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联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2:00:27

农信联社范文篇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喜迎县第十七届人代会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县信用社系统社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会的召开、以及新当选的理事会、监事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年来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全体信用社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农村信用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1年信合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1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县上下坚持好中求快,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保持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与汗水。一年来,县信用联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扩内需、助三农、保增长”为己任,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自身经营业绩和支持县域经济新突破。对于农村信用社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社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历史包袱较重,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加大,经营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信贷管理粗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合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少数员工职工思想观念陈旧,精神状态萎靡,专业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金融服务网点规范化、品牌化、现代化建设滞后,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和营销工作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关我县信用合作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主力军作用

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我县将坚持率先突破,继续实施工业强县、“一区五园”战略建设,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实现这些目标,迫切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大家一定要看到自身优势所在,看到自身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大信贷投放,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工作在经济一线,掌握着经济运行的一手资料。因此,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加强对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要善于从金融运行中发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寻找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金融分析为县政府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二)紧贴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在绿色农业发展上,信贷支持的重点是银杏、杞柳、蔬菜、蚕桑、畜牧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上,信贷支持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在工业发展上,信贷扶持的重点是一批新上马的工业项目、工业技改扩能项目、一批招商项目、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同时,要依托网点和人员优势,集中信贷资金,对有市场、有潜力、有区域特色的项目和企业,争取早介入、早投放、早受益。

(三)适应新形势要求,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要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大胆探索组建农民担保协会、妇女担保协会、涉农企业联保等担保形式,进一步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有效解决涉农企业贷款无抵押、担保难问题,切实提高信贷支农服务效率和水平。要积极开通支农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方便农民贷款。

三、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天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换届工作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全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下面,提几点建议和希望: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新组建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要使各项决策建立在法规制度基础之上,并要在工作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进一步加大员工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打造强有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是凝聚发展合力。要理顺各种关系、用好所有资源、优化工作氛围、凝聚发展合力。要强化政府意识,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要主动了解、认真贯彻,对自身重要经营决策和工作部署要事先向政府请示,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始终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紧紧依靠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做政银合作的表率。

农信联社范文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办公大楼落成庆典仪式。在此,受县委刘正南书记委托,请让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办公大楼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农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农信社是我县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努力克服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成功获得专项央行票据1.068亿元,为进一步推动改革进程、实现产权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突出重点,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不断改善支农服务环境,创新支农方式,积极贷款支持工业生产、商业流通、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办事处的关心、指导下相继开办了“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农家女金钥匙创业货款”等项目,引导全民创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至今年5月底止,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8.46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40.8%,各项贷款余额12.73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77.01%;今年1—5月份,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5亿多元,其中新增贷款2亿多元,存、贷款余额均居县各金融机构的首位,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同志们,县农信社新办公大楼的落成,不仅将大大改善县农信社的办公条件,提升整体形象,同时也为县农信社增强综合实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新的环境,新的起点。希望县农村信用社以新办公大楼落成为契机,做实、打响“三个银行”品牌:一是努力打造“服务县域经济主力银行”品牌,充分发挥农信社在县域经济金融主力银行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支持“三农”力度,重点扩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的支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努力打造“立足社区的地方银行”品牌,加快发展步伐,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三是努力打造农民喜爱的“乡村银行”品牌。牢记“疏农则衰,亲农则兴”,坚持“植根沃土,贴近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县农信社要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业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搞好经营管理,提高资金运用率,把农信社办成农民兄弟的银行、社区居民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真正把农信社打造成人民自己的银行,为建设工业强县、生态竹乡、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信联社范文篇3

三年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各种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使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思想上,我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时事动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已的头脑,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中。我在行动上自觉实践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按规章操作,平时生活中团结同志、作风正派、不谋私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同时,利用工余时间认真学习金融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联社下发的各种文件、学习资料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业务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当好助手,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使我更加认真的对待本职工作,三年来,我主动协助理事长、主任抓好信贷工作,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参谋,优化信贷投向、大力盘活和处置不良资产、认真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狠抓信贷内控制度建设和信贷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信贷管理制度,规范信贷行为,较好的完成了三年来各项工作目标。

1、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我们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联社下发的《管理制度汇编》及《管理操作流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根据制度逐项检查,使员工执行有依据、考核有标准;同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也坚决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惩罚,绝不姑息,从而使我社的经营和管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各项工作也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信贷管理上,我坚持信贷原则,认真做好贷款的审查。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

2、2、突出资金组织,找准业务开拓的关键。“存款是立社之本、效益之源”,我深知存款的重要性,并始终将筹资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的基础工作来抓,确立了“全员揽存,巩固农村,渗透城镇,辅射周边,激励促进,扩大总额”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并利用改革、上线等业务契机,主动出击、积极攻关。一是向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存款,集合各网点人力优势,一人牵头,全员参与,合理确定员工任务,严格落实任务奖惩;二是强化人员素质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打造精品网点;三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提高信用社知名度,扩大开户面和存款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四是以农村市场为依托,培植稳定的客户群体,各基层社除搞好日常柜面吸储外,还组织人员上门做好存款大户的吸储揽存工作,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

