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2:02:09

泥胡菜范文篇1

关键词:泥胡菜;化学成分;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Hemisteptalyrata.MethodsTheentireplantswerefirstextractedby95%ofethanol,thenextractedbypetroleumether,chloroform,ethylacetateandnbutanol,respectively.Theresiduefromnbutanolextractionwaspurifiedon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andSephadexLH20column,respectively.StructuresofthepurifiedcompoundswereelucidatedbyMSandNMR.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syringin(1),salicin(2),allantoin(3)andchlorogenicacid(4).ConclusionCompounds1to4wereisolat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Hemisteptalyrata;chemicalconstituents;syringin;salicin;allantion;chlorogenicacid

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为菊科泥胡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和骨折等[1]。文献[2-4]报道的从泥胡菜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甾醇和木脂素等化合物。作者曾对其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5-7]。本研究报道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紫丁香苷(1),水杨苷(2),尿囊素(3),绿原酸(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药材于2003年采自江西省九江县,经江西九江森林植物研究所谭策铭研究员鉴定为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FisherJohns型显微熔点仪(温度未校正),PerkinElmer241型旋光仪,AutospecUltimaETOF质谱仪,INOVA500核磁共振仪。柱色谱硅胶、薄层色谱硅胶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

2提取与分离

泥胡菜全草20kg,粉碎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得浸膏2.0kg。浸膏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部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纯化得化合物1(14mg),2(18mg),3(21mg),4(17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mp195~197℃。FABMSm/z:395[M+Na]+;1HNMR(DMSOd6,500MHz)δ:6.72(2H,s,H3,5),6.45(1H,d,J=16.0Hz,H7),6.33(1H,dt,J=16.0、5.0Hz,H8),4.09(2H,t,J=5.0Hz,H9),3.76(6H,s,OCH3),4.90(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28.4(C1),152.7(C2,6),104.4(C3,5),132.6(C4),133.8(C7),130.1(C8),60.9(C9),56.3(OCH3),102.5(C1′),74.1(C2′),76.5(C3′),69.9(C4′),77.2(C5′),61.4(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8],鉴定为紫丁香苷。

化合物2:无色针晶,mp190~192℃。FABMSm/z:309[M+Na]+;1HNMR(DMSOd6,500MHz)δ:7.35(1H,d,J=7.5Hz,H3),6.98(1H,t,J=7.5Hz,H4),7.18(1H,t,J=7.5Hz,H5),7.08(1H,d,J=7.5Hz,H6),3.28(2H,m,H7),4.75(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54.7(C1),131.6(C2),127.2(C3),121.7(C4),127.7(C5),114.8(C6),58.2(C7),101.4(C1′),73.4(C2′),76.5(C3′),69.8(C4′),77.1(C5′),60.8(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9],鉴定为水杨苷。化合物3:白色粉末,mp234~235℃。EIMSm/z:130(100,M+CO),115(80),87(75),70(43),60(35);1HNMR(DMSOd6,500MHz)δ:10.25(1H,brs,NH1),8.04(1H,s,NH3),5.24(1H,d,J=8.5Hz,H4),6.89(1H,d,J=8.5Hz,NH6),5.79(2H,s,NH28);13CNMR(DMSOd6,125MHz)δ:156.8(C2),62.5(C4),173.6(C5),157.4(C7)。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0],鉴定为尿囊素。

化合物4:白色粉末,mp205~206℃。FABMSm/z:377[M+Na]+;1HNMR(DMSOd6,500MHz)δ:1.76(2H,m,H2),5.06(1H,dt,J=8.5,4.0Hz,H3),3.55(1H,m,H4),3.92(1H,m,H5),1.97(2H,m,H6),7.02(1H,d,J=2.0Hz,H2′),6.75(1H,d,J=7.0Hz,H5′),6.96(1H,dd,J=7.0,2.0Hz,H6′),7.40(1H,d,J=16.5Hz,H7′),6.13(1H,d,J=16.5Hz,H8′);13CNMR(DMSOd6,125MHz)δ:73.4(C1),37.2(C2),70.8(C3),70.3(C4),68.0(C5),36.2(C6),174.9(C7),125.6(C1′),114.7(C2′),145.5(C3′),148.3(C4′),114.2(C5′),121.3(C6′),144.9(C7′),115.7(C8′),165.7(C9′)。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1],鉴定为绿原酸。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58.

[2]黄本东,缪振春.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1,6(1):1.

[3]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10):746.

[4]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405.

[5]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12.

[6]邹忠杰,鞠建华,杨峻山.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102.

[7]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9):1303.

[8]ZHANGYY,GUOYZ,AGETAH,etal.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eriaIpartsofScutellariaplanipes[J].JChinPharmaSci,1998,7(2):100.

[9]马天波,李孟广,李军林,等.毛白杨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7,18(3):105.

泥胡菜范文篇2

关键词:泥胡菜;化学成分;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Hemisteptalyrata.MethodsTheentireplantswerefirstextractedby95%ofethanol,thenextractedbypetroleumether,chloroform,ethylacetateandnbutanol,respectively.Theresiduefromnbutanolextractionwaspurifiedon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andSephadexLH20column,respectively.StructuresofthepurifiedcompoundswereelucidatedbyMSandNMR.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syringin(1),salicin(2),allantoin(3)andchlorogenicacid(4).ConclusionCompounds1to4wereisolat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Hemisteptalyrata;chemicalconstituents;syringin;salicin;allantion;chlorogenicacid

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为菊科泥胡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和骨折等[1]。文献[2-4]报道的从泥胡菜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甾醇和木脂素等化合物。作者曾对其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5-7]。本研究报道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紫丁香苷(1),水杨苷(2),尿囊素(3),绿原酸(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药材于2003年采自江西省九江县,经江西九江森林植物研究所谭策铭研究员鉴定为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FisherJohns型显微熔点仪(温度未校正),PerkinElmer241型旋光仪,AutospecUltimaETOF质谱仪,INOVA500核磁共振仪。柱色谱硅胶、薄层色谱硅胶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

2提取与分离

泥胡菜全草20kg,粉碎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得浸膏2.0kg。浸膏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部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纯化得化合物1(14mg),2(18mg),3(21mg),4(17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mp195~197℃。FABMSm/z:395[M+Na]+;1HNMR(DMSOd6,500MHz)δ:6.72(2H,s,H3,5),6.45(1H,d,J=16.0Hz,H7),6.33(1H,dt,J=16.0、5.0Hz,H8),4.09(2H,t,J=5.0Hz,H9),3.76(6H,s,OCH3),4.90(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28.4(C1),152.7(C2,6),104.4(C3,5),132.6(C4),133.8(C7),130.1(C8),60.9(C9),56.3(OCH3),102.5(C1′),74.1(C2′),76.5(C3′),69.9(C4′),77.2(C5′),61.4(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8],鉴定为紫丁香苷。

