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4:20:01

区镇范文篇1

始终做到“七个坚持”推进白云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宣传提纲)

自2003年我区召开第*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白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北优”战略,按照区委确定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思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片区集中发展,坚持产业优化发展,切实贯彻“狠抓落实,促进发展,强化管理,稳定社会”工作要求,全区上下呈现出积极谋事、团结干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和谐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13.46亿元,比2002年增长44.6%,年均增长13.1%;财政收入13.96亿元,比2002年增长47.3%,年均增长13.8%;职工年人均工资23982元,比2002年增长39.1%,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418元,比2002年增长28.6%,年均增长8.7%。今年上半年全区各项工作开局良好,1-7月生产总值比增16.1%,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三年多来,区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营造了团结进取、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基础。

(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

一是认真贯彻“北优”战略。明确在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创业和居住环境、人口素质,协调推进“三化”进程,实行片区发展、分类指导、全面并进。二是认真落实城市管理年要求。加强城市管理,实行“捆绑式”管理,整合社会资源,摸索小政府管理大社会、精简高效依法治理的路子,并迅速启动街道综合整治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非典、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用地政策,服从大局,卫星图斑土地执法检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四是认真配合做好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讲政治、讲大局,坚决按照市的统一部署,顺利移交萝岗镇、矿泉街、钟落潭镇九佛片,向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动摇,营造总揽有力、和谐有序的政治局面。

切实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常委会、书记办公会职能。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执行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推进领导工作制度化。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促进了班子团结,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充分依靠和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班子作用,就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重大问题召开务虚会,征求区五套班子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加大统战、对台、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力度,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各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总结基层和群众实践经验,依靠集体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按程序决策等机制得到完善和落实。

(三)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头脑,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等载体,加强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政治、大局和忧患意识。坚持中心组学习和区五套班子领导务虚会等制度,带动全区干部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观教育,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基本准则,采取挂点联系、调查研究、基层评议等有效方式,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排忧解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四看”、“四坚持”、“四加强”组织原则,注重从抓经济有效增长、城市社会管理、处理突发事件等重点难点工作中考察使用干部。组织实施副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区五套班子领导深入一线,开展“传、帮、带”工作,加强对二级班子的指导,共同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全区性问题,出思路,找对策。通过实践中压担子,锻炼出一支勤勤恳恳、敢抓敢管、能办成事的领导干部队伍,二级领导班子把握大局、依法行政、综合协调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全区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立足科学发展,完善发展思路。

着眼“北优”战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紧密结合区情,完善发展思路。提出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指导思想,确立了中心城区、流溪河北岸产业区、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大帽峰山生态发展区、北部整合发展区等以产业支撑为主的五大片区发展格局。城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抓住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广东音像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带动白云新城周边街道的发展和管理;推进街道综合整治,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改造物业、厂房等,打造商业亮点,提升商贸业规模效益,提升城市化水平。农村地区以中心镇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园区工业经济、都市农业、现代物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新机场、铁路、大型货运枢纽站等设施,规划“两圈三带”物流产业布局,启动黄金围、江高和人和新机场三个物流园区的起步建设,打造区域现代物流品牌。

(二)着眼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经济。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升产业素质。一是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坚持走生态型、环保型、效益型的路子,以园区为载体规模集中发展。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推进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流溪湾“白云生物港”建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壮大电气机械制造等五大支柱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发展民科园、云埔工业区、私企区,2005年三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0.67亿元,年均增长29%,园区工业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6.4亿元,比2002年增长59.2%,年均增长16.8%。今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3亿元,比增16.1%,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二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大商业、大流通、大发展”为方向,以“特色、效益、规模”为目标,做大做响皮具皮革、音像制品、化妆品、汽车汽配等品牌,辐射全省,影响全国;改造提升现代商贸旅游业,家乐福、广百、好又多等知名企业和天津大田、宅急送等物流企业落户我区,商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商品销售总额580亿元,比2002年增长39.2%,年均增长11.7%。今年1-7月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达384.35%,比增16%,市场成交活跃。三是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新建江高水沥红葱、蓼江韭菜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扶大扶强农产品生产、流通、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江丰实业等企业不断壮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田标准化整治,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等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启动“流溪湾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项目。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做好亲商、安商、扶商工作,拓宽引资渠道,注重引进大项目、大税户,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超市化经营。五是实行绩效财政。适时改革街镇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了财税超收分成办法,激励街镇、部门开源节流、勤俭理财。支持税户做大做强,加大护税协税力度,强化税收征管,财政税收快速增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3年13.6%增速基础上,连续两年保持19%左右的增速,今年1-7月实现收入10.92亿元,比增22.6%,财政收入情况良好。

(三)加快中心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抓并镇工作。按照省、市的部署和片区发展要求,2004年顺利完成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与此同时,加快江高、太和、钟落潭三个省级中心镇和人和镇建设。二是抓规划修编。按照现代化卫星城区要求做好中心镇镇域、镇区和中心村的规划编制。2005年江高、太和中心镇总体规划已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钟落潭中心镇总体规划完成终审。三是抓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私企区和各镇配套工业发展区的建设,适度聚集发展工业,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农贸批发市场建设。2005年农村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1.77亿元,比2002年增长55%。四是抓基础建设。完善中心镇及工业发展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新建、扩建镇中心区至各村及工业区内的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搞好路灯、绿化、给排水等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水工程,镇容镇貌明显改观。三年来市、区、镇三级共投入中心镇2.9亿元,新建镇级骨干道路38.4公里。五是抓管理。严格按卫星城区要求加强中心镇管理,切实搞好门前三包、清理“六乱”、严控“两违”等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培养村民城市文明意识和行为,建设美好家园。

