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莱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0:08:31

史莱克范文篇1

【关键词】戏仿;颠覆;解构;史莱克

2001年,“颠覆”二字在动画领域内不断被提及,掀起轩然大波的是一只绿色怪物,名叫史莱克。这是一部现代童话:所谓的英雄是个丑陋又孤僻的怪物,所谓的公主有着一流的中国工夫,所谓的坏蛋是个专横跋扈的矮子君主,魔镜在要挟下会说谎,各种熟悉的动画人物同时客串其中粉墨登场,还有一个在矮子君主法奎尔统治下的秩序井然的杜洛城—俨然是现代城市缩影。配上多首风格迥异的流行歌曲,辅以PDI公司的制作技术,这就是梦工厂推出的制作长达5年之久的《史莱克》。公映后,好评如朝,并荣获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2004年,《史莱克2》上映,票房同样不俗。2007年,《史莱克3》再次笑傲暑期档。《史莱克》改编自美国著名童话作家、插画家WilliamSterig的同名作品,一部看似著名童话《睡美人》的仿制品。但就是这样一个动画系列,在大银幕上颠覆了传统。

戏仿,从修辞角度而言,指戏谑性仿拟,是“后现代作品中对传统文类(如神话、童话、侦探、言情、科幻等)或文本(各种经典作品,如莎剧)的借用,既可能是对现代生活的解构,也可能是对这些文类或文本本身的解构”。戏仿电影常常以超文本方式来改造传统,颠覆经典。创作者可以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观众在仿作的夸张和戏谑中,以放松的心态,联想到源文本,从电影的“戏仿”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游戏精神和戏谑狂欢中,体验真正自由、解脱的快感。

《史莱克》系列传承了戏仿精神,打破传统童话电影甜美生活的模式,用一个现代童话来影射现实生活,揭示了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史莱克》借用了《睡美人》的经典元素—真爱之吻作为影片的发展线索,却嘲笑了《睡美人》中的每一个经典情节:公主并没有沉睡,而是在期待英俊王子的到来;救美的也不是英俊的王子,而是矮子君主法奎尔找的—丑陋怪物史莱克,所以,公主满心期待的“吻”没有到来。当观众看到漂亮的菲奥娜公主与史莱克相爱时,以为在看《美女与野兽》,可是直到影片结尾,史莱克都没有变帅,反而是菲奥娜变成了丑陋的怪物。观众不断体验着影片情节与传统理念的巨大反差带来的心理落差,一边窃笑,一边反思。

是什么让观众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想法?传统的经典动画在人们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提到童话,人们眼前立刻浮现出王子公主郎才女貌的搭配和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这也是人们认为童话是幻想,不能反映现实的原因。《史莱克》系列打破了这种模式,让观众在体验心理落差时进行思考。因此,这个系列并非是拍给儿童的—儿童并不能理解影片中戏仿成分的奥妙所在。也许孩子们在看到史莱克洗泥巴浴时放声大笑,而家长们则会在看到说谎的魔镜时会心微笑。《睡美人》、《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彼得潘》、《小美人鱼》、《小红帽》、《灰姑娘》、《莴苣公主》等经典迪士尼动画被梦工厂调侃了一翻,史莱克不仅打破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彻底打碎了人们心中奉若神明的经典动画带来的美好回忆,模糊了原本分明的是非,展示了严酷的现实。恶毒皇后曾使用的魔镜用脱口秀主持人的口才,选美节目的画面,向法奎尔君主展示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的美貌。而这三位身份高贵的姑娘,却在影片结尾为了争夺婚礼花束大打出手。这面原本是最诚实的镜子也会说谎,因为要是答不出谁是最帅的人就会被打碎。看似荒谬的情节只不过是丑陋现实的写照。矮子法奎尔选中菲奥娜并非出于爱情,而是看中了她即将继承的王位。这样看来,相貌丑陋的史莱克倒是超级可爱了。

如果说《史莱克》的主要戏仿对象是经典童话,《史莱克2》的主要戏仿对象则是好莱坞类型片的游戏规则。续集开场的短短五分钟里,多部好莱坞的票房重量级阵亡。梦工厂的徽标渐渐隐去的时候,观众耳畔回响着《指环王》的音乐,看着新婚的史莱克夫妇在诸多经典影片的经典场景中度蜜月。七个小矮人给菲奥娜打造刻有“我爱你”的魔戒,菲奥娜也以弗罗多的姿势带上了戒指。树林中的吻拷贝《蜘蛛侠》,海滩上的拥抱像极了《乱世忠魂》。史莱克在山坡上奔跑的场景让《音乐之声》留在心底的美好记忆荡然无存,被怪物夫妇虐待的小仙子全然没了《彼得潘》里的骄傲。至于《史莱克2》的情节,则是翻版的《拜见岳父岳母》。上集虽是王子公主终成眷属的结局,却不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矛盾总是出现在新婚生活中,父母的干涉,世俗的困扰。父母干涉婚姻自由也是《史莱克2》的批判对象之一,剩下的是外貌与心灵哪个重要的问题。到了《史莱克3》,现实生活的影子日益凸显。责任感被不断提起,是继承王位还是过自由生活,是做父亲还是继续逍遥自在,史莱克想到了逃避。人性向往自我与承受责任压力成为社会的人这两种极端矛盾贯穿影片始终。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总要面对的问题被动画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不得不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如影片所表现的那样可笑。《史莱克》系列以调侃的笔触嘲弄着世俗的丑陋,向传统宣战。

《史莱克》系列的成功在于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童话和动画电影理念。与英俊王子和美丽公主式的经典人物不同,一个外表丑陋但心灵淳朴善良的形象或许更符合多数人的“新审美”情趣。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肯定自己才会有幸福—《史莱克》的这种世俗化的设定比传统童话的完美主义观念更受人欢迎。然而,除去这些理念上的创新,《史莱克》系列的最大魅力莫过于它的那些戏仿游戏,观众会意的笑声来自于他们对于被戏仿的经典作品的了解。也就是说,离开了那些经典之作的魅力和地位,《史莱克》系列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反响和欢迎度,亦即戏仿电影依赖于它所戏仿的经典文本—戏仿的源文本—而存在。通常,源文本作为戏仿的对象,是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传统经典作品,因为经典很容易使人在观看仿文的时候,唤起对源文本的回忆;只有在与源文本的强烈对比中,才能凸显仿文的滑稽可笑。

