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5:15:15

生漆范文篇1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为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收购金额和规定的税率缴纳或者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特产品,是指农业特产初级产品,以及为保鲜、防腐经过初级加工或简单加工的产品。

第四条对下列农业特产品收入征收农业特产税:

(一)烟叶收入,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收入;

(二)园艺收入,包括水果、干果、毛茶(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和边销茶原料等)、蚕茧(桑蚕茧、柞蚕茧等)、药材、果用瓜(西瓜、香甜瓜等)、花卉、经济林苗木及其他园艺收入;

(三)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芦苇、席草、蒲草、莲藕、荸荠、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及捕捞品(鱼、虾、蟹、贝、海蛰、龟、鳖、乌贼、墨鱼、鱿鱼等)等水产品收入;

(四)林木收入,包括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橡胶、天然树脂、木本油料及其他林木收入;

(五)牲畜收入,包括牛皮、猪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等收入;

(六)食用菌收入,包括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及其他食用菌收入;

(七)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确定的其他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五条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市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除全国统一规定的税目、税率外,本市个别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决定。

第六条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除生产烟叶和牲畜产品外,按规定的生产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收购烟叶、毛茶、水产品、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树脂、牲畜产品、黑木耳、银耳、贵重食品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的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收购单位,代销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单位,发放蚕种、食用菌种的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发放水产品捕捞证的发证机关,为农业特产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别按规定的生产环节或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七条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确定。

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是指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价外收入和其他各种补贴性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难以确定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产量或实际收购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核定。

对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算成原产品的实际收入作为计税收入。

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人,照征农业税,但在计算征收农业特产税时,将农业税扣除。

第八条对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准予免税;

(二)对在新开发的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自有收入时起一至三年内准予免税;

(三)对民政部门尚在补助的纳税确有困难的贫困农户,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四)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酌情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区、县财政机关审核,报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执行。具体减税、免税的审批程序和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品收获的当天;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收购农业特产品(即生产者出售)的当天。

第十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具体缴纳税款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农业特产税在农业特产品生产地缴纳。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所在地缴纳农业特产税。在收购地发现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收购所在地征收机关和扣缴义务人应该负责补征或代扣代缴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十二条纳税人未如实申报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核定征税。

第十三条农业特产税由本市各级财政机关征收。

第十四条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从*纳税年度起,农业特产税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以农业特产税收入建立税源培植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特产品生产,培值税源。

生漆范文篇2

关键词:漆器;平遥漆器;披麻挂灰;出光;绘制

所谓漆器,就是指用漆髹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所用的漆是天然大漆,大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具有防潮、耐高温、抗腐蚀等功能。大漆还可以和各种金属、矿物质颜料组合,配制出千变万化的色漆,描绘出绚丽多彩的装饰图案。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平遥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发源于山西(简称“晋”)中部的平遥县,后来广泛流传于晋北地区。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中的四大名漆器之一。

平遥漆器以家族式生产方式为主,从业者多为父子相承、师徒相承的民间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们扎根于民间,感知着普通百姓的审美倾向,传承着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平遥漆器浓郁厚重的民俗艺术风格。

一、平遥漆器的艺术特点

平遥漆器外观古朴雅致,器物造型简单实用、纹饰浓郁艳丽、漆面光洁如镜、手感细腻润泽。

平遥漆器的器物种类,多为各式屏风、大小首饰盒、各种首饰和实用家具等。器物造型一般简单实用,无奇巧别致之处,体现出民间艺术实用性第一的艺术特点。平遥漆器是传承于民间的艺术,体现着普通百姓对色彩的喜好,因此它的用色浓郁艳丽,整体效果是描金纹彩、金碧辉煌。具体说来,平遥漆器的底漆以中国民间偏爱的墨黑、霞红、杏黄、绿紫四色为主,上面描绘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例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代代相传的吉祥意味的纹样;花鸟鱼虫等民风浓郁的传统图形,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推光打磨、反复修饰,形成了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二、平遥漆器的制作工艺

平遥漆器和中国其他地区的漆器一样,制作工艺繁琐复杂,清朝以前,推光漆器为素底描金,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的新工艺,最后平遥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施炼制大漆:平遥推光漆器的用料颇有讲究,使用的是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的漆树刮掉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没有处理过的漆树原液被称之为生漆,传统方法的生漆精制加工有两种:自然搅拌晒制和煎煮,现在一般采用搅拌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源生漆过滤,先粗麻布过滤,再用细布过滤。然后是搅拌,搅拌的目的就是改变原生漆的性能,也就是改良。通过慢慢的搅拌,可以增加生漆漆膜表面的硬度和亮度,同时使生漆各成分更均匀,增加使用时的流平性。

2、木胎“披麻挂灰”:平遥漆器所选择的木胎一般分为两种、高档的是选用实木原料、低档的选用现代合成材料,如细木工板、密度板、胶合板等,甚至于还出现了塑料材料的替代品。木胎选择制作完成后,用白麻缠裹木胎,然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现在出于卫生的考虑,一般不再选用猪血入料。底胎制作的整个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然后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下一次刷漆,多则刷7-10遍,少则刷5-6遍,推擦的工具逐步由粗砂纸变为细砂纸,然后是脱脂棉花团乃至人类的毛发团,一直推到漆面生辉、光洁照人才可以进入绘制工序。

3、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色漆:这里说的天然桐油是熟桐油,分为广油和明油两种,广油稀薄而明油粘稠。一般说来广油在调和色漆时,不宜过多,过多会影响推光漆的性能。

4、纹饰绘制:平遥漆器常用的绘制手段包括描金、彩绘、堆漆、变涂和镶嵌等多种技法。

描金:是以黑漆作底,然后以笔沾金粉作画,或是贴上金箔,可以形成高贵、典雅、稳重的画面效果。

彩绘:分平绘与研磨彩绘两种。平绘是指在完成的底板上直接进行彩色描绘,绘完也就完工;研磨彩绘修饰的彩漆要有一定的厚度,经罩漆干燥后,再研磨显出所画纹样。由于漆绘不是一种特种工艺,需要绘制者有一定的专业技巧。

莳绘:即莳粉彩漆,是引进于日本的绘制技法。莳粉包括金银丸粉与干漆粉,制作时一般以推光漆或彩漆做底漆,趁湿撒上所需之莳粉,干后罩透明或不透明彩漆研磨。

堆漆: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的装饰技法。堆漆的做法有好几种,一种是花纹与地子颜色不同,不同层次的几种漆色互相交叠,堆成的花纹侧面显露出有规律的色层,效果极像剔犀;另一种是用漆灰堆起花纹,然后上漆,花纹与地子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变涂: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趁髹漆未干时,制作随意的、有规律的、变化的自然肌理和纹样,可以形成变化天然的艺术效果。

镶嵌:镶嵌装饰是将螺铀、金、银、锡、铝、铜等金属线或薄片蛋壳或者经选择的玉石做为材料,用漆粘贴在画面所需要的位置,结合其它装饰工艺经过髹漆研磨后,产生不同的材料质感、纹理、色彩等独特的效果。

5、出光:出光指用砂纸、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绘制好的漆器出现光亮如镜的效果。出光好不好是平遥漆器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中国漆器的推光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平遥漆器的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的,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完成后的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适于长期摆放。

