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3:49:08

上涨范文篇1

关键词:米价上涨中国策略

一、国际米价上涨概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世界粮食价格指数2006年上涨9%,而2007年则上涨40%。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至今未见有回调迹象。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而全球大米库存却降至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为7210万公吨。泰国米价的大涨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国际米价不断上扬。

二、国际米价上涨原因分析

1.供给量减少。据统计,由于全球性温室效应和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全球有20%的耕地正在盐碱化,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的生产力下降。因此,在粮食的生产力不能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粮食的产量不排除下降的可能性。在重要的农产品种植和出口国澳大利亚,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干旱天气,使该国的农业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并宣布可能要从国外进口饲料和粮食。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欧盟,今年也因涝灾影响了粮食生产。中国南方2008年初经历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粮食的生产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的安全供应涉及国计民生。由于气候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大米减产,使得大米的主要出口国纷纷限制大米出口或调高出口价格,以维持国内大米价格稳定。越南大米的出口量减少了22%;印度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近五成;柬埔寨27日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泰国大米出口量减少,同时价格提高。

2.需求量增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原油价格的高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粮食能源化的浪潮,作为世界农业出口大国的巴西把35%的玉米用来提炼乙醇;美国27%的玉米也用来提炼乙醇。美国的《新能源法案》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

虽然粮食能源化消耗的是玉米,但玉米的需求使原来种植水稻的耕地被用于玉米种植,加剧了水稻耕地的进一步短缺,从而减少大米的供给,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即对大米的需求近乎是刚性的,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大米的供求关系会日益紧张,最终导致大米的价格的上涨。

三、我国大米市场供应现状

1.价格基本稳定,局部出现上涨。2008年4月6日市场监测显示:国内大米重要产地东北价格整体平稳,局部波动,黑龙江、吉林等地10公斤袋装大米价格基本为3500元每吨,基本持平;京津地区,东北米批发价2880元每吨,回落20元每吨。黄淮地区,张家口东北大米批发价格2880元每吨,回落20元每吨。南部地区,福建福州东北大米批发价格为2800元每吨,上扬40元每吨。但近来中国香港特区米价暴涨,市民抢购,东莞大米批发价全线上涨,进口香米涨幅20%,国产大米平均涨5%。但是广东省粮价总体平稳,目前全省国产大米供应正常,货源稳定,进口米略有上涨,但对大米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2.水稻种植减少,警惕潜在危机。在中国南方很多本季应该开始种植早稻的地区,由于农资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意愿正在持续降低。湖南省农业厅粮油处的调查数据显示,该省今年农耕成本同比上涨40%~50%。且水稻双季改单季的面积连年扩大,并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谨慎对待全球米价上涨和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

四、我国应对米价上涨的策略分析

1.实行大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大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保障农民的收益,进而激发农民种粮的热情,保障大米的供应。但是最低收购价容易致使市场上预期粮价走高,有加速价格上涨的风险。笔者认为解决的方法是建立长期的米价稳定计划,当米价低于一定价格时,由政府按最低价格收购,保护稻农利益;当米价上涨幅度较大时,由政府抛售低价时收购的库存,稳定价格,保障人民生活。这种方法可以使得米价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既顾及农业生产者收入,又顾及居民利益。

2.限制出口。通过取消大米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以及实施出口配额管理等措施都可以限制大米的出口数量,从而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稳定米价水平。中国政府从2007年年底开始频频出台粮食出口调控政策。去年12月20日,中国取消了粮食及其制粉出口退税;当年12月30日,财政部宣布今年全年对57种粮食和制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今年1月1日,商务部也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上涨范文篇2

2010年继大蒜、绿豆等出现价格疯涨之后,小麦、玉米、水稻这三大主粮价格也轮番上涨,2010年新粮开秤后,小麦收购价一举突破两元,随后的早稻开秤价超过1.9元,而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收购价已升至2.01元。几年来,我国主要粮食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间。如果说“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热词的流行表明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尚可容忍的话,那么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价格的波动则加剧了国人通货膨胀的担心。那么,如何看待最近粮价上涨呢?本文就粮价的上涨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粮价上涨原因。

1.粮食减产导致供给减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未根本改变,频繁的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来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严重干旱、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我国夏粮6年来首次减产。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462亿斤,比去年减少8亿斤,减少0.3%,虽然夏粮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减产信号对人们心里层面的影响却不小。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产品的价值与价格长期背离,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在价格上根本得不到体现,使得农民的收益极低,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常出现摞荒现象,甚至部分地区集体摞荒,摞荒现象导致的粮食减产也是相当惊人的。