化合物2:无色针晶,mp190~192℃。FABMSm/z:309[M+Na]+;1HNMR(DMSOd6,500MHz)δ:7.35(1H,d,J=7.5Hz,H3),6.98(1H,t,J=7.5Hz,H4),7.18(1H,t,J=7.5Hz,H5),7.08(1H,d,J=7.5Hz,H6),3.28(2H,m,H7),4.75(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54.7(C1),131.6(C2),127.2(C3),121.7(C4),127.7(C5),114.8(C6),58.2(C7),101.4(C1′),73.4(C2′),76.5(C3′),69.8(C4′),77.1(C5′),60.8(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9],鉴定为水杨苷。化合物3:白色粉末,mp234~235℃。EIMSm/z:130(100,M+CO),115(80),87(75),70(43),60(35);1HNMR(DMSOd6,500MHz)δ:10.25(1H,brs,NH1),8.04(1H,s,NH3),5.24(1H,d,J=8.5Hz,H4),6.89(1H,d,J=8.5Hz,NH6),5.79(2H,s,NH28);13CNMR(DMSOd6,125MHz)δ:156.8(C2),62.5(C4),173.6(C5),157.4(C7)。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0],鉴定为尿囊素。

化合物4:白色粉末,mp205~206℃。FABMSm/z:377[M+Na]+;1HNMR(DMSOd6,500MHz)δ:1.76(2H,m,H2),5.06(1H,dt,J=8.5,4.0Hz,H3),3.55(1H,m,H4),3.92(1H,m,H5),1.97(2H,m,H6),7.02(1H,d,J=2.0Hz,H2′),6.75(1H,d,J=7.0Hz,H5′),6.96(1H,dd,J=7.0,2.0Hz,H6′),7.40(1H,d,J=16.5Hz,H7′),6.13(1H,d,J=16.5Hz,H8′);13CNMR(DMSOd6,125MHz)δ:73.4(C1),37.2(C2),70.8(C3),70.3(C4),68.0(C5),36.2(C6),174.9(C7),125.6(C1′),114.7(C2′),145.5(C3′),148.3(C4′),114.2(C5′),121.3(C6′),144.9(C7′),115.7(C8′),165.7(C9′)。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1],鉴定为绿原酸。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58.

[2]黄本东,缪振春.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1,6(1):1.

[3]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10):746.

[4]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405.

[5]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12.

[6]邹忠杰,鞠建华,杨峻山.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102.

[7]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9):1303.

[8]ZHANGYY,GUOYZ,AGETAH,etal.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eriaIpartsofScutellariaplanipes[J].JChinPharmaSci,1998,7(2):100.

[9]马天波,李孟广,李军林,等.毛白杨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7,18(3):105.

泥胡菜范文篇3

泥胡菜全草20kg,粉碎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得浸膏2.0kg。浸膏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部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纯化得化合物1(14mg),2(18mg),3(21mg),4(17mg)。

2仪器与材料

药材于2003年采自江西省九江县,经江西九江森林植物研究所谭策铭研究员鉴定为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FisherJohns型显微熔点仪(温度未校正),PerkinElmer241型旋光仪,AutospecUltimaETOF质谱仪,INOVA500核磁共振仪。柱色谱硅胶、薄层色谱硅胶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mp195~197℃。FABMSm/z:395[M+Na]+;1HNMR(DMSOd6,500MHz)δ:6.72(2H,s,H3,5),6.45(1H,d,J=16.0Hz,H7),6.33(1H,dt,J=16.0、5.0Hz,H8),4.09(2H,t,J=5.0Hz,H9),3.76(6H,s,OCH3),4.90(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28.4(C1),152.7(C2,6),104.4(C3,5),132.6(C4),133.8(C7),130.1(C8),60.9(C9),56.3(OCH3),102.5(C1′),74.1(C2′),76.5(C3′),69.9(C4′),77.2(C5′),61.4(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8],鉴定为紫丁香苷。

化合物2:无色针晶,mp190~192℃。FABMSm/z:309[M+Na]+;1HNMR(DMSOd6,500MHz)δ:7.35(1H,d,J=7.5Hz,H3),6.98(1H,t,J=7.5Hz,H4),7.18(1H,t,J=7.5Hz,H5),7.08(1H,d,J=7.5Hz,H6),3.28(2H,m,H7),4.75(1H,d,J=7.5Hz,H1′);13CNMR(DMSOd6,125MHz)δ:154.7(C1),131.6(C2),127.2(C3),121.7(C4),127.7(C5),114.8(C6),58.2(C7),101.4(C1′),73.4(C2′),76.5(C3′),69.8(C4′),77.1(C5′),60.8(C6′)。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9],鉴定为水杨苷。

化合物3:白色粉末,mp234~235℃。EIMSm/z:130(100,M+CO),115(80),87(75),70(43),60(35);1HNMR(DMSOd6,500MHz)δ:10.25(1H,brs,NH1),8.04(1H,s,NH3),5.24(1H,d,J=8.5Hz,H4),6.89(1H,d,J=8.5Hz,NH6),5.79(2H,s,NH28);13CNMR(DMSOd6,125MHz)δ:156.8(C2),62.5(C4),173.6(C5),157.4(C7)。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0],鉴定为尿囊素。

化合物4:白色粉末,mp205~206℃。FABMSm/z:377[M+Na]+;1HNMR(DMSOd6,500MHz)δ:1.76(2H,m,H2),5.06(1H,dt,J=8.5,4.0Hz,H3),3.55(1H,m,H4),3.92(1H,m,H5),1.97(2H,m,H6),7.02(1H,d,J=2.0Hz,H2′),6.75(1H,d,J=7.0Hz,H5′),6.96(1H,dd,J=7.0,2.0Hz,H6′),7.40(1H,d,J=16.5Hz,H7′),6.13(1H,d,J=16.5Hz,H8′);13CNMR(DMSOd6,125MHz)δ:73.4(C1),37.2(C2),70.8(C3),70.3(C4),68.0(C5),36.2(C6),174.9(C7),125.6(C1′),114.7(C2′),145.5(C3′),148.3(C4′),114.2(C5′),121.3(C6′),144.9(C7′),115.7(C8′),165.7(C9′)。根据以上数据及文献[11],鉴定为绿原酸。

