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5:20:02

四戒范文篇1

制服之中的上装,有西装式、猎装式、夹克式、衬衫式、两用衫式,等等。制服之中的下装,则有裤装式、裙装式、背带装式,等等。

不管商界制服具体采用哪一种款式,根据“款式要雅”的总体要求,都必须使之力戒露、透、短、紧,是谓制服四戒。

其一,戒露。制服理应发挥服装为人体遮羞的基本功能,对商界人士在工作岗位上不宜裸露在外的躯体加以掩饰。通常认为,制服是不应当使着装者的胸部、腹部、背部和肩部在外“曝光”的。这四处不宜外露之处,通称为“制服四不露”。假如达不到这一要求,就会让着装者的乳沟、胸毛、腋毛、肚脐、脊背等处,甚至连同内衣一道昭然若揭,非常之不文明。

其二,戒透。制服即使极为色浅单薄,也绝对不应当是透明的。如果在上班时所穿的制服成了变相的“透视装”,令本属于着装者“绝对隐私”的背心、胸罩、内裤、腹带、衬裙等等,若隐若现,甚至赫然在目,犹如特意进行“公开陈列”一般,不但有碍观瞻,而且也会使着装者失于自尊自爱。

四戒范文篇2

一、强学习,戒惰性

惰性是影响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一个常见的习性。许多干部在长期工作中,身上或多或少会染上一种满足于现状、不注重知识积累更新、吃“老本”、凭经验办事的惰习。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透支”、“本领恐慌”现象,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和前进的动力,不仅做不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岗位淘汰的危险。因此,组工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就必须强学习,戒惰性,牢固树立“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努力成为学习型组工干部。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要有深度。组工干部经常做人的思想工作,没有坚定的理论武器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就很难做好工作。在理论学习上,组工干部一定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自己的党性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有力度。组织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对上级的政策和规定,要学会运用;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了然于胸。三是加强综合知识学习要有广度。“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组工干部除了熟悉和精通本职业务外,还要注意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好事的组工干部。

二、强实干,戒漂浮

印象往往即为形象。如果下基层调研、联系和服务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做得不够,就容易在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心目中形成“坐办公室的和务虚的”印象。要改变党员干部群众对我们的这种看法,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做到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就必须强实干,戒漂浮,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做到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察实情、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努力成为实干型组工干部。一是要深入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组工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经常深入农村、机关、企业和社区,把基层的情况掌握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判断准,把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准,真正做到熟悉“下情”,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二是要真抓实干。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针对实际问题拿主意,围绕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想办法,按照工作要求出点子,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三是要务求实效。要注意研究本职工作,把岗位当作干事的平台,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坚持用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用一流的效率和质量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让党和人民都满意、都放心的合格的组工干部。

三、强服务,戒官气

组织部门的权威性比较强,组工干部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相对比较高,开展工作也比较顺利。由于长期在这种氛围下工作,少数组工干部难免在不知觉中养成了一种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打官腔、摆架子的习性,使组工干部的形象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大打折扣。组工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就必须强服务,戒官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丢掉“架子”,找准位置,认清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着想,对人负责,努力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搞好服务,努力成为服务型组工干部。一是要努力转变组工干部的思想观念。要从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的高度,教育引导组工干部树立大服务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实现由“管人”向“服务”转变。二是要着力锤炼组工干部的服务作风。要锻炼组工干部坚持从小事出发、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好、好事做实,成绩面前不夸耀、困难面前不退缩,甘为人梯,与人为善,扎扎实实做事,低调内敛做人,努力把“关心人、爱护人、凝聚人、感召人”的服务理念体现在精神上,落实到行动中。三是要大力提高组工干部的服务本领。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入手,在注重组织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和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对组工干部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服务本领,使组工干部既能做好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能做好为其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工作。