由此,探讨戏仿,必然涉及两个文本—源文本和戏仿之作的关系。戏仿文本是源文本的戏谑性派生和异化(赵宪章,2004),二者之间是一种被吉拉尔·热奈特称为“超文性”的关系。他将一篇文本从另一篇文本中“派生”出来的关系命名为“超文性”(hypertextualite):“我所称的超文是指通过简单转换或间接转换把一篇文本从已有的文本中派生出来。”他以戏仿为例说明,源文本虽然不一定在戏仿文本中“切实地出现(再现)”,但后者却是前者“引出”和“派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后者或在题材,或在主题,或在风格,或在笔法等方面是前者的外化、延续、或戏谑。超文性戏仿作为源文本的戏谑性派生和异化,通过解构经典来解构现代生活,构筑新的文本。

《史莱克》系列成功解构了经典。王子与公主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首先被打破。为什么童话电影总是讲述两个美丽的人的幸福故事呢?现实生活并不总是这样。史莱克营救公主并不是为了做英雄,只不过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沼泽,继续自己的平静生活。史莱克这个角色并不拥有完美无缺的性格,他自私、孤僻、冷漠。利欲熏心的矮子君主法奎尔想得到的不过是菲奥娜的王位继承权,这与现实世界中的名利追求是多么相似!公主得到了真爱的吻,诅咒解除了,却永远变成了丑陋的怪物。事情不总是朝着希望和努力的方向发展,不是吗?丑女婿总是要见岳父岳母,不满意也是意料之中。至于爱慕虚荣的查明王子在仙女教母的怂恿下横刀夺爱,更是上演了动画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继承王位还是过自由生活?妥协与外界压力还是坚持真实自我?这个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史莱克所面对的。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设计实际上相当残酷,作为一部动画,《史莱克》系列却以诙谐戏谑的笔触借助戏仿的手法轻松表达。故事线索颠覆传统童话电影,场景设计调侃票房重量级影片,梦工厂向世人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童话的形象。

观看一部戏仿之作,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体会源文本是如何被戏谑性派生和异化的。荒诞是这一系列动画的表现原则。《史莱克2》中,老国王显然惧怕仙女教母,可影片一直没有交代原因。随着情节的展开,王宫寝室中绿色荷叶状大床,王后提到的河边的初吻,还有酒馆里一只母青蛙曾经对老国王说,“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一切都暗示这老国王原本是青蛙王子。皮诺曹营救史莱克的场景和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中偷盗文件的场面如出一辙,而他的那段月华漫步原本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舞蹈动作。菲奥娜儿时的卧室内贴着流行歌手贾斯汀的海报,她梦想中的王子是查尔斯。靴子猫在酒馆里喝酒,感叹道,“我讨厌星期一”,让喜欢加菲猫的观众忍俊不禁。影片结尾,众人狂欢,从国王王后到平民百姓,包括动画人物,都在摇滚乐伴奏下狂放起舞。然而,这种看似荒诞的戏仿的目的并不在于对经典的破坏与颠覆,而是借助经典发展自我。戏仿之作包含着后现代语境下对权威的消解,对既成模式的突破,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表达,以及自我意识的张扬,是一种全新的话语。经典作为戏仿对象的源文本,只是一个淡淡的背景,被后现代戏仿的狂欢与多元性所掩盖。

卡林内斯库说:“在表面上,戏拟往往旨在通过夸张而对隐藏于原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作出严厉的批评,而它正是从这个原作中获得灵感的。然而在一个较深层次上,戏拟者可以私底下推崇他打算去嘲弄的作品。……他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赞赏这位作家,谁会去戏拟他认为完全无意义或者无价值的东西呢?进而言之,一件成功的戏拟之作以及它对原作的批评,在字面上和精神实质上都应与原作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作。理想地说,一件戏拟之作既要显得是戏拟之作,同是又要有被人误认为原作的可能。”因此,再次审视《史莱克》系列的戏拟,可以发现它作为商业市场懂得商品,必然为了票房要求新,也就是要为了博取更多观众的青睐而纵情于自由的想象,这种目的的过分追求却因此导致其与源文本无限的接乃至一定程度的混淆,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在其视为过时的早期传统风格的动画电影中汲取营养,早期传统动画电影的某些“真理”在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中得到一定的再生。《史莱克》系列表面上看是贯穿着世俗化思想的反传统的现代童话,但通过分析其情节就会发现,史莱克当然“英雄”行为虽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却最终使得那些被专制权威的现代化秩序放逐的,象征自由差异和人文理想的童话人物重又回到了人们身边,而且彻底从矮子君主的专制下解放出来。那些被现代文明物异化的“人民”也不再受制于狂热的完美秩序的追求者—矮子君主法奎尔,而能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这些并非影片的主旨,却是影片最宝贵的言外之意,表现了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起源于浪漫乌托邦主义和救世主式的狂热,而这一点正是和早期传统动画不谋而合的。

由此看来,观众(《史莱克》系列更受成年观众喜爱)对《史莱克》系列的喜爱来自于观众第一次感觉被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不是像观看迪士尼动画那样被当作一个孩子。这是值得思考的动画电影,虽然荒诞,却是真实生活的夸张变形,人们在内心深处会发现自己也拥有史莱克的影子,感叹,“原来梦也可以如此真实。”

【参考文献】

[1]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二级文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付莹.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电影说开去[J].当代电影,2005,(4).

[5]马汉广.论后现代文学的颠覆与结构[J].求是学刊,2002,(6).

[6]申惠辉.颠覆的乐趣——读当代西方“戏仿”童话故事[J].外国文学,2004,(1).

[7]唐建清.国外后现代文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史莱克范文篇2

【关键词】戏仿;颠覆;解构;史莱克

2001年,“颠覆”二字在动画领域内不断被提及,掀起轩然大波的是一只绿色怪物,名叫史莱克。这是一部现代童话:所谓的英雄是个丑陋又孤僻的怪物,所谓的公主有着一流的中国工夫,所谓的坏蛋是个专横跋扈的矮子君主,魔镜在要挟下会说谎,各种熟悉的动画人物同时客串其中粉墨登场,还有一个在矮子君主法奎尔统治下的秩序井然的杜洛城—俨然是现代城市缩影。配上多首风格迥异的流行歌曲,辅以PDI公司的制作技术,这就是梦工厂推出的制作长达5年之久的《史莱克》。公映后,好评如朝,并荣获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2004年,《史莱克2》上映,票房同样不俗。2007年,《史莱克3》再次笑傲暑期档。《史莱克》改编自美国著名童话作家、插画家WilliamSterig的同名作品,一部看似著名童话《睡美人》的仿制品。但就是这样一个动画系列,在大银幕上颠覆了传统。

戏仿,从修辞角度而言,指戏谑性仿拟,是“后现代作品中对传统文类(如神话、童话、侦探、言情、科幻等)或文本(各种经典作品,如莎剧)的借用,既可能是对现代生活的解构,也可能是对这些文类或文本本身的解构”。戏仿电影常常以超文本方式来改造传统,颠覆经典。创作者可以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观众在仿作的夸张和戏谑中,以放松的心态,联想到源文本,从电影的“戏仿”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游戏精神和戏谑狂欢中,体验真正自由、解脱的快感。

