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4:05:08

情色范文篇1

[关键词]性压抑影像风格惩罚

1985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同性恋社会理论家维克斯在其《性及其不满足》一书中曾指出,60年代性领域发生了决定性的实质性的变化,有证据表明,对生育控制、流产、离婚、婚前和婚外性关系、同居和同性恋的态度人们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今天对性的谈论、写作和观赏达到空前的程度。

从表面上看来社会发展到今天性好像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自由的。社会不再谈“性”色变。许多人也都被这种假象所蒙骗了。其实社会的权力机制连同道德约束和宗教教训经过千百年来对人类的不断锤炼,已经融入到人的骨血之中。这样,我们必须想到从这一压抑权利中摆脱出来的后果是缓慢的边显出来的。所以说不要说今天是如此开放性自由的社会,就像人类还没达到共产主义一样,那对现代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理想罢了。下面仅以《韩国情人》和《钢琴教师》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为例,来了解一下在东西方社会不同文化熏陶下,即使是情色电影本身是如何各自在不同的权力机制连同道德约束和宗教教训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压抑。

从影像风格上的比较分析

朦胧派

在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两种展示性真相的宏大程序。在东方,像中国、日本、印度等许多社会,都有一套“艺术”。根据艺术,真相是从快感中抽象出来的,它被理解成实践和经验。理解快感不是从一种允许和禁止的绝对法律出发,也不是以有用性为标准的,而是首先对快感自身而言,根据快感的程度、特别的质量、延续的时间和在身心的影响来认识快感。为了从内部煽动性和扩大它的影响,这一知识最好应该逐渐地返回到性实践中。因此,就构成了一种必须保密的知识,不过,它保守秘密不是因为对其对象不名誉的猜忌,而是出于最大限度的保留它的必要。因为根据传统,一旦泄密,它就会失去影响和价值。①《韩国情人》的整体风格就是把性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性在这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性是被裹在东方人的奇思妙想的下产生出来的暧昧的性实践之中。电影中的场景永远是唯美而简单且与世隔绝,诺大的公寓,空旷的四壁,充满着白色;巨大的落地窗前,一株树状植物直抵屋顶,象剧情里的爱情压抑着,无法继续生长。

本片导演吕钧东自称拍的是一部"文艺情色片"。镜头内布置考究洁白而素雅的寓所,封闭着气质忧郁的亚当和夏娃,在里面如起舞般的做爱动作,带动纯棉的白色被单,衬托出男人和女人性感滑嫩的粉色肌肤。场面有意的节制,用精致高光的摄影,流动唯美的构图和如丝般质感的画面,雕塑般的人物造型,来营造性感如诗般的佳境。可以说《韩国情人》中的性是被导演神秘化了,性的本来面目受到了遮蔽。这层窗户纸是谁都不能戳破的。这种性压抑就在于你不觉得自己是正在被压抑着,还以为自己的自由的。其实你丝毫都没有越雷池半步。

写实派

而性观念在西方呈现出自由开放的态势,在社会中,权力不是压抑,而是宽容,大家对压抑的批评大有与之决裂的架势。这种批评属于一个比自身更古老的过程,按照这一过程的方向,它将是一个禁忌不断减轻的新的时期,或者是一个更加狡猾的或更加审慎的权力形式。《钢琴教师》沿袭了德国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多年来的电影中一直以来直逼人心的心理刻画和令人坐立不安的人性弱点描写的影像风格,影片本身就是在探讨在如此开放的西方社会,为什么还会出现性压抑现象。艾莉卡是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人至中年却并未结婚,和老母亲居住在一起,母亲可以说是艾莉卡之所以会性压抑以致变态的源头。权利以一个更加让人识别不清的伪善的面目出现。她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由于长期的性欲冲动得不到正常的发泄,于是她徘徊在色情影像店,一边嗅着别人手淫后粘满精液的手纸,一边面无表情的大看春宫;她在停车场徘徊,寻觅车床族的场面,她偷窥别人做爱,一边兴奋的蹲在地上小解;她已经到了绝经的年龄,每月用刀片割自己的下体,伪造出生理期。当她期待已久的爱情来临时,即使是艾莉卡接受了甘·华德,她却选择了极其病态的性虐待的方式。这种冷峻写实、不带一丝伤感以至于到无情的影像风格和直逼人心的心理刻画和令人坐立不安的人性阴暗面描写丝毫不想引起观众怜悯的叙事手法。作为越界的惩罚

在世俗领域里,都是以夫妻的性关系为中心的。破坏婚姻法则或者寻求奇特的快感都会受到谴责,他是以“自然”和法律的面貌出现的。是为了控制事物的秩序和人们的规划而被确立的。如果它不小心冲破了法律的束缚,但是同时又有一种类似迷失方向的自然的东西让它远离了自然;它的死就是违法必究的超自然的力量对它的反自然的行为的报应。那么情色电影中“离经叛道”的人物遭受惩罚命运多以悲剧收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韩国情人》中,影片讲述的是一段单纯的三角爱情故事,女人常常突然出现在男人面前,像美杜莎一样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想戒也戒不掉,男人只有无奈地期盼着女人的眷顾。这里如把女人和前男友的关系暂定为“自然关系”的话,那么男人的介入就是违反和破坏“自然”,于是男人在精神上受尽了折磨。他一直在受着惩罚,她一次次回到男人身边,一次次令男人沉溺,身体在欲海,爱却在别处。女人因为在从前的恋人那里经受太多的折磨而变得麻木冷酷和神经质,一方面渴望从前的恋人,与之藕断丝连,另一方面,又将这种不对等的爱所换来的痛苦和伤害恣意的发泄在男人这里。作为这个违反“自然”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这一段畸形的恋情走到最后,男人在人流穿梭的街口刺死了她从前的情人。使她终于失去了所爱。并且在缠绵的尽头,男人掐死了她作为惩罚。

