进行开导。每天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检查,确保掌握患者的病情,不能出现疏漏。1.4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1.4.1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3个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2中医证候积分。按照评分0~2分进行症状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1.4.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住院期间感染、出血、皮下积液以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х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用t检验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统计研究数据检验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增强治疗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护理意义显著。见表3。2.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统计研究数据检验可知,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对于患者的症状缓解有一定作用,在护理后各种证候积分都有降低。见表4。

3讨论

中医学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药方研制以及中医护理手法的传承并且创新也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焦点。随着中医层次的提高,对于中医将白芍药易为赤芍,熟地黄易生地黄,可使全方偏于活血化瘀,治疗眼科血瘀、出血之证。而四物汤加减主要由决明子、金银花、当归、蒲公英、枸杞子、天花粉、菊花、防风、赤芍、生地黄、三七、丝瓜络、路路通、甘草等中药组成,方中决明子可益肾明目、清肝祛风;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枸杞子益精明目、滋补肝肾;天花粉可除湿消肿、清热解毒;蒲公英具有消诸疮毒、祛风之效,为清热、消炎、解毒良药;菊花能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生地黄可清热凉血;三七能止血祛痕、活络消肿;当归养血活血;黄芪补气、扶正祛邪;赤芍凉血消肿、活血消痕;甘草能活络排脓、解毒明目、调和配伍多种药物;丝瓜络解毒消肿、通经活络;路路通疏肝通络、祛风除湿、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1-12],三七具有抗炎、抗凝血、免疫调节等作用;蒲公英具有抗炎、广谱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金银花具有止血、抗炎、抗病毒、抑菌、解热、抗氧化等作用,能促进手术创面血液循环,减少渗出和出血,对创面炎症反应形成抑制,进而加快创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