《史莱克》系列传承了戏仿精神,打破传统童话电影甜美生活的模式,用一个现代童话来影射现实生活,揭示了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史莱克》借用了《睡美人》的经典元素—真爱之吻作为影片的发展线索,却嘲笑了《睡美人》中的每一个经典情节:公主并没有沉睡,而是在期待英俊王子的到来;救美的也不是英俊的王子,而是矮子君主法奎尔找的—丑陋怪物史莱克,所以,公主满心期待的“吻”没有到来。当观众看到漂亮的菲奥娜公主与史莱克相爱时,以为在看《美女与野兽》,可是直到影片结尾,史莱克都没有变帅,反而是菲奥娜变成了丑陋的怪物。观众不断体验着影片情节与传统理念的巨大反差带来的心理落差,一边窃笑,一边反思。

是什么让观众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想法?传统的经典动画在人们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提到童话,人们眼前立刻浮现出王子公主郎才女貌的搭配和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这也是人们认为童话是幻想,不能反映现实的原因。《史莱克》系列打破了这种模式,让观众在体验心理落差时进行思考。因此,这个系列并非是拍给儿童的—儿童并不能理解影片中戏仿成分的奥妙所在。也许孩子们在看到史莱克洗泥巴浴时放声大笑,而家长们则会在看到说谎的魔镜时会心微笑。《睡美人》、《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彼得潘》、《小美人鱼》、《小红帽》、《灰姑娘》、《莴苣公主》等经典迪士尼动画被梦工厂调侃了一翻,史莱克不仅打破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彻底打碎了人们心中奉若神明的经典动画带来的美好回忆,模糊了原本分明的是非,展示了严酷的现实。恶毒皇后曾使用的魔镜用脱口秀主持人的口才,选美节目的画面,向法奎尔君主展示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的美貌。而这三位身份高贵的姑娘,却在影片结尾为了争夺婚礼花束大打出手。这面原本是最诚实的镜子也会说谎,因为要是答不出谁是最帅的人就会被打碎。看似荒谬的情节只不过是丑陋现实的写照。矮子法奎尔选中菲奥娜并非出于爱情,而是看中了她即将继承的王位。这样看来,相貌丑陋的史莱克倒是超级可爱了。

如果说《史莱克》的主要戏仿对象是经典童话,《史莱克2》的主要戏仿对象则是好莱坞类型片的游戏规则。续集开场的短短五分钟里,多部好莱坞的票房重量级阵亡。梦工厂的徽标渐渐隐去的时候,观众耳畔回响着《指环王》的音乐,看着新婚的史莱克夫妇在诸多经典影片的经典场景中度蜜月。七个小矮人给菲奥娜打造刻有“我爱你”的魔戒,菲奥娜也以弗罗多的姿势带上了戒指。树林中的吻拷贝《蜘蛛侠》,海滩上的拥抱像极了《乱世忠魂》。史莱克在山坡上奔跑的场景让《音乐之声》留在心底的美好记忆荡然无存,被怪物夫妇虐待的小仙子全然没了《彼得潘》里的骄傲。至于《史莱克2》的情节,则是翻版的《拜见岳父岳母》。上集虽是王子公主终成眷属的结局,却不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矛盾总是出现在新婚生活中,父母的干涉,世俗的困扰。父母干涉婚姻自由也是《史莱克2》的批判对象之一,剩下的是外貌与心灵哪个重要的问题。到了《史莱克3》,现实生活的影子日益凸显。责任感被不断提起,是继承王位还是过自由生活,是做父亲还是继续逍遥自在,史莱克想到了逃避。人性向往自我与承受责任压力成为社会的人这两种极端矛盾贯穿影片始终。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总要面对的问题被动画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不得不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如影片所表现的那样可笑。《史莱克》系列以调侃的笔触嘲弄着世俗的丑陋,向传统宣战。

《史莱克》系列的成功在于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童话和动画电影理念。与英俊王子和美丽公主式的经典人物不同,一个外表丑陋但心灵淳朴善良的形象或许更符合多数人的“新审美”情趣。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肯定自己才会有幸福—《史莱克》的这种世俗化的设定比传统童话的完美主义观念更受人欢迎。然而,除去这些理念上的创新,《史莱克》系列的最大魅力莫过于它的那些戏仿游戏,观众会意的笑声来自于他们对于被戏仿的经典作品的了解。也就是说,离开了那些经典之作的魅力和地位,《史莱克》系列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反响和欢迎度,亦即戏仿电影依赖于它所戏仿的经典文本—戏仿的源文本—而存在。通常,源文本作为戏仿的对象,是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传统经典作品,因为经典很容易使人在观看仿文的时候,唤起对源文本的回忆;只有在与源文本的强烈对比中,才能凸显仿文的滑稽可笑。

由此,探讨戏仿,必然涉及两个文本—源文本和戏仿之作的关系。戏仿文本是源文本的戏谑性派生和异化(赵宪章,2004),二者之间是一种被吉拉尔·热奈特称为“超文性”的关系。他将一篇文本从另一篇文本中“派生”出来的关系命名为“超文性”(hypertextualite):“我所称的超文是指通过简单转换或间接转换把一篇文本从已有的文本中派生出来。”他以戏仿为例说明,源文本虽然不一定在戏仿文本中“切实地出现(再现)”,但后者却是前者“引出”和“派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后者或在题材,或在主题,或在风格,或在笔法等方面是前者的外化、延续、或戏谑。超文性戏仿作为源文本的戏谑性派生和异化,通过解构经典来解构现代生活,构筑新的文本。

《史莱克》系列成功解构了经典。王子与公主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首先被打破。为什么童话电影总是讲述两个美丽的人的幸福故事呢?现实生活并不总是这样。史莱克营救公主并不是为了做英雄,只不过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沼泽,继续自己的平静生活。史莱克这个角色并不拥有完美无缺的性格,他自私、孤僻、冷漠。利欲熏心的矮子君主法奎尔想得到的不过是菲奥娜的王位继承权,这与现实世界中的名利追求是多么相似!公主得到了真爱的吻,诅咒解除了,却永远变成了丑陋的怪物。事情不总是朝着希望和努力的方向发展,不是吗?丑女婿总是要见岳父岳母,不满意也是意料之中。至于爱慕虚荣的查明王子在仙女教母的怂恿下横刀夺爱,更是上演了动画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继承王位还是过自由生活?妥协与外界压力还是坚持真实自我?这个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史莱克所面对的。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设计实际上相当残酷,作为一部动画,《史莱克》系列却以诙谐戏谑的笔触借助戏仿的手法轻松表达。故事线索颠覆传统童话电影,场景设计调侃票房重量级影片,梦工厂向世人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童话的形象。