2.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导致价格上升。

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过对山东农户的调查可知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近几年,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由于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大幅上涨,回家务农的机会成本显著提升。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3.游资炒作,囤积农产品,导致价格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楼市,并未明显传导到实体经济,但随着最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受到国家调控,和股市受国家加息的影响,资金纷纷退出,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而资金选择农产品作为炒作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脱离价值而长年在低价位徘徊,容易在低风险下短期内迅速拉升价格,同时,粮食产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现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无处可去的资金很可能长期囤积于此,择机兴风作浪。

4.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争相抢购,一时间使农产品进入“白热化”状态。

近几年,具有国外资金背景的企业不断在我国产粮区布点,在玉米制种、大豆、水稻等品种上外资已占得先机,而现在,外资背景的粮食企业更是纷纷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从北方抢购小麦到南方高价收谷,外资粮食正加紧进入我国粮食行业,在我国粮食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在加快。今年“三夏”期间,实力雄厚的外资粮食企业“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而益海嘉里今年首次在南方启动的早稻收购,延续了其在北方小麦收购中的高调,8月1日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也高于江西市场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购价。正是因为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引发了竞争性收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上涨范文篇3

2010年继大蒜、绿豆等出现价格疯涨之后,小麦、玉米、水稻这三大主粮价格也轮番上涨,2010年新粮开秤后,小麦收购价一举突破两元,随后的早稻开秤价超过1.9元,而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收购价已升至2.01元。几年来,我国主要粮食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间。如果说“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热词的流行表明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尚可容忍的话,那么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价格的波动则加剧了国人通货膨胀的担心。那么,如何看待最近粮价上涨呢?本文就粮价的上涨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粮价上涨原因。

1.粮食减产导致供给减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未根本改变,频繁的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来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严重干旱、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我国夏粮6年来首次减产。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462亿斤,比去年减少8亿斤,减少0.3%,虽然夏粮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减产信号对人们心里层面的影响却不小。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产品的价值与价格长期背离,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在价格上根本得不到体现,使得农民的收益极低,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常出现摞荒现象,甚至部分地区集体摞荒,摞荒现象导致的粮食减产也是相当惊人的。

2.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导致价格上升。

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过对山东农户的调查可知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近几年,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由于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大幅上涨,回家务农的机会成本显著提升。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3.游资炒作,囤积农产品,导致价格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楼市,并未明显传导到实体经济,但随着最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受到国家调控,和股市受国家加息的影响,资金纷纷退出,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而资金选择农产品作为炒作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脱离价值而长年在低价位徘徊,容易在低风险下短期内迅速拉升价格,同时,粮食产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现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无处可去的资金很可能长期囤积于此,择机兴风作浪。

4.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争相抢购,一时间使农产品进入“白热化”状态。

近几年,具有国外资金背景的企业不断在我国产粮区布点,在玉米制种、大豆、水稻等品种上外资已占得先机,而现在,外资背景的粮食企业更是纷纷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从北方抢购小麦到南方高价收谷,外资粮食正加紧进入我国粮食行业,在我国粮食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在加快。今年“三夏”期间,实力雄厚的外资粮食企业“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而益海嘉里今年首次在南方启动的早稻收购,延续了其在北方小麦收购中的高调,8月1日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也高于江西市场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购价。正是因为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引发了竞争性收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上涨范文篇4

一、市场价格异常上涨是指市场商品和服务价格受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在一定区域内突发性的较大幅度上涨。认定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应同时具有以下5个特征:

(一)市场价格上涨是受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引发的,如自然灾害、疫情、国内突发性事件、重大国际事件等;

(二)市场价格上涨是在短期内突发的;

(三)市场价格上涨的区域迅速扩大或有迅速扩大的趋势;

(四)一种或数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时较大幅度上涨;

(五)市场价格上涨已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和消费者心理恐慌,出现大量集中购买或抢购商品,部分商品在一定范围内脱销,对市场经济秩序、人民群众生活、社会稳定已产生或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和危害。

二、应对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工作预案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灵敏地跟踪监测市场价格变动状况,在市场价格出现异常上涨的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工作预案,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快速运用多种手段和实施各种对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平息市场价格异常上涨事态,恢复市场价格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三、应对价格异常上涨的工作原则:

(一)快速及时原则。出现价格异常上涨或有可能出现上涨时,必须第一时间内快速报告情况,分析原因,判断性质,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决策、启动预案,采取措施、控制局面,及时稳定市场价格。

(二)综合调控原则。针对价格异常上涨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引导调节市场价格,迅速平息市场价格异常上涨。

(三)协调分工原则。应对价格异常上涨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四)依法行政原则。在应对价格异常上涨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采取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和储备物资等措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出台干预措施必须依照《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程序,经省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要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四、应对价格异常上涨的工作制度:

(一)信息通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发现价格异常上涨诱发因素或价格异常上涨时,应迅速将有关情况通报给价格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将价格异常上涨信息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或反馈。

(二)应急资源调配制度。价格异常上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价格异常上涨状况,明确各成员单位承担的应急任务、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所应提供的人、财、物等应急资源,并视具体情况统一调配各成员单位提供的应急资源。

(三)价格监测和动态专报制度。根据价格异常上涨情况的不同程度,建立相应的价格监测和动态专报机制。应急情况下,一般应一日一报,必要时随时报告。

(四)应急值班制度。价格异常上涨期间,各有关工作岗位要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值班,实时监控市场价格和接听价格举报电话;情况紧急的,实行24小时值班。

(五)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五、县政府成立县价格异常上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价格异常上涨应急的日常工作。

六、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修改价格预警方案和应急工作预案。

(二)根据市场价格形势,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判断认定价格异常上涨情况,决定实施或终止应急行动。

(三)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价格异常上涨应急资源。

(四)统一部署、指挥全县开展价格异常上涨应急工作。

(五)报请县政府按程序采取有关价格干预措施。

(六)报请县政府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储备物资。

(七)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价格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价格走势的预测分析;价格异常上涨状况的分析。

(二)负责起草、拟定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对策建议。

(三)负责联络、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反馈决策执行情况。

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一)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及时向政府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预警和应急意见,提出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商品储备等平抑市场价格和实行价格干预措施的建议,组织实施相关应急措施,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

(二)工商部门负责查处经营者利用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囤积居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三)质监部门负责查处短斤缺两、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四)财政、经贸、粮食等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好供应、销售等工作,保证市场供应,确保资金和物资及时调拨。

(五)公安部门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及时处置因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迅速追查和制止各类谣言,配合价格主管部门落实有关行政处罚。

九、应对市场价格异常上涨的主要措施:

(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或发现价格异常上涨时,人员各就各位,迅速掌握情况,分析判断异常上涨趋势,提出应急措施意见,及时向本级和上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迅速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价格异常上涨应急工作会议,通报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认定价格异常上涨性质,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应提供的人、财、物等应急资源,作出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决策。

(三)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及应急工作预案规定的分工原则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头运行。

(四)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价格上涨信息和应急工作情况向邻近地区的价格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召开新闻会、公告、编印宣传资料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有关信息。

(六)价格主管部门迅速开展价格巡查,集中力量实施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趁机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防止价格异常上涨势头扩大蔓延。当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时,可实施统一调配和紧急支援,保证市场价格检查力量。

(七)启动一日一报的价格异常上涨情况专报制度。价格主管部门每天将当天有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异常上涨情况、上涨原因、未来走势及对策建议等向当地政府及省价格主管部门报告。如遇紧急情况随时上报。

(八)启动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把握市场价格动态,确保举报投诉电话全天畅通。

上涨范文篇5

关键词:养老金;人口老龄化;银发消费;上涨因素

在我国,虽然存在着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基本国情,但国家仍然不遗余力的制定调整养老金政策。养老金的上涨不仅为退休人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使他们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本文从人口老龄化、银发消费、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阐述了促使养老金连续12年上涨的缘由。

1.人口老龄化这个客观事实促使养老金年年上涨

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时,或者这个国家65岁以上人达到7%时,就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以下是2008-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图中显示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困扰。第一,子女压力大。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80后成了孤独的一代也成了压力最大的一代,按照中国的传统养老习惯,老人们居家养老是首选,这样4+2+1的家庭就产生了。这些80后不仅要养家糊口照看孩子还要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照顾着身边的这四位老人,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二,由于人口特点变化将会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将会导致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发生。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困扰归根到底是退休人员的经济条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社会上要求提高退休金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提高养老金也减轻了年轻人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工作,为社会创造长远的效益。

2.“银发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刺激了养老金的上涨

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的挑战,老龄化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少许制约的同时,也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即“银发消费”市场。银发消费带动并且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例如:针对银发老人对商品的消费具有求实,怀旧,方便等心理特征,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开发了针对银发老人的旅游项目,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医养相结合养老院等服务项目等。依据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程度,这些银发老人的资金来源除了以前的积蓄、子女的支持主要就是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了,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银发消费刺激了养老金的上涨。与此同时,银发消费事业的蒸蒸日上,也会为我国的税收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也会增加财政转移性支付的金额同时会为连年上涨养老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3.政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退休人员连年上涨养老金保驾护航