三、平遥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平遥漆器在唐代开元年间就已经饱负盛名,明清两代又借助于晋商的崛起而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建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献艺授徒,推动平遥漆器成为我国著名的漆艺品种之一。

但是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手工制造业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传统的平遥漆器受材料与制作工艺的限制,一度也出现了濒危的势头。首先是大漆产地的减少导致了原材料的质量下滑;而后带有合成性质的腰果漆和化学漆,以其廉价快干的特质进一步冲击了摇摇欲坠的漆器市场;此外,制作工期长、程序复杂化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也难以和机器化大生产的社会潮流融合,低廉的经济效益导致从业人员急剧减少,漆器生产由此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为了挽救濒危的民族瑰宝,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平遥漆器的挽救力度,鼓励其依托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地域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2006年5月20日,平遥漆器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漆器的生产,由此焕发青春,进入再次辉煌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民间造物》白梵《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6

《中国漆器精华》黄迪杞,戴光品著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7

《漆器艺术.髹漆成器》倪建林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生漆范文篇3

关键词:云雕工艺;传承融合;资源转换;创新设计;实践提案

一、研究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社会实践课,是教学计划内综合设计课程的一部分,已开设了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课程通过对已成功存活了千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生产生态现状调研、考察及下厂社会实践中,选择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物像载体的传统材料工艺漆工艺入手,尝试通过创新设计形态语汇表达,传达一定的境界和生活趣味,实现传统资源的当代设计转换。通过传统资源的当代转换创造新的民族文化,也为新旧手工艺传承和发展增添活力。在中央美术学院特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在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下,培养能够融入未来产业创新,推动产品革新、适应产业设计创新的原创型专业人才,成为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整合上述思维与能力的学生,同时教育学生前瞻性、系统性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以产品设计学科的方法论构建,实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产品设计创新领域、多维度地创新型人才。把培养学生产品设计的艺术性、实验性、原创性特征放在首位,注重产品设计与使用上的合理性和感官上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生态型产业发展与传统手工艺和谐共生的认识,探索无公害生态型产品制造方式与方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基因。注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新产品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发挥原创性专业人才的应有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寻找提升本民族产品品牌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当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中的文化资源结合,才能使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有了源头和后劲,使国家在国际上形成属于中国设计的民族文化品牌。传统手、工文化的复兴,离不开高校专业教学的参与保护与传承,更离不开创新设计与转化(如图1)。此课题除作者多年赴中国云雕产地实地调研,寻找现存相关生产企业和云雕传承人并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性专题实践研究外,还得到了国际漆工艺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望月重延教授,东京艺术大学三田村有纯教授、清华大学周剑石教授及同事江黎教授、大家、黄河云雕等协助与指导。同时也感谢北京故宫博物院、山西省文物局、新绛文物局及扬州文物局的研究员及专家学者们,同时感谢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协助。

二、程序/实践描述

(一)中国漆的分布与特征:漆树在中国地域辽阔,从自然气候区来看,跨越亚热带、温暖带广大地区。从地理位置看,南达南海、广州,北至辽宁,西至西藏,东到东海之滨,北纬19度到42度,东经97度到126度的山地、丘陵,几乎都有漆树生长。其中陕西省漆产量最大,其次是湖北、四川等地。陕西平利的“牛王漆”、湖北施恩的“毛坝漆”、“普新漆”最为著名。中国漆树的类型多数为野生和半栽培的大木漆树,主要成分是漆酚,含氮物和树胶质,此外还含有一定的水分和其他有机物。天然生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随漆树的品种、生长环境、采割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生漆中漆酚含量越高质量越好,漆中水分较少的质量较好,水分较多的质量较差。温度和大气湿度对漆酚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天然生漆需要在一定的温度(20℃—40℃)之间和一定的相对湿度(70%—80%)范围内才容易干燥。天然生漆具有一般合成漆所不可比拟的许多优越性能,其耐腐、杀菌、阻燃、环保等特性,素以“涂料之王”著称于世。几千年来,生漆被广泛地用于衣食住行的各种器物的涂装、军工航天器及建筑的涂装等(如图2)。(二)现代中国漆器产地及分布:现代中国漆器产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其中北京以雕漆工艺为主,山西有平遥的堆鼓、漆绘、新绛的云雕工艺。江苏扬州以螺钿、镶嵌、雕漆工艺著名。福建的脱胎漆器重量轻,色彩华丽,具有耐水、防腐和耐酸特点,漆画也有在当地高校等作者中有一定发展规模。厦门的漆线雕工艺和四川的平脱工艺、漆绘也各具特色。(三)云雕的起源、发展过程及生产现状调研:云雕是中国雕漆工艺中一个独特的种类,因雕剔出的分层纹理与犀牛角的肌理相似旧称之为“剔犀”。云雕始于唐代,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勾、回分、卷草、剑环等纹样组成,故后人称之为“云雕”。但日本把中国的这种雕漆技法称之为“屈轮”,制作工艺也以快刀片削漆面形成的轮状纹肌理为主,与中国的云雕剔刻技法完全不同。云雕工艺是用两种一般为红、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体上有规律地交替髹涂,一般漆层厚度累计达5毫米左右。再用特制的雕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宽下窄。进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断面可见交替往复的色漆层,利用此剔刻技法可把漆平面雕刻成高浮雕立体感的纹样。实地调研中,据原新绛工艺美术厂陈工艺师讲述,县史料曾记载绛州“云雕”之说。绛州的漆工艺始于唐朝,源于江浙一带已经存活了1000多年。后来在绛州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雕漆工艺中独特的一个产品种类,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后流落到民间。那时正是晋南汾河畔绛州经济发展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此背景下宫廷云雕艺集聚于此,出现了有赵普元、王思恭、王小虎等十几家漆器作坊,山西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那个时期的回纹云雕产品。1958年解放初期政府组织建立了新绛工艺美术厂,云雕生产出现了一定的规模。现在新绛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工房,还在延续着传统的云雕漆器制作工艺(如图3)。(四)云雕工艺的制作过程;(云雕漆器的制作分为:木胎、灰胎、漆胎、拓印、雕漆、挠漆、研磨、推光、揩清工艺制作过程)云雕漆器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胎体(木胎、布胎或金属胎体)裱布,灰胎作地。在做好的灰胎胎体上分层髹涂上红色、黑颜色的漆层,但每一种色漆的漆层根据需要,要堆积到一定的厚度。常见的云雕漆器漆层要髹漆七十至八十道,厚的可达百道以上。当漆层反复堆涂到一定厚度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镂空云纹等图案拓印到已涂好面漆的胎体上。根据图形和纹样设计要求利用V或U不同的特制剔刻斜刀,雕刻出约5—8毫米上宽下窄的刀口。不同的雕刻深度和倾斜切面显露出不同颜色和层次的纹样。根据雕漆的雕刻角度、刀法、色彩、纹样厚薄,分为剔红、剔黑、剔犀三种,其中剔犀在雕漆中最为独特。反复髹涂堆积一种或多种色漆层,每髹漆一层都需要整地打磨,一般要髹漆七、八十道,最多可达百道以上。在胎体上形成0.5厘米以上的漆层,然后拓印、复写纹样后,再用特制的锋利雕刀剔出所需的纹样。经过挠漆修正,多次研磨推光,三到五次以上揩清工艺等手工制作过程,在漆面上用雕刀雕刻过的凹陷形体中就会出现有层次的像云纹一样的纹样,所以被后人称之为云雕。云雕的胚料需要特别加工制作,新绛云雕所使用的漆是产自陕西省。其具有漆酚质含量高、干燥快等特点。裱布层是用大漆(即生漆)黏合的,胶灰层是骨胶,桐油,黏土粉的混合体,红色漆层其配料采用生漆、水、桐油(加热成膏状)、色粉(中国产银朱)混合体,其成分比例为3:1:4:4。黑色漆层是生漆、熟漆、桐油的混合体,面漆层是生漆、熟漆、硫酸亚铁的混合体。但是各工房因行业秘密等原因,其配方口口相传比例略有不同。通过多年的留日漆工艺学习经验和近年的产品设计教学、产学研实践研究活动,深感新绛生产的云雕漆器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产地的现状一样,都存在着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小批量生产,成本较高。当地政府没有真正搭台扶持,没有成立行业认可的行业协会来规避恶性压价竞争。产品设计也多是传统题材与造型纹样的沿用,缺少现代感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但是大工业生产无法取代现代人对手工制品的需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和手工制品的关系远比他和机械、数码电子产品的关系更长久。这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它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数千年来体质没有根本变化的现代人,对于人类发展如影相随的手工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自然的需求。在人类的指尖与现代文明的产物不断的接触过程中,越发感到现存的工业产品缺少人文关怀和历史延续感。特别是人们在追求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手工的意义又不断被重新发现,这就是要深入研究云雕新设计工艺的价值所在。

