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2:07:32

强降雨范文篇1

当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强降雨、雷暴等对流天气频发,极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12日晚到13日我市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全市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厚街和南城街道办事处,降水量分别为258.4毫米和271.4毫米。此次大暴雨导致我市市内多处出现积涝等灾害。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我市未来两天还将会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市三防指挥部已于13日9时洪涝灾害Ⅳ级预警。为进一步做好防范暴雨、强降雨和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领导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要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命令。要根据洪涝灾害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和洪涝预警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工作。市应急办要抓好启动应急预案的统筹和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迅速巡查,采取措施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全面巡查,采取得力措施,处置和防范积涝等灾害。重点巡查对象包括:学校等公共建筑,江河海堤、水库等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孤寡老人住房和各类危房、残旧建筑,工厂、工地及其附设住宅,重要工程设施、市政排水设施、电力设施,广告牌等各类搭建物。水利、三防、民政、城市管理、建设、交通、交警、教育、供电、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重点抓好“防、抢、撤”,转移危险地段人群,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对水浸严重且易发生意外的地段做好警示和封锁,修复因灾损毁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工作。

强降雨范文篇2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08〕55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20—22日,我市将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全市普遍将出现暴雨。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掌握水雨情信息,加强会商,科学调度,合理控制河道、湖泊水位,为可能出现的强降雨提供足够的调蓄空间。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切实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二、进一步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各地要进一步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汛抗洪措施;各地在做好淮河及主要支流防汛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水库的防汛调度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各级行政领导和防汛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为防汛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强降雨范文篇3

入汛以来,我市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雷电、暴雨等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部分人员伤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32号)要求,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防汛工作

当前,抗震救灾仍处在安置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紧要关头,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视,书记、王鸿举市长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继续抓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调配力量,切实做好防洪、防涝、防雷、防范山洪灾害和水库保安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切实履行防汛工作职责,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防汛调度命令。要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通报信息,确保联络畅通。

二、加强监测预报,及时预警信息

气象、水文、国土房管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汛情和地质灾害险情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短时强降雨、局地山洪、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重点时段、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大隐患要加密监测,落实群专结合的监测措施。要加强分析会商,全面准确掌握各类险情、灾情的发生发展趋势。一旦出现异常天气、汛情和地质灾害险情,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锣鼓等各种途径,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

三、严密排查险情,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要加强对重点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低洼地区学校、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江河沿岸、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工程以及山洪易发区进行防洪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抓紧对病险工程除险加固,特别是对因地震出现险情的水库要及时采取应急治理措施。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

四、强化科学调度,确保防洪度汛安全

要严格落实江河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案,严禁随意调整洪水调度方案、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和超汛限蓄水。所有水库、水电站要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洪水区要严格执行海事部门和港航监督部门禁航禁运的有关规定,确保汛期航运安全。

五、落实应急预案,做好抗洪救灾准备

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积极做好防汛资金、物资、队伍准备。要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以事发地政府为处置主体,有关部门配合,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汛应急管理体制。要加强军民联防,充分发挥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抗洪抢险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加大演练力度,不断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要建立完善抗洪救灾的社会动员机制,及时有效地组织受灾群众自救和当地群众互救。要备足防洪抢险物料、装备、运输工具等,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强降雨范文篇4

受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减弱成的低压环流和西南暖流气流共同影响,我区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受强降雨影响,我区部分江河、水库水位急剧上涨,桂江部分河段、贺江、南流江和钦江上游出现超警戒水位,桂林、玉林、贵港、贺州、钦州、北海等市局部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7月15日,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做好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自治区刘奇葆书记、陆兵主席要求要切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这次强降雨过程,也给我区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切实做好这次强降雨过程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各级领导的批示精神和工作要求,按照自治区副主席、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孙瑜7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的防御近期强降雨过程有关工作紧急会议的部署,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把强降雨造成的农机安全生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这次强降雨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部地区强度大,极易造成乡村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路面漫水、下陷、路基软化、坍塌、被冲毁等灾害。各地农机安委会要紧急行动起来,切实做好近阶段农机安全宣传动员工作,认真排查、及时准确掌握危险路段情况,对危险路段进行严密的监控,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各地农机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一指挥下,积极、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工作。根据需要,精心抽调、周密安排技术状况良好的各种农业机械投入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强降雨范文篇5

