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26:18

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范文篇1

视同销售行为即"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将以下八种行为归入视同销售行为:(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企业会计准则》商品销售收入只有在同时满足下述五个条件时方可予以确认:一、企业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四、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针对会计和税法对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不同,现通过案例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谈谈个人看法。

【例1】某上市公司(一般纳税人,下同)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从2009年开始全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为简化核算,这里假设该工程项目不属于抵扣范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0万元,计税价格为30万元,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4种情况,将自己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时,按生产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251000贷:库存商品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例2]某上市公司以原材料对外投资,双方协议按成本计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00万元,计税价格为130万元。原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5种情况,按原材料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1221000贷:原材料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1000[例3]某上市公司,年终为奖励10名先进工作者,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2000元的洗衣机作为福利发放给企业职工。该型号冰箱的计税价格为每台3000元。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7第种情况,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351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贷:库存商品20000[例4]企业将生产的一批产品无偿捐赠给福利机构,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50000元,计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视同销售范文篇2

关键词:视同销售;会计准则;税法;会计处理;收入确认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有不同的认定,因此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一直是会计核算中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八种类型的视同销售行为,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涉及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没有明确规定,仅在第四条规定了确认收入同时满足的五个条件。视同销售行为中哪些应确认销售收入,哪些不能确认销售收入,这就需要认真甄别其业务的实质,以判断是会计销售行为还是应税销售行为。归纳起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视同销售业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二是如果要确认收入,如何确认和计量。

视同销售行为即“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将以下八种行为归入视同销售行为:(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企业会计准则》商品销售收入只有在同时满足下述五个条件时方可予以确认:一、企业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四、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针对会计和税法对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不同,现通过案例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谈谈个人看法。

[例1]某上市公司(一般纳税人,下同)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从2009年开始全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为简化核算,这里假设该工程项目不属于抵扣范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0万元,计税价格为30万元,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公务员之家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4种情况,将自己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时,按生产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251000贷:库存商品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例2]某上市公司以原材料对外投资,双方协议按成本计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00万元,计税价格为130万元。原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5种情况,按原材料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1221000贷:原材料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1000[例3]某上市公司,年终为奖励10名先进工作者,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2000元的洗衣机作为福利发放给企业职工。该型号冰箱的计税价格为每台3000元。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7第种情况,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351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贷:库存商品20000[例4]企业将生产的一批产品无偿捐赠给福利机构,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50000元,计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8种情况,会计处理如下:借:营业外支出184000贷:库存商品1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上述四个例子,只在[例3]符合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从而确认了收入。分别分析如下:[例1]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产品的所有权并未改变,只是存在形式改变,并且还是由企业享有管理和控制权,因此虽然其他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但不能确认收入。[例2]企业将原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或者生产的产品)对外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后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金额并不确定,虽然同时满足其他四个条件,但不能确认收入。[例3]企业将自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获取其提供的劳务服务,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可以确认收入。[例4]企业将自产的产品无偿捐赠,没有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说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额不确定,虽然其他四个条件同时满足,但也不能确认收入。

因此笔者认为,视同销售业务收入的确认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要看该业务是否能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不能简单持有只要是视同销售业务都应确认或不应确认收入的说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谢定环,如何区别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及进项转出[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视同销售范文篇3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指那些移送货物的行为其本身不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销售货物的定义即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但在征税时要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的行为。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观点,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困惑。为此,笔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增值税会计研究有所裨益。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不同观点下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为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避免货物销售税收负担的不平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代销货物”等八种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作为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在发生当期全部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2007年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就采用这种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在于既保证增值税和所得税足额缴纳,又简便易行。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一是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五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众所周知,大部分视同销售业务,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不会为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利益流入,如果将它们作为销售收入处理,将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不仅违反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原则,而且误导了信息使用者。

二是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的含义。目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笔者认为,此条款的含义,仅在于规定企业对以上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有关所得税,保证企业及时足额纳税,并非规定以上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均应确认收入。

(二)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按成本结转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都不作为销售处理,而是在发生当期均按成本结转,并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

这种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但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即虚减当期收入和本年利润,导致与销售收入、本年利润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失灵;另外,由于本年利润虚减,也导致所得税的税基减少,对于应作为会计销售而只按成本结转的视同销售,如果在年末计算所得税费用时,未按其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就难以保证这些业务能按收入足额纳税。