3、拓宽信贷支持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从本人任职以来,一直把“三农”信贷工作做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以实现“双赢”为目标,“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增收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4、狠抓不良贷款清收,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一是严格监控新增不良贷款,清前堵后。对于新增不良贷款的监控工作,除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动态的监控外,每旬末还及时到财务科进行数据采集,对不良贷款上升较多的信用社,立即了解其原因,与基层社共同催收,及时化解。二是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多管齐下,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敦促信贷人员对辖内的不良贷款做到“一户一策”,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清收,并考核到人,将清收盘活业绩与岗位工资挂钩。

5、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为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揭示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在银监分局的正确指导和联社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全县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与所有参加分类工作的员工一同认真学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手册》及相关文件和资料,合理安排、统筹部署,并把好分类认定关,确保分类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全县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三、从严律己,为单位职工发挥表率作用。

作为一个单位的副职,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处说对广大职工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从大处说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此,在工作中,我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平时团结同事,遇到不懂之处则主动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虚心接受意见,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农信联社范文篇4

为了全面归纳整理全省农信社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决定面向全省农信社开展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和征集标志创意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迅速组织人员,对农信社企业文化理念提炼和标志创意进行讨论,认真总结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掘农信社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元素,按照《河南省农信社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和征集标志创意提纲》(见附件)的内容,对企业文化理念提炼和标志设计提出建议。

二、本通知同时于河南省农信社网站,网址,各单位要及时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个员工,发动员工以个人名义积极投稿。

三、征稿时间:20****年8月19日-9月3日。

农信联社范文篇5

大家好!今天,常山农信联社“e路有我轻松支付”暑假主题实践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此,我代表常山农信联社感谢你们在炎炎夏日还支持我们的工作,我相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此次的活动一定可以圆满成功。

在的《实践论》中有一句话“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意思是有知识的人就算不出门也可以知天下事。以前觉得是不切实际的,但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来说,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成为现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业务都不需要业务人员直接办理了,直接一台机器,一张卡就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e支付”。

所谓e支付就是电子支付,只需一张卡就可以自己取款、付款、转账、查询等,随时掌握自己资金的出入情况,尤其是农村养老金、惠农补贴等资金,不需要再从早到晚的去营业厅排队,也不用担心太晚营业厅关门就无法办理业务,这些问题e支付都可以轻松帮人们解决,它不仅给可以帮人们节省取付款时间,结算便利,而且安全性能高,携带方便。有了它人们就等于拥有了一张“保险卡”,可以自己办理各种业务,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更加便利!

农信联社范文篇6

200年,重庆市梁平县农信社被市联社确定为全市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五个试点联社之一。200年,按照市联社“重新认识、重新发动、重新补课”的分类要求和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较好地为“提足拨备、做实利润、风险管理、审慎经营”夯实了基础。其具体作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宣传发动,确保“三个到位”

(一)组织落实到位。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切实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梁信联[200]134号)和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梁信联[200]76号),同时下设办公室在信贷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基层社相继成立了28个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用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信贷专管员具体负责操作指导和自查。自4月市联社会议以来,联社召开专题会议10次,研究、布置五级分类工作,确保了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序、全面开展。

(二)重新认识到位。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联社把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一是重点部署。联社理事长、主任在全县信用社第二次工作会上,对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意义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知识,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在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精神;联社副主任作了“切实加强领导、重新提高认识、进一步扎实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动员报告(梁信联[200]122号),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二是加强宣传。据统计,各基层社共印发贷款五级分类宣传资料共600余份,广泛宣传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意义、基础知识、工作步骤等,要求各社加强宣传并在《公示栏》中张贴宣传资料,较好地解决了全体员工“开展贷款五级分类是为了及时发现贷款流转中的问题和真实反映贷款质量,科学地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思想认识问题。

(三)信息导向到位。为加强分类工作信息的传导,及时推广经验作法,一是布置各社按月书面总结、报告五级分类开展情况和重大问题;二是信贷管理部按月编发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月报,对全县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进行通报;三是积极撰写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简报。截止6月末,各信用社共上报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报告56份;联社编发工作月报3份;撰写简报5份。四是联社还落实专人,建立了五级分类统计信息报告制度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二、精心组织部署,明确工作目标,狠抓“二个落实”

第一、确立五大分类目标落实:

(一)建立五级分类动态管理台帐;

(二)按时完成五级分类认定工作;

(三)五级分类认定程序合规;

(四)五级分类认定结果真实;

(五)五级分类认定结果偏离度在(-3至0.5)%以内。

第二、实施七个工作步骤落实:

(一)3月中旬完成机构组建工作;

(二)4月中旬开展培训工作;

(三)4月至5月补充完善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期间,重新修订《梁平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四)5月完成客户分类初分及认定工作并做好自查;

(五)6月底左右联社组织检查验收;

(六)7月进行总结整改。在完成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偏离度和贷款迁徙率的分析,并完善分类运行管理的相关工作。