2017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和改进民生,2016年中央用于改进民生的费用占GDP的4%,政府多措并举把保障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就是其中的一项,如下图所示,自2005-2016年养老金连续12年上涨及上涨幅度。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如图所示自2005-2016年12年间,养老金增长幅度一直在5%以上,而在过去五年里,我国CPI一直保持在3%以内,可以看出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可以完全保证退休人员购买力不下降。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由财政直接补贴,逐步解决老人“因病致困”的难题,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调整养老金的文件,力求调整范围调整幅度惠及每一位退休员工。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银发消费”、国家政策扶持、CPI上涨等因素促进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年上涨。当然养老金上涨也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表明我们国家国力的强盛,表明国家把改进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退休人员安享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愿望,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文若.《社会保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32)

上涨范文篇6

近年来,我国地价持续上涨,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从2002年的106.9逐年攀升至2007年的112.3(上年同期价格为100),而2008年1季度则再创新高,达到了116.5.不可否认,近年地价的持续上涨是城市化加速及经济发展引起土地价值提升后在交易价格上的必然体现,是土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回归。但地价上涨的长期性及不稳定性也反映出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着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适当调控。

二、我国地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1.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地价上涨据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3.9%,且绝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30%,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具体来讲城市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地价:(1)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规模越大,对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交通运输系统也更复杂,城市环境的营运成本及土地级差收益也越高。(2)城市土地用地结构的改变。城市土地价格与商业用地比重成正比,与工业用地的比重成反比。商业用地比例越高,城市土地价格也越高。(3)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发展,政府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得到了很大改善。卫星城镇及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往往比较齐全、规划比较完备,地价也较高。并且通过其传递扩散作用,往往会带动周边地域地价水平的提高。

2.供需矛盾的深化必然导致地价上涨一方面,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土地供给无弹性,或者说具有弱弹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投资投机性购房热潮等众多原因都导致了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直接加剧了地价上涨的动力。

3.现行的土地供给制度加速了地价上涨根据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这种出让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迫使地价上涨:(1)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导致地价上涨。价格是绝对的决定因素,出价完全靠市场调节,价高者得。(2)“上不封顶”的出让价格导致新“地王”不断产生。如2007年7月,北京成开与北辰联合体以92亿元竞得长沙市某地块,成交价比46.3亿元的起拍价高出近1倍。(3)土地垄断供应导致拿地价格上涨。我国土地一级市场只能由政府通过征地来供应,由于一级市场的不规范,大量非国营房地产企业不得不从房地产商处获得土地,导致土地价格二度甚至三度被抬高。

4.高房价预期带动地价上涨消费者预期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亿人需要改善住房的巨大潜在需求及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导致了消费者和供给者预期房价上涨。正是因为消费者和开发商都预期房价上涨,开发商才会以较高的价格拿地。

5.地方政府存在推动地价上涨的内在冲动从现行的人事考核机制上可以看出,快速增长的GDP、招商引资的数量等政绩性的东西是考核地方政府的硬性指标。但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缩减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而出让土地能够补充财政资金,缓解财政压力。所以地方政府存在推动地价上涨的内在冲动。它们通过垄断手中的土地和政策舆论引导抬高地价、支持房价,制造只涨不跌的预期,从中获益。

三、抑制地价上涨过快的对策

1.改变土地供给方式(1)改变“价高者得”的评价标准。按照这种标准拍卖土地,其结果就是土地价格节节攀升,最终开发商会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头上,使得地价推动房价上涨的局面不可避免。(2)加大土地招标的比重。招标相对于拍卖更为理性,它不仅将地价作为考虑因素,也将开发商的实力、诚信度、方案可行性、对城市建设的贡献等方面纳入了考虑范畴。(3)采用土地出让的综合评标。参照上海市的土地挂牌方式,将商务标和技术标结合起来,选出开发实力雄厚、经营水平一流的企业。

上涨范文篇7

一、部分粮油肉蛋类价格现状

据调查显示,10月份当地粮油肉蛋价格情况如下:大米价格为1.70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6.25%;鲁花花生油价格为110元/5升桶装,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4.6%;面粉价格为1.10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85%;猪肉价格为10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了5.0%;羊肉价格为15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36%;羊肉价格为16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23%;鸡蛋价格为3.50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6.7%;鲤鱼价格为5.50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0%。

二、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据调查,物价上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主要副食品价格。二是成本推动。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一年来,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三、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

今年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于城乡居民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当前,大部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向享受型、发展型方向转变,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为生存型,生活处于温饱阶段,消费仍以传统的主食为主。粮油、肉禽蛋、蔬菜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家庭支出。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弹性小,替代效应不明显,不管价格是否上涨,都必须消费。因此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消费量下降,生活质量降低。

2、物价上涨抑制了城乡居民购买欲望,消费量有所下降。2007年以来的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给全县城乡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物价上涨带给生活的压力,不得不降低消费档次。主要表现在购买价廉质次的商品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