各市、县(区)纪委、监察局,省直纪工委、监察专员办,省直各派驻纪检组、监察室: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我省将出现降水集中期,其中6月13—16日中北部地区有持续强降水过程,18—21日中北部地区还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这次暴雨强度强、时间长、范围广,又正值端午节假期,可能造成城乡滞涝、山体滑坡、局部山洪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闽委办发明电〔〕207号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恪尽职守,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确保防御强降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御强降雨及次生灾害工作的严峻形势,密切关注强降水警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防御强降雨及次生灾害的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加强对防御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防御强降雨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特别是效能监察部门要加强防汛紧要期的值班检查,加强对防汛抗灾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和领导干部在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损失,或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情况的,严格追究责任;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的,给予严肃处理。

三、要切实做好机关防灾抗灾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应对。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对机关办公场所及所属单位、办案工作点和干部、职工集中住宅区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滞涝灾害、山体滑坡、渗水漏水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场所,要迅速采取防范措施。要认真制定和完善防御工作应急预案,组织落实好救灾应急人员、装备、资金和物资,随时投入抢险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要在岗在位,一旦发现灾情要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确保干部、职工和工作场所人身财产安全。

强降雨范文篇6

据气象部门预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共同影响,我县5月21-22日阴有大阵雨或雷阵雨、部分暴雨,雷雨时可伴有局地短时强雷电、强降水。为做好此次强降雨防范工作,特紧急通知如下: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此次强降雨,及时研究和判断可能发生的灾害和影响,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防灾抗灾责任制。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各乡(镇、场)要进入临战状态,党政主要领导至少有一名在家,分管领导坐阵指挥不得外出,切实做好强降雨的防范工作。

2、强化值守,确保生命安全。各乡(镇、场)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熟悉业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形势,认真做好防汛值班记录。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防汛的领导、防办工作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关键时刻能随时联系上。乡镇防汛办要及时掌握重要汛情、灾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对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按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要求,及时预警,迅速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提前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加强巡查,及时消除隐患。各乡镇要针对重点受威胁区(包括水库、堤防、易发生山体滑波的地区)加强巡查,及早发现隐患,及时消除。特别是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要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加强观测、巡查和报汛,发生险情,及时组织抢护,并提前转移下游群众,严防水库溃坝。

4、突出重点,全面抓好落实。各乡镇要突出水库防洪保安、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不出问题。对接近汛限水位的水库,要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对一般病险水库,采取限制水位运行;对高危病险水库,要坚决实行空库度汛。特别要做好医院、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力争实现危险区域内中、小学校学生绝对安全。

强降雨范文篇7

近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水事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大,引起普遍关注,很多科学家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Zhai等[1]研究了中国极端强降水50年来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我国西部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有上升趋势,而华北和四川盆地有显著减弱的趋势;一些研究发现,最近50年,我国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2-3],在年降水量趋向减少的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一般也趋于减少[4];杨金虎等[5]发现西北地区6个分区近45年逐年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北疆区、南疆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表现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邹用昌等[6]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北部和西南地区西部年极端强降水过程频数呈现趋势性增加,华北等地区呈现趋势性减少;闵屾等[7]发现: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极端强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东南沿海冬季极端强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华南处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海季风区,下垫面类型复杂多样,海-陆-气交换强烈,极端强降水频繁。近年来,华南地区由极端强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研究华南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华南地区降水的研究[8-13],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降水气候平均态的变化方面,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华南地区近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其极端强降水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预测和影响评估、降低极端强降水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2资料和方法

所用资料为华南(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下同)19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由于华南地区有部分站点是在1960年代后才建站,并且在1980、1990年代后,由于观测环境被破坏,一些站点进行了搬迁,因此,为保证资料开始时间的一致性以及考虑到资料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在挑选代表测站时,选用1961年后建站且48年中无缺测资料的测站,同时剔除48年中站址变动2次以上的测站,然后对符合以上条件测站的资料,运用单站资料序列t检验法进行均一性检验,最后通过检验的站点共有110个。以这110个站点1961—2008年共48年的逐日降水量作为基本研究资料。按照我国目前业务规定,把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水事件称为暴雨,把日降水量超过25mm小于50mm的降水事件称为大雨。由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采用同一的尺度来定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出现部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过于频繁,而另外一些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极少发生[14],所以根据各地的情况确定极端事件的阈值对研究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尝试按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百分位法,根据每一个测站的日降水量定义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具体方法[15]是:把1971—2000年逐年日降水量序列的第95个百分位值的30年平均值定义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当某站某日降水量超过该阈值,就认为该站该日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