三、云雕的继承与发展——创新设计提案与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中医养生学说,连同文化艺术、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繁衍而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和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在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的当下,我们品位的除了食物本身以外,还有“美器”这样的饮食文化的物质载体。设计的宗旨是服务和分享,“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意境。在社会实践教学中,产品设计专业师生选择了最具代表中国文化原点之一的传统材料云雕漆工艺入手,尝试通过创新设计形态语汇表达,传达一定境界和生活趣味,实现传统资源的当代设计转换。创造出人们可以健康饮食和人与器物美好关系的生活器具,从而使饮食文化不断得以丰富。认真对待生活的日常,可以感受到器亦如人。好的器具可以相伴一生,设计从未停止过对器物设计创新的探索。首先,选择在漆器上云雕的设计理念改变,云雕不仅仅是为了“云”而雕。传统的新绛云雕强调单一规则的传统云纹表现形式,纹样分为(回分、云勾),排列方式分为方、圆、三角等几何形。根据器型的需要打破了这种传统均衡的几何形排列方式,创造出更加自由变化的现代装饰风格构图方式(如图4)。其次,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几何形转变为有机形、自然形,雕刻制作过程当中也尽量地避开纹样密度加工繁琐、过度装饰等问题。从现代人的审美视点出发,追求个性化表现形式。新产品的设计,创作、制作过程中重视传统工艺制作的继承与发展,在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寻找契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表现语言。云雕分为U形和V形两种雕刻方法,以南派为代表的“瓦式”柔和浅雕法和北派刚劲深峻式方法。南派的传统雕漆技法强调“藏锋”,刻线优美流畅。北派强调“露锋”,展现锐角力量,制作过程中不允许失败,需要一气合成的熟练雕刻技艺。在研究传统南北派云雕工艺技法的同时,将两种不同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用漆面不同的雕刻表现特点做了大胆的云雕创新尝试(如图5)。云雕创意设计作品(如图6、7、8、9、10、11、12)。结语开放的时代为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于发展创造了机遇,更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传统技艺向当代转型的可能性。社会实践课程是中央美术学院最具特色的传统课程之一,特别是“大学与非遗”的中青年传承人高研活动,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未来设计源自传统工艺,漆工艺作为国家代表性传统工艺之一,是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传统资源。关注传统产业振兴发展,破解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市场化及乡土社会变迁、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课题,对院校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具有现实意义。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寻找传统文化基因。探寻民族生活美学,建立起现代手工设计学科体系,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理念。做好传统资源的当代转换,也是从事设计教学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飞龙.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长北.髹漆录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雕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4](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永龙.中国品牌经营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6]杭间.中国漆工艺美术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7]曾辉.重拾工匠精神创造民生价值[J].北京:中华儿女报刊社.2016.

[8]冉兴娟.当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精神营造[J].设计,2017,30(11):140-141.

生漆范文篇4

宁波地区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中心之一。宁式家具集雕刻、镶嵌、漆作、书画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极具地方特色。本文探讨宁式家具应用于装饰的各种工艺手法,从中探寻宁式家具在文化、技术上的独特内涵。

Abstract

NingboisoneofthecentersofmanufactureforChinesetraditionalfurnitureinMing-QingDynasty.Ningbo-styleFurnitureflockscarvingcraft,tessellation,paintingartandcalligraphyarttogetherandshapesitsdistinctivedecorativestyleandprocessesregionalcharacteristics.ThearticleexploresvarioustacticsappliedindecorationofNingbo-styleFurnitureanditsdistinctiveconnotationincultureandtechnology.

关键词:宁式家具、装饰手法、技法

Keywords:Ningbo-styleFurniture、technologyofdecoration、craftart

壹、前言

装饰,是家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家具,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文化。宁式家具是明清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的匠人将宁波地区精湛的工巧艺术运用到家具制作上,使宁式家具在装饰技法、装饰题材上自成一体,洋溢着浓郁的地方风格。

一、河姆渡工艺--装饰手法的起源

宁式家具源远流长。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开启了浙东的文明史,也证明了宁式家具的渊源所在。早在河姆渡时期,宁波的先民已经创造了应用于干栏式建筑的多达十几种榫卯构件,发明了以蝶形器和鸟形圆雕为代表的象牙雕件,并利用生漆作为木质器物的装饰涂料,创造出我国最早的漆器。河姆渡先民们朴素的装饰观对后来宁式家具装饰手法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表列出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表1.河姆渡工艺手法与宁式家具装饰手法的渊源关系

河姆渡工艺手法

宁式家具装饰手法

象牙雕刻装饰件:有立体和平面两种,利用对称、平衡以及合理的分割而产生的美感,动植物形象和几何纹图案相结合的器物装饰

宁式家具在装饰手法上,大量运用了浮雕、透雕,在纹样上运用山水、人物、动植物的图案,并喜欢夸张手法模拟原始人的愚昧形态,流露出幽默的风格。

陶器装饰:陶器表面饰以动植物的变形纹样,呈现出浮雕的雏形

原始漆器:掺和朱砂颜料,呈现出金黄中透出丹红的色彩

宁式家具髹漆装饰中在家具表面饰以朱红漆装饰的手法。

二、唐宋时期--装饰手法的发展

至唐宋时期,宁波的建筑、家具和器皿制作已声名远扬,曾以明式(明州)家具风行于世。唐咸通三年,日本真如亲王在《头陀亲王入唐略记》中,作了明州(宁波的古称)人"坐倚子"的记载。①到了五代和宋,高型家具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定型,宁波鄞县东钱湖绿野岙宋代石椅"石杌子"即是实物例证(如图1)。石椅的背、面和椅前垂足处脚踏,都被雕成平整光面,连为一体,像是现在舞台上京剧演戏中盖上椅披的椅子,简洁、整体。从侧面看,椅背、座面到脚踏,形成三个90度折角,如三个石阶,拾级而上。工匠把方整石块的两侧,向内錾凿,平均约8厘米左右,作为底垫,绽露出四条挺立的椅腿及两腿之间的横枨。众所周知,家具横枨,非圆即方,从未见过中线高凸,两边斜削形如宝剑的剑脊线,这种剑脊线的装饰手法呈现出扶正却邪的凛然正气,成为独一无二的宁式特色,并开创了宁式家具装饰风格的先河。