为规范操作行为,根据市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指引,联社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梁信联[2006]135号),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贷款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特别规定、担保分析、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资料、管理考核、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和规定,统一了全县信用社操作程序、认定标准及认定权限等,规范了五级分类的操作行为。

三、强化分类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改变“四种方式”

一是改变过去以会代训为关门培训方式。联社4月中旬分两期对全县信用社正(副)主任、信贷、财会、稽核人员分别进行了为期2天的“关门培训”,参训人员达195人,培训面占应培训人数的100%。二是改变过去一般培训检测为约束培训考试方式。为提高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对参训人员实行每人缴纳100元的保证金的进行考核,考试不及格者不予退还保证金。两期培训共有15人考试不合格,被扣罚保证金1500元,并要求自学和限期补课。三是改变过去会议贯彻为专题学习方式。联社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各社,布置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并做好学习记录,以备联社检查。四是改变过去常规学习为学用结合方式。为达到分类培训所学知识在实施过程中的运用,5月下旬联社在组织检查时,还对全县信用社373名员工进行了五级分类基础知识测试,平均成绩75分。

四、注重典型引路,加强督导检查,发挥“二个作用”

(一)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召开现场会。为确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信用社顺利开展,联社确定由营业部、梁山、城西、和林、福禄等5个社(部),作为贷款五级分类的典型推动单位(梁信联管委[2006]2号),以点带面地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典型社的分类工作,由联社包片人员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片区分别先后召开了现场会,借鉴典型社范本,充分发挥了典型社的示范作用。二是现场释疑。市联社指导组2人、县银监办3人,工作作风扎实,不辞辛劳地先后深入基层18社(次),百问不烦地现场释疑,为基层社员工开展分类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

(二)加强督导,发挥监督作用。为扎实推进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开展,一是实施尽职问责。联社推行目标责任制,与考核信用社主任、包片联系人等共签定责任书39份,增强管理层面。二是加大督导力度。组织5个巡查组,对全县28个考核单位进行分类工作的指导、检查、督办,并实施联系问责制。从4月下旬起,督导责任人巡回深入各社进行现场督导。三是定期召开“碰头会”。至6月末,联社共召开督导责任人碰头会6次,针对各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制定相关措施,及时、较好地统一解决了分类工作中存在差异化的问题。四是开展专项检查。5月26日至6月1日,联社组织12个检查组对全县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开展情况(梁信联[2006]166号)进行了为期7天的检查。检查内容涉及资料收集、开展进度、存在问题等六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发出了整改通知书13份,限期进行整改。同时联社还以梁信联[2006]187号文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五是落实整改效果。6月下旬,各检查组开展复查“回头看”,对复查整改不到位的9名经办人罚款530元,并再次限期整改,其作法得到梁平县银监办《工作通讯》(2006)第七期的肯定。六是制定验收方案。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联社以梁信联[2006]192号文件印发了贷款五级分类检查验收方案,以指导信用社有的放矢。七是组织交叉验收。联社共组织14个检查组28人对全县信用社进行了交叉验收。以梁信联[2006]205号文件对验收时间、对象、内容、标准及其验收人员工作态度等予以了明确。

五、确保分类质量,严格考核奖惩,坚持“三个挂钩”

为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我县贷款风险,增强各包片责任人以及信用社员工的责任心。一是细化考核办法,多管齐下人人挂钩。联社制定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考核办法》(梁信联[2006]157号),对信用社主任、副主任或信贷专管员、一般员工分别实行1000元、800元、500元的责任金考核。如五级分类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给予责任金1倍奖励,并全额返还责任金;验收不合格,不仅责任金不予退还,还将处以该社人平500元罚款。二是上下联动,领导与包片责任人同奖同惩挂钩。联社领导和包片责任人与包片社挂钩考核。如包片社全部验收合格,奖励3000元,反之处罚2000元。三是实行主责任人追究制度,联责认定偏离度激励挂钩。严格实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偏离度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套用“一逾两呆”数据进行五级分类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而人为控制不良贷款的行为,以及不按操作规程认定分类结果,达不到分类要求的,除严肃追究责任,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外,还要取消主要责任人(即包片责任人)和各社(部)主任、信贷专管员、相关信贷员年终“双先”评比资格。

六、注重分管结合,优化信贷管理,立足“二个提高”

在分类工作中,联社注重引导基层信用社不仅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五级分类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一)规范信贷档案,提高管理水平。贷款五级分类认定的准确性,建立在完整的客户信息资料基础上。一是统一分类公文。为为使基层社上报认定规范化,联社专项印制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公文并雕刻了印鉴。二是统一资料收集。强调各信用社对存量贷款资料,必须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办法》资料目录进行收集补齐。三是统一档案目录。结合我县信用社实际,统一下发了信贷档案资料目录。规定企事业客户、自然人客户贷款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农户贷款按一户二卡(经济档案管理卡、农户贷款管理卡)进行规范管理。四是统一档案管理。联社借鉴了铜梁联社贷款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分五卷对信贷档案进行整理、装订,为有效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五是注重新增分类。在受理新增贷款调查时,把借款人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报表是否真实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和贷款的重要条件,努力在源头上解决信息资料不齐全的问题。对此,信贷管理部先后收集、整理贷款五级分类图片记录资料1本、书面文字资料9本、认定审批资料99本、业务知识测(考)试资料3本、会议记录2本、督导检查和验收资料2本。