(三)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和应税销售

这种处理方法是将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即形实均为销售)和不形成会计销售的应税销售(即形式上为销售,实质上不是销售)。对于会计销售,应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于应税销售,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是按成本结转,并根据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一)、(二)方法的不足,比较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如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2007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财务与会计》都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两本教材对于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未作区分,未给读者明确的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将应确认销售收入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直接按成本结转,而将应按成本结转的却确认销售收入,这样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当期的会计信息,而且影响当期财务指标的计算和税收的及时缴纳。因此,明确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并作正确的会计处理很重要。

二、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分类及其会计处理

(一)形实均为销售的代销行为

代销行为包括委托代销和受托代销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都以销售实现为目的,以货物所有权及其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的转移、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为标志,确认和计量收入。代销行为又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其涉税会计处理方法视不同代销方式而异。

1.视同买断

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所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能否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双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实际的购销活动没有实质的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条件时,双方应分别确认相关收入并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再予以确认;受托方则在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出代销清单。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受托代销商品。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借:应收账款——受托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

2.收取手续费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对于受托方来说,收取的手续费实际上是一种劳务收入,所以受托方在商品实际销售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并确认收入。委托方则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实际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委托方,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受托方在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时:借:应付账款——委托方;贷: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手续费)。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借:应收账款——受托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借:销售费用;贷:应收账款——受托方。

(二)形非但实为销售的行为

1.实行统一核算的两个机构之间移送货物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三款规定,不在同一县(市)并实行统一核算的总分机构之间、分支机构之间货物移送用于销售,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显然,在两个机构统一核算的情况下,是否视同销售关键在于是否“用于销售”。根据国税发[1998]137号《关于企业所属机构间移送货物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用于销售”是指受货机构发生向购货方开具发票,或向购货方收取货款情形之一的经营行为。如果受货机构的货物移送行为有上述两项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移送货物的一方应视同销售,在货物移送当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销项税额,异地接受方符合条件可作进项税额抵扣。作会计分录如下:

1)移货方移送产品时:借:应收账款——受货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移货方。2)受货方收到移送的产品及专用发票时:借:库存商品——受货方,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移货方。

如未发生上述两项情形的,移送产品不属于“用于销售”,移货方不用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等到产品实际对外销售时,再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而受货方只做货物进、销、存仓库保管账,不做涉税的会计处理。

2.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现金流入,但实际上与将货物出售后,以取得的货币资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因此,这种行为应作为销售处理,即在货物分配的当天,企业应按分配货物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分配货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确认收入:借:应付股利;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3.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和用于集体福利性质是不同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因此在货物移送时,应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移送货物:借:应付职工薪酬;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三)形、实均不为销售的行为

1.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货物的所有权仍在企业,并未发生转移,只是资产实物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并非销售业务,不能确认收入,但应在货物移送时,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等;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对外投资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时,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已转移,但企业取得的是股权证明,而非现金或等价物,未来投资收益能否实现、投资能否收回,实际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这类业务并非销售业务,不能确认收入,但在货物移送时,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投资方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被投资方收到投资时:借: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

3.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视为非销售活动的无偿赠送业务,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发生了转移,但企业不仅没有取得资产或抵偿债务,反而发生了一笔费用。因此,不能确认收入,但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其实是货物在企业内部领用,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变,不能确认收入,但在货物移送时,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等;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1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98.

[3]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221~222.

视同销售范文篇4

一、什么是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以下8种行为视同销售: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日;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二、旧会计制度下视同销售的处理思维

在旧的会计制度当中财会字[1997]26号《关于将自己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中指出:

“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企业不会由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而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因此,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转账??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各种税费,也构成由于使用该自产产品而发生支出的一部分,应按用途记人相关的科目”。

也就是说旧的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中认为该种行为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能看做销售处理,那么不确认销售的收入和成本,但是税法要求这种方式下必须计算交纳相关的税费,然后将相关的税费和商品成本转入相应科目,增值税按正常的售价来核算。

例如:将自产的甲型号钢材100吨用于在建工程(该型钢材的成本价为每吨10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吨2000元)。当企业将甲型钢材移送流水线建设时,会计人员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134000贷:库存商品一甲型钢材100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三、新会计制度下视同销售的处理思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而不像财会字[1997]26号一样按账面价值结转。

对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因此,对于存货发出(包括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是否应当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应当以上述规定的确认条件为准。

比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税法上属于非应税项目),不符合上述第一、二个条件(商品的所有权、继续管理权、控制权均未转移),因此,不能确认为收入的实现。还有捐赠业务不能产生可准确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在会计上不能确认收入,可以按成本转账,也就是说上述8种视同销售的行为当中,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和无偿赠送他人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来结转。其他6种情况只要符合条件一律都应该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现举例如下:

(1)属于用在非应税项目、不能确认收入的举例:

例如:《初级会计实务》136页例题3—36[例3—36]N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捐赠产品用于自行建造职工俱乐部。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00000元,计税价格为3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N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251000贷:库存商品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己生产的产品的销项税额=300000×17%=51000(元)(2)其他情况需确认收入的举例:公务员之家

视同销售范文篇5

关键词:视同销售;会计准则;税法;会计处理;收入确认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有不同的认定,因此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一直是会计核算中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八种类型的视同销售行为,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涉及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没有明确规定,仅在第四条规定了确认收入同时满足的五个条件。视同销售行为中哪些应确认销售收入,哪些不能确认销售收入,这就需要认真甄别其业务的实质,以判断是会计销售行为还是应税销售行为。归纳起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视同销售业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二是如果要确认收入,如何确认和计量。

视同销售行为即“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将以下八种行为归入视同销售行为:(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企业会计准则》商品销售收入只有在同时满足下述五个条件时方可予以确认:一、企业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四、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针对会计和税法对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不同,现通过案例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谈谈个人看法。

[例1]某上市公司(一般纳税人,下同)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从2009年开始全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为简化核算,这里假设该工程项目不属于抵扣范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0万元,计税价格为30万元,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4种情况,将自己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时,按生产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251000贷:库存商品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例2]某上市公司以原材料对外投资,双方协议按成本计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00万元,计税价格为130万元。原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5种情况,按原材料成本转账,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1221000贷:原材料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1000[例3]某上市公司,年终为奖励10名先进工作者,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2000元的洗衣机作为福利发放给企业职工。该型号冰箱的计税价格为每台3000元。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7第种情况,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351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51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贷:库存商品20000[例4]企业将生产的一批产品无偿捐赠给福利机构,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50000元,计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此笔业务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第8种情况,会计处理如下:借:营业外支出184000贷:库存商品1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上述四个例子,只在[例3]符合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从而确认了收入。分别分析如下:[例1]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工程项目,产品的所有权并未改变,只是存在形式改变,并且还是由企业享有管理和控制权,因此虽然其他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但不能确认收入。[例2]企业将原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或者生产的产品)对外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后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金额并不确定,虽然同时满足其他四个条件,但不能确认收入。[例3]企业将自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获取其提供的劳务服务,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可以确认收入。[例4]企业将自产的产品无偿捐赠,没有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说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额不确定,虽然其他四个条件同时满足,但也不能确认收入。

因此笔者认为,视同销售业务收入的确认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要看该业务是否能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不能简单持有只要是视同销售业务都应确认或不应确认收入的说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谢定环.如何区别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及进项转出[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视同销售范文篇6

关键词:自产货物;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一、“视同销售”的含义

“视同销售”全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税法中的名词。“视同”意指“看做”,主要是指从会计角度看不是正常的销售行为,而税法在税收意义上要求纳税人“视同销售”进行纳税。

《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比如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管理部门等不作为销售处理,用于其他方面则要求企业作为视同销售行为进行缴纳相关税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就企业处置资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该文件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2)用于交际应酬;(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4)用于股息分配;(5)用于对外捐赠;(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本文就所得税法下自产货物“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加以讨论。对于自产货物“视同销售”,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会计上不按视同销售处理,将发生的支出直接列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例如,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自建工程,则直接按库存商品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账户,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另一种是会计上按视同销售处理,当业务发生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转销库存商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二、“视同销售”的计税价值确定

视同销售行为无实际销售额,按以下顺序确认销售额:

(1)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2)按纳税人近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非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成本×(1+10%)。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或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额。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三、所得税法下自产货物”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

1.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以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为例,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企业不会产生经济利益总流入,不符合收入定义,不作为销售处理。同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没有发生转移,其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仍归企业,也不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准则的应用指南中提到“企业自营的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库存商品,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库存商品。”因此,“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会计处理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货物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将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1)集体福利和职工福利的概念:集体福利,并不是直接由个人消费,而是共同的开支,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职工食堂——集体福利,比如将自产货物用于职工食堂、医院、浴室。职工福利,企业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个人——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具体指的是员工或者其他个人消费,比如:将自产货物发给职工、奖励给员工个人。

(2)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中,资产所有权未发生转移,应按产品成本进行结转。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广告、样品、管理部门等;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转移,不作为销售处理。“企业领用本企业库存商品,借记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等,贷记库存商品。”因此,“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会计处理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货物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借:在建工程