3、一些城乡居民对基本必需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心理日渐脆弱,承受能力大为下降。从目前来看,涨价的品种大都是食品类,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购买频率较高,发生次数多,居民的印象深刻,价格稍有变动,广大居民就能察觉出来。

四、面对物价上涨的几点建议

物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低,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的生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宏观调控市场价格,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保证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1、加强价格监测,制定价格异动应急预案。健全和完善价格监测体系,认真开展对肉禽蛋、粮油、蔬菜等食品的价格监测分析工作。严惩哄抬物价、垄断市场等违法行为,准确把握价格走向,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出台价格调整措施,控制价格上涨过快。

2、正确宣传,稳定民心,发挥媒体作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和成效,不扩大物价上涨信息传播。把握舆论导向,稳定民心,减弱居民对涨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上涨范文篇8

关键词:物价上涨,劳动力供给,产能过剩,刘易斯拐点

对中国物价上涨压力的多角度观察

1.中国产能过剩到底有多大。

关于中国的产能是否过剩,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由于中国缺乏产能利用率等探讨中国产能的有效指标,产能情况究竟如何,始终莫衷一是。我们从几方面对中国的供给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状态。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工资的上涨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传统状态。

产能缺口究竟有多大?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测量产能缺口难度很大。IMF通过统计方法以及基于增长核算的方法,对产能缺口进行分析,多数结果大多支持一个结论,即目前产出已基本平衡,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

淘汰落后产能。2008年底很多产业的过剩产能已经得到了调整,但是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投资加速又促进了产能过剩出现反弹。今年以来,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除个别特殊情况外,18个工业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均已关停,大部分落后设备已拆除。我们认为目前的产能过剩更确切的应该成为“落后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不存在过剩局面。

刘易斯拐点出现,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转为“紧缺”。分析供给方面,劳动力情况变化值得注意。我们认为“刘易斯”拐点出现,是一个阶段性标志,代表着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转为不足,生产劳动成本上涨,给供给方面的增加带来实质的影响。考虑经过“刘易斯拐点后”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我们发现二国均出现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情况。

2.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如何。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在未来强劲内需带动下,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近几年,中国货币数量激增,为通胀埋下隐忧。从中国历史通胀来分析,每次通胀前都伴随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如今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已经超过以往,通胀风险岂不更令人担心。尽管从历史上看,货币供应量与通胀之间的传导具有时滞亦非稳定,但由于长期货币供应量已经造成流动性宽松,未来通胀压力仍然不容小视。

3.资产泡沫不容小视。

房地产方面:当前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2009年,在国家信贷和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房地产业迅速升温,其速度和程度甚至超过2007年。尽管当前政府已经出台打压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但房价较高的局面仍然没有有效缓解。较高的资产泡沫和严厉的打压措施,让游资转向它处,更多的炒作行为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股市方面:尽管当前股市整体水平低于2007年,但这主要是受大盘股拖累,实际上中小盘股却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通胀已经具有长期性特征。从供给角度来讲,一直以来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发生改变。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工资的上涨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传统状态。从需求角度,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强劲,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近几年货币增发,为居民购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需求更加旺盛。另外,高资产泡沫和资源价格调整也为通胀加上隐忧。

通胀条件下的政策选择

1.货币政策面临长期紧缩压力。

国际经验表明刘易斯拐点以后,货币面临收紧压力。我们对比日本、韩国的情况,发现两个国家在经过刘易斯拐点以后,都存在较长时间的货币收紧的阶段。因而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性,同时要采取偏紧的手段,以应对“刘易斯拐点”后面临的较大通胀压力。

在应对通胀的政策方面,历史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2008年,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的宏观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直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宏观政策才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为应对本轮物价上涨,中国已经采取了多种行动。央行已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实施了一次加息。国务院也出台了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稳定消费价格的16项措施。各部委纷纷采取组合拳,管控力度之大实属罕见。这些政策从短期来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当通胀已成为长期存在的压力时,防通胀任务也将变得更加艰巨,需要灵活运用更多有效的政策手段。我们认为,由于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5%,进一步上调的空间存在,但已经有限。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采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到明年年末,考虑将一年期存款利息增加150-200个基点,以确保负利率消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缓解通胀压力。

2.避免货币收紧过快带来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无论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息都会对企业的利润率造成影响,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造成利润率下降。2007-2008年6次加息周期以后,企业利润率下降明显。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约为40%,而2008年这一指标降为约15%,如果考虑到下半年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那么仅2008年上半年的企业利润增速也下滑到20%左右。因此为了减缓加息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央行尽量选择非对称加息。