(二)清收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结合梁平实际,一是修订了激励办法。联社2005年已制定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盘活不良贷款奖励办法(梁信联[2005]260号),今年又拟发了关于做好票据置换等贷款清收有关具体事项的紧急通知(梁信联办[2006]36号),再次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加大了指导力度。二是组建了清收工作队。为确保清收效果,联社还选拔了六名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在做好“三清三整”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去今2年收回不良贷款53.43万元。三是外聘专业人员清收。2004-2005年,联社外聘重庆渝龙经济信息服务事务所帮助收回“双呆”本息312.55万元。四是委托司法部门清收。联社与县法院建立友好合作单位,携手依法清收。多管齐下的清收措施,仅2006年1-6月,全县28个信用社共计收回不良贷款2287.5万元,其中“双呆贷款”较年初净降152万元。

七、实施五级分类,促进信贷管理,增强“四个理念”

通过对贷款五级分类实践,我们学到了新知识、树立了新观念,引入了更前沿、更科学的信贷管理模式,收益匪浅。

(一)增强了动态管理理念。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实践比较,我们充分认识到“五级分类法”已把贷款风险管理由事后监管变为事前控制,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通过信贷人员对每一笔贷款实施风险监控和规避,从而提高信贷人员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达到信贷管理方法更加具体化,信贷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

(二)增强了科学决策理念。通过“五级分类”,使我们更加看到了过去基层信用社在贷款流转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档案无序、管理混乱的薄弱环节。“五级分类”要求信用社必须把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基础抓实。

(三)增强了风险预警理念。为认真落实审慎经营的分类原则,联社求真务实、严格把关、据实初分、交叉复审,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辖信用社贷款共48782户、61304笔、余额150063万元。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97468万元、21751万元、20395万元、5787万元、4662万元,占比分别为65%、14%、14%、4%、3%。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0844万元,较四级分类8848万元增加21996万元,占比增加15个百分点。

(四)增强了制度建设理念。实行“五级分类”促使农信社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移到过程管理上来,从内控机制上建立起先进的管理制度。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各级人员、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审批流程控制的重点。二要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不断评价、发现和改进信贷流程,实现标本兼治。

八、深化动态管理,履职任重道远,化解“三个矛盾”

(一)科学管理与干部素质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要求相关客户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管理,多年来我县职工构成基本上是“近亲繁殖”,业务水平相对较差。对此,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先后2年已将计算机基本技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强化训练。但通过上春组织计算机操作等级认证考试,不及格人数达137人,占职工应试总人数369人的37.13%。形成信贷科学管理要求岗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高,与现实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

农信联社范文篇7

1、坚持政策基本稳定。2009年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发放范围、补贴兑付依据等与上年基本一致,原则上不做调整。

2、坚持公开透明。县对各乡镇及农业、林业系统国有农场核定补贴规模要做到公开、公平;对农民兑付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各项补贴政策都要向农民公开,提高透明度。

3、坚持简便易行。完善补贴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办法稳定、程序简化。

二、补贴发放对象和依据

2009年对农民补贴的对象和依据,原则上仍按朝政办发〔2008〕14号文件确定的政策执行。

1、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全县从事粮食等农作物生产的农民(包括农业、农垦、林业系统国有农场种粮职工)。

2、补贴依据。发放补贴资金仍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为依据;第二轮土地承包尚未完成的地区,以及未实行土地承包的国有农场,原则上以原计税面积作为补贴资金兑付依据;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流转双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

(1)机动地中用于农民平均承包的计算在补贴面积内,用于解决新增人口承包权的计算在补贴面积内,用于招标承包的不计算在补贴面积内。

(2)独生子女享受两份承包田的,享受一份补贴资金。

(3)二轮承包面积中用于退耕还林,且已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不再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4)二轮承包中按相关政策转为租赁经营的面积,不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5)举家变非或承包户整体消亡应当将承包地收回的面积,不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6)因土地整理增加的土地并用于农民平均承包的,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7)土地已被依法征占的不再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8)农事三场、林场等享受粮食综合补贴的种粮面积,仅限于本场职工承包本场的土地面积,其他方式承包的不享受粮食综合补贴政策。

三、补贴资金管理

1、县财政部门依据农业部门核定的粮食综合补贴面积,将补贴资金于2月28日前拨付到各乡镇在农信社开设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专户;并在省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全县统一标准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种粮农民在农信社开立的个人存款账户。

2、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补贴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财政部门和农信社要确保每户一折(卡),不得为多户集中开一个账户。对种粮农民发放的储蓄存折(卡),一律不得收取任何相关费用。