如果以表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趋势系数,则年极端强降水日数的趋势定量变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xy=a0+a1y(y=1,2,3,,n)(2)其中将a1•10称为气候倾向率。本文用百分位法确定出所选110个站点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用公式(1)、(2)计算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倾向率变化趋势,并运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正交函数分解(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极端强降水事件进行检测,揭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3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

3.1阈值和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

图1a给出了华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华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在18~44.2mm之间,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小的分布,阈值大于30mm的区域基本上分布在华南东南沿海和广西沿海地区,最大东兴站的阈值为44.2mm,阈值小于25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中西部,其中广西右江河谷站点的阈值较小,最小百色站仅为18mm。华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与华南年降水量的分布极为相似,说明极端强降水与年降水总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与王志福等[14]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而从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图(图1b)可以发现,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分布与阈值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别。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16.5~18.9d/a之间,最大和最小相差2.4d/a,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中部,即广西中东部的南宁市和贵港市一带,发生频次大于18.5d/a以上,最大为上林和桂平,达到18.9d/a,而频次较小的地区分布在广西的十万大山到左江河谷一带以及百色和河池西北部、广东沿海、海南的东南角,在16.5~17.5d/a之间,最小为十万大山北侧的上思16.5d/a。其余各测站极端强降水频次相差较小,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3.2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空间异常分布特征

为了分析华南不同区域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特征,对华南110个站点1961—2008年逐年极端强降水频次作EOF和REOF分解,利用其载荷向量和旋转载荷向量分析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空间异常特征。表1给出了旋转前后EOF和REOF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旋转前后的前8个模态累积贡献率就达到了69.5%。图2是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逐年发生频次EOF分解的前三个模态的空间分布,从第1模态(图2a)分布可以看出,整个华南区域的载荷向量为一致的正值,说明整个华南地区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表现出一致的同位相变化,这种变化特征表明华南一般是在同一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之下,出现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间基本一致。而且还可以看出,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北部载荷值较大,说明这些区域极端强降水事件最容易出现异常。该模态方差的贡献为32.3%。从第2模态分布(图2b)来看,载荷值零线基本上把华南区域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广东和海南区域的载荷值小于零,而广西区域载荷值大于零,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呈现东西反向的分布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特征,与华南地区降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非常大有关[8],当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东,海南、广东位于副高边缘,易受副高边缘偏南气流影响出现降雨,而广西则少雨;当副高西伸控制华南沿海时,广西处于副高边缘易出现降雨,海南、广东则因受副高控制而高温少雨。可见西太平洋副高的偏东或偏西导致了华南东西部出现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步调不太一致。该模态方差的贡献为9.3%;而从第3模态分布(图2c)来看,载荷值零线穿越华南中部地区,基本上把华南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呈现明显的南北反向分布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与造成华南强降水的两个影响系统——冷空气与热带系统有关:华南的北部受北面的系统影响较大,当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产生强降水时,如果冷空气较弱,则其影响区域主要是华南的北部地区,而热带系统影响时,其主要造成强降水区域是在华南南部地区,对北部的影响则较小,特别从图上可以看出,海南和雷州半岛载荷值较大,表明这些地方的极端强降水易受南面热带系统的影响而出现异常。该模态方差的贡献率为8.8%。从方差贡献率来看,极端强降水日的前3个模态总贡献率已达50.4%,是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的3个最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

4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间演变特征

4.1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图3是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数的月际分布,可以分析华南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各月分布情况,华南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高峰月为6月,占全年的18.6%,其次为5月和9月,发生最少的月份为12月和1月,仅占全年的1.3%。统计表明,华南极端强降水事件夏半年(4—9月,下同)发生的频次占全年次数的83.7%,而冬半年(10月—次年的3月)仅占全年次数的16.7%。从各站资料分析来看,华南地区各站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夏半年发生的频次各占本站全年次数的63.5%~91.4%,除万宁、琼中低于70%以外,其余都占70%以上,特别是凌云、天娥和深圳超过90%,而冬半年各站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除万宁、琼中各占全年次数的35.4%、30.6%外,其余不超过30%,这说明华南的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冬半年发生的频率较小,这与实际上华南地区的降雨特别是强降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非常相符。用华南地区110站逐年的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算术平均建立区域的逐年平均降水频次序列,分析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图4是华南年均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间序列及11年滑动平均曲线,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偏多的年份为1997、1973、1994、2001、2008年,均超过22d/a,最多年份为1997年为23.7d/a;偏少年份为1963、1991、1989、2004年,均少于13d/a,最少年份为1963年为11.8d/a,多年平均频次为17.8d/a。从各年代平均发生次数来看,从1960年代开始各年代的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7.1、18.0、17.4、18.4、20.1d/a,其中1960年代和1980年代华南极端强降水次数较多年平均值小,说明这两个年生极端强降水频数相对较少,而进入1990年代以后,极端强降水频次在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前8年的平均频次比前4个年代的平均频次高,比多年平均值增加了2.3d/a,11a滑动平均也表明了这一特性,可以看出,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极端强降水频次呈现由少变多的趋势。