【摘要】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泥胡菜;化学成分;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Hemisteptalyrata.MethodsTheentireplantswerefirstextractedby95%ofethanol,thenextractedbypetroleumether,chloroform,ethylacetateandnbutanol,respectively.Theresiduefromnbutanolextractionwaspurifiedon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andSephadexLH20column,respectively.StructuresofthepurifiedcompoundswereelucidatedbyMSandNMR.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syringin(1),salicin(2),allantoin(3)andchlorogenicacid(4).ConclusionCompounds1to4wereisolat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Hemisteptalyrata;chemicalconstituents;syringin;salicin;allantion;chlorogenicacid

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为菊科泥胡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和骨折等[1]。文献[2-4]报道的从泥胡菜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甾醇和木脂素等化合物。作者曾对其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5-7]。本研究报道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紫丁香苷(1),水杨苷(2),尿囊素(3),绿原酸(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58.

[2]黄本东,缪振春.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1,6(1):1.

[3]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10):746.

[4]任玉琳,杨峻山.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405.

[5]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12.

[6]邹忠杰,鞠建华,杨峻山.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102.

[7]邹忠杰,杨峻山,鞠建华.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9):1303.

[8]ZHANGYY,GUOYZ,AGETAH,etal.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eriaIpartsofScutellariaplanipes[J].JChinPharmaSci,1998,7(2):100.

[9]马天波,李孟广,李军林,等.毛白杨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7,18(3):105.

泥胡菜范文篇4

油菜的起源地

我国是油菜起源地之一。考古学家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在陶罐中的已经炭化的大量的菜籽,其中就有油菜的原始类型一白菜籽和芥菜籽,碳14测定距今近700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农作物中,有保存完好的芥菜籽,种皮黑褐色,圆球形,直径多在1.5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种脐、种蒂和网纹,它和现今栽培的油菜籽完全相同。反映公元前3000年夏代历书《夏小正》,有“正月采芸,二月荣芸”的记述。意思是说春分前后开始采摘采苔,农历二月油菜就开花了。芸,即为后人的栽培的油菜。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谈到当时油菜种植的地区:“菜之美者,阳华之芸”;高诱注:“阳华,山名,在吴、越之间。芸,芳菜也。”表明我国农民种植油菜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种植的油菜最初主要供作为蔬菜,称为芸苔菜。据2世纪服虔著(通俗文》记述:“芸苔谓之胡菜。传说塞外有云台戎,始种此菜,故名。”公元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求}中,始有关于芥菜型油菜的记述:“种芥子及蜀芥、芸苔取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旱者畦种水浇,五月熟而收子。”古籍中记载油菜的别名不下20多种。(名医别录}中,谈到芥菜型油菜已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旋芥、花芥、石芥”7个品种,并说“食有辛辣味”是芥菜型油莱的重要特征。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指出古代栽培的芥菜和芸苔“乃今油菜也”,它的分布地区在“羌、陇、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历霜雪”.他还绘画了供作菜用的芸苔菜和芥菜的图形。推断我国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可能也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

劳动人民在长期种植和食用过程中,发现油菜籽位中含有较多的油分,逐渐将油菜从菜用转为蔬、油兼用。¨世纪苏颂著<图经本草)才正式称它为油菜,并列入油料作物。说它“出油胜诸子,油人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这说明菜籽油的多种用途,饼粕还可以作肥料。

宋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详细总结古代用油菜籽榨油的经验和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炒菜籽要选用“平底锅深六寸者,投籽仁于内,翻拌最勤。”怎样才能提高菜籽的出油率呢?“既碾而筛。择粗者再碾,细者则入釜甑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篾绞刺而成,与榨中则寸相隐合。凡油原因气取,有生于无。出甑之时,包裹怠缓,则水火郁蒸之气游走,为此损油。能者疾倾疾裹的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诀由于此。”宋应星还指出,菜籽油饼粕“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在当时一般每百公斤菜籽可榨油三十公斤。“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可榨油四十斤”。但隔年的菜籽出油率显著下降。

油菜从蔬用发展为油用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并使油菜植株性状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改变。我国油菜栽培是从小面积上“供作蔬茹”逐步发展到“采苔而食”直至“亦得取子”榨油。始种于北方早作区,尔后渐次扩展到江南稻区,再后发展形成了我国以黄河流域上游为中心的春油菜区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冬油菜区。

油菜的演化进程

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指出,人类栽培的农作物都源始于野生植物的祖先,它们都是根据人类生活需要,经过长期驯化栽培和人工选择的产物。现代栽培的油莱有异姓同名的三姊妹,她们的名字叫做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甘兰型油菜。顾名思意,她们分别是由芥菜、白菜和甘兰进化而来的。

芥菜型油菜又名细叶油菜,是起源于中国土生土长的油菜类型,古代称为油辣菜。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中说:“油辣菜味浊而肥,茎有紫皮,多涎,微苦。”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又称为高油菜、苦油菜、大油菜等。芥菜型油菜种子较小的,千粒重在l一2克之间,含油量在40%以下。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植物名实图考)记述:“油青菜同菘菜,冬种生苔,味清而腴,逾于莴笋。”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甘兰型油菜的故乡在北欧西海岸,在“瑞士湖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它的原始祖先的种子。著名植物学的家第康道尔在(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曾推测,这种原始型甘兰种子可能是由阿利安的克勒特族人自亚洲带到欧洲去的,长期以来它被栽培在欧洲许多国家的花园里供作蔬用,今天在荷兰、英国以及北欧海岸可以找到它的野生类型。直至十六世纪才开始采籽榨油。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我国栽培的甘兰型油菜是20世纪<o年代先后从日本和欧洲引起的,又称为番油菜和西洋油菜,是我国长江流域现今种植的主要类型。

在芸苔屑十字花科植物大家庭中,除了油菜三姊妹外,还有其它同宗异名的家族,如我国古代供作榨油用的芜菁(俗名蔓菁)、供作绿肥作物栽培的满园花(俗名油萝卜)以及白芥、黑芥、芸芥等,因它们主要用途不供榨油,故不列入油菜家族中叙述了。