3、种粮农民要自己妥善保管现有的补贴存折(卡),确保账户内至少保留一元钱,不能清户,长期使用。新增补贴农户或丢失存折(卡)的农户,应自行办理或补办补贴存折(卡),并按农信社补办存折(卡)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可以提供现有在农信社的其他存折(卡)账号。

4、补贴的相关资料,必须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四、补贴资金发放程序

1、村级公示及核实补贴数据。各乡镇财政所直接从中国农民补贴网2008年数据库中导出公示表,移交给乡镇农经站,由乡镇农经站对农户姓名、补贴面积等基础信息进行村级公示。同时由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组织与乡镇农信社核对农户姓名、银行存折(卡)号码,对新增农户需核对身份证号。要求在2月20日前完成农户基础信息核对工作,并将核对无误后的公示表移交给乡镇农信社,同时做好移交手续。

各乡镇财政所要对2009年数据进行修改补充,确保补贴数据真实准确。今年补贴网需填报两张报表:一是基础信息表,要求准确填列农户编号、户主姓名、身份证号或户口本号(两者必填其一)、银行账号、开户银行、联系电话或村委会电话(两者必填其一)、备注(新增用户要在备注中注明“新增”);二是补贴情况表,乡镇财政所只负责在直补登记中填每一户的补贴面积,县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核定计算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统计信息功能暂不使用。各乡镇在完成补贴数据修改核实后,向县财政、农业部门报送相关基础数据。

2、核定补贴标准,计算补贴金额。县财政、农业部门对各乡镇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根据全县补贴资金规模和经公示的补贴面积,核定全县统一的补贴标准。按全县统一标准,通过补贴网计算全县每一农户的实际补贴金额。

3、上传补贴数据和补贴资金划转。县财政部门必须在3月5日前,通过补贴网导出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电子文档(EXCEL),并打印输出纸质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一式三份。要确保电子文档与纸质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内容一致。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电子文档直接上传到省农信联社(操作程序另发),纸质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由县财政、农业部门和农信联社各一份存档备案。

4、兑付补贴。县财政部门送交县农信联社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同时,按规定办理资金划拨手续,由农信联社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种粮农民所在乡镇农信社的个人存款账户,完成补贴资金兑付工作。补贴兑付工作务于3月20日之前完成。

5、通告。补贴资金发放完成后,县财政部门要将完整的补贴数据返回乡镇存档,同时由乡镇农经站逐村《种粮农民综合补贴通告》,告知农民补贴资金已发放到存折(卡)账户以及补贴发放标准。

五、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1、粮食综合补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补贴兑付任务。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监管,通过补贴网络会同农业和金融部门搞好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组织村级公示,提供并核实农户基础信息,负责政策宣传、培训、通告等;金融部门配合财政、农业部门核实农户基础信息,做好补贴资金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并向同级财政、农业部门提供补贴资金兑付进度情况。财政、农业和金融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在相互交接粮食综合补贴基础信息资料时,要建立交接手续,保证按时完成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发放任务。

2、各乡镇、农事三场及林场要及时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将补贴资金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确保补贴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补贴工作和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补贴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要坚决严肃查处。具体实施方案要报县财政、农业部门备案。

3、要切实做好补贴政策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补贴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要采取多种方式答疑解惑,让农民了解政策、懂得政策,切实保证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4、要确保补贴工作必要的工具设备。各乡镇财政所要保证有一台计算机专机专用,并确保能够上网。

农信联社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诸多行业均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步,不但农业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且农业现代化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农村金融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支撑力量,因而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了突出的作用。在这些发展状况之下,农业金融发展方式宣告诞生。深入探究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具备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一是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完善十分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得到农村金融的巨大支持。首先是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观察,一般都是以农信联社为本区域之中的示范性单位来进行服务的,如此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最广大的农户群众。其次是从农信联社的资源优势来判断,金融职能之所以能够得到尽情地发挥,主要就在于其能合理地分配相应的资金发展优势,而且还能缓解资金匮乏的实际状况,强大地支持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取得新的发展。同时,还存在着信用联社的体制问题,主要包括了产权关系不够明确;既非从属于合作制也不应从属于股份制,而且还应能提升信用贷款对外发放的质量。因此,致力于提升我国农村金融行业之发展,确定农村信用联社所具有的产权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加之贷款等与之有关业务的不断拓展,必须创建合理的信贷规则,才能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资金的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村金融结构上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积极改进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备了相当强烈的推进作用。同时,在金融结构调节之后,可很好地调整现实之中的实体经济,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从客观来考虑,开发我国农村金融,可不需全面满足农村经济体系之中的多元化之需求,这就应当对农村金融市场实施不间断的长期考察,而且随农业需求而落实改革来进行支持。在改革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理应予以相应支持。比如,可以在健全融资体系、改进融资方式上加以支持。当前我国农村融资市场包括了外援融资以及间接融资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然而事实上此种融资已难以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有鉴于此,唯有持续拓宽融资工作的各项途径,切实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有效降低贷款频率,才能够真正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实现新的调整,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同步协力增加。当前,贷款融资和存款依然是农村市场之中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但长此以往还是难以满足企业和个体业主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方式必须强化灵活性方面的改革,才能够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全面化。三是农村金融效率之提高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与金融结构以及金融规模比较起来,金融效率能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产生的作用要稍微弱一些,然而其调控起来却更为便利。运用实践可以表明,为了切实发挥出金融的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还需把平衡机制全面落实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日常运作之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彼此之制衡,如此才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之增长及其所获收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量已成为未来发展过程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协调功能,不断提高金融工作的效率,才能够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分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作用已经出现了逐步弱化,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就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农业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功能。我国是举世无双的人口大国,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的同样情形是,农业人口始终占据了我国人口总数之中非常大的比例。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相当多的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作用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以至于诸多金融资源与机会均被用在开发别的产业上,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农业经济一直以来处在十分薄弱的地位上,同样也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未能实现良性发展。笔者觉得,农业经济在诸多经济类型当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别的类型产业只要得到了发展,肯定就会弥补农业经济在发展当中的各种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实现新的进步,而实际上诸多不同经济类型和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往往都会产生极大的竞争性。对工业与别的产业的过度重视,就会造成农业人口出现进一步的减少,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

