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3:38:55

水害范文篇1

一、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清、盲目开采。一些矿井在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查明的情况下,盲目开采,引发透水事故。

2.在水体下采煤防治措施不落实。一些煤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有些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未按三下采煤的规定进行试采,超强度开采,煤层连续冒落,导致透水事故。

3.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隔水煤柱。部分乡镇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基本枯竭,为维持生产,违法超(深)层越界开采甚至开采防、隔水煤柱,由于不清楚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也不进行探放水,盲目进入积水老空区,发生突水;还有一些矿井,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弄虚作假,将井下超层越界开采区域和存在水患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伪装,掩盖真实采掘活动,逃避监管。

4.防治水技术力量及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匮乏。多数老空透水在事故发生前,均有明显的透水预兆,但由于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人员缺乏,矿井没有防治水害的专业知识,不能识别明显的透水预兆,使本可避免的重特大透水事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重复发生。

5.对已有水患未采取有力措施。有的矿井在水体下或冲积层下采煤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不合理;有的煤矿对地面的塌陷坑、废弃的小煤矿充填不实,使地表水溃入井下,导致事故发生。

6.雨季暴雨期井上下水情监测不够。有的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一些煤矿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认真编制防治水措施,导致突水。

7.未进行或者违章探放水。我国乡镇煤矿经多次治理整顿、资源整合和关闭,许多废弃老窑没有留下详细的地质资料,其开采边界、分布范围、积水空间不清楚,已成为正在开采煤矿的主要水害隐患。大多数乡镇煤矿没有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队伍,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不进行探放水,或者违章用煤电钻代替专用探水钻机进行探放,导致事故发生。

(二)间接原因。

1.防治水工作管理滑坡。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技术力量限制等,对防治水工作管理松懈、投入不足,没有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疏于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以及重大水害隐患的跟踪督促和落实。

2.煤矿水害防治监管制度不落实。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未按照规程落实水害防治措施,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等等,都是造成重大水害事故的原因。

3.部分煤矿被动进行矿井防治水害工作。主要表现在防治水投入不足,防治水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没有主动安排防治水工作。

4.部分煤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煤矿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为获得利润不惜违法或违规生产,导致水害事故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必须强化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水害防治资金投入,加强监管监察的力度、采取联合执法、严厉事故查处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一)强化企业对水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①煤矿企业必须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队伍(重点产煤县可建立煤矿防治水技术服务中心和专门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必须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水害防治工作,认真编制矿区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

②煤矿企业的水害防治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水措施。

③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每月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其它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④煤矿企业要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情况,编制《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为防治水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⑤煤矿水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强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导水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确切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严禁非法超层越界开采防水煤柱,已破坏的必须重新建立质量可靠的安全防水煤(岩)柱。

⑥采掘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薄弱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

⑦煤层受老空水威胁时,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进行超前探放水,直到老空水全部疏干为止。煤层顶、底板受承压含水层威胁时要进行疏水降压,疏水降压无法保证煤层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注浆加固。

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主要排水设备(水泵、水管、配电设备)、泵房出口、水仓容积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具有突水淹井的矿井,在地面安装大型潜水泵用于应急抢险。

⑨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二)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的矿井。

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是导致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督查企业建立真实可靠的井上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图纸资料,煤矿企业应定期向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交换采掘工程平面图,努力遏制煤矿超层越界行为,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安全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对辖区内重大水害隐患要登记建帐,重点跟踪落实,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在雨季暴雨期间要监督小煤矿停止生产,将井下人员全部撤退到地面。凡是企业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和队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的;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资金不落实的;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立即关闭。

水害范文篇2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中煤集团股份公司,矿井管理由中煤集团进出口公司,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刘家口村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朔州市朔城区及平鲁区所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主要环节预留生产能力300万吨/年。

一、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东坡煤矿及扩区位于神头泉流域径流-排泄区,七里河在本区西南边界外斜穿而过,该河是平朔矿区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西部西石山脉山麓石灰岩山区,河流全长约37km,最大洪峰流量为22m3/s。本区内较大沟谷为窑沟,从东部横贯南北,平时流量很小,雨季洪峰流量较大,沿途下渗。由于井口地处黄土梁上,洪峰到来之时不受其影响。本区煤层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

1.含(隔)水层组

(1)含水层组:井田内依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类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和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

(2)主要隔水层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隔水层和第三系上新统隔水层。

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水文地质中等类型。

2.矿井涌水量:根据本井田勘探地质报告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产量为150万吨时矿井涌水量为150m3/h,最大涌水量200m3/h。达到300万吨到时产后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试生产期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6.0m3/h,最大涌水量60m3/h。

3.矿井采用外排式排水。中央泵房安装排水能力280m3/h的离心泵三台,主井布设直径9吋的排水管路2两趟,井底设内外水仓各一个,总容量为1600m3。现有排水能力基本满足了矿井防水抗灾需要。

二、水害预防处理措施

金坡矿关闭后,依据矿管部门提供的金坡矿开采资料,编制了预防金坡矿采空区突水应急救援预案。当18#密闭出水后,我们又编制了1007大巷水害预防处理措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疏放水工程

以钻孔疏放为主,向采空区施工一定数量的探放水钻孔,以达到疏放水、消除水害威胁的目的。探放水钻孔布置的原则是:

1)探放水孔布置在1007大巷中,共布置3组,每组2~4个孔,钻孔方向尽量与老空区采掘巷道垂直。

2)探放水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管和法兰盘,孔口管长度不少于5m,用水泥砂浆固结,进行控制疏放水。

3)保留所施工的钻孔作为今后的长期放水孔兼观测孔。

4)每处探放水孔,均必须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编制专门的技术设计,并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完善排水系统

预计最大水量200m3/h,矿井中央泵房排水能力可以满足排水要求,但1007大巷、主排水管路等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主排水系统:在1007大巷布设排水管路,以“三通”连接到探放水钻孔的孔口管上,通到中央泵房,形成自流系统。排水管路采用6寸钢管(根据探水钻孔数量、位置接相应的三通),沿巷道西侧布设,经措施巷、主井皮带下部,到中央水仓。