观看一部戏仿之作,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体会源文本是如何被戏谑性派生和异化的。荒诞是这一系列动画的表现原则。《史莱克2》中,老国王显然惧怕仙女教母,可影片一直没有交代原因。随着情节的展开,王宫寝室中绿色荷叶状大床,王后提到的河边的初吻,还有酒馆里一只母青蛙曾经对老国王说,“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一切都暗示这老国王原本是青蛙王子。皮诺曹营救史莱克的场景和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中偷盗文件的场面如出一辙,而他的那段月华漫步原本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舞蹈动作。菲奥娜儿时的卧室内贴着流行歌手贾斯汀的海报,她梦想中的王子是查尔斯。靴子猫在酒馆里喝酒,感叹道,“我讨厌星期一”,让喜欢加菲猫的观众忍俊不禁。影片结尾,众人狂欢,从国王王后到平民百姓,包括动画人物,都在摇滚乐伴奏下狂放起舞。然而,这种看似荒诞的戏仿的目的并不在于对经典的破坏与颠覆,而是借助经典发展自我。戏仿之作包含着后现代语境下对权威的消解,对既成模式的突破,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表达,以及自我意识的张扬,是一种全新的话语。经典作为戏仿对象的源文本,只是一个淡淡的背景,被后现代戏仿的狂欢与多元性所掩盖。

卡林内斯库说:“在表面上,戏拟往往旨在通过夸张而对隐藏于原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作出严厉的批评,而它正是从这个原作中获得灵感的。然而在一个较深层次上,戏拟者可以私底下推崇他打算去嘲弄的作品。……他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赞赏这位作家,谁会去戏拟他认为完全无意义或者无价值的东西呢?进而言之,一件成功的戏拟之作以及它对原作的批评,在字面上和精神实质上都应与原作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作。理想地说,一件戏拟之作既要显得是戏拟之作,同是又要有被人误认为原作的可能。”因此,再次审视《史莱克》系列的戏拟,可以发现它作为商业市场懂得商品,必然为了票房要求新,也就是要为了博取更多观众的青睐而纵情于自由的想象,这种目的的过分追求却因此导致其与源文本无限的接乃至一定程度的混淆,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在其视为过时的早期传统风格的动画电影中汲取营养,早期传统动画电影的某些“真理”在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中得到一定的再生。《史莱克》系列表面上看是贯穿着世俗化思想的反传统的现代童话,但通过分析其情节就会发现,史莱克当然“英雄”行为虽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却最终使得那些被专制权威的现代化秩序放逐的,象征自由差异和人文理想的童话人物重又回到了人们身边,而且彻底从矮子君主的专制下解放出来。那些被现代文明物异化的“人民”也不再受制于狂热的完美秩序的追求者—矮子君主法奎尔,而能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这些并非影片的主旨,却是影片最宝贵的言外之意,表现了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起源于浪漫乌托邦主义和救世主式的狂热,而这一点正是和早期传统动画不谋而合的。

由此看来,观众(《史莱克》系列更受成年观众喜爱)对《史莱克》系列的喜爱来自于观众第一次感觉被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不是像观看迪士尼动画那样被当作一个孩子。这是值得思考的动画电影,虽然荒诞,却是真实生活的夸张变形,人们在内心深处会发现自己也拥有史莱克的影子,感叹,“原来梦也可以如此真实。”

【参考文献】

[1]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二级文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付莹.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电影说开去[J].当代电影,2005,(4).

[5]马汉广.论后现代文学的颠覆与结构[J].求是学刊,2002,(6).

[6]申惠辉.颠覆的乐趣——读当代西方“戏仿”童话故事[J].外国文学,2004,(1).

[7]唐建清.国外后现代文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史莱克范文篇3

关键词:动画剧本改编颠覆传统两面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快感”。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公主与青蛙》和《怪物史莱克》从剧作上来说是运用典型传统剧作模式来演绎了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和角色的颠覆一样,两部影片在剧情上颠覆大多是桥段上的。比如蒂亚娜吻青蛙结果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菲奥娜吻史莱克后彻底变成怪物等,但这不影响影片在总体剧情上的传统走向。无论开端如何新奇另类,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发展、感天动地的高潮和团圆成长的结局,无一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模式中;不管角色怎么改变,风格怎么改变,桥段怎么改变,永远是换上新瓶的老酒。

史莱克范文篇4

关键词:动画剧本改编颠覆传统两面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快感”。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公务员之家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公主与青蛙》和《怪物史莱克》从剧作上来说是运用典型传统剧作模式来演绎了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和角色的颠覆一样,两部影片在剧情上颠覆大多是桥段上的。比如蒂亚娜吻青蛙结果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菲奥娜吻史莱克后彻底变成怪物等,但这不影响影片在总体剧情上的传统走向。无论开端如何新奇另类,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发展、感天动地的高潮和团圆成长的结局,无一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模式中;不管角色怎么改变,风格怎么改变,桥段怎么改变,永远是换上新瓶的老酒。

史莱克范文篇5

关键词:动画剧本改编颠覆传统两面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快感”。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公主与青蛙》和《怪物史莱克》从剧作上来说是运用典型传统剧作模式来演绎了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和角色的颠覆一样,两部影片在剧情上颠覆大多是桥段上的。比如蒂亚娜吻青蛙结果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菲奥娜吻史莱克后彻底变成怪物等,但这不影响影片在总体剧情上的传统走向。无论开端如何新奇另类,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发展、感天动地的高潮和团圆成长的结局,无一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模式中;不管角色怎么改变,风格怎么改变,桥段怎么改变,永远是换上新瓶的老酒。

史莱克范文篇6

关键词:好莱坞动画电影;电影歌曲;叙事表意功能

1引言

华特•迪士尼公司于1937年出品了史上第一部有剧情的彩色动画电影长片《白雪公主》,并随之发行了世界上首张电影原声音乐唱片,其中一首经典歌曲———SomedayMyPrinceWillCome至今仍广为传唱。由此开始,这种音画结合的制作方式便成为了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主要特色之一,也引领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风潮。而好莱坞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那一首首动听的电影歌曲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与影片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紧密相连。研究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不仅有助于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也能为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基本概念