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企业将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如将产品发放给职工,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指南》明确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发放自产产品时,应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按实际成本结转成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将自产产品用于馈赠已经导致产品流出企业,进入消费环节,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这类视同销售行为从所得税法的角度看也应该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货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销售费用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将自产货物作为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如果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计量。应用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准则应用指南中有这样的描述:除同一控制下合并以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人”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因此,这类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应采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货成本。公务员之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将自产的货物分配给股东。企业将自产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同时也表现为企业负责减少,是一种间接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因此符合收入定义。应按对外销售进行会计处理,即按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借记“应付利润”科目;按照应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借:应付股利或利润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总之,企业所得税法下对自产货物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要具体分析对待,既不能全部作销售处理,也不能全部按成本结转,对自产货物转移所有权的行为,即自产货物用于企业外部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对外投资、无偿赠送他人,应作销售的账务处理,记入收入账户。对自产货物所有权未发生向外部转移的行为,即自产货物用于企业内部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管理部门等不记入收入账户,只按产成品成本结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R].

视同销售范文篇7

关键词:税收法规;涉税处理;案例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在消费税纳税企业比较普遍,从纳税上看此业务可能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从会计处理上看此业务主要涉及是结转成本还是确认收入等问题,因此可能增加企业财税人员的核算难度,稍有不慎会导致企业财务资料不实及偷税漏税的结果。

一、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几种情形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是指企业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是直接对外销售,而是领用继续生产产品,或者被企业在建工程、非生产部门等领用,或者将其用于赠送、投资、赞助、抵债、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其中,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作为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的直接材料并构成最终产品实体的应税消费品。

二、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比较

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也需要视同销售,我们根据税法规定来做一个比较。(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消费税于最终产品对外销售时计算缴纳,领用时无需考虑。产品还在生产环节,未进行流通,没有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因此此环节消费税、增值税均不用计算缴纳。(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由于消费税是单环节征税,税法规定在领用时要计算消费税,而此时领用的产品并没有离开企业,没有发生流转,所以不用缴纳增值税,也不用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中。(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营改增后,企业在建工程也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产品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无需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企业在建工程仍属于企业内部资产,也不满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条件。(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由于样品并未离开企业,属于企业费用化的资产,所以不需要交纳增值税。而所得税税法中明确规定用于广告样品,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将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其他方面,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将自产产品用于投资、分配给股东、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情形需要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

三、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不同情形的案例分析

对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进行日常核算,除了要明确增值税、消费税是否要视同销售外,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各种情形是确认收入还是结转成本。(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很简单,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即可。案例一: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高档化妆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高档化妆品也是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二: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护肤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护肤品非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该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20×10×1000=200000元,消费税为200000×15%=30000元。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00(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及非生产部门领用。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或生产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计入相关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期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也无需进行调整。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三:某石化厂将自产的90#汽油1000升用于本厂在建工程。本月该标号汽油平均售价为3元/升,成本为2元/升。汽油的消费税率为每升1.52元。分析:该石化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汽油,需要交纳消费税,不满足增值税视同销售条件,也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借:在建工程3520贷:库存商品2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20(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无需视同销售,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要求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为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年末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按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案例四: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销售部门领用某高档化妆品做样品,该化妆品成本为1000元,平均售价为2000元。分析:该业务属于消费税视同销售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且会计上无需做收入入账。但年末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进行纳税调增。借:销售费用1300贷:库存商品1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其他方面将企业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虽然企业并没有取得销售额,但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会计准则规定除赞助、无偿赠送外需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长期投资、应付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用于赞助、无偿赠送时,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但会计准则规定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会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由于无偿赠送所得税需视同销售,所以期末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还需要按平均售价调增收入。要注意的是,如果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抵债、投资、换取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与消费税不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案例五:某化妆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发生以下业务:将自制的高档化妆品100件与甲企业换取原材料一批。双方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月同类化妆品最高售价为100元/件,最低售价60元/件,加权平均售价为80元/件,该化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30元/件。分析: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增值税、消费税均需视同销售,但是计税依据不同。增值税计税依据为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80×100=8000元),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100×100=10000元)。借:原材料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借:税金及附加1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00

综上分析,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除了领用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外均需要计算缴纳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和消费税的视同销售不完全一致。如果某业务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收入,消费税均应计入税金及附加账户;如果某业务准则规定不计入收入,消费税则计入相应账户成本费用中。

参考文献:

[1]高峰.视同销售的税收及会计处理[J].税收征纳,2017(07)