油菜家族兴旺,亲缘殊异,但追根溯源,它们和白菜、芥菜、甘兰一样,仍然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一山白莱来演化而来的。据(救荒本草}记述,山白菜“苗叶颇似家白菜,而茎叶细长,其叶尖梢有锯齿叉,又似君达菜而尖瘦亦小,味甜,微苦。采苗叶焯熟,水淘净,油盐调食。”今天在我国黄河流域丘陵山地仍可以找到这种野生山白菜。油菜家族的三姊妹所不同的是,白菜型油菜(2。:20)仍然保留着其祖先白菜的血缘,芥菜型油菜(2n=36)则是黑芥与白菜的杂交后代,甘兰型油莱(2n:38)则是甘兰与白菜杂交的后代。现代科学家模拟油莱演化的途径,采用人工杂交授粉的方法,培育成类似今天栽培的各种类型油菜,或者类似其祖先的黑芥和甘兰,证明它们之间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培育油菜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古代的精湛农艺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而油菜栽培又是从蔬菜园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籍中记述种植油莱的丰富经验,其栽培技术之精,管理措施之细,轮作倒茬之妙,榨油方法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1628年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江南农民栽培油菜技术:“先于白露前日中锄,连泥草根晒干成堆,用稂草起火。将草根煨过,酌用浓粪搅和如何泥,复堆起顶上,作窝如井口。秋、冬间将浓粪再灌三次,此粪灰泥为种莱肥壅也。到明年九月,耕菜地再三,锄令极细,作垄并沟,广六尺,垄上横四科,科行相去各一尺五寸。用前粪灰泥,匀撤土面,然后将菜秧移植。植之明日,粪之。地湿者粪三水七,干者粪一水九。如是三、四遍。菜栽渐盛,渐加真粪。冬月再锄垄。沟泥锹起加垄上,一则培根,一则深其沟,以备春雨。腊月又加浓粪生泥上。春月冻解,将生泥打碎。正、二月中,视田肥瘦燥湿加咸。加粪壅四次。二月中生苔,摘取之,糟腌听用。即复多生苔心。花实亦繁。立夏后拔科收子。中农之入,亩籽二石,薪十石。薪中为蚕簇也。”概括地记叙了油菜从种到收全过程的精湛技艺,一般每亩菜籽产量已在100公斤左右。

古代人在“春采苔,可以为蔬”的种植过程中发现,摘苔后的油菜,枝果繁茂,产量增加。<便民图纂}记述:“油菜最易起苔,去苔则歧分而结子繁,榨油极多。”因此,摘苔是沖菜增产的一项措施。农民总结的经验是:肥地、稀植、壮株少摘苔,以增加分枝;瘦地、密植、弱株则不宜摘苔,l厶保证种子饱满。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才能收到增产效果。什么时候收获呢?(三农记》说,“获宜半青半黄时,芟之候干”;“收获宜角带青,则子不落;角黄,子易落。对日芟收易耗,须逢阴雨月夜收,良。”适时收获也能确保菜籽质量,提高菜籽出油率。(致富奇书广记》记述:“老则坚实,千则不潮,净则不杂,润则光彩而多油,所以可贵。”精辟概括地论述了油菜适时收获的重要作用。

13世纪我国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并发展油莱与水稻轮作,14世纪遍及南方地区。(务本新书)记述,在水稻收获以后,“即下菜种,和水粪之,芟去其草,再粪之,雪压亦易长。明年初夏间,收子取油。”15世纪江南地区创造了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便民图纂》),解决了油菜与水稻轮作换茬季节紧张的矛盾。到了17世纪,油菜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油菜作物了。正如清代张百城著《冈田须知》记述:“沿江南北农田皆种。油莱七成,小麦三成。”可以窥见当时油菜在南方种植面积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

古籍记述南方稻田发展多熟制的经验,清初张履祥写的《补农书》,谈到小麦、油莱间作的增产效果:“以壅菜盖麦,最肥地力……土肥而粪省,农人不劳而菜茂,来年禾复易长。”《冈田须知》亦说:“沿江南北农田一般种七成油菜三成小麦。盖因小麦田底瘦,油菜田底肥,且油菜收子多而又贵也。”《齐民四术》论述种小麦和种油莱的利弊:“其植麦者,耗费工太甚,宜三分之,以二分种麦,一分种菜子……亩收子二石,可榨油八十斤,得饼二十斤,可肥田三亩,力庇两熟。菜子利同麦,粪工同麦,秆供薪同麦,而得粪可济麦田之耗,至要。”指出种油莱兼有用地与养地之功。张宗法著《三农记》谈到油莱与荞麦间作,“荞收而麦,莱亦茂,不害其便,两获其利”。1852年奚诚著《耕心农话》中,已记述了双季稻与油菜多熟复种以及冬小麦、蚕豆和油菜间混种的方法。1890年黄宗坚撰《种棉实验说》记述油菜与棉花套种技术。这些轮作倒茬和间混套种方式,至今仍在我国油菜产区采用。

现今我国南方发展形成的油一稻一年两熟和油一稻一稻一年多熟制,北方发展油莱一玉米和油菜一水稻间套复种制,实现粮油双丰收。油莱的抗逆性强,适应地区广,我国北起黑龙江,南抵海南岛,东起沿海各省,西至青藏高原,终年都可以种植油菜。有些春油菜品种生育期仅0—70天,易种易收,甚至在西藏高原海拔4200米的曲松地区和北纬50度的黑河地区,油莱都能良好生长。例如我国油菜资源中最早熟的油莱类型——门源小油菜和天祝小油菜,在青藏高原可以安全成熟,可谓是“山顶上白雪皑皑,山脚下油菜金黄”。一派壮观奇景。

广阔的发展前景

油菜以其适应能力遍植世界各地,以其一身丰腴宝藏奉献于人类。民歌赞曰:“油菜浑身宝,菜油品质好,菜苔可供蔬,饼粕好饲料。蜂采菜花酿佳蜜,轮作倒茬地力高;综合利用途径广,工业农业离不了。”说得恰如其分,维妙维俏。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有直立型、斜生型、平生型和垂生型,成熟时自动开裂,露出深褐、紫红、中黄、灰褐等各种颜色的种子。油菜籽含油40%一50%,还含有24%一32%的粗蛋白。随着菜子品质的提高和榨油工艺的改进。现今我国油菜籽的出油率已达到35%以上,被誉为“绿色油库”。菜籽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人民的重要食用油源。