2)临时排水系统:除现有3台水泵和相应的排水管路外,另备用1台50m3/h水泵及相应的排水管路。

3)应急排水系统:沿巷道西侧施工排水沟,以防水量突然增大。

3.由地测部立即编制《1007大巷防突水专项应急预案》,签发后给有关领导、部门和区队。特别是在1007大巷施工的炮掘队,要求分班组织学习,要知晓每个现场职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按预案中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同时准备必须的应急物资。

4.水情实时跟踪监测

1)将现场出水点进行统一编号,并填绘到图纸上。

2)炮掘队每班三次项调度汇报出水量变化、排水以及有无新增出水点等情况。

3)地测部门做好水量、水位等变化情况分析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提出补充处理方案。

4)所有出水点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关闭,保持正常疏水。

三、探放水工程的实施

由于两矿井下采空区相通,积水相连,为预防突水事故,探测老采空区积水势在必行。但具体位置和参数的选择是探放水的关键,由于东坡煤矿为原小煤窑整合矿井,仅有的采掘范围布置图上,没有测量点标高、房柱间隔、巷道高度等资料,给探放水钻孔设计带来困难。若钻孔位置和参数选择不当,不仅造成工程浪费,还会贻误时机。我们在资料很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查看和资料分析,把老巷的位置上图放大,而后在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推测钻孔的施工角度,最终确定钻孔的位置和参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边探测、边分析、边修改设计的方法,不断完善探测孔的技术参数。

四、成果及结论

采用井下钻孔探放水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为安全有效地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我们聘请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探放水钻孔的施工任务,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探放水设计。到面前为止,已经圆满完成了探放水工程,有效地控制住了老空区水害,水位在逐步下降,老空区水对矿井的安全威胁已基本消除。截止2009年3月底,共放出金坡矿老空区水约11万m3。主要结论如下:

1.充水水源,是相邻金坡煤矿被关闭后停止供风排水,矿坑水位上升后进入东坡矿原9#煤采空区。

2.补给水源,金坡矿采空区的直接补给水源是9#煤顶板砂岩水,而9#煤层顶板砂岩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3.充水通道,是金坡矿与东坡矿井下相透的巷道或是直接采透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

4.初步推测金坡小窑老空区的补给水量在50m3/h左右,而老空区积水大部分存于1007m以下至990m之间的采空区中。

五、问题和建议

由于东坡井田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加之周边小煤窑和原东坡矿开采资料缺乏,给矿井防治水工作带来困难,需要通过补充勘探、物探等手段加以解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查明周边小窑开采情况,特别是越界开采小窑的开采层位、范围,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等情况。

水害范文篇3

关键词:新汶矿区;防治水;地质特征

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新汶、莱芜煤田分别位于蒙山、莲花山、泰山三大分水岭之间,为两个孤立的断陷盆地,各自呈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新汶煤田位于蒙山和莲花山两大分水岭之间,为山间向斜半缓阶丘陵地形,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形标高+158~+230m,东高西低,向斜中部地势较平坦,两翼起伏较大。莱芜矿区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开阔,属泰山和莲花山环绕的山间盆地。两煤田南部均有地势较高而岩溶裂隙发育的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岩;北面为地势较高的第四系及太古界花岗片麻岩。

主要地表水系为大汶河和小汶河,而西流经两矿区浅部,汇人大汶河。在两河流所流经的裸露灰岩区,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综合入渗系数为0.23。区内年总降雨量历年平均为713.5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1.2矿区主要含水层及富水特征

区内主要充水含水层有第四系砂砾层、古近系砾岩、石炭系薄层灰岩和奥陶系灰岩等。

(1)第四系砂砾层:厚0-15m,分布于汶河两岸,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直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含水充沛,可直接补给浅部煤系露头。q:1.20L/s·m以上。

(2)古近系砾岩:广泛分布于煤田内部,浅部岩溶发育,含水性强,深部岩溶发育差,含水微弱,q:0.09~1.29L/s·m。底部常有一层红色泥质粉砂岩,对煤系的水力联系有一定的阻隔。

(3)石炭系薄层灰岩:主要有四层(一灰、四灰、徐灰、草灰),并在煤田南部有出露。浅部岩溶裂隙发育,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系或第四系含水层的补给,含水性强,是各矿井直接充水因素。向深部岩溶裂隙迅速减弱,垂深400m以下属微弱的裂隙含水层。其中,一灰厚2~7m,q:0.01~0.51L/s·m;四灰厚4~7m,q:0.01~5.50L/s·m;徐灰厚5~17m,草灰厚5~20m,q:0.04~2.24L/s·m。(4)奥陶系灰岩:出露于煤田南部,厚度大,岩溶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含水性强,q:0.03~2.40L/s·m,深部也有一定程度的古岩溶发育。

2矿区主要水害类型及分布

矿区存在的主要水害类型是地表水害、老窑、老空水害、小煤矿水害和顶底板含水层水害。

2.1地表水害

新汶矿区地表水系发育,有大、小汶河及其支流十余条。

2.2老窑水害

新汶矿区浅部古井及地方小煤窑多数开采不正规,采掘资料不清,开采范围不明,而这些古空、老窑往往又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成为地下水体,长期积水达到一定程度,突破隔离煤岩柱溃人矿井,造成灾害性事故。

2.3小煤矿水害

新汶矿区浅部小煤矿密集,共分布生产小煤矿66处,有31处因资源枯竭相继关闭,目前生产小煤矿35处,其中新汶煤田29处,莱芜煤田6处。这些矿井一般与大矿或相互之间留有隔离煤柱,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水害。但由于部分小煤矿在历史上已形成相互联通的局面,与大矿无法永久隔离,或超层越界开采,破坏了矿井隔离煤柱,甚至盗采大矿资源。另外,部分小煤矿资源枯竭,擅自提高开采上限,违法开采露头保护煤柱,形成地表水下泄矿井的通道。这些小煤矿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将直接威胁大矿的安全。违章开采的小煤矿,闭坑后的积水也会对大矿构成威胁。