图1.南宋石椅·鄞县东钱湖绿野岙

三、明清时期--装饰手法的成熟

明清时代是我国传统家具的巅峰时期,也是宁式家具装饰发展的成熟时期。其原因有:一、随着海禁开放,宁波海外贸易兴盛,大量硬木从南洋进口,这奠定了宁式家具发展的物质基础。硬木质地细腻,纹理自然质朴,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城市文人学士的精神寻求与复合。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讲究家具陈设形成风尚。三、浙东一带传统工艺源远流长,能工巧匠辈出,木作技艺精湛称绝,到明清时已趋成熟。同时,被礼制法规所抑制的人性欲求和道礼德性约束下的自然情感在硬木家具自由、充满生气的纹饰世界里得到了宣泄、释放。

明清时代宁式家具装饰技法的发展以清道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清道光以前以朱金木雕装饰为主,即雕刻和供漆相结合;清道光后以骨木镶嵌装饰为主,集雕刻、镶嵌于一身。从装饰题材上看,清道光前以临摹当时画家作品的"丹青体"为主,道光后以民间艺人设计的民间装饰性绘画"古体"纹样为主,两种装饰各具特色。

贰、宁式家具的主要装饰手法

一、清料加工

清料加工,即在家具表面不髹漆的情况下,运用线形、兜接等装饰手法,使家具呈现优美的形态,并体现材质美和用料的优良属性。这类家具要求精湛的做工,考究的木料。因为名贵的木料来之不易,宁式家具往往把这些木料用在案桌的面板、橱门板以及椅子的靠背板上,而在其它如橱背面等不显眼的地方使用当地的木料。宁式家具的清料加工装饰手法主要有线脚装饰和"一根藤"装饰。

(一)线脚装饰

线脚,是家具部件断面所呈现的方、圆、凹、凸不同形状在部件表面产生的各种线形。宁式家具的线形装饰丰富多彩,主要有文武线、高阳线、凸凹线、圆线、盘香线、双阳线、二四线等十余种。这些线形应运于桌、案、椅、凳的边缘、靠背、扶手、腿等处,使家具的造型轻盈多变。(如图2)

图2.宁式家具的牙板线形装饰

脚,指家具腿足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脚型,是宁式家具中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法。常见的脚型有马蹄脚、回纹脚、鹅冠脚、三弯脚、云纹脚等(如图3)。在这些脚型中采用得最多的是马蹄脚。这种脚型是由腿部的弧线延伸到脚,在腿部向脚转折处,外边缘线向里收转,内呈马蹄形状,故名曰马蹄脚,此脚型线条衔接流畅,犹如骏马纵横驰骋,气势非凡。马蹄作法大体分两种,内翻马蹄和外翻马蹄。内翻马蹄有直腿和弯腿,而外翻马蹄则大多为曲腿。马蹄腿大多装饰在带束腰的家具上,这几乎已成为传统家具的一个规律。

图3.宁式家具的各种脚型

(二)"一根藤"装饰

中国优秀的传统家具,离不开造型设计和工匠精湛技艺的完美结合。造型设计往往投入文人的智慧,而工匠技艺则融雕刻、漆艺、镶嵌、榫法四种不同工艺于一炉。其中榫法,常被喻为家具制作的关节。宁波工匠在榫卯制作中,具有独特的技艺,创造了"一根藤"的工艺。"一根藤",顾名思义,其形体像根藤,连绵不断,一通到底,所以叫一根藤,匠人称"拷头"。其制作方法是,"取数以百计小工段,长的数寸,短的仅半寸,每一小木段前段制成榫头,后端尾部起槽作卯,榫卯相接,组成曲尺形,或大或小,迂回盘旋,"②构成各种图案。由于每个榫卯衔接要求紧密,尺寸特别精确,又因是匠人硬性将榫头拷入槽内,所以叫它"拷头"。"拷头"正面浑圆,俗称"泥鳅背",始兴于乾隆前后,与同时的瓷器底足极相似,是"拷头"中最精致的,另外还有平面和凹面等。

"一根藤"工艺,常用于家具中的床围、桌围装饰。以红木千工床为例,人们不满足单纯的花板对千工床的装饰,一则花板不透空,遮掩严实;二则线条变化不丰富,滞留呆板。床的挂面装饰要求玲珑剔透,但又要符合东方人含蓄的情感,半遮半掩,仿佛阴隙中的月光,恍惚迷离,令人遐思。"一根藤"装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种意境。据称,"一根藤"制作藏有秘诀,由师傅代代相传,不授异乡之匠,故广式或京式家具中不易见到,倘若需要类似的工艺装饰,则往往是在整块大料中用锯子镂锯而成,这样既浪费材料,又不牢固,更见笨拙。对此,海内外行家常望艺兴叹,自愧技艺不如宁波工匠高超(如图4)。

图4.清·红木椅子上的一根藤工艺

二、髹漆装饰

漆饰是通过髹漆在家具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法,兼有美观和保护家具的双重功能。宁式家具的漆饰可以分为生漆涂饰和朱金彩漆两种。

(一)生漆涂饰

宁式家具不像广式家具那样重漆,也不像苏式家具那样不髹漆,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漆的光泽,又体现木质的纹理。精湛的漆工工艺使宁式家具具有厚重典雅的独特韵味。据《鄞县通志》记载,宁波漆作犹重"擦漆细工","其法纯用右指摩擦而城","完成之品光泽净靓似象牙,质古雅可爱",并说"寻常一方寸之木,穷人一日之力,往往尚可完成,其余贵可知矣"。③漆工工艺在宁式家具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揩漆"。揩漆的主要原料生漆,又称大漆,普通的生漆经过过滤、晒、露、烘、焙等过程,才成为合格的用漆。在揩漆过程中,用木芨草或砂叶(一种植物叶子),蘸水细细砂磨,或用手指摩擦,反复交替进行,这样制成的家具表面,色泽优雅,并呈现美丽的木纹,创立了宁式家具光润的地方风格。

(二)朱金彩漆

贵重的木材毕竟难得,宁式家具中除了用进口的硬木制作的家具之外,寻常百姓家的木器一般用当地的普通木材制作,如樟树、木乌树等,因此彩漆的装饰手法应运而生。宁波的彩漆工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只涂有朱红漆的木碗,便是佐证。清道光以前流行的朱金木雕家具融优秀的木雕工艺与色彩绚丽的漆金装饰于一体,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审美效果(如图5)。朱,是朱红漆;金,是金箔。漆工在木雕制品上施以生漆,贴上金箔,而后,在其两侧或缝隙中另添朱红漆。待干后,利用折光的原理,黄澄澄的金箔因朱红漆的映衬,更显出富丽堂皇、繁荣昌盛的气氛。朱金木雕家具具有浓厚的浙东地方特色,被称为"十里红妆"家具。原来,宁波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姑娘出嫁的