三、坚持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一)打防兼顾,长效管理与突击行动结合抓综治。

确立“以发展带动整治,以整治促进发展”综治工作思路。突出强化管理与落实责任的有机结合,坚持领导分片挂点联系制度,严格落实街镇、部门年度维稳及综治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狠抓领导责任制及一票否决制。突出强化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层级管理体制,推行信息化管理,规范管理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目前出租屋合格率达86.64%。突出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长效治安防范机制,推行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887.5万元,安装电子探头5600个,基本覆盖了主干道,有效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突出开展各项专项行动,保持社会治安高压态势,以打团伙、破系列为重点,精心组织“利剑”行动、打击“两抢一盗”、打黑缴枪、禁赌禁毒、整治“黑网吧”等行动,全区刑事案件在2001-2002年连续20%多的降幅基础上,三年来分别下降2.2%、4.4%、2.65%;今年1-7月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期下降8.18%,“两抢”案件下降21.87%,群众安全感明显加强。

(二)专群并重,发挥主力军作用与群防群治队伍结合抓综治。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不断强化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群防群治队伍为辅助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公安部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加强社会面治安巡控和重点路段、时段的防控,建设社区警务室,整治重点地区、行业,适时开展各项专项斗争,提高严打整治成效。司法部门加强配合协作,从重从严打击各类严重暴力性案件、黑恶势力团伙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对群众安全感威胁较大的犯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村居、转制公司、企业、驻区单位、群众等社会资源构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区治安联防支队、街镇治安联防大队,加强队伍管理,使之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上下联动,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区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职责分工的原则,形成区、街镇和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格局。从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突出难点入手,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群众重复上访问题,及时妥善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加大信访协调力度,坚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制和带案下访制,有效了解基层和群众呼声,找准问题症结,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三年来全区集体越级上访批数分别下降15.29%、8.27%、23.2%。

(四)点面并举,重点整治与日常整治结合抓综治。

坚持发展整治并举工作思路,集中开展黄石、新市、棠景、京溪、石井、松洲等重点地区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实行区领导重点负责制和定期督导制,根据街镇治安形势变化情况,召开“小灶”会,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有效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扎实推进610工作,连续四年实现敏感期“三零”目标。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形势稳定,没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深入开展禁毒和“扫黄打非”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打击“”和查处非法音像制品专项行动,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收效明显,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

四、坚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一)侧重体现公平,重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三年来分别召开了全区教育、卫生和文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文教卫事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教育创强工作成绩显著。2003-2005年教育总投入24.8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保持8.8%的年增长率,新增省、市一级学校10所、25所,江高、人和、太和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积极推进钟落潭镇创强工作,高中毕业班工作连年名列全市前茅,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治禽流感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设,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84%,被列为省级示范区。三是推动文化建设。舍得花精力抓规划、建设、管理、品牌。大力实施《白云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推动城乡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建设。利用原新市镇政府旧址,区财政投入3860万元建成了区文化活动中心,2003年以来有7个街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一级文化站。抓“白云风采”品牌树立,促白云文化特色形成,村居、企业、机关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加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力度,顺利通过市对我区实施依法治区“三五”规划和“四五”普法工作验收。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按时完成市下达的工作任务;着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成绩喜人。2003年以来,全区新增绿地面积32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全区公园总数由2003年以前的29个增加到90个。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示范村、文明城区工作取得实效,2003年以来,有6条村被评为文明村、12条村被评为文明示范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关心下一代宣传活动,重点开展帮扶“三失”(失学、失足、失业)青少年活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三)抓好科技、计生等工作,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区委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创建并形成了一套多元化投入机制,三年来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分别为4648万元、5381万元、5810万元,年均增长11.87%。重点推动民科园及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建设,目前该中心已承担了1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签约入园科技企业达100家,进驻中心的科技企业75家。科技工作成绩突出,2003-2004年度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004年市对我区党政领导推进科技进步实绩考核评定为优秀,名列全市第三位。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化优质服务,重点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努力构建新型生育文化,三年来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2.8%、93.91%、93.88%,完成市下达任务。武装和“双拥”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

区委围绕“经济发展、基层政权、社会管理”三大主题,着眼发展抓基层,依靠基层打基础,夯实基础促发展,为全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严密部署、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省市高度关注的红星、马务等“问题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用强有力的领导圆满完成了龙塘村、茅山村“难点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得到省委、市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社区居委和行政村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村委会换届选举经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开村级会计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社区建设逐步走向规范,推行街道、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社区工作双向考评机制,三年来有121个社区被评为文明示范社区,槎龙社区被省评为“平安和谐先进社区”。

(二)突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化水平。

明确了“以发展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在发展中加强管理,用规范管理促进更好的发展。明确以环境建设为中心,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社会治安等,提高城市化程度。构建大城管机制,形成“条块衔接、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捆绑式管理模式,有效克服了城市管理资源的严重不足。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抓住城市管理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意见》,理顺条块关系,确立街道党工委在城市管理中的组织、协调、调度、监督权威,完善责任机制,规范协调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成效。