电影歌曲,顾名思义,即出现在电影中的歌曲,作为电影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区别于以“器乐或无歌词的人生哼唱”[1]为主要形态的电影配乐,是有人声演唱的,既有旋律又有歌词,因此可以更明确地传递主题和表达情感,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视创作中,所谓叙事,简单说就是讲述故事。具体而言,叙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或者说‘讲什么’和‘如何讲’。”[2]按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的说法:“叙事是一个包括故事(fabula或story)、情节(syuzhet或plot)和样式(style)的系统。”[3]而“表意就是创作者主体试图表达的意义”[4]。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故事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是改编自世界各地的经典童话或传说,有的是全新的创作,还有的则是对经典的颠覆。而这些故事的成功讲述和意义表达都离不开电影歌曲的帮助。因此,分析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歌曲是如何讲故事、如何表达创作者意图的,便是本文的关键所在。

3主要分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和归属。首先,按照现有的相关教材及主流观点,电影歌曲本身可以划分为插曲和主题曲两部分,其中主题曲又可分为片头主题曲和片尾主题曲。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自然也不例外。以迪士尼经典史诗动画大片《狮子王》为例,电影甫一开篇便响起了由英国著名音乐人埃尔顿•约翰和蒂姆•赖斯共同创作的片头主题曲CircleofLife,配合画面里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非洲大草原上万兽群集,共同庆贺狮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的小王子辛巴诞生的景象,正好契合了生命循环的主题。而仍由这两位打造的本片插曲CanYouFeeltheLoveTonight更是经典之作,出现在辛巴和娜娜互诉衷肠之时,千回百转,情深似海,也成为了本片的片尾主题曲。其次,从创作角度来说,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可以分为原创歌曲和非原创歌曲,且更多以前者为主,上文提到的两首便是。从1941年迪士尼第二部动画长片《木偶奇遇记》主题曲WhenYouWishuponaStar获得第1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开始,到去年皮克斯作品《寻梦环游记》主题曲RememberMe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迄今为止已经有多达12首出自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原创歌曲斩获了奥斯卡,可见这些歌曲的制作水准之高、艺术造诣之深和好莱坞动画制作公司对歌曲原创性之重视。而非原创歌曲也多是传世经典,比如皮克斯《海底总动员2》中就引用了爵士音乐之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唱的WhataWonderfulWorld作为插曲,配合鱼儿们逃离牢笼回归大海的慢动作镜头,堪称完美。再次,从表现形式来说,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又可以分为画内(有声源)歌曲和画外(无声源)歌曲。前者由画面中的人物演唱,观众可以看到歌声的来源,因此更容易产生共鸣;比如迪士尼《小美人鱼》的插曲UndertheSea就是由影片中的音乐大臣螃蟹塞巴斯蒂安所唱,目的是通过描绘海底生活的美好来打消小美人鱼对于人类世界的向往,观众在欣赏了它载歌载舞的“劝说”后也会颇受感染。后者则“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之外,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外加的,主要用来补充画面信息,通过歌声和画面的双重表意功能,让观众更明确地领会创作者的意图”[5]。比如在迪士尼《人猿泰山》结尾部分,珍妮决定留下来和泰山一起生活,他们手拉着手在非洲的原始森林中穿梭跳跃,与此同时,画外响起了由英国著名歌手菲尔•柯林斯创作并演唱的TwoWorlds,“Twoworlds,onefamily两个世界,一个家/Trustyourheart相信你的内心/Letfatedecide让命运来决定/Toguidetheseliveswesee引领这些我们能看到的生命”,旋律奔放、歌声昂扬,充分表达了希望人类能够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影片诉求。

4功能探析

好莱坞动画电影“不是在原有剧情的基础上添加歌曲,而是将剧情的一部分以歌曲的形式演绎出来。剧中的歌曲与剧情的发展融为一体,歌唱即叙事”。[6]通过对大量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的分析解读,总结出如下六大叙事表意功能。4.1直接叙事表意。“电影歌曲作为电影中一类特殊的声音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7],而这功能主要是通过歌词实现的。“歌词的内容是对电影情节的叙述,也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电影对白的功能,让观众在听到歌曲时便知道此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8]相当一部分好莱坞动画电影歌曲承担了直接进行叙事表意的角色。以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僵尸新娘》为例,为了向被僵尸新娘强行带回“死人之地”的活人维克多解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骷髅乐队以爵士乐的形式演绎了一曲RemainsoftheDay,载歌载舞间将僵尸新娘被骗子欺骗杀害的经过交代了清楚,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再比如在迪士尼《风中奇缘》中,听了英国探险家约翰•史密斯要改造美洲大陆、改善“蛮夷”生活的“豪言壮语”后,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演唱了那首深情婉转的经典作品ColorsoftheWind,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表达了自己认为应该尊重自然、尊重不同族群的观点,传递出创作者的初衷。4.2控制叙事节奏。歌曲的表意功能还体现在其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因为歌曲是有节奏感的,而这种节奏感可以和电影画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影响整部影片的节奏。[9]以梦工厂制作发行的《怪物史莱克2》为例,作为《怪物史莱克》的续集,承接上一部里史莱克和公主成婚的剧情,影片一开始是史莱克和公主度蜜月的一系列欢乐场景,搭配的是一首有着轻快鼓点节奏的歌曲AccidentallyinLove,让影片也具有了强烈的节奏感,轻松带过这段铺垫情节的同时,也为后面剧情的展开留出了空间。另外在迪士尼改编自漫威同名漫画的《超能陆战队》中,有一组小宏和伙伴们一起开发装备、打造超能六人组的工作场景,画外音是由美国摇滚乐队翻闹小子(FallOutBoy)倾情打造的Immortals,燃爆的节奏和动感的画面相得益彰,紧凑的叙事节奏令观众热血沸腾,也更期待之后的剧情。4.3衬托人物性格。不同的电影歌曲有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衬托人物性格,让观众在歌声中感受角色的本相。比如在照明娱乐公司制作的3D喜剧动画电影《卑鄙的我》中,主人公格鲁一出场就用恶作剧吓傻了路边的小男孩,随之响起的是为电影量身打造的说唱歌曲DespicableMe,“I'mhavingabadbadday我今天倒霉透了/It'sabouttimethatIgetmyway正是我犯罪的时候了/SteamrollingwhateverIsee,huh清除一切挡路的,哈/Despicableme卑鄙的我”。一边是格鲁用冷冻射线把排在他前面的人全部冻住的恶劣行径,一边是充满“我是坏蛋我怕谁”气息的歌词内容和语气,将又坏又贱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勇敢传说》为例,生性自由的苏格兰高地公主梅琳达好不容易有一天可以暂时摆脱母亲的礼仪调教去练习自卫技巧,她射箭骑马攀岩喝瀑布水,好不快活,而背景歌曲是充满苏格兰风情的TouchtheSky,曲风活泼跳跃,歌词贴近自然,歌声恣意畅快,十分符合梅琳达的性格。4.4揭示人物心理。电影歌曲不仅可以衬托人物性格,还可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其心理状况。比如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冰雪奇缘》主题曲LetItGo,正是作为艾莎女王的内心独白出现在电影中的。妹妹安娜在与艾莎争执时无意中扯掉了姐姐的手套,暴露了艾莎刻意隐藏许久的冰雪力量,惊慌失措间艾莎无奈出走,当黑夜里她一个人在雪地里踯躅前行时,唱出了这首歌曲。一开始曲调低沉、歌词压抑,表现了之前艾莎因为怕自己的魔力伤害到别人而封闭隐忍的内心,而现在魔力已被人发现,她也无意再隐藏,于是之后的副歌旋律和歌词都表现出她决定做自己的决心,情绪高涨,洒脱无畏,起承转合将艾莎的内心变化揭示得一览无遗。而在另一部迪士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中,木兰参加媒婆的“面试”失败,心情低落地回到家里,看着湖中自己不同往日、浓妆艳抹的倒影,她唱出了这首Reflection,也唱出了自己内心的困惑。4.5渲染场景氛围。适当运用电影歌曲还可以为影片营造特定的场景气氛,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目的。以蓝天工作室制作的《里约大冒险》为例,蓝色金刚鹦鹉布鲁和珠儿暂时逃离了走私者的魔爪,一起坐在有轨电车的车顶欣赏落日,布鲁想趁机表白,为制造气氛,金丝雀尼科在大肚鸟派卓的伴奏下以悠长的口哨开场,演唱了一首BossaNova风的FlyLove,轻松慵懒,深情浪漫,伴随着纷纷飘落的粉色樱花瓣,渲染出无比美好的气氛。而在由索尼动画制作的《精灵旅社》结尾,吸血鬼公爵德库拉最终接受了女儿梅维斯的人类男友乔纳森,一家人和各色怪物一起为梅维斯开生日派对,在派对上大家合作献唱了一首热闹的说唱歌曲CauseYou'reMyZing,将影片的合家欢氛围推向高潮。4.6表达电影主题。电影主题的表达离不开电影歌曲的一臂之力,尤其是片头主题曲和片尾主题曲。比如在前文提到的《木偶奇遇记》开头,伴随字幕出现的是WhenYouWishuponaStar的悠扬歌声,“Whenyouwishuponastar当你对着星星许愿/Yourdreamscometrue你的美梦便会成真”,这是故事的讲述者和亲历者小蟋蟀在引吭高歌,随后展开的就是这个美梦成真的故事。而这首歌在结尾处再次出现,首尾呼应,深化了主题。再以梦工厂的经典动画史诗片《埃及王子》为例,影片最后,摩西终于带领希伯来人走出了埃及,本片的主题曲也随之响起,是由两位乐坛超级天后玛丽亚•凯莉和惠特妮•休斯顿共同演唱的WhenYouBelieve,气势如虹,荡气回肠,令人心潮澎湃,歌词中所唱的“Therecanbemiracleswhenyoubelieve当你深信的时候,奇迹将会出现”也正是本片的主题所在。