嫁妆,明清时期,沿海经济发达,江南奢靡之风兴起,更促进了这种风俗,也成为孕育和形成朱金木雕家具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5.清·朱金木雕橱门

三、雕刻装饰

雕刻装饰是宁式家具装饰的重要手法,其中最常用的为浅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宁式家具中的朱金木雕家具最能体现雕刻装饰的技巧运用。

朱金木雕装饰即前文说的朱金彩漆工艺与木雕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技法。具有代表性的朱金木雕大床(如图6),床的挂面分五阶,一阶三块,每块由数尺长、寸许厚的樟木板作材基,匠人称之为花板。花板集浮雕、镂雕、嵌雕于一身,雕刻各种历史故事,人物肖像、奇花异禽等。花板既分隔又连结,层层叠叠,一阶一阶向前扑伸,组成床顶的一个大冠戴,蔚为壮观。艺匠的雕刻,故意夸大人物头部,模拟原始人愚昧时代幼稚的描绘,表露宁波人的幽默。

图6.清·朱金木雕大床

花板是宁式家具中集多种雕刻手法于一体的精华,而花板中的"吉子"装饰(如图7、8),则是精华中之精华,它往往被宁波匠人称之为眼睛,只要看到吉子的精雅粗俗,就可以衡定此件作品的优劣高下。吉子,吉祥之果实也,含吉利、吉庆之意。最初,它作为雕刻件之间的连接物,像一颗螺钉。后来,由于历代匠人的刻意求新,致使这块小天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方、圆、长的固定模式,嬗变成可按制件之间的空隙,随意创制各种不同形状。其雕刻题材也从单纯的吉庆图案纹饰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引入,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凡纸上可绘的皆包孕兼蓄。吉子的材料以黄杨木居多。吉子,作为家具的装饰件,是宁波匠人长期创制积累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工艺。它虽不以单体自立,却常嵌在家具雕刻件的中间,尤其是床挂面的重要部件,招人注目,代表着宁式家具雕刻艺术的精髓。在宁式家具装饰中,黄杨吉子往往和"一根藤"相配,吉子嵌在中间,一个作为藤,一个作为果,藤长果硕,象征子孙繁荣昌盛。

图7.清·黄杨吉子·秋叶睡美人

图8.清·黄杨吉子·花田毛蟹

四、镶嵌装饰

早在唐宋年间,宁波的镶嵌工艺已经发展成独具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样式。明清时期,宁波地区的镶嵌家具兴起,成为宁式家具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如图9)。从宁式家具花板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木嵌脱胎于木雕,从清初到道光时期,宁波的镶嵌家具经历了"木嵌--黄杨木与象牙嵌--骨木和嵌--骨嵌"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道光后主要采用骨嵌,也有用螺钿作镶嵌的;形式分为高嵌和平嵌两种,前期多高嵌,后期多平嵌。高嵌似浮雕高起,平嵌以剪影平贴图案,布局匀称,轮廓形象生动,工艺精密细致。道光后构图从临摹国画作品为主的"丹青体"过渡到民间风俗画,舞台戏剧人物为主的"古体",经大胆夸张等艺术加工,图案化和规律性更强,形成了画面饱满、古朴典雅、黑白相间的独特地方风格,深受当时"若要俏、三分孝"(孝指素白)审美观的青睐。

在骨木镶嵌中,用象牙或牛骨装饰人物面部、手等裸露在外的肌肤,具有强烈的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根据设计图稿用薄纸复画,把复画下来的样稿按骨材的大小及图案可拼接处剪成若干小块贴到骨片上并锯成花纹,在待嵌的底坯上相继进行排花、胶花、拔线(按骨片花纹在坯上划线)、凿槽,接着在锯成骨片花纹底面及木板的起槽缝内涂画胶,把骨片纹样敲进槽内胶合,而后还有刨平、线雕、髹漆、刻花等工序。当题材丰富、工艺独特的骨木镶嵌点缀家具间,更加显得和谐、内敛、魅力无穷。

图9.集镶嵌、雕刻、一根藤于一身的千工床装饰

五、借鉴于其他艺术的装饰手法

宁波地区工巧艺术兴盛,工匠之间互相切磋,融会贯通,因此,在宁式家具的装饰手法上,往往能够看到其他艺术手法的影子。

(一)仿竹工艺装饰手法

宁波地区多竹,四明山有丰富的竹资源,民间大量使用竹材制作了家用器具、竹家具,其中的一些工艺效果为宁式家具所借鉴。如把竹匠制作椅子时弯曲的工艺效果移用在木器上,圆枨和圆腿相组合,加上圆的矮老,使木器的横枨和腿组合更加科学,精巧和牢固,在视觉上使硬木变得圆通温顺,充满动感。有的家具则完全采用仿竹工艺,顿使实心的木材,变成宛似空心的竹竿,给人造成竹器的错觉。

(二)玉璧工艺装饰手法

宁式工匠移花接木,将玉雕工艺动用在木器上,运用琢磨玉璧的手法,在紫檀、黄花梨、红木等优质木材上,雕刻出精致细腻的浅浮雕,华变出南方特有的"名木美玉",成为宁式家具装饰工艺的一大特色.

(三)瓷器纹饰装饰手法

宁波慈溪的越窑青瓷闻名于世,因此,越窑瓷器的纹饰也成为木匠进行家具装饰的仿照对象。如把越窑的弦纹瓶装饰运用到家具装饰上,成为独特的弦纹装饰手法。作品多见于小橱、小箱、桌子等,一只清中期百宝箱,五面皆用凹凸纹装饰,两扇门开启时,可完全隐藏两侧,构思新颖、设计奇特。

(四)书画艺术装饰手法

书法与工艺同属于造型艺术,只是有平面和立体的区别,它们在艺术构思与审美情趣上异曲同工。把书画艺术融于家具装饰是宁式家具的特色。在既没有录音,又没有录像设备的古代,工匠直接将文字融入家具,产生了奇特的文化现象--木器文化。这类家具多是书房用品,常常用狂草、楷书、行书雕刻在屏风、床围和橱门上,方法有阴刻和阳雕。明代嘉靖进士,甬上有名的书法大家丰坊,就有书法作品刻在橱门,草书灵气飞动,为家具增添了行云流水之美。雕刻之外,还有用象牙嵌出书法,如天一阁收藏的大型文字屏风,也别有韵味。除了雕刻和镶嵌,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嵌云石的桌面上,利用天然云石的美丽纹理配上诗词,制造出深远的书画意境(如图10)。

图10.明·桌面上美丽的云石纹理和书法艺术

叁、结语

从本质上来看,宁式家具都具有简洁明快、典雅宜人的艺术风格,尽管在清乾嘉之后,由于世风所致,形式压倒了功能,渐渐崇尚繁琐的雕饰,但这并不是装饰的过错。事实证明,合理的装饰,不仅成为宁式家具中独特的点睛之笔,宁式家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它所体现的优秀的设计思想,值得借鉴于现代家具设计之中。诸如"一根藤"工艺所体现的"废材优用"的思想,在当今原材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又如装饰手法中蕴含的"虚实结合"、"对比渲染气氛"的审美思想,成为美的永恒法则。正如日本民艺大师刘宗悦所言,研究传统器物的目的,"决非是要在今天再使用或复制这些器物。只有将这些通行的法则贯彻在今天的新形式中才是我的主旨。法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我们的任务是:立足于传统去进行新的创造。"④