视同销售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会计;增值税;视同销售

增值税是对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货物劳务税。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取得合法增值税扣税凭证,即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增值税是会计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刚开始学习会计时,经常难于理解增值税,不明白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是什么关系。这需要我们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法去解释。

一、增值税的初步理解

为了使学生好理解增值税,在讲解采购和销售时,让学生把增值税当成一项特殊的产品——国家税务机构的产品:企业购进材料时,同时购进税务部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销售产品时,同时销售税务部门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税务部门强制性要求购进和销售时都捆绑增值税。既然是产品,购进时记借方增加,销售时记贷方减少。例如,某食品企业买进一批面粉4000元,卖出一批面包10000元,假设适用税率为17%,那么购进进项增值税额为4000*17%=680元。销售销项增值税就是=10000*17%=1700元。购进原料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4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贷:银行存款4680销售10000产品的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17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产品收入与成本的差额是利润,而销售出去的销项税额与购进的进项税额差额就是实际要缴纳的增值税。假设本月不存在其他增值税行为,故应交增值税额=1700-680=1020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变得好理解多了,能够在写购进与销售分录时同时记得增值税。

二、增值税的难点内容

(一)视同销售行为

视同销售一直是小企业会计里的难点,碰到这个知识点,经常有学生放弃学习。视同销售就是商品虽然没有对外销售,但是增值税销项税额照交的行为,因此视同为销售商品。实际上,记住几个关键字就可以:“代销移、投分送、个非集”。这9个字都是要视同销售的行为。其中:1.“代销”就指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2.“移”就指设有两个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3.“投”就指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者。4.“分”就指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5.“送”就指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6.“个”就指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行为。例如将自产产品发放给员工。7.“非”就指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例如,将自产产品用于自建厂房。8.“集”就指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行为。例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建造员工食堂。让学生反复念熟练这九个字并理解后,学生基本能分清楚哪些情形属于视同销售。确认了视同销售的行为后,编写会计分录时,是不是确认收入也要分情况。可以通过列表对比。对应的会计分录为:1.确认主营业务收入,适用于所有者改变的行为,即“代销移、投分送个”情形借:应收账款/应付利润/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适用于所有者不变的行为,即“非集”情形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进项税额转出行为

企业购进的货物的进项税额原本可以抵扣,但是以下两种情况不可以抵扣,必须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出。1.货物发生非常损失2.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其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贷:原材料——X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通过把这些难点的几种情况列出来对比理解记忆,然后再通过习题巩固,学生对增值税的理解深刻多了。

作者:柳晓霞 单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伟龙.浅谈中职会计教学中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J].科教文汇,2010(05).

视同销售范文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公共配套设施;增值税;税收筹划

JZ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Z公司)通过招拍挂拿地,开发建设JZ新城综合体项目,在项目红线外配建幼儿园、小学、道路、景观,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本文以JZ公司为案例,分析探讨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现状、风险,以及筹划思路,为房地产公司进行相关增值税筹划提供借鉴。

一、JZ公司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基本情况

2019年,某大型国有施工企业集团在四川省C市成立项目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JZ城市综合开发运营PPP项目,项目涵盖市政、建筑、交通、景观、水利、电力等。JZ公司是该集团设立的房地产项目公司,专门从事JZ新城二级房地产项目开发。JZ公司在建的JZ综合体项目有四个地块(1号地块、2号地块、3号地块、4号地块),分别取得四个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四个地块紧邻,中间由市政道路相隔。其中,4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附件《(招拍挂)规划条件通知书》规定,须在项目红线外配建幼儿园、小学、道路、景观,公共配套设施与开发项目同步建设、同步竣工、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根据JZ公司测算,4号地块红线外配建的幼儿园、小学工程总价8416.00万元,配建的道路、景观工程总价346.00万元,建安成本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723.00万元。JZ公司计划将4号地块项目红线外配建的幼儿园、小学、道路、景观,竣工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部门,初始产权直接登记到政府指定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