5结语

好莱坞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这些动听的电影歌曲功不可没;它们不仅是电影叙事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可以实现纯音乐所不具备的表意功能。中国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们如果能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习好莱坞动画制作公司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特别是对电影歌曲的重视态度,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7.

[2]唐伟胜.叙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4.

[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21.

[4]刘吾康,李立.表意也是一种叙事———纪录片叙事观念探微[J].电影文学,2010(4):4-7.

[5]韩瑛.浅谈电影音乐对电影的诠释作用[J].电影文学,2010(23):134-135.

[6]蔡佳立,李媛媛.迪士尼动画电影歌曲翻译的音形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6):78-82.

[7]刘小波.电影歌曲与电影叙述———兼谈电影歌曲的文化意义[J].四川戏剧,2016(4):25-31.

[8]薛蓓.电影歌曲在歌舞电影中的叙事表意功能探究———以歌舞电影《dreamgirls》为例[J].新西部,2016(24):102-103.

史莱克范文篇7

直译,从表面上讲,就是不改变原作的词与句。但严格说来,就是不改变原作的观点和风格,而且忠实于原著,是对原作在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上的一种再现,并且尽可能多的忠实于原作的修辞。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许多片名中英文重合程度惊人,几乎可以达到字对字翻译。如将Schindler’sList译为《辛德勒的名单》,FourWeddingandaFuneral译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theJurassicpark译为《侏罗纪公园》,《黄土地》译作YellowEarth,《南京大屠杀》译作NanjingMassacre等。

另一些则须根据译语特征,略微改变源语的词序或结构,在总体上仍趋于同源语形式保持一致。英译汉如:ManinBlack译为《黑衣人》,theRiverWild译为《狂野之河》。汉译英如将《高山下的花环》译作WreathsattheFootoftheMountain,《青春之歌》译作theSongofYouth,《天云山传奇》译为LegendofTianyunMountain。

我们知道,许多电影都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改编成成电影后,借助名著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轰动效应,创作人员保留了原著原名。与此相联系,当这些名著被译成别国文字,介绍给他国读者时,由于早期译者对这些著作的书名采取了直译法,因而使这些作品从书名到内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面对以这些名著为蓝本而改变的电影,可以直接将作品名“挪用”过来作为电影名称,既方便又自然。如AMillionPoundsBankNote译为《百万英镑》,TheGodfather译为《教父》,UncleTom’sCabin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TheSilenceofLamb译为《沉默的羔羊》。

当然,直译电影名绝对不仅仅陷于上述情形。有时候,我们并不确定是译作先于电影,还是电影推动了翻译作品的出现和传播,而且许多电影在本国并没有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版发行,抑或即使出版过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但无论怎么样,总的说来,直译的片名都是继承了原片名的简介明了、信息量大、易于引起观众好奇心等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片名不带有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不会导致观众在理解上和接受上的难度。如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DeathontheNile(《尼罗河上的惨案》),(EvilUndertheSun《阳光下的罪恶》),LoveorBullets(《爱情与子弹》)等。

二、音译

音译也是传统翻译中比较常见的方式,这是全球文化杂合的结果。随着各国文化相互渗透的

不断加深,文学读者对原语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对外来文化成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愿也不断增加。音译常用来翻译外国人名或专有名,如JaneEyre(《简·爱》),Hamlet(《哈姆雷特》),Macbeth(《麦克白》),Cassablanc(《卡萨布兰卡》),RomeoandJulia(《罗米欧与朱丽叶》),TheCassandraCrossing(《卡桑德拉大桥》)等,或是文学名著,或源于历史事件,早已经被国人所熟知。