参考文献

①吴慈(1998年2月),"甬式传统家具十二大特色",浙东文化,页145-149

②吴滨、赵维扬(1990),甬上工巧拾萃,宁波出版社

生漆范文篇5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为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收购金额和规定的税率缴纳或者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特产品,是指农业特产初级产品,以及为保鲜、防腐经过初级加工或简单加工的产品。

第四条对下列农业特产品收入征收农业特产税:

(一)烟叶收入,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收入;

(二)园艺收入,包括水果、干果、毛茶(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和边销茶原料等)、蚕茧(桑蚕茧、柞蚕茧等)、药材、果用瓜(西瓜、香甜瓜等)、花卉、经济林苗木及其他园艺收入;

(三)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芦苇、席草、蒲草、莲藕、荸荠、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及捕捞品(鱼、虾、蟹、贝、海蛰、龟、鳖、乌贼、墨鱼、鱿鱼等)等水产品收入;

(四)林木收入,包括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橡胶、天然树脂、木本油料及其他林木收入;

(五)牲畜收入,包括牛皮、猪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等收入;

(六)食用菌收入,包括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及其他食用菌收入;

(七)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确定的其他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五条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市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除全国统一规定的税目、税率外,本市个别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决定。

第六条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除生产烟叶和牲畜产品外,按规定的生产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收购烟叶、毛茶、水产品、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树脂、牲畜产品、黑木耳、银耳、贵重食品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的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收购单位,代销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单位,发放蚕种、食用菌种的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发放水产品捕捞证的发证机关,为农业特产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别按规定的生产环节或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七条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确定。

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是指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价外收入和其他各种补贴性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难以确定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产量或实际收购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核定。

对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算成原产品的实际收入作为计税收入。

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人,照征农业税,但在计算征收农业特产税时,将农业税扣除。

第八条对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准予免税;

(二)对在新开发的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自有收入时起一至三年内准予免税;

(三)对民政部门尚在补助的纳税确有困难的贫困农户,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四)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酌情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区、县财政机关审核,报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执行。具体减税、免税的审批程序和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品收获的当天;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收购农业特产品(即生产者出售)的当天。

第十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具体缴纳税款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农业特产税在农业特产品生产地缴纳。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所在地缴纳农业特产税。在收购地发现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收购所在地征收机关和扣缴义务人应该负责补征或代扣代缴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十二条纳税人未如实申报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核定征税。

第十三条农业特产税由本市各级财政机关征收。

第十四条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从***纳税年度起,农业特产税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以农业特产税收入建立税源培植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特产品生产,培值税源。

生漆范文篇6

关键词:犀皮漆;纹理;精神

一、犀皮漆的由来

1.工艺渊源。《髹饰录》指出:“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其纹饰似行云、流水、松鳞、雨点、星空等,令人浮想联翩。关于犀皮漆的由来有两种说法:马鞍起源说和腰带犀毗说。马鞍起源说认为犀皮漆做法来自西南,其雏形源自于马鞍鞯涂的漆经过长久摩擦而成形。毗者,脐也。腰带犀毗说则认为犀皮漆就是犀牛的肚脐。犀牛的肚脐上有一层一层的纹饰,像饕餮纹,因此常被做成腰间的装饰。2.历史溯源。战国、秦朝、两汉、三国时期的漆艺术属于黄金时期。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出土了一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犀皮漆器。两件的胎地都属皮质,杯口为椭圆形,底座呈平底。左右两耳边、口沿处镶嵌有铜扣,并带有鎏金。器身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组成,构思典雅,精致美观。王世襄认为:“犀皮漆器似唐代已有,至宋而更为流行。”唐朝漆艺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金银平脱、夹纻造佛像。唐代《太平广记》中就提到了犀皮枕。宋元时期,漆工艺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并趋向成熟。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清河湖下戚家犀皮铺与游家漆铺并列,这表明宋代已有专门生产犀皮漆的商铺。明清时期,犀皮漆已经十分成熟,漆器技艺走向完美,有成熟的剔红、剔犀、犀皮、髹漆、镶嵌等技法,在果盘、胭脂盒、食用碗甚至殿阁亭台、屏风、扇子之上都有体现。犀皮漆器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如明红面犀皮圆盒、清犀皮圆盒等。

二、纹理之美

1.设计性。犀皮漆承载了中华文明的雍容华贵,它不描、不刻、不画,却将变幻莫测的纹理藏于大漆之中。犀皮漆的制作工艺步骤要从割漆开始,经过榨漆去掉杂质得出生漆,接着制造胎体模型、调漆灰、再刷漆、再批灰、裱布、后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接下来才是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犀皮漆花纹的形态关键在于打埝的方法。打埝的实质就是做出高于物体表面的突起。犀皮漆的纹理之美具有设计性,打埝的方法不同,其纹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不同的起笔、落笔来实现艺术效果,豪放型的像草书,粗壮而有力,这种可以做到三十多层漆;行云流水般的像行书,埝成“品”字形,三个点为一组。打埝时要迅速,掌握漆的流动性,需要在心里先估量好。埝的排列组合、疏密变化、高低起伏的变化要胸有成竹;安静肃穆的纹理就像楷书,埝的起收、提按都要把握好,禅意十足。松鳞斑是通过推埝产生的,桂茂栲在烟袋杆上髹厚漆,趁其将干未干之际,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之后呈现出类似松鳞的花纹。凡是经过打埝而突起的地方,都环绕着一层层的漆纹。在髹色漆的工序上,每种色漆的薄厚多少,都要根据经验事先设计,最后才能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状态。2.不规则性。犀皮漆的纹理既具有设计性又具有偶然性,也就是不规则性。创作者可以预先设计好犀皮漆纹理呈现的风格,但不可能完全掌握其每一个点、每一个纹路的走向。这种可控性与不可控性恰好是犀皮漆艺术魅力的体现。犀皮漆的纹理是天然成趣的,正如某位艺术家所说:“犀皮漆的纹理是人类发现的而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它是大自然本身存在的美,是人类外师造化以大漆为载体追求犀皮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中得心源。”就像书法用笔追求的屋漏痕、蚕食叶、锥画沙那样。犀皮漆纹理与色彩的结合形成迷离浮动、变幻莫测的美感,时而像无数滴油滴在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时而像一个冗长而又神秘的故事,让人追不到开头,也看不到结尾。姜海明的漆画作品《冬天•傍晚》中,利用犀皮漆的不规则性,制造出变幻丰富的背景与主体,呈块面的两个人物形成了疏密对比,突出了主题。犀皮漆整体呈现的点状又与人物的块面、轮廓线以及被子形成了点、线、面的构成关系,使得画面主题明确,画面灵动且具有趣味性。3.线性。犀皮漆的纹理具有线性的语言特征,朗格认为:“线条与事物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我们知觉活动中的自然规律之上的,即运动才使人知觉到线条这一现象。”犀皮漆的纹理正是在点、线、面的结合中焕发出灵动的韵律与充满生机的节奏感。犀皮漆纹理的线相互融合,似乎是一个闭合的整体。色彩的迷离斑斓、纹起线条的诡谲变化、纹饰的变幻莫测,这些神秘而独特的美是造物的赐予,是人与神灵的共舞,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含蓄且神秘的漆彩,柔美且内敛的光泽,婉约雅致,似出水之芙蓉。汤志义的作品《沉默是金》以大黑为背景,主体的荷叶以金色为主调。画家在荷叶部分利用了荷叶向外舒展的纹理特征与犀皮漆的流动线性相结合,叶脉的犀皮漆打埝得长,呈线状,外轮廓相对短,呈点状。流动变幻的线性犀皮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苍老的荷叶斑驳、璀璨、跳跃的韵律美。犀皮漆的线性美要用宁静的心才能感受,要以真诚且纯粹的心灵才能领悟。