(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全力推进骨干道路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完成城建投入10.86亿元,新增道路47.28公里,完成了同大路、106国道龙归至黄石段扩建改造工程,建成华南快速干线帽峰山出入口道路和山林道路、帽峰山6.51公里进山道路和14.56公里景观大道建设等。积极协助做好金沙洲居住新城、华南快速干线三期、武广客运快线、西航道引水工程等中央和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和各项配套建设。环境建设保护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区。累计完成流溪河综合整治11.5公里、石井河整治16.98公里。三元里、棠溪、槎龙三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村工作稳步推开,槎龙村“城中村”改造的复建用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年来完成了20条“城中村”道路改造工程。开展11条街道综合整治,确定了三年重点整治计划项目123个,部分整治项目已初见成效。目前已完工项目5个,进场施工项目6个,组织设计项目10个,总体进展情况比较顺利。深入开展打假、清理无证照经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三类市场升级改造,一举摘除四镇一街一场(太和镇、原同和镇、原新市镇、钟落潭镇、京溪街、兴发广场)“打假重点区域”的帽子,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六、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一)着力实施民心工程,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执政为民,注重民生,注重和谐发展。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机制,率先在全市建立街镇、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多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抓好社保扩面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妥善处理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突出抓好下岗失业、农转居、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三年来共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1442人,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152人。二是落实城乡居民低保政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支持经济欠发达镇、村的发展,提高农村贫困户的收入水平。2003年以来全区有3693户、8832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三是切实做好城区危房和农村泥砖屋改造,有效推进教育扶贫助学工作,开展“健康直通车”到农村活动,95.7%的行政村设立了1所以上卫生站,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四难”(住房难、就医难、打官司难、子女入学难)问题。

(二)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重视破解“三农”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农民增收减负工作。以抓中心镇建设,为农民实现就业提供有效载体;以工业园区带动镇村工业集聚发展,带动农民进厂务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及各镇村农贸市场,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项目带动帮扶中远郊18条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加快发展,增加股份分红、租金收入等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下半年取消征收农业税,全区农民负担降至零水平。

(三)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继续推进农村“六通”工程。目前我区已完成行政村的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水泥路工程。完成了全区所有行政村输水主管网的铺设工作,管网式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7%,共完成168条100人以上自然村改水任务。三年来市、区两级投入1.3亿元,高标准整治农田5.4万亩;投入1.9亿元,推进中心镇水利设施建设。“六通”工程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农村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坚持党的领导,执政基础明显夯实

(一)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抓好党建促进发展。

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两批共273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一是社区党建成效显著。全区14个街道216个社区中已建立党组织的有215个,成立了全区第一个社区基层党委,去年社区换届选举中“两委”交叉率达63.8%,半数以上社区书记成功当选居委会主任,保证了党支部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非公党建开创新局面。全区50人以上非公企业有党员的占91.4%,100人以上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占76.88%,成立了党组织190个,管理党员2951名,覆盖企业266家,基本完成了省委提出的非公党建“两个有”目标任务。三是抓好机关党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以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切入点,完善机关作风考评制度,落实以区直机关单位承办区重点工作情况和为基层服务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了新台阶。以村“两委”换届选举、镇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为契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通过换届选举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得到增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

(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先进性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

围绕“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要求,紧密联系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做到了领导到位,规定动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开展、扎实推进。全区1031个基层党组织共28554名共产党员参加了第一、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均达98.8%以上。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铺开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通过系列活动,使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关作风得到明显转变。

区镇范文篇2

一、继续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严格按照《全省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社区矫正各环节工作制度,统一执法流程,规范文书格式,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从入矫至解矫始终规范运行。以开展标准化执法为抓手,加强重点管控、健全衔接机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执行程序、创新工作方法。着重在调查评估、日常管理、执法环节、外出请假、警告及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等建议审批上加以规范,完善我镇社区矫正标准化工作流程和管控体系,切实做到年度社区矫正对象衔接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低于1%,脱漏管率为0%,实现“管住人、控住事”。

二、切实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认真做好矫正接收居住地审核、矫正小组建立和矫正宣告工作。严格落实日常报告、实地查访措施,严格控制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审批,加强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防范。认真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手册》管理制度。

三、积极创建“新生林”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基地。

为培养社区服刑人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我支持、我行动”意识,履行法定植树义务,积极与镇政府、镇林业等部门,认领、认养一块相对固定的地块建立服刑人员“新生林”公益服务基地,并积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公益劳动。

四、规范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

认真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指导意见》,促进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规范运行。

五、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在加强基础信息输入和系统运用的同时,加强手机定位和刷证报到管理。对重点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手机定位,实施实时监控,对刷证报到的日常监管重要措施落实常态管理。

六、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司法所对不服管理、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调查,给予警告,符合法定条件的,应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原裁定决定,收监执行,依法严厉惩处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

七、加强社区矫正应急处置。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参与群体性事件、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分类健全和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对突发事件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应对有效。

八、切实抓好教育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

加大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的工作力度,发挥矫正工作辅助性作用。继续深化“黄丝带帮教活动”计划,制定具体项目和措施,丰富帮教内容,拓展帮教载体,保证帮教活动取得实效。

区镇范文篇3

一、工作思路

在巩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矫正、多元帮扶,围绕“提高矫正质量,探索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完善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进一步完善“镇、居”两级社区矫正工作网络。根据矫正人员分类分级管理的需要,完善矫正人员监管机制,确保每个矫正人员都有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监护人组成的帮教小组。认真学习与社区矫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矫正措施

1.抓好排查走访工作,形成常态化排查机制。司法所及各社区居委会对新入矫的社区矫正人员要及时走访,对重点人员要每月走访,在重大节日和社会敏感时期,要对辖区内矫正人员进行排查走访,全面了解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确保矫正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请示报告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逐级、及时、如实上报,特别是矫正对象被刑事拘留、受到治安处罚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要及时了解并上报。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对重点人员尽量不予批假外出,其他需要外出的矫正对象,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外出。对准假外出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确定定位跟踪范围,确保外出人员不脱离“视线”。

3.进一步完善档案台账管理制度。社区矫正各项台账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将矫正对象每月学习情况、请销假事项等输入矫正监管系统,并及时更新。