4.2趋势分析

为了分析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数的变化趋势,分别计算了华南各站和各站平均的极端强降水频次系列的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图5),华南区域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气候倾向率并不一致,广西中部至广东西南部的中部、桂东南至雷州半岛、海南中部极端强降水频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在-0.1~-0.5a-1之间,均未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减弱趋势不显著;华南其余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广东东部沿海、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海南的西南部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气候倾向率都大于0.5d/(10a),其中饶平、横县、海丰、澄海和宜州的气候倾向率大于1.0d/(10a),最大的饶平10年增长率为1.2次,各站的趋势系数在0.29~0.35之间,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华南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的平均序列则呈上升的趋势(图4),气候倾向率为0.24d/(10a),趋势系数为0.14,未达到0.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升的趋势不显著。利用M-K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图6),可看到序列在1967年发生了1次增多的突变,但这次增多的突变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序列在1980年代前期开始有一个波动减少的趋势,1991年开始又转向波动增多的态势。

5不同区域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的次地域特点,本文对前8个主成分对应的载荷向量进行了旋转,得到6个主要的空间分区模态,并用REOF各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的标准化距平序列和二阶时间趋势来分析不同区域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特征(图7a~7f)。图中阴影区为旋转载荷量绝对值大于0.5的区域,当分区模态图中载荷向量为负值时,对荷载值及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乘以-1,以便更直观地分析。

Ⅰ区(图7a)主要位于广东北部及广西中部以东部分地区,旋转载荷向量大值区集中在粤东地区,载荷绝对值最大值为0.86。Ⅰ区48年来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表现为一致较强的增长趋势,1963、1965、1967、1971和2002年极端强降水事件异常偏少,而1973、1983、1992、1997和2006年异常偏多。

Ⅱ区(图7b)主要在广西西部地区,旋转载荷向量大值区位于桂中偏西地区,载荷绝对值最大值为0.78。48年来Ⅱ区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呈弱的减少趋势,发生频次异常偏少年为1963、1975、1976、1995和2000年,异常偏多年为1961、1973、1986、1994和2001年。

Ⅲ区(图7c)位于广西东部及广东西部地区,旋转载荷向量大值区位于广西东部偏南地区,载荷绝对值最大值为0.75。48年来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表现为反抛物线状,转折期在1986年左右,之前呈减少趋势,之后呈增长趋势。Ⅳ~Ⅵ区主要(图7d~7f)位于广东西部、广西东北部及海南省,载荷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0.81、0.78、0.79。

Ⅳ区48年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呈抛物线状,1987年以前为弱的上升趋势,1987年以后逐渐呈减少趋势。

Ⅴ区48年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发生频次异常偏少年为1965、1966、1969、1984和1986年,异常偏多年为1968、1993、1994、1999和2002年。