而在《钢琴教师》中艾莉卡违反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过着苦行僧般的禁欲生活,使她的性观念发生了倒错,与此同时这种性倒错受到了无情的惩罚。在偷窥车床族做爱时被人家发现,让人家像过街老鼠一样追打,她狼狈的提起裤子抱头鼠窜,完全失去了她平时不可一世。当她期待已久的爱情来临时,对于一个自我压抑久了的女性,一旦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以至于选择了畸形的表达方式受虐。当她得到了她所“需要”的虐待时,她也并没觉得兴奋。原因即是她觉得她需要的,其实她根本承受不了,她的身体本能的出卖了她。当被男学生强暴以后,她想要去报复,拿着一把尖刀等在甘·华德会出现的地方,而当报复不了的时候,她选择了把尖刀插向了自己。最终惩罚了自己。而甘·华德作为青年人对性的渴望,对爱情的期待,把背道叛俗当作罗曼蒂克。但甘·华德却发现艾莉卡是性虐狂。这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试图挣扎企图摆脱引诱,最终虽在艾莉卡身上施了暴。但他从中未获得丝毫的愉悦,唯有受挫和愤怒。其实这是已经完成了对甘·华德的惩罚,他从所谓一个正常的人也变成了一个性倒错者。而艾莉卡的母亲这个造成艾莉卡性压抑的元凶,她的惩罚是艾莉卡经历的一次笨拙的失败的求爱过程后,在床上几乎精神崩溃,对母亲像是吻又像是在撕咬的泄愤时,她的母亲也感悟道:“我们牺牲这么多……”自己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女儿却无法一手掌控。

如果自古典时代以来性压抑一直是连结权力、知识和性经验的基本方式,那么我们只有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从中解放出来。《韩国情人》和《钢琴教师》这两部来自东西两个不同世界的情色影片中的人物在接受惩罚这一方面来看是殊途同归了。一般来看,情色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百无禁忌,自由开放,说平常人之不敢说,讲普通人之不敢讲,好像已经达到了性解放的程度,他们违反法律,解除禁忌,口无遮拦,重新享受现实快感,其实其实质上,它还是受压抑的,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性压抑,就像上面提到的在这类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摆脱了世俗的法律束缚和道德要求,但最终都难逃这样或那样的惩罚。这恰恰说明了今天的社会虽然表现出性开放的态势,但其内在的机制还在运作,它只是允许在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性解放,即使是在电影这个虚幻的梦世界里,我们能看到平时现实生活的所未见的,但它同样也逃脱不掉性压抑的藩篱。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福柯著,余碧平译:《性经验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增订版第38页、第78页和第33~34页

[2][法]让·杜歇著,周征凌、范倍思译:《第一性》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8月

情色范文篇2

[关键词]性压抑影像风格惩罚

1985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同性恋社会理论家维克斯在其《性及其不满足》一书中曾指出,60年代性领域发生了决定性的实质性的变化,有证据表明,对生育控制、流产、离婚、婚前和婚外性关系、同居和同性恋的态度人们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今天对性的谈论、写作和观赏达到空前的程度。

从表面上看来社会发展到今天性好像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自由的。社会不再谈“性”色变。许多人也都被这种假象所蒙骗了。其实社会的权力机制连同道德约束和宗教教训经过千百年来对人类的不断锤炼,已经融入到人的骨血之中。这样,我们必须想到从这一压抑权利中摆脱出来的后果是缓慢的边显出来的。所以说不要说今天是如此开放性自由的社会,就像人类还没达到共产主义一样,那对现代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理想罢了。下面仅以《韩国情人》和《钢琴教师》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为例,来了解一下在东西方社会不同文化熏陶下,即使是情色电影本身是如何各自在不同的权力机制连同道德约束和宗教教训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压抑。

从影像风格上的比较分析

朦胧派

在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两种展示性真相的宏大程序。在东方,像中国、日本、印度等许多社会,都有一套“艺术”。根据艺术,真相是从快感中抽象出来的,它被理解成实践和经验。理解快感不是从一种允许和禁止的绝对法律出发,也不是以有用性为标准的,而是首先对快感自身而言,根据快感的程度、特别的质量、延续的时间和在身心的影响来认识快感。为了从内部煽动性和扩大它的影响,这一知识最好应该逐渐地返回到性实践中。因此,就构成了一种必须保密的知识,不过,它保守秘密不是因为对其对象不名誉的猜忌,而是出于最大限度的保留它的必要。因为根据传统,一旦泄密,它就会失去影响和价值。①《韩国情人》的整体风格就是把性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性在这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性是被裹在东方人的奇思妙想的下产生出来的暧昧的性实践之中。电影中的场景永远是唯美而简单且与世隔绝,诺大的公寓,空旷的四壁,充满着白色;巨大的落地窗前,一株树状植物直抵屋顶,象剧情里的爱情压抑着,无法继续生长。

本片导演吕钧东自称拍的是一部"文艺情色片"。镜头内布置考究洁白而素雅的寓所,封闭着气质忧郁的亚当和夏娃,在里面如起舞般的做爱动作,带动纯棉的白色被单,衬托出男人和女人性感滑嫩的粉色肌肤。场面有意的节制,用精致高光的摄影,流动唯美的构图和如丝般质感的画面,雕塑般的人物造型,来营造性感如诗般的佳境。可以说《韩国情人》中的性是被导演神秘化了,性的本来面目受到了遮蔽。这层窗户纸是谁都不能戳破的。这种性压抑就在于你不觉得自己是正在被压抑着,还以为自己的自由的。其实你丝毫都没有越雷池半步。