例如10月19日加息中,央行采取的这是让较长期限的存款利率提高幅度更大的非对称加息。其中,二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46个百分点,从现行的2.79%上调至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52个百分点,从3.33%上调至3.85%,五年期存款利率提高0.60个百分点,从3.6%提高至4.2%。贷款利率方面,一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仅提高0.2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如此加息,可以减缓加息给企业贷款带来的压力,防止利润过度下滑。

虽然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会引起投资者恐慌,但我们认为通胀失控才是引发股市动荡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情况来分析,我们认为一般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将大于准备金率的上调,但是何时是引发放下拐点仍不确定。2007年,央行一共加息6次,而对股市的打压影响直到第5次加息之后才真正显现。因此,流动性过剩和热钱的冲击会使股市在加息的周期中震荡,一次加息对股市的冲击不会太大,几次加息后通胀预期仍然高涨才会对股市造成打压。

3.宽财政避免经济增长过度放缓。

为配合从紧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只有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才能稳增长。在阴晴难料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强劲。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5.2%,连续第四个月走高。并且此PMI指数已经连续21个月位于50以上,显示当前中国制造业增长势头明显,经济运行较为稳定。伴随着岁末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11月份消费势头将依然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8.7%,超过10月份0.1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由于四季度大量保障性住房正处于投入建设阶段,4万亿经济刺激项目也接近尾声,因此前11个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4.9%,高于前10月24.4%的水平。而由于减少了为达节能减排目标限制生产行为,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有所下降,GDP同比增长将放缓至9%至9.5%,2010年GDP同比增速略超10%。而由于明年是第12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由于关于未来五年的各项布局均要落实,因此预计投资依然保持强劲。高速铁路、水电站、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仍将是热点。

特别是,政府将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提高至1000万,必将带动相关投资,并将缓解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压力。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吸取07-08年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当时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即可在通胀压力尚未失控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的稳定。

上涨范文篇9

一、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涨幅较大

从云南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来看,今年4月我省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7.9%,环比上涨4.6%。建水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1—4月,建水县的蔬菜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2.7%、36.9%、48.0%和46.8%。2010年5月上旬,玉溪市马铃薯平均每公斤出售价格为2.73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09元,增66.4%;大萝卜每公斤1.44元,比上年同期增0.4元,增38.6%;西红柿每公斤3.04元,比上年同期增0.56元,增22.7%。1-4月,宾川县蔬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9%、10.2%、11%和16.6%。

二、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今年1-4月,蔬菜价格涨幅较大,一些网民和社会人士称:我们感受到蔬菜价格在“发烧”,通胀预期在逐渐增强。鲜菜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必需食品,它的价格上涨,不仅影响到市场物价的总体运行,同时也给消费者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公众感受到蔬菜价格在“发烧”,担心其价格上涨将推动通胀是在所难免的。

受干旱影响,云南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如果简单地把今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受旱情的影响,是不客观的。据云南调查总队调查资料分析,我省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干旱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种植成本增大、需求量增加、运输成本上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受干旱影响,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受干旱影响,各地降雨量少,再加之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大,不利于蔬菜的生长,产量减少,造成市场供应量下降,价格上涨。玉溪市2010年小春蔬菜受旱面积达3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25.65万亩,绝收面积15.77万亩。2010年开远市蔬菜综合平均每亩产为1868公斤,比上年减少255公斤,减产12%。甜椒、黄瓜、茄子、西红柿、韭菜等主要蔬菜播种面积为70.2亩,比上年减少10.1亩,减12.6%。建水县蔬菜受灾面积累计达11.2万余亩,成灾面积近3.7万亩,绝收面积0.93万余亩,受灾较重的曲江镇、临安镇等蔬菜主产乡镇,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

2、蔬菜种植成本增加

主要表现在抽水燃油费、农药、雇工工资等支出增加。据对建水调查队对西庄镇罗弄村的调查数据显示,该村主要种植小米辣、四季豆、南瓜、马铃薯等蔬菜,因干旱,需用小水泵抽水库水浇灌,2010年种植一亩蔬菜需多支出抽水燃油费200元左右。据对通海县蔬菜种植户的调查,用于购买抽水机、小水泵、皮管,加油、打井、挖塘等的支出增加,使得蔬菜生产成本每亩增加200~300元。此外,因干旱,蔬菜的病虫害较多,农药的用量比往年增加,药的档次比往年高,2010年一亩蔬菜的农药比去年平均多支出100.00左右元。再有,由于旱情持续时间长,主要靠人力挑水浇菜,而且浇水的次数也比往年增加较多,据建水县西庄镇罗弄村菜农反映,2009年雇工工资一天25元,今年涨到35元,涨幅达40%。