4.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积极向上报送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向上反映我镇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结合监管措施和工作情况,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

(三)创新教育矫正方式,提高矫正质量

1.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做好:日定位、周汇报、月见面、学习教育、公益劳动、请销假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和记录,严肃管理要求,对不服从监管或有违反监管要求的社区矫正人员予以书面警告或提请执行收监,提高社区矫正刑法执行的威慑力和教育矫正质量。

2.加强心理矫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集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习,心理测试,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开展心理矫正,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矫正质量。

区镇范文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抓两头,促中间。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目标,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拉动住宅、商铺等社会投资,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严格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完善供排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在地下基础设施到位的区域,积极开展房地产开发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省、市、区财政投入为主,不得突破项目投资计划。坚持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融资的原则。以优越的条件、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

三、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2010年省级投资3000万元,市区财政投资900万元。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为定位标准,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和打造工业园区重镇的特色定位,到2012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0000万元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扩大0.5平方公里达到4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根据重点镇的建设目标任务,按照“工业强镇、三产兴镇、农业突破”三大战略和功能定位,参照城市标准和当前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统筹解决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保护等问题,注重产业聚集对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辐射作用。重点发展建筑建材、陶瓷、纺织品等工业;辐射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农资、日用消费品贸易等现代流通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金融、科技、信息和文教卫生等服务体系和网络,增强城镇辐射功能。2009年10月以前完成城镇建设规划修编,由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加大融资力度

1、落实配套资本金。市、区政府按照重点镇不少于900万元的标准配套资本金,2010年6月以前配套到位。通过省、市、区财政配套资本金共1800万元。目前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1800万元已到位,银行融资工作正在进行中。

2、加大城镇投资开发力度。①成立镇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土地升值潜力,通过土地储备开发增值筹资建设资金3000万元以上。②挖掘城镇资源,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对项目市场化经营运作和授权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1000万元以上。③通过开发银行贷款3000万元以上。

3、实行项目集中捆绑,优先安排镇项目计划,争取国家资金。根据镇任务要求,涉及的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镇)防汛、供水、文教卫生、社区建设等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出项目规划,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相关部门优先申报,争取上级资金3500万元。

4、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整合盘活镇内国有资产,实现资产变现,通过资产变现筹集部分建设资金。

(三)落实配套政策

根据省、市政府专门为重点镇建设制定的优惠政策,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在镇执行以下关于财政、土地、户籍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1、财税政策

(1)按照扩权强镇和赋予镇部分区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对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镇级财政,以增强镇自我发展能力。

(2)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标准:从2010年1月1日起,镇规划区内开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20元/㎡执行。

2、土地政策

(1)全区乡镇用地指标统筹安排,优先倾斜;县域内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全县范围内总量动态平衡,除确保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外,优先向镇倾斜。国土局要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按照镇至少扩大0.5平方公里建成区的标准修编,增加镇城镇建设土地用量。

(2)镇规划区范围内农村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省级重点镇开发建设的,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3、户籍制度

(1)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统称“居民户口”。对外来进入镇区人口,只要其有稳定居住地和收入来源,均可办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居民户口(具体办法由公安局制定)。

(2)凡区农村户籍迁入转为“居民户口”的,原籍村组不得强行收回其责任田。

4、社会保障政策

(1)因重点镇建设,使当地农民失去土地的可以转为居民户口,转户后符合条件的居民可纳入城市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未转户的可在失地农户中推行农村养老保险。

(2)由房管局安排在镇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凡户口在居委会及周边乡镇居委会,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居民,就地解决无房问题。

五、组织机构

(一)成立区镇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镇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研究决定镇建设的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城建局和镇政府抽调。

(二)成立区镇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该机构隶属于镇政府,人员从镇政府内部调整。主要负责辖区内规划建设管理。

(三)成立区镇建设监察队。人员从镇政府内部调整,隶属于镇政府,受城建局委托对镇辖区内的规划建设依法实施监察。

(四)成立镇城镇建设指挥部(隶属于镇),人员从镇政府内部调整。与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办公。

六、具体实施项目

(一)中环路(东环路支线):东西长1公里(文化站至韩村东头)设计红线宽20米。拆迁14户、2单位。排污管网1500米(包括文化站至210国道排水沟),安装路灯32盏(包括文化站至210国道)。

(二)新市街路(金属公司至镇政府至新市街向北跨李家沟到黄陈公路(总长1.5公里)设计红线宽20米,征用农村耕地5亩,拆迁镇政府前两侧铁路工区家属区住户,总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拆迁建筑共28户、45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排污管网1500米,李家沟跨沟用桥梁设计。

(三)姜女路(金属公司至蓄水池):东西长0.5公里设计设计红线宽14米,污水管网1000米,路灯12盏。

(四)河堤路(兴黄桥至黄洋桥)长400米,设计路宽5米,拆迁房建5000㎡,路下河堤加固建设砌石7200立方米,安装路灯16盏。

(五)韩家巷路灯安装10盏。

区镇范文篇5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3号)和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射委发[*]5号)文件精神,我们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怀、支持下,在县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下,我们于*年1月率先在清家堰、何家桥和机房街先行试点,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同年7月,我们在全镇全面展开社区建设。通过三年来的社区建设实践,有力地加强了我镇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促进了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速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区全面进步。现将我镇社区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年7月,成立了中共射洪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和射洪县人民政府城市工作办公室,与太和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合署办公,撤销了原城南、城北、城东党工委,建立了紫云、平安、子昂3个街道党委和3个街道办事处,同时将城东原13个居委重新调整合并为4个社区居委会,将城南、城北原6个城中村改建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今年2月,在紫云办事处将原3个全征村改建为3个社区居委会。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13个社区,150个居民小组,城市面积达2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8万余人。