三、关于协调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能够为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开发创设出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在此过程之中,农村经济为了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必须推动农村信用联社的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其对于现代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正面推动作用。农村信用联社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农村信用联社所提供的资金又是相当有限的,且提供的时间比较短,这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之发展。为此,在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时要对农村信用联社实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让现代产权制度能够运用到农信联社之中,这就十分有利于帮助农信联社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产权关系,而且在联社的利率、税收以及收益等诸多方面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中,要十分重视经济效益,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信联社的经济效益,让其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切实提高农信联社所具备的资金供给力,稳固其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之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奉献出更多的力量。在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之后,就应当要求农信联社在发展中更为注重确定自己所具有的实际定位,在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地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的范围,进而得到更多的记经济效益。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就有力量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进程之中,农村商业银行始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设出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只依赖于信用联社是极难满足农业领域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为此,一定要强化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彼此合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崛起之中,应当通过分散化经营来增加市场份额。这是由于小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小规模资金,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往产业化进行发展,对资金所具有的需求在飞速增长。这就需要不断强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发挥合力来满足农业经济对于资金所具有的各项需求。

(三)强化对民间资本的运用

在我国农业经济开发之中,民间资本所起到的作用正在变得愈加显著。通过大力引导民间金融往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健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开发体系,这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快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就农村金融的开发状况来判断,我国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还不够健全,这就为各类民间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然而,我国民间资本借贷还缺乏正规化的制度约束,因而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其重要问题就是借贷的利率太高,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成本。因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所以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当高。这一民间金融开发方式会极大损害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应当紧紧依据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强化对于民间资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以此来推动民间金融往专业化、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要不断健全规范化运行机制,对民间资本经营的范围、运转方式等实施严格监管,从而确保其能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政府部门支持机制

对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的健全完善来说,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部门应当依据当地农村金融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健全的扶持政策,而且应当规定各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从而健全对各方面的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体系,真正做到产生问题时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政府部门还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经济之投资,切实调整农村金融体系的税率,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之中的融资发展,实现更为高效化的管理与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之下,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仅彼此影响,而且还彼此制约,一定要加以高度关注。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就应当全面运用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等两大关键元素,应用其彼此促进的作用形成巨大的发展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只有我国的农村金融实现很好的发展,才能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同时,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两者具有彼此联系的密切关系。

作者:马春紫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路阁,赵海燕.论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3(07)

[2]张宇青,周应恒,易中懿.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

[3]齐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4]刘彩虹.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5(07)

农信联社范文篇9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信用农户、信用村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农户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主体,也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信用乡镇的年审必须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的评定为基础,将辖区内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面、信用农户在辖区内的农户中的占比、信用村在整个地政村中的占比作为重要定量指标进行考核,通过配合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村信用工程的年审工作,引导广大农户树立诚信意识。

(二)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状况相结合的原则。在年审信用乡镇过程中,要将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既要考虑所有不良贷款余额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情况,又要考虑当年新增贷款的到期收回情况。同时,要将辖区内国家公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清理清收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三)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辖区内金融风险化解相结合的原则。年审信用乡镇,必须要求辖区内村组债务基本化解,无金融“三乱”的行为。通过在改善信用环境方面的努力,促进整个农村社会信用观念的转变。

(四)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年审信用乡镇,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根本出发点,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镇人民政府成立年审工作专班,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并安排专负责年审工作。

(二)制定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审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年审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信和乡镇”年审工作的意义,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诚实守信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信用乡镇”的年审工作中来。

三、评定条件及评分标准

(一)评定条件。信用乡镇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镇政府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关心支持农村信社工作,村级代管资金帐户一般应开立到信用社;

2、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

3、辖区内各项贷款当年到期收回率在95%以上,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控制在15%以内;

4、辖区内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基本清收完毕,村组债务基本化解及农村合作基金会资金基本兑付完毕;