Ⅵ区48年极端强降水发生频次呈缓慢上升趋势。

由于REOF各模态高值中心站点能较好地代表各区域气候特征,下面分别从各空间分区中挑选荷载向量大值站:澄海、靖西、平南、新兴、三亚、全州作为各个区域的代表站,分析不同区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表2是各代表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及其检验。图8是用6个气候区代表站的极端强降水频次序列的M-K突变检测结果,6个代表站中澄海、三亚、全州3站序列发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但发生突变的时间各不相同:Ⅰ区代表站澄海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正序)线(图8a)在1966年开始上升,1980年代初期达到1.96临界值,1990年代之后持续超过1.96临界线,UF线与UB(反序)线1966年相交,交点在±1.96之间,可以断定澄海的极端强降水频次在1960年代中期发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Ⅴ区代表站三亚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线和UB线(图8e)在1970年相交,UF线1970年代至今为持续的上升趋势,2000年至今UF线都在1.96值之上,说明三亚的极端强降水频次在1970年发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Ⅵ区代表站全州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线和UB线(图8f)在1960年代中期以后呈上升趋势,1990年代初上升趋势明显,1980年代前期两曲线相交,交点在±1.96之间,说明全州的极端强降水频次在1980年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而对于其他的3个区域的代表站,Ⅱ区代表站靖西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线和UB线在1960年代—1980年代为平稳的波动变化,在1990年代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1996年超过1.96临界值,但UF线和UB线并无相交点,因此不能确定靖西极端强降水频次发生了突变。Ⅲ区代表站平南和Ⅳ区代表站新兴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线呈现阶段性波动变化的趋势,平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在1960年代呈上升趋势,1970年代—1990年代初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之后略有上升。新兴极端强降水频次在1960年代前期呈现波动较小的振动,196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增多的突变,转为持续上升趋势,1990年代末开始呈下降趋势。两代表站极端强降水频次的UF线变化值都未超出±1.96临界值,它们发生的突变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6结论

(1)华南极端强降水阈值分布呈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较为相似;而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则为华南中部较大,广东沿海和广西西部内陆较小的分布特征。

(2)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有3个最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一致性异常特征是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而东、西反向和南、北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异常模态。

(3)华南的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夏半年极端强降水频次占全年总频次的83.7%。1960年代和1980年代是极端强降水频次较少的年代,19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增加明显。

强降雨范文篇8

2012年7月8日3时至10日8时,连云港市普降大暴雨,市区降雨量307.9mm,最大点雨量凤凰嘴440.6mm,据该市临洪站历史暴雨数据显示,该站最大24h雨量296.6mm,历史排位第一。市区80%地区积水深25~30cm,低洼居民区深达70cm。海州水厂因泵房被淹,一度停止供水达数十小时。本次降雨共造成连云港市150多万人受灾,部分公路、供电中断,一些堤防、水闸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7.49亿元。灾害发生后,省、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组织抢排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止沂沭泗地区下泄洪水加重连云港地区内涝,省防指采取“错峰控量、分流减压、拦蓄尾水”措施,合理调度上游来水,将沭河上游来水由东调新沭河改为南下新沂河入海,防止石梁河水库水位过快上涨,腾出时间将新沭河行洪能力全部留给连云港市区排涝,减轻连云港市区排涝压力。连云港市紧急实施“外水外排、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低洼积水抽排”的抢排方案,迅速调度大浦水利枢纽以200m3/s进行自排和80m3/s强排,组织沿海口门抢潮排水,所有排涝泵站全部开足马力,并调集160多台套临时机泵突击抢排。经过11h的抢排,市区河道水位趋于正常,道路积水全部排除,大部分农田涝水先后排出,城市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反映出该市城市防洪除涝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尚有差距。2012年受第11号台风“海葵”倒槽和北方冷空气共同作用,8月10日,淮北响水、灌云、灌南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其中响水县城降雨量最大,最大雨量点5~17时达510.4mm,超过响水县“2000.8.30”暴雨强度。城区全部受淹,最大水深达1.5m,沿街大部分商铺进水,开发区企业受淹,县城自来水厂一度被迫停水,全县14个镇区40.5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雨涝发生后,省、市、县3级迅速联动,紧急调运50台套移动机泵、3艘冲锋舟支持响水县抗击雨涝灾害,调度相关水利工程全力抢潮排水支持地方排涝。盐城市派出专门工作组进驻响水县组织开展防御与应对工作,调度灌河沿线涵闸和县城排涝泵站全力抢排涝水。响水县紧急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应急措施,各级干部全部到岗到位、一线作战,全县组织1万余人、1000多台套机械抢排涝水,不到2天时间县城积水全部排完、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积水也随后全部排除。但也暴露出,该地区存在城市地下管网标准偏低,应急管理和抢排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近年江苏部分城市先后发生的几次突发强降雨,虽然依靠多年建成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社会损失,但也暴露出城市防洪排涝和应对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新城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十一五”以来,江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明显加速,城市新区、各类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成倍扩张,许多城市新区和开发区没有系统的水利防洪排涝管网设施建设规划,甚至没有防洪排涝专业管理部门,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拓展速度,同时城市一些骨干河道多年未整治,淤积严重,大量河道被侵占填埋,严重削弱内部雨水调蓄能力。(2)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标准明显偏低、地面透水性下降。目前,江苏各地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排涝标准一般为1年一遇至5年一遇,与20年一遇的国家标准差距甚远。特别是许多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破损,排水受堵;一些地方在老城改造中,原有排水管网已被破坏,新建的下水网管又不配套,一旦遭遇强降雨,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城市建筑物、道路等地面硬质化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占比大幅增加,地面透水系数降低,形成径流系数和流量加倍,水流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也人为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造成城市雨水易积易涝。(3)应急管理预案和抢险能力不足。一些城市对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并未真正落实,或已有预案但多年未修订、未更新,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缺失;城市防洪和排涝工程缺乏专业管理和维护,应急抢险队伍和机动抢排装备不足;许多地下公共空间突发性水灾的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部分中小城镇防洪排涝的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更是严重缺乏。(4)部分城市防洪排涝管理职能混乱。目前,全省部分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仍由多部门负责,城市的防洪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城市内部的防洪排涝工作则主要由建设部门负责,无形中将城市防外洪与排内涝分割管理,加上牵涉的管理机构多,造成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建设衔接不畅,管理脱节,指挥调度不统一,给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带来困难。