四戒范文篇3

强学习,戒惰性

惰性是影响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一个常见的习性。许多干部在长期工作中,身上或多或少会染上一种满足于现状、不注重知识积累更新、吃“老本”、凭经验办事的惰习。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透支”、“本领恐慌”现象,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和前进的动力,不仅做不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岗位淘汰的危险。因此,组工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就必须强学习,戒惰性,牢固树立“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努力成为学习型组工干部。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要有深度。组工干部经常做人的思想工作,没有坚定的理论武器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就很难做好工作。在理论学习上,组工干部一定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自己的党性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有力度。组织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对上级的政策和规定,要学会运用;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了然于胸。三是加强综合知识学习要有广度。“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组工干部除了熟悉和精通本职业务外,还要注意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好事的组工干部。

强实干,戒漂浮

印象往往即为形象。如果下基层调研、联系和服务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做得不够,就容易在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心目中形成“坐办公室的和务虚的”印象。要改变党员干部群众对我们的这种看法,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做到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就必须强实干,戒漂浮,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做到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察实情、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努力成为实干型组工干部。一是要深入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组工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经常深入农村、机关、企业和社区,把基层的情况掌握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判断准,把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准,真正做到熟悉“下情”,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二是要真抓实干。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针对实际问题拿主意,围绕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想办法,按照工作要求出点子,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三是要务求实效。要注意研究本职工作,把岗位当作干事的平台,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坚持用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用一流的效率和质量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让党和人民都满意、都放心的合格的组工干部。

强服务,戒官气

组织部门的权威性比较强,组工干部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相对比较高,开展工作也比较顺利。由于长期在这种氛围下工作,少数组工干部难免在不知觉中养成了一种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打官腔、摆架子的习性,使组工干部的形象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大打折扣。组工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新形象,就必须强服务,戒官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丢掉“架子”,找准位置,认清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着想,对人负责,努力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搞好服务,努力成为服务型组工干部。一是要努力转变组工干部的思想观念。要从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的高度,教育引导组工干部树立大服务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实现由“管人”向“服务”转变。二是要着力锤炼组工干部的服务作风。要锻炼组工干部坚持从小事出发、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好、好事做实,成绩面前不夸耀、困难面前不退缩,甘为人梯,与人为善,扎扎实实做事,低调内敛做人,努力把“关心人、爱护人、凝聚人、感召人”的服务理念体现在精神上,落实到行动中。三是要大力提高组工干部的服务本领。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入手,在注重组织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和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对组工干部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服务本领,使组工干部既能做好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能做好为其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工作。

四戒范文篇4

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要取得实效,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应做到“四戒”。

一戒“曲高和寡”。对不同行业、系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不加区分,只是笼统规定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争创标准,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中央对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分别提出了“五个好”、“五带头”的争创标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也应结合具体工作,制定符合行业、系统特色的争创标准,做到“创有标准,争有目标”。

二戒“走马观花”。创先争优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浅尝辄止、得过且过”的做法实际是自欺欺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贵在出实招,关键是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督导、奖惩等配套制度,为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戒“人云亦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所在行业、部门、单位不同,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有主见”,绝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或其他部门单位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精神,与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找好切入点,科学确定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戒“闭门造车”。应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党性教育、党员亮牌创牌、服务群众、社区共建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请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仔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群众对活动的监督,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好坏的重要标准,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四戒范文篇5

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要取得实效,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应做到“四戒”。

一戒“曲高和寡”。对不同行业、系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不加区分,只是笼统规定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争创标准,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中央对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分别提出了“五个好”、“五带头”的争创标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也应结合具体工作,制定符合行业、系统特色的争创标准,做到“创有标准,争有目标”。

二戒“走马观花”。创先争优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浅尝辄止、得过且过”的做法实际是自欺欺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贵在出实招,关键是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督导、奖惩等配套制度,为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戒“人云亦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所在行业、部门、单位不同,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有主见”,绝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或其他部门单位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精神,与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找好切入点,科学确定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戒“闭门造车”。应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党性教育、党员亮牌创牌、服务群众、社区共建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请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仔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群众对活动的监督,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好坏的重要标准,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四戒范文篇6

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要取得实效,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应做到“四戒”。

一戒“曲高和寡”。对不同行业、系统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不加区分,只是笼统规定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争创标准,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中央对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分别提出了“五个好”、“五带头”的争创标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也应结合具体工作,制定符合行业、系统特色的争创标准,做到“创有标准,争有目标”。