三、意译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导致以形害意。为使译语观众能真正领会原片名的内蕴,实现原片名与译语片名在信息、审美等方面的等值,就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意译强调“得意忘形”,即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内容。在具体操作中,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人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请观察以下译例:BloodandSand用加词法译作《碧血黄沙》,Piano加词译为《钢琴别恋》,theIndependenceDay增词译为《独立日烽火》,theThreeMusketeers增词译《豪情三剑客》SheisSoLovely减译为《可人儿》,IntheheatoftheNight减词为《炎夜》。短句式标题TomorrowNeverDies转译为名词性的《明日帝国》,ItHappenedoneNight根据中心词OneNight扩展为《一夜风流》,Entrapment扩展为《将计就计》。意译后都形神兼备,自然贴切。

四、直译意译结合

有时会出现直译、意译都难以恰如其分地体现原片内容,激发观众审美愉悦的情况:有些翻译后,晦涩难懂,不伦不类;另一些则平淡无奇,了无意趣。此时就需要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原片内容为基础,另起炉灶,把译语观众眼中平淡无奇的源语片名,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

比如,Ghost(《人鬼情未了》),初看Ghost有种恐惧感,想有个“鬼”题目的电影,一定是恐怖片,但电影是围绕感情铺张的,毫无恐惧感。描述了一段动人的人和鬼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背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悄然兴起了道德复兴运动,这股浪潮迅速波及到了好莱坞,于是敏感的电影人迅速推出了一批既能迎合大众心理,又能顺应时代潮流的电影作品,如Ghost。让不知道情节的观众有想法去看,它让故事情节和题目紧密相连,达到翻译想要的效果。所以一经放映,很多观众排队买票,也许这就是名片配好的名字的效应吧

五、音译意译结合

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作为片名的电影,除了可以根据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还可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以充分表现原片内容,或更符合译语习惯。如动画片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要好得多。因为单纯从字面上判断不知道史莱克是什么东西,而“怪物”一方面,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动画片的风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由此可见,尽管直译法和音译法在影片名的翻译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电影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名翻译,它其实是一种广告翻译,也就是一种因为实际需要而故意灌进原来没有的意义的一种传达方法。所以不必严格追求“信、达、雅”的标准,只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可以了,其重点在于在翻译允许的范畴内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翻译,它以吸引人眼球、诱惑观众进场观看为目的,本文介绍了电影片名翻译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技巧

电影是一种商品,其批发商将考虑什么样的电影名字能为其带来最大的票房收入,如果这名字很吸引人,就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观众就会踊跃购票。如果太贫乏,其票房一定让人失望。要让观众过目不忘,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翻译技巧,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我们通常用直译、音译、意译以及直译意译相结合、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史莱克范文篇8

关键词:艺术;商业;角色;性格;衍生产品;价值

一、引言

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的高低与其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一定的商业因素融入动画的艺术创作中是动画片产业化运作的突破口。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标准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

一、从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研究动画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是深受儿童和家长的艺术产品,可以说老少皆宜。我国观众大都记得《大闹天空》、《三个和尚》、《神笔马良》等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他们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动画片以及动画产业具有无国界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国际化强、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动画产业划为“朝阳产业”,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画片以及衍生产品的出口就超过了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和其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其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等,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2003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小猪历险记》,产生了巨大影响,票房收入直逼《狮子王》创造的7.5亿美元的记录,海外销售也连创佳绩,其可爱小猪形象的衍生产品价值也很可观。日本的《千与千寻》和《多啦A梦》,韩国的《小恐龙杜丽》,巴西的《2003阿尼玛.门迪》,童话王国丹麦的《鸟的王国》、《小蚂蚁嘟嘟》、《狗和鱼》、《大公鸡图米》等等,都成为2003年世界动画片市场的佼佼者。据统计,2003年世界卡通、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的产值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

而近期有影响力的动画片要数《超人总动员》。超人先生(Mr.Incredible)是《超人总动员》中的动画明星。在动画片中他被塑造成一位天赋异秉、胸怀大志而又不得不应付糟糕琐事的“反传统的超级英雄”。皮克斯与迪斯尼合力打造的超人先生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发人深思的个性魅力,这也是《超人总动员》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二、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确定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

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

动画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这些动画角色具有或者微妙或者明显的形态与情态差异。在设计动画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画角色的形象。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三、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的生产与制作具有分阶段、分群组作业的性质,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流程要求有严格的计划和规范。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集体创作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具有数据化和模式化的特点。没有标准造型设计就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就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画片。标准造型设计是动画角色表演时的标准样式,它保证了动画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中包括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形象本身的比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比例、形象与道具之间的比例、形象与场景之间的比例)和形体构造(体面、结构转折、连接)关系,以及角色的服饰和色彩设计等。

动画角色的造型分为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与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

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则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

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的漫画风格,《怪物史莱克2》中的角色造型则是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其中史莱克拥有一张明星脸,但是他的整体造型却是比较漫画化的。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

动画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与其性格塑造也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色彩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法和色彩指定,经过上色之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动画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设计与配色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动画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感觉。

设计人员和观众在动画角色的性格与色彩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和判断。针对特定的性格,色彩设计有相同的色彩习惯,这显示出角色的色彩蕴涵的性格意义具有共通性。

整体呈现出白色的动画角色给人和平的感觉;呈现出红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热情澎湃、妙趣横生以及容易亲近的感觉;呈现出黑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神秘冷酷、严肃认真、恐怖的感觉;紫色的动画角色给人优雅高贵的感觉。

这些规则对设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设计者选择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强化角色的性格,从而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度。

四、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

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完成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角色的常规和特殊运动状态、常规和特殊表情动作以及性格动作是动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地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角色的特殊运动状态是角色在某种突变情况下瞬间的动作状态,强调动作的张力,通常采用瞬间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殊表情动作是角色在经历感情转折或变化时表现出的神态与表情,强调表情的感染力。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通常伴随着夸张的动作,这样可以强化表情的感染力。与角色的常规和特殊动作不同,角色的性格动作是针对角色的特有个性而设计的动作,是角色的招牌动作。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

角色动作的设计风格除了要考虑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整部片子的风格相一致。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运用动作语言符号化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角色动作的表现途径。

设计者仔细观察和揣摩,再经过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尾泽直志.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史莱克范文篇9

关键词:艺术;商业;角色;性格;衍生产品;价值

一、引言

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的高低与其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一定的商业因素融入动画的艺术创作中是动画片产业化运作的突破口。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标准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