5、辖区内无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行为,无金融“三乱”行为。

(二)评分标准。评定考核按上述五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乡镇政府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情况(10分);

2、辖区内“农村信用工程”年审活动开展情况(40分);

3、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状况(20分);

4、辖区内信用环境治理情况(15分);

5、辖区内金融秩序情况(15分);

四、评定程序

年审信用乡镇必须在信用农户、信和村评定的基础上,分五步进行。

(一)申请。镇农村信用工程年审领导小组按信用乡镇年审的条件和要求,向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

(二)初审。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镇提交的申请,对照信用乡镇的评选条件和评分标准,组织初步评审,并将初检结果上报到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

(三)验收。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的初审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对拟推荐的信用乡镇进行现场验收,认为符合信用乡镇条件的,报省农信联社确认。

(四)确认。省农信联社根据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意见,结合平时掌握的的情况,对信用乡镇进行审核确认,将确认结果及时向市年审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反馈。省农信联社对全省主用乡镇的评定具有一票否决权。

农信联社范文篇10

当前围绕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合作制在我国农村到底具备不具备生存条件?如果具备,那么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如何规范和发展?如果不具备,那么农村金融组织的主体形式应该是什么?实际上,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个事实本身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作制这种金融组织形式在我国农村确实存在着客观需求。然而,围绕合作制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且至今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合作制是否存在客观需求,不一定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可能是需要进一步认清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作出新的选择。

一、合作制问题为什么会争论不休?

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的原则,所以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造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龚方乐,2000)。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历史已经表明,这些原则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谢平,2001)。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放弃合作制的观点。

根据合作金融理论,合作制原则包括以下一些要点:(1)实行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2)对所有人平等开放;(3)不以盈利为目的;(4)不负债经营以保护会员利益等(史纪良,2000)。如果用这些原则来衡量,那么,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确是非常不规范的。但是,在不同时期导致不规范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不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既不存在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不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因而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过是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设立的、为农民发放口粮和基本生活(医病)贷款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事实上,当时不但缺乏实行合作制原则的主观意愿,也不具备实行合作制原则的客观条件。所以,对这个时期里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其次,从改革开放以来到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然而,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基本上还是作为政府机构而不是市场经济主体来办,仍然相当缺乏经营自主权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所以一直由(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管理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也主要是表现为数量型的扩张,其性质和经营仍然主要受到行政体制的影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初步改善,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大方向是必须办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的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按照合作制原则来办的观点也日益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合作的某些原则,如合作社“由社员人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等,已经写入了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之中。但也不能不看到,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进程必然会受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制约,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尚未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之前,很难想像合作社原则会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社会信用环境还相当不尽如人意,按合作制原则经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客观条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这个时期里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尽管已经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却还难以有效实施。

再次,从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都进入了一个以注重规范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这一特征在金融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系列整顿金融机构,规范金融秩序的措施陆续出台;无论在城市金融领域还是在农村金融领域都相继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等案例。这些案例,一方面暴露出一些原来早以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并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早晚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对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趋向规范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化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从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合作制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而且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以至于可以说,它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实行的问题,而是变成一个如何实行的问题了。

如此看来,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和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各有短长。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始终看到合作制原则在我国农村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这种客观需要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体制条件的演变而变得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这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是否具有按合作制原则办农村信用社的主观意愿也是实行条件之一,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个实行条件,再强烈的客观需要也难以转变为现实。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则正确地指出,几十年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之所以远离合作制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按照合作制原则去办农村信用社的主观意愿。而只要缺少这个主观意愿,不但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就是在客观条件具备时,合作制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但是,正像客观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一样,主观意愿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当客观条件已经变化之后,主观意愿的变化就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放弃合作制的观点正是忽略甚至否定了这一点。由于这两种观点各有短长,所以虽然争论不休,却很难有实际结果,而事物的实际发展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