二戒“走马观花”。创先争优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浅尝辄止、得过且过”的做法实际是自欺欺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贵在出实招,关键是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督导、奖惩等配套制度,为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公务员之家:

三戒“人云亦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所在行业、部门、单位不同,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有主见”,绝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或其他部门单位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精神,与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找好切入点,科学确定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戒“闭门造车”。应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党性教育、党员亮牌创牌、服务群众、社区共建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请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仔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群众对活动的监督,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好坏的重要标准,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四戒范文篇7

第二条专利机构、专利人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恪守专利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专利机构和专利人执业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

第三条专利机构或者专利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专利行政部门按照本规则给予惩戒。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分别设立专利惩戒委员会,具体实施本规则。

第四条对专利机构的惩戒分为: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停止承接新业务3至6个月;

(四)撤销专利机构。

第五条对专利人的惩戒分为: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收回专利人执业证书;

(四)吊销专利人资格。

第六条专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改正,并给予本规则第四条规定的惩戒:

(一)申请设立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的;

(三)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四)年检逾期又不主动补报的;

(五)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

(六)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的;

(七)就同一专利申请或者专利案件接受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委托人的委托的;

(八)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九)从事其他违法业务活动或者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的。

第七条专利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改正,并给予本规则第五条规定的惩戒: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专利机构执业的;

(二)诋毁其他专利人、专利机构的,或者以不正当方式损害其利益的;

(三)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财物、利用提供专利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四)妨碍、阻扰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五)干扰专利审查工作或者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的;

(六)专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退休、离职后从事专利业务,对本人审查、处理过的专利申请案件或专利案件进行的;

(七)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八)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九)从事其他违法业务活动的。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直接责任人本规则第五条第(三)项或者第(四)项规定的惩戒,可以同时给予其所在专利机构本规则第四条第(三)项或者第(四)项规定的惩戒:

(一)违反专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泄露委托人发明创造的内容的;

(二)剽窃委托人的发明创造的;

(三)向专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行贿的,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四)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或者指使、引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五)受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除外);

(六)从事其他违法业务活动后果严重的。

第九条具有专利人资格、但没有取得专利人执业证书的人员为牟取经济利益而接受专利委托,从事专利业务的,应当责令其停止非法执业活动,并记录在案。有本规则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吊销专利人资格的惩戒。

第十条按本规则应当给予惩戒,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处分:

(一)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的;

(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或者减轻不良后果的。

按本规则应当给予惩戒,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分:

(一)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二)案发后订立攻守同盟或者隐匿、销毁证据,阻挠调查的。

第十一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惩戒委员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的人员和专利人的代表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惩戒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的人员和专利人的代表组成。

专利惩戒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三年。

第十二条专利惩戒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案件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处理结果公正的。

第十三条对专利机构和专利人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权向该专利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惩戒委员会投诉。必要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惩戒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惩戒委员会也可以依职权主动立案。

第十四条专利惩戒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或者主动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做出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惩戒委员会认为需要吊销专利人资格、撤销专利机构的,应当将其调查结果和惩戒理由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惩戒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惩戒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的2个月内做出决定。

第十五条专利惩戒委员会表决通过惩戒决定前,应当允许当事人进行陈述或者申辩,并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六条专利惩戒委员会表决通过惩戒决定后,应当制作惩戒决定书,记载以下事项:

(一)被惩戒的专利机构或者专利人的名称、姓名和地址;

(二)事由及调查核实的结果;

(三)专利惩戒委员会的决定;

(四)决定日期。

第十七条专利惩戒委员会做出的惩戒决定应当经同级知识产权局批准,并以该局的名义发出。

惩戒决定书应当在批准之日起的10日内送达被惩戒的专利机构或者专利人。

第十八条专利惩戒委员会的委员和工作人员在正式送达惩戒决定书之前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九条对专利惩戒委员会的惩戒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惩戒决定书之日起的2个月内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惩戒委员会应当在其惩戒决定生效之日起的10日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惩戒委员会备案。

惩戒决定生效后,除给予警告的以外,由做出惩戒决定的专利惩戒委员会在政府网站或者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四戒范文篇8