二、公共配套设施无偿移交视同销售问题

实务中对于公共配套设施无偿移交是否视同销售,存在两种作法,一是视同销售,二是不视同销售。作为视同销售处理的,以广东省税务局的观点为代表。根据《广东省“三旧改造”税收指引(2019年版)》(粤税发〔2019〕188号)的规定,不动产登记部门直接将配套建设首次登记到政府指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受让方属于为政府无偿提供建筑服务,应按照视同销售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如果公共配套设施无偿移交视同提供建筑服务,那么公共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额自然允许抵扣。由于视同提供建设服务的销售额,与公共配套支出相差不大,增值税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房地产公司的增值税负在视同销售环节并不会明显增加。但是,无偿移交视同销售后,红线外公共配套能否在计算销售额时允许扣除,将显著影响房地产公司增值税税负,这个问题本文在后面将专门论述。不作视同销售处理的,以上海市税务局的观点为代表。根据上海市税务局《关于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相关税收问题的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的规定,房屋建成后,大产证直接办理到区保障房管理机构名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开具发票,不视同销售不动产或提供建筑服务。根据四川省税务局《营改增政策业务解答(第十六期)》回复,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取得项目建设用地,按照政府要求在项目建设用地边界外(即“红线外”外)建设道路、桥梁、公园、绿化等公共配套建设施,且建成后无偿移交地方政府,所有权也归地方政府。无偿移交红线外公共配套建设设施不视同销售,不征增值税,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JZ公司的注册地在四川,受四川省税务局执行口径约束。因此,JZ公司项目红线外配建的幼儿园、小学、道路、景观,无偿移交不视同销售。

三、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对于公共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额能否抵扣,实务中存在两种作法。一是允许抵扣,二是不允许抵扣。2020年6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12366纳税服务中心答复:如单位向其他单位无偿提供服务且为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不需要按照视同销售处理,不影响进项税额抵扣。杨梅[1](2018)分析认为,房企将建设的幼儿园移交政府用于公益性事业的无偿行为,不视同销售,属于“不征增值税项目”。税法并未规定不征增值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因此房地产企业将建设的幼儿园、医院、学校、供水设施等配套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的,相应的进项税可以抵扣。根据四川省税务局《营改增政策业务解答(第十六期)》回复,无偿移交红线外公共配套建设设施不视同销售,不征增值税,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综上所述,对于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额抵扣,福建省税务局的回复允许抵扣,四川省税务局的回复不允许抵扣。正如杨梅所分析,财税〔2016〕36号以及其他国家层面的增值税政策文件,只是明确规定不得抵扣的范围,没有规定不征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根据法无禁止即可的原则,不在不得抵扣范围之内,就可以抵扣。从情感上讲,笔者认同JZ公司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但是四川省税务局已经回复了不允许抵扣,JZ公司作为四川的房地产企业需要考虑税务机关的政策执行口径,以免带来增值税抵扣风险。

四、红线外公共配套支出在计算应税销售额时扣除问题

福建省税务学会课题组[2](2019)在《“限地价、竞配建”供给模式涉税风险研究》分析认为,配建房开发建设成本在计算应税销售额时不允许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蔡少优[3](2020)主编的《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疑难问题精解:实务操作、会计处理、案例分析》,似乎采用了与福建省税务学会课题组论文中相同的案例,得出的结论类似,即支付的土地价款取得了财政票据,在计算销售额时允许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而配建成本则不能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书中进一步解释,“配建面积不视为缴交实务地价,出让人不开具任何形式的地价发票”,这条土地拍卖出让须知条款印证配建成本不允许扣除。陈冉、赵国庆[4](2018)在《新规下房企配建保障房的税务处理》一文中认为,保障房的建设成本能否作为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而抵减销售额,政策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主管税务部门也未有明确口径,应当作为待明确事项,在后续开发项目中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广东省“三旧改造”税收指引(2019年版)》(粤税发〔2019〕188号)剖析了各种复杂的、影响重大的市场行为的税务处理。但是,关于无偿移交配建设施能否作为土地成本抵减增值税销售收入,并未明确。综上所述,福建省税务学会课题组、蔡少优、赵国庆等人的文章,以及税务机关的政策,对配建成本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问题,都持否定意见或不确定意见。上述分析逻辑,同样适用于分析红线外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计算应税销售额时是否允许扣除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财税〔2016〕140号文件规定,在计算销售额时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土地价款,应当取得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监(印)制的财政票据。纳税人按规定允许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拆迁补偿费用时,应提供拆迁协议、拆迁双方支付和取得拆迁补偿费用凭证等能够证明拆迁补偿费用真实性的材料。JZ公司红线外公共配套支出,都是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要求无偿配建移交的。JZ公司希望将上述配建支出作为直接支付的土地价款在计算增值税销售额扣除,笔者甚为理解。但根据笔者分析,在实务中不可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在实务操作中,红线外配套设施支出不能取得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所需的凭据,具体而言,配套设施成本既不能取得土地出让金财政票据,也不能取得拆迁补偿费用凭证。地方税务机关在没有后续政策明确规定允许扣除的情况下,不可能突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财税[2016]140号文件规定,擅自同意配套设施成本作为实际支付的土地价款在计算增值税销售额扣除。JZ公司也曾就此事咨询税务机关,回复称配建的红线外幼儿园、小学等红线外公共配套支出未取得土地出让金财政票据,不能作为土地价款在计算销售额时扣除。因此,JZ公司无偿移交的红线外公共配套建设设施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能作为土地价款在计算销售额时扣除,对于公司降低增值税税负不利。对于参照粤税发〔2019〕188号执行的房地产公司,在红线外公共配套无偿移交环节,视同销售未增加增值税税负,但在房屋销售环节因不能在计算应税销售额时允许扣除,增值税税负相对增加了。