(1)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服务于城市总体布局,因此,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防洪、排水和供水、蓄水等问题。为解决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存在薄弱环节,必须抓紧启动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并列为城市重要专业规划管理,为全面加强城市河湖水域管理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理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理顺城市河湖管理体制,明确由水利部门统一实施城市河湖管理和治理;理顺城市防洪排涝指挥体系,实行城市、农村防洪排涝工作的统一指挥,切实解决城市河湖治理和保护不落实、防洪排涝指挥不统一的问题。(3)细化完善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排涝预案。在认真总结近年应对突发性强降雨经验教训和摸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系、工情等变化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量级的降雨,进一步细化完善防洪排涝应急管理预案内容和工作流程,明确城市防洪排涝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工程调度、机泵出动、经费保障等各种具体预防对策和措施,实现对强降雨的积极、主动防御。(4)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是抗御洪涝灾害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使重点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尽快达到国家标准。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要与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景观有机结合,并与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综合功能效益。(5)强化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指挥组织体系,在将城市水系和供排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管权交由水利部门基础上,明确各地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处置城市突发强降雨等应急事务;城建(市政)、交通、民政、电力、卫生等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共同做好城市防洪除涝排水工作,确保防洪排涝、应急抢险和各项救灾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加大气象、水文、防汛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增强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扎实细致做好汛前检查,及时疏浚城市内外河道和雨水管网,检验水闸泵站、强排机泵等是否运行正常,确保涝水排除通道通畅。强化应急排涝队伍和装备建设,定期组织城市抢排演练,加强车辆、机泵等排涝设备养护,及时增补排涝物资,切实增强应急处置的专业保障能力。

本文作者:王建郑福寿傅亮工作单位: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强降雨范文篇9

5月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今年汛期降雨将明显多于历年水平。近日,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和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汛工作

当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仍处在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紧要关头,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继续抓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调配力量,切实做好防洪、防涝、防雷、防范山洪灾害和水库保安等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命令。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通报信息,确保联络渠道畅通。

二、切实加强预测预报

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无线广播、锣鼓号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

三、确保水库、江河防洪安全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库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和险情。严格落实江河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案,加强江河、水库的科学调度,所有水库、水电站都要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进一步加大对地震灾区堰塞湖、震损水库的处理力度,确保安全度汛。要落实好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备足防洪抢险物料、装备、运输工具等,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

四、严密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要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及时排险除险,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震灾地区滑坡、崩塌隐患点较多,特别要加强余震与强降雨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严防事故发生。一旦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征兆,要迅速启动预案,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县、乡、村、组、户,不留死角。要宣传防雷电知识,认真落实各项防雷措施。

五、全面落实各项防汛避险措施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地势较低的城镇、乡村、学校、厂矿、重要工程设施防洪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沿海地区要针对今年台风登陆早、数量可能较多的情况,认真完善防台风预案,制订人员应急避风转移方案,尤其要落实好基层防台风措施,对抗风能力差的建筑物、广告牌、民居等要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铁道、交通、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强降雨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形势的严峻性