2.4老空水害

各生产矿井开采年限均较长,结束水平、采区多,采空区分布范围广,且不同程度的积水,当采掘工程接近或采动影响波及积水区时,对生产形成一定的水患威胁。

2.5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水害

新汶矿区可采煤层层数多,有些可采煤层顶板有多层充水含水层,如山西组的2、4煤层。由于多煤层的重复采动和断层裂隙塌陷滑移程度不同,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部位也常发生变化,使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中气些富水带中故水突然泄人采掘工作面,造成大的水害事故。矿区内的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局部富水区也可造成大的危害。

2.6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水害

本溪组徐家庄灰岩、草埠沟灰岩和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均为富水性较强的不均质岩溶裂隙含水层。当采掘工程接近、揭露与各含水层、含水体连通的断层、裂隙、陷落柱、岩浆岩、封闭不良钻孔等导水通道,或采动影响波及含水层、含水体时,含水层的水进入矿井。后组煤深部开采,在徐、奥灰原始导升较高或构造发育地带,隔水层厚度较薄地段,隐伏含水构造发育地段,含水层水在矿压、水压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导水裂隙进入采掘工作面,威胁工作面及矿井排水系统安全。

目前受徐、奥灰影响较为严重的是潘西矿;良庄、孙村等矿开采11煤也已显现出奥灰水威胁。3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3.1地表水害防治途径

对地表含水层露头区、小煤井古空范围地表塌陷积水区、煤层露头盗采坑、挖砂坑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结合物探查明其分布范围、积水情况,进行治理。

治理途径:①结合矸石山的治理对积水坑采用矸石进行回填;②对渗漏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从源头上根治地表水害;③对小汶河建立水文观测站,分析探测河道漏水情况,根据渗漏水情况和地段,采取铺河底、河流改道等措施。

3.2古空与报废小煤矿水害防治途径

古空与报废的小煤矿,因开采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治理难度较大,积水溃人矿井深部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对其治理,首先是探明其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EH4等先进仪器对矿区范围内浅部各类小煤矿、古空区开采范围、积水情况进行探测,查明其分布范围和积水情况。

治理途径:①粉煤灰、骨料、粘土等充填积水区;②注浆封堵可能的溃水通道;③疏通排水通道,井下排水;④存在隔水煤柱的地段,分析煤柱的隔水性能及强度,评价其阻水能力,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增强其抵御水压的能力;⑤建立古空、报废小煤矿水文观测系统,施工部分观测孔,对古空和报废小煤矿积水情况进行观测,使用自动水观测仪,实现水位的自动观测和预警。

3.3小煤矿边界煤柱水害防治途径

小煤矿违规开采,超层越界开采是造成矿井水害隐患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小煤矿突水危及大矿及小煤矿闭坑后积水威胁大矿生产,须对小煤矿进行管理,对水害隐患进行调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治理途径:①加强对小煤矿的调查管理,严格执行《相邻煤矿调查办法》,对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开采上、下限、各类保护煤柱的完好情况进行调查,严防小煤矿超层越界、破坏隔离保护煤柱、擅自提高开采上限现象的发生;②加强水闸墙等防水设施和各类防水煤柱的巡查管理,搞好边界隔离工程的监测监控;③研究解决不完整开采边界煤柱加固技术,实现不同矿井之间的有效隔离;④构筑防水设施,实现矿井永久性隔离。

3.4矿井老空水防治途径

各矿应定期对老空区积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有可能影响生产的老空积水在生产前进行探放是治理老空水的根本途径。探测手段可采用井下施工探放水钻孔,有条件的地段采用电法探查老空积水区,再有针对性地施工井下放水钻孔。

3.5煤层顶底板水害防治途径

新汶矿区侏罗系和第三系覆盖于煤系之上,对煤层顶底板水害的防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建立和完善矿井水文观测系统,对水害严重的区域重点布置,其他地段适当布置。水文观测孔的布置要井上下结合,有条件的矿井尽量布置在井下,既节省费用,也便于保护;

(2)在全矿区工作面投产前采用物探、钻探及放水试验等手段探查分析工作面顶、底板底板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开采安全性评价;

水害范文篇4

关键词:新汶矿区;防治水;地质特征

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新汶、莱芜煤田分别位于蒙山、莲花山、泰山三大分水岭之间,为两个孤立的断陷盆地,各自呈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新汶煤田位于蒙山和莲花山两大分水岭之间,为山间向斜半缓阶丘陵地形,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形标高+158~+230m,东高西低,向斜中部地势较平坦,两翼起伏较大。莱芜矿区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开阔,属泰山和莲花山环绕的山间盆地。两煤田南部均有地势较高而岩溶裂隙发育的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岩;北面为地势较高的第四系及太古界花岗片麻岩。

主要地表水系为大汶河和小汶河,而西流经两矿区浅部,汇人大汶河。在两河流所流经的裸露灰岩区,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综合入渗系数为0.23。区内年总降雨量历年平均为713.5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1.2矿区主要含水层及富水特征

区内主要充水含水层有第四系砂砾层、古近系砾岩、石炭系薄层灰岩和奥陶系灰岩等。

(1)第四系砂砾层:厚0-15m,分布于汶河两岸,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直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含水充沛,可直接补给浅部煤系露头。q:1.20L/s·m以上。

(2)古近系砾岩:广泛分布于煤田内部,浅部岩溶发育,含水性强,深部岩溶发育差,含水微弱,q:0.09~1.29L/s·m。底部常有一层红色泥质粉砂岩,对煤系的水力联系有一定的阻隔。

(3)石炭系薄层灰岩:主要有四层(一灰、四灰、徐灰、草灰),并在煤田南部有出露。浅部岩溶裂隙发育,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系或第四系含水层的补给,含水性强,是各矿井直接充水因素。向深部岩溶裂隙迅速减弱,垂深400m以下属微弱的裂隙含水层。其中,一灰厚2~7m,q:0.01~0.51L/s·m;四灰厚4~7m,q:0.01~5.50L/s·m;徐灰厚5~17m,草灰厚5~20m,q:0.04~2.24L/s·m。(4)奥陶系灰岩:出露于煤田南部,厚度大,岩溶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含水性强,q:0.03~2.40L/s·m,深部也有一定程度的古岩溶发育。