写实派

而性观念在西方呈现出自由开放的态势,在社会中,权力不是压抑,而是宽容,大家对压抑的批评大有与之决裂的架势。这种批评属于一个比自身更古老的过程,按照这一过程的方向,它将是一个禁忌不断减轻的新的时期,或者是一个更加狡猾的或更加审慎的权力形式。《钢琴教师》沿袭了德国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多年来的电影中一直以来直逼人心的心理刻画和令人坐立不安的人性弱点描写的影像风格,影片本身就是在探讨在如此开放的西方社会,为什么还会出现性压抑现象。艾莉卡是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人至中年却并未结婚,和老母亲居住在一起,母亲可以说是艾莉卡之所以会性压抑以致变态的源头。权利以一个更加让人识别不清的伪善的面目出现。她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由于长期的性欲冲动得不到正常的发泄,于是她徘徊在色情影像店,一边嗅着别人手淫后粘满精液的手纸,一边面无表情的大看春宫;她在停车场徘徊,寻觅车床族的场面,她偷窥别人做爱,一边兴奋的蹲在地上小解;她已经到了绝经的年龄,每月用刀片割自己的下体,伪造出生理期。当她期待已久的爱情来临时,即使是艾莉卡接受了甘·华德,她却选择了极其病态的性虐待的方式。这种冷峻写实、不带一丝伤感以至于到无情的影像风格和直逼人心的心理刻画和令人坐立不安的人性阴暗面描写丝毫不想引起观众怜悯的叙事手法。

作为越界的惩罚

在世俗领域里,都是以夫妻的性关系为中心的。破坏婚姻法则或者寻求奇特的快感都会受到谴责,他是以“自然”和法律的面貌出现的。是为了控制事物的秩序和人们的规划而被确立的。如果它不小心冲破了法律的束缚,但是同时又有一种类似迷失方向的自然的东西让它远离了自然;它的死就是违法必究的超自然的力量对它的反自然的行为的报应。那么情色电影中“离经叛道”的人物遭受惩罚命运多以悲剧收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韩国情人》中,影片讲述的是一段单纯的三角爱情故事,女人常常突然出现在男人面前,像美杜莎一样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想戒也戒不掉,男人只有无奈地期盼着女人的眷顾。这里如把女人和前男友的关系暂定为“自然关系”的话,那么男人的介入就是违反和破坏“自然”,于是男人在精神上受尽了折磨。他一直在受着惩罚,她一次次回到男人身边,一次次令男人沉溺,身体在欲海,爱却在别处。女人因为在从前的恋人那里经受太多的折磨而变得麻木冷酷和神经质,一方面渴望从前的恋人,与之藕断丝连,另一方面,又将这种不对等的爱所换来的痛苦和伤害恣意的发泄在男人这里。作为这个违反“自然”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这一段畸形的恋情走到最后,男人在人流穿梭的街口刺死了她从前的情人。使她终于失去了所爱。并且在缠绵的尽头,男人掐死了她作为惩罚。

而在《钢琴教师》中艾莉卡违反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过着苦行僧般的禁欲生活,使她的性观念发生了倒错,与此同时这种性倒错受到了无情的惩罚。在偷窥车床族做爱时被人家发现,让人家像过街老鼠一样追打,她狼狈的提起裤子抱头鼠窜,完全失去了她平时不可一世。当她期待已久的爱情来临时,对于一个自我压抑久了的女性,一旦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以至于选择了畸形的表达方式受虐。当她得到了她所“需要”的虐待时,她也并没觉得兴奋。原因即是她觉得她需要的,其实她根本承受不了,她的身体本能的出卖了她。当被男学生强暴以后,她想要去报复,拿着一把尖刀等在甘·华德会出现的地方,而当报复不了的时候,她选择了把尖刀插向了自己。最终惩罚了自己。而甘·华德作为青年人对性的渴望,对爱情的期待,把背道叛俗当作罗曼蒂克。但甘·华德却发现艾莉卡是性虐狂。这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试图挣扎企图摆脱引诱,最终虽在艾莉卡身上施了暴。但他从中未获得丝毫的愉悦,唯有受挫和愤怒。其实这是已经完成了对甘·华德的惩罚,他从所谓一个正常的人也变成了一个性倒错者。而艾莉卡的母亲这个造成艾莉卡性压抑的元凶,她的惩罚是艾莉卡经历的一次笨拙的失败的求爱过程后,在床上几乎精神崩溃,对母亲像是吻又像是在撕咬的泄愤时,她的母亲也感悟道:“我们牺牲这么多……”自己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女儿却无法一手掌控。

如果自古典时代以来性压抑一直是连结权力、知识和性经验的基本方式,那么我们只有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从中解放出来。《韩国情人》和《钢琴教师》这两部来自东西两个不同世界的情色影片中的人物在接受惩罚这一方面来看是殊途同归了。一般来看,情色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百无禁忌,自由开放,说平常人之不敢说,讲普通人之不敢讲,好像已经达到了性解放的程度,他们违反法律,解除禁忌,口无遮拦,重新享受现实快感,其实其实质上,它还是受压抑的,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性压抑,就像上面提到的在这类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摆脱了世俗的法律束缚和道德要求,但最终都难逃这样或那样的惩罚。这恰恰说明了今天的社会虽然表现出性开放的态势,但其内在的机制还在运作,它只是允许在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性解放,即使是在电影这个虚幻的梦世界里,我们能看到平时现实生活的所未见的,但它同样也逃脱不掉性压抑的藩篱。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福柯著,余碧平译:《性经验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增订版第38页、第78页和第33~34页

[2][法]让·杜歇著,周征凌、范倍思译:《第一性》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8月