二、我镇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区发展平台。今年年初,我们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社区建设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党委成员和部门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深入社区指导开展工作。党委政府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社区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社区建设工作,以解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4月,镇人大四届五次会上,专门就《加快文明示范社区建设议案》作了决定。

2、广泛宣传教育,形成共识共为的良好范围。今年,我镇充分利用在社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运用展板、标语、宣传栏、社区体育比赛、社区文艺活动、社区讲座以及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社区服务和社区工作,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

3、狠抓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较原有村或居委面宽、量大,同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丞需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对社区党总支书记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并从街道办事处选派了部分干部到社区兼任党总支书记或者副书记。对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坚持标准,实行笔试、面试和电脑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竞争择优。严格按程序,依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党总支13个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推荐选举产生948名社区居民代表及150名居民小组长。指导各社区组建了理财小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代会、团组织、关工委、工会、老年协会、文艺演唱队、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每年,坚持对社区干部和小组长进行了2次集中培训,使社区干部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服务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4、落实阵地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通过多方争取政策,加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全镇13个社区都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地。部分社区办公场地已达500平方米以上,如建设社区、团结社区和黄磉浩社区等。同时,争取县财政为子昂街道办事处解决了300余平方米的办公房;争取就业局为每个社区无偿提供了一台电脑;通过县直单位联系社区,为社区送去了电视机、办公桌、文件柜、风扇、取暖器、图书等设备。做到了社区办公设施完善,每个社区的书记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计生孕检实、妇儿保健室、座机手机等设施一应俱全。

5、建立服务网点,开展全方位便民服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创办社区服务实体,开展社区服务。现已建立家电维修店10个,幼儿园4个,社区茶园10个,文化活动中心8处,家政等中介服务所5个。

积极开展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公益性岗位450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9000余个,开展技能培训10期,培训6000余人次,实现向外输出、就地转移社区劳动力5600人。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光靠居委和居民小组长要想把辖区内各项工作做好,困难是很大的,所以必须依靠网络人员共同努力,我们社区将各单位的门卫,无门卫的由单位办公室人员、单位宿舍区和已经成立物业管理的居民院落组长和各楼的楼长,组成社区工作服务的网络,确保了上级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

同时,对辖区内机关单位、居民、暂住人口、务工经商、公共设施、自然资源、街道楼宇、低保对象、残疾人口、失业、停业人员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较系统、完善的社区档案。社区与辖区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辖区机关单位的公共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

6、重视社区党建,规范社区制度。继去年实施党建进社区,10个社区辖区内各单位的党组织纷纷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目标责任书,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从人力、财力上为创建精品社区出力、出谋。今年,又开展了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即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为“党员奉献日”,每位机关党员要到所在或者联系社区,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真正体现了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指导各社区制定了党总支工作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自治章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社区议事委员会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社区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此明确、规范社区职能职责,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使社区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今年初,我们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制度,先后指导龙发、银发、望江等25个小区,建立健全了小区物业管理。

7、开展社会救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一是认真抓好退管中心建设;二是认真做好社区救灾救济、扶贫扶优和五保供给,在何家桥等建立“爱心超市”8个,筹集米、面、衣物等,共计达20多万元,慰问贫困群众180多户。落实城市安居工程197户;三是认真搞好城市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全镇享受低保总人数已达10943人;四是积极开展社区内失地无业农民的医保、社保工作。全镇失地农民全部参加了医保,8000多人参加了社保。

8、抓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区。以社区为载体,建立了“一区一警”,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坚持每月二次夜间巡查。创造性地将100名市容监督员的创卫职能,与实施整体联运防范工作有杨结合,既强化了市容管理,又促进了治安防范工作。

会同各派出所,对社区安全、综合治理、×××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开展了社区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签订了安全和维稳责任书,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安全文明街道”、“安全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使居民得到了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镇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联系社区党委成员先后分别在社区文明市民学校讲课,以提高市民素质。到目前为止,共建社区文明市民学校13所,开班60期,听课人数达18000人次。同时对失地农民进行巡回演讲,让失地农民现身讲失地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优惠,使人们深受教育和启发。

9、拓展服务范围,部门工作进社区。自社区成立以来,先后已有民政、计生、卫生、警务、司法、社保、关工、科普、就业等部门工作进入社区,为最终实现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10、积极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配合社区建设,分别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文体文艺室、图书室,组建了社区文艺队伍,成立了太和镇社区文艺团。充分利用社区个阵地,因势利导,完善了部分文化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组织开展了健康有效、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使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今年8、9月份,聘请县川剧团分赴到子昂、平安、紫云三个街道办事处参与文艺、小品演出三次场;春节期间,共组织秧歌、腰鼓4个文艺队,160人参加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城市居民节日文化生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镇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和市纪委关于加强乡镇纪检工作的一系列意见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通过推进镇街区纪(工)委“组织机构完备化、职责任务明晰化、工作运行制度化、设施配备标准化、考核监督常态化”,全面提升镇街区纪检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明确职责任务

(一)镇街区纪(工)委主要职责

1.督促本镇街区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农村基层的执行情况。

2.贯彻落实上级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协助镇街区党(工)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3.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4.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

5.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调查所辖党组织和党员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

6.受理党员的控告,保障党员的权利。

7.监督指导镇街区便民服务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以及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

8.加强队伍建设,抓好纪检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镇街区纪检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纪能力,加强管理监督,打造过硬队伍。

9.履行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承办上级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镇街区纪(工)委重点工作任务