三、工匠精神

在充满喧嚣与物欲的当今社会,利益的追求容易让人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许多人已经不能沉下心来在一天内专注一件事,更何况是常常要历经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漆器。“工匠精神”正为社会所需,犀皮漆艺人的工匠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极为可贵,主要体现在做漆时沉静肃穆的状态和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1.沉静肃穆。犀皮漆艺人在创作中是沉静而肃穆的。首先制作胎骨要将生漆与瓦灰调和成漆灰,再将漆灰刷在做好的石膏模上,这样的过程要反复多次。接下来的裱布要格外小心,否则容易使胎骨变形。之后,还要继续这样的步骤反复多次:刷漆、批灰、裱布,层层积累,层层阴干。到达一定的厚度,才能挖去石膏、完成胎骨。此时的胎骨还要经过不断批灰和打磨,少则几十遍,多则数百遍。最后,将胎骨刷上黑色的大漆后才完成胎体,这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需要耐心,这是漆器造型的关键。在胎体上打埝等阴干后要反复地髹涂色漆,一般以黄、红、黑三色髹涂。要等每一层阴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阴干速度还要取决于天气,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在髹涂的过程中看不到任何犀皮漆的效果,犀皮漆艺人揣度在心,沉静而肃穆,没有一丝懈怠。在没有打磨的时候,对于作品即将呈现的效果,即使是顶级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犀皮漆所有的美在它浴水而出的那一刻慢慢呈现出来。2.精益求精。在犀皮漆的制作过程中保持沉静而肃穆的状态已经十分不易,但在安徽犀皮漆器大师甘而可看来,还要在冗长而复杂的犀皮漆工艺中精益求精。程已藩《歙志》中记载:“器无巨细,至能载人其上而不捶裂。”能做成一件胎体已经颇为不易,竟然还能上去踩而不破裂。甘而可把精益求精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件苦差,力求做最好的漆器。关于器型的精准程度,他自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如犀皮漆菊瓣盒,整体看上去是圆形的,但它有48个棱、48个菊瓣,4个棱能对上就很难了,但作品的每个棱都能对上且没有误差,堪称完美。而流彩漆茶叶罐中盖子和罐口的直径差被精准控制,在不受外力情况下盖子自己就能缓缓地盖下,这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而可的漆器不允许有气泡和暗籽,即便古代被皇室收藏的漆器也很难做达这一点。

四、古今对比

1.传统犀皮漆。传统犀皮漆的整体风格典雅内敛,色彩以传统的红、黑、黄三色为主。传统的犀皮漆主要运用于日用品,清代早期的清犀皮漆大笔筒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整体呈暗红色,色彩与纹理协调统一,远看典雅内敛,近看如花岗岩表面,富有光泽而不失微妙变幻的美感。清犀皮圆漆盒和清犀皮漆三足炉也是传统犀皮漆的典型代表。2.当代犀皮漆。当代犀皮漆在传统犀皮漆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在色彩上不仅运用红、黑、黄,而且使用其他色调。如,甘而可的绿金斑菠萝漆天球瓶以绿色为主调,碧绿中泛着金色的光泽,犹如午后的阳光洒在碧绿的水波上,静谧而惬意。甘而可还自创了将金箔运用在漆器上的工艺。他远赴米兰参展的红金斑犀皮漆小碗就是在髹色漆的最后一层贴上金箔,后刷透明漆保护金箔又不影响其色泽。这样打磨而成的颜色更加艳丽神秘,光泽璀璨迷人,纹理灵动而立体。不止如此,甘而可的玳瑁斑天目漆小盏的创意源头是建窑天目瓷,意在表现窑变流美肥厚的质感。甘而可将漆层层阴干替换成层层慢干,这样的目的是使漆不会皱得太厉害,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这些都是技术上的创新。当代犀皮漆器还拓宽了应用范围,运用于各种产品的装饰,不仅有各种家具、日用器,而且有现代生活产品,Urushi自行车就是在不锈钢上运用了犀皮漆的做法,使自行车流光溢彩,犀皮漆与现代科技擦出绚丽的火花。犀皮漆国外爱好者运用技术制作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器物,而漆画与犀皮漆工艺的结合,使漆画更具艺术魅力。

从犀皮漆的历史及其传承与创新来看,纹理的美学特征和作者的审美理想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语言。犀皮漆的创作过程也是艺人自身精神的升华,朝着勇敢而坚定的方向越走越远。犀皮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当代、可传统。乔十光曾说过:“把艺术和生活相结合,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我们向四面八方走去。”犀皮漆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宗信.漆汁流畅话犀皮——浅释犀皮漆艺术的形式意蕴.中国生漆,2015(2).

[2]王翯.浅谈犀皮漆器.收藏家,2013(11).

[3]囊荃猷.谈犀皮漆器.文物,1957(7).

[4]王伯杨.犀皮漆探源.中国生漆,2016(2).

生漆范文篇7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

生漆范文篇8

鸟居文化

虽然在日本鸟居如此常见,但日本人普遍对于鸟居文化的深层内涵却一知半解,也没有人特别去关注鸟居这一事物。但其实,鸟居有着深刻的象征与文化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日本人对鸟居敬崇,前往神社参拜时会从鸟居下穿过,向众神诉说心愿,并祈祷得到神灵的庇佑。鸟居仿佛就是日本的象征,被赋予了诸多充满信仰色彩的意义,并成为日本人精神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部分。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曾说:“必须以鸟居为日本的象征物,鸟居是日本的标牌。”[1]当人们遇到痛苦或者有某种心愿时,就去神社参拜,以求得神的保佑,这已成为日本的习俗。去参拜神社时,为表示虔诚都会带一些供物敬献,鸟居也是供物形式之一,这种敬献用的鸟居被称为“奉纳鸟居”,如日本京都伏见稻荷神社前的鸟居,柱子上多附有文字“奉纳”或上纳奉者的题名及日期。日本人很早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使用鸟居这一元素,除信仰敬拜外,在绘画等非信仰方面,也常能见到以鸟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例如,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巨匠葛饰北斋(1760~1849年)的名作集《北斋漫画》中,就有很多鸟居的图案。

鸟居文化探究———对我创作实践的影响

生漆范文篇9

关键词:漆画工艺性绘画性

漆画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媒介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它源于古老的漆文化传统,是从漆器装饰艺术中衍生并独立出来的新画种。中国漆画的独立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