菜籽油可以加工制成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蛋黄酱和凉拌酱等多种油脂制品。菜籽油还可以作为机械工业润滑油、橡胶添加剂、塑料增塑剂、人造高级香料等。榨油后余下的鲜粕,含有高达36%的粗蛋白质,10%的粗脂肪,以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蛋白质中含有比较齐全的各类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堪与大豆蛋白相媲美。从饼粕蛋白中还可以提炼出脂肪和磷脂,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古来油菜的鲜嫩菜苔即为珍贵佳肴,其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菜苔供作皇戚膳食或祭祀品。贾思勰著<齐民要求》中,把芸苔菜列为古代21种重要蔬菜之一。据<拾遗记)记述:“芸有三种,色紫者为上蔬,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供御膳及宗庙祭祀。”(汝南圃史)记述:油菜“愈经霜雪,其味愈甜,正宜烹馔……,春初发菜心,即生花,未花时,摘心以羹,或腌或糟,俱干鲜。”“有摘花焯熟晒干,夏间作素馔,或拌酱炙肉,尤妙。”特别是湖北武昌洪山寺出产的紫苔菜,质嫩味甘,风味独特,向称莱苔中的佼佼者,历史皇帝列为贡品,有“金殿玉菜”之称。古人著诗赞曰:“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先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范成大)。今天人们仍喜以嫩苔为蔬,营养丰富,滋味鲜美。

油菜茎枝茂盛,繁花似锦,花期又长,在油菜绽花、角果初孕的暮春初夏季节,一望无际金色斑烂的油菜田铺锦叠翠,令人心旷神怡。古来诗人墨客喜欢把菜花描绘为花中一景:“春时菜花丛开,白天直高岭遥望,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若河洛图中,分布阴阳爻象,海天空阔,极目杳然,更多象外意念”(高潦《四时幽赏录》);“积雪初消,和风潜扇,万顷黄金,动连山泽,顿觉桃花净尽菜花开”(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在油莱盛花季节,“骚人韵士,携酒赏之”(周文华《汝南圃史》)。浓郁芬芳的菜花香气也招来辛勤酿造的蜜蜂,它既有助于发展家庭副业,为人类带来“甜蜜”,又为油菜花辅助授粉,提高了结果率和菜籽产量。

明代李时珍在考察油莱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特征后,最早把它作为药物录入《本草纲目》,说油菜的茎叶和种子“辛温无毒”,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的功能,对医治吐血、痈肿、血痢、痔疮等症疗效显著。油菜花朵和籽实对治疗妇女难产有奇效。《妇女良方》歌曰:“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碎酒下十五粒;灵丹巧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还对治疗产后恶露、瘀血行滞有良好的效果,堪称为“妇科良药”。

遣憾的是油菜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传统油菜品种的籽粒中含有较多的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芥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含量在40%一60%,在人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降低了营养品质。硫代葡萄糖甙是存在于饼粕于中的有毒物质,作为饲料能使畜禽甲状腺肿大和抑制生长发育,降低饲用价值。的我国科学家已育用成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降至1%,硫代葡萄糖甙降至o.1%以下,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除外,还研究出用化学方法清除油分中的亚麻酸和油粕中的毒物,以增加菜籽的香味和稳定性,提高油分的食用价值,并使饼粕可以直接作为高蛋白饲料,大大提高饲用品质。

泥胡菜范文篇5

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伊斯兰命名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元首必须是穆斯林,全国居民97%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人的风俗礼仪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的一些规定,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巴基斯坦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度,讲究礼节,待人诚实。久别重逢的朋友,总要热情拥抱,而且反复3次以上,随后双方手拉着手道安问好,一方说“艾萨拉玛来古姆”(真主保佑你平安),另一方回答说“瓦来古姆艾萨拉姆”(真主也保佑你平安)。相互问候的内容很广泛,从身体到事业,从家庭到业余爱好,寒喧的时间很长。同外国朋友见面,巴基斯坦人热情与之握手,表示欢迎,对于尊贵的朋友,常常要献上用鲜花制成的花环。在公开场合,女性是不会同男性客人握手或拥抱的,只是通过微笑、鞠躬、问好表示欢迎。男性客人不能主动与女性握手。同巴基斯坦人交往时,忌讳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即使是同亲密的朋友见面拥抱时也不要高兴得边拥抱边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因为这在巴基斯坦被认为是警察拘捕犯人的动作。手帕不能作为礼品赠送给巴基斯坦友,巴斯坦人认为手帕是用来擦眼泪的,赠送手帕会带悲伤的事情。

到巴基斯坦朋友家里作客,事先要预约。巴基斯人对时间观念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不准时赴约不会被为是失礼行为,但最好还是按约定时间抵达,但不要前,以免主人未作准备而弄得措手不及。在巴基斯坦,男主人出面接待客人,妇女是不在男客面前露面的,因阃制度或女性隐闭制度迄今仍在许多巴基斯坦家庭袭。巴基斯坦人多用奶茶和水果招待客人,有时在奶里放些巴旦杏、阿月浑子等干果,喝起来清香爽口。巴斯坦人对朋友总是显得慷慨大方,总要挽留客人吃饭,用丰盛可口的穆斯林膳食招待,认为只有这样才算表达了对朋友的诚挚情谊。公务员之家: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不食猪肉,不饮酒,主食主要是米饭和面食,副食有牛羊肉、鸡、鸡蛋、鱼、蔬菜等。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用香麻、黄油、咖喱、胡椒、辣酱调味炒、煎、烧、烩、涮制成各种各样富于民族特色的饭菜迎接待客。那些传统名菜咖喱鸡、涮羊肉、烧羊肉、煎牛排、鱼肚等,异国客人食后赞不绝口。许多菜里因放入各种香料,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加上色泽淡雅,味道鲜美,人食欲倍增。巴基斯坦人喜爱甜食,常用甜菜泥、西式点心、染色的甜米饭、甜发面饼招待客人。进餐时,由男主人陪用,女主人是不出面的。饭后,还要请会人吃梨、柑、橙、香蕉、葡萄等水果。客人告辞时,主人要热情地送到院门外,把右手放在胸前,真诚地说“胡达哈菲兹”(真主保佑你),客人同样将右手放在胸前,回答说“胡达哈菲兹”。当客人已走出很远时,主人仍站在院门外目送着。