1.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做好对镇街区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廉洁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监督检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等公开情况,督促镇街区、基层站所、行政村等规范公开程序,细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督促建立健全村干部述责述廉、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监督;组织指导基层站所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督促基层站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对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在扶贫救灾资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等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问题,督促落实征地拆迁“阳光补偿”;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纠正加重农民和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负担的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3.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监管。督促健全民主理财各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全面落实村级集体“三资”委托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调查党组织和党员违纪案件。关注网络舆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查处党员违纪问题;剖析违纪案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5.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协助镇街区党(工)委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前谈话、廉政谈活、诫勉谈话、述责述廉等日常管理制度;督促镇街区、基层站所和行政村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岗位责任、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和廉洁履行职责等相关制度;组织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和“廉洁乡村”创建工作。

6.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履职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自律意识、法纪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站所、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庄、进家庭活动,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7.监督检查镇街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协助镇街区党(工)委、政府加强镇街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督促指导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和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监督所辖区域做好公开信息的采集、把关和报送工作;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定期对镇街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机制。

8.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协助制定村务监督目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明确村务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化教育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定期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保障机制,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强化工作考核,抓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报酬的落实。

三、健全组织机构

(一)规范组织设置

1.镇街区纪(工)委在镇街区党(工)委和市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各镇纪委一般设委员3至5名,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由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组成。各街区纪工委由书记、副书记和专职纪检干部组成。

2.镇街区纪(工)委书记由镇街区党(工)委副职一级的干部担任。镇街区纪(工)委书记由镇街区党(工)委委员担任,其党(工)委委员职务排序应排在资历相同的委员前面。

3.镇街区纪(工)委除书记、副书记外,有条件的还应配备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专门从事纪检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1.镇街区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委组织部与市纪委共同酝酿,报市纪委备案后,由市委决定任免或选举产生。镇街区纪(工)委书记、副书记的调整,需事先征得市纪委的同意。各镇纪委委员空缺时,应及时增补。

2.镇街区纪(工)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同时,参与镇街区党(工)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

3.严把镇街区纪检干部入口关,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3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工作经历和知识结构适合的干部,充实到镇街区纪检工作岗位。

4.推进干部交流,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镇街区纪(工)委书记任职满5年的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或交流。新任镇街区纪(工)委书记一般不在原籍、成长地任职,镇街区其他纪检干部也应加强轮岗或交流。

5.加强教育培训。把镇街区纪检干部纳入培训计划,镇街区纪检干部每年参加纪检业务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要采取以干代训、挂职锻炼、参与信访调查和查办案件等形式,在实践锻炼中开阔视野,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6.加强监督,严明纪律。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不适合从事纪检工作的,要予以调离;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

四、优化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重要问题集体研究决定,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分工负责,切实履行好职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报告制度。镇街区纪(工)委定期向镇街区党(工)委和市纪委报告工作,及时向市纪委报告对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镇街区纪(工)委书记每年向市纪委常委会述职述德述廉,接受评议。

(三)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制度。建立完善与镇街区民政、农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和镇街区基层执法监督部门的协调联系制度,发挥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建立健全调研制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情况应及时向镇街区党(工)委和市纪委报告。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镇街区党(工)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镇街区纪检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把镇街区纪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区镇范文篇7

一、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各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二、考核范围

区政府每年下达给各镇街的主要经济指标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年度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即“年度综合考评”。年度主要考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年度考核指标以区政府下达的任务为依据。

三、考核计分办法

(一)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与奖励相结合。年度综合考评总分满分100分,为各单项指标得分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的权重各为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招商引资的权重各为2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为10%。

(二)单项指标计分方法

1、每项指标以100%完成区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数为满分100分。未完成计划任务的,以其完成情况的百分比乘以100分计算得分;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每超10%,在满分基础上加1分,最高加10分。

2、各项指标考虑各镇街任务总量贡献,每项指标以各镇街任务数占各镇街合计任务数的比重乘以10分,计入各镇街该项指标的得分。

3、财政收入另考虑增量贡献,即在完成收入任务数的基础上,每多完成200万元加1分,最高加10分。

4、在招商引资指标的考核中,对年度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在该项指标的考核中加3分;引进单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达500万美元的项目,在该项指标的考核中加3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500万美元,多加1分。对巧立名目,违背国家产业政策,引进高耗能、重污染、安全隐患大、破坏资源并造成影响的项目,在该项指标的考核中扣5分。

四、考核依据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企业上报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作为考核依据,年终由区经贸局、统计局提出考评意见,审定各镇街完成情况。

(二)固定资产投资。按项目所在地分解至相应镇街,涉及跨镇街的项目投资,由区发改局按项目的工程量分解。年终考评投资完成额以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为各镇街完成情况。

(三)财政收入。以下达各镇、街年度财政收入任务及增幅为考核基数,以年度镇、街财政总决算数为准,由区财政局审定各镇街完成情况。

(四)招商引资。按照“谁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区经贸局负责登记和考核各镇街年度完成内引外联情况。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区统计局调查队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年终由调查队提出考评意见,确定各镇街完成情况。

五、奖惩办法

(一)综合奖

根据以上办法计算出镇街年度综合得分排定名次,由区政府予以通报和奖励。排名前三位的给予奖励,第一名奖励12万元,第二名奖励8万元,第三名奖励6万元。

(二)单项奖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每超额完成指标任务20%~30%的,每项奖励0.5万元;每超额完成指标任务30%及以上的,每项奖励1万元。

2、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合同利用内资、实际利用内资指标,每超额完成指标任务50%~100%的,每项奖励0.5万元;每超额完成指标任务100%及以上的,每项奖励1万元。