五、JZ公司红线外公共配套支出进项税额处理

鉴于四川省税务局已经答复了无偿移交红线外公共配套建设设施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能作为土地价款在计算销售额时扣除,若继续通过无偿配建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相对于无配建拿地而言,在增值税上少抵土地价款,多计销项税额,不利于JZ公司降低增值税税负。目前,JZ公司4号地块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红线外配建的幼儿园、小学、道路、景观建造成本尚未发生;2号地块已经处于施工阶段,发生了红线外道路、景观支出。JZ公司应采取的措施是,支付的公共配套支出成本均要求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JZ公司认证抵扣后进项税额,再进行转出。JZ公司切不可因为暂时不能抵扣,而要求供应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或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勾选“不抵扣”,以免以后可以抵扣时未取得专用发票而无法抵扣。JZ公司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并取得财政票据,能够作为直接支付的土地价款在销售房地产计算销售额中扣除。JZ公司后续招拍挂拿地,可考虑采用无配建方式拿地。

六、红线外公共配套支出不能抵扣进项税的税负

根据JZ公司测算数据,4号地块配套设施不能抵扣进项税的情况下项目增值税税负率为3.48%;若公共配套支出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4号地块项目增值税税负率为2.82%,增值税税负率降低0.64%,应交增值税减少723.00万元。经测算,若JZ公司将上述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723.00万元,转入开发成本后可少交企业所得税180.75万元(723万元*25%所得税税率=180.75万元),少交土地增值税167.00万元(723.00万元*30%土地增值税税率*77%住宅占比=167.00万元,非住宅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为负数不交土地增值税)。但少交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不足以抵减多交的增值税,公共配套支出进项税额能抵扣仍是JZ公司最有利的选择。因此,JZ公司需要持续关注,无偿移交红线外公共配套建设设施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抵扣问题。如果以后税务机关同意抵扣了,可将已经转出的进项税额,再转入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七、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增值税税收筹划思路

在四川省税务局现行增值税执行口径下,将项目公司无偿配建方式拿地,转化为项目公司无配建方式拿地,是解决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一种思路。具体而言,可采用关联方建设配套设施和项目公司代建两种模式。

(一)关联方建设配套设施

JZ公司的关联方投资JZ新城城市综合开发运营PPP项目,在洽谈PPP项目时将上述学校、幼儿园、道路、绿化纳入PPP项目范围,可由JZ公司关联方建设配套设施。JZ公司以无配建方式拿地,将配套设施成本作为实物支付的土地价款转化为货币支付的土地价款,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能取得国土部门开具的土地出让金财政票据,能够作为直接支付的土地价款在销售房地产项目计算销售额中扣除,相对于通过无偿配建公共配套设施模式,在计算增值税销售额多抵土地价款,少计销项税额,有利于降低增值税税负。在实务中,有些参与一级土地整理的项目公司关联方,未用PPP项目模式,而是融资建设模式。相对于PPP项目模式,在融资建设模式下关联方建设公共配套设施的政策障碍更少,该增值税筹划思路更易落地。

(二)代建配套设施

根据四川省营改增问题回复第十期规定,业主方、项目管理方、项目施工方签订三方合同的代建项目,如果增值税发票由项目施工方直接开具给业主方,项目管理方仅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向业主方收取一定比例或者金额的管理费,其收取的管理费按照“现代服务业”缴纳增值税。如果施工方将发票开具给项目管理方,再由项目管理方向业主方开具发票的,项目方向业主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按照“建筑业”缴纳增值税。代建模式下,JZ公司为当地政府代建上述配套设施,JZ公司向政府收取一定比例或者金额的管理费,按照“现代服务业”缴纳增值税。这种情况下与关联方建设配套设施模式类似,JZ公司有利于降低增值税税负。