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特征

经过2O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都有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城市经济领域有明显体现,而且在农村经济领域也有明显体现。一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国民经济总量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从数量型扩张向效益型提高转变。这种转变对经济体制也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促成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二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结构明显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多元化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种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中都已稳定地占有相当的比例,且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特点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多层次化是指在全国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一特点在农村经济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对经济组织结构也提出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客观要求,并促成了经济组织结构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方向转变。三是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相适应,经济体制进一步呈现市场化。现阶段经济发展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而是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以规范。削除不公平竞争,整顿不规范市场秩序,不仅成为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也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特点集中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的市场风险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而市场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进一步发育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上述特征在金融领域也得到明显体现。一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金融总量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呈现出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金融机构也明显多元化,这不仅表现为金融组织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而且表现为金融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业务量在金融市场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三是金融体制也进一步市场化。金融作为高风险行业,在过去一些年里吃了更多不公平竞争、不规范市场秩序的苦头,因而也形成了更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规范竞争要求,这为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特征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通过多元化和规范竞争促进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受单一化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总是想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思维模式至今仍困扰着我们对农村金融改革思路的设计。如前所述,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尽管在主张按合作制原则来办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点上是无可非议的,但似乎把合作制原则绝对化了,以为仅靠这一种办法便能解决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所有或主要问题。再如前所述,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尽管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规范的历史原因方面是十分深刻的,但却因此否定合作制原则今后仍然可以得到贯彻执行,这就像因为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不规范而得出今后必然不能规范的结论一样显得缺乏内在逻辑的~致性;而且用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单一化思路来取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上也流露出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的痕迹。说到底,像其它方面的改革一样,农村金融改革思路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主观设计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按照或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去设计。在农村经济金融已经并且还将更加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三、转换思路,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向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提出农村金融改革转换思路,为什么要提出农村金融组织向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要从目前正在试点的以县为单位的农村信用联社一级法人说起。去年曾经提出过两种农村金融改革方案,一种是把农村信用联社改造为由农业银行控股的农村合作银行;一种是取消各个独立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资格,以县为单位组建只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农村信用联社。后来在江苏开展了以组建县农村信用联社一级法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这项工作计划于今年内结束。届时有可能允许各地农村信用联社依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者组建一级法人的县农村信用联社。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条件较差,距离组建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的差距较大,因此自愿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数量不会很多。即使在东南沿海经济金融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会因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要求高、经营约束严而缺乏自愿性。我们曾在宁波市9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包括已于3年前完成了一级法人组建的鄞县联社)搞了一次十分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家条件有一定差距的联社自愿改造为农村合作银行以外,其余8家(既有具备条件的,也有暂不具备条件的)都不愿意改造为农村合作银行,而只愿意改组为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县农信联社从主客观两方面都难以适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造要求。如果可以另作选择的话,不少县农信联社愿意选择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指望利用这种变通体制,既可以享受到股份制扩充资本金等方面的好处,又可以免受股份制治理结构对经营者的约束。由此看来,在目前情况下实际选择的结果很可能会是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远远多于农村合作银行。

那么,对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这种改革方案到底应如何看待呢?第一,这种方案不失为从实际出发的一种现实选择。但是,也不能不同时看到,这种方案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而且过渡期越短越好),而不宜作为一种长期性制度安排。因为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不是一种规范的金融企业组织形式,与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它既没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也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的行政干预而演变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第二,从宏观管理角度选择这种方案的一个主要考虑恐怕在于,通过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组织扩大,达到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系统性风险纳人到可控范围的目的。因为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庞大,且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其系统性风险基本上处于可控范围。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各自为政,不成系统,其系统性风险没有国家担保,也超出地方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所以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系统性风险纳入可控范围。但是,这可能是一种过高的期望值。以前通过扩大法人组织以降低金融风险的尝试(如海南发展银行兼并18家城市信用社)没有成功的先例;已有的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试点经验也表明,除非政府拿钱(如江苏),否则即使扩大了法人组织,县农信联社的风险也不会得到降低或有效控制(如三年前已实行了一级法人的宁波市勤县农信联社)。而如果政府有足够的钱的话,那么与其扶植过渡性制度安排,不如扶植长期性制度安排。第三,这种方案即使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在选择时也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要同时作出长期性制度安排。不但要明确长期性制度安排是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必然演变方向,而且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长期性制度安排能够同时生长。否则,过渡性制度安排将失去过渡的实际意义。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需要从以单一模式为主转变为以多元化模式为主,从以过渡性制度安排为主转变为以长期性制度安排为主。这里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两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既然在现阶段经济金融发展条件下,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或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都不宜作出单一性的制度安排,那么,就应该允许(可以是逐步允许)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同时生存和发展,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这些适宜在农村经营和发展的金融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原有的农村信用联社(独立法人的和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等;还应包括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可以由农业银行控股,也可以不由农业银行控股)、农业发展银行的分支机构(对原有的、以承担政策性业务为主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甚至外资和合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等;以及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租赁公司的分支机构或网点等。

然而,允许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金融领域共同生存、竞争和发展,并非单纯出于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多元化的考虑,更重要、更长远的考虑在于把农村金融领域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长期性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长期性制度安排。所以,除了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这种过渡性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之外,其它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包括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形式)都要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格外强调规范化。只有农村金融组织(从治理结构到内控制度)按规范化的要求进行组建或改组,其经营行为才能够规范,才能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不同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其规范化的要求有所不同,但结合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种形式的规范化。

合作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制原则前面已经列举过。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之所以不规范.主要是没有按照这些原则来办,而是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式在办农村信用合作社,再继续这样办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应该明确,按合作制原则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目的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社区化的、互助性(非盈利性)的、数额有限的金融服务。那些技术要求高、数额大、盈利性的金融服务应该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承担。因此,目前多数农村信用合作社都应该按照一人一票、民主管理、合作互助、非盈利性、社区化服务等原则逐步进行规范化改造。在欧、美那些经济金融条件高度发达的国家里,互助性的信用合作金融组织至今仍大量存在的事实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无论在经济金融条件较不发达地区,还是较发达地区都有着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此,还需解决的另一个认识障碍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规模小并不是导致金融风险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的原因,而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通过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真正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