区镇范文篇8

一、选民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选率普遍较高。全区共有92912名选民参加投票选举,参选率达96.97%。芝山镇共有选民12905人,参加投票有12825人,参选率99.38%,比上届高出0.28个百分点;石亭镇参加投票选举27735人,参选率98.4%。针对当前外出经商办企业和打工多等情况,各镇抽调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村干部、计生管理员充实选民登记队伍,为做好选民登记工作提供保证。同时加大换届选举宣传力度,既大造声势,又深入细致,做到进家入户,人人皆知。广大选民踊跃参加投票选举,不少老人和平时很少出门的家庭妇女都积极来到中心投票站,投下神圣的一票,许多外出经商打工的选民也都回选区参加投票选举。

二、代表的文化素质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年龄较轻。新当选的镇级人大代表24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8名,占11.62%;中专文化程度72名,占29.88%。其中中共党员153名,占代表总数的63.48%;妇女代表50名,占代表总数的20.74%;连选连任的代表82名,占代表总数的34.02%;少数民族6名,占代表总数的2.49%。还有部分是科教工作者、民营企业家、种养大户等各界人士。代表中55岁以上7名,占代表总数的2.9%,比上届少2.1个百分点;35岁至55岁69名,占代表总数的28.63%,比上届少6.37个百分点;35岁以下165名,占代表总数的68.46%,比上届多8.46个百分点。当选代表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能担负代表工作和参加代表活动,有一定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选举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大多数选民的意愿,又体现组织意图。

三、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被选进镇级领导班子,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各镇于2002年底相继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镇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中坚持等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选出专职人大主席4人、镇长4人、副镇长13人,新一届镇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镇级国家机关领导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4人,占82.35%;40岁以下14人,占82.35%。知识分子、派和少数民族结构也占了一定比例,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镇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事关各镇政权组织的建设,是各镇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此,各级党委、人大高度重视,严格依照《漳州市芗城区2002年镇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开展工作,做到了指导到位、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协作到位等“六到位”,确保各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是选举成功的关键。

镇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时间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严格依法办事。为此,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各镇党委、人大主席团把这次换届选举列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人大主席主动抓,组织宣传委员积极抓,公、检、法、司、工、团、妇等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选区积极主动,充分发动选民参加投票选举,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及时部署到位。为保证对镇级人大换届选举的领导,区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区镇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区委书记许荣勇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陈忠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钦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家麟任副组长。同时为四个镇配置了专职主席候选人,负责组织协调。各镇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依法设立了选举委员会,选派副科以上的领导或法律意识相对较强的同志担任工作组的领导。各选区相应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的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上下一心共同做好此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动员、早安排。各镇还从较紧张的财政中拨出专款,作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经费。区委常委陈东升多次过问芝山镇换届选举工作,强调要严格依法办事。镇党委高度重视,从18名班子成员中调整15名参与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从镇直机关干部中抽调44名组成驻选区指导组,审核确定村两委及其骨干78名,成立各选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建立精干的领导队伍和骨干队伍,形成纵横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网络和运作机制,加强镇选举工作的领导。镇选举委员会按照区委、区人大部署要求,结合本镇实际,认真制定选举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分阶段召开选举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会代训培训选举工作骨干。各村、选区分别召开领导小组、两委、选民组长会议传达贯彻镇选举方案,分解任务,安排工作。由于选举机构健全,加强对换选举工作的领导,全区的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领导分工包片,责任落实到人。为使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成员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与各委办人员分工包镇指导工作。各镇积极做好分工安排,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制,做到科级领导包片、股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选区,责任到人,负责具体的协调工作,及时掌握情况,反馈信息。实现“人员、精力、时间”三到位。

三是加强检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区委、区人大领导及换届选举办公室成员在选举的各个阶段,多次到各镇、各选区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了解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选举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指导面上工作。如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选区公告公布的代表候选人没有按姓名笔划书写,及时要求他们做出更正,保证公告的严肃性。由于加强了监督指导,使换届选举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做到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是选举成功的保障。?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搞好换届选举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及主人翁责任感,都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人大都十分重视换届选举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贯穿在换届工作的全过程。

1、认真组织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自从区镇级人大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后,各镇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分阶段进行业务培训,各选区通过村民代表会、村两委会、支委会等形式,广泛组织工作骨干和选民学习有关选举程序,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会161期。通过以会代训,进一步提高了选举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选民参加投票选举的积极性,为各选区顺利完成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宣传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各镇按照区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分别制定宣传计划,在各选区开展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宣传活动,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镇根据选举工作需要编写《选民须知》,发送到各家各户。芝山镇还联系广电局录制专题录音带,下发各选区播放,使选民明确此次选举的意义、内容、基本要求、方法步骤、时间安排、选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为选举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三、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选举成功的法宝。

充分发杨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法宝。我区镇级换届工作从“代表资源调查”至酝酿协商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意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在换届选举中,各镇都能严格按照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办事,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一是严格依法办事,搞好各阶段工作。各镇始终将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选举工作全过程,按照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便于组织开展工作,便于选民了解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的原则,采取按居住地和工作单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区划分,全区共划分99个选区。从选民的登记、代表的推荐,到投票选举,均注重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克服了投票选举中怕麻烦,图省事的不良倾向。同时加强力量防止宗派势力和不良分子干扰选举的现象发生,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依法、健康、有序进行。天宝镇按照要求把好选民登记的“三关”,分类造好“四册”,对人户分离、外出人口或迁移等情况逐户入门澄清,并严格选民登记资格审查确认,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复。

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把好代表质量关。各镇从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开始都能尊重民意,坚持代表的广泛性和先进性原则,反复征求各选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注重代表结构的合理性,科学分配各选区的代表名额。