3、蔬菜需求量增加

今年部分省区气候异常,东北低温、南方洪涝灾害影响了蔬菜生产,市场供需关系矛盾突出,许多外调蔬菜的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加上现在是季节交替时期,应季蔬菜“青黄不接”,导致部分蔬菜的价格上涨。此外,蔬菜外调数量的增加,还推动了本地蔬菜价格的上涨。建水县甸尾乡的反季节作物马铃薯,3月份就可上市,而很多省市要到5月底才开始上市。从2月底开始,全国各地近60家收购商云集甸尾乡进行收购,马铃薯价格自然走高。上年马铃薯平均收购价1.20元,今年5月中旬已高达2.40元。建水县面甸镇的洋葱,每公斤收购价为2.20元至2.40元,比上年同期每公斤上涨0.60元-0.80元,涨幅达33.33%-37.5%。

另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加,饮食习惯有所改变,蔬菜消费量不断增加,导致蔬菜需求量增加明显。同时,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对蔬菜的需求也在增加。

4、运输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批零差价

运输成本的增加,加大了鲜菜的购进成本。从2009年至今我国几次上调了燃油价格,燃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运输费用的上涨,造成鲜菜运输成本的提高,从事蔬菜零售的个体商户,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拉大批零差价,以保证销售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蔬菜价格的上涨。据建水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西红柿收购价格为1.6元/公斤,零售价格为2.6元/公斤;韭菜收购价格为1.4元/公斤,零售价格为2.2.元/公斤。公务员之家:

三、5月蔬菜价格出现“退烧”

从云南调查总队调查的情况来看,5月上旬蔬菜价格开始“退烧”。对官渡区关上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4月22日,大白菜2元/公斤、小苦菜3元/公斤、大苦菜3元/公斤、莴笋尖2元/公斤、莲花白1.5元/公斤,5月20日,大白菜1.8元/公斤、小苦菜2.5元/公斤、大苦菜2元/公斤、莴笋尖1.5元/公斤、莲花白1.2元/公斤,降幅分别为10%、16.7%、33.3%、25%、20%。开远县各集贸市场主要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查数据显示:五月上旬主要蔬菜品种的价格有所回落,与上月相比,大白菜每公斤下跌3.6%、西红柿每公斤下跌3.8%、茄子每公斤下跌5.1%。

上涨范文篇10

关键词:物价;货币供给;利率;准备金率;通货膨胀预期

我国物价在经历了2009年的通货紧缩后,2010年开始逐步盘升,消费物价指数在2010年5月突破3%,10月突破了4%,而后又接连“破5”、“破6”,到2011年6月达到6.4%,创36个月来新高。虽然从2010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但物价还是毫无悬念地突破了3%-5%的警戒线,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物价上涨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稳定物价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宏观调控任务。

1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具有复杂的综合性,既与我国近年的货币发放量、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有国际性因素的影响。

1.1大量的货币供给是引发我国物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还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模型,都清楚地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增加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我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历来较高,2002至2010年M2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我国采取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末余额2008年为47.52万亿,2009年为61.02万亿,2010年为72.59万亿,到2011年6月末已飙升至78.08万亿,而2007年底M2只有40.34万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广义货币总量增长了1.94倍。

从GDP增长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

2相比的情况看,我国货币供应量已属于超规模发行。多年来,代表社会购买力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远远地超过GDP增长率。以我国2004-2010年的情况为例,GDP增长率分别为9.5%、9.9%、10.7%、11.4%、9.0%、8.7%、10.3%,其中最高为11.4%;而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4.7%、17.6%、17.0%、16.7%、17.8%、27.7%、19.7%,其中最低为14.7%。可见,M2增长率远远地超过了GDP增长率,广义货币量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连续多年过快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使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和货币增量过多,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不断累积和释放,造成了我国近年来“不差钱”的社会状况。可见,飞速增长的广义货币M2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货币推动力,同时也必然导致流动性过剩,物价不断上涨。

从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来看,我国货币供应量也处于超规模发行的态势。在经济学领域,货币是否超规模发行往往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观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10年底,M2的供应总量达到了72.59万亿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8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GDP的1.82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一般在1以下,新兴市场国家比值一般为1-1.5,我国比值明显过高。

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多的态势实际上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复杂化的反映,和其他一系列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甚至是因果关系,但无论如何,货币供应量超规模发行是我国本轮物价上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货币供给的形成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有直接关系。