目前在漆画创作上有几种不良现象:一是只重视传统,忽略设计,只追求传统技法上的考究;二是只重视设计而忽略艺术语言,把艺术语言简单化,模仿其他画种,使漆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丧失;三是忽视了漆画特性与材质制作的结合性,只不过在油画、国画上罩一层漆,这些对漆画的发展极为不利。当代中国漆画如何找到自身的位置,更好地发挥漆画艺术语言的特点,需要抓住两个要点——工艺性和绘画性。下面详细阐述漆画艺术中的工艺性与绘画性。

一、工艺性——漆画是以漆为主要媒介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中国漆画从一开始便与材料、技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漆画的语言特征,离不开“漆”的特性,它是构成漆画语言的物质基础,漆画正是通过“漆”这一媒材而进行的绘画艺术。

1.材料

漆画是从传统漆饰艺术中脱胎出来的,因而它所使用的材料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漆。在中国古文字中,漆字也可写为“桼”,专指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漆,它是从漆树上分泌出来的汁液。天然漆原为乳白色,但干后变为红棕色,稍厚即近黑色。只有了解漆的性能和特点,才能表现出漆所特有的视觉效果。

2.技法

中国传统漆艺经历了7000余年的历史演变,技法源远流长,明代黄大成的漆艺专著《髹饰录》记载了上百种漆艺技法。概括地讲,漆画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描绘:凡是在加工完好的漆板上直接描绘,不再罩漆研磨,更无需推光揩清,画完就了者,统称描绘。这是最古老的装饰技法,因其简便实用,现在仍然广泛流行。描绘又可分为彩绘、描金、晕金、泥银彩绘等。②镶嵌:黑漆、朱漆固然很美,但色彩总有局限。于是在漆艺的长河中就借来了“他山之石”,发展了镶嵌技法。大体有金属镶嵌、螺钿镶嵌、蛋壳镶嵌等。③刻划:凡在漆面上用刀刻划,再填入金、银或彩漆的一类方法,均属刻划,可分戗划、雕填、刻漆等不同类型。④研磨:在完成中涂漆或上涂漆的漆板上,或涂漆,或贴金,或洒铝箔粉、干漆粉,或罩漆,使本来十分平整的漆板变得凹凸不平,各种漆象也因互相映衬覆盖而变得模糊混沌。最后经过研磨,显出花纹,画面也趋于平整。这一类装饰方法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却以研磨为主要手段,故统称研磨。罩漆、彰髹、莳绘可归此类。⑤泼洒:将稀释后的一种或数种色漆即兴自由地泼洒在漆板上,使其相互渗化流动,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种技法称为泼洒。⑥堆塑:用漆、炭粉或漆灰等材料,在平整的漆板上或点或线或面地进行堆塑,然后再在高起的纹样上加工处理,这种方法可称堆塑。它使漆面增加了浮雕的趣味。在《髹饰录》“阳识”和“堆起”两章中均有论及,名目繁多,按材料可分漆堆、炭粉堆、漆灰堆等。二、绘画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

艺术之为艺术,法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艺术是把真理性的东西带到世界上来。”这就是纯艺术精神性的典型注释。中国漆画要画出有震撼力的好作品,根本性要求是精神性的绘画艺术使命的实现。

1.漆画作为绘画的基本属性

思想性、艺术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漆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应该按纯绘画形式来要求,用绘画性的标准来衡量。可以不择手段地表现主题,人们关注的已不是材料和技巧新颖、独特,重要的是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内容的深刻性,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和分析。

2.漆画的绘画性表现

①构图:漆画长于装饰性构图,而短于写实性绘画内容,这是因为受到漆与工艺的限制,装饰性的构图讲究形象处理规律化、秩序化、艺术语言程序化,其艺术风格倾向唯美。并且在漆画构图中,也常常运用均衡、多样统一、疏与密、曲线与直线及特异等表现手法。②色彩:漆有其自然光色,漆画则更注重通过表达作者主观化的色彩来体现作品的个性特征。漆画的色彩总的来说是偏于装饰性的。黑、红两种颜色在漆画中常被使用,成为漆画最基本的两大色调。这是由漆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黑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除了黑漆很容易与各种色彩形成协调关系外,也可与金银等相配。金属的艳丽夺目、蛋壳的洁白可爱、螺钿的宝石般光彩,都可以用在作品中,增加画面效果。③意境:情是漆画艺术的激素,形是漆画艺术的个性,材是漆画艺术的特性,变是漆画艺术的灵魂。

三、工艺性与绘画性的关系

艺术最宝贵的是特性,漆画的独特性就是漆性。漆画如果没有漆的特性,没有漆的隽永意趣,本身也就失去了作为材质的价值。

漆画离不开漆但并不意味着以漆作材料而在漆板上作画就是漆画,也不是在画上罩漆就是漆画,漆画首先以一幅画、一画作品(内涵)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才牵涉到漆(材料)的运用,首先注重的是作品的内涵,其次是作品的外观形式,以使观念进入画意所要表达的意境为重,而以纯粹材质雕饰、工艺的变幻为辅。

四、中国漆画发展趋势展望

在高科技、高速度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艺术的创造性也日趋多元化。中国漆画要适应当今急剧变革的审美需求和丰富多变的精神世界,应在艺术观念与艺术语言上进一步加以解体与重构,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艺术,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观。要实现精神性绘画艺术的使命,必须要在审美方面与时代同步,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艺术创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生漆范文篇10

一、精心谋划,扎实准备

镇党委把此项工作摆上了全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扎实准备,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调查摸底到位。组织人员对全镇有意向的入党积极分子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工作情况和现实表现,严格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将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备案,充分掌握了全镇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现状。二是思想发动到位。我们坚持把思想动员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的始终。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热爱共产党、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吸引有能力、学历高、素质高的优秀青年。在镇、总支、村三级分别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动员会,发放宣传单1000份,营造人人热爱党、人人想入党的良好氛围。

二、灵活方式,务求实效

镇党委根据农村党员的特点,提高培训内容实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载体,确保了学习效果。一是创新学习方式。主要采取了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领导培训、典型示范、讨论促学、上门培训等方式开展学习培训,真正让每名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得有劲。培训活动中,镇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各总支、各村讲党课、做动员;请优秀党员干部白寨村书记田东平、青坪村村官大学生漆强现身说法,为群众讲述对党的感情,和党的联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不只是讲讲课,开开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镇上,优秀基层党组织三家店村等地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拉近群众距离,加深群众对我镇党组织发展现状的了解,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良性互动,真正做到让群众感同身受、形成对我党的正确认识,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党。

三、严格程序,选优去劣

为了确保真正选出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村党支部严格审查,把好第一关。各村党支部和每名有意向群众都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其基本情况和申请入党动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地走访工作单位,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公平公正,不出差错。二是镇党委加强监督审查,把好第二关。镇党委对各村支部委员会提交的积极分子名单进行了详细审查。镇党委专门成立了督查组,到各村进行明查暗访,了解真实情况。同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督查,使整个活动做到了动作规范,程序严格,不走过场,保证了每名积极分子符合入党要求和条件。三是严格测试。201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共有65人,乡镇机关1名,农村64名,理论测试合格57人。从培训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运作,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推进,扎实开展。

四、主要成效

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方法,严格发展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政治素质,对党的重要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坚定了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信念,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为镇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