泥胡菜范文篇6

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伊斯兰命名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元首必须是穆斯林,全国居民97%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人的风俗礼仪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的一些规定,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巴基斯坦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度,讲究礼节,待人诚实。久别重逢的朋友,总要热情拥抱,而且反复3次以上,随后双方手拉着手道安问好,一方说“艾萨拉玛来古姆”(真主保佑你平安),另一方回答说“瓦来古姆艾萨拉姆”(真主也保佑你平安)。相互问候的内容很广泛,从身体到事业,从家庭到业余爱好,寒喧的时间很长。同外国朋友见面,巴基斯坦人热情与之握手,表示欢迎,对于尊贵的朋友,常常要献上用鲜花制成的花环。在公开场合,女性是不会同男性客人握手或拥抱的,只是通过微笑、鞠躬、问好表示欢迎。男性客人不能主动与女性握手。同巴基斯坦人交往时,忌讳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即使是同亲密的朋友见面拥抱时也不要高兴得边拥抱边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因为这在巴基斯坦被认为是警察拘捕犯人的动作。手帕不能作为礼品赠送给巴基斯坦友,巴斯坦人认为手帕是用来擦眼泪的,赠送手帕会带悲伤的事情。

到巴基斯坦朋友家里作客,事先要预约。巴基斯人对时间观念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不准时赴约不会被为是失礼行为,但最好还是按约定时间抵达,但不要前,以免主人未作准备而弄得措手不及。在巴基斯坦,男主人出面接待客人,妇女是不在男客面前露面的,因阃制度或女性隐闭制度迄今仍在许多巴基斯坦家庭袭。巴基斯坦人多用奶茶和水果招待客人,有时在奶里放些巴旦杏、阿月浑子等干果,喝起来清香爽口。巴斯坦人对朋友总是显得慷慨大方,总要挽留客人吃饭,用丰盛可口的穆斯林膳食招待,认为只有这样才算表达了对朋友的诚挚情谊。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不食猪肉,不饮酒,主食主要是米饭和面食,副食有牛羊肉、鸡、鸡蛋、鱼、蔬菜等。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用香麻、黄油、咖喱、胡椒、辣酱调味炒、煎、烧、烩、涮制成各种各样富于民族特色的饭菜迎接待客。那些传统名菜咖喱鸡、涮羊肉、烧羊肉、煎牛排、鱼肚等,异国客人食后赞不绝口。许多菜里因放入各种香料,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加上色泽淡雅,味道鲜美,人食欲倍增。巴基斯坦人喜爱甜食,常用甜菜泥、西式点心、染色的甜米饭、甜发面饼招待客人。进餐时,由男主人陪用,女主人是不出面的。饭后,还要请会人吃梨、柑、橙、香蕉、葡萄等水果。客人告辞时,主人要热情地送到院门外,把右手放在胸前,真诚地说“胡达哈菲兹”(真主保佑你),客人同样将右手放在胸前,回答说“胡达哈菲兹”。当客人已走出很远时,主人仍站在院门外目送着。

泥胡菜范文篇7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延胡索的栽培技术,以供延胡索种植户参考。

延胡索别名元胡、延胡、玄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药,以块茎入药,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无毛。地下块茎扁球形或不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肉质纤细,具分枝。茎基部生一鳞叶,其上生3~4叶,叶有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花瓣紫红色。蒴果荚状,种子肾形,紫红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长环境宜湿润,怕积水、怕干旱。产区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长,高于或低于此则对生长不利。特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湿多雾,则易发病,若遇干旱影响块茎的膨大,容易造成减产。因此,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干旱严重时,灌“跑马水”抗旱。

1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黏性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一般隔3~4年再种。延胡索的根系和块茎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层中。土质疏松,根系生长发达,根毛多,利于吸收营养。前作以玉米、杂交水稻、芋头、豆类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达到上松下紧,利于采收。畦宽一般1.0~1.1m,沟宽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种植技术

2.1繁殖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块茎繁殖。种用块茎以选直径1.2~1.6cm为好,过大成本高,过小生长差。

2.2栽种时间

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栽种适期,若推迟至11月中旬下种,将明显影响产量。

2.3种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条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条插按行距18~22cm,用开沟器开成播种沟,深6~7cm,在播种沟内施入过磷酸钙600~750kg/hm2,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沟内交互排放2行,芽向上,做到边种边覆土。种完后,盖焦泥灰或垃圾泥37.5~45.0t/hm2、菜饼肥750~1500kg/hm2,最后用提沟泥培于畦面,覆土厚度为6~8cm。一般条播用种600kg/hm2左右,点播用种375~450kg/hm2左右。

3田间管理

3.1施肥

单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单施磷钾肥抗性增强,但缺氮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同样不能提高产量;氮、磷、钾混合施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块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施腊肥,轻施苗肥。腊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人粪肥22.5~30.0t/hm2,氯化钾300~600kg/hm2。若基、腊肥不足,应在2月上旬适当追施苗肥,催苗生长,施入人粪肥15t/hm2。在3月下旬起还应在叶面喷2%磷酸二氢钾2~3次。

3.2松土除草

一般进行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时,用刮子在畦表轻轻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见草就拔,畦沟杂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间无杂草。延胡索种植完毕后,用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1125kg喷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

3.3排水灌水

栽种后是发根季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促进早发根。在苗期雨水多,湿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做到沟平不留水,减少发病。

4病害防治

4.1霜霉病

3月上旬始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稍带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增多,不断扩大,布满全叶。在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叶片腐烂或干枯。发病初期用多菌灵、井冈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4.2菌核病

俗称“搭叶烂”,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发病最重。首先为害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发病叶片初呈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4.3锈病

3月上旬始发,4月最严重。叶面初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绿色病斑,略有凹陷;叶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黄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进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现在叶尖或边缘,叶边发生局部卷缩,最后病斑变成褐色穿孔,致使全叶枯死。发病初期用20%粉锈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5采收与加工

5.1收获

在5月上、中旬收获为好,折干率高。选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块茎和土壤容易分离,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净。一般产鲜货6000~7500kg/hm2,高的产鲜货7500kg/hm2以上。

5.2留种

植株枯死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留种地。采收后,挑选当年新生的块茎作种,以无破伤、直径在1.2~1.6cm的中号块茎为好。选好的块茎,在室内摊放2~3d就可贮藏。选干燥阴凉室内,用砖或木板围成长方形长度不限、宽1.2~1.5m,在地上铺10~12cm的细沙或干燥细泥,其上放块茎20~25cm,再盖12~15cm沙或泥。放过化肥或盐碱性物质的地,不宜贮藏。每15d检查1次,发现块茎暴露,要加盖湿润沙或泥,发现块茎霉烂,要及时翻堆剔除。