情色范文篇3

关键词:表情图标;非言语传播学;网络媒介传播

1表情图标(Emoji)的发展沿革

1982年9月19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学校论坛上发帖,建议使用“:-)”在文字之后来表示玩笑意,使用“:-(”表示自己没有在说玩笑话。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正式使用表情符号(emoticon)来表示语气,以补充屏幕上文字聊天无法传递的、面对面交流(Face-to-facecommunication)才能表达的说话者的心情等细节。随后数年,横向的表情符号(如“:-)”)在欧美流行起来,竖向的表情符号(如“(*^▽^*)”)则在亚洲风行。在1999年,日本人栗田穰崇以天气图标、股票符号、中文文字和路标标志为灵感,创造出了一套180个12×12像素的表情符号。表情的编写则使用了统一码(Unicode),使表情图标可以跨不同系统、不同平台进行传播。表情图标常常被称为表情符号的“升级版”,并且在逐渐替代后者(Pavalanathan&Eisenstein2016)。2007年,安卓系统使用了表情图标,2009年苹果的iOS系统也更新了600余个表情图标。于是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几年内,表情图标的使用席卷了全球——包括微信、微博、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在内的社交网络平台都允许表情符号的使用。现如今,表情符号已经成为网络传播中沟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牛津词典》甚至将2015年年度词汇的殊荣颁给了全球网民最爱的“笑哭”表情。2017年中山大学一项统计显示,仅在QQ平台,一年被使用最多次数的表情“呲牙”就被使用了303亿次。足见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表情图标的火爆程度。

2文献综述

非言语传播学研究面对面交流场景下,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距离、语气等语言文字本身以外的传播内容。学界认为,非言语传播是面对面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天养成的沟通模式,且通常是说话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表现出来,因此格外真实。在网络沟通中,表情图标以及早先时期的表情符号代替了面对面交流中的非言语传播因素,辅助网络媒介上的文字沟通。Churches,Nicholls,Thiessen,KohlerandKeage一项调查显示,表情符号和面部表情有着类似的表意效果:成年人在观看表情符号时,所激活的大脑皮层部分与观看人类面部表情激活的皮层部分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识别是后天养成而非先天存在,因为相同实验下,婴儿却没有出现相同的结果。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表情符号与面部表情一样,起到了情绪表达的作用(PavalanathanandEisenstein2015)。根据大数据技术,Novaketal.研究了表情图标的使用人气,并且列出了推特表情情感强度排行。研究表明,大多数表情图标的情感意义都偏向正面、积极,而不论表意正面还是负面,表情图标所被人们赋予的感情越强烈,被使用的频率就越强。Miller等人则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独立使用表情图标时引发的表意歧义现象。他们发现,一种表情图标可能有多种解读,因此导致了交流上的误会。学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独立使用的表情图标上,很少关注在和文字搭配使用情况下对文字整体表意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表情图标并非独立使用,而是搭配文字进行辅助表意,这一点与面对面交流中面部表情起到的作用类似。Milleretal.在集中研究了表情图标独立使用时的表意效果后,也着重强调了希望将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文字环境中表情图标的意义。显然,这部分研究在学界尚有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表情图标的研究发现与非言语传播学中对面部表情的研究发现类似:表情图标与文字的互动机制与表情和面对面交流中语言与面部表情的互动机制十分相似,都可以起到规范、修饰甚至控制文字语义信息传达的作用。根据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结论,当非言语信息与口述语言感情色彩相符时,非言语信息可以起到加强语言情绪色彩的作用;当非言语信息与口述语言感情色彩相反时,对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解读则有可能出现歧义;表情等非言语信息是人们用来柔化、中和言语信息直接意义的重要工具。因此,根据非言语传播学中面部表情对语气修饰的三种作用,研究假设,比起文字单独出现,表情图标和文字一起出现时。1)当表情图标与文字的情绪色彩相符时,表情图标增强文字的情绪色彩。2)当表情图标感情色彩偏向中性时,表情图标减弱文字的情绪色彩。3)表情图标增强文字的情绪色彩相反时,表情图标造成文字的情绪色彩解读的歧义。

3研究方法

有研究表明,人们表达心情和语气的方式由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决定。因而,熟悉同一网络表情亚文化的群体对相同的文字信息、表情符号有着相近的解读。因此,为验证如上几个假设,本研究采集了年龄、线上社交网络使用习惯相近的群体——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商学院15级本科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本研究共采集247个样本,其中195个有效。问卷从微信群转发,并只研究微信表情,因为在不同操作系统中,微信表情的形态相同。问卷首先采集了用户的性别与表情图标使用频率信息,而后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采集了用户对文字消息、表情图标和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消息的情感色彩打分。其中-5分指感情色彩极度负面,5分指感情色彩极度正面。根据腾讯《QQ年度表情大数据》《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本研究选取了中国网民10个最常用的表情图标,包括3个感情色彩正面表情、4个感情色彩中性表情、3个感情色彩负面表情。根据测试问卷的结果,研究选取了感情色彩正面和负面的文字消息各10句。问卷首先采集了用户对10个表情图标的感情色彩的打分,而后采集了对20句文字消息的感情色彩打分,最后采集了20个用户对“句子+表情图标”消息的感情色彩打分。其中问卷设置和假设对应关系见表1。本研究所采集的“句子+表情图标”消息全部来源于真实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第一,消息为纯中文消息;第二,消息中只含有一个不重复出现的表情图标;第三,消息文字有着无上下文也可以清楚理解的语义;四,情感表达性大于信息传递性。

4研究发现

4.1假设一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除S消息以外,所有句子中的表情图标都增强了句子中文字的感情色彩,因此假设一得到验证成立,即当表情图标与文字的情绪色彩相符时,表情图标增强文字的情绪色彩。4.2假设二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除J消息以外,所有句子中的中性表情图标都减弱了句子中文字的感情色彩,因此假设二得到验证成立,即当表情图标感情色彩偏向中性时,表情图标减弱文字的情绪色彩。4.3假设三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除A、E消息以外,所有句子中的表情图标都减少了句子中文字的感情色彩解读的歧义,因此假设三验证得到了与假设完全相反的结果,即当表情图标感情色彩偏向中性时,表情图标减弱文字的情绪色彩。