一、明确指导思想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健全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兼备的工作体系,加快推进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全面巩固和深化禁毒成果,保护公民身心健康,为构建和谐、促进全处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全处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滕宝山任组长,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综治办主任胡万学任副组长,办事处综治办、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所、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学校、水陆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办事处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梁春云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社区也要相应成立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三、明确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

办事处综治办公室:将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纳入综治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组织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对吸毒人员情况进行评估;规范和管理自愿戒毒医疗机构。

办事处民政办公室:负责指导各社区居委会将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考核;将符合社会救助的戒毒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办事处劳动保障办公室:配合市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就业局,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对实现就业的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根据政策规定提供社会保障。

办事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禁毒宣传,组织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

办事处财政所:将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中心学校:负责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进行文化教育;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教育。

水陆派出所(禁毒办):负责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检测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吸毒成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对康复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参与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的日常管理;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司法所:负责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向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提供司法援助;配合水陆派出所(禁毒办)开展吸毒人员登记工作。

四、强化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专业机构和队伍。

有吸毒人员的社区居委会要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根据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充实和调整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社区民警、社区专(兼)职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社区医护人员等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主任兼任。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对每名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建立一个由其家庭人员(监护人)、社区民警、社区医护人员、社区专(兼)职社工、禁毒志愿者及其所在单位代表等组成的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小组。各社区在聘用现有专职社工的基础上,还可以吸纳志愿者、义工等参与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

(二)落实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经费。

严格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将社区戒毒和康复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人为开展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提供财物和经费支持。

(三)规范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吸毒人员台账。开展吸毒人员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吸毒人员分布情况与现状。二是建立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接受社区戒毒和康复的“无缝衔接”制度。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前15日,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和社区戒毒和康复执行地(户籍地或固定住所所在地)。三是建立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评估制度。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专业机构要每半年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从“生理戒断状况、遵守协议情况、适应社会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一次综合量化评估,客观反映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的现状。检查社区戒毒和康复计划的落实情况,帮助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逐步回归社会。四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调查摸底工作不全面、帮教措施不到位、社区康复及药物治疗维持率低及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四戒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或者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管制

第十九条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种植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警戒目标。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进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根据查缉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和易制毒化学品。

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七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对依法查获的,吸食、注射的用具,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犯罪资金的监测。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发现涉嫌犯罪的资金流动情况,应当及时向侦查机关报告,并配合侦查机关做好侦查、调查工作。

第三十条国家建立健全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第四章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第三十四条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第三十五条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六条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三十九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被决定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查清其身份后通知。

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二条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第四十四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

第四十五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具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第四十八条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参照本法关于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对社会力量依法开办的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应当给予扶持,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对被依法拘留、逮捕、收监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

第五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第五十二条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四条国家禁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

第五十五条涉及追究犯罪的司法协助,由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以及国际组织的禁毒情报信息交流,依法开展禁毒执法合作。

经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边境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执法机关开展执法合作。

第五十七条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查获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第五十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可以通过对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关国家实施原植物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

(二)非法持有的;

(三)非法种植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的;

(七)向他人提供的。

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或者介绍买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吸食、注射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第六十三条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四条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聚众吸食、注射或者贩毒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六十八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医师违反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包庇、纵容违法犯罪人员的;

(二)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三)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四戒范文篇10

关键词:道教戒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地球变暖、酸雨的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步步紧逼、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难、大气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坐在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顶上等待一蹴而灭的恐惧、惊愕。有关环保方面的话题及行动,成为人类的世纪话题之一:

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今天的地球在生态方面已经超负荷了。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必须更有效地运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彫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匱,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

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制定传授的戒律,也可供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借鉴。

第一: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说十戒》第二戒: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升玄内教经》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说:手不得杀害众生,跂行蠕动含血之属,皆不得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笼罩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老君说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二: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禁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

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则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中的“二十四门戒”第十八戒规定:人不能无故采摘花果,毁坏园林,否则就会下地域,受吞铁丸之苦。《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条要求:不得烧野田草;第十八条要求:不得妄伐树木;第十九条要求:不得妄摘草花。《妙林经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烧野山林”的规定。《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第六十一条说:不得无故砍伐树木;第六十七条说: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