泥胡菜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延胡索的栽培技术,以供延胡索种植户参考。

延胡索别名元胡、延胡、玄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药,以块茎入药,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无毛。地下块茎扁球形或不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肉质纤细,具分枝。茎基部生一鳞叶,其上生3~4叶,叶有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花瓣紫红色。蒴果荚状,种子肾形,紫红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长环境宜湿润,怕积水、怕干旱。产区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长,高于或低于此则对生长不利。特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湿多雾,则易发病,若遇干旱影响块茎的膨大,容易造成减产。因此,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干旱严重时,灌“跑马水”抗旱。

1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黏性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一般隔3~4年再种。延胡索的根系和块茎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层中。土质疏松,根系生长发达,根毛多,利于吸收营养。前作以玉米、杂交水稻、芋头、豆类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达到上松下紧,利于采收。畦宽一般1.0~1.1m,沟宽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种植技术

2.1繁殖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块茎繁殖。种用块茎以选直径1.2~1.6cm为好,过大成本高,过小生长差。

2.2栽种时间

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栽种适期,若推迟至11月中旬下种,将明显影响产量。

2.3种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条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条插按行距18~22cm,用开沟器开成播种沟,深6~7cm,在播种沟内施入过磷酸钙600~750kg/hm2,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沟内交互排放2行,芽向上,做到边种边覆土。种完后,盖焦泥灰或垃圾泥37.5~45.0t/hm2、菜饼肥750~1500kg/hm2,最后用提沟泥培于畦面,覆土厚度为6~8cm。一般条播用种600kg/hm2左右,点播用种375~450kg/hm2左右。

3田间管理

3.1施肥

单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单施磷钾肥抗性增强,但缺氮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同样不能提高产量;氮、磷、钾混合施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块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施腊肥,轻施苗肥。腊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人粪肥22.5~30.0t/hm2,氯化钾300~600kg/hm2。若基、腊肥不足,应在2月上旬适当追施苗肥,催苗生长,施入人粪肥15t/hm2。在3月下旬起还应在叶面喷2%磷酸二氢钾2~3次。

3.2松土除草

一般进行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时,用刮子在畦表轻轻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见草就拔,畦沟杂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间无杂草。延胡索种植完毕后,用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1125kg喷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

3.3排水灌水

栽种后是发根季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促进早发根。在苗期雨水多,湿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做到沟平不留水,减少发病。

4病害防治

4.1霜霉病

3月上旬始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稍带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增多,不断扩大,布满全叶。在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叶片腐烂或干枯。发病初期用多菌灵、井冈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4.2菌核病

俗称“搭叶烂”,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发病最重。首先为害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发病叶片初呈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4.3锈病

3月上旬始发,4月最严重。叶面初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绿色病斑,略有凹陷;叶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黄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进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现在叶尖或边缘,叶边发生局部卷缩,最后病斑变成褐色穿孔,致使全叶枯死。发病初期用20%粉锈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5采收与加工

5.1收获

在5月上、中旬收获为好,折干率高。选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块茎和土壤容易分离,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净。一般产鲜货6000~7500kg/hm2,高的产鲜货7500kg/hm2以上。

5.2留种

植株枯死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留种地。采收后,挑选当年新生的块茎作种,以无破伤、直径在1.2~1.6cm的中号块茎为好。选好的块茎,在室内摊放2~3d就可贮藏。选干燥阴凉室内,用砖或木板围成长方形长度不限、宽1.2~1.5m,在地上铺10~12cm的细沙或干燥细泥,其上放块茎20~25cm,再盖12~15cm沙或泥。放过化肥或盐碱性物质的地,不宜贮藏。每15d检查1次,发现块茎暴露,要加盖湿润沙或泥,发现块茎霉烂,要及时翻堆剔除。

泥胡菜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延胡索的栽培技术,以供延胡索种植户参考。

延胡索别名元胡、延胡、玄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药,以块茎入药,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无毛。地下块茎扁球形或不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肉质纤细,具分枝。茎基部生一鳞叶,其上生3~4叶,叶有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花瓣紫红色。蒴果荚状,种子肾形,紫红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长环境宜湿润,怕积水、怕干旱。产区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长,高于或低于此则对生长不利。特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湿多雾,则易发病,若遇干旱影响块茎的膨大,容易造成减产。因此,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干旱严重时,灌“跑马水”抗旱。

1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黏性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一般隔3~4年再种。延胡索的根系和块茎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层中。土质疏松,根系生长发达,根毛多,利于吸收营养。前作以玉米、杂交水稻、芋头、豆类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达到上松下紧,利于采收。畦宽一般1.0~1.1m,沟宽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种植技术

2.1繁殖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块茎繁殖。种用块茎以选直径1.2~1.6cm为好,过大成本高,过小生长差。

2.2栽种时间

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栽种适期,若推迟至11月中旬下种,将明显影响产量。

2.3种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条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条插按行距18~22cm,用开沟器开成播种沟,深6~7cm,在播种沟内施入过磷酸钙600~750kg/hm2,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沟内交互排放2行,芽向上,做到边种边覆土。种完后,盖焦泥灰或垃圾泥37.5~45.0t/hm2、菜饼肥750~1500kg/hm2,最后用提沟泥培于畦面,覆土厚度为6~8cm。一般条播用种600kg/hm2左右,点播用种375~450kg/hm2左右。

3田间管理

3.1施肥

单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单施磷钾肥抗性增强,但缺氮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同样不能提高产量;氮、磷、钾混合施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块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施腊肥,轻施苗肥。腊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人粪肥22.5~30.0t/hm2,氯化钾300~600kg/hm2。若基、腊肥不足,应在2月上旬适当追施苗肥,催苗生长,施入人粪肥15t/hm2。在3月下旬起还应在叶面喷2%磷酸二氢钾2~3次。

3.2松土除草

一般进行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时,用刮子在畦表轻轻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见草就拔,畦沟杂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间无杂草。延胡索种植完毕后,用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1125kg喷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

3.3排水灌水

栽种后是发根季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促进早发根。在苗期雨水多,湿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做到沟平不留水,减少发病。

4病害防治

4.1霜霉病

3月上旬始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稍带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增多,不断扩大,布满全叶。在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叶片腐烂或干枯。发病初期用多菌灵、井冈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4.2菌核病

俗称“搭叶烂”,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发病最重。首先为害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发病叶片初呈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4.3锈病