1.2经济增速和投资需求扩大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一般从经济周期来看,经济复苏和回升时期,价格一般呈上升趋势。为抵御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政策,使我国经济较为快速地走出了低谷,成为世界上经济复苏最早的国家。而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许多因素都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条件。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我国经济走上快速回升的道路。在经济上升时期,由于投资于消费的扩大,物价往往是难以稳定的,而且要使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就业率扩大却保持物价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是投资规模强劲增长。我国经济增长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导型的,尤其是需要促进经济增长时,我国常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手段。金融危机后,为保证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计划,是典型的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这直接成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主要动力。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看,近几年的增长规模都保持较高增速,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009年为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2011年上半年为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与此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导致了信贷资金投放规模的迅速扩张。2009年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这两者是推动本轮经济快速恢复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同时也是形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通货膨胀是我们应付金融危机付出的代价。再次是消费需求增多也在拉动物价的上涨。经济的增长及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带来了就业增加及劳动工资增加,使消费规模有所增加。还有由于经济增长使全球经济对中国未来发展预期提高,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这些都会必然地和信贷规模的扩大、货币投放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物价在2010年后涨速增快也就不难理解。

1.3国际因素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为摆脱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不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纷纷增加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投入了数以万亿计的美元、欧元等国际硬通货。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以美元、日元为主的国际货币贬值,大大增加了世界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推高了全球物价水平,直接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

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使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居高不下,对我国物价上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而且在短期内,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仍然没有结束,对我国物价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将继续。

1.4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强烈是本轮物价上涨的明显特点。从2009年起我国就形成了广泛的通货膨胀预期,其形成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采取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4万亿的政府投资驱动,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使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供给下降。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职工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收入增长不低于GDP水平,以及未来5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等有关增加收入的规划,形成收入将快速增长的预期,并使劳动力价格明显上升。公用事业价格尤其是煤水电价格也处于体制性调整上升周期。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使人民币投放数量被动增加并难以控制。房地产价格经多次调控难以下降。国际上美、日等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这一系列因素都在不断地加强社会公众对通胀的预期,而2010年5月CPI超过3%,并呈现出继续上涨趋势,更是通过现实物价上涨强化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而且,这其中的许多因素将在今后一定时期里对人们的预期产生持续的影响。

1.5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尤其是2009-2010年,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成为物价上涨的又一推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收入增长规划有关,也和市场经济发展有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在珠三角经济区调研发现,当地企业2009-2010年间用工成本普遍上涨30%到40%。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货币供给过度扩张也有直接关系。货币投放过多,导致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消费价格中的居住类价格上涨,并驱动人工成本上涨。同时,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促使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增加。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区的普遍现象,是推动本轮物价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

2稳定物价的金融对策分析

就货币政策而言,保持物价稳定是毫无疑问的首要任务,中国人民银行法所明确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所必须追求的目标,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因此,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既要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是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带有复杂的综合性,但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货币供给而引发流动性过剩。在治理流动性泛滥而引起的物价上涨时,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规模是最为有效的策略。只有将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尤其是M2的增长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之真正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物价的稳定。

2.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应以深化差别准备金率为重点我国属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国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是主要的工具。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总供给。就目前情况看,经过2010年以来的10多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高位,到2011年6月14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调至21.50%,银行资金已经相当紧张,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已经明显缩小。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可以起到收紧流动性、紧缩信贷规模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也不能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却往往会限制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而对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所以目前已经不宜继续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应以维持目前水平为主。使用法定准备金政策的着力点不是简单的调高,而是应在合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进一步采取差别准备金率,即按资本充足率、按存款规模大小、按地区差异等规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继续发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作用。

2.2重视利率结构调整,发挥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利率政策要重视利率结构调整,发挥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提高贷款利率可以增加借款成本,减少贷款规模,有利于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膨胀,是控制物价上涨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利率是控制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已先后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物价的不断攀升,仍然给调高利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7月CPI达6.5%,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才3.5%,CPI与一年期存款利率之差扩大至3个百分点,这种负利率局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提高利率仍然是我们的重要选择。但是利率上调水平要注意与国际利率水平的关系,如果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会引发国际资本流入。如果美、日等国为了恢复经济继续保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则必然加大我们对热钱涌入的担忧,对经济的不利将会愈加明显。而且,利率过高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规模、减少供给的效应,不利于稳定物价。在法定准备金率不断上调、银行信贷资金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收紧贷款规模,如果利率结构没有合理改变,银行可贷的资金少了,资金会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政府扶持的项目。因此,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另外,提高利率会增加经营成本,企业借贷压力增大,存在进一步推高物价的效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利率调控造成了两难的选择。

所以,当前通过利率政策调节物价,要在提高基准利率的同时,重视利率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利率对资金流向的调节作用,使资金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最有效的选择,促进资金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不能单纯地为控制物价而加息,而是要在加息的同时考虑优化资源配置。

可以考虑加大差别利率的调控,进行不对称加息,减轻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负担,降低物价成本,维护经济在紧缩政策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