6月底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今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等12省(区、市)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3937.2万人,因灾死亡75人,失踪13人,紧急转移安置93.8万人,倒塌房屋10.1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亿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洪救灾工作,总书记、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对我市今年的防汛工作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今年以来,我省首先是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随后又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5月17日至21日,济南、滨州出现190多毫米的强降雨,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根据气象部门的分析预报,未来几天还将发生强降雨。种种非正常迹象表明,今年发生较大流域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防汛的任务越来越重。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主汛期,由于前期降雨已经使土壤基本饱和,如再遇较大降雨必然加快产汇流的形成,很可能发生局部大洪水。我市历年同期降雨量是80毫米,按偏多5成到2倍计算,降雨将达到120到240毫米。如降雨发生在流域,根据历史实测资料推算,将发生4500到5500的流量。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强降雨过程,要以临战的状态,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更多一些,把措施制订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实做到人员、责任、措施、物资四到位,确保不出大的问题。

二、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和河防汛工作

水库一直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市有6座中型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还没有完成,今年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还有相当数量要进行尾工施工;两年来新加固的586座小型病险水库,特别是今年加固的296座,还没有经受暴雨洪水的考验;另外还有16座中型水库和233座小型水库没有进行除险加固,分别占总数的53%和27%,这些水库大多带病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多为头顶库、串联库,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做好防范工作。一是要深入排查隐患。各级要迅速行动,突击排查,对辖区内的中小水库再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排查。对存在隐患的,要立即消除,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落实好抢险救护等应急措施。二是要落实专人看管。所有水库防汛责任人要全部上岗到位,认真执行工程巡查检查制度,严密监控水库运行状况。特别是今年新加固的小型水库,决不能因为施工等原因造成责任脱节。三是要严格控制运用。所有水库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调度,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没有绝对安全度汛把握的水库,以及刚刚除险加固还不具备蓄水条件的小型水库,要根据实际,迅速腾库,空库迎汛。对尚未除险加固的小型病险水库,要加深加宽溢洪道,增加过流断面,提高泄洪能力。四是要落实好防抢措施。各在建工程都要严格按照应急度汛方案,妥善安排组织好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料,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河防汛工作,要按照冠鲁同志强调的意见和原已制定的各项预案进行科学调度。特别是险工险段,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巡查,加大盯防力度,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三、着力抓好城市和行业防汛工作

城市防汛方面:6月24日,市城防已经专题召开了城防汛工作会议,对城市防汛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安排。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继续按照城防汛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防范这次强降雨过程,进一步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一是要加快排水管道的疏通和河渠排水设施的清淤除障,加强重点易涝部位排涝机具的配备,提高城区防涝排涝的能力;二是正在治理的河道,要按照市防指的统一要求,该拆的围堰要抓紧拆除,确保河水畅通;三是要对市内河道的拦河闸坝起升设备进行全面维修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同时要对每一处闸坝都落实好看管人员。特别是要落实好迎战这次强降雨的各项防范工作,城防的各处排灌涵闸,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接到调度指令后全部提闸迎汛。市防汛办公室要按照城区段拦河闸坝防洪联合调度方案,加强各闸坝工程的统一调度,确保城安全。

行业防汛方面: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对危险道路、桥涵做好标记,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电力部门要做好电力设施的安全检查排查,避免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各矿山企业监管部门、监察单位,要落实好预警措施和矿区暴雨停产撤人规定,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测,制定透水、断电保障措施,严防尾矿库垮坝、溃坝,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土部门要密切监视山洪灾害易发区降雨和地质变化情况,一旦有危险征兆,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强化各项非工程防汛措施的落实

防汛抗洪,工程措施是基础,非工程措施是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各项非工程措施,不断提高防汛抗洪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继续修订好各项预案。要落实好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工程度汛措施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省防指要求对工程防汛预案进行重新修订,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进展缓慢,有些县区迟迟报不上来,影响了全市预案的批复和执行。会后,市防办要对预案修订工作进行专门的督查,对工作不力的要通报批评。二是要加强暴雨洪水的预报预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加强监测力量,加密监测频次,及时作出雨水情预测预报,特别是加强灾害性气象、水文要素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警信息。各级防指要加强会商,根据预报预测结果,认真分析雨情、水情和工情,科学迅速地制定应对措施。三是要落实好防汛队伍和物料。各级防汛队伍要24小时待命,做好防汛设备的维护,一旦出现险情,要在第一时间内到达一线。各防汛物料储备单位要加强管理,做好随时调拨物料的准备,明确运输车辆、运输路线,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物料运到抢险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