5传播学视角下的表情图标(Emoji)的三种语气修饰作用

1)语气增强作用。在表情图标与文字中的语义都为正面或负面时,表情图标可以增强文字的语气。比如,微信自带表情图表中的“大哭”表情与表意伤心的文字表达连用时,会比单独的文字表达表现出更强烈的负面情绪。这与学界对于表情符号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但西方学界研究曾发现“:-(”对负面文字语气加强的程度不明显,而表情图标则不同,对文字的负面表达有着明显的语气加强作用。这是因为微信中的表情图标对眼睛部位的展现程度更为细节化,且在强调负面语气时,泪水比起表情符号中下垂的嘴角有着更明显的表达。西方学界研究发现“:-(”对负面文字语气加强的程度不明显,也可能是因为西方使用更细节化的竖向表情符号(如“o(TωT)o”)的习惯较少。2)语气软化作用。在文字明显出现正面或者负面语气时,中性表情图标可以起到软化文字语气的作用,这与学界对于表情符号的研究结果类似——研究表明,当人们表达拒绝、请求甚至抱怨时,表情符号都可以起到柔化语气的作用(DresnerandHerring2010)。如同表情符号,表情图标也有着灵活的使用场景。在占据中国人80%手机使用时间的微信环境下,中性表情图标可以使一段纯文字对话变得更轻松活泼,并且帮助使用者更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在指令性的语言环境中,表情图标也可以让一段对话变得更客气、更有趣、不那么严肃干瘪。起到类似作用的中性表情图标没有表达明确的正面或者负面情绪,反而同时包含着正面和负面元素。以“捂脸”表情为例,捂脸的手表明使用者心情并不是纯粹的不满或伤心,而是颇有几分自嘲和无奈。而夸张的蓝色泪水和大笑的嘴角则互为矛盾的正反面,给与了这个表情符号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类表情图标因为既有正面元素,也有负面元素,可以用于辅助较为正面或较为负面的文字表达,起到软化语气的作用,将文字的语气修饰得更温和。也正因为有着丰富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性表情图标如“捂脸”和“笑哭”成为了最受欢迎、最流行的表情图标。3)语气明确作用。当文字表述容易引起语气解读的歧义时,表情图标可以起到明确语义的作用。这也与学界对于表情符号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学者发现,人们使用表情符号来避免纯文字沟通中出现的语气歧义现象。比如,人们可以使用如“:P”“;)”之类的表情辅助文字表述,来表达反讽或者玩笑意,如在面对面交流中在一句严肃的话语之后加上一个俏皮的眨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玩笑意,以减少歧义的可能。这种用法在表情图标时代依然流行。比如在微信环境中,“微笑”“再见”表情被年轻人广泛地赋予了反讽的意义。一句不知是否真心的“她今天可真美”加上“微笑”表情图标则会被清楚地解读为是一句讽刺,而非真心称赞。这种用法于年轻人群中十分流行,不仅增加了表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也增加了网络沟通的趣味性。但也值得注意的是,语义明确效应只适用于理解同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受众,不习惯讽刺用法的用户对于“微笑”等表情的解读则停留在“微笑”的本意上,即一个不含恶意的微笑。

6结束语

情色范文篇4

关键词:春晚流行语;艺术语言学;情感逻辑;语言变异

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非理性逻辑,这种情感逻辑就是想象、直觉、意象等思维活动。情感逻辑的实质就是发话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所产生的主观的心理反应。艺术语言的运用遵循情感逻辑,是为了充分体现和理顺发话主体的情感思绪和情感结构,因此,艺术语言的特点有别于规范语言。春晚流行语会打破语言的常规形式,忽略固定的意义或用法,创造出奇特醒目的变异形式。春晚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变异形式。“从艺术语言的语言形式来看,它可分为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义位变异、词性类属变异、词语的组合和搭配变异、词语色彩变异等。”[1]春晚流行语变异形式主要是词语的义位变异、词语的色彩变异、词语的搭配变异。

一、词语的义位变异

词语的义位是指一个词所具有的各个义项。词语的义位变异是词义的超常用法,也就是词的各个义项在句子中具体运用过程中发生变异。艺术语言学中的曲解、反语等就是由词语的义位变异而形成的。春晚流行语中有大量的词语义位的变异,主要通过曲解的形式突显。曲解是一种自觉的语言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和目的,有意地歪曲地解释某些词语的意思。春晚流行语曲解的运用,活跃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加了语言幽默诙谐的特色,有时也能达到辛辣嘲讽的效果。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外国生的,就是外甥。——相声《五官新说》人们常用“暗送秋波”来比喻男女间暗中眉目传情,表达相互爱慕之义。其中“秋波”是指美人如秋水的眼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秋波”含义是很明确的,没有任何歧义。但在这里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故意歪曲解释成“秋天的菠菜”。同样把“外甥”曲解为“外国生的”,也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荒唐有趣的解释增加了春晚流行语幽默诙谐的特色,使人印象深刻。