3月上旬始发,4月最严重。叶面初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绿色病斑,略有凹陷;叶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黄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进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现在叶尖或边缘,叶边发生局部卷缩,最后病斑变成褐色穿孔,致使全叶枯死。发病初期用20%粉锈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5采收与加工

5.1收获

在5月上、中旬收获为好,折干率高。选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块茎和土壤容易分离,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净。一般产鲜货6000~7500kg/hm2,高的产鲜货7500kg/hm2以上。

5.2留种

植株枯死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留种地。采收后,挑选当年新生的块茎作种,以无破伤、直径在1.2~1.6cm的中号块茎为好。选好的块茎,在室内摊放2~3d就可贮藏。选干燥阴凉室内,用砖或木板围成长方形长度不限、宽1.2~1.5m,在地上铺10~12cm的细沙或干燥细泥,其上放块茎20~25cm,再盖12~15cm沙或泥。放过化肥或盐碱性物质的地,不宜贮藏。每15d检查1次,发现块茎暴露,要加盖湿润沙或泥,发现块茎霉烂,要及时翻堆剔除。

泥胡菜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秦巴山区;陕西城固

2015年6月1日至9月30日,笔者积极参与全县广泛开展的“干部下基层、服务零距离”活动,被组织安排到城固县天明镇中台村开展为期近4个月的社会生产实践调研活动。根据省委、市委“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和县委“三进三促”工作要求,及时深入中台村与村“两委”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摸排、与群众交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送到农户中,通过近4个月的驻村工作,分析了该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解决办法。

1基本情况

中台村位于城固县天明镇西南14km,距县城约28km,与本镇黄泥、瓦屋、大田、元坝4个村相邻,与二里镇河湾村交界。全村206户、726人,4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村组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4人、组干部4人,共产党员20人。全村总面积8km2,总耕地73.60hm2,其中水田44.27hm2、旱地29.33hm2,林地323.47hm2。村内架设电力变压器2台,饮水工程1套,水电全部通到各户,村内建有移动手机塔,各村民小组之间全部通机耕土路,其中元坝村—中台村主要通村公路2.5km于2009年实施水泥硬化。全村农业经济以稻、麦、油、花生、元胡为主导产业,常年种植水稻40.93hm2、小麦8.00hm2、玉米3.33hm2、马铃薯5.07hm2、红薯4.40hm2、花生12.67hm2、油菜12.00hm2、元胡13.33hm2、蔬菜4.00hm2,育林苗木0.67hm2,幼林3.33hm2、成林9.33hm2,零星植树5000株,生猪存栏780头、能繁母猪30头、役用牛40头、家禽存栏4000只。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860元,其中60%来自外出务工收入,是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村。

2中台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农业收入较低

中台村农业生产由于受地理位置、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传统的种养殖业仅能维持温饱。据走访调查,全村以传统种养殖业为收入来源的农户户均收入不足1万元,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虽然达到5860元,但60%的收入来源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配套不够完善,“靠天吃饭、等水浇田”和“行路难、购物难、农作物种收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仍然时常困扰着村民,现有3条约8km村组道路需加宽、硬化,特别是村委会至饶家国农家乐示范园1.2km土路亟需资金加宽硬化。

2.3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本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不利于本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前该村外出务工有265人,大多数都是45岁以下的青壮年,空巢户10余户、留守儿童18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年老体弱的多、妇女儿童多、文化水平低的多、青壮年劳动力少),新农村建设缺少生机和活力。一是不利于农业现代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缺乏后劲;二是形成“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对老人的关爱和对儿童的教育缺失,本村小学撤并到元坝村,学生上学接送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同时很多老人无人照顾,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2.4村集体经济空虚,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组道路、农田灌溉、农村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党员年龄偏大,青壮年入党积极性不高,全村有党员20人,多为50岁以上的老党员,具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后备队伍建设困难。

3发展对策

针对该村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查找原因,剖析症结,走访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老板,综合分析提出中台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以下5项措施。

3.1智力扶贫,开阔视野

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走出去”学习参观外地致富典型经验,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培养村民劳动致富意识[1]。

3.2技术扶贫,培养致富能手

将外地致富能手、专家教授“请进来”开展劳动技能、致富“金点子”、资源综合利用、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致富能手”、行业带头人,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本领,加快致富步伐[2]。同时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发本村资源。

3.3资源扶贫,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本村优势资源,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深度开发元胡、乌药等中药材以及花卉苗木、山野菜、食用菌、珍禽养殖、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本村农民尽快增收致富[3]。如饶家国农家乐休闲山庄除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外,在餐饮方面突出抓好以土鸡、野兔、草鱼、山野菜、蘑菇、香椿、鱼腥草、干豇豆、干薯片为原料的农家特色菜深度开发,同时开展蘑菇采摘、元胡收挖、钓鱼、登山、荡秋千、攀崖等生活体验活动,并与南沙湖风景区、山花茶业农业观光园等著名景区和本村尖山水库、尖山寺庙等人文、观光旅游资源结合,联合开展“一日游”“二日游”等项目,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人文于一体的多功能农家乐休闲山庄。

3.4政策扶贫,宣传实施好党的惠农政策

村组干部要进一步宣传实施好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鼓励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与实施,让村民普得实惠[4]。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同时,积极探索村内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良好风尚,在村民中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好家庭、好村民的“五好”评选活动。设立义务信访调解员、村组治安员、爱心互助员,坚持不懈地为村民做好事、办大事、办实事[5]。

3.5项目扶贫,积极争取市县项目支持

邀请市县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到中台村开展调研活动,立足本村优势资源,确立扶贫开发有效切入点和扶贫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支持,尽快改变村容村貌,促进村民脱贫致富,使中台村的山更美、天更蓝、水更清。

4社会实践活动体会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笔者自身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有益的历练,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方式方法和提高效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1继续深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各级干部来宣传。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干部,要想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拓宽知识面、全面强化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

4.2经常性深入基层,聆听群众的呼声

从机关走出去,深入到农村、农户中去可以直接更好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下基层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端正心态,树立服务意识,要真心实意聆听群众呼声。

4.3帮扶群众,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

在了解基层群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做群众工作要带着感情,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正在干什么、能提供什么帮助、如何帮助等问题。

4.4尊重民意,切实保障民生

事实证明,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是要尊重民意、保障民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在实现城固县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宏伟蓝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5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0):177-178.

[2]高君.浅谈发展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96.

[3]周海玲.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3-4.

[4]张国维.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4):5-6.