2矿区主要水害类型及分布

矿区存在的主要水害类型是地表水害、老窑、老空水害、小煤矿水害和顶底板含水层水害。

2.1地表水害

新汶矿区地表水系发育,有大、小汶河及其支流十余条。

2.2老窑水害

新汶矿区浅部古井及地方小煤窑多数开采不正规,采掘资料不清,开采范围不明,而这些古空、老窑往往又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成为地下水体,长期积水达到一定程度,突破隔离煤岩柱溃人矿井,造成灾害性事故。

2.3小煤矿水害

新汶矿区浅部小煤矿密集,共分布生产小煤矿66处,有31处因资源枯竭相继关闭,目前生产小煤矿35处,其中新汶煤田29处,莱芜煤田6处。这些矿井一般与大矿或相互之间留有隔离煤柱,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水害。但由于部分小煤矿在历史上已形成相互联通的局面,与大矿无法永久隔离,或超层越界开采,破坏了矿井隔离煤柱,甚至盗采大矿资源。另外,部分小煤矿资源枯竭,擅自提高开采上限,违法开采露头保护煤柱,形成地表水下泄矿井的通道。这些小煤矿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将直接威胁大矿的安全。违章开采的小煤矿,闭坑后的积水也会对大矿构成威胁。

2.4老空水害

各生产矿井开采年限均较长,结束水平、采区多,采空区分布范围广,且不同程度的积水,当采掘工程接近或采动影响波及积水区时,对生产形成一定的水患威胁。

2.5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水害

新汶矿区可采煤层层数多,有些可采煤层顶板有多层充水含水层,如山西组的2、4煤层。由于多煤层的重复采动和断层裂隙塌陷滑移程度不同,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部位也常发生变化,使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中气些富水带中故水突然泄人采掘工作面,造成大的水害事故。矿区内的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局部富水区也可造成大的危害。

2.6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水害

本溪组徐家庄灰岩、草埠沟灰岩和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均为富水性较强的不均质岩溶裂隙含水层。当采掘工程接近、揭露与各含水层、含水体连通的断层、裂隙、陷落柱、岩浆岩、封闭不良钻孔等导水通道,或采动影响波及含水层、含水体时,含水层的水进入矿井。后组煤深部开采,在徐、奥灰原始导升较高或构造发育地带,隔水层厚度较薄地段,隐伏含水构造发育地段,含水层水在矿压、水压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导水裂隙进入采掘工作面,威胁工作面及矿井排水系统安全。

目前受徐、奥灰影响较为严重的是潘西矿;良庄、孙村等矿开采11煤也已显现出奥灰水威胁3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3.1地表水害防治途径

对地表含水层露头区、小煤井古空范围地表塌陷积水区、煤层露头盗采坑、挖砂坑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结合物探查明其分布范围、积水情况,进行治理。

治理途径:①结合矸石山的治理对积水坑采用矸石进行回填;②对渗漏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从源头上根治地表水害;③对小汶河建立水文观测站,分析探测河道漏水情况,根据渗漏水情况和地段,采取铺河底、河流改道等措施。

3.2古空与报废小煤矿水害防治途径

古空与报废的小煤矿,因开采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治理难度较大,积水溃人矿井深部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对其治理,首先是探明其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EH4等先进仪器对矿区范围内浅部各类小煤矿、古空区开采范围、积水情况进行探测,查明其分布范围和积水情况。

治理途径:①粉煤灰、骨料、粘土等充填积水区;②注浆封堵可能的溃水通道;③疏通排水通道,井下排水;④存在隔水煤柱的地段,分析煤柱的隔水性能及强度,评价其阻水能力,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增强其抵御水压的能力;⑤建立古空、报废小煤矿水文观测系统,施工部分观测孔,对古空和报废小煤矿积水情况进行观测,使用自动水观测仪,实现水位的自动观测和预警。

3.3小煤矿边界煤柱水害防治途径

小煤矿违规开采,超层越界开采是造成矿井水害隐患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小煤矿突水危及大矿及小煤矿闭坑后积水威胁大矿生产,须对小煤矿进行管理,对水害隐患进行调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治理途径:①加强对小煤矿的调查管理,严格执行《相邻煤矿调查办法》,对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开采上、下限、各类保护煤柱的完好情况进行调查,严防小煤矿超层越界、破坏隔离保护煤柱、擅自提高开采上限现象的发生;②加强水闸墙等防水设施和各类防水煤柱的巡查管理,搞好边界隔离工程的监测监控;③研究解决不完整开采边界煤柱加固技术,实现不同矿井之间的有效隔离;④构筑防水设施,实现矿井永久性隔离。

3.4矿井老空水防治途径

各矿应定期对老空区积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有可能影响生产的老空积水在生产前进行探放是治理老空水的根本途径。探测手段可采用井下施工探放水钻孔,有条件的地段采用电法探查老空积水区,再有针对性地施工井下放水钻孔。

3.5煤层顶底板水害防治途径

新汶矿区侏罗系和第三系覆盖于煤系之上,对煤层顶底板水害的防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建立和完善矿井水文观测系统,对水害严重的区域重点布置,其他地段适当布置。水文观测孔的布置要井上下结合,有条件的矿井尽量布置在井下,既节省费用,也便于保护;

(2)在全矿区工作面投产前采用物探、钻探及放水试验等手段探查分析工作面顶、底板底板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开采安全性评价;

水害范文篇5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中煤集团股份公司,矿井管理由中煤集团进出口公司,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刘家口村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朔州市朔城区及平鲁区所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主要环节预留生产能力300万吨/年。