各镇选举委员会和各选区领导小组,都反复宣传代表的作用和条件,组织广大选民进行酝酿讨论,从而推荐出具有先进性和带头作用的代表候选人。同时严格按照差额比例的规定确定代表正式候选人的审查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程序和条件的提出调整意见,要求各选区召开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村两委和选举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会议,进行民主酝酿协商,根据较多数群众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报镇选举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批复。石亭镇在确定代表候选人中严格把好“法律关、民主关和结构关”,对推荐手续不完整、不符合差额比例或推荐名额超过应选代表名额等现象给予纠正,经计生、司法、纪检部门组成的审核小组,依法审议各选区报送的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然后,按照代表界别和结构要求,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交由选民小组反复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提出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推荐出符合法律、顺应民意、富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代表候选人,使选举工作进展顺利,投票选举一次成功率较高。

三是认真组织投票,全力以赴抓选举。为确保全区11月26日统一投票日工作顺利进行,11月20日,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副市长、区委书记许荣勇亲自到会提出三点要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曾文邦就选举工作强调七条意见。会后,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成员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下到各镇,与各镇领导一起坐阵指挥,加强对各选区投票情况的监督、组织和领导,各镇相应增加干部力量,加强指导协调,从而实现无违法乱纪行为发生。如浦南镇选举委员会针对金沙村两委不和,可能影响选举工作的情况,加强选区的指导力量,耐心地做村两委的思想工作,从而取得了一致性的认识,使选举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芝山镇选举委员会在传达11月

区镇范文篇9

为加快推进国际生态文化旅游镇及部分中心村、基层村旧村改造建设,组织镇相关部门实地参观学习了土地综合整治整镇推进建设项目。

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合村并点,旧村改造社区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镇一行先后实地考察社区、社区群众安置楼建设情况,听取了关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周密研究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及节余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有效经验。

通过参观学习,镇进一步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鼓足了干劲。随着《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镇、旅游综合体、龙门片区乡村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将全面展开。该镇牢固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惠民生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以大力推进驻地旧村改造、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任务,全力推进镇驻地四村整合和中心村改造建设。突出片区带动,重点抓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镇项目建设,全面拉开生态文化旅游镇“一心、两轴、五大片区”发展新框架。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加快启动镇驻地四村50万平方米安置房、保障房建设。通过土地出让和再融资,整合项目合作区内各种资源,策划实施改造建设项目,带动镇驻地规划区综合改造提升,逐步把城镇驻地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型旅游综合体,以此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带动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支撑作用。抓住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村庄整合和旧村改造,稳妥加快秦家中心村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蔡家村、常家村等旧村改造增减挂钩项目,力争年内开工。进一步完善镇村体系规划,全面完成基层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严”字当头,不断规范镇村建设秩序。严格执行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和违法违规用地《实施意见》和《考核问责办法》,坚决杜绝“双违”行为。工作中密集巡查,严防严控。严格规范建设及用地行为,完善审批程序,严格审批制度,依法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厉惩处乱搭乱建行为,对出现新开工的违法违章建设,发现一处坚决拆除一处,坚决遏制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的滋生空间。严格目标责任制度,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和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抓住关键区域和关键群体,通过大喇叭广播、层层召开会议、发放明白纸等宣传途径扩大群众教育面,努力营造依法依规建设的浓厚氛围,使依法依规建设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入推进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探索建立城镇新型管理模式,完善城镇保洁管理机制,提升城镇经营水平和管理效能。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落实专职管理人员职责、经费和考核体系,加快建立户集、村收、办事处外运、镇集中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庄卫生清洁、环境优美,打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

区镇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农村村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镇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区镇社区教育快速发展,使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及区镇2013年的工作目标,区镇今年计划完成社区教育各类培训120000人次左右,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约1500人次,应届初中毕业生培训约360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约100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约3800人次,其他培训约105000多人次。加强社区“市民学校”、农村“村民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的规范建设与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区镇”建设工作,把区镇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区镇,争创一所市标准化村民学校,组织现场培训会6次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发挥区镇党校的示范作用,切实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放上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视区镇机关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学政治、学知识、学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本年度要特别注意创新学习方式,努力让广大党员、干部乐学、想学,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社区。整合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养成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燕山南苑、北门、嘉丰、大营巷、清安、凤凰、县前街社区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和学习网络,坚持新颖性、实用性的原则,积极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使社区成为和谐的学习乐园。

(三)充分发挥“村民学校”的致富教育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目标,围绕区镇六大农业优势产业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村组。以、、、、、、、、村为重点,组织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知识、有致富技能、有高尚素养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校的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活动,常年抓好计算机班、会计电算化班的办班培训工作。以华能集团、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百斯福模塑公司为重点,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学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搞好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岗前、岗后培训,建立一支爱岗敬业、适应先进工艺技术、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管理人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全面增强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与市职工学校协作,做好成人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工作,协调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市老年大学协作举办多门类、多形式的老年教育培训,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

(六)认真组织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对包括市属学校在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保质保量地开展道德、法律、实用技术等教育,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影像资料,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提供新的驱动力。

(七)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教育。区镇老年学校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以“和谐、健康”为主题,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广泛进行知识更新、兴趣爱好、保健知识等教育。区镇老年学校每年培训不少于4期,40所分校每校全年培训不少于2期,全年参加市老年大学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

(八)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区镇18所中、小学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并争取全部达到市“示范家长学校”的标准。有条件的社区也要开办家长学校,协调区镇“五老宣讲团”到中小学为学生讲课。强化“知识立家,知识兴家,知识富家”的理念,提高家庭人员参与学习的热情,争取更多的家庭达到学习型家庭标准。要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动,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学校要主动联系社区教育资源,一切为孩子所想为孩子所用,努力建设好社会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