二、词语的色彩变异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语言中的词都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用法是约定俗成的,比较稳固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会改变某些词语的固定意义和用法,赋予这些词语临时的新的意义和用法,这种新的意义和用法会取得巨大的艺术效果,这也是艺术语言的目的所在。春晚流行语词语的色彩变异的艺术效果显著。词语的色彩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等,春晚流行语词语的色彩变异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方面。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根据不同的感情倾向可以把语言中的词语分成三大类,即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表示的是喜爱、尊敬、赞赏、美好、吉祥、嘉许、褒扬的感情色彩;贬义词与褒义词的感情色彩正好相反,主要表示厌恶、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中性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一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都有各自的固定用法,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们会发生异变,出现易位现象。这种异变形式主要表现在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中性词贬用或褒用三个方面。褒义词贬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褒义词失去了原来的褒义色彩,而临时产生了贬义色彩,褒词贬用使春晚流行语通常具有讽刺的意义,能够体现春晚流行语幽默性的特征。你是男服务员吧,长得挺委婉。——小品《不差钱》“委婉”的意思是言词、声音等婉转动听或态度诚恳。“委婉”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含蓄地嘲讽一个人的长相,具有了贬义色彩。“委婉”的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妙趣横生,增加了这句流行语的风趣幽默感。贬义词褒用和褒义词贬用正好相反,是贬义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失去原来的贬义色彩,而具有了褒义色彩,贬义词褒用能使表达诙谐、幽默,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贬词褒用运用得当,就会使语言别有一番风趣。我们女人是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但我们不喜欢长坏了的男人。——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坏”是贬义词,这个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为“坏坏”,“坏坏”在这里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喜欢”的感情色彩同化了“坏坏”的感情色彩,受“喜欢”这个褒义词感情色彩的影响,“坏坏”由贬义色彩变异为褒义色彩。“坏坏”与“坏”感情色彩的对比,更是增加了语言的诙谐幽默,使这句春晚流行语更具感染力。中性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有些中性词在一定的语境里会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差义异变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同其他词配合才会产生,感情色彩浓郁,语言表现力强。同样是孙子,你这孙子咋这么孙子啊!——小品《扰民了您》这句春晚流行语中前两个“孙子”是中性词,后一个“孙子”摒弃了其固定的用法,发生了异变。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做事缺少原则、不地道,后一个“孙子”临时产生了贬义色彩,这也是语言表达的需要。这样的异变增强了语言艺术的表达效果。

三、词语的搭配变异

词语一般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进行搭配,形式比较稳定,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词语会进行超常搭配,这也是艺术语言学的主要特点。春晚流行语突破了语言理性的逻辑,遵循情感逻辑或利用语境,把不具有搭配能力的词语进行整合,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给人一种空间和能力以便仿造或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语言或者反映社会现实,或者表达和宣泄某种情绪,往往具有勃勃的生命力,加之借助春晚这个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文艺舞台,这些语言便有了更强大的感染力。”[2]春晚流行语奇特的语言形式赋予其超强感染力的语言魅力。春晚流行语中镶嵌外语词语的这种变异搭配特点比较突出。春晚流行语在汉语语言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像英语等外语这样的语言因素。春晚流行语利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加深了观众的感官印象,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sand乡亲们。——小品《还钱》以上的春晚流行语利用镶嵌英语等外语因素的语言形式吸引观众的兴趣,这种变异的语言形式,新颖独特,生动地塑造了小品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彰显了小品语言的幽默性,更大程度地提升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艺术语言的特点在春晚流行语的情感活动和语言变异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春晚流行语的艺术语言情感状态极富张力,它突破了人们审美惯有的准则。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人们为了表达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就需要对语言进行创新。艺术语言就是对语言常规的故意偏离,也就是语言的变异。这种语言变异的形式比较奇特和精辟,使春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新颖别致、诙谐幽默,增强了春晚流行语的感染力和幽默性。

参考文献:

[1]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情色范文篇5

“词义信息在传达人们对其所称谓事物的理性认识外,往往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性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及在情态、格调、形象方面等作出的补充描写。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

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具体有三种形式:

1、量词本身具有的形象色彩

这类量词一般是表示事物的物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本身具有形象性,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

(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沙汀《沙汀选集》)

(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娇艳。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杨朔《三千里江山》)

(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柯如《长夜星光》)

(4)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地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老舍《骆驼祥子》)

(5)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很有创意,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例(2)中的“一朵花”,“朵”是用来描写“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例(4)用“汪”来写“水”。把到处都是水的情景写得很逼真。例(5)用了个量词“团”来写许多党员把那个问题没搞清楚的情况,具体形象。

2、借用来的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

这一类量词主要是借用名词和动词。而且中心词和量词间属于超常搭配。例如:瓣、粒、方、泓、树、点、圆、角、堆、带、钩、星、条、根、柱、丝、道、圈等。

(6)看见岸上歪过来一株柳树,一瓣黄月朦胧。(贾平凹《浮躁》)

(7)忽在那万里波涛的汹涌处,溅起一粒浑圆湿润的清露似的月,滚向蓝丝绒般的天空,给你披上一身洁净清爽的光。(崔合美《海火》)

(8)难得如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

(9)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一身感慨唱一树凋零,宛如一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这四个例子中的量词和中心词间都属于超常搭配。超常搭配指把原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这种“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形式,而使语辞呈现一种动人的魅力。”量词这种不寻常的搭配,能创造出浓郁的修辞色彩,给人以形象、鲜明的审美享受。例(6)把本来用在“花”上的量词“瓣”用来修饰“黄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得月的形象更鲜明,而且创造出了深邃的意境。例(7)把本来用于表示颗粒状东西的“粒”用来修饰“清露似的月”,反衬了天海的浩瀚。例(6)(7)用量词“瓣、粒”修饰“月”,这种超常搭配营造了一种冷寂、幽静的意境。例(8)(9)是通过量词和名词的超常搭配,把抽象的“和平、宁静、愁苦”用具有形象感的量词构成数量短语:“一方”、“一泓”、“一枝”去修饰,使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一方的和平”、“一泓宁静”,可以体味“一枝的愁苦”。

汉语中量词和名词超常搭配形成的短语很多,例如:“一轮圆月”、“一道山”、“一叶小舟”、“一柱烟云”、“一带吊桥”、“一堆白雪”等。

3、量词重叠后具有的形象色彩

有些量词本身具有形象色彩,重叠后形象色彩更浓厚。如;滴滴、簇簇、点点、道道、片片、丝丝、重重、朵朵等。

(10)右边是幢幢米色的宅地,左边是一座高走的宫殿。(郭小川《塔什干诗抄》)