一、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东坡煤矿及扩区位于神头泉流域径流-排泄区,七里河在本区西南边界外斜穿而过,该河是平朔矿区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西部西石山脉山麓石灰岩山区,河流全长约37km,最大洪峰流量为22m3/s。本区内较大沟谷为窑沟,从东部横贯南北,平时流量很小,雨季洪峰流量较大,沿途下渗。由于井口地处黄土梁上,洪峰到来之时不受其影响。本区煤层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

1.含(隔)水层组

(1)含水层组:井田内依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类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和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

(2)主要隔水层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隔水层和第三系上新统隔水层。

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水文地质中等类型。

2.矿井涌水量:根据本井田勘探地质报告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产量为150万吨时矿井涌水量为150m3/h,最大涌水量200m3/h。达到300万吨到时产后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试生产期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6.0m3/h,最大涌水量60m3/h。

3.矿井采用外排式排水。中央泵房安装排水能力280m3/h的离心泵三台,主井布设直径9吋的排水管路2两趟,井底设内外水仓各一个,总容量为1600m3。现有排水能力基本满足了矿井防水抗灾需要。

二、水害预防处理措施

金坡矿关闭后,依据矿管部门提供的金坡矿开采资料,编制了预防金坡矿采空区突水应急救援预案。当18#密闭出水后,我们又编制了1007大巷水害预防处理措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疏放水工程

以钻孔疏放为主,向采空区施工一定数量的探放水钻孔,以达到疏放水、消除水害威胁的目的。探放水钻孔布置的原则是:

1)探放水孔布置在1007大巷中,共布置3组,每组2~4个孔,钻孔方向尽量与老空区采掘巷道垂直。

2)探放水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管和法兰盘,孔口管长度不少于5m,用水泥砂浆固结,进行控制疏放水。

3)保留所施工的钻孔作为今后的长期放水孔兼观测孔。

4)每处探放水孔,均必须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编制专门的技术设计,并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完善排水系统

预计最大水量200m3/h,矿井中央泵房排水能力可以满足排水要求,但1007大巷、主排水管路等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主排水系统:在1007大巷布设排水管路,以“三通”连接到探放水钻孔的孔口管上,通到中央泵房,形成自流系统。排水管路采用6寸钢管(根据探水钻孔数量、位置接相应的三通),沿巷道西侧布设,经措施巷、主井皮带下部,到中央水仓。

2)临时排水系统:除现有3台水泵和相应的排水管路外,另备用1台50m3/h水泵及相应的排水管路。

3)应急排水系统:沿巷道西侧施工排水沟,以防水量突然增大。

3.由地测部立即编制《1007大巷防突水专项应急预案》,签发后给有关领导、部门和区队。特别是在1007大巷施工的炮掘队,要求分班组织学习,要知晓每个现场职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按预案中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同时准备必须的应急物资。

4.水情实时跟踪监测

1)将现场出水点进行统一编号,并填绘到图纸上。

2)炮掘队每班三次项调度汇报出水量变化、排水以及有无新增出水点等情况。

3)地测部门做好水量、水位等变化情况分析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提出补充处理方案。

4)所有出水点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关闭,保持正常疏水。

三、探放水工程的实施

由于两矿井下采空区相通,积水相连,为预防突水事故,探测老采空区积水势在必行。但具体位置和参数的选择是探放水的关键,由于东坡煤矿为原小煤窑整合矿井,仅有的采掘范围布置图上,没有测量点标高、房柱间隔、巷道高度等资料,给探放水钻孔设计带来困难。若钻孔位置和参数选择不当,不仅造成工程浪费,还会贻误时机。我们在资料很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查看和资料分析,把老巷的位置上图放大,而后在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推测钻孔的施工角度,最终确定钻孔的位置和参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边探测、边分析、边修改设计的方法,不断完善探测孔的技术参数。

四、成果及结论

采用井下钻孔探放水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为安全有效地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我们聘请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探放水钻孔的施工任务,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探放水设计。到面前为止,已经圆满完成了探放水工程,有效地控制住了老空区水害,水位在逐步下降,老空区水对矿井的安全威胁已基本消除。截止2009年3月底,共放出金坡矿老空区水约11万m3。主要结论如下:

1.充水水源,是相邻金坡煤矿被关闭后停止供风排水,矿坑水位上升后进入东坡矿原9#煤采空区。

2.补给水源,金坡矿采空区的直接补给水源是9#煤顶板砂岩水,而9#煤层顶板砂岩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3.充水通道,是金坡矿与东坡矿井下相透的巷道或是直接采透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

4.初步推测金坡小窑老空区的补给水量在50m3/h左右,而老空区积水大部分存于1007m以下至990m之间的采空区中。

五、问题和建议

由于东坡井田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加之周边小煤窑和原东坡矿开采资料缺乏,给矿井防治水工作带来困难,需要通过补充勘探、物探等手段加以解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查明周边小窑开采情况,特别是越界开采小窑的开采层位、范围,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等情况。

水害范文篇6

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透水事故和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研究,决定召开这次防治水工作及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2007年以来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学习讨论即将颁布实施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研讨交流水害预防、治理、救援及防治理论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验,展示煤矿防治水新技术及设备仪器,部署煤矿防治水工作。这次会议在雨季之前召开,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认真筹备,做了大量工作;与会煤矿防治水专家认真总结防治水工作,积极撰写论文,相信这次会议对防治水工作将起到推动作用,提高水害防治工作水平。

一、防治水工作成效显著;但重特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推动工作。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煤矿防治水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将防治水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经常研究水害防治工作。2008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对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及加强防治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出台相关防治水规章制度,开展防治水专项监督检查,使防治水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加强井工开采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特别暂行规定》、《山东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安全监察规定》和《煤矿老空水防治十项规定》等;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实施细则》;重庆市为切实吸取水害事故教训,制订了《重庆市煤矿水害防治方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对全市煤矿开展水害基本情况调查,排查矿井水害隐患;安徽省把国有煤矿周边小煤矿列为防治水监察的重点,按照“大矿自保、小矿自律、政府监管、国家监察”的原则,严禁矿井之间超层越界开采,防范透水事故。