一、从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研究动画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是深受儿童和家长的艺术产品,可以说老少皆宜。我国观众大都记得《大闹天空》、《三个和尚》、《神笔马良》等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他们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动画片以及动画产业具有无国界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国际化强、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动画产业划为“朝阳产业”,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画片以及衍生产品的出口就超过了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和其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其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等,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2003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小猪历险记》,产生了巨大影响,票房收入直逼《狮子王》创造的7.5亿美元的记录,海外销售也连创佳绩,其可爱小猪形象的衍生产品价值也很可观。日本的《千与千寻》和《多啦A梦》,韩国的《小恐龙杜丽》,巴西的《2003阿尼玛.门迪》,童话王国丹麦的《鸟的王国》、《小蚂蚁嘟嘟》、《狗和鱼》、《大公鸡图米》等等,都成为2003年世界动画片市场的佼佼者。据统计,2003年世界卡通、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的产值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

而近期有影响力的动画片要数《超人总动员》。超人先生(Mr.Incredible)是《超人总动员》中的动画明星。在动画片中他被塑造成一位天赋异秉、胸怀大志而又不得不应付糟糕琐事的“反传统的超级英雄”。皮克斯与迪斯尼合力打造的超人先生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发人深思的个性魅力,这也是《超人总动员》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二、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确定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

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

动画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这些动画角色具有或者微妙或者明显的形态与情态差异。在设计动画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画角色的形象。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三、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的生产与制作具有分阶段、分群组作业的性质,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流程要求有严格的计划和规范。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集体创作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具有数据化和模式化的特点。没有标准造型设计就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就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画片。标准造型设计是动画角色表演时的标准样式,它保证了动画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中包括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形象本身的比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比例、形象与道具之间的比例、形象与场景之间的比例)和形体构造(体面、结构转折、连接)关系,以及角色的服饰和色彩设计等。

动画角色的造型分为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与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则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

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的漫画风格,《怪物史莱克2》中的角色造型则是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其中史莱克拥有一张明星脸,但是他的整体造型却是比较漫画化的。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

动画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与其性格塑造也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色彩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法和色彩指定,经过上色之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动画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设计与配色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动画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感觉。

设计人员和观众在动画角色的性格与色彩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和判断。针对特定的性格,色彩设计有相同的色彩习惯,这显示出角色的色彩蕴涵的性格意义具有共通性。

整体呈现出白色的动画角色给人和平的感觉;呈现出红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热情澎湃、妙趣横生以及容易亲近的感觉;呈现出黑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神秘冷酷、严肃认真、恐怖的感觉;紫色的动画角色给人优雅高贵的感觉。

这些规则对设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设计者选择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强化角色的性格,从而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度。

四、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

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完成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角色的常规和特殊运动状态、常规和特殊表情动作以及性格动作是动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地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角色的特殊运动状态是角色在某种突变情况下瞬间的动作状态,强调动作的张力,通常采用瞬间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殊表情动作是角色在经历感情转折或变化时表现出的神态与表情,强调表情的感染力。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通常伴随着夸张的动作,这样可以强化表情的感染力。与角色的常规和特殊动作不同,角色的性格动作是针对角色的特有个性而设计的动作,是角色的招牌动作。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

角色动作的设计风格除了要考虑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整部片子的风格相一致。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运用动作语言符号化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角色动作的表现途径。

设计者仔细观察和揣摩,再经过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尾泽直志.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史莱克范文篇10

关键词:艺术;商业;角色;性格;衍生产品;价值

一、引言

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的高低与其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一定的商业因素融入动画的艺术创作中是动画片产业化运作的突破口。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标准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

一、从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研究动画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是深受儿童和家长的艺术产品,可以说老少皆宜。我国观众大都记得《大闹天空》、《三个和尚》、《神笔马良》等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他们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动画片以及动画产业具有无国界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国际化强、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动画产业划为“朝阳产业”,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画片以及衍生产品的出口就超过了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和其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其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等,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2003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小猪历险记》,产生了巨大影响,票房收入直逼《狮子王》创造的7.5亿美元的记录,海外销售也连创佳绩,其可爱小猪形象的衍生产品价值也很可观。日本的《千与千寻》和《多啦A梦》,韩国的《小恐龙杜丽》,巴西的《2003阿尼玛.门迪》,童话王国丹麦的《鸟的王国》、《小蚂蚁嘟嘟》、《狗和鱼》、《大公鸡图米》等等,都成为2003年世界动画片市场的佼佼者。据统计,2003年世界卡通、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的产值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

而近期有影响力的动画片要数《超人总动员》。超人先生(Mr.Incredible)是《超人总动员》中的动画明星。在动画片中他被塑造成一位天赋异秉、胸怀大志而又不得不应付糟糕琐事的“反传统的超级英雄”。皮克斯与迪斯尼合力打造的超人先生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发人深思的个性魅力,这也是《超人总动员》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二、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确定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

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

动画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这些动画角色具有或者微妙或者明显的形态与情态差异。在设计动画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画角色的形象。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三、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的生产与制作具有分阶段、分群组作业的性质,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流程要求有严格的计划和规范。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集体创作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具有数据化和模式化的特点。没有标准造型设计就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就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画片。标准造型设计是动画角色表演时的标准样式,它保证了动画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中包括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形象本身的比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比例、形象与道具之间的比例、形象与场景之间的比例)和形体构造(体面、结构转折、连接)关系,以及角色的服饰和色彩设计等。

动画角色的造型分为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与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

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则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

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的漫画风格,《怪物史莱克2》中的角色造型则是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其中史莱克拥有一张明星脸,但是他的整体造型却是比较漫画化的。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

动画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与其性格塑造也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色彩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法和色彩指定,经过上色之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动画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设计与配色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动画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感觉。

设计人员和观众在动画角色的性格与色彩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和判断。针对特定的性格,色彩设计有相同的色彩习惯,这显示出角色的色彩蕴涵的性格意义具有共通性。

整体呈现出白色的动画角色给人和平的感觉;呈现出红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热情澎湃、妙趣横生以及容易亲近的感觉;呈现出黑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神秘冷酷、严肃认真、恐怖的感觉;紫色的动画角色给人优雅高贵的感觉。

这些规则对设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设计者选择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强化角色的性格,从而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度。

四、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

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完成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角色的常规和特殊运动状态、常规和特殊表情动作以及性格动作是动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地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角色的特殊运动状态是角色在某种突变情况下瞬间的动作状态,强调动作的张力,通常采用瞬间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殊表情动作是角色在经历感情转折或变化时表现出的神态与表情,强调表情的感染力。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通常伴随着夸张的动作,这样可以强化表情的感染力。与角色的常规和特殊动作不同,角色的性格动作是针对角色的特有个性而设计的动作,是角色的招牌动作。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

角色动作的设计风格除了要考虑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整部片子的风格相一致。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运用动作语言符号化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角色动作的表现途径。

设计者仔细观察和揣摩,再经过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尾泽直志.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