(11)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吴敬梓《儒林外史》)

(12)如果不是亲见,你真不敢相信这是在他们的房间里,地上、墙上、窗前甚至床边都是绿枝簇簇、鲜花朵朵。(何杰《亚纳斯节》)

(13)刚到四月时分,便下起丝丝的凉雨。(晓河《异国风情》)

例(10)中用“幢幢”把宅地一大片的情景描写得很形象。例(11)用“滴滴”把苞子上的清水写得极其逼真。例(12)用“簇簇”写“绿枝”、用“朵朵”写鲜花,主要突出绿枝、花朵的茂盛。例(13)用“丝丝”写凉雨,写出了雨的凉爽和给人的惬意。

二、量词的感情色彩

量词除了表示对客观事物计量外,还表达了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这种主观的意味就是量词的感情色彩。量词的感情色彩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感情是由人的主观性在具体语境中i临时产生出来的。

量词的感情色彩有两种形式:

1、在具体的语境中,量词产生的感情色彩

这一类主要指量词的感情色彩活用:即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中性褒用;中性贬用。例如:

(14)我留上海就做一匹文盲,都比现在好得多。(郭沫若《骑士》)

(15)在证券交易所内,他也算得上一条好汉。(茅盾《赵先生想不通》)

(16)我们的总理不仅堪称是一位战略家,而且堪称是一位哲学家!

(彭子强《筑向太空的长城》)

(17)他就是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教书先生。(罗明《山村小屋》)

例(14)中的“匹”本来是用来表示“马”的量词。属于中性词,在这里用来写人,显然有贬义。例(15)中将“条”用于“好汉”,是褒义,虽然将人拟物化了,但它给“好汉”、“汉子”赋予了骠悍、勇猛的气质和特点。“条”本来也是个中性词,在这里是中性褒用。例(16)和例(17)中都有个量词“位”,但在例(16)中的两个“位”用于人,表示敬意,具有赞扬的褒义色彩。“教书先生”是指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一般都用“位”表示量,表达人们对“教书先生”的敬意。但例(17)中的“教书先生”前加了个“大字不识”的修饰语,明显有了讽刺、嘲弄的含义,这里的“位”具有了贬义色彩。

“位”虽然在语境中可以改变色彩,但也并不是随便就能改变的。例如:“一个小偷”就不能说“一位小偷”;“一个酒鬼”就不能说成“一位酒鬼”。因为“小偷”、“酒鬼”这些词反映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不受欢迎的。可见,量词的感情色彩和其后的中心词的意义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量词的色彩意义要从属于后边中心语的词的词汇意义。如“一个小偷”。量词的感情色彩脱离不了社会。必须符合该社会的全体成员的习俗,即使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以超常使用,但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一位小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认为也不能接受。

2、有些量词重叠后就带上了感情色彩

表示微小量的量词,如:寸寸、颗颗粒粒、针针线线等。例如:

(18)他现在知道他的宝贝儿的确死了……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鲁迅《明天》)

(19)“你什么都不记得了,那你就看看碗里的饭,颗颗粒粒都是农民种出来的。‘汗滴禾下土’啊f”父亲声音哽咽了。(柯如《溪流长》)

例(18)中的“寸寸”明显带有喜欢、喜爱的感情色彩。例(19)中的“颗颗粒粒”有珍惜的感情色彩。

三、量词的语体色彩

“词的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等因素不同,从而形成词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和风格,就是格调风格。”量词的格调是由于人们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通过选用不同格调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形成的。量词的格调就是量词的语体色彩。

量词的语体色彩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书面语色彩:二是口语色彩。

1、量词的书面语色彩

有些量词典雅、严肃,经常用在书面语中,具有书面语色彩。具体又可以分为4类:

A、具有文学色彩的书面语量词。例如:“簇、抹、幢、缕、幅、掬、丝、泓、盏、钩、丛”等。

B、具有政论色彩的书面语量词。例如:“任、所、具、等、步、部、宗、起、项、户、军”等。

C、具有古代文体色彩的书面语量词。例如:“调羹、巡、钧、乘、樽、吊、贯、阕、仞、斛”等。

D、具有科技色彩的书面语量词。例如:“微米、千瓦、码、磅、加仑、人次、公里、公升”等。

2、量词的口语色彩

情色范文篇6

一、选词填空有技巧,速度上拿高分

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选词填空,每年十道题,难度中等,但是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快速准确地拿到高分,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这就需要在解题技巧上下一番功夫。

在选词填空题中,近义词的辨析是非常常见的。近义词,即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从而使思想表达得更加精确、严密,使语言更加明朗、显豁。因此,学会辨析各个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于我们事半功倍地解题意义重大。

1、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包含的基本意义相同,而其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顽强”、“坚定”、“顽固”、“固执”和“支持”这一组同义词,所表示的都是“坚持不变”这一概念,而“坚定”则含有褒义,指的是对正确的信念或正义事业的坚持不变的态度;“顽固”和“固执”则含有贬义,表示所坚持的是不正确的、错误的东西;“顽强”和“坚持”则是中性词,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2、语义轻重不同

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事物概念虽然相同,但在表现其某种特征或程度方面,则有轻重的差别。例如“损坏”、“毁坏”、“破坏”所表示的是同一行为动作,而“损坏”的语意轻些,“毁坏”、“破坏”重些,说一个人“损坏公物”、“毁坏公物”或“破坏公物”显然有程度上的差别。

解答包含同义词的选词填空题时,认真地从感情色彩和语义轻重两方面进行辨析,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异,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片段阅读提问方式多样化,难度稳中有升