(二)煤矿企业防治水主体责任的意识增强

大部分煤矿企业都能够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设立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加强对职工防治水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保障防治水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落实各项防治水措施,有效遏制了水害事故的发生。河南省郑煤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防治水技术管理部;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吨煤提取5元、华恒矿业公司吨煤提取5.4元专项用于煤矿防治水,实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保证了防治水重点工程、防治水钻探、物探设备和监测监控仪器装备到位,为防范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科研院校主动承担防治水技术攻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科技学院等单位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矿井老空区探测与水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承担了“十一五”973计划“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进展。相信,这些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水害防治水平。另外,一大批科研院校的专家针对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攻克生产中防治水技术难题,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好转做出了贡献。

(四)防治水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至2008年全国发生水害事故122起、死亡518人,每年平均数比前3年平均数(下同)减少48起、201人,分别下降44%和43.7%,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7.4%。其中发生重大以上(10人以上)水害事故11起、死亡190人,同比减少2起、101人,分别下降26%和51.5%,占全国重大以上事故的16.7%和14.8%。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从事防治水工作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对所有奋战在煤矿防治水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监管监察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总结防治水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仍需加强。一是重特大水害事故多发。2007年以来,已发生13起、死亡216人。2008年在奥运会之前,广西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7.21”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死亡36人。今年3月21日和4月4日,湖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发生1起透水事故,死亡13人和12人。二是暴雨洪水引发多起事故灾难和未遂事故。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因突降暴雨,山

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堤决口,溃水淹井引发事故灾难,致使172人死亡;与其相邻的新泰市名公煤矿也因洪水淹井,造成9名矿工遇难。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因洪水淹井,造成69人被困,经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全部生还。三是淹井事故时有发生。今年1月8日,河北省峰峰集团公司九龙矿发生陷落柱突水,矿井被淹;3月25日,中煤

平朔煤炭公司三号井工矿发生老空透水事故,透水量约28万m3,最大透水量达5000m3/h,矿井局部被淹;4月18日,国投新集公司板集矿(基建)井筒发生突水涌砂事故,矿井被淹,当班入井622人,621人安全升井,1人死亡。

分析近两年水害事故原因,反映出一些煤矿企业水害防治工作主体责任不落实,基础工作薄弱,水害防治措施不到位,部门监管、监察仍有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防治水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部门、单位和煤矿企业对水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未将水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水害防治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防治水机构弱化、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二是水文地质资料不清。一些矿井缺乏必要地质报告和基础图纸资料;一些矿井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无法科学指导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一些矿井井田内或井田边界老空区积水不清楚;一些矿井没有对井田水害情况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三是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一些矿井根本没有探放水措施;一些矿井虽然进行了探放水,但未将水害彻底根治;一些矿井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起不到排除隐患作用;一些矿井根本不进行探放水,盲目掘进,导致水害事故;大部分老空透水事故都有明显的透水征兆,未及时撤退井下作业人员,违规组织生产,导致事故。

四是一些企业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重视不够,防洪体系存在漏洞,防洪设施不牢靠,特别是对中小水库、河流管理薄弱,一些河道、河堤不稳固,承载能力低,禁不起洪水的冲击;对井田内报废的井筒没有彻底充填,留下重大隐患。

五是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存在漏洞。一些地区对防治水工作不重视,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发生事故后,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导致同一地区的透水事故接二连三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从事防治水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认真研究,举一反三,将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二、以颁布实施《煤矿防治水规定》为契机,坚决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

《煤矿防治水规定》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提交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后颁布实施。《煤矿防治水规定》是在原煤炭工业部下发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84年颁发)及《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86年颁发)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法律责任。正式实施后,国家局还要安排宣贯和培训等工作,希望各位专家、同志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当前煤矿防治水工作,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煤矿企业要增强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水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水害防治工作职责。雨季前要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治水工作,并抓好落实。一是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煤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要负责煤矿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二是煤矿必须配备专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要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三是煤矿要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四是煤矿要加强对职工防治水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特别是要让职工牢记:当发现井下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调度室。

(二)全面加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前提。一是煤矿必须具有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建井设计、建井竣工报告以及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和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煤矿图件应当建立数字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煤矿没有地质报告和必备图件,必须尽快绘制完善。二是要加强对古井老窑和周边矿井的调查研究。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的资料及老窑停采原因等情况。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为防治老空水害提供详实的资料。三是任何矿井在废弃关闭之前都必须编写和提交闭坑报告,闭坑报告(包括图纸资料)报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四是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资料、数据、图件、计算评价和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

(三)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

针对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导致透水事故多发的状况,一是凡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要开展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严禁超层越界开采。二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三是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四是在探放水过程中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五是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四)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

一是煤矿要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主动采取措施。并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二是煤矿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h不间断巡查。三是煤矿要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及撤人程序等;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四是所有煤矿在雨季前要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部位等附近矿井的防洪设施和防范措施是否到位;与矿井连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防范措施;违法违规开采防水保护煤柱的矿井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已关闭的废弃煤矿是否充满填实;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

(五)加强防治水监督监察工作力度

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职责,加强对辖区内煤矿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防治水措施不落实、没有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超层越界开采的煤矿,必须责令其立即停产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关闭。

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对受老空水、地表水、承压水或溶洞水威胁的煤矿,在雨季前开展一次专项防治水监察,对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煤矿,要责令其停产、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发生水害事故的矿井,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重大未遂透水事故,也要彻查原因,追究责任,通过事故教训,全面提高防治水工作水平。

水害范文篇7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查;矿井;防治水技术

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背景下,煤矿企业为了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提升煤炭资源的供给效率,需要结合煤矿地质勘查和矿井防治水技术,以保障煤矿相关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煤矿运行的过程中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会威胁煤矿企业施工建设人员的安全,会阻碍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技术水平不达标、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勘查不到位等问题。增强煤矿地质勘查与矿井防治水技术的有效性,能够保障煤矿企业的有序、安全运营。