八、结语

高金平[5]认为,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资本运作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基于税法规定和纳税遵从,以筹划兼顾为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设计符合商业目的的交易结构,以实现税负合理化,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过程。在JZ公司红线外公共配套增值税筹划方案中,引入关联方建设模式、代建模式,通过商业模式的调整,将之前作为实物支付土地价款的配套设施支出,转化为货币支付的土地价款,在计算增值税销售额可多抵土地价款,少计销项税额,有利于降低增值税税负。上述增值税筹划思路对于同时进行一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既有代建基础设施业务又有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政府平台房地产企业,进行红线外公共配套增值税筹划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梅.房企无偿向政府移交公共配套设施如何缴纳增值税[J].注册税务师,2018(2).

[2]福建省税务学会课题组.“限地价、竞配建”供给模式涉税风险研究[J].税务研究,2019(1).

[3]蔡少优.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疑难问题精解:实务操作、会计处理、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4]陈冉,赵国庆.新规下房企配建保障房的税务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8(17).

视同销售范文篇10

关键词:自用煤;增值税;所得税

一、基本情况说明

煤炭企业自用煤用途是锅炉用煤,锅炉用煤主要用于职工澡堂供气、主副井井口加热、吊篮烘干、办公室供暖和职工宿舍供暖等,按照用途可以将自用煤分为生产自用煤(如职工澡堂,办公室供暖用煤)和非生产自用煤(如职工宿舍供暖、食堂供暖),由于供热统一由单一锅炉输出,具体各使用地点的自用煤用量很难量化区分。

二、税务机关征税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第五项“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之规定,应当缴纳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之规定,还应当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应对措施及征税金额的计算方法

(一)增值税的应对措施及征税金额的计算方法。对于生产性用煤,如职工澡堂等,企业认为煤矿工人升井后必须进行洗澡,他是煤炭采掘企业生产的必须环节,且煤矿职工澡堂也不对外开放经营,所以不应该按视同销售核算,从而就不存在任何涉税问题;而对于非生产性用煤,因用于职工福利项目,根据有关税法规定视同销售。但由于供热统一由单一锅炉输出,需按照供暖期和非供暖期换划分,且供暖期要按照供暖建筑物建筑面积进行分配,细分核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供暖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4月至10月份为非供暖期,只有供暖期的自用煤才有可能按照非生产性用煤列支和核算。(2)供暖期用煤分为生产办公区、综合楼等生产用煤,以及职工宿舍楼、职工食堂等非生产用煤,对于非生产性用煤还要按照供暖建筑物建筑面积进行分配。(3)供暖期非生产供暖用煤计算公式=当月自用煤量×非生产性供暖区占用比例。(4)建筑面积为全部固定资产卡片所有房屋建筑面积,价格为当月原煤对外销售平均价格。由此可知,对于增值税环节应对的重点是划分好生产性用煤和非生产性用煤,并对非生产性用煤进行合理的分配,这就要求我们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自用煤的台账和结算工作,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因税企双方对税务政策的理解不同,对于存在的税企分歧和争议,需要与税务机关做好充分的沟通,争取税务机关在具体执法尺度及裁量权的把握时,对企业合理合法的涉税诉求予以认可。(二)企业所得税的应对措施及征税金额的计算方法。税务机关认为,既然非生产性用煤为视同销售,缴纳了增值税,那么对应的视同销售收入也应该一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且对于企业内部结算中,结算价格明显偏低的视同销售行为,税务机关有权进行核定。(1)企业自用煤管理及成本情况。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根据现代化矿井的煤炭生产流程,下设煤矿和选煤厂为两个独立单位,而锅炉由煤矿管理和使用,所以锅炉自用煤为提井原煤,不是商品煤,商品煤是煤矿将原煤输送到选煤厂车间后,经机械筛选、破碎、洗选、加工后形成的,包括精煤、块煤、粒煤等品种,满足了客户不同需求,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因为锅炉加热对煤炭没有产品要求,就没有必要洗选加工,如果使用洗选加工后的商品煤,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此,企业的自用煤没有附加值,不存在利润增加的因素,所以不应该进行核定,也就谈不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2)即使非生产性自用煤视同销售,这部分销售收入应是福利费范畴,按福利费对待,列入福利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职工福利不超过工资总额基数的14%,不用调增所得税。为此,缴纳与否,需在本单位工资总额,允许列支福利限额,账面已列支福利费金额,以及调整后是否超过福利费限额等金额之间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