纵观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题量和2014年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但2014年对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却进行了突破。2014年片段阅读主要包括主旨概括和词句理解两类题型,且提问方式也较为单一,如主旨概括出现最多的提问方式为“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2014年则要复杂一些,不仅题型多变,尤其提问方式突出了很大的灵活性:“根据这段文字,十二生肖像的实际用途是”、“根据这段文字,大棱镜温泉湖面颜色变化的原因是”、“这段话谈论的重点是”、“根据这段文字,五子棋的发展变化主要经过了”等这样的提问方式。2014年片段阅读题型涉及主旨概括、意图推断、词句理解、语句衔接、细节判断等多种题型。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考生在答题时要想单纯地通过提问方式立即做出题型判断的做法会受到限制,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例1】复杂的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提示每一个试图从弱到强崛起的落后国家:国家硬软实力的强化首先不是一个外部竞争的问题,而是一个内部理顺的问题。只要一个国家内部问题重重,既无视经济上基本机制的建构,又忽视政治上政体的严肃选择,更抹杀社会文化的价值认同,那这样的国家就会始终处于民族-国家间竞争的弱势位置,即使它偶尔获得机遇成为一时大国甚至强国,它的长期维持能力也严重不足。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0]

A.国家的软实力要比硬实力更具决定性

B.国家的内部问题要比外部问题更重要

C.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决定国家实力

D.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期保持强势状态

【答案】B。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文段只谈软实力,文段中“不是……而是”句式,明显强调的是“而是”之后的“内部理顺”问题,而其后的文字明显是对“内部问题”的阐释,所以选择B选项。

【例2】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12石台上的。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

根据这段文字,十二生肖像的实际用途是()。[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2]

A.调节园林空气湿度

B.扇形水池中喷水的装置

C.具有报告时辰的作用

D.皇家园林的奢侈观赏品

情色范文篇7

一、语言必须准确严谨

准确严谨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性是表达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例如:秦灭六国前,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而秦灭六国后,赢政称帝,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顺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二、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炼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课堂上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只有这样,讲课才能丝丝入扣、言必有中。精炼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

三、语言务必要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

又如:讲“万里长城”,不能只是“工程浩大”一句结论,可以讲“用造长城的砖石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圈”,这样就使学生对长城的工程浩大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

情色范文篇8

一、语言必须准确严谨

准确严谨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性是表达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例如:秦灭六国前,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而秦灭六国后,赢政称帝,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顺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二、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炼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课堂上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只有这样,讲课才能丝丝入扣、言必有中。精炼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

三、语言务必要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

又如:讲“万里长城”,不能只是“工程浩大”一句结论,可以讲“用造长城的砖石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圈”,这样就使学生对长城的工程浩大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

四、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

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愿语言的魅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感情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还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去热情的歌颂真善美,鞭哒假丑恶。以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英雄感等感情的熏陶。例如讲到圆明园被焚烧时,教师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才能有感染力。

情色范文篇9

应当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思想要明确。演讲者如果对客观事物没有看清、看透,自已的思想尚处模糊状态,用语自然就不能准确。所以只有思想明确了,才能使语言准确。

2、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词汇的贫乏,往往会导致演讲语言的枯燥无味,甚至词不达意。要想使演讲语言准确、恰当,演讲者必须占有和掌握丰富的词汇。为了准确地概括事物,就需要在大量的、丰富的词汇里,筛选出最能反映这一事物、概念的词事语来。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非常鲜明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例如,一个人死了,由于感情不同,用词也不同,如可用“牺牲”、“去死”、“走了”、“死了”、“完蛋了”、“见上帝去了”等等。这些词表现的虽然都是同一个意思,但其感情色彩却是截然不同的。

4、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在这方面,毛译东同志堪称代表。他在演讲中经常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比如在《反对党和八股》、《学习和时局》这两次演讲中,就用了“再思”、“行成于思”、“心之官则思”等文言词语。

二、筒洁性

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要做到语言的简洁,必须对于自已要讲的思想内容经过认真地思考,弄清道理,抓住要点,明确中心。如果事前把这些搞清楚了,在演讲时至少不至于拖泥带水,紊乱芜杂。还要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并做到精益求精,一字不多,一字不易。

三、通俗性

如果演讲的语言不通俗,听中听不懂,就要影响演讲的效果。为了使演讲的语言通俗平易,我们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要一动笔就往书面语言上靠。写完后自已照稿念一念,看看是否上口,然后把那些不适合演讲的书面语改为口语化的语言。其次,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利于口语表达的词语和句式。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比单音节的词语容易上口,而且也好听。如“我要写演讲稿时”就不如“当我要写演讲稿的时候”好听。

2、演讲的语言要个性化。马克思曾经说过:“你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它告诉我们,不管“说”也好,“写”也好,都要用自已的语言,而不是别人的语言或现成的语言。

3、要说自已的话。有些演讲者,爱使用一些“时髦”词,或是套话,或是从报刊、书籍上摘抄下来的,生硬的拼在一起的话。这样的语言听起来挺“新鲜”,究其实却内容干瘪,缺乏生活的真实。用自已的话讲,可能看起来很朴素、很普通,但却更真实自如,更富有吸引力。

情色范文篇10

一、语言必须准确严谨

准确严谨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性是表达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例如:秦灭六国前,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而秦灭六国后,赢政称帝,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顺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二、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炼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课堂上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只有这样,讲课才能丝丝入扣、言必有中。精炼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

三、语言务必要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

又如:讲“万里长城”,不能只是“工程浩大”一句结论,可以讲“用造长城的砖石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圈”,这样就使学生对长城的工程浩大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

四、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

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愿语言的魅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感情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还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去热情的歌颂真善美,鞭哒假丑恶。以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英雄感等感情的熏陶。例如讲到圆明园被焚烧时,教师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才能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