1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和矿井的防治水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已具备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安全事故管理机制的实行、相应政策的颁布,在优化煤矿企业产业运营结构的同时,促进了煤矿生产的规范性、科学性。煤矿企业的运营管理与发展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应依照煤矿实际的发展环境,开展针对性的企业管控,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创新、优化发展。在煤矿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地质勘查问题和防治水的工作问题较为明显。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水害突发事件的影响恶劣,会给煤矿企业造成较大的收益损失,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矿人员应明确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和矿井的防治水工作现状。现阶段,煤矿的具体问题可分地质勘查工作的不到位、煤矿企业中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的缺乏、勘查案例监督系统的不健全。(1)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影响煤矿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科学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各领域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部分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将更多精力放在开采方面,忽略了水文监测、地质勘查等工作,导致无法及时进行勘查工作,造成勘查各种资料缺乏全面性、精准性,无法有效开展后期的防治水工作。(2)煤矿企业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使防水工作无法及时、有序开展。企业中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等问题,部分企业领导人员未注重地质勘查工作,造成勘查队伍中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勘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煤矿的开采环境较为恶劣,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导致开采能效偏低、开采停工、延误工期等情况发生。(3)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未创建更完善、合理的监督案例系统,较多的煤矿企业未制定成熟的监督管理制度,相应的制度具有不科学、不明确、不清晰等方面的特点。在部分煤矿企业的具体运营中,勘查工作规划的不合理导致了工作能效的流于表面形式,无法保障勘查工作的科学性,无法促进煤矿企业的高效运行。

2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应用的重要性

煤矿水害事故自身极强的突发特性,使开采过程中若出现水害,会对矿井造成较大的损害,对相关生产项目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针对煤矿水害事故的处理,相关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科学的治理措施,并做好预防工作,健全煤矿地质的相关条件勘查数据,以增强水害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常见的灾害为水灾,其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会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利于煤矿开采工作的持续发展。煤矿开采时会出现其他危害,事故的发生率较低,但其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如顶板裂开等。近年来,煤矿开采的工作难度相对复杂,水害事故不断增加,煤矿企业的建设人员应在煤矿开采的治水管理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水害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工作人员应在水害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制定有效的管控方法,促进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不断扩大煤矿的开采范围,有效实行煤矿开采工作,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充分发挥煤矿开采工作防治水的作用。煤矿地质勘查与企业防治水工作的有机融合,工作人员可根据勘查结果准确地判断和测量煤矿开采区域内的积水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治水操作提供便利,实现煤矿开采数据的全面统筹和科学预见,优化煤矿区域开采的防治水方案,提升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科学性。

3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煤矿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将煤矿地质勘查与企业防治水工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应完善煤矿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防范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水害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通常短时间内便会损害矿井,给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危害,为了避免水害事故发生,工作人员需要煤矿企业制定相应科学的治理策略。在煤矿企业中,大部分工作均在矿井内部开展,与其他行业工作相比,煤矿企业对生产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煤矿的工作条件更特殊。为了保证煤矿生产工作有序进行,应提升工作的安全性,加强对勘查工作的重视,仔细勘查井下的地质、瓦斯断层情况、水文情况等。勘查工作结束后,需要记录各项数据,并明确煤矿井下的实际地质情况,确保勘查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可增强煤矿开采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后期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为开采工程的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1]。煤矿企业应将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与地质工作相结合,建设更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避免出现水害事故。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可对安全规范作业展开针对性设置,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对工作监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煤矿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的合计勘查情况,以科学的数据作为依据,合理规划矿井水害应急预案。

3.2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了有效治理突发性的水害事故,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做好水害的防范工作、地质勘查工作,统计和记录勘查数据,可使水害的防治工作更具针对性。依照煤矿地质的勘查工作提供的数据资料,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需要根据工作中的具体地质勘查情况,创建科学使用的水位观测站;需要对清矿区域里面的事件塌陷范围展开合理勘查,对塌陷区内的积水面积、深度展开持续测量、记录;需要做好排查工作,特别是在雨季,将矿区内的排水系统展开详细检查,保证排水的通畅性,确保在煤矿开采中排水安全[2]。煤矿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顶层进行设计,制定规范安全生产的制度。生产制度渗透到管理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操作中,应充分落实责任制度,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配合,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对水害事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在各施工环节落实防治工作[3]。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应对煤矿地质勘查中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工作,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施工人员应对煤矿地下水展开实时观测,结合煤矿区域的实际地质勘测情况,制定水动态的观测机制。工作人员应对地下水的各种动态进行合理观测、记录,以便更好掌握水害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若地下水动态出现非正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开采工作有序性、安全性。施工人员应创建更全面的矿井排水系统,煤矿企业应不断引进先进的排水设施,科学设计排水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应合理分析矿井的排水系统、采矿区的实际汇水情况,对排水系统展开全面的排查和维护工作[4]。

3.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1)企业可组织专业的理论培训、技术培训,专业的理论培训、技术培训重点对防治水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先进的技术及实施设备,学习先进的理念,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勘查水平以及防治水方面的相关技术。(2)企业可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应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规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操作。培训的重点为工作人员在面对水灾事故时,具有自救能力,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治工作需要与煤矿的地质勘查工作相结合,煤矿的地质勘查工作应可预见水害事故,并通过煤矿地质的勘查工作,明确煤矿开采区域中的积水量,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防治水工作人员应在地质人员的勘查数据基础上,详细展示矿井开采区的地质情况、实际积水情况,并结合防治水人员的相关技术,创建适合开采区实际地质情况的防治水策略,促进防治水工作发展,确保矿井的开采工作可安全顺利实施[5]。

4结语

在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确保安全生产,可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建设安全、经济效益。煤矿企业为了降低水灾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创建专业的防治水工作团队,将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井防治水工作相结合,提升煤矿企业开采质量,以避免出现水害事故,充分发挥煤矿勘查与治水能效。

参考文献

[1]王兆欣.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157-158.

[2]翟丽娟.煤矿水害勘查与治理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地质,2018,30(7):44-47,67.

[3]王凯,王松,原晋林,等.矿井防治水技术研究及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7(11):130-131.

[4]袁远.煤炭矿井防治水技术分析与应用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17(6):132-133,145.

水害范文篇8

关键词: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水害预测

我国是矿产储量大国,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对于当地水文地质有着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建立起数据庞大的水文地质资料库。然而,在当今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以卡片或图纸记录信息的模式在工作中有了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水害预测系统。

1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

1.1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主要是对收集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分门别类,以便在日常工作中便于检所查询以及编辑修改等。根据系统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来定,系统结构分为五部分并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1]。这五部分分别为: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检索和查询、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数据输出以及数据维护这五大模块。

1.2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1.2.1数据输入和编辑功能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建立一个数据库,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则需要数据输入和编辑模块的存在,其主要功能就是将采集的地质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数据库内并进行一定的编辑。

1.2.2数据检索和查询功能

该功能对应系统中数据检索查询模块,数据的检索和查询功能最大限度的方便了工作中所需资料的实时补充。由于系统采用了关系型数据模型,在检索查询模块运用关系查询算法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用户所要查询的内容。并且,对于查询的结果可在线浏览,也可输出打印浏览。

1.2.3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功能

对于水文地质的信息,除了要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外,还应有更加直观的动态曲线图和直方图等。这样文字与图像相结合才能使水文地质信息描述的更加直观。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模块的设计,能够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化自动的生成图形,并且随着数据的变化图形也能够实时的变化,工作人员在查看到图形发生变化后可及时的对当时的地质变化做出准确的分析,避免出现水文地质灾害[2]。

1.2.4数据输出功能

数据输出功能的存在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查阅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于生产管理标准化的需求。数据输出模块具备报表输出的功能,而且是一个动态的报表输出,即随着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减,报表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1.2.5数据维护功能

数据的维护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数据库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备份,系统的设计都会有不可避免的漏洞,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是一项以防万一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2矿井水害预测系统

2.1矿井水害预测系统的结构

矿井水害预测系统根据其功能所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以及预警功能。在众多功能中,重中之重的要数数据采集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需要收集的水文监测数据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信息,主站和子站的信息。矿井水害预测系统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水文监测对水害有一定的预防,对水害的防治能有一定的贡献,并以此来提高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在生产中切实做到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行。

2.2水害预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2.2.1完整性

系统的开发设计要统观全局,遵循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要具有完整性,不能是单一的点或面,而是在整体布局规划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开发。

2.2.2实用性

水害预测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是为切实的解决矿井水文监测问题而进行的,因此,系统需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检验一个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即为该系统是否具有实用性。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用户需求合理的融入系统开发当中,使得系统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

2.2.3界面设计人性化

一款好的软件系统是要能够操作简单便捷,用户界面要友好、要人性化,使得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很快对系统上手使用而无需进行繁琐的培训。另外,除了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外,整个系统应用还应舒适、快速而准确。

2.2.4设计模块化

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完善。系统的功能结构在模块化模式下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系统做出调整。

2.3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实现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该理论基础即为矿井水害预警方法。同时还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方法,运用计算机的可视化对水文地质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做出图像,将监测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最终实现水文的监测以及水害的防治。

3结论

水害范文篇9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省煤炭局与各矿业集团公司、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省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编制了《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不少于1人,中等的不少于2人,复杂及以上的不少于3人。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省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制定出台《山东省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剖析近几年来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专家查隐患制度。定期组织专家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采深超过800米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审查确认的39项a级水害隐患,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2009年全省计划雨季“三防”工程2578项,其中重点工程156项,计划资金11326万元,于6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四、构建防治水科技保障体系

1、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根据《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煤矿防治水工作强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额提取,科学使用,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需要。其中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吨煤提取不少于2.0元,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不少于1.0元,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不少于0.6元。2008年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9788万元,落实技措项目1878项。

2、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矿井机电、排水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安全先进适应技术,实现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强制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无线通讯、人员定位、大水矿井井下泵房建立远程监控集控系统等。目前,全省煤矿联网矿井达8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

3、加强煤矿防治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抓好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研究、奥灰水突水机理和防治措施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对90处受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逐一组织了技术会诊,落实防治措施。

五、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没有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2008年全省煤矿累计停产撤人158矿次,撤人18404人次。

水害范文篇10

山东省共有7个省属煤炭企业,10个产煤市,至**年底共有生产矿井220处,生产原煤1.35亿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省内肥城矿区是全国有名的大水矿区,龙口矿区已进入海下采煤,*、*、*、*、*及*矿区开发历史悠久,古井、古空多,且地面河流多,开采过程中水害威胁比较严重。建国以来,共发生3人及以上的水害死亡事故61起,死亡752人。面对复杂的防治水形势,近年来,全省煤炭系统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着力构建防治水工作体系,狠抓技术措施落实,煤矿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连续五年控制在0.3左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年为0.09,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182低92.4%;今年1-4月份,全省共发生3起死亡事故,死亡3人,百万吨死亡率0.07,再创山东省历史最好水平;有效杜绝了水害事故的发生。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五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省煤炭局与各矿业集团公司、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省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编制了《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不少于1人,中等的不少于2人,复杂及以上的不少于3人。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省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制定出台《山东省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剖析近几年来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专家查隐患制度。定期组织专家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采深超过800米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尤其是**年上半年审查确认的39项a级水害隐患,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年全省计划雨季“三防”工程2578项,其中重点工程156项,计划资金11326万元,于6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四、构建防治水科技保障体系

1、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根据《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煤矿防治水工作强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额提取,科学使用,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需要。其中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吨煤提取不少于2.0元,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不少于1.0元,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不少于0.6元。**年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9788万元,落实技措项目1878项。

2、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矿井机电、排水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安全先进适应技术,实现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强制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无线通讯、人员定位、大水矿井井下泵房建立远程监控集控系统等。目前,全省煤矿联网矿井达8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

3、加强煤矿防治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抓好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研究、奥灰水突水机理和防治措施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对90处受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逐一组织了技术会诊,落实防治措施。

五、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没有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年全省煤矿累计停产撤人